第一章:北京再见(1)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尽管只是初夏,七月的北京已是燥热多雨,北海公园的荷花次第开放,人们争相前去公园赏花泛舟,与往年没什么两样。
同样一成不变的一幕在北京各大高校里上演,只是主角各不相同。每年的七月,正是一届毕业生离校的日子。让莘莘学子们浓得化不开的是离愁,校园里到处都是喝得醉醺醺的男生女生,偶尔也会见到一对抱在一起难舍难分的情侣。七月的校园是宽容的,它用它的博大和深邃包容着这些即将离校的学子。
这年,经济管理学院院学生会主席杨志远也成了这个离别大军中的一份子。此时的杨志远正随着万泉河清澈的河水流连在这个水清木华的校园里。这所百年名校原本是皇家园林的一部分,学校里到处都是苍松翠柏,万泉河蜿蜒而过,勾连出一处处湖泊秀色,与校外北京的喧嚣相比,这里幽雅而宁静。四年里,杨志远有事没事都会在万泉河边走一走,坐一坐。听河水潺潺松涛阵阵,心情自是轻松而惬意。可以说,在大学之四年里,万泉河见证了他杨志远的成长。现在离别在即,杨志远的心里不免有着一丝不舍和惆怅。
杨志远正自感伤,远远的就看见安茗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
杨志远笑着朝安茗招招手,问,什么事?这么急。
安茗扬起那张好看的小脸,说,我能不急吗,快走,李泽成在到处找你。
李泽成是院长秘书,不是一般人物。院长有好几位秘书,帮他处理相应事务,李泽成是其中的一位。李泽成原本也是院长学生,比杨志远要高好几届,毕业后被院长看中,留在身边工作,院长到学院来,一般都是李泽成跟着。杨志远是院学生会主席,与李泽成有过一些接触,尊其为师兄。
学院人才济济,能被院长看重,必定有其过人之处。杨志远特意到图书馆找到李泽成发表的论文,一一拜读,感觉李泽成对经济的论点的确新颖,观点也很前卫,有一定的前瞻性,对现时的经济问题也有许多的指导性。这让杨志远佩服的五体投地,从心里把李泽成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特别崇敬。
现在李泽成如此火急火燎地寻找自己,肯定非比寻常。杨志远不敢耽搁,随了安茗就走。在图书馆前的草坪边杨志远遇到了李泽成。
李泽成笑了笑,说,志远,你躲哪去了,害得我到处找你。
杨志远自然不敢也不会去问李泽成急着找自己有何要事,只是望着李泽成,等他把话说下去。李泽成说,走吧,院长要见你。
杨志远吓了一跳。
谁都知道,院长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眼里容不得一点的沙子,给人的印象就是严肃、严格、严厉,那种严肃的表情让人难以接近。院长政务繁忙,但他一有时间就会到经济管理学院来与学生座谈,院长和自己的学生交谈,却是另外的模样,和蔼可亲,严肃中透出温和。杨志远是院学生会主席,多次参加了这样的座谈,在会上发言踊跃,和院长是有过几次近距离的接触。但像这样让院长紧急单独召见,却是生平第一次,史无前例,能不惶恐。
但杨志远什么都没问,亦步亦趋地跟在李泽成身后,内心疑惑,表情却是坦然。
李泽成很随意地问,毕业了,感觉怎么样?
杨志远摇摇头,说,不怕师兄笑话,说实话我不想离开校园,在学校,遇事有师长相帮同学相助,从不觉有什么艰难。可一旦走去校园,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孤身奋战,心里不免有些诚惶诚恐。
李泽成表示安慰,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想当年我也是如此,每个学生都会有走出校园的一天,不怕,适应了就好。
到得院长临时会客的楼台,院长是首长,实行的是一级警卫,只是因为特殊时期,从为国家培养经济人才之需要才兼任杨志远所在这所名校管理学院的院长。虽然每次到学校来院长都要求保卫部门不必那么烦琐,但门前院后适当的警卫还是要的。有李泽成带领,杨志远没费什么周折就入得室内。李泽成把杨志远带到会客厅,说,你先等候,我去请院长出来。
杨志远说,是。
李泽成出去。杨志远站在一角,丝毫不敢乱动。气氛紧张,手心冒汗。
好在没一会,厅门一开,院长走了进来。他望了杨志远一眼,一指一方下首沙发,说,小杨同学,你坐。
杨志远哪敢,候院长坐下,俯首站于一旁,说,老师您坐,学生站着就是。
院长难得一笑,说,请你坐你就坐,你我师生,不必过于拘谨。
杨志远偷偷看了李泽成一眼,李泽成点点头,杨志远于是小心翼翼地于沙发的一角坐下。
院长注意到了杨志远的这个动作,哈哈一笑,说,我的学生,要是这般胆量,又怎敢弃京回乡。你现在就跟我说说这事,我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和原因。
这是一件哄动学校的大事,杨志远是这个事件的主角。杨志远就读的这所百年名校的校旨是:培育学界商界政界领袖。大有舍我其谁的霸气,学校的毕业生自然也就不愁没有去处,前程一片大好。就拿杨志远他们这一班同学来说,要不出国留学,继续深造;要不就分配到部委机关。杨志远的几位室友,苏锋就选择了去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李长江去了人民银行,谢智梁去了外贸部。
杨志远作为院学生会主席,每年一等奖学金的必然获得者,早就被国务院某部委相中,只等杨志远一毕业,就可去报到。哪曾想,真到毕业这天,杨志远竟然舍弃那炙手可热的职位,决定回老家去,务农。堂堂名牌大学学生,放着好好的京城不呆,心甘情愿地跑回家去当农民。这对于九十年代初期的人们来说,觉得太不可思议了。那种影响,绝不亚于一场十级地震,一下子把这所名校震得天昏地暗。并且还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作为名校高材生,到农村去,有没有必要,是不是大材小用?赞同者有之,反对之声,更是不绝于耳,闹得不可开交。
院长所指,正是此事。院长这一天到校,听旁人议论此事,当即上心。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事关国家安定的问题,一直都是院长期待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对于杨志远这个学生,院长还是有些模糊的印象,却不太深刻。既然事关农村,院长就有心了解此事,于是让李泽成把杨志远找来,亲自过问。
杨志远没想到自己回农村这事闹得连院长都惊动了。他有些迟疑,因为院长问得突然,他没什么准备,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院长说,不急,你慢慢说。
杨志远知道院长的秉性,他一直要求学生‘说实话、做实事’,对于那些虚假的东西深恶痛绝,现在既然院长对他的事情上了心,杨志远知道自己没有隐瞒的必要,还是怎么想就怎么说为好,他理了理自己的头绪,也就说了。杨志远说,院长,学生想回家乡去,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学生来自一个叫杨家坳的小山村,那地方非常之贫穷。学生原本喜欢历史学,并不想学经济。高二那年,父亲病逝,孤儿寡母,全仗乡亲接济,才能完成学业考进这所名校。填写志愿时,学生思量再三,才决定改报经济学,当时想的是,自己学好经济知识,看能不能找到一种恰当的方式,让贫穷的家乡尽快的富裕起来。
杨志远停了停,觉得自己说得都是旧事,院长时间观念强,自己这是在浪费院长的时间,他有些不安地望了院长一眼,院长没说话,只是听,点点头,示意杨志远说下去。
尽管只是初夏,七月的北京已是燥热多雨,北海公园的荷花次第开放,人们争相前去公园赏花泛舟,与往年没什么两样。
同样一成不变的一幕在北京各大高校里上演,只是主角各不相同。每年的七月,正是一届毕业生离校的日子。让莘莘学子们浓得化不开的是离愁,校园里到处都是喝得醉醺醺的男生女生,偶尔也会见到一对抱在一起难舍难分的情侣。七月的校园是宽容的,它用它的博大和深邃包容着这些即将离校的学子。
这年,经济管理学院院学生会主席杨志远也成了这个离别大军中的一份子。此时的杨志远正随着万泉河清澈的河水流连在这个水清木华的校园里。这所百年名校原本是皇家园林的一部分,学校里到处都是苍松翠柏,万泉河蜿蜒而过,勾连出一处处湖泊秀色,与校外北京的喧嚣相比,这里幽雅而宁静。四年里,杨志远有事没事都会在万泉河边走一走,坐一坐。听河水潺潺松涛阵阵,心情自是轻松而惬意。可以说,在大学之四年里,万泉河见证了他杨志远的成长。现在离别在即,杨志远的心里不免有着一丝不舍和惆怅。
杨志远正自感伤,远远的就看见安茗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
杨志远笑着朝安茗招招手,问,什么事?这么急。
安茗扬起那张好看的小脸,说,我能不急吗,快走,李泽成在到处找你。
李泽成是院长秘书,不是一般人物。院长有好几位秘书,帮他处理相应事务,李泽成是其中的一位。李泽成原本也是院长学生,比杨志远要高好几届,毕业后被院长看中,留在身边工作,院长到学院来,一般都是李泽成跟着。杨志远是院学生会主席,与李泽成有过一些接触,尊其为师兄。
学院人才济济,能被院长看重,必定有其过人之处。杨志远特意到图书馆找到李泽成发表的论文,一一拜读,感觉李泽成对经济的论点的确新颖,观点也很前卫,有一定的前瞻性,对现时的经济问题也有许多的指导性。这让杨志远佩服的五体投地,从心里把李泽成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特别崇敬。
现在李泽成如此火急火燎地寻找自己,肯定非比寻常。杨志远不敢耽搁,随了安茗就走。在图书馆前的草坪边杨志远遇到了李泽成。
李泽成笑了笑,说,志远,你躲哪去了,害得我到处找你。
杨志远自然不敢也不会去问李泽成急着找自己有何要事,只是望着李泽成,等他把话说下去。李泽成说,走吧,院长要见你。
杨志远吓了一跳。
谁都知道,院长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眼里容不得一点的沙子,给人的印象就是严肃、严格、严厉,那种严肃的表情让人难以接近。院长政务繁忙,但他一有时间就会到经济管理学院来与学生座谈,院长和自己的学生交谈,却是另外的模样,和蔼可亲,严肃中透出温和。杨志远是院学生会主席,多次参加了这样的座谈,在会上发言踊跃,和院长是有过几次近距离的接触。但像这样让院长紧急单独召见,却是生平第一次,史无前例,能不惶恐。
但杨志远什么都没问,亦步亦趋地跟在李泽成身后,内心疑惑,表情却是坦然。
李泽成很随意地问,毕业了,感觉怎么样?
杨志远摇摇头,说,不怕师兄笑话,说实话我不想离开校园,在学校,遇事有师长相帮同学相助,从不觉有什么艰难。可一旦走去校园,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孤身奋战,心里不免有些诚惶诚恐。
李泽成表示安慰,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想当年我也是如此,每个学生都会有走出校园的一天,不怕,适应了就好。
到得院长临时会客的楼台,院长是首长,实行的是一级警卫,只是因为特殊时期,从为国家培养经济人才之需要才兼任杨志远所在这所名校管理学院的院长。虽然每次到学校来院长都要求保卫部门不必那么烦琐,但门前院后适当的警卫还是要的。有李泽成带领,杨志远没费什么周折就入得室内。李泽成把杨志远带到会客厅,说,你先等候,我去请院长出来。
杨志远说,是。
李泽成出去。杨志远站在一角,丝毫不敢乱动。气氛紧张,手心冒汗。
好在没一会,厅门一开,院长走了进来。他望了杨志远一眼,一指一方下首沙发,说,小杨同学,你坐。
杨志远哪敢,候院长坐下,俯首站于一旁,说,老师您坐,学生站着就是。
院长难得一笑,说,请你坐你就坐,你我师生,不必过于拘谨。
杨志远偷偷看了李泽成一眼,李泽成点点头,杨志远于是小心翼翼地于沙发的一角坐下。
院长注意到了杨志远的这个动作,哈哈一笑,说,我的学生,要是这般胆量,又怎敢弃京回乡。你现在就跟我说说这事,我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和原因。
这是一件哄动学校的大事,杨志远是这个事件的主角。杨志远就读的这所百年名校的校旨是:培育学界商界政界领袖。大有舍我其谁的霸气,学校的毕业生自然也就不愁没有去处,前程一片大好。就拿杨志远他们这一班同学来说,要不出国留学,继续深造;要不就分配到部委机关。杨志远的几位室友,苏锋就选择了去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李长江去了人民银行,谢智梁去了外贸部。
杨志远作为院学生会主席,每年一等奖学金的必然获得者,早就被国务院某部委相中,只等杨志远一毕业,就可去报到。哪曾想,真到毕业这天,杨志远竟然舍弃那炙手可热的职位,决定回老家去,务农。堂堂名牌大学学生,放着好好的京城不呆,心甘情愿地跑回家去当农民。这对于九十年代初期的人们来说,觉得太不可思议了。那种影响,绝不亚于一场十级地震,一下子把这所名校震得天昏地暗。并且还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作为名校高材生,到农村去,有没有必要,是不是大材小用?赞同者有之,反对之声,更是不绝于耳,闹得不可开交。
院长所指,正是此事。院长这一天到校,听旁人议论此事,当即上心。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事关国家安定的问题,一直都是院长期待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对于杨志远这个学生,院长还是有些模糊的印象,却不太深刻。既然事关农村,院长就有心了解此事,于是让李泽成把杨志远找来,亲自过问。
杨志远没想到自己回农村这事闹得连院长都惊动了。他有些迟疑,因为院长问得突然,他没什么准备,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院长说,不急,你慢慢说。
杨志远知道院长的秉性,他一直要求学生‘说实话、做实事’,对于那些虚假的东西深恶痛绝,现在既然院长对他的事情上了心,杨志远知道自己没有隐瞒的必要,还是怎么想就怎么说为好,他理了理自己的头绪,也就说了。杨志远说,院长,学生想回家乡去,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学生来自一个叫杨家坳的小山村,那地方非常之贫穷。学生原本喜欢历史学,并不想学经济。高二那年,父亲病逝,孤儿寡母,全仗乡亲接济,才能完成学业考进这所名校。填写志愿时,学生思量再三,才决定改报经济学,当时想的是,自己学好经济知识,看能不能找到一种恰当的方式,让贫穷的家乡尽快的富裕起来。
杨志远停了停,觉得自己说得都是旧事,院长时间观念强,自己这是在浪费院长的时间,他有些不安地望了院长一眼,院长没说话,只是听,点点头,示意杨志远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