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复设东江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实际上,虽然多尔衮已经下令北返,但崇祯皇帝却是一个多月之后才知道这个消息。
下面各地文武臣工由于谓敌避战而合力瞒报,使得身在皇宫的崇祯皇帝根本不知道多尔衮什么进关,也不知道他是何时离开。
清军拔营北返的一个月之后,两人两马偶然间路过此地,看其华丽的装束,正是前往山海关一带传皇帝谕令的北镇抚司锦衣卫。
其中一名锦衣卫疾行的时候转头向路边扫了一眼,紧跟着眉头一皱,立即翻身下马,蹲在地上仔细查看,说道:
“此处有些蹊跷,似是曾有大队人马经过。”
另外一个锦衣卫闻言也是赶紧下马,发现周围不少被刻意掩盖着的行军、扎营痕迹由于时间原因,不少都已经暴露出来。
“是啊,此地应该有过大队人马驻营,可近日未曾听过哪路官军上报敌情,难道是鞑虏?”
闻言,那锦衣卫千户用手擦了擦地上的马蹄印,回身问道:
“上个月曾有建奴兵马来到京畿,京营、团营备战许久,但久久却不见有什么动静。我看这马蹄印应该是一月之前留下的,那个时候可有勤王大军路过此地?”
“没有!”
听见这个回答,那锦衣卫千户立时斩钉截铁的说道:
“既然如此,曾在此驻营的必是建奴无疑!此事有些蹊跷,你且先回京师上报,我继续前往山海关去寻那总兵高第!”
“好,赵千户小心!”
“快回去吧!”
另一名锦衣卫也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点点头翻身上马便是按原路返回京师,而姓赵的锦衣卫千户便是和他直接分道扬镳。
又是几天之后,一队自京师而来的锦衣卫在此地呼啸停下,并且分散开来,在附近按照留下的印记向前寻找建奴大军可能的动向。
......
七月间,中原各地虽然有些寒风,但并没有多么寒冷,可金州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却每天都有人冻死,实在奇怪。
说起那些冻死的人,自然无一例外全都是汉人。
自打建奴窃占辽东也有许多年了,辽东的汉人在老奴酋努尔哈赤时期便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皇太极和多尔衮主政时期说是对汉人礼遇有加,但实际上这种待遇只是那些对‘大清’有作用的汉人才能享受,其余的普通百姓,不过是旗人随意杀辱的对象罢了。
一旦家中有什么貌美的女子,百姓都会将她化的和个假小子一样,衣裳也是越土越好,最好让然是看一眼都觉得烦那种才放心。
究其原因,正是旗人在地方上的肆无忌惮,一旦某家有了什么好看的闺女,要么折磨致死,要么就是直接拉到军营中糟蹋个不成人样。
金州本地汉军的统领叫周思昭,曾是毛文龙的旧部,当日他看见旗人当街欺辱妇女,一不小心就失手杀了那人。
周思昭由此而辗转反侧,心知必定会因此而遭受金州旗人的疯狂报复,虽然自己是个驻守在金州的汉军统领,但是汉人的职务在旗人面前,根本就是个笑话,还不是和猪狗一般的活着。
六月间某一天夜晚,周思昭床头忽然多了一封信,署名大明臣,将中原发生的事情和朝廷新发诏令都写了个一清二楚。
两次大捷、枭首阿巴泰、罪己诏、筹建忠烈祠......
以上这些等等往常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再次触动了周思昭的神经,他根本就不敢相信这些是真的,但以周思昭的立场来看,当时恰好是归明的最好时机。
昔年毛文龙为袁崇焕矫诏所杀,但继任总兵陈级盛却不能有效管束诸将。
刘氏七兄弟在毛文龙时期都是南征北战,在东江诸将之中有骁勇之名,但毛文龙死后建奴开始散步有关刘氏兄弟降清和朝廷要诛杀刘氏兄弟的传闻,导致东江诸将人心惶惶。
作为继任总兵,陈级盛没能及时安抚刘氏兄弟,这也使得诸将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后由于各种原因,刘兴治悍然挑起兵变,将陈级盛及其亲兵一百余人全部杀死,而刘兴基反对其兄,与张焘、沈世魁等人又杀了刘兴治。
当时周思昭就在反对刘兴治的诸将之中,在那场兵变之后,派来的继任总兵叫黄龙,早年就曾在辽东征战,虽然能力和威望都够用,但东江镇却再也扶不起来了。
黄龙接管过来的东江镇人心不齐,诸将离心离德,已经有一大批渡海去投了后金,早不再是原来的东江镇。
并且自那以后,东江镇就再也没有什么军饷和粮草补给,其余的人就像是被朝廷抛弃的孤军,孤苦伶仃的飘荡在大海上。
虽然黄龙和周思昭仍然本着忠君为国的心思,但四分五裂的东江镇却明显不如当初,最后黄龙带着亲兵战死在旅顺口,为国战死沙场,最后居然连个荫福都没能拿到。
这最后一件事触动了周思昭以及其余东江旧将的神经,一时义愤之下,他也只能跟着最后一批人投降后金。
崇祯皇帝自打穿越过来那时候起,就已经有意把东江镇再搞起来,只是苦于无人策应,接到多尔衮北返的消息之后顾不得高兴,赶紧派厂卫乔装去辽东探查缘由。
对于多尔衮来说,这次入关显然是所谓入主中原的天赐良机,能让他一声不吭的跑回去,很可能是给洪承畴那封书信起了作用,建奴老家有人闹起来了。
厂卫在辽东的势力虽然在明面上已经不复存在,但几百年的底子满清是不可能直接连根拔起的。
在东厂和锦衣卫的大力寻查之下,还是发现了许多隐藏极深的密探,由此周思昭这个名字也就是被报了上来。
身在冬暖阁的崇祯皇帝听闻此事后极为重视,正好有意将厂卫的势力在辽东重新弄起来,便是直接让王承恩和李若链共同去办。
周思昭这个人作为首先起事的毛文龙旧部,在崇祯皇帝这块儿的作用极其重要,好不容易有人敢起来闹事,那肯定是要借此机会狠狠给建奴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蛮夷!
不过提到这些人的处置方式,崇祯皇帝也有些头疼。
这些人在历史上投降建奴,再让他们回来,也难保不会因为什么事情再投降回去,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东江镇再搞起来。
让毛文龙的旧部和辽东归明的有识之士都去东江,这样算是一举两得,既给这些人一个妥善的安置地点,也能把建奴心头的这颗钉子再钉回去。
现如今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和这些人讨价还价,而是用尽可能多的利益把他们拉回大明这边。
好在王承恩深谙此道,他与李若链商量许久,决定分别派人去联系李成仁、周思昭还有洪承畴,将朝廷的意思说清楚,也好打消他们的顾虑。
眼下还有一件事不甚清楚,周思昭这条线,到底是因为偶然因素,还是老谋深算的洪承畴给牵出来的?
实际上,虽然多尔衮已经下令北返,但崇祯皇帝却是一个多月之后才知道这个消息。
下面各地文武臣工由于谓敌避战而合力瞒报,使得身在皇宫的崇祯皇帝根本不知道多尔衮什么进关,也不知道他是何时离开。
清军拔营北返的一个月之后,两人两马偶然间路过此地,看其华丽的装束,正是前往山海关一带传皇帝谕令的北镇抚司锦衣卫。
其中一名锦衣卫疾行的时候转头向路边扫了一眼,紧跟着眉头一皱,立即翻身下马,蹲在地上仔细查看,说道:
“此处有些蹊跷,似是曾有大队人马经过。”
另外一个锦衣卫闻言也是赶紧下马,发现周围不少被刻意掩盖着的行军、扎营痕迹由于时间原因,不少都已经暴露出来。
“是啊,此地应该有过大队人马驻营,可近日未曾听过哪路官军上报敌情,难道是鞑虏?”
闻言,那锦衣卫千户用手擦了擦地上的马蹄印,回身问道:
“上个月曾有建奴兵马来到京畿,京营、团营备战许久,但久久却不见有什么动静。我看这马蹄印应该是一月之前留下的,那个时候可有勤王大军路过此地?”
“没有!”
听见这个回答,那锦衣卫千户立时斩钉截铁的说道:
“既然如此,曾在此驻营的必是建奴无疑!此事有些蹊跷,你且先回京师上报,我继续前往山海关去寻那总兵高第!”
“好,赵千户小心!”
“快回去吧!”
另一名锦衣卫也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点点头翻身上马便是按原路返回京师,而姓赵的锦衣卫千户便是和他直接分道扬镳。
又是几天之后,一队自京师而来的锦衣卫在此地呼啸停下,并且分散开来,在附近按照留下的印记向前寻找建奴大军可能的动向。
......
七月间,中原各地虽然有些寒风,但并没有多么寒冷,可金州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却每天都有人冻死,实在奇怪。
说起那些冻死的人,自然无一例外全都是汉人。
自打建奴窃占辽东也有许多年了,辽东的汉人在老奴酋努尔哈赤时期便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皇太极和多尔衮主政时期说是对汉人礼遇有加,但实际上这种待遇只是那些对‘大清’有作用的汉人才能享受,其余的普通百姓,不过是旗人随意杀辱的对象罢了。
一旦家中有什么貌美的女子,百姓都会将她化的和个假小子一样,衣裳也是越土越好,最好让然是看一眼都觉得烦那种才放心。
究其原因,正是旗人在地方上的肆无忌惮,一旦某家有了什么好看的闺女,要么折磨致死,要么就是直接拉到军营中糟蹋个不成人样。
金州本地汉军的统领叫周思昭,曾是毛文龙的旧部,当日他看见旗人当街欺辱妇女,一不小心就失手杀了那人。
周思昭由此而辗转反侧,心知必定会因此而遭受金州旗人的疯狂报复,虽然自己是个驻守在金州的汉军统领,但是汉人的职务在旗人面前,根本就是个笑话,还不是和猪狗一般的活着。
六月间某一天夜晚,周思昭床头忽然多了一封信,署名大明臣,将中原发生的事情和朝廷新发诏令都写了个一清二楚。
两次大捷、枭首阿巴泰、罪己诏、筹建忠烈祠......
以上这些等等往常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再次触动了周思昭的神经,他根本就不敢相信这些是真的,但以周思昭的立场来看,当时恰好是归明的最好时机。
昔年毛文龙为袁崇焕矫诏所杀,但继任总兵陈级盛却不能有效管束诸将。
刘氏七兄弟在毛文龙时期都是南征北战,在东江诸将之中有骁勇之名,但毛文龙死后建奴开始散步有关刘氏兄弟降清和朝廷要诛杀刘氏兄弟的传闻,导致东江诸将人心惶惶。
作为继任总兵,陈级盛没能及时安抚刘氏兄弟,这也使得诸将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后由于各种原因,刘兴治悍然挑起兵变,将陈级盛及其亲兵一百余人全部杀死,而刘兴基反对其兄,与张焘、沈世魁等人又杀了刘兴治。
当时周思昭就在反对刘兴治的诸将之中,在那场兵变之后,派来的继任总兵叫黄龙,早年就曾在辽东征战,虽然能力和威望都够用,但东江镇却再也扶不起来了。
黄龙接管过来的东江镇人心不齐,诸将离心离德,已经有一大批渡海去投了后金,早不再是原来的东江镇。
并且自那以后,东江镇就再也没有什么军饷和粮草补给,其余的人就像是被朝廷抛弃的孤军,孤苦伶仃的飘荡在大海上。
虽然黄龙和周思昭仍然本着忠君为国的心思,但四分五裂的东江镇却明显不如当初,最后黄龙带着亲兵战死在旅顺口,为国战死沙场,最后居然连个荫福都没能拿到。
这最后一件事触动了周思昭以及其余东江旧将的神经,一时义愤之下,他也只能跟着最后一批人投降后金。
崇祯皇帝自打穿越过来那时候起,就已经有意把东江镇再搞起来,只是苦于无人策应,接到多尔衮北返的消息之后顾不得高兴,赶紧派厂卫乔装去辽东探查缘由。
对于多尔衮来说,这次入关显然是所谓入主中原的天赐良机,能让他一声不吭的跑回去,很可能是给洪承畴那封书信起了作用,建奴老家有人闹起来了。
厂卫在辽东的势力虽然在明面上已经不复存在,但几百年的底子满清是不可能直接连根拔起的。
在东厂和锦衣卫的大力寻查之下,还是发现了许多隐藏极深的密探,由此周思昭这个名字也就是被报了上来。
身在冬暖阁的崇祯皇帝听闻此事后极为重视,正好有意将厂卫的势力在辽东重新弄起来,便是直接让王承恩和李若链共同去办。
周思昭这个人作为首先起事的毛文龙旧部,在崇祯皇帝这块儿的作用极其重要,好不容易有人敢起来闹事,那肯定是要借此机会狠狠给建奴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蛮夷!
不过提到这些人的处置方式,崇祯皇帝也有些头疼。
这些人在历史上投降建奴,再让他们回来,也难保不会因为什么事情再投降回去,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东江镇再搞起来。
让毛文龙的旧部和辽东归明的有识之士都去东江,这样算是一举两得,既给这些人一个妥善的安置地点,也能把建奴心头的这颗钉子再钉回去。
现如今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和这些人讨价还价,而是用尽可能多的利益把他们拉回大明这边。
好在王承恩深谙此道,他与李若链商量许久,决定分别派人去联系李成仁、周思昭还有洪承畴,将朝廷的意思说清楚,也好打消他们的顾虑。
眼下还有一件事不甚清楚,周思昭这条线,到底是因为偶然因素,还是老谋深算的洪承畴给牵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