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逆臣(三十一)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陈凯不清楚张煌言口中的那位张阁老指的是张国维,还是张肯堂,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张煌言的提议很有道理——世上的事情都免不了一个轻重缓急,做事情亦是要根据轻重缓急来分出个顺序,自然也要根据轻重缓急的不同状况来分出不同的应对方式。
在座的五个人之中,文安之做过永历朝廷的内阁首辅大臣,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应该有一年的时间。郭之奇是永历五年入阁,永历八年督师两广,做过三年的阁老。钱谦益和张煌言虽未入过内阁,但好歹算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这一点上面儿,陈凯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别说是入阁了,就连永历朝廷都没去过,常年在地方上任职,完全是靠军功拼出来的一个四省经略。
但是,无论是处理内阁事务,还是在地方上任职,道理都是一样的,都是要紧着紧急的事情先处理,不着急的便可以稍放一下;重要的就要投入更多的更多的资源,不怎么重要的就可以少投入些资源。
“那么,轻缓如何?重缓如何?轻急如何?重急又当如何?”
处置的顺序自当还是以急务和重务为先,重要的急务的优先级要高于不重要的急务,重要的缓务的优先级要大于不重要的缓务。但是,投票却要兼顾效率和各方势力间的折冲樽俎,与轻重缓急夹杂在了一起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听得郭之奇如是问来,张煌言却是看向了陈凯:“昨夜我说了这想法后,倒是竟成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哦?”
众人的目光投向陈凯,待张煌言重新落座,陈凯便将他的想法和盘托出:“针对轻务,我们可以直接以简单多数通过。而重务则可以分为三种,不涉及各方势力的,只需要超过三分之二的阁臣同意便可以通过;涉及到各方势力的,则需要超过四分之三的阁臣同意才能通过。”说到此处,陈凯的面色一沉,以着格外郑重的语气说道:“特别重大事项,必须全票通过!”
“那如果总有一两个阁臣对某项特别重大的议题持反对态度呢?”
“那就修改票拟,直到那一两个阁臣不再反对为止。”
“不再反对?”文安之立刻听出了其中的深意。
眼见于此,陈凯亦是重重的点了点头:“我想,除了赞成和反对外,应该再设置一个不赞成也不反对的选项,我愿意称其为弃权。”
在座的众人皆是人精,自然明白陈凯的言下之意——对于票拟,并非所有人都能满意,但也不能因为极少数人的反对而无限搁置议题。所以,只要能够设法让持反对态度的阁臣,或者说是持反对态度的势力哪怕并不满意但也不至激烈反对,那同样可以达成妥协,而这样的态度就是弃权!
想要让持反对态度的阁臣转变态度,无论是转而赞同,还是转而弃权,其他人就需要拿出折中的方案或是交换的条件。这在政治生活中是最司空见惯的东西,钱谦益、文安之、郭之奇都是久在官场的人物不说,陈凯亦是独当一面多年,略显得有些生涩的张煌言,其智慧亦不容小觑。至于未来的会加入战时内阁的其他阁臣,能够入阁显然也不可能完全不懂其中的门道儿。
“那么,这轻重缓急有谁判定?”
“自然是元辅,若是元辅不当值,便由次辅代为判定。当然,任何阁臣都有权力对此决定提出质疑,质疑一样需要投票表决。”
“嗯,沧水和竟成的想法,老夫以为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是,出于对朝廷的负责,我等亦无须立刻就将之定下来。若是未来的几天有更好的想法,或是可以对这个想法有所裨益,那么我等还可以继续把这个想法考虑得更为周全。若是没有的话,也可以有一个深思的空间。”
批红权事关重大,钱谦益如是说来,陈凯、郭之奇和张煌言皆是表示认同,唯有文安之沉吟了一瞬,便立刻有了一个新的想法:“竟成所设置的比例,老夫以为没有太大的商榷余地了。但是,为了避免有的阁臣趁着部分必定会持反对态度的阁臣不在强行通过议桉,我等必须在这上面加上一个限制才行。”
“限制?”众人看向文安之,而文安之却看向了陈凯。紧接着,其他三人亦是将视线投诸在了陈凯的身上,因为他们相信陈凯一定可以想出更加完满的补全方案。
稍加思量,陈凯便是眼前一亮:“我想,既然阁臣可以兼管部务,那么阁臣同样可以明文规定其兼管相关势力的事务。任何涉及相关势力的议桉不得在该管阁臣不在的情况下投票批红。”
并非是入阁就须得兼管部务,而是需要明确兼管职责方可。张居正的前任首辅高拱就曾兼管吏部事务,后来东林党大老左光斗亦曾援引此例主张由孙承宗兼管兵部事务。类似的事情在明朝中后期并不鲜见,在座的众人亦是无不知晓。而陈凯的办法就是彷兼管部务的模式,明确该管相关势力的事务的权责,亦可以说是将之摆在明面儿上形成相关的制度。
“如果该管阁臣当时不当值,但又急需处置呢?”
张煌言试探性的出言问及,没等陈凯开口,钱谦益便直截了当的做出了回答:“若是休沐,便立刻派人召回;若是生病,便是抬也要抬来。我等辛苦些没什么,只要能确保国事无碍,舍了这条老命又如何!”
这里年纪最大的便是钱谦益,估摸着就算战时内阁扩大也不太可能会有比钱谦益年纪更大的阁臣,既然就连这位年近耄耋的老人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自然没有反对的道理。
“牧翁,我倒是觉得,若是小恙也就罢了,身染重疾或是会传染的疾病,可以不到内阁投票,但需要指定另一位阁臣或是朝臣代为投票。”
“嗯,竟成此言有理。”
钱谦益对于陈凯的补充表达了赞成的态度,文安之他们暂时也没有别的需要补充的内容或是存在的质疑,关于批红权使用的议题便暂且可以放在一旁,以待接下来的几天。而他们下面需要探讨的,便是那两项人事问题。
“阁臣方面,我等昨日已经讨论过了可以让相关势力向内阁推举的法子,不知诸君今日可有异议?”
文安之深受夔东众将信赖,可以代表夔东明军的意见;郭之奇常年担任两广督师,虽说现在广东已经尽为陈凯所辖,但广西南部和西部仍有一些明军势力存在,郭之奇便可以作为他们的代表;钱谦益的背后是东南抗清潜伏者,这些人虽说并没有说得过去的武装,但在地方上势力颇大,战时内阁终是要在南京正式成立和办公的,再加上现阶段在长江以南明军也只剩下那一片富庶冠于全国的所在尚未收复,由钱谦益为他们代言也有助于明军收复失地和未来的北伐;陈凯自不待提,东南明军、郑氏集团、天地会、咨议局、粤海商业同盟,等等等等,诸般势力都需要他在内阁为之说项;唯有张煌言,其背后是那些曾经的鲁监国朝的文武,这些人与东南明军、天地会、东南抗清潜伏者多有重合,但陈凯已经援引其人入阁,自然没有开完会便将张煌言踢出去的道理。
除此之外,西营系的晋藩、蜀藩和旧秦藩,这些明军分支也同样拥有不小的实力,尤其是晋藩,虽说兵力有限,但在声望上并不逊色东南明军多少。陈凯在最初的书信中就明确表示过要吸纳晋藩和闽藩信得过的文官入阁,李定国就在湖广,而郑成功那边儿,他们估计也用不了多久就能见到了。
昨天迫使他们暂停议题的是各势力推举阁臣的人数,这其实还是和批红权有着直接关系的。就像是昨天的那个悖论,那个关于是多数派可以代表更多人,还是少数派可以代表更多人的悖论,他们经过商议过后,决定用阁臣的数量占比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他各方势力,一人足以代表,唯独是晋藩和闽藩,这两个超级藩镇的实力太强,为了防止其他势力利用战时内阁的机制作出对这两方中的任何一方以不公正的决断,就只能增加他们有权推举的阁臣人数。初步的计划是晋藩两人,闽藩三人,具体人选则要由李定国和郑成功来决定,他们不便多言。
“此法,只恐晋王殿下不悦。”
听到这话,钱谦益和张煌言诧异的看向了郭之奇,见得郭之奇并没有收回此言的打算,再看向文安之和陈凯,显然此二人对此亦是深表认同。
这三人之中,文安之和郭之奇是久在西南督师一方,且有过在朝中任职的经历,他们所拥有的人脉可以让他们更加清楚永历朝廷和西营系明军的实际情况。而陈凯则是与李定国的交情莫逆,甚至几近于异性兄弟的份上,李定国的很多想法都会与陈凯坦言,这亦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
听得此言,来自浙江的张煌言立刻便是恍然大悟:“晋王殿下,是打算吸纳蜀藩和旧秦藩的众将为其所用?”
这其实是明摆着的事情,晋藩本部在遮炎河之战中损失不小,而同为西营系的蜀藩和旧秦藩,这两大派系的首领一死一降,都是一盘散沙的状态。李定国身为大西四大王子的硕果仅存,自然是有心将这些部队统合起来。素来与他亲近的白文选,以及这次应邀出滇的贺九义,其实从这一次的态度上来看都已经可以算是晋藩的外围人马了。
李定国肯定还想吸纳更多的西营系明军,若是这时候他们给了蜀藩和旧秦藩以推举阁臣的权力,岂不是人为的为这两大派系独立于晋藩之外提供了极大的助力,李定国能高兴那就奇怪了。
“关于旧秦藩和蜀藩的情况其实比较复杂,据我所知,故蜀王因永历六年的保宁之败,其本部兵马早已为孙可望所夺,后来孙可望降虏,再加上晋王持国的那一年光景里的区别对待,旧秦藩的人马多是心向故蜀王,但是故蜀王也过世了,现在所谓的蜀藩也就是故蜀王的旧将和与故蜀王走得最近的那批将帅的一个集合而已……”
蜀王刘文秀已死,其子刘震继承了蜀王王位,但却没办法继承刘文秀的声望。而且,刘震始终与李定国一起行动,平素里走得最近的也都是李定国的次子李嗣兴和艾能奇的儿子艾承业,与大多驻扎于川南的那些蜀藩将帅已经几乎没什么交集了。
川南的蜀藩旧将现在基本上都是以庆阳王冯双礼马首是瞻,冯双礼本人也是张献忠的干儿子,地位上与白文选相当,仅次于孙、李、刘、艾四大王子。他们之所以如此,摆明了就是对李定国不满。
而那些没有与刘文秀走得足够近的西营系将帅,则被笼统的划分为旧秦藩的人马,因为这些将帅全都有过在孙可望的麾下作战的经历。
但这实际上是一个他者概念,以两个人为例,马惟兴和马进忠,前者是李成栋的部将,是如今担任经标第三镇总兵的马宝的兄长,再往前数更曾是李自成的部将;而后者早年是流寇,绰号“混十万”,后来降于左良玉,成为了楚镇的一员,再后来左良玉病故、左梦庚降清,马进忠便又独立了出来,常年在湖广与清军作战。
这两个人都不是纯粹的西营系人马,只是西营系势大之际,被孙可望吸纳进了西营系而已。就像是因保宁兵败而被孙可望杖杀的张先璧,亦是明朝正规军被孙可望吸纳进了西营系,成为了西营系的大帅。等到孙可望降清,他们自然就可以算是独立的明军势力,李定国很难称得上是对他们拥有“宣称”。
“这事情我等不能掺和,搞不好就是里外不是人,这便与我等筹建战时内阁的初衷有悖。”
钱谦益把脑袋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陈凯也不好说这位老先生要熘肩膀,因为这事情确实不是他们能擅自替别人决定的。
“可以以战时内阁的名义派人发出邀请,让他们派人来谈,谈出个什么结果来,我们都可以承认下来。只要他们不降虏就行。”
“文阁部此言有理。”郭之奇点了点头,继而补充道:“但是,我们需要保证他们的人生安全。”
“晋王那边儿我会去说。”
“那就交给竟成了,这事情就这么办了。”
依旧是钱谦益拍了板儿,这事情就算是告一段落。但是,阁臣择人的议题却并没有完结,而且还进入到了更加关键的阶段。
“接下来就是首辅和次辅的人选,诸君可有什么想法?”
陈凯不清楚张煌言口中的那位张阁老指的是张国维,还是张肯堂,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张煌言的提议很有道理——世上的事情都免不了一个轻重缓急,做事情亦是要根据轻重缓急来分出个顺序,自然也要根据轻重缓急的不同状况来分出不同的应对方式。
在座的五个人之中,文安之做过永历朝廷的内阁首辅大臣,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应该有一年的时间。郭之奇是永历五年入阁,永历八年督师两广,做过三年的阁老。钱谦益和张煌言虽未入过内阁,但好歹算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这一点上面儿,陈凯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别说是入阁了,就连永历朝廷都没去过,常年在地方上任职,完全是靠军功拼出来的一个四省经略。
但是,无论是处理内阁事务,还是在地方上任职,道理都是一样的,都是要紧着紧急的事情先处理,不着急的便可以稍放一下;重要的就要投入更多的更多的资源,不怎么重要的就可以少投入些资源。
“那么,轻缓如何?重缓如何?轻急如何?重急又当如何?”
处置的顺序自当还是以急务和重务为先,重要的急务的优先级要高于不重要的急务,重要的缓务的优先级要大于不重要的缓务。但是,投票却要兼顾效率和各方势力间的折冲樽俎,与轻重缓急夹杂在了一起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听得郭之奇如是问来,张煌言却是看向了陈凯:“昨夜我说了这想法后,倒是竟成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哦?”
众人的目光投向陈凯,待张煌言重新落座,陈凯便将他的想法和盘托出:“针对轻务,我们可以直接以简单多数通过。而重务则可以分为三种,不涉及各方势力的,只需要超过三分之二的阁臣同意便可以通过;涉及到各方势力的,则需要超过四分之三的阁臣同意才能通过。”说到此处,陈凯的面色一沉,以着格外郑重的语气说道:“特别重大事项,必须全票通过!”
“那如果总有一两个阁臣对某项特别重大的议题持反对态度呢?”
“那就修改票拟,直到那一两个阁臣不再反对为止。”
“不再反对?”文安之立刻听出了其中的深意。
眼见于此,陈凯亦是重重的点了点头:“我想,除了赞成和反对外,应该再设置一个不赞成也不反对的选项,我愿意称其为弃权。”
在座的众人皆是人精,自然明白陈凯的言下之意——对于票拟,并非所有人都能满意,但也不能因为极少数人的反对而无限搁置议题。所以,只要能够设法让持反对态度的阁臣,或者说是持反对态度的势力哪怕并不满意但也不至激烈反对,那同样可以达成妥协,而这样的态度就是弃权!
想要让持反对态度的阁臣转变态度,无论是转而赞同,还是转而弃权,其他人就需要拿出折中的方案或是交换的条件。这在政治生活中是最司空见惯的东西,钱谦益、文安之、郭之奇都是久在官场的人物不说,陈凯亦是独当一面多年,略显得有些生涩的张煌言,其智慧亦不容小觑。至于未来的会加入战时内阁的其他阁臣,能够入阁显然也不可能完全不懂其中的门道儿。
“那么,这轻重缓急有谁判定?”
“自然是元辅,若是元辅不当值,便由次辅代为判定。当然,任何阁臣都有权力对此决定提出质疑,质疑一样需要投票表决。”
“嗯,沧水和竟成的想法,老夫以为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是,出于对朝廷的负责,我等亦无须立刻就将之定下来。若是未来的几天有更好的想法,或是可以对这个想法有所裨益,那么我等还可以继续把这个想法考虑得更为周全。若是没有的话,也可以有一个深思的空间。”
批红权事关重大,钱谦益如是说来,陈凯、郭之奇和张煌言皆是表示认同,唯有文安之沉吟了一瞬,便立刻有了一个新的想法:“竟成所设置的比例,老夫以为没有太大的商榷余地了。但是,为了避免有的阁臣趁着部分必定会持反对态度的阁臣不在强行通过议桉,我等必须在这上面加上一个限制才行。”
“限制?”众人看向文安之,而文安之却看向了陈凯。紧接着,其他三人亦是将视线投诸在了陈凯的身上,因为他们相信陈凯一定可以想出更加完满的补全方案。
稍加思量,陈凯便是眼前一亮:“我想,既然阁臣可以兼管部务,那么阁臣同样可以明文规定其兼管相关势力的事务。任何涉及相关势力的议桉不得在该管阁臣不在的情况下投票批红。”
并非是入阁就须得兼管部务,而是需要明确兼管职责方可。张居正的前任首辅高拱就曾兼管吏部事务,后来东林党大老左光斗亦曾援引此例主张由孙承宗兼管兵部事务。类似的事情在明朝中后期并不鲜见,在座的众人亦是无不知晓。而陈凯的办法就是彷兼管部务的模式,明确该管相关势力的事务的权责,亦可以说是将之摆在明面儿上形成相关的制度。
“如果该管阁臣当时不当值,但又急需处置呢?”
张煌言试探性的出言问及,没等陈凯开口,钱谦益便直截了当的做出了回答:“若是休沐,便立刻派人召回;若是生病,便是抬也要抬来。我等辛苦些没什么,只要能确保国事无碍,舍了这条老命又如何!”
这里年纪最大的便是钱谦益,估摸着就算战时内阁扩大也不太可能会有比钱谦益年纪更大的阁臣,既然就连这位年近耄耋的老人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自然没有反对的道理。
“牧翁,我倒是觉得,若是小恙也就罢了,身染重疾或是会传染的疾病,可以不到内阁投票,但需要指定另一位阁臣或是朝臣代为投票。”
“嗯,竟成此言有理。”
钱谦益对于陈凯的补充表达了赞成的态度,文安之他们暂时也没有别的需要补充的内容或是存在的质疑,关于批红权使用的议题便暂且可以放在一旁,以待接下来的几天。而他们下面需要探讨的,便是那两项人事问题。
“阁臣方面,我等昨日已经讨论过了可以让相关势力向内阁推举的法子,不知诸君今日可有异议?”
文安之深受夔东众将信赖,可以代表夔东明军的意见;郭之奇常年担任两广督师,虽说现在广东已经尽为陈凯所辖,但广西南部和西部仍有一些明军势力存在,郭之奇便可以作为他们的代表;钱谦益的背后是东南抗清潜伏者,这些人虽说并没有说得过去的武装,但在地方上势力颇大,战时内阁终是要在南京正式成立和办公的,再加上现阶段在长江以南明军也只剩下那一片富庶冠于全国的所在尚未收复,由钱谦益为他们代言也有助于明军收复失地和未来的北伐;陈凯自不待提,东南明军、郑氏集团、天地会、咨议局、粤海商业同盟,等等等等,诸般势力都需要他在内阁为之说项;唯有张煌言,其背后是那些曾经的鲁监国朝的文武,这些人与东南明军、天地会、东南抗清潜伏者多有重合,但陈凯已经援引其人入阁,自然没有开完会便将张煌言踢出去的道理。
除此之外,西营系的晋藩、蜀藩和旧秦藩,这些明军分支也同样拥有不小的实力,尤其是晋藩,虽说兵力有限,但在声望上并不逊色东南明军多少。陈凯在最初的书信中就明确表示过要吸纳晋藩和闽藩信得过的文官入阁,李定国就在湖广,而郑成功那边儿,他们估计也用不了多久就能见到了。
昨天迫使他们暂停议题的是各势力推举阁臣的人数,这其实还是和批红权有着直接关系的。就像是昨天的那个悖论,那个关于是多数派可以代表更多人,还是少数派可以代表更多人的悖论,他们经过商议过后,决定用阁臣的数量占比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他各方势力,一人足以代表,唯独是晋藩和闽藩,这两个超级藩镇的实力太强,为了防止其他势力利用战时内阁的机制作出对这两方中的任何一方以不公正的决断,就只能增加他们有权推举的阁臣人数。初步的计划是晋藩两人,闽藩三人,具体人选则要由李定国和郑成功来决定,他们不便多言。
“此法,只恐晋王殿下不悦。”
听到这话,钱谦益和张煌言诧异的看向了郭之奇,见得郭之奇并没有收回此言的打算,再看向文安之和陈凯,显然此二人对此亦是深表认同。
这三人之中,文安之和郭之奇是久在西南督师一方,且有过在朝中任职的经历,他们所拥有的人脉可以让他们更加清楚永历朝廷和西营系明军的实际情况。而陈凯则是与李定国的交情莫逆,甚至几近于异性兄弟的份上,李定国的很多想法都会与陈凯坦言,这亦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
听得此言,来自浙江的张煌言立刻便是恍然大悟:“晋王殿下,是打算吸纳蜀藩和旧秦藩的众将为其所用?”
这其实是明摆着的事情,晋藩本部在遮炎河之战中损失不小,而同为西营系的蜀藩和旧秦藩,这两大派系的首领一死一降,都是一盘散沙的状态。李定国身为大西四大王子的硕果仅存,自然是有心将这些部队统合起来。素来与他亲近的白文选,以及这次应邀出滇的贺九义,其实从这一次的态度上来看都已经可以算是晋藩的外围人马了。
李定国肯定还想吸纳更多的西营系明军,若是这时候他们给了蜀藩和旧秦藩以推举阁臣的权力,岂不是人为的为这两大派系独立于晋藩之外提供了极大的助力,李定国能高兴那就奇怪了。
“关于旧秦藩和蜀藩的情况其实比较复杂,据我所知,故蜀王因永历六年的保宁之败,其本部兵马早已为孙可望所夺,后来孙可望降虏,再加上晋王持国的那一年光景里的区别对待,旧秦藩的人马多是心向故蜀王,但是故蜀王也过世了,现在所谓的蜀藩也就是故蜀王的旧将和与故蜀王走得最近的那批将帅的一个集合而已……”
蜀王刘文秀已死,其子刘震继承了蜀王王位,但却没办法继承刘文秀的声望。而且,刘震始终与李定国一起行动,平素里走得最近的也都是李定国的次子李嗣兴和艾能奇的儿子艾承业,与大多驻扎于川南的那些蜀藩将帅已经几乎没什么交集了。
川南的蜀藩旧将现在基本上都是以庆阳王冯双礼马首是瞻,冯双礼本人也是张献忠的干儿子,地位上与白文选相当,仅次于孙、李、刘、艾四大王子。他们之所以如此,摆明了就是对李定国不满。
而那些没有与刘文秀走得足够近的西营系将帅,则被笼统的划分为旧秦藩的人马,因为这些将帅全都有过在孙可望的麾下作战的经历。
但这实际上是一个他者概念,以两个人为例,马惟兴和马进忠,前者是李成栋的部将,是如今担任经标第三镇总兵的马宝的兄长,再往前数更曾是李自成的部将;而后者早年是流寇,绰号“混十万”,后来降于左良玉,成为了楚镇的一员,再后来左良玉病故、左梦庚降清,马进忠便又独立了出来,常年在湖广与清军作战。
这两个人都不是纯粹的西营系人马,只是西营系势大之际,被孙可望吸纳进了西营系而已。就像是因保宁兵败而被孙可望杖杀的张先璧,亦是明朝正规军被孙可望吸纳进了西营系,成为了西营系的大帅。等到孙可望降清,他们自然就可以算是独立的明军势力,李定国很难称得上是对他们拥有“宣称”。
“这事情我等不能掺和,搞不好就是里外不是人,这便与我等筹建战时内阁的初衷有悖。”
钱谦益把脑袋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陈凯也不好说这位老先生要熘肩膀,因为这事情确实不是他们能擅自替别人决定的。
“可以以战时内阁的名义派人发出邀请,让他们派人来谈,谈出个什么结果来,我们都可以承认下来。只要他们不降虏就行。”
“文阁部此言有理。”郭之奇点了点头,继而补充道:“但是,我们需要保证他们的人生安全。”
“晋王那边儿我会去说。”
“那就交给竟成了,这事情就这么办了。”
依旧是钱谦益拍了板儿,这事情就算是告一段落。但是,阁臣择人的议题却并没有完结,而且还进入到了更加关键的阶段。
“接下来就是首辅和次辅的人选,诸君可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