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中文网 > 百工匠心 > 第70章 吊油

第70章 吊油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珐琅彩,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正式名称为瓷胎画珐琅,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

    制作过程与其他宫廷用瓷不同,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彩,再由造办处珐琅坊在彩炉中烧成。

    珐琅彩瓷全用进口彩料,尤其是一种玫瑰红或胭脂红色料,因含有微量的黄金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娇艳效果,成本极高,名贵异常。

    传统彩瓷的彩料都用清水或胶水调和,而珐琅彩瓷则像西方油画一样,以油来调配彩料,并且有一定厚度,使得彩绘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白瓷仅在器物里面和底足施釉,外壁则涩胎无釉,这就是俗称的反瓷。画面大多以黄、蓝、红、豆绿、绛紫等色彩作地,再利用各种颜色的彩料以双勾技法描绘缠枝牡丹、月季、莲花等图案,也有在四个花朵中分别填写“万”、“寿”、“长”、“春”等祝寿语,风格严谨华丽。

    雍正六年以前,珐琅彩瓷器的生产进展缓慢,雍正对此很不满意。究其原因,就是因珐琅彩料需依赖西洋进口,数量有限,必须谨慎使用,不得有误损所致。

    雍正记事杂录载:雍正二年二月四日,怡亲王交填白脱胎酒杯五件,内二件有暗龙。奉旨:此杯烧珐琅,钦此。于二月二十三日烧破二件,总管太监启知怡亲王。奉王谕:其余三件尔等小心烧造!

    不过是烧几个杯子,就连堂堂九五之尊都要专门下旨监督提醒,可见珐琅彩的珍贵。

    就连当年拥兵自重,后来功高盖主的年羹尧,二月十二日的谢折里称:臣伏覩珐琅翎管,制作精致,颜色娇丽,不胜爱羡,谨缮摺恭谢天恩,更恳圣慈,如有新制珐琅物件,赏赐一二,以满臣之贪念。

    自炼珐琅料的成功,不仅摆脱珐琅彩生产因依靠进口料而可能产生的捉襟见肘的窘态,而且新增加的彩色品种亦可使画珐琅在表现时更加得心应手。

    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器的装饰题材较雍正时更加丰富,除山水、花卉、花鸟外,还有西洋人物,以及受洛可可艺术风格影响的各种洋花图案。

    鲁善工放下彩碗,闭目开始回忆刚才吸收的记忆碎片,很快抓住关键,油!

    按照詹远广多年研究所得,其实珐琅彩最神秘的还是用来调和颜料的油,也就是传说中的多尔门油!

    任何一件珐琅彩器物,过程十分繁琐,先由工匠制作模型画样,送皇帝审批,再返如意馆绘成纹饰。

    如意馆画师多是高官,如蒋廷锡、张宗苍;或皇室供奉的宫廷画家,如郎世宁、冷枚、袁江等等。

    绘画以后是在故宫、颐和园等地烘烧,最后送皇帝验收,再下旨配座送端凝殿存放。

    所用珐琅料和多尔门油全是进口,需经多次修模和试烧才能完成,绘画少则三四个月,多则八九个月才能绘成。

    一般瓷器最多两次烧造,而珐琅彩最少也要五六次才能完成。一片叶子从深到浅,变化多端,渐变优美自然,这才是珐琅彩的审美真谛。

    所谓多尔门油,后来经过研究是一种叫芸香油的成分,一旦加入,画面具有粉质感,立体感很强,再融汇工笔重彩的构图与技法,画面浓淡相间,阴阳衬托,形象生动。

    线条工细流畅,色彩清丽粉润,细腻雅致,不论山水景物,人物故事,花卉鸟兽、草木虫鱼以及静物图案均可入画,极富诗情画意。

    鲁善工拿起笔,飞快的纪录需要的原料,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彩色用芸香油调合施彩。

    所用彩料很多是进口料,如红彩多以黄金为呈色剂的洋红,又称胭脂红。又有洋黄、洋绿、洋白等色。

    青铅、石末、玻璃粉、牙硝、白信石,将它们按配方称量、混合、磨细后放在耐火坩埚中加热熔化,然后流入冷水中让其碎裂,再磨细成白色粉末备用。

    鲁善工出门,大肆采购原材料和工具,回来开始试验,炼制多尔门油,行话叫吊油。

    先取净枫树脂,加醋拌匀,焖透,置锅内炒至表面光亮,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光亮时,取出,放凉。

    捣碎成粒状,先将茯苓粉放入锅内用文武火炒热,然后放入枫树脂迅速用锅铲铲到锅底压碎拌炒,防止粘结成块,炒至浓烟上升枫树脂发泡成珠,现紫黄色。

    用热水熬制,去除杂质,取上面清亮的油脂,乃嫩油。后来的是老油,分别放置,各有用处。

    鲁善工长出口气,终于完成最关键一步,休息片刻,开始调制颜料。

    先调制两种颜色,然后用鸡头笔在素胎上试验,由于油料有粘性,绘制时不易顺畅流出,每画几笔就要随时在料笔杆上用中指打击,使料均匀流下,称为打料。

    尖,笔尖聚拢、锐利,如锥之尖,下笔可藏可露、能聚能散,保证转折、提按,灵活自如。

    齐,笔毫平铺,笔锋齐整,聚拢起来能尖,不散、不开叉,才能使点线圆融如意。

    健,力道富有弹性,笔锋健而锐,勾出线条劲健有弹性。

    秃笔点苔和花蕊,画石头、老树干,锋芒已去,更显沉着厚重,质朴敦厚。

    就算是开叉,也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笔触甚至增加笔墨的韵味,鲁善工经过长期练习,画工进步飞速,腕随心走,各种技巧融会贯通,挥洒自如。

    不得不说这次景德镇之旅收获巨大,特别是吸收唐明毕生手艺,半刀泥。大大增加鲁善工的手感和灵敏度,无意间让画工更进一步。

    把粘合后,重新补彩的碗放进加温炉,高科技也不是毫无用处,对于单个瓷器的修复来说,精准控温还是更胜一筹。

    因为珐琅彩本身就是经过多次反复加热,所以胎质密度大,鲁善工先低温加热,让修补过的颜料逐渐渗入其中,跟原本釉色慢慢融合。

    再经过两次补彩,加热,温度升高,最后终于达到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