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皇帝的真面目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贺清歆醒过来的时候,已经身处囹圄之中。
仲夏节谋逆案就这样匆匆落幕。被贺清歆认为很有成功可能的计划,简直就像一个笑话。奔赴皇宫的五百精锐,在被内应接引入内后,就轻而易举地被早已埋伏好的黑甲骑兵们擒下了。虽然皇宫中并不适合骑兵行动,但是即使是没有骑马,那些黑甲骑兵的配合和实力也是这种乌合之众所不能
比的。
永兴帝站在宫中最高的鼓楼上,看着根本没有任何悬念的这场厮杀,对于黑甲骑兵的战斗力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这些黑甲骑兵身上散发出来的百战精锐特有的气息,是禁军、执金吾和神机营这种长期驻守京畿的军队望尘莫及的。
甚至永兴帝最为敬佩的西北边军,论起来韧性可能超过黑甲骑兵,但是那种锋锐的煞气却有所不及。
永兴帝心中又是羡慕又是忌惮。如果南疆二十万大军都是这种水平,就难怪定南王如此嚣张跋扈了。就算是南疆二十万大军的整体水准稍低于黑甲骑兵,天泰朝也很难找到足以对抗南疆大军的军队。
有了这样的军队,定南王不愿意再接受联姻的束缚,想要得到自由也是很自然的了。可是,就像每个热血男儿都对于开疆拓土有着本能的热爱一样,没有哪一个帝王会看着自己疆域中的某个地区独立脱离中央控制。永兴帝更不想在青史上留下一笔,让所有人都知道,南疆是在他的手中脱
离控制的。那他就真的成了天泰朝的千古罪人了。
虽然南疆一直是游离于天泰朝的掌控之外,但是在名义上来说,总算是天泰朝的臣属。三百年来,天泰朝历代皇帝都一直奉行着开国君主的政策,无法用武力攻陷的地区,就慢慢地用文化来将他们同化。
所以,一代一代的宗室女嫁到了南疆,带去了中原的种种思想文化,一批又一批的中原人在南疆扎根生活,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南疆的发展。
恐怕定南王也是看到了未来南疆的发展趋势,害怕南疆彻底成为天泰朝的一部分才会下定决心打断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的吧?联姻固然是一种手段,但是实际上决定天泰朝和南疆之间地位高下的却是双方的实力对比。当初天泰朝开国君主虽然没有能够攻下鹿木喀,但是却连下五城,将南疆的军队几乎消灭了大半,所以南疆才会
选择与天泰朝订立城下之盟。如今,天泰朝这棵大树看起来依然高大茂盛,枝叶繁茂,花朵艳丽,可是树根、树干内部却已经满是腐烂和蛀虫。与之相反的是,南疆却充满了活力,中原文化和南疆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开放宽
容的文化氛围,加上南疆土著的彪悍风格,完全是一副蒸蒸日上的势头。
这一衰败一兴盛之间,双方的实力对比正在发生变化,那么南疆产生了改变当初约定的要求也是一种必然。
就如定南王所说的那样,谁的拳头大,谁说话才算话。没有实力的情况下,联姻根本就是一个徒劳无功的形式。
如果定南王真的有了不轨之心,就算是真的将公主嫁给他,说不定还是一个被他拉出去祭旗的命,根本起不到什么监督控制的作用。
永兴帝站在鼓楼上,思绪纷飞,面色变幻不定。
以前以为当上皇帝就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现在却发现,除非是打算做一个昏君,否则当把整个天泰朝扛在肩上的时候,到处都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看着黑甲骑兵不费什么力气就将这些所谓的精锐擒获,永兴帝抹了抹脸,打起精神来,走下了鼓楼。不管怎么说,他所面临的局面已经比前两个月好多了。
这次宁王世子谋逆事件,对于永兴帝来说,最重要的意义不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将宁王一系、庆王一系、康王一系一网打尽的机会,而是将那些阁老、文官们的封锁线撕出了一个大口子。
永兴帝想起锦衣卫提供的情报,有两位阁老居然和宁王世子有所勾结,更有一位还大胆承诺,如果宁王世子能够成功地将太后和永兴帝杀死,他愿意出面联合百官,推举宁王世子为帝。
条件吗,就是要让他当上首辅。
看来这五位阁老之间,也是充满了各种矛盾和觊觎啊。
于是,在六月初六皇宫中传来阵阵喊杀声之后,锦衣卫群体出动,大肆搜捕,将两位阁老和一些高官都抓入了诏狱。
据说诏狱已经人满为患,一些谏官甚至准备在第二天上朝时好好劝谏这位刚刚登基两个多月的新任皇帝,想好好教导他该如何做一个千古明君。一个明君是不能这么任性的,更不能这么信任锦衣卫这样的特务组织。锦衣卫里都是小人,每天盯着官员们的隐私,行事粗暴。这样信任小人,抓捕官员,只会导致群臣离心,国家衰败。最好“亲君子,远
小人”,也就是将锦衣卫废除取消,和大臣们好好沟通、和谐相处,才能建立一个繁荣昌盛的天泰朝。这些谏官也不傻,新帝和阁老们的对抗他们也看在眼里,不过这个时侯他们只能选择站在阁老们这一边,否则就会被冠上阿谀奉承、媚上求荣的大帽子。要知道,史书都是文官写的,得罪了文官,你还能
在史书上留下好名声吗?而谏官最光荣的事迹就是被皇帝痛骂、杖责、贬谪甚至处死。君不见,裴鼎为什么至今人人称赞?没有一个人敢说他一个不好?最重要的就是他为了劝谏君主,一头撞死在了朝堂上。为什么李世民被魏征
骂得恼怒不已,气得回到皇宫破口大骂说要杀了他,最终还是忍着摆出一副接受劝谏的样子?不就是想要一个千古美名?总之,文官和皇帝对着干准没错,只要你的理由能站得住脚,态度越直接越好,这样的人才是千古流传的忠臣。当然,前提是,你得看清楚这个皇帝的性格,如果遇到了桀纣这样的君主,你还要来个犯言
直谏,那被炮烙、被挖心、被醢……就是自己找的。不过这位年轻的永兴帝的性格,大家这两个多月也看出来了,他虽然经常在勤政殿上被气得额头青筋直跳,最终也都没有发作。这样一个能够克制情绪的皇帝,已经具备了千古明君的资质。经过大家的集
体教导,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前所未有的明君,能够听进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接受大家的意见,将天泰朝带上新的高度。在六月初六下午、晚上,锦衣卫缇骑四出大肆抓捕官员之时,不止一位谏官在自家书房里奋笔疾书,通宵不眠,写出了一篇篇花团锦簇的文章,就等着第二天早朝的时候站出来,面斥永兴帝的行为有多么
不妥,让他反省自己,做一个仁慈宽容的君主。
可是,六月初七早朝时的永兴帝,打破了这几个月来所有官员对他的印象。一直带着阳光笑容的永兴帝,穿着明黄朝服,大步走上龙椅的时候,全身都笼罩着一股令人恐惧的气势。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此刻却带着多少成年男人都不能比拟的雄厚气息,浓眉拧成一团,双目含
着杀机。
随着永兴帝进来的,还有数百名禁军。他们手执武器,身披盔甲,跑步进入了勤政殿,将所有参加早朝的官员全部包围了起来。
能够爬到这个位置的官员,没有一个是看不清楚形势的愣头青。他们虽然一个个心中充满了各种猜测和怀疑,却都保持着安静镇定,等待着别人沉不住气问出口。永兴帝坐在龙椅上,俯视着这些天泰朝的栋梁之臣。这些人,说起话来都是冠冕堂皇,批判起他来更是有无数条理由,可是事实上,他们在心里真的是这么想的吗?不是的!他们有的是求名,有的是图利
,更有的人还想着将他这个皇帝、他们的君主架空,让他安心当一个印章。
他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这一天,能够将这些让他每每心寒齿冷的蠹虫们清扫一遍了。
文武百官排列整齐之后,发现五位阁老今天只有两位来了,想起据说昨天锦衣卫抓了不少大臣,连两位阁老都被抓进了诏狱。今天看来,这不一定是传言了,说不定三位阁老都被抓了。
联想起昨天皇宫里传出来的动静,一些聪明的官员已经改变了对于永兴帝的看法。
两位到场的阁老看到首辅大人都没有来,心中暗暗咒骂首辅老奸巨猾。他们当然知道昨天被抓的阁老并不包括首辅,不过这位首辅素来奸诈,恐怕是看出来今天早朝没有好事,所以托病不来了吧。
永兴帝看着被禁军包围后异常沉静的朝臣们,发出了一声冷笑:“众位爱卿中还有谁对朕坐在这个位子上不满的?”
这话谁敢接?永兴帝抓着一叠写满字迹的纸张,轻轻拍打着面前的御案,冷冷说道:“朕居然不知道,连阁老们都对朕不满到勾结宁王世子,将朕取而代之的程度。”他的目光落在前排的两位阁老身上,“难怪朕每次颁布
什么旨意,都会被诸位阁老以各种理由驳回。看来先帝没有按照你们的要求选择宁王世子,而是挑选了朕来继承大宝,让你们非常不满了。”
永兴帝的继位程序完全合理合法,没有任何能够挑剔的地方,所以他有足够的底气来公然谈论自己的宝座。可是,那两位阁老听了这样的话,额头上都冒出了大滴的汗珠,连辩解的话都不敢说,直接摘下官帽,跪倒在地不敢动弹了。
贺清歆醒过来的时候,已经身处囹圄之中。
仲夏节谋逆案就这样匆匆落幕。被贺清歆认为很有成功可能的计划,简直就像一个笑话。奔赴皇宫的五百精锐,在被内应接引入内后,就轻而易举地被早已埋伏好的黑甲骑兵们擒下了。虽然皇宫中并不适合骑兵行动,但是即使是没有骑马,那些黑甲骑兵的配合和实力也是这种乌合之众所不能
比的。
永兴帝站在宫中最高的鼓楼上,看着根本没有任何悬念的这场厮杀,对于黑甲骑兵的战斗力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这些黑甲骑兵身上散发出来的百战精锐特有的气息,是禁军、执金吾和神机营这种长期驻守京畿的军队望尘莫及的。
甚至永兴帝最为敬佩的西北边军,论起来韧性可能超过黑甲骑兵,但是那种锋锐的煞气却有所不及。
永兴帝心中又是羡慕又是忌惮。如果南疆二十万大军都是这种水平,就难怪定南王如此嚣张跋扈了。就算是南疆二十万大军的整体水准稍低于黑甲骑兵,天泰朝也很难找到足以对抗南疆大军的军队。
有了这样的军队,定南王不愿意再接受联姻的束缚,想要得到自由也是很自然的了。可是,就像每个热血男儿都对于开疆拓土有着本能的热爱一样,没有哪一个帝王会看着自己疆域中的某个地区独立脱离中央控制。永兴帝更不想在青史上留下一笔,让所有人都知道,南疆是在他的手中脱
离控制的。那他就真的成了天泰朝的千古罪人了。
虽然南疆一直是游离于天泰朝的掌控之外,但是在名义上来说,总算是天泰朝的臣属。三百年来,天泰朝历代皇帝都一直奉行着开国君主的政策,无法用武力攻陷的地区,就慢慢地用文化来将他们同化。
所以,一代一代的宗室女嫁到了南疆,带去了中原的种种思想文化,一批又一批的中原人在南疆扎根生活,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南疆的发展。
恐怕定南王也是看到了未来南疆的发展趋势,害怕南疆彻底成为天泰朝的一部分才会下定决心打断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的吧?联姻固然是一种手段,但是实际上决定天泰朝和南疆之间地位高下的却是双方的实力对比。当初天泰朝开国君主虽然没有能够攻下鹿木喀,但是却连下五城,将南疆的军队几乎消灭了大半,所以南疆才会
选择与天泰朝订立城下之盟。如今,天泰朝这棵大树看起来依然高大茂盛,枝叶繁茂,花朵艳丽,可是树根、树干内部却已经满是腐烂和蛀虫。与之相反的是,南疆却充满了活力,中原文化和南疆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开放宽
容的文化氛围,加上南疆土著的彪悍风格,完全是一副蒸蒸日上的势头。
这一衰败一兴盛之间,双方的实力对比正在发生变化,那么南疆产生了改变当初约定的要求也是一种必然。
就如定南王所说的那样,谁的拳头大,谁说话才算话。没有实力的情况下,联姻根本就是一个徒劳无功的形式。
如果定南王真的有了不轨之心,就算是真的将公主嫁给他,说不定还是一个被他拉出去祭旗的命,根本起不到什么监督控制的作用。
永兴帝站在鼓楼上,思绪纷飞,面色变幻不定。
以前以为当上皇帝就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现在却发现,除非是打算做一个昏君,否则当把整个天泰朝扛在肩上的时候,到处都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看着黑甲骑兵不费什么力气就将这些所谓的精锐擒获,永兴帝抹了抹脸,打起精神来,走下了鼓楼。不管怎么说,他所面临的局面已经比前两个月好多了。
这次宁王世子谋逆事件,对于永兴帝来说,最重要的意义不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将宁王一系、庆王一系、康王一系一网打尽的机会,而是将那些阁老、文官们的封锁线撕出了一个大口子。
永兴帝想起锦衣卫提供的情报,有两位阁老居然和宁王世子有所勾结,更有一位还大胆承诺,如果宁王世子能够成功地将太后和永兴帝杀死,他愿意出面联合百官,推举宁王世子为帝。
条件吗,就是要让他当上首辅。
看来这五位阁老之间,也是充满了各种矛盾和觊觎啊。
于是,在六月初六皇宫中传来阵阵喊杀声之后,锦衣卫群体出动,大肆搜捕,将两位阁老和一些高官都抓入了诏狱。
据说诏狱已经人满为患,一些谏官甚至准备在第二天上朝时好好劝谏这位刚刚登基两个多月的新任皇帝,想好好教导他该如何做一个千古明君。一个明君是不能这么任性的,更不能这么信任锦衣卫这样的特务组织。锦衣卫里都是小人,每天盯着官员们的隐私,行事粗暴。这样信任小人,抓捕官员,只会导致群臣离心,国家衰败。最好“亲君子,远
小人”,也就是将锦衣卫废除取消,和大臣们好好沟通、和谐相处,才能建立一个繁荣昌盛的天泰朝。这些谏官也不傻,新帝和阁老们的对抗他们也看在眼里,不过这个时侯他们只能选择站在阁老们这一边,否则就会被冠上阿谀奉承、媚上求荣的大帽子。要知道,史书都是文官写的,得罪了文官,你还能
在史书上留下好名声吗?而谏官最光荣的事迹就是被皇帝痛骂、杖责、贬谪甚至处死。君不见,裴鼎为什么至今人人称赞?没有一个人敢说他一个不好?最重要的就是他为了劝谏君主,一头撞死在了朝堂上。为什么李世民被魏征
骂得恼怒不已,气得回到皇宫破口大骂说要杀了他,最终还是忍着摆出一副接受劝谏的样子?不就是想要一个千古美名?总之,文官和皇帝对着干准没错,只要你的理由能站得住脚,态度越直接越好,这样的人才是千古流传的忠臣。当然,前提是,你得看清楚这个皇帝的性格,如果遇到了桀纣这样的君主,你还要来个犯言
直谏,那被炮烙、被挖心、被醢……就是自己找的。不过这位年轻的永兴帝的性格,大家这两个多月也看出来了,他虽然经常在勤政殿上被气得额头青筋直跳,最终也都没有发作。这样一个能够克制情绪的皇帝,已经具备了千古明君的资质。经过大家的集
体教导,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前所未有的明君,能够听进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接受大家的意见,将天泰朝带上新的高度。在六月初六下午、晚上,锦衣卫缇骑四出大肆抓捕官员之时,不止一位谏官在自家书房里奋笔疾书,通宵不眠,写出了一篇篇花团锦簇的文章,就等着第二天早朝的时候站出来,面斥永兴帝的行为有多么
不妥,让他反省自己,做一个仁慈宽容的君主。
可是,六月初七早朝时的永兴帝,打破了这几个月来所有官员对他的印象。一直带着阳光笑容的永兴帝,穿着明黄朝服,大步走上龙椅的时候,全身都笼罩着一股令人恐惧的气势。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此刻却带着多少成年男人都不能比拟的雄厚气息,浓眉拧成一团,双目含
着杀机。
随着永兴帝进来的,还有数百名禁军。他们手执武器,身披盔甲,跑步进入了勤政殿,将所有参加早朝的官员全部包围了起来。
能够爬到这个位置的官员,没有一个是看不清楚形势的愣头青。他们虽然一个个心中充满了各种猜测和怀疑,却都保持着安静镇定,等待着别人沉不住气问出口。永兴帝坐在龙椅上,俯视着这些天泰朝的栋梁之臣。这些人,说起话来都是冠冕堂皇,批判起他来更是有无数条理由,可是事实上,他们在心里真的是这么想的吗?不是的!他们有的是求名,有的是图利
,更有的人还想着将他这个皇帝、他们的君主架空,让他安心当一个印章。
他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这一天,能够将这些让他每每心寒齿冷的蠹虫们清扫一遍了。
文武百官排列整齐之后,发现五位阁老今天只有两位来了,想起据说昨天锦衣卫抓了不少大臣,连两位阁老都被抓进了诏狱。今天看来,这不一定是传言了,说不定三位阁老都被抓了。
联想起昨天皇宫里传出来的动静,一些聪明的官员已经改变了对于永兴帝的看法。
两位到场的阁老看到首辅大人都没有来,心中暗暗咒骂首辅老奸巨猾。他们当然知道昨天被抓的阁老并不包括首辅,不过这位首辅素来奸诈,恐怕是看出来今天早朝没有好事,所以托病不来了吧。
永兴帝看着被禁军包围后异常沉静的朝臣们,发出了一声冷笑:“众位爱卿中还有谁对朕坐在这个位子上不满的?”
这话谁敢接?永兴帝抓着一叠写满字迹的纸张,轻轻拍打着面前的御案,冷冷说道:“朕居然不知道,连阁老们都对朕不满到勾结宁王世子,将朕取而代之的程度。”他的目光落在前排的两位阁老身上,“难怪朕每次颁布
什么旨意,都会被诸位阁老以各种理由驳回。看来先帝没有按照你们的要求选择宁王世子,而是挑选了朕来继承大宝,让你们非常不满了。”
永兴帝的继位程序完全合理合法,没有任何能够挑剔的地方,所以他有足够的底气来公然谈论自己的宝座。可是,那两位阁老听了这样的话,额头上都冒出了大滴的汗珠,连辩解的话都不敢说,直接摘下官帽,跪倒在地不敢动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