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中文网 > 我的邻居是皇帝 > 第173章 前科累累的儒家

第173章 前科累累的儒家

作者:青史尽成灰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郭威听说汉高祖刘邦去祭奠过孔子,立刻来了兴趣,刘邦斩蛇起义,建基立业,开创了大汉400年江山。

    郭威出身寒微,如果能达到汉高祖的程度,做梦都能笑醒了。

    因此郭威煞有介事,要求效仿汉高祖的礼仪,去拜祭孔子。

    皇帝提出了要求,大臣们当然要照做。

    身为朝中的学问大家,王溥当仁不让,可是找来找去,也就只有《史记》的一句话。

    “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孔子。”

    太牢就是猪牛羊三牲祭品,规格极高,凸显刘邦对孔老夫子的尊重之情。可这句话让郭威有点傻眼了。

    刘邦路过鲁地,去没去曲阜?到没有到孔庙,献了祭品,有没有祭文,对孔老夫子的后人,有没有封赏,孔家后人有没有答谢……

    郭威一连问了许多关键的问题,王溥那么大的学问,居然也犹豫了,这些细节谁知道啊?

    这时候魏仁浦发话了,他提前下了功课,把史书找了一遍,然后对郭威道:“陛下,史记高祖本纪当中,并没有记载祭祀孔子。”

    “什么?”

    郭威大惊,史记成书于武帝朝,正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假如刘邦真的去拜祭孔子,正好给了汉武帝独尊儒术最好的支持,刘彻大可以说高祖皇帝都拜祭孔子,我尊儒术,是效法高祖。

    假如这样的话,整个事情就简单了。

    汉武帝大做文章,史书怎么能不写?

    可问题是高祖本纪居然没有记载,只是在《孔子世家》里面,写了简短的一句,连时间都没有,实在是可疑!

    王溥不愧是学问大家,在短暂的迟疑之后,立刻道:“陛下,根据《汉书》的记载,此事发生在高祖12年的十一月,自淮南返回长安,路过鲁地,特意祭奠孔夫子的。”

    郭威立刻让人去找,《汉书》上果然有记载,貌似是真的。

    可魏仁浦又不慌不忙,摆出了证据。

    这次他拿的是《高祖本纪》的原文,这上面没记载去祭奠孔子,那这段时间刘邦干了什么呢?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布走,令别将追之。”

    10月的时候。刘邦先击败了黥布,把他打得狼狈逃窜。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後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打了大胜仗的刘邦,回到了老家沛县,留下了著名的大风歌,宴饮十余日,刘邦担心老家百姓负担太重,要离开,父老百姓哭求,刘邦又留了3天。

    换句话说,刘邦在沛县住了半个月到20天左右。

    期间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斩黥布于鄱阳。

    樊哙别将兵定代,斩陈豨当城。

    做了这么多大事,刘邦11月回归长安。

    在于黥布征战的时候,刘邦中了箭,在路上伤势越来越严重,转过年,又灭了燕王卢绾。还立下了著名的白马之盟!

    刘邦的病越来越严重。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

    可刘邦却嫚骂一声,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而后几个月刘邦就驾崩了。

    通读高祖本纪之后,尤其是最后的两年,郭威都感叹良久,刘邦这个皇帝真不容易!

    从起兵抗秦开始,和项羽征战,接着建立大汉朝,又马不停蹄,一直到死,都在为了帝国奔波劳碌,铲除一切祸根。

    或许只有在沛县的时候,面对家乡父老,念诵大风歌的时候,才是刘邦唯一放松身心的时刻……一个月的时间,从鲁地到长安,还带着病体,除非刘邦会缩地成寸,不然绝不可能。

    郭威看完之后,已经确定,《孔子世家》上面的那句话,应该是假的,不是太史公作假,就是后人填上去的。

    很有可能是修《汉书》的时候,给天上的,所以才选了十一月,让时间看起来通顺,但还是经不起推敲。

    原来刘邦没有去祭祀过孔子,想想也知道,如果刘邦祭祀孔子,把儒家看的那么重,何来文景两朝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何以汉武帝雄才大略,要尊奉儒家,还遭到那么大的阻力?

    一言以蔽之,就是后世儒家士人,为了给脸上贴金,公然篡改历史!

    这种事情并不新鲜,毕竟在手抄竹简的时代,填上和减去几个字,还是容易的,文化的话语权都在少数人手里,只要他们能够保持默契,就不会露馅,后人也只能将错就错。

    看着魏仁浦和王溥的辩论,叶华想起来后世流传的道德经第14章,写的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可是在出土的汉帛书《老子》中,写的却是“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今和古,一字之差,却让老子的意思南辕北辙。

    众所周知,儒家主张法先王,自然要用古之道,御今之有,而法家强调法后王,则是要用今之道,治理眼下的问题。

    把老子的话改了一个字,就让老子站在了儒家一边,增加说服力,这就是儒家士人的本事!

    由于儒家“前科累累”,叶华宁愿相信,刘邦根本瞧不起孔夫子,他老人家忙着在家乡饮酒高歌,享受衣锦还乡的愉快,才不会颠颠跑去,拜祭什么孔夫子,还献上了三牲祭品,做春秋大梦去吧!

    王溥被弄得很狼狈,他犹疑地盯着魏仁浦,心说姓魏的什么时候涨了学问,居然能打自己措手不及?

    不像是他能做到的!

    王溥心里不停画问号,他左右看了看,发现了一直老神在在的叶华……不会是这小子出的主意吧?

    他倒是有些急智,可年纪不大,听说学问也不怎么样,他如何找出的漏洞?

    王溥摇了摇头,他也弄不清楚,是谁点播了魏仁浦,让他开了窍。

    反正当下最紧要的事情,还是劝说陛下去祭祀孔夫子。

    “臣以为,纵然汉高祖未必去祭奠夫子,陛下也应该前往。夫子乃是天下读书人的先师,从汉唐以来,就受到历代礼遇。前朝明宗李嗣源,虽为胡人,也尊奉孔夫子,曾经斩杀乱孔的孔末,授予孔家遗孤孔仁玉为曲阜县主簿。陛下此次驾临曲阜,正好可以封赏孔家,收拾读书人之心,一举多得,臣恳请陛下,务必前往,不可迟疑。”

    王溥是个正人君子,难免说话有些棱角,按他的意思,郭威要是不去,只怕连李嗣源都不如了。

    这样郭老大火炭一样的心凉快了不少。

    “你们先下去吧,让朕想想!”

    把魏仁浦和王溥打发走,叶华也要跟着去,郭威却把他叫住了。

    “冠军侯,你随朕去走一走。”

    叶华只能跟着郭威去了后面花园。眼下正是二月,春风如剪,春寒料峭。郭威披着厚厚的狐裘,默默踱步。

    君臣两个都不说话,差不多有一刻钟,郭威才缓缓道:“你说,朕该不该去祭孔?”

    叶华的心思很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此时祭孔会带来什么后果……不只是大周一朝,也不只是两宋,甚至往后的一千年,都会因为这个决定而付出代价,有点还很沉重!

    就算凭着得罪无数人,也要把话说出来!

    “陛下创立大周,亲自去拜祭孔子,岂不是说孔子比皇帝还要尊贵?”

    郭威沉吟了一下,哂笑道:“朕也不过是粗人,孔老夫子教化苍生,功在千秋,朕去祭奠,也没有什么不妥!”

    “陛下!”叶华真的急了,“陛下一举一动,关乎重大,有多少人会拿陛下的举动做文章!”叶华凑近了郭威,低声道:“陛下,天无二日,是孔夫子大,还是皇帝大?孔夫子虽然死了一千多年,可还有那么多以孔孟门徒自居的读书人,在他们的心里,是祖师爷重要,还是皇帝重要!”

    这话可是够诛心的,郭威的瞳孔瞬间收缩,属于皇帝的威严爆发出来,他近乎咆哮质问:“叶华,你说该如何办?”

    “尊孔不祭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