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封建宗族好不好?你这话要是问任何一个,对工业化社会有一定基本认识的现代人,他都会很坚定的告诉你,那是个混账的东西。
封建宗族为什么不好?对于这个问题,就需要对工业化社会有一定思考的人才能回答了。
王书辉自认为自己是个工业党人。他对于社会进步的基本看法就是,不管你是坚持什么主义的,但是你必须坚持工业化。凡是反对工业化的,无论你的理论多么完满,多么自洽。王书辉都能吐你一脸。
当然,王书辉作为一个受过系统理论教育,并自己进行了全面的马列毛思想学习的硕士研究生,他也知道,社会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一般认为,封建社会向前发展之后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但是,王书辉从来没系统的了解过,人家那些西方国家,是怎么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而且,好像每个西方国家,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方式都不相同。
更主要的是,作为中国人,他不认为欧洲白皮那一套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是好使的。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了,那些洋玩意一到中国,往往就会失灵。他通过对历史的了解认为,在中国的土地上,最好不要弄那些没被历史证明的东西。更何况,已知的历史,已经很明确的给了王书辉提供了,怎样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带向工业化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了。
王书辉在以前,对于封建宗族的看法非常的抽象。他认为封建宗族不好,反对封建宗族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封建宗族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根据他掌握的理论,封建社会的一切产物,都是落后的,反动的,需进行到全面的铲除的。
进一步说,王书辉只是在理论上的认为,封建主义和封建主义下的一切产物,都是带有自我封闭的分裂性特征的。封建宗族,就是这种自我封闭的分裂性特征的基本元素。它以家族为单位,形成一种对外界闭合的小环境,控制这个小环境中的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从根本上反对流通,从根本上抵触社会化大生产。
作为一个老师,作为复兴会所有会员的导师,王书辉无论在哪种环境下,无论是在军校的课堂上,还是在技术研修学校的实践课上。无论是在平时的思想交流上,还是在饭厅里进行的讲评上。他反对封建主义,反对一切与封建主义相关的东西的这种意识形态,自然而谈的会影响到他的学生。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复兴会农委会对下属的基地村里出现了族长当农会会长的事情,下意识的认为是不对的。而同样是王书辉的学生的赵家滩工作组的邓大光和文明等人,因为在赵家滩村里,有能够抗衡复兴会势力的宗族势力的存在,也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的工作开展的不顺利。
王书辉在和邓大光、文明两人的交谈中发现,他们两个对于赵鹤年完全没有半点的好感。在他们谈到赵鹤年的时候,语气中充满的不屑和不满。
王书辉没有直接回应邓大光和文明对于蒸汽船的要求,反而对他们的态度感到好奇起来。因为在王书辉看来,他并没有专门对复兴会进行过反宗族的教育。他很想知道复兴会的会员们,对于封建宗族和封建族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敌意。因为这两个小子在提到赵鹤年的时候,一口一个老狐狸,一口一个老东西。
王书辉笑着问道,“你们两个狗东西在我这里还是这么肆无忌惮。以前在教导营里的时候,你们两个就是出了名的出口成脏。为了让你们改掉坏习惯,还专门关过你们的禁闭。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皮猴子。”
“我今天也懒得管你们,你们给我好好说说,这个赵鹤年怎么惹你们了,让你们在背后这么骂人家,一会儿一个老狐狸,一会儿一个老东西的。”
能被派到地方工作的,十有*都是王书辉比较看好的学生。邓大光和文明就是当初那百十来个教导营成员里,头脑比较灵活,而且相对比较能够承担责任的人。
用通俗的话讲,王书辉看中的是这两个小子身上的那种“匪气”。王书辉认为,在地方上做群众工作,有点“匪气”才能比较接地气,才能够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能够拿的住事儿的。
你要是让一个只受过一年多思想文化教育,认识几百个简体字,算术能够算到千以内加减乘除的人,系统性的回答他对一个什么事情的看法的话,一般都是比较不容易的事情。一个小学四五年级文化水平的人,即使在完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让他把一件事情说清楚,那都不太容易。所以,王书辉也没指望这两个小子能说出什么概括性,系统性的话。
好在邓大光和文明,在王书辉面前基本没有什么压力。两个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轮流上阵,把他们和赵鹤年之间这一年多的事情,嘀噜嘟噜的说了一遍。各种“年四个”(去年)、“制达”(这里)、“马卡”(差劲)之类的陕西方言喷涌而出。好在王书辉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有个朋友是陕西人,而邓大光和文明也都接受了一年多的普通话教育,所以他还能基本的听懂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
王书辉是边听他们讲边用笔记本记录,等他们说完了,对一些他自己没太听明白的地方,又问了他们一遍之后,才在脑袋里做了一下总结,之后对他们说道,“听了你们的话,我有点琢磨过味儿来了。你们两个瓜皮(陕西话傻瓜)的意思是不是说,这个赵鹤年仗着自己是族长,当选了农会会长之后,经常鼓动村民和你们工作组对着干。而且还把那些在分地中没有受益的渔民组织起来,在村子里造成和种地村民对峙的情形。”
邓大光和文明听了王书辉的总结,立即像两只小狗一样点着头。
王书辉皱了皱眉,问他们道,“去年农闲的时候,各基地村都在农委会的要求和支持下进行了农田改造。你们村子里的情况怎么样。”
王书辉的这个问题,一下子戳中了这两个赵家滩工作组的干部的g点上。他们两个一蹦三尺高的就开始跟王书辉告起了赵鹤年的状。
什么赵鹤年对渔民族人说,他们没分到地就不要给工作组干活啊。什么赵鹤年逼着工作组出钱雇佣的本村劳力去修什么赵氏宗祠,耽误大家的时间啊。还有在修建水渠的时候,赵鹤年怂恿族人偷取水泥和施工工具啊。特别是赵鹤年反对在村子里建蒸汽抽水房,说是会惊扰祖宗啊之类的事情。反正他们把各种赵鹤年和工作组对着干的事情,桩桩件件说的一清二楚。
王书辉安静的听完了他们两个人的话,把他们的话都认真的记录了下来之后,才对他们说道,“也就是说,在赵家滩这里,赵鹤年说话比你们工作组还好使,村民们不听你们的,只听赵鹤年的。是不是这样。”
王书辉对于复兴会派驻到各基地村的工作组的看法是,各村的工作组,就是在村民自发建立的合法合理的农村基层政权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复兴会派驻在各基地村的农村政权组织。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各基地村的工作组就是要在各村抓权管事儿的。
王书辉对农委会明确提出了他对各基地村工作组的要求,那就是当权、管事、促生产,组织民兵为复兴军提供后备力量。农委会在对各基地村工作组的工作安排中,不断地强化这个概念。所以,在三十多个基地村里,各村的工作组都是在这个工作要求下进行工作的。
这一年多来,在促生产上,每个基地村都给农民分了地,都给农民提供了良种,都教农民怎么制作土化肥、土化肥,都在工作组出钱雇佣下,对本村进行了农田改造,修水渠,修池塘,建蒸汽磨坊和蒸汽提水房,修各村直通官道的道路。
在当权、管事方面,工作组按照农委会发放的《工作手册》,在各基地村建立了乡村学校和乡村法庭。一方面教孩子们读书学知识,一方面组织乡村法庭,使用简单的陪审团制度在各村调节纠纷主持公道。
在民兵建设方面,各基地村的成绩更是斐然。各村年轻人,对于自己拿枪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非常的踊跃。在参加了一次复兴会的大练兵,大剿匪的活动之后,各村年轻人参加民兵的热情就更高了。
在这种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居然出现了赵家滩这样的怪胎,这让王书辉有些奇怪。所以他在问话的时候,在语气上就显得有些责怪的意味。
邓大光和文明都是陕西的军户出身。(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奇怪,怎么王书辉手下的流民里总有军户啊。大家可以上网去查一查,在明朝这个历史环境里,军户中逃亡的人是最多的;军户在受灾的时候,抗灾能力是最弱的;军户在社会上的境遇是最惨的。所以,王书辉这里的军户出身的年轻人是很多的。)
军户出身的人对于宗族其实没有什么概念。因为在各个卫所给军官种地的,都是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各个姓氏的中小家庭。所以,他们在面对赵家滩的这种抱团的宗族的时候,总有着狗咬刺猬下不去口的感觉。这让他们这一年过的很是辛苦。
在这种情况下,两人听到王书辉有些责怪的口气,眼圈立即就红了。
王书辉是当大学老师的人,他在大学里和学生们是保持着距离的。在批评自己在大学的学生的时候,那些学生一般都是二皮脸,对于他的批评根本就不怎么在意。所以,在面对学生觉得委屈,要流眼泪的这种情况,王书辉是没有经验的。而且,两个十七八岁二十郎当岁的大小伙子哭鼻子的样子,又不是小姑娘那种梨花带雨的美好姿态,在王书辉眼里是非常的难看的。
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沉默不语。在这种沉默中,两个年轻人,从一开始的红眼圈,变成了哽咽,又从哽咽变成了嚎啕,一直在那里折腾了个七八分钟,王书辉看了两次手表之后,两人的情绪才平静下来。
“你们有什么想法,就直接和我讲。有什么委屈的,就直接和我说。不要这个样子,什么叫男儿有泪不轻弹都忘了么。有事情就说事情,哭鸡鸟嚎的算怎么回事。”王书辉不知道他们遭遇了什么样的事情,才让他们这么委屈。不过他也不打算助长他们这种大老爷们流猫尿的事情。
情绪平静了的邓大光和文明说了一些让王书辉没想到的事情。这两个小子在面对赵家滩村的困难情况的时候,也到农委会那里反映了。但是农委会那几个人,也没有实际操作过下面的事情,自然而然就没什么好办法。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小子用了几天时间,专门到附近的几个村子向其他基地村的工作组取经。
还真别说,这两个小子跑了四个村子,其中两个村子是他们这种情况。不过,和他们不同的是,赵家滩是渔民在宗族族长的组织下和工作组对抗,另外两个村子则是因为本村子的佃农并不多,家里有几亩地的自耕农占大多数。这些自耕农在本族族长的带领下和工作组对抗。
这两个村子的工作组在处理这种事情的时候,采取了非常粗暴的办法。他们用钢弩和长矛,告诉了那些族长,谁才是村子里的话事人。其中一个村子的一个大姓的族长被工作组以煽动闹事为理由吊死。另一个村子则是对组织对抗的宗族暗中怂恿,之后在他们闹起来之后,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邓大光和文明却觉得,采用这么简单粗暴的办法,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他们更想用事实告诉村民,跟着工作组比跟着宗族更有好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两个也算是绞尽脑汁,最后才把注意打到了蒸汽船上。
听了邓大光和文明的话,王书辉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没想到农村工作居然是这样开展起来的。各个基地村,对于这种事情的上报,往往都是轻描淡写,一句有人闹事被平息,就完事了。之后就是各种建设成就的报告。
王书辉心里不禁感到庆幸,多亏自己想到要到下面来进行考察。坐在办公室里看那些粗制滥造的表格和报告,哪里会了解到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啊。
封建宗族好不好?你这话要是问任何一个,对工业化社会有一定基本认识的现代人,他都会很坚定的告诉你,那是个混账的东西。
封建宗族为什么不好?对于这个问题,就需要对工业化社会有一定思考的人才能回答了。
王书辉自认为自己是个工业党人。他对于社会进步的基本看法就是,不管你是坚持什么主义的,但是你必须坚持工业化。凡是反对工业化的,无论你的理论多么完满,多么自洽。王书辉都能吐你一脸。
当然,王书辉作为一个受过系统理论教育,并自己进行了全面的马列毛思想学习的硕士研究生,他也知道,社会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一般认为,封建社会向前发展之后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但是,王书辉从来没系统的了解过,人家那些西方国家,是怎么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而且,好像每个西方国家,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方式都不相同。
更主要的是,作为中国人,他不认为欧洲白皮那一套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是好使的。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了,那些洋玩意一到中国,往往就会失灵。他通过对历史的了解认为,在中国的土地上,最好不要弄那些没被历史证明的东西。更何况,已知的历史,已经很明确的给了王书辉提供了,怎样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带向工业化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了。
王书辉在以前,对于封建宗族的看法非常的抽象。他认为封建宗族不好,反对封建宗族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封建宗族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根据他掌握的理论,封建社会的一切产物,都是落后的,反动的,需进行到全面的铲除的。
进一步说,王书辉只是在理论上的认为,封建主义和封建主义下的一切产物,都是带有自我封闭的分裂性特征的。封建宗族,就是这种自我封闭的分裂性特征的基本元素。它以家族为单位,形成一种对外界闭合的小环境,控制这个小环境中的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从根本上反对流通,从根本上抵触社会化大生产。
作为一个老师,作为复兴会所有会员的导师,王书辉无论在哪种环境下,无论是在军校的课堂上,还是在技术研修学校的实践课上。无论是在平时的思想交流上,还是在饭厅里进行的讲评上。他反对封建主义,反对一切与封建主义相关的东西的这种意识形态,自然而谈的会影响到他的学生。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复兴会农委会对下属的基地村里出现了族长当农会会长的事情,下意识的认为是不对的。而同样是王书辉的学生的赵家滩工作组的邓大光和文明等人,因为在赵家滩村里,有能够抗衡复兴会势力的宗族势力的存在,也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的工作开展的不顺利。
王书辉在和邓大光、文明两人的交谈中发现,他们两个对于赵鹤年完全没有半点的好感。在他们谈到赵鹤年的时候,语气中充满的不屑和不满。
王书辉没有直接回应邓大光和文明对于蒸汽船的要求,反而对他们的态度感到好奇起来。因为在王书辉看来,他并没有专门对复兴会进行过反宗族的教育。他很想知道复兴会的会员们,对于封建宗族和封建族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敌意。因为这两个小子在提到赵鹤年的时候,一口一个老狐狸,一口一个老东西。
王书辉笑着问道,“你们两个狗东西在我这里还是这么肆无忌惮。以前在教导营里的时候,你们两个就是出了名的出口成脏。为了让你们改掉坏习惯,还专门关过你们的禁闭。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皮猴子。”
“我今天也懒得管你们,你们给我好好说说,这个赵鹤年怎么惹你们了,让你们在背后这么骂人家,一会儿一个老狐狸,一会儿一个老东西的。”
能被派到地方工作的,十有*都是王书辉比较看好的学生。邓大光和文明就是当初那百十来个教导营成员里,头脑比较灵活,而且相对比较能够承担责任的人。
用通俗的话讲,王书辉看中的是这两个小子身上的那种“匪气”。王书辉认为,在地方上做群众工作,有点“匪气”才能比较接地气,才能够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能够拿的住事儿的。
你要是让一个只受过一年多思想文化教育,认识几百个简体字,算术能够算到千以内加减乘除的人,系统性的回答他对一个什么事情的看法的话,一般都是比较不容易的事情。一个小学四五年级文化水平的人,即使在完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让他把一件事情说清楚,那都不太容易。所以,王书辉也没指望这两个小子能说出什么概括性,系统性的话。
好在邓大光和文明,在王书辉面前基本没有什么压力。两个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轮流上阵,把他们和赵鹤年之间这一年多的事情,嘀噜嘟噜的说了一遍。各种“年四个”(去年)、“制达”(这里)、“马卡”(差劲)之类的陕西方言喷涌而出。好在王书辉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有个朋友是陕西人,而邓大光和文明也都接受了一年多的普通话教育,所以他还能基本的听懂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
王书辉是边听他们讲边用笔记本记录,等他们说完了,对一些他自己没太听明白的地方,又问了他们一遍之后,才在脑袋里做了一下总结,之后对他们说道,“听了你们的话,我有点琢磨过味儿来了。你们两个瓜皮(陕西话傻瓜)的意思是不是说,这个赵鹤年仗着自己是族长,当选了农会会长之后,经常鼓动村民和你们工作组对着干。而且还把那些在分地中没有受益的渔民组织起来,在村子里造成和种地村民对峙的情形。”
邓大光和文明听了王书辉的总结,立即像两只小狗一样点着头。
王书辉皱了皱眉,问他们道,“去年农闲的时候,各基地村都在农委会的要求和支持下进行了农田改造。你们村子里的情况怎么样。”
王书辉的这个问题,一下子戳中了这两个赵家滩工作组的干部的g点上。他们两个一蹦三尺高的就开始跟王书辉告起了赵鹤年的状。
什么赵鹤年对渔民族人说,他们没分到地就不要给工作组干活啊。什么赵鹤年逼着工作组出钱雇佣的本村劳力去修什么赵氏宗祠,耽误大家的时间啊。还有在修建水渠的时候,赵鹤年怂恿族人偷取水泥和施工工具啊。特别是赵鹤年反对在村子里建蒸汽抽水房,说是会惊扰祖宗啊之类的事情。反正他们把各种赵鹤年和工作组对着干的事情,桩桩件件说的一清二楚。
王书辉安静的听完了他们两个人的话,把他们的话都认真的记录了下来之后,才对他们说道,“也就是说,在赵家滩这里,赵鹤年说话比你们工作组还好使,村民们不听你们的,只听赵鹤年的。是不是这样。”
王书辉对于复兴会派驻到各基地村的工作组的看法是,各村的工作组,就是在村民自发建立的合法合理的农村基层政权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复兴会派驻在各基地村的农村政权组织。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各基地村的工作组就是要在各村抓权管事儿的。
王书辉对农委会明确提出了他对各基地村工作组的要求,那就是当权、管事、促生产,组织民兵为复兴军提供后备力量。农委会在对各基地村工作组的工作安排中,不断地强化这个概念。所以,在三十多个基地村里,各村的工作组都是在这个工作要求下进行工作的。
这一年多来,在促生产上,每个基地村都给农民分了地,都给农民提供了良种,都教农民怎么制作土化肥、土化肥,都在工作组出钱雇佣下,对本村进行了农田改造,修水渠,修池塘,建蒸汽磨坊和蒸汽提水房,修各村直通官道的道路。
在当权、管事方面,工作组按照农委会发放的《工作手册》,在各基地村建立了乡村学校和乡村法庭。一方面教孩子们读书学知识,一方面组织乡村法庭,使用简单的陪审团制度在各村调节纠纷主持公道。
在民兵建设方面,各基地村的成绩更是斐然。各村年轻人,对于自己拿枪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非常的踊跃。在参加了一次复兴会的大练兵,大剿匪的活动之后,各村年轻人参加民兵的热情就更高了。
在这种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居然出现了赵家滩这样的怪胎,这让王书辉有些奇怪。所以他在问话的时候,在语气上就显得有些责怪的意味。
邓大光和文明都是陕西的军户出身。(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奇怪,怎么王书辉手下的流民里总有军户啊。大家可以上网去查一查,在明朝这个历史环境里,军户中逃亡的人是最多的;军户在受灾的时候,抗灾能力是最弱的;军户在社会上的境遇是最惨的。所以,王书辉这里的军户出身的年轻人是很多的。)
军户出身的人对于宗族其实没有什么概念。因为在各个卫所给军官种地的,都是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各个姓氏的中小家庭。所以,他们在面对赵家滩的这种抱团的宗族的时候,总有着狗咬刺猬下不去口的感觉。这让他们这一年过的很是辛苦。
在这种情况下,两人听到王书辉有些责怪的口气,眼圈立即就红了。
王书辉是当大学老师的人,他在大学里和学生们是保持着距离的。在批评自己在大学的学生的时候,那些学生一般都是二皮脸,对于他的批评根本就不怎么在意。所以,在面对学生觉得委屈,要流眼泪的这种情况,王书辉是没有经验的。而且,两个十七八岁二十郎当岁的大小伙子哭鼻子的样子,又不是小姑娘那种梨花带雨的美好姿态,在王书辉眼里是非常的难看的。
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沉默不语。在这种沉默中,两个年轻人,从一开始的红眼圈,变成了哽咽,又从哽咽变成了嚎啕,一直在那里折腾了个七八分钟,王书辉看了两次手表之后,两人的情绪才平静下来。
“你们有什么想法,就直接和我讲。有什么委屈的,就直接和我说。不要这个样子,什么叫男儿有泪不轻弹都忘了么。有事情就说事情,哭鸡鸟嚎的算怎么回事。”王书辉不知道他们遭遇了什么样的事情,才让他们这么委屈。不过他也不打算助长他们这种大老爷们流猫尿的事情。
情绪平静了的邓大光和文明说了一些让王书辉没想到的事情。这两个小子在面对赵家滩村的困难情况的时候,也到农委会那里反映了。但是农委会那几个人,也没有实际操作过下面的事情,自然而然就没什么好办法。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小子用了几天时间,专门到附近的几个村子向其他基地村的工作组取经。
还真别说,这两个小子跑了四个村子,其中两个村子是他们这种情况。不过,和他们不同的是,赵家滩是渔民在宗族族长的组织下和工作组对抗,另外两个村子则是因为本村子的佃农并不多,家里有几亩地的自耕农占大多数。这些自耕农在本族族长的带领下和工作组对抗。
这两个村子的工作组在处理这种事情的时候,采取了非常粗暴的办法。他们用钢弩和长矛,告诉了那些族长,谁才是村子里的话事人。其中一个村子的一个大姓的族长被工作组以煽动闹事为理由吊死。另一个村子则是对组织对抗的宗族暗中怂恿,之后在他们闹起来之后,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邓大光和文明却觉得,采用这么简单粗暴的办法,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他们更想用事实告诉村民,跟着工作组比跟着宗族更有好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两个也算是绞尽脑汁,最后才把注意打到了蒸汽船上。
听了邓大光和文明的话,王书辉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没想到农村工作居然是这样开展起来的。各个基地村,对于这种事情的上报,往往都是轻描淡写,一句有人闹事被平息,就完事了。之后就是各种建设成就的报告。
王书辉心里不禁感到庆幸,多亏自己想到要到下面来进行考察。坐在办公室里看那些粗制滥造的表格和报告,哪里会了解到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