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王书辉下乡记2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看到王书辉和朱微妏吃饭时的场景都会觉得有些不舒服。因为两个人在饭桌子上的相处模式,既不是古代的,也不是现代的。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里,在涉及礼仪的时候,往往就是可以严重到因为一个凳子的摆放有了问题,都会出几条人命的。作为郡王的唯一女儿,封建社会里贵族身份最为正宗的皇亲国戚,朱微妏在礼仪上却完全是一种毫不知情的样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按照正常的情况,出生之后就有了县主身份的朱微妏,是因该受到严格的封建礼仪教育的。可是作为她父亲的朱由梓因为没有爵位,没有一丁点的收入,家里完全是吃老本。父女俩基本上是在朱由梓的几个舅哥的接济下,艰苦度日的。这种生存状况的朱由梓父女,哪里还想得到礼仪问题呢。
没有王府,自然也就没有王府中专门负责教导宗室规矩的师傅,去教导朱微妏封建礼法和宗室规矩。只是和几个舅舅们学会认字的朱微妏,也只是自己看书。她自然不可能去专门的学习什么礼法规矩。
而王书辉是个现代人,他还是个类似孤儿的出身。在现代工业社会里,礼仪之类的说法早就不存在了。王书辉自己连和现代人相处都不怎么利索,你让他讲封建礼仪,哪怕就是他读过相关的资料,知道相关的知识,可是,你能指望他在乎那些么。
王书辉和朱微妏就那么两个人挨得很近,一起坐在桌子旁边吃饭。饭菜的量不大,菜才只有三道,装在三个白瓷盘子里。一道是醋溜白菜,一道是鱼糕,一道是红烧肉。醋溜白菜和红烧肉,还是王书辉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亲自教给朱微妏怎么做的。鱼糕则是荆州地区的本地菜,朱微妏是和自己的三舅妈学的。
饭是三合饭,就是用小碴子(碎玉米)、高粱米和米饭混在一起蒸出来的饭。王书辉作为现代人,不喜欢吃只是白米的饭。他认为只吃白米白面,是很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朱微妏在这一年多来,已经被王书辉用来自现代的营养品补养的相当健康了。所以在饮食上,王书辉要求朱微妏要注意粗粮和细粮的搭配食用。他怕正在长身体的朱微妏缺乏维生素。
和王书辉一起吃过饭的人都以为,王师尊是那种极为自律,艰苦朴素的人。他穿着和大家一样的统一样式的制服(复兴军标准制服:交领,假白纱中单衬领,灰色对襟半短长衫;宽皮带;灰色制服裤子;高腰皮靴;头盔式纱帽)。饮食上大部分时候是和大家一起在食堂吃饭(因为王书辉经常都要在食堂进行讲评)。哪怕是在请学生们吃饭的时候,最多也就三四个菜。主食从来都是杂合饭。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王书辉看来,哪怕他在明朝接触到的人,绝大多数是大明朝社会底层的流民矿奴们。可是,他们的日常礼节和习惯,在他眼里都是极为繁琐的。古人的衣服他更是嫌麻烦,穿不来。所以他才简化一切礼节为军礼(这在顾国樟等几个凤毛麟角的读书人出身的复兴会员看来,是师尊重视武装力量,野心勃勃的表现),并设计出一种,外面看着是古代样式,但是在功能上和穿戴的方便程度上是现代方式的衣服。
而在吃饭问题上,王书辉则是完全从现代人的角度,更加重视饮食的健康性问题。
王书辉总觉得自己带给明末时代的变化微不足道,反倒是明末时代对自己的影响,却是方方面面的。就以吃饭来说吧,自己原本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的吃饭风格,就在朱微妏的刻意压制下,变慢了很多。
不过,王书辉知道,朱微妏在饭桌上对自己的刻意影响也只有这一个。其他的习惯,比如在吃饭的时候喜欢说话这样的事情,朱微妏是完全不干预的。所以,王书辉虽然放慢了吃饭的速度,但是也给他提供了很好的在饭桌子上说话的机会。
“今年在所有的基地村都进行了农业方面的建设。无论是优质的种苗,还是耕种使用的畜力;无论是蒸汽抽水机,还是坚固的白口铁农具。今年我在农业方面的投入真正的不低。几个直属农场还使用了蒸汽拖拉机和种植、收割机械。”
“从农户手中收到的粮食,差不多能达到农场产量的三分之一了。实际情况不知道,倒是数据上倒是挺好看。”王书辉随口对朱微妏说道。
朱微妏有个特点,在和王书辉的对话中,只要涉及具体工作,她是从来不插一句嘴的。所以听了王书辉的话,她照例只是含含糊糊的“嗯”了一声。
王书辉也知道朱微妏的习惯,他也不期待朱微妏的答话,自己脑袋里不再想工业方面的问题,转而开始思考起去年一年农业方面的状况。
王书辉在明末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军事建设。从1619年后半年到1620年初,王书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建立起一支三千多人,六个步兵营的正规部队。部队的训练水平,基本可以达到并超过袁世凯时代北洋军的水平(老袁的北洋军,士兵体能肯定没王书辉的复兴军好)。
只要把步枪、火炮、黑尔火箭和咖啡磨机枪等江北兵工厂已经试生产成功,可以批量生产的武器配备给部队。那么,这支部队就是目前整个地球上,最强的武装力量。
不过,因为后勤供给的问题。目前,这支部队没有远程机动的能力。复兴会的实际运输能力,只能为这支部队提供在湖广地区内部机动作战的补给。
第二就是工业建设方面。在工业建设上,王书辉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那个日产铁五十吨,日产钢十吨的小型钢铁联合厂的建设上。除了钢铁工业外,在机械加工,炼焦,采矿,制砖和水泥这几个方面,也陆陆续续的建立了几个相关的小厂。
王书辉实际上认为,自己的努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成果。死了五百多人,弄坏了三四批他通过时空门弄过来的机械设备,花了人民币近一千万,白银七千多两。光是在买入矿工上一项花费上,他就花了近万元,从现代买那些用来交易人口的棉布和人造丝绸。
可即使这样,一年多来,才培养出不到三百个基本合格的,具有初中理化知识,还达不到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水平的技术人员;不到一千个小学文化,初步掌握上机操作能力的技术工人;以及三千多个连图纸也不太看得明白,字也只认识四五十个,在工作中经常出错的不专业的工人。
王书辉自己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不仅瘦了三十多斤,还受过几次严重的烫伤。右手的小手指头也被砸掉了一节。脸上还留下一道浅色的疤痕。他专门为此回到现代治疗过好几次,小拇指上还带了一节假手指头。
付出了这么多的人命,花了这么多钱,自己的身体都残疾了,才弄出这么个现代社会偏远地区乡镇水平的工业规模来。就这样,几个工厂还时不时的出事故,掉链子。
这一年多下来,王书辉不知道工人们的专业水平提高了多少,倒是医学部门的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医生、复兴军的军医们,通过这一年多频繁的实践,目前水平可以达到现代社会的乡镇卫生所的水平了。
第三方面就是组织建设方面。王书辉通过现代方面智囊的帮助,在复兴军中建立了,复兴会组织,全面建立在复兴军各个层级的组织模式。确立了,军事行动由参谋部门负责(参谋系统),部队行政由政治部门负责(教导员系统),战斗指挥由军事长官负责的基本模式。
复兴军中所有指战人员,全部都出身王书辉的弟子。他们中有一些是王书辉在教导营时代的弟子。即使不是教导营出身的,也都是王书辉后来建立的军事学校出身。
在复兴会方面的组织建设上。王书辉建立了复兴会常委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军事委员会、工业委员会、农业委员会、统计委员会四个专业领导机构,受复兴会常委会领导;书记处、情报处、通商处、警务处、医务处等各主要部门,直属复兴会常委会的组织模式。
复兴会第一届常委会,由通过了“最高考试”成为复兴会会员的复兴会全体成员,选举出复兴代表委员会,由王书辉从复兴会代表委员的成员中,选出复兴会常委会。各专业委员会和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由复兴会常委会任命。
虽然经过半年多的选拔和任命,复兴会的基本组织机构被搭建了起来。但是,因为复兴会成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问题。主要的领导工作,还都要由王书辉来做。他正在努力的理顺整个复兴会的组织模式,培养复兴会的第一批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不过,从目前来看,复兴会的框架虽然搭建了起来,但是复兴会的成员们,还都只是初步具备的执行命令的能力。无论是对复兴会纲领章程的认识水平,还是对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的运用。复兴会会员们,这些现代社会小学文化,好一点的,达到初中文化水平的复兴会领导干部们,在主观能动性上基本是没有的。
他们倒是,能把王书辉教给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背的滚瓜烂熟。但是,让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贯彻这些理论,还非常的不现实。
所以,王书辉目前像个万金油一样,哪里出现问题,就顶到哪里去。他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是个政治组织的领导者,倒是很像一个接手了一家运转状况一直处于崩溃边缘的乡镇企业的倒霉蛋一样。
不过,好在复兴会的工作已经开始逐步的走上正轨了。王书辉现在觉得,自己现在可以走出去,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好好进行一下考察工作。看一看,自己这个穿越者,是不是给明朝末年的枝江地区带了实质性的改变。
而且,他也准备到其他的非复兴会的控制区域,考察一下明末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
吃完了饭,王书辉拿出一份复兴会代表委员会的文件,从复兴会代表委员会的一百多个委员中,挑选本次考察组主要成员。
其中有四个人,是王书辉决定在考察中进行重点观察的对象。
他们分别是:近期工作表现出色的,复兴会直属农场场长林雨泽。复兴军副总政委、第五步兵营总教导长唐亚峰。复兴会通商处处长胡启凡。以及朱微妏的六舅舅,只比朱微妏大五岁,今年刚刚二十二岁,主动要求加入复兴会并通过考核的,通商顾问刘怀六。
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看到王书辉和朱微妏吃饭时的场景都会觉得有些不舒服。因为两个人在饭桌子上的相处模式,既不是古代的,也不是现代的。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里,在涉及礼仪的时候,往往就是可以严重到因为一个凳子的摆放有了问题,都会出几条人命的。作为郡王的唯一女儿,封建社会里贵族身份最为正宗的皇亲国戚,朱微妏在礼仪上却完全是一种毫不知情的样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按照正常的情况,出生之后就有了县主身份的朱微妏,是因该受到严格的封建礼仪教育的。可是作为她父亲的朱由梓因为没有爵位,没有一丁点的收入,家里完全是吃老本。父女俩基本上是在朱由梓的几个舅哥的接济下,艰苦度日的。这种生存状况的朱由梓父女,哪里还想得到礼仪问题呢。
没有王府,自然也就没有王府中专门负责教导宗室规矩的师傅,去教导朱微妏封建礼法和宗室规矩。只是和几个舅舅们学会认字的朱微妏,也只是自己看书。她自然不可能去专门的学习什么礼法规矩。
而王书辉是个现代人,他还是个类似孤儿的出身。在现代工业社会里,礼仪之类的说法早就不存在了。王书辉自己连和现代人相处都不怎么利索,你让他讲封建礼仪,哪怕就是他读过相关的资料,知道相关的知识,可是,你能指望他在乎那些么。
王书辉和朱微妏就那么两个人挨得很近,一起坐在桌子旁边吃饭。饭菜的量不大,菜才只有三道,装在三个白瓷盘子里。一道是醋溜白菜,一道是鱼糕,一道是红烧肉。醋溜白菜和红烧肉,还是王书辉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亲自教给朱微妏怎么做的。鱼糕则是荆州地区的本地菜,朱微妏是和自己的三舅妈学的。
饭是三合饭,就是用小碴子(碎玉米)、高粱米和米饭混在一起蒸出来的饭。王书辉作为现代人,不喜欢吃只是白米的饭。他认为只吃白米白面,是很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朱微妏在这一年多来,已经被王书辉用来自现代的营养品补养的相当健康了。所以在饮食上,王书辉要求朱微妏要注意粗粮和细粮的搭配食用。他怕正在长身体的朱微妏缺乏维生素。
和王书辉一起吃过饭的人都以为,王师尊是那种极为自律,艰苦朴素的人。他穿着和大家一样的统一样式的制服(复兴军标准制服:交领,假白纱中单衬领,灰色对襟半短长衫;宽皮带;灰色制服裤子;高腰皮靴;头盔式纱帽)。饮食上大部分时候是和大家一起在食堂吃饭(因为王书辉经常都要在食堂进行讲评)。哪怕是在请学生们吃饭的时候,最多也就三四个菜。主食从来都是杂合饭。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王书辉看来,哪怕他在明朝接触到的人,绝大多数是大明朝社会底层的流民矿奴们。可是,他们的日常礼节和习惯,在他眼里都是极为繁琐的。古人的衣服他更是嫌麻烦,穿不来。所以他才简化一切礼节为军礼(这在顾国樟等几个凤毛麟角的读书人出身的复兴会员看来,是师尊重视武装力量,野心勃勃的表现),并设计出一种,外面看着是古代样式,但是在功能上和穿戴的方便程度上是现代方式的衣服。
而在吃饭问题上,王书辉则是完全从现代人的角度,更加重视饮食的健康性问题。
王书辉总觉得自己带给明末时代的变化微不足道,反倒是明末时代对自己的影响,却是方方面面的。就以吃饭来说吧,自己原本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的吃饭风格,就在朱微妏的刻意压制下,变慢了很多。
不过,王书辉知道,朱微妏在饭桌上对自己的刻意影响也只有这一个。其他的习惯,比如在吃饭的时候喜欢说话这样的事情,朱微妏是完全不干预的。所以,王书辉虽然放慢了吃饭的速度,但是也给他提供了很好的在饭桌子上说话的机会。
“今年在所有的基地村都进行了农业方面的建设。无论是优质的种苗,还是耕种使用的畜力;无论是蒸汽抽水机,还是坚固的白口铁农具。今年我在农业方面的投入真正的不低。几个直属农场还使用了蒸汽拖拉机和种植、收割机械。”
“从农户手中收到的粮食,差不多能达到农场产量的三分之一了。实际情况不知道,倒是数据上倒是挺好看。”王书辉随口对朱微妏说道。
朱微妏有个特点,在和王书辉的对话中,只要涉及具体工作,她是从来不插一句嘴的。所以听了王书辉的话,她照例只是含含糊糊的“嗯”了一声。
王书辉也知道朱微妏的习惯,他也不期待朱微妏的答话,自己脑袋里不再想工业方面的问题,转而开始思考起去年一年农业方面的状况。
王书辉在明末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军事建设。从1619年后半年到1620年初,王书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建立起一支三千多人,六个步兵营的正规部队。部队的训练水平,基本可以达到并超过袁世凯时代北洋军的水平(老袁的北洋军,士兵体能肯定没王书辉的复兴军好)。
只要把步枪、火炮、黑尔火箭和咖啡磨机枪等江北兵工厂已经试生产成功,可以批量生产的武器配备给部队。那么,这支部队就是目前整个地球上,最强的武装力量。
不过,因为后勤供给的问题。目前,这支部队没有远程机动的能力。复兴会的实际运输能力,只能为这支部队提供在湖广地区内部机动作战的补给。
第二就是工业建设方面。在工业建设上,王书辉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那个日产铁五十吨,日产钢十吨的小型钢铁联合厂的建设上。除了钢铁工业外,在机械加工,炼焦,采矿,制砖和水泥这几个方面,也陆陆续续的建立了几个相关的小厂。
王书辉实际上认为,自己的努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成果。死了五百多人,弄坏了三四批他通过时空门弄过来的机械设备,花了人民币近一千万,白银七千多两。光是在买入矿工上一项花费上,他就花了近万元,从现代买那些用来交易人口的棉布和人造丝绸。
可即使这样,一年多来,才培养出不到三百个基本合格的,具有初中理化知识,还达不到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水平的技术人员;不到一千个小学文化,初步掌握上机操作能力的技术工人;以及三千多个连图纸也不太看得明白,字也只认识四五十个,在工作中经常出错的不专业的工人。
王书辉自己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不仅瘦了三十多斤,还受过几次严重的烫伤。右手的小手指头也被砸掉了一节。脸上还留下一道浅色的疤痕。他专门为此回到现代治疗过好几次,小拇指上还带了一节假手指头。
付出了这么多的人命,花了这么多钱,自己的身体都残疾了,才弄出这么个现代社会偏远地区乡镇水平的工业规模来。就这样,几个工厂还时不时的出事故,掉链子。
这一年多下来,王书辉不知道工人们的专业水平提高了多少,倒是医学部门的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医生、复兴军的军医们,通过这一年多频繁的实践,目前水平可以达到现代社会的乡镇卫生所的水平了。
第三方面就是组织建设方面。王书辉通过现代方面智囊的帮助,在复兴军中建立了,复兴会组织,全面建立在复兴军各个层级的组织模式。确立了,军事行动由参谋部门负责(参谋系统),部队行政由政治部门负责(教导员系统),战斗指挥由军事长官负责的基本模式。
复兴军中所有指战人员,全部都出身王书辉的弟子。他们中有一些是王书辉在教导营时代的弟子。即使不是教导营出身的,也都是王书辉后来建立的军事学校出身。
在复兴会方面的组织建设上。王书辉建立了复兴会常委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军事委员会、工业委员会、农业委员会、统计委员会四个专业领导机构,受复兴会常委会领导;书记处、情报处、通商处、警务处、医务处等各主要部门,直属复兴会常委会的组织模式。
复兴会第一届常委会,由通过了“最高考试”成为复兴会会员的复兴会全体成员,选举出复兴代表委员会,由王书辉从复兴会代表委员的成员中,选出复兴会常委会。各专业委员会和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由复兴会常委会任命。
虽然经过半年多的选拔和任命,复兴会的基本组织机构被搭建了起来。但是,因为复兴会成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问题。主要的领导工作,还都要由王书辉来做。他正在努力的理顺整个复兴会的组织模式,培养复兴会的第一批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不过,从目前来看,复兴会的框架虽然搭建了起来,但是复兴会的成员们,还都只是初步具备的执行命令的能力。无论是对复兴会纲领章程的认识水平,还是对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的运用。复兴会会员们,这些现代社会小学文化,好一点的,达到初中文化水平的复兴会领导干部们,在主观能动性上基本是没有的。
他们倒是,能把王书辉教给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背的滚瓜烂熟。但是,让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贯彻这些理论,还非常的不现实。
所以,王书辉目前像个万金油一样,哪里出现问题,就顶到哪里去。他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是个政治组织的领导者,倒是很像一个接手了一家运转状况一直处于崩溃边缘的乡镇企业的倒霉蛋一样。
不过,好在复兴会的工作已经开始逐步的走上正轨了。王书辉现在觉得,自己现在可以走出去,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好好进行一下考察工作。看一看,自己这个穿越者,是不是给明朝末年的枝江地区带了实质性的改变。
而且,他也准备到其他的非复兴会的控制区域,考察一下明末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
吃完了饭,王书辉拿出一份复兴会代表委员会的文件,从复兴会代表委员会的一百多个委员中,挑选本次考察组主要成员。
其中有四个人,是王书辉决定在考察中进行重点观察的对象。
他们分别是:近期工作表现出色的,复兴会直属农场场长林雨泽。复兴军副总政委、第五步兵营总教导长唐亚峰。复兴会通商处处长胡启凡。以及朱微妏的六舅舅,只比朱微妏大五岁,今年刚刚二十二岁,主动要求加入复兴会并通过考核的,通商顾问刘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