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中文网 > 闲臣风流 > 第二十八章 外察考成(求推荐票)

第二十八章 外察考成(求推荐票)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正郁闷着,里面的史知县又对几个师爷说起话来:“本官自三年前来安东出任亲民官,在任上栉风沐雨,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所思所想,不外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报效君父和朝廷。无奈安东地处偏远,物产不丰,百姓困苦,每年朝廷赋税都不能尽数交纳。本官为政宽厚,不肯催逼。无奈朝廷三年外察之期已至,各位今日得为本官拿个章程出来,又好对上司有个交代。”

    听到他这番话,周楠心中嗤笑,还栉风沐雨,纯粹就是无为而治嘛!这个史知县就是个混吃等死的庸官,整天就知道在衙门里高卧酣睡。现在好了,火烧到眉毛,只怕这官儿也干不成了。说安东地处偏远物产不丰,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这地方若是穷,全大明朝只怕除了苏杭就没富裕地方了。

    原来,明朝的官员任免有严格的制度。无论你是靠中进士在六部观政三年下派到地方做七品知县,还是由举人选官,任期都只有三年。三年期满,朝廷会让上司对你进行考评,并送六部和内阁审核,审核合格,你还可以继续干上三年。三年后,再次考核。

    三年一次的考核叫小考,六年一次的则叫大考。另外,到第九年则还有一次通考。

    另外这种考核又要分为京官的京察,和地方官的外察。

    史杰人这次面临的就是外察中的三年一次的小考,周楠是个文科生,所谓文理不分家。在平日里,他对历史也有浓厚的兴趣。听到里面正在议论此事,这可是就近研究明朝历史的活史料啊,顿时来了兴趣,定睛朝里面看去。

    听到史知县问,一个师爷苦着脸道:“县尊,无论是京察还是外察,对于地方官员任上政绩的考评不外是四格、八法,以此为官员的升降标准。”

    “所谓四格,乃守、政、才、年。每格列为称职、勤职、供职三等。三项皆为一等者,可得有限提拔使用。”守,就是地方治安状况。县令百里侯,代天子牧民,自有守土之责。政就是为政是否妥当;才,就是是否是有处理地方政务的能力;年,则是在任上年限,以年功叙位。到一定年限之后,你得给人家升职,总不能让人家一辈子干知县不让人进步吧?

    “八法则是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考察之后,分为平常、称职、不称职三等,不称职者则要被免去官职。”这八法指的是不适合当官的人,贪污、为政酷烈、碌碌无为、做事不谨慎,年纪实在太大,怎么也没办法续上几秒、浮躁冲动、没有做官的官能,都好理解。

    这可是新鲜知识,周楠听得津津有味。可惜,这东西对于史知县这个古人来说乃是常识。

    史杰人顿时不满:“王典吏,本官问你该如何应付这次岁考,说这些无用的做甚?”

    王师爷是个老腐儒,没看出史知县面上的不快。依旧摸着下颌的山羊胡子,智珠在握模样侃侃而谈:“昔,洪武朝的时候,莒州日照县知县马亮考满入觐。州上给他的考语为:‘无课农兴学之绩,而长于督运。’太祖高皇帝批示‘农桑,衣食之本。学校,风化之原。一个县令不搞农桑学校,却去搞督运,不是弃本而务末,不务正业吗?宜黜降之,使有所惩。’就这样,马知县被罢黜了知县一职。可见,亲民官的政绩得从农桑和教化两个方面着手。”

    史知县点点头:“你继续说下去。”

    王师爷:“三年一次的年考对于官员的前程至为要紧,因此,除非地方官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一般来说上司都会给一个过得去的考评,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话是这么说,教化先不论。单说赋税一项,我县去年的就没有收齐,如何是好?”史知县一脸的阴霾。

    另外一个师爷插嘴:“县尊,要不这样,把今年未征收的夏粮并入去年,先应付过去再说,也就是动动笔改个数字。”

    其他两人都微微点头,说也只能这样了。

    史知县却恼了,喝道:“去年我们应交纳的税粮应该是六万石,只收了四万一千三百石,尚余一万多石。挪了未征的夏粮弥补亏空,夏秋的缺口又从哪里去想办法。如此子吃卯粮,积欠越来越多,如何弥补得了,你们欲害本官邪?”

    他心中也是晦气,这皇粮过税年年都需要解送京城,路上必然有不小的消耗。加上民工的承运成本,这些都要打到当地衙门的头上开支。所以,每年都有不小的缺口,如此半年年积欠下来,就是一大笔天文数字。偏偏这些问题还是他的前几任留下来的,人家任期一满甩袖子走人了,结果却让他来掏这个烂摊子,当这个替罪羊。

    听他这么说,三个师爷也是没有辙。岁考外察,如文教、治安这种事情还能有办法应付了,必须都是虚务,只要人情走到了,上面说你行你就行。可赋税却是一个个没有转圜余地的数字,你交不够钱粮就要拿话出来说。

    良久,王师爷叹息一声:“县尊的运势也是太差,不如上一任知县啊!”

    史知县奇问:“上一任知县怎么了,我看上一任的积欠也不少,他又是怎么过岁考这一关的?”

    王师爷回答说:“县尊,在下翻看过往年的卷宗,在嘉靖三十年的时候,淮河发大水,冲了我县上万亩良田。恰好逢到岁考,上任知县就上了奏折,请朝廷减免了本县赋税。于是,那位大人就顺利地避开了当年的岁考,后又因为赈济灾民有功调去陕西做了一府的通判。”说完他继续叹息:“这样的好事怎么没轮到县尊?如果咱们县再来这么一场大水,县尊何用如此烦恼?”

    这人的运气也太好了,史杰人心中大感羡慕。可你王师爷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就为气一气本官?

    难不成叫人挖开淮河,放水冲地?

    这……

    这个可怕的念头在心中一闪而逝,史知县怒喝道:“你这说的是什么胡话,身为一方掌印官,怎么能够盼望辖地百姓受灾?”

    正要发作时,门口就传来周楠的声音:“大老爷,虽然咱们不能盼望县里遭灾,但还是可以搞点事情的。天灾大老爷等不到,不妨尽尽人事。”

    “什么人,是你,你这混蛋东西,本官正在议事,你偷听什么?”

    周楠苦着脸:“县尊罚我站一个时辰,大老爷刚才一番话高屋建瓴振聋发聩,在下想不听到也难。”

    史知县一阵语塞,又继续骂道:“什么人事,你这个卑贱的胥吏又有什么高论?”

    他骂周楠是胥吏,屋中的三个师爷大觉尴尬。他们都是本地人,虽然现在已经混成了典吏,成为大明朝体制能的吏员,可当年谁不是从身份低微的衙役混出头来的?

    周楠:“小的虽然读过几年书,也行过万里路,不敢说有什么高论,可有的事情还是明白些。是的,就现在看来,县里的亏空一时也填不了。再说,大老爷为官清廉自然不肯横征暴敛加政。依小的看来,现在咱们无论怎么做都毫无用处,索性别管。干脆想一想,如何一劳永逸地将往年的积欠一笔给抹杀了永除后患。”

    “你这厮又懂得什么?”史知县正要继续呵斥,心中突然一动,这周楠以前也是个读书人,还入了县学,也是个聪慧之人。他做了十年囚徒,在底层厮混,没准还有什么鬼名堂,他伙同岳丈搞掉展中成那手就玩得很漂亮:“有话快说,本官今日且听听你胡言乱语。”

    “大老爷,小的以前也没在衙门里做过事,这其中的关节未必就明了。不过,当年读书的时候也上过几次考场,遇到过有考官专门出生僻的题目来刁难考生。碰到这样的题目,你就算怎么做也讨不了好,索性将卷子给撕了倒也清爽。嘉靖三十年那场大水,就好象是直接撕卷子。咱们只要做出些事来,让上司无法也无暇考核就成。”

    史知县:“怎么说?”

    周楠一吸气,运动穿越者先知大法,回答说:“小的这几日入衙当差,闲着无事就将往年的邸报翻出来通读了一遍,恰好看到朝廷上个月刚颁布了一个奖励农桑的旨意,上面说是地方官要鼓励百姓多种桑树多养蚕。”

    史知县:“弄桑乃是国本,朝廷又有拿半年不颁布政令督促地方官勤于政务,与民休息,你这厮说的都是废话。”

    “大老爷说的是,每年朝廷都会鼓励农桑,可这道政令据小的看来却不寻常。”周楠继续说道:“江浙本是赋税重地,天下财富尽出东南。江苏、浙江两地本就是粮食和蚕丝的主产地,根本就不需要特意颁布一道政令议论此事,难道县尊就不觉得奇怪吗?还有,也是在上个月,今上下了一道诏书,更改了今年六部的拨款,所拨的款项只有往年的五成,这其中就值得人玩味了。”

    史知县虽然懒政,可这年头能个科举做官的人都没有笨蛋,基本的政治嗅觉还是有的,顿一楞:“这一道政令和陛下的圣旨又有什么关联?”

    “先说今上的那道圣旨,六部的财政拨款比起往年少了五成,这说明什么,说明国库已经空虚了。不然,国家每年的财政计划都会在春节会内阁阁员计划好了,怎么能够轻易更改。国家没钱了怎么办,怎么从别的地方想辙。”周楠运用穿越者对历史的的预知跟周知县分析道:“这个辙怎么想,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天下财富自有定数,地里每年能打多少粮基本都差不了多少。节流之后自然要开源,去年我朝不是开海禁吗?天子这是想效法永乐先帝的办法,以生丝和红毛互市充实国库。这海禁一开,就需要大量的生丝出口。江浙靠海,这才有朝廷下旨鼓励农桑,让百姓多种桑树。”

    他这么一说,史知县恍然大悟。开海禁也就罢了,反正这海开不开和大家关系不大。至于削减国家财政预算和鼓励江浙两省农桑,他当初也就看看作罢,没让在心里去。如今听周楠这一分析,这三道看似不相干的政令竟然互有联系护为因果。

    这个周楠倒有几分才干,倒不是只懂得赋诗做词的落魄书生。

    “你说这事和本官今次岁考又有什么关系……滚进来说话。”

    “是,大老爷。”周楠走进屋去,低声道:“朝廷所下的那道鼓励农桑的事情其中的深意是让百姓改农为桑,县尊你想啊,上好水田半年下来也就四五石粮食,朝廷所收赋税也不过五六斗,根本就值不了几个钱。若是改农为桑,光蚕丝产出却是种粮的十倍以上。只顾虑的是,百姓不种粮食了,一旦粮价飞涨,却要伤民。所以,这才颁布了一道政令看看各方的反应。”

    他不待史知县说话,用飞快的语速道:“改农为桑一事的成败得失姑且不论,大老爷正好借这个东风敢为天下先,就上一道奏折,说我县今年已经初步完成了桑田改造。因为桑树刚下苗,一时未有产出,求免去进明两年的赋税。如此,大老爷这个积欠的窟窿不就按下不表了。只要过了此关,回到安东之后,大老爷可火速派人去江宁府、苏州府一带购买桑苗补种,也好对上头有个交代。”

    “妙啊,此事大妙,县尊,不妨试上一试。”王师爷击节叫好:“周代班头此议甚好,倒是个好对策。”

    史知县也是眼睛一亮,觉得这法子倒是可行。不过,他还是有顾虑:“这一关倒是过去了,可一但桑树成活,朝廷的赋税也逃不掉。在夏秋两税的基础上,又加一道桑丝,百姓的负担岂不更重,到时候本官又从什么地方变出生丝来完税?”

    周楠禁不住想翻白眼:“桑苗从下种到成树,到喂蚕吐丝怎么也得三五年,到时候大老爷说不好已经高升了。”是的,这问题大可留给下一任知县。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你还是先顾着自己吧!

    史知县想了想:“你先下去,此事我再和几位典吏商议。”说罢,他厉声喝道:“这几日你且住在驿馆,梅家媳妇失踪一案继续查。依本官看来,她无论是被人拐带还是离家出走,估计都会藏在淮安城中。你要实心用事,本官估计还会在府城三五日。到时候你若破不了案,本官绝不容情。”

    “是是是,大老爷,在下一定勇于任事争取早日破案。”周楠擦了擦汗,这一关总算是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