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中文网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一百五十二章 盐事一利

第一百五十二章 盐事一利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何白暗叹,在春秋战国时,齐国在海上的交往就已经非常便利了。先秦时,更有徐福乘大船从青州出发,出海寻仙。在汉武帝时,更有楼船将军从青州出发攻打辽东。然而之后,朝庭的注意力大都在匈奴的威胁,与西凉少数民族的不确定性,几乎没有精力和财产建立和维护海军。

    当然在没有开发大规模海运的此时,的确也没有什么必要性。余下的大部都是江河里的小型官船,说是押运官粮的船倒也可以,大规模的水上战斗就不行了。

    因此青幽之地的造船匠大都失业,懂得制造大船工艺的工匠们,经数百年时间变迁,不是迁移到徐、扬二州去了,就是早已失传。因此包括黄河之中的船只,也只是三百料左右的小船,几乎没有超过五百料以上的中型船。管承能够建造千料的大型船,已经算是不错的人才了。

    何白问道:“汝能造二千料以上的大船吗?”

    正自得意的管承不由一呆,许久才摇摇头道:“回禀国相,小人只懂造千料的大船,一千五百料也许可以,二千料巨船的话,虽然敢造,却不敢保证能不能用了。”

    何白摇了摇头,千料船在内河算是大船,但在海上只能算是小船。管承连二千料船都造不出来,那就更不用说是三千料的中型海船与五千料的巨型海船了。至于郑和下西洋时的万料巨轮,现在是想都不敢想了。

    管承见何白摇头,深恐何白放弃他,连忙叫道:“国相大人,小人知扬州之地有数名可造三千料巨型楼船的工匠,虽然多为当地豪强所有,但其中有一名小人可为国相大人请来。”

    何白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在历史中的孙吴,之所以能够威震江东,还不是有无数造船良匠与无数精通水师的将士之故。自已此时就建造海师,三、五年后必可精良不下江东之兵。到时就不用怕孙吴会割据江东了。

    何白问道:“这造船之费用,各自需要多少?”

    管承说道:“造船通常以料计算,大小花费不同,越大越贵。据小人在扬州时所知,百料小船每料八百钱左右(8万),三百料船每料需千钱(30万),六百料船每料需二千钱(100万),千料船每料需三千钱(300万),一千五百料船每料需五千钱(750万),二千料船每料需一万千钱(2000万),三千料船每料只怕需两万千钱(6000万)。传闻前汉武帝时所造豫章大船,可载万人,船上起宫室,造价足足四万钱一料(2亿)。”

    “为何千料以上的价格会多出如此之多?”何白有些不解的问道。

    管承禀告道:“千料以上的船只,为了方便多载兵员,也为了在战争中有居高临下之优势,因此会尽量加高女墙楼层数。如千料的斗舰有一层阁楼及女墙,三千料的船会有五层阁楼及五层女墙。”

    何白又问道:“每种船型各载兵员多少,用途如何?”因见管承被绳索捆着,十分不便,于是让武安国给他松绑。

    管承稍稍活动了一下麻木的双臂,心知这条命是保住了,于是向何白大礼拜谢,说道:“多谢国相开恩。这水上作战与陆上有所不同,小船作战与大船作战又不相同。百料大小的冒突可载兵二十人,以冲突陷阵为主,此二十人既是船夫也是兵卒,乃死士也。”

    “三百料的蒙冲也是载兵二十人,最多不过三十人。其虽有冲突的任务,但因船舷较高,船中备有各类武器,又有自卫的能力,因此还可以充作截击断后之用。五、六百料的三翼故名思意,乃游翼护卫或包围之军,每船有船夫二、三十人,兵卒二、三十人。千料的斗舰通常是水军的主力战舰,船夫五十人,兵卒四、五十人,上增设女墙阁楼,仿佛一个小型的堡垒。”

    “这只是作战时的配制,如果只是运兵的话,基本可以运载四倍于作战时的兵员。如果是运粮的话,一料运粮两石,每船能载运八成左右的粮食。”

    何白又问了不少关于水战方面的知识,管承虽是船匠出身,但经过数年时间的摸索,倒也总结了不少的经验来,可算是一员海战的良将了。

    何白敲着案几,终于作最后的决断,说道:“我既是北海相,又是北海都昌县龙池乡侯,欲召揽你为我的私家海军军侯一职,年俸五百石,不准再施暴乱之事,如何?”

    管承顿时激动的五体投地拜道:“小人,不,仆臣管承拜见主君。”

    何白点点头,能得到官府的招安,无论是那个心无大志的贼人,都会同意的。更何况何白还待他不错,从死囚直接变成军侯一级的军官。在整个北海郡国内,就算加上十七名县尉,也才二十三名同等的军官。而在此之上的便是黄忠、武安国与宗宝三名军司马了。

    何白又说道:“此番,吾有三个任务与你。”

    管承再次大拜叫道:“肯请主君下令。”

    何白手敲案几,想了想后,说道:“一,是去扬州为我召来那名能造三千料楼船的工匠来,就说我愿用千石之俸,聘他为楼船官。其二,为我召来在扬子江一带为盗的周泰、蒋钦二人,如果还有其他的知名水贼,可一并为我召来,我皆有大用。“

    “其三,我欲在徐州购粮百万石,深恐徐州别驾糜子仲不能在三月内运达,因此需要在扬州之地聘用能够行海运的大船,共载重量不得少于十万石,前往徐州东海驹县待命。此三事以运粮为首要,次为工匠,最后为招揽水贼。你可能办好?”

    管承大声叫道:“肯请主君放心,此三事仆臣一定会为主君办好。”

    管承之事已毕,艾柯再度前来剧县表示感谢,并向何白禀告,说北海其他的两家盐商得何白帮助,讨平了海贼管承对沿海的挠乱,万分感激,每人愿意献上一千万钱,支援何白的北海兴国计划。只是前番因公沙卢之故,深恐得罪了何白,因此不敢入府拜谢。

    何白想到了一事,于是令艾柯将另两个盐商一齐召入府中问话,两个四旬的福态中年人跪在何白面前大礼而拜,叫道:“小民于暇、范检拜见国相,多谢国相大人对小民的宽容海涵。”

    何白摆摆手道:“此小事尔,本官治政,向来以德服人,只要尔等所行之事不太过份,我是不会记在心上的。”

    二人再次拜谢之后,这才敢与艾柯那般轻松的坐下。何白问道:“汝等三家就是我北海煮海制盐的商贾了?不知在一年时间内你等总共出盐多少,又能得多少之利啊?”

    艾柯拜道:“国相大人,官府对于盐铁一事向来管理十分严格,我等三家每年所产之盐郡府盐官都有数算。按今年的盐税,是一千一百余万钱,以十税一,产盐总价在一亿一千余万钱左右。而盐之市价,各地虽然有差,但基本在八百钱左右。所以去年到今年总共产盐十四万石。”

    于暇此时也拱拱手道:“往年无张饶、管承为乱时,一年的海盐产量会在二十万石左右,这几年里少了三成之多,皆张饶、管承之害也。今幸得国相之助,不但驱走了张饶,更降伏了管承,此是我等之幸也。”

    何白又问道:“一年的产盐及运输买卖等开支如何,纯收入如何?”

    三人好一阵迟疑,这商人的纯收入可不太好明说啊。后来想想何白身为都昌的龙池乡侯,与三人比邻而居,若有心插手海盐一事,只怕也反对不了。

    范检只能老实的说道:“煮海为盐算来也是极辛苦之事,不但需要许多人手割草打柴,还需要许多人手运送各地。但幸好食盐乃人之所必需也,因此收入还算不差,大约有四成的纯利吧。”

    何白在心中默算,这三名盐商一年平均每家都有将近一千五百万钱的纯收入。而自已这食邑三千户的龙池乡侯,若是不干些其他的事情,一年的收入只怕还差开他们大半。果然能做大商贾的都是有大暴利啊。看来这商税日后还得提高,要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左右才成。

    何白又问及乐安刘氏之事,这才得知,因青州靠海,煮海为盐乃是常事。乐安盐商为与北海盐商争夺内陆市场,早就不知闹了多少次了,此次也算是历年来的一次常见事态罢了。

    总得来说,北海三名盐商除供应本郡国大约十二万石的食盐为基本盘外,剩下的八万石则是以供应齐国为主、兖州的其他各郡国为辅。

    而乐安刘氏因为靠海又近黄河,每年所产的海盐竟达七、八十万石之多,不但供应了乐安、平原、济南三地之盐,就连兖州的大部郡国也都在其的范围之内,一年的纯收入可说富比藩王。

    而此次的管承事件则是刘氏想要抢夺齐国的市场,并整顿整个青州的盐业,这才引发的乱子。前任北海相不敢插手帮助三家,防备管承,就是畏惧刘氏之势。而何白插手其中,却是算坏了他的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