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四省攻鄂7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后世人说起古代来,总觉得古代人会普遍的有“好男不当兵”的概念。似乎古人对于当兵这件事情非常的抵触。实际上呢,就像老百姓常常戏谑的说“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一样,这种话,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反应,而不是说大家真的就会觉得皇帝这个位子自己也有机会坐。
诚实的讲,在封建社会这种阶层全面固化的环境中,除了一部分富裕的自耕农、富农的家庭,可能会有机会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形式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社会地位转变之外。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国人想要实现自身社会地位的转变,实实在在的办法,还真的就只有当兵打仗这一条路可走。
当然了,就是抛开这个微弱的社会地位转变的可能,对于底层百姓来说,当兵也是一个不算最差的选择。特别是在封建王朝末期,对于最底层的百姓们来说,当兵固然极有可能会死在战场上,可是可能死在战场上和一定会饿死相比较,当兵自然不算是个最差的选择。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这样一个道理来,除了活活饿死之外,对于底层百姓来说,当兵是除了饿死之外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当土匪那种选择其实和当兵是一样的)。在老百姓生计无靠,两手空空的情况下,他们一般只能选择去当兵。而且当兵这种事情还不是总能遇到的。
明末农民起义中,无论是作为镇压起义的一方的明王朝还是作为起义者方面的农民军,动不动的就有十几二十几万人的规模。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双方军队对地方民众的裹挟导致的,可是从另一个方面考虑,百姓能够被裹挟,默认自己被裹挟的这种状况,未尝不是那种无奈中的被迫选择的表现。
在人员方面,朱燮元手下有两员武将和一营两千多人的总督标营。在资金方面,朱燮元有朝廷拨发来的,可以实打实的支撑五千人规模部队的粮食和饷银。
按照朱燮元对行省都司部队状况的了解,他大体上推断,武昌叛兵的人数最多也就在两千到三千人之间。所以,他觉得自己手里已经有两千多人了,自己再招纳三千人左右组成一支五千人上下的队伍,那么镇压这场兵乱就完全可以了。
朱燮元总体上的想法不错,他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准备就地在襄阳地区征召士兵,以本地兵平本地匪。原本他觉得在当前这种环境下,征召士兵的工作不会很难做。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因为复兴会对襄阳地方上的建设吸纳了襄阳地区大量的劳动力,以至于他派出的招兵人员在襄阳周边地区折腾了很长时间,才招到了不到两百个质量还算凑合的兵员。
为什么我们要说朱燮元这个五省总督算是个比较知兵能够打仗的人物呢。这就是因为朱燮元这个人懂得在军事行动里进行成本方面的考量。
就以招兵为例,大部分人都知道南方兵以川折两地的兵员为最佳。朱燮元当然也知道这样的道理。可是呢,身处湖广襄阳的朱燮元更知道,想要在四川和浙江征兵,那是需要更多的经济支出的。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考虑,朱燮元主要还是希望能够在湖广省内招兵,以减少自己的支出。
问题是,不仅襄阳地方相对剩余的劳动力已经被复兴会所吸纳。就整个湖广地区的长江以北地方来说,西部从荆州府到襄阳府之间的广大地区,已经全部成为复兴会的势力范围。
除了两府之间的一些呈点状分布的县城之外,两府之地的广大农村,不是复兴会的农场就是复兴会的基地村。
对于复兴会来说,承担着大明王朝最基层的行政职能的县城,对他们没有任何的意义。
在复兴会的眼中,中国最强大的力量不在那些据点一样的县城里,而在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无论是人口还是资源,这些东西都在农村分布着。所以,一直坚持以农村包围城市政策的复兴会,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向荆州和荆州周边地区的广大农村进行了全面的渗透。
因为有枝江县的例子摆在那里,所以复兴会这几年对荆州府以及周边土地的渗透非常的顺利。除了个别地主们负隅顽抗被复兴会以土地革命的形式所消灭并在该村建立基都村以外,在荆州府和荆州府周边的土地上,复兴会通过土地置换的手段,大批量的兼并土地。
复兴会对这些土地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并组织这些土地上原来的农户和安排从外地吸纳来的人力,建立了一大批国有农场。
也就是说,朱燮元想要在湖广行省的长江以北地区,特别是在襄阳府周边地区招纳士兵,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专业化、专门化、现代化的工业化农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仍旧是非常的庞大的。
复兴会在明朝末年这种落后的社会环境下建设工业化,他们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真的是海量的。毕竟,复兴会在广大农村进行的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并不是全都可以使用机械化手段的。
特别是因为复兴会工业体系的机械加工能力方面的限制,让复兴会拖拉机厂的产量一直上不去,而且复兴会生产出来的那种傻大黑粗的蒸汽拖拉机,也完全没法和王书辉从现代定制的那些精巧精细的产品相比较。
在这种情况下,复兴会不仅对本地劳动力进行全方面无死角,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的吸纳,而且复兴会仍旧在大量的从全国各地区吸纳灾民流民补充自己的劳动力缺口。
如果说复兴会这个违背历史规律的组织的存在对原本的时空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的话,那么首当其中的,就应该是因为复兴会发展工业和工业化农业而吸纳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消解了很多原本可能发生的动乱和起义。
最直接的证明就是,从1621年复兴会工业建设开始全面展开以来,不仅湖广行省内部,湖广行省的周边的陕西、河南和江西等省份,因为小冰河气候而产生的大量流民灾民,大部分也都被复兴会所吸纳。
到1625年底,根据复兴会政务厅的统计,复兴会已经吸纳了各种流民和灾民四十多万人。
后世人说起古代来,总觉得古代人会普遍的有“好男不当兵”的概念。似乎古人对于当兵这件事情非常的抵触。实际上呢,就像老百姓常常戏谑的说“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一样,这种话,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反应,而不是说大家真的就会觉得皇帝这个位子自己也有机会坐。
诚实的讲,在封建社会这种阶层全面固化的环境中,除了一部分富裕的自耕农、富农的家庭,可能会有机会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形式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社会地位转变之外。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国人想要实现自身社会地位的转变,实实在在的办法,还真的就只有当兵打仗这一条路可走。
当然了,就是抛开这个微弱的社会地位转变的可能,对于底层百姓来说,当兵也是一个不算最差的选择。特别是在封建王朝末期,对于最底层的百姓们来说,当兵固然极有可能会死在战场上,可是可能死在战场上和一定会饿死相比较,当兵自然不算是个最差的选择。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这样一个道理来,除了活活饿死之外,对于底层百姓来说,当兵是除了饿死之外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当土匪那种选择其实和当兵是一样的)。在老百姓生计无靠,两手空空的情况下,他们一般只能选择去当兵。而且当兵这种事情还不是总能遇到的。
明末农民起义中,无论是作为镇压起义的一方的明王朝还是作为起义者方面的农民军,动不动的就有十几二十几万人的规模。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双方军队对地方民众的裹挟导致的,可是从另一个方面考虑,百姓能够被裹挟,默认自己被裹挟的这种状况,未尝不是那种无奈中的被迫选择的表现。
在人员方面,朱燮元手下有两员武将和一营两千多人的总督标营。在资金方面,朱燮元有朝廷拨发来的,可以实打实的支撑五千人规模部队的粮食和饷银。
按照朱燮元对行省都司部队状况的了解,他大体上推断,武昌叛兵的人数最多也就在两千到三千人之间。所以,他觉得自己手里已经有两千多人了,自己再招纳三千人左右组成一支五千人上下的队伍,那么镇压这场兵乱就完全可以了。
朱燮元总体上的想法不错,他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准备就地在襄阳地区征召士兵,以本地兵平本地匪。原本他觉得在当前这种环境下,征召士兵的工作不会很难做。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因为复兴会对襄阳地方上的建设吸纳了襄阳地区大量的劳动力,以至于他派出的招兵人员在襄阳周边地区折腾了很长时间,才招到了不到两百个质量还算凑合的兵员。
为什么我们要说朱燮元这个五省总督算是个比较知兵能够打仗的人物呢。这就是因为朱燮元这个人懂得在军事行动里进行成本方面的考量。
就以招兵为例,大部分人都知道南方兵以川折两地的兵员为最佳。朱燮元当然也知道这样的道理。可是呢,身处湖广襄阳的朱燮元更知道,想要在四川和浙江征兵,那是需要更多的经济支出的。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考虑,朱燮元主要还是希望能够在湖广省内招兵,以减少自己的支出。
问题是,不仅襄阳地方相对剩余的劳动力已经被复兴会所吸纳。就整个湖广地区的长江以北地方来说,西部从荆州府到襄阳府之间的广大地区,已经全部成为复兴会的势力范围。
除了两府之间的一些呈点状分布的县城之外,两府之地的广大农村,不是复兴会的农场就是复兴会的基地村。
对于复兴会来说,承担着大明王朝最基层的行政职能的县城,对他们没有任何的意义。
在复兴会的眼中,中国最强大的力量不在那些据点一样的县城里,而在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无论是人口还是资源,这些东西都在农村分布着。所以,一直坚持以农村包围城市政策的复兴会,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向荆州和荆州周边地区的广大农村进行了全面的渗透。
因为有枝江县的例子摆在那里,所以复兴会这几年对荆州府以及周边土地的渗透非常的顺利。除了个别地主们负隅顽抗被复兴会以土地革命的形式所消灭并在该村建立基都村以外,在荆州府和荆州府周边的土地上,复兴会通过土地置换的手段,大批量的兼并土地。
复兴会对这些土地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并组织这些土地上原来的农户和安排从外地吸纳来的人力,建立了一大批国有农场。
也就是说,朱燮元想要在湖广行省的长江以北地区,特别是在襄阳府周边地区招纳士兵,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专业化、专门化、现代化的工业化农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仍旧是非常的庞大的。
复兴会在明朝末年这种落后的社会环境下建设工业化,他们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真的是海量的。毕竟,复兴会在广大农村进行的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并不是全都可以使用机械化手段的。
特别是因为复兴会工业体系的机械加工能力方面的限制,让复兴会拖拉机厂的产量一直上不去,而且复兴会生产出来的那种傻大黑粗的蒸汽拖拉机,也完全没法和王书辉从现代定制的那些精巧精细的产品相比较。
在这种情况下,复兴会不仅对本地劳动力进行全方面无死角,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的吸纳,而且复兴会仍旧在大量的从全国各地区吸纳灾民流民补充自己的劳动力缺口。
如果说复兴会这个违背历史规律的组织的存在对原本的时空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的话,那么首当其中的,就应该是因为复兴会发展工业和工业化农业而吸纳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消解了很多原本可能发生的动乱和起义。
最直接的证明就是,从1621年复兴会工业建设开始全面展开以来,不仅湖广行省内部,湖广行省的周边的陕西、河南和江西等省份,因为小冰河气候而产生的大量流民灾民,大部分也都被复兴会所吸纳。
到1625年底,根据复兴会政务厅的统计,复兴会已经吸纳了各种流民和灾民四十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