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闻言始知被弃因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虽说心里也觉得王青洪有不妥之处,可见老和尚着恼,王老太爷少不得道:“也不能都怪青洪,当时将四郎留在安陆是崔氏做得主。毕竟四郎当年……谁会想到,天生痴傻的孩子,三岁开了心窍……”
“那是个糊涂的,小崔氏是她亲侄女,又舍了性命才生下这个孩子,说扔下就扔下,她倒是真狠心。他们母子两个,过于在乎颜面,都不是惜福的。”说到这里,老和尚不禁露出几分灰心。
见老和尚难过,王老太爷忙劝道:“说起来还是您同四郎的缘法,若没有当年的阴错阳差,四郎也不会到了您跟前。要是没有您这些年教导,四郎也不会这般出息。”
老和尚听了,沉默了一会儿,道:“没想到他们回来的这么早,本还以为要等那孩子再大些。”
王老太爷闻言,皱眉道:“您要安排四郎下山?虽说那边是父母兄姊,可到底没相处过,四郎年岁还小,要是受了委屈……”
老和尚叹了口气,道:“他总要回{家,趁着老和尚还在,还能从旁看顾些。要是有个不妥当,也能早作打算……”
*
两位老人家各有思量,睡得都不安稳,道痴却是一夜好眠。
只是次日清晨去跨院去扁担与水桶时,道痴囧了,水缸满了。
不知是王老太爷吩咐,还是跟从王老太爷上山的几个仆从自作主张献殷勤,反正天色蒙蒙亮,就有人挑了水,劈了柴,小米粥也熬好,馒头也热上了。
水缸虽然满了,可道痴早课还是要做。不为旁的,只为有个好身体。老和尚本是想要借担水磨练道痴的心情,道痴却是将这个当成锻炼身体之法。因此,在厨房匆匆用了早饭后,道痴便提着扁担与水桶下了山。
只是因惦记着下山诵经之事,道痴今日放快了脚步。
原本两个时辰才能完了,今日就用了一个半时辰,加上他今日比平素早起半个时辰,使得晨正(早上八点)就做完早课。
道痴去禅房同老和尚打了声招呼,便下了山。
老和尚留了一个王老太爷的一个仆人在山上,虽他没有说什么,可道痴晓得,如此这般不过是怕他在山下惦记。
到了王家窑,道痴依旧一遍一遍在灵前诵经。
在诵经前,王福平寻道痴商量出殡时间之事。老和尚吩咐道痴“诵经百遍”,是王福平亲耳听的。
依照他的意思,出殡的时间,就要看诵经的时间。
毕竟是大师父的好意,即便花银子多停几日,也要等道痴诵经百遍完了再出殡。
道痴在心里算了下自己每日的诵经数,道:“我这边,总共十日差不多。”
那就是可以定在第十一日出殡,王福平闻言,松了一口气。并不是舍不得银子多停几日,只是昨日又是族长又是房长的,不知要引得多少人关注到他们这一家。
为了不招惹祸端,还是小心行事为好。
在外人眼中,他们只是宗房外管事的身份,停灵十一天也算是大操办。要是日子再久些,就显得招摇。
王氏宗族中,可不只有仁慈和蔼的老族长、功成名就的十二房大爷,不乏游手好闲的浪荡子。
若是被他们盯上,少不得破财免灾。
转眼,到了五月十四,王家出殡。
同王老爹去世第一日只有乡邻与周遭管事来吊祭时不同,不仅宗房大少爷与十二房大老爷过来,其他房头的王氏族人,也纷纷打发人来送殡。
王老爹的后事,竟比王家一般族人的丧事还体面。
道痴懒得理会旁的,在王老爹坟前诵完最后一遍《地藏经》后,就带着虎头回山上去了。
没想到,山上还有一盆狗血等着他。
“虎头留下,你今日就下山去吧。”老和尚面色平静地说道。
道痴闻言,抬起头:“大师父……”
对于这个结果,他并不算意外,只是没想到这个话题来的这么早。
“能不能延迟些日子下山?《小人经》,我才学到第五卷。”他满是认真道。
老和尚摇摇头,道:“又不是不让人回来,以后逢五你就过来。”
虽说晓得老和尚的决定很难改变,可道痴依旧有些不死心,道:“大师父,我不愿亦不想下山。”
老和尚的目光添了几分慈爱:“洗砚走了,我也老了……你既是王家子孙,总要回到王家……”
这是老和尚第一次提及道痴身份,道痴的心里却丝毫不觉欣喜。
按照老和尚的说法,他是庶子,可值得庆幸的生母不是“贱妾”,当年是以二房贵妾的身份进的王家,是道痴祖母的娘家侄女,死于产关,留着道痴这个孩儿。
不想道痴天生痴傻,刚满周岁就扔到庄子上自生自灭。有次王老太爷刚好路过那庄子,想起这个侄孙,无意过去看了一眼。见下人们慢待的实在不像话,就使人送到山上,直到三岁开了心窍。
道痴生父不是旁人,正是前些日子致仕还乡的十二房大老爷王青洪。
除了道痴这庶子,王青洪其他儿女都是嫡出,四子一女,其中长子、次子夭折,如今剩下的,就是与道痴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嫡三子、将满周岁的嫡幼子,还有年长道痴三岁的嫡长女。
世上哪里有那么多的刚好?身世这块道痴相信,可王老太爷“刚好”路过、“无意”探看这话,道痴却是不信的。
定还有些旁的缘故,自己这原主当时不过是刚满周岁的婴儿,还是天生呆傻,王老太爷专程去管了这一遭闲事,定不会是因这小婴儿的缘故。
剩下的,多半是落在老和尚身上。只是老和尚避开这个不说,道痴便也知趣地不提。
算上今日出殡,道痴见过王青洪两次。对于他是自己这个身体的生身父亲,道痴不觉欣喜,反而觉得有些麻烦。
瞧着王青洪的模样,典型的士大夫。这样的人,心里最看重父父子子这些。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儿女完全从属与父母。不管是前程,还是婚姻,父母都有权力全权做主。
道痴又不是真小孩,自然不愿意将自己的命运交到旁人手中。
如今下山的事情已成定居,自己到底当如何行使,还是先去十二房看看再说。总要知己知彼,才好想法子应对。
想到这里,道痴就淡定下来……
*
山门外,王青洪停下脚步,脸色有些古怪,看着旁边的青年:“西山寺,现下只有两人?除了老和尚,就是四郎,再无旁人?”
那青年点头道:“没错,祖父就是这样说的……对了,早年还有一人来着,就是今日出殡的王老爹……”说到这里,也察觉不对,不由瞠目结舌。
王青洪只觉得嘴里发苦:“道痴小师父,就是四郎……”
道痴的快诵《地藏经》,不仅征服了王家窑的乡民,连王青洪这个探花老爷,听了两次,也心生佩服。
这青年今天第一次听,都忍不住赞了几句。
佛经本就晦涩,“诵经”指的本是诵念经文,道痴的诵经,却是背诵。
背诵经文,放在法力高深的大和尚身上不算稀奇,搁在这半大孩子身上,怎么也当称得上一声“聪慧”。
这样的资质,怎么会是“天生痴傻”?
*
感谢首个盟主Fning。感谢任怨大叔、月半窗、开心珞巴、ddber1975的打赏,感谢混血王子、viela1982、流氓お小改几位书友的评价票……感谢其他诸君的收藏与推荐票。
真心感激感谢感动。
虽说心里也觉得王青洪有不妥之处,可见老和尚着恼,王老太爷少不得道:“也不能都怪青洪,当时将四郎留在安陆是崔氏做得主。毕竟四郎当年……谁会想到,天生痴傻的孩子,三岁开了心窍……”
“那是个糊涂的,小崔氏是她亲侄女,又舍了性命才生下这个孩子,说扔下就扔下,她倒是真狠心。他们母子两个,过于在乎颜面,都不是惜福的。”说到这里,老和尚不禁露出几分灰心。
见老和尚难过,王老太爷忙劝道:“说起来还是您同四郎的缘法,若没有当年的阴错阳差,四郎也不会到了您跟前。要是没有您这些年教导,四郎也不会这般出息。”
老和尚听了,沉默了一会儿,道:“没想到他们回来的这么早,本还以为要等那孩子再大些。”
王老太爷闻言,皱眉道:“您要安排四郎下山?虽说那边是父母兄姊,可到底没相处过,四郎年岁还小,要是受了委屈……”
老和尚叹了口气,道:“他总要回{家,趁着老和尚还在,还能从旁看顾些。要是有个不妥当,也能早作打算……”
*
两位老人家各有思量,睡得都不安稳,道痴却是一夜好眠。
只是次日清晨去跨院去扁担与水桶时,道痴囧了,水缸满了。
不知是王老太爷吩咐,还是跟从王老太爷上山的几个仆从自作主张献殷勤,反正天色蒙蒙亮,就有人挑了水,劈了柴,小米粥也熬好,馒头也热上了。
水缸虽然满了,可道痴早课还是要做。不为旁的,只为有个好身体。老和尚本是想要借担水磨练道痴的心情,道痴却是将这个当成锻炼身体之法。因此,在厨房匆匆用了早饭后,道痴便提着扁担与水桶下了山。
只是因惦记着下山诵经之事,道痴今日放快了脚步。
原本两个时辰才能完了,今日就用了一个半时辰,加上他今日比平素早起半个时辰,使得晨正(早上八点)就做完早课。
道痴去禅房同老和尚打了声招呼,便下了山。
老和尚留了一个王老太爷的一个仆人在山上,虽他没有说什么,可道痴晓得,如此这般不过是怕他在山下惦记。
到了王家窑,道痴依旧一遍一遍在灵前诵经。
在诵经前,王福平寻道痴商量出殡时间之事。老和尚吩咐道痴“诵经百遍”,是王福平亲耳听的。
依照他的意思,出殡的时间,就要看诵经的时间。
毕竟是大师父的好意,即便花银子多停几日,也要等道痴诵经百遍完了再出殡。
道痴在心里算了下自己每日的诵经数,道:“我这边,总共十日差不多。”
那就是可以定在第十一日出殡,王福平闻言,松了一口气。并不是舍不得银子多停几日,只是昨日又是族长又是房长的,不知要引得多少人关注到他们这一家。
为了不招惹祸端,还是小心行事为好。
在外人眼中,他们只是宗房外管事的身份,停灵十一天也算是大操办。要是日子再久些,就显得招摇。
王氏宗族中,可不只有仁慈和蔼的老族长、功成名就的十二房大爷,不乏游手好闲的浪荡子。
若是被他们盯上,少不得破财免灾。
转眼,到了五月十四,王家出殡。
同王老爹去世第一日只有乡邻与周遭管事来吊祭时不同,不仅宗房大少爷与十二房大老爷过来,其他房头的王氏族人,也纷纷打发人来送殡。
王老爹的后事,竟比王家一般族人的丧事还体面。
道痴懒得理会旁的,在王老爹坟前诵完最后一遍《地藏经》后,就带着虎头回山上去了。
没想到,山上还有一盆狗血等着他。
“虎头留下,你今日就下山去吧。”老和尚面色平静地说道。
道痴闻言,抬起头:“大师父……”
对于这个结果,他并不算意外,只是没想到这个话题来的这么早。
“能不能延迟些日子下山?《小人经》,我才学到第五卷。”他满是认真道。
老和尚摇摇头,道:“又不是不让人回来,以后逢五你就过来。”
虽说晓得老和尚的决定很难改变,可道痴依旧有些不死心,道:“大师父,我不愿亦不想下山。”
老和尚的目光添了几分慈爱:“洗砚走了,我也老了……你既是王家子孙,总要回到王家……”
这是老和尚第一次提及道痴身份,道痴的心里却丝毫不觉欣喜。
按照老和尚的说法,他是庶子,可值得庆幸的生母不是“贱妾”,当年是以二房贵妾的身份进的王家,是道痴祖母的娘家侄女,死于产关,留着道痴这个孩儿。
不想道痴天生痴傻,刚满周岁就扔到庄子上自生自灭。有次王老太爷刚好路过那庄子,想起这个侄孙,无意过去看了一眼。见下人们慢待的实在不像话,就使人送到山上,直到三岁开了心窍。
道痴生父不是旁人,正是前些日子致仕还乡的十二房大老爷王青洪。
除了道痴这庶子,王青洪其他儿女都是嫡出,四子一女,其中长子、次子夭折,如今剩下的,就是与道痴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嫡三子、将满周岁的嫡幼子,还有年长道痴三岁的嫡长女。
世上哪里有那么多的刚好?身世这块道痴相信,可王老太爷“刚好”路过、“无意”探看这话,道痴却是不信的。
定还有些旁的缘故,自己这原主当时不过是刚满周岁的婴儿,还是天生呆傻,王老太爷专程去管了这一遭闲事,定不会是因这小婴儿的缘故。
剩下的,多半是落在老和尚身上。只是老和尚避开这个不说,道痴便也知趣地不提。
算上今日出殡,道痴见过王青洪两次。对于他是自己这个身体的生身父亲,道痴不觉欣喜,反而觉得有些麻烦。
瞧着王青洪的模样,典型的士大夫。这样的人,心里最看重父父子子这些。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儿女完全从属与父母。不管是前程,还是婚姻,父母都有权力全权做主。
道痴又不是真小孩,自然不愿意将自己的命运交到旁人手中。
如今下山的事情已成定居,自己到底当如何行使,还是先去十二房看看再说。总要知己知彼,才好想法子应对。
想到这里,道痴就淡定下来……
*
山门外,王青洪停下脚步,脸色有些古怪,看着旁边的青年:“西山寺,现下只有两人?除了老和尚,就是四郎,再无旁人?”
那青年点头道:“没错,祖父就是这样说的……对了,早年还有一人来着,就是今日出殡的王老爹……”说到这里,也察觉不对,不由瞠目结舌。
王青洪只觉得嘴里发苦:“道痴小师父,就是四郎……”
道痴的快诵《地藏经》,不仅征服了王家窑的乡民,连王青洪这个探花老爷,听了两次,也心生佩服。
这青年今天第一次听,都忍不住赞了几句。
佛经本就晦涩,“诵经”指的本是诵念经文,道痴的诵经,却是背诵。
背诵经文,放在法力高深的大和尚身上不算稀奇,搁在这半大孩子身上,怎么也当称得上一声“聪慧”。
这样的资质,怎么会是“天生痴傻”?
*
感谢首个盟主Fning。感谢任怨大叔、月半窗、开心珞巴、ddber1975的打赏,感谢混血王子、viela1982、流氓お小改几位书友的评价票……感谢其他诸君的收藏与推荐票。
真心感激感谢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