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关心则乱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卓飞哈哈大笑,说道:“大哥这是关心则乱,过虑了,过虑了!小弟如今已是朝廷命官,五品大员,那赵溍和张镇孙即便是再恨我,那最多也就是数落小弟几句罢了,难道他们还敢径直斩了小弟,犯下谋逆大罪么!”
马大公爷一愣,暗骂自己糊涂,想想也是,贤弟早已不是以前那个白身了,这圣上亲点的五品大员,岂是随便谁都能说杀就杀的?只要赵溍不是造反,那就算是贤弟跟他有杀父之仇,恐怕他也不敢动以私刑吧!至多也就是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罢了……
马大公爷想到此处,心中一宽,又颇为尴尬地说道:“只是如此一来却要委屈贤弟了…….不如愚兄另觅口舌伶俐之人……”
卓飞挥了挥手,打断了马大公爷的话,说道:“此事重大,若非小弟亲做说客,则恐难成事也!大哥勿忧,小弟皮厚舌毒,放眼天下,怕是都没什么人敢与小弟对骂吧……!”
“哈哈哈…...贤弟所言甚是!”
“唔,大哥笑的这么开心,莫非真是认为小弟我皮厚舌毒不成?”
“呃……愚兄这还不是顺着贤弟的话在说么?”
“非也,非也,这话小弟自己说那叫做自谦自嘲,而大哥若是附和,那便只有两个解释了……”
“敢问贤弟,不知是哪两个?”
“这其一,那就是大哥平日里便是这么想的,是以小弟一说,大哥就满口赞同……”
“贤弟误会了,绝非如此!”
“那其二就是大哥在随口敷衍小弟,压根儿就没把小弟的话当作一回事儿,这……这更令小弟伤心啊!”
“咳咳咳…贤弟乃愚兄手足,贤弟之智高如日月,愚兄揣摩还来不及,又怎敢随口敷衍,这还有没有其三?”
“其三嘛……也有……”
“贤弟且说说看!”
“其三就是日后大哥再乱点鸳鸯谱的时候,千万莫再说是出自小弟的授意,那今日您得罪我这事儿,小弟也就不再去追究了……”
“这……这也行?”
“有何不可?”
“贤弟你又调皮了!”
“调皮你妹啊!”
“我妹嫁在广州,你这次若有机会见了,可要唤一声姐姐的……”
“姐姐你妹啊!”
“贤弟所言正是,你姐姐确实是我妹啊!”
“…….”
…………………………………………………………
不得不提一下,蒲寿庚,又称蒲受畊,号海云,宋末元初人,阿拉伯(色目)商人后裔,蒲开宗之子。后叛宋降元,终生显赫。此人任泉州市舶司三十年,是宋元时期“蕃客回回”的代表人物。也是自古以来养不熟的家犬的代表人物,不!应该说是代表之犬才对。
元代释大圭,居泉州期间,曾在《筑城曲》中写道:“吾闻金汤生旤枢,为国不在城有无。君不见泉州闭城不纳宋天子,当时有城乃如此。”
明代何乔远在《闽书》中有记:“景炎入海,航泉州港,分淮兵二千五百人,命寿庚将舟以从。寿庚闭门拒命,与州司马田真子上表降元。”
而明代阳思谦则在《泉州府志》记载到:“宋幼主过泉州,宋宗室欲应之,守郡者蒲寿庚闭门不纳。”
由此可见,蒲寿庚关闭泉州城门,不让宋端宗赵昰入城,这是事实。可这本是清晰无误的事实到了史书之中却又有了不同的说词。
由元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的宋史在描述宋幼主赵昰至泉州而不能入这一段历史时,却为了迎合二等色目人,却特意更改了这段本应无可争议的历史。
宋史本纪第四十七,有记:“宋主昰舟至泉,寿庚来谒,请驻跸,张世杰不可。或劝世杰留寿庚,则凡海舶不令自随,世杰不从,纵之归。继而舟不足,共掠其赀,寿庚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
这话说的是宋端宗赵昰坐船到了泉州港之后,蒲寿庚来拜见,请求皇帝入城歇息,而张世杰却不答应。而此时有人劝张世杰留下蒲寿庚来驱使泉州港的海船,结果张世杰也没这么做,而是放回了蒲寿庚。可是后来又因为海船不足,所以张世杰便纵兵劫掠了停在港口里的海船,并掠夺了海船上的货物,而此举招致蒲寿庚大怒,于是便尽杀城中宗室于士大夫,和在泉州的淮兵。
在元人的这段记述中,原本被臣子背叛,属于受害者的宋端宗赵昰,却一举成为了不知好歹,且纵容部下劫掠商贾的昏君。而咱们汉人的民族英雄张世杰则更是成了出尔反尔的小人和前后行为矛盾的笨蛋。嘿嘿,一朝之重臣,皆是深思熟虑之辈,又岂会行事如同儿戏乎?
而这段文字里,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忘恩背主的逆贼蒲寿庚了,因为早和蒙古勾勾搭搭的他,一见皇帝来了泉州港,马上就不顾生命危险地去觐见了,而且他还请皇帝入城暂住,结果是皇帝的大臣疑心他,所以才不敢入城罢了。再者,缺舟少船的皇帝和大臣们,不敢入城也就算了,偏偏还不听旁人的建议,傻乎乎地非要把他这个手握千舟,控制了泉州海运的市舶司提举放回去,结果最后落得个无船可用的尴尬局面,不得不纵兵去抢船,抢货,行径如同土匪也……而此时,饱受委屈的蒲寿庚才冲冠一怒,调兵斩杀了泉州城中的所有赵氏宗族和士大夫,以及两千五百在泉州的淮兵,几日后,便引元军入城,端的是大义凛然的英雄人物也……
只要还有点判断力的人都能看出来,《宋史》中的这段记述,明显是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的,是为了刻意地去污蔑宋主残暴不仁而牵强附会地编排出来的,元廷为了自己的统制需求,不惜从各个细节之处来篡改历史,来抹黑汉家王朝,其心当真可诛也!
而清代乾隆朝的《泉州府志?拾遗》亦毫不犹豫地引用了这段记述,正如由他们所修撰的《明史》一样,其中极尽抹黑汉家正统之能事,试图鱼目混珠,以假乱真。而那些真正由明朝人修的史书,却基本上都被他们扫到垃圾堆里面去了。
如今,我们这些汉家子孙,还有很多人拿异族修撰的《宋史》、《明史》来当正史,拿袁崇焕那种残害忠良,全京城百姓都恨到要食其血肉的家伙来当民族英雄,丝毫不知自己中了乾隆小儿的捧奸污明之计,真是可笑加可悲也!
不过总的来说,纵横欧亚的蒙古人还只是打垮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而女真人却彻底地征服了我们的精神,将我们的灵魂烙上了一个大大的“奴”字。蒙古人打天下是无敌的,却太崇尚武力,只知残暴威压,实在是不太会治理天下,这符合游牧民族的共性;而女真人却是半渔猎半农耕的民族,他们比蒙古人更善于学习,并且他们还吸取了蒙古人的教训,知道光靠残暴的杀戮是无法长久统制汉人的,所以他们便从精神层面入手,来巩固自己以少数人控制大多数人的统制,三百年的篡改涂抹,三百年的奴化教育,足以改变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足以磨灭一个民族刻在骨子里,并绵延了数千年的血性和骄傲。
当后世人津津有味地看着清宫戏的时候,不知他们可有曾想过,古来一直领先世界的中华文明遭受百年浩劫,一蹶不振,跌落世界文明之末,遗祸至今而不能尽消,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便是由异族统治三百年,闭关锁国,酷法愚民所致。
而他们恐怕也不知道,电视剧中那些和蔼可亲,貌似忠良的大臣其实都还有一个本应令他们深恶痛绝的称呼,那就是---汉奸!此这二字顾名思义,乃指汉人中的奸贼是也,或者说是背叛汉民族的奸贼更为恰当一些。不过笔者认为最正确的评价却应该是,于己或情有可原,于族却为万世之奸,当受万世子孙唾骂也!
就拿诸所周知的荧屏主角纪晓岚来说,洋洋洒洒四部,以诙谐叙事而深受小民喜爱,可大多小民所不知的是,此人一生功绩,其实也不过是奉乾隆之旨而编纂《四库全书》罢了。而这套《四库全书》共收录了各种书籍达3503种,79337卷,存目达6783种。世人皆知,此举对保存整理我国文化遗产的功绩自是不小,但是世人所未必知的是,纪晓岚这帮编纂《四库全书》的人,在对古代书籍进行辑佚、校勘、考辨等整理的同时,也在将所有不利于清朝的书籍进行销毁、删削或是改易,整个《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便是破坏、摧残汉家文化的过程,是美化异族统治,为异族统治创造道德依据的过程。其结果,不仅使许多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书籍遭到摒弃,而且使收录的一部分书籍尤其是宋元以后的许多具有异端色彩的书籍失去了本应该有的原貌。而从此意义上说,这简直就是一次汉家文化的浩劫。其政治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据官方上报的数字统计,在编纂《四库全书》期间,销毁、抽毁的书目多达2600多种,而这只是官方的统计,其实际情况恐怕还远不止这个数字。
乾隆不惜耗时耗资来编纂《四库全书》,其实是在利用修纂《四库全书》的良机,采取“引蛇出洞”的战术,让那些“蛇”主动地游走出来,然后一个个打死,最终达到了清除“不良思想”的预期目的。在《四库全书》编纂期间,因书主藏书不缴、犯讳不避、等各种理由而被牵累、下狱、流放、甚至判死者皆有。所以说《四库全书》的编纂,无疑是中国文化事业的一大浩劫,是一场为了巩固清廷奴化统治而由深受小民喜爱和戏说的乾隆皇帝发起的一场文字大狱,而那位同样受到小民所喜爱的纪晓岚纪大忠臣便是执行这场文字大狱的排头兵啊!
呜呼,史已无真,是以今国人多不知史也,而不知史者则不知耻,不知耻者则不改不悔,亦乏进取之勇也!
某国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却已经称霸全球多年,但人家却总喜欢把那些什么贩卖黑奴、经济危机大萧条、虐待劳工、南北战争等等家丑写的无比详细。而国人却大不相同,一向死要面子,喜爱粉饰太平,喜爱自吹,喜爱千方百计的篡改历史,或者选择性的遗忘历史,这种习惯,直接导致了子子孙孙们无法明白真正的历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自然也无法从真正的历史当中吸取到他们本应吸取的教训。
要想奴化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去篡改他们的历史,先去抹黑他们的祖宗,让他们的子子孙孙打心眼里鄙视自已的祖宗,这样,他们才能心甘情愿的为奴为婢,就算是埋怨,也只能去埋怨自己的血统太过卑贱,而自家的祖宗太不争气了。这种精神层面的调教,十几二十年内或许不见成效,但是一两代人之后,便会彻底地摧垮一个民族的自信和自豪。
正因为蒙古人没有女真人那么聪明,或者说统治技巧过于简单粗暴,所以七、八十年就被咱汉人又打回老家去了;而女真人能崛起,就是因为他们吸取了蒙古人的教训,变得更加的聪明了,所以他们才能统治汉地三百年,而直至今日,还有无数的后裔和奴才们在为其叫好也……。
呵呵,扯远了,总之笔者只想说,因为异族统治总是会控制言论,兴文字狱,或者选择性地篡改历史,以迎合自己的统治需求,所以元、清二朝修的史,那大家还是需要仔细分辨一下真假的,尤其是那些关于民族大义的内容和关于宋、明二朝的历史,依我看,那基本就可以无视了。
至于今日那漫天飞的清宫戏在笔者看来,那实在是汉民族的一种悲哀,是对汉民族最大的讽刺,清宫戏不是不能拍,文化创作也不是不能随意,只是像这种美化异族统治,选择性叙述历史的东西还是少一些为好,如此也省得不明真相的子孙们总是傻乎乎地在外国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祖宗成吉思汗有多么的英明神武,忽必烈大帝又曾经打下了多么广阔的疆土,而野猪皮努尔哈赤从一个小酋长开始慢慢壮大,直到其子孙成功统治了汉地三百年的奋斗史似乎也可以说来励志一下,凡此种种……嘿,咱们丢人都丢了好几百年了,别再恬不知耻了行么?
卓飞哈哈大笑,说道:“大哥这是关心则乱,过虑了,过虑了!小弟如今已是朝廷命官,五品大员,那赵溍和张镇孙即便是再恨我,那最多也就是数落小弟几句罢了,难道他们还敢径直斩了小弟,犯下谋逆大罪么!”
马大公爷一愣,暗骂自己糊涂,想想也是,贤弟早已不是以前那个白身了,这圣上亲点的五品大员,岂是随便谁都能说杀就杀的?只要赵溍不是造反,那就算是贤弟跟他有杀父之仇,恐怕他也不敢动以私刑吧!至多也就是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罢了……
马大公爷想到此处,心中一宽,又颇为尴尬地说道:“只是如此一来却要委屈贤弟了…….不如愚兄另觅口舌伶俐之人……”
卓飞挥了挥手,打断了马大公爷的话,说道:“此事重大,若非小弟亲做说客,则恐难成事也!大哥勿忧,小弟皮厚舌毒,放眼天下,怕是都没什么人敢与小弟对骂吧……!”
“哈哈哈…...贤弟所言甚是!”
“唔,大哥笑的这么开心,莫非真是认为小弟我皮厚舌毒不成?”
“呃……愚兄这还不是顺着贤弟的话在说么?”
“非也,非也,这话小弟自己说那叫做自谦自嘲,而大哥若是附和,那便只有两个解释了……”
“敢问贤弟,不知是哪两个?”
“这其一,那就是大哥平日里便是这么想的,是以小弟一说,大哥就满口赞同……”
“贤弟误会了,绝非如此!”
“那其二就是大哥在随口敷衍小弟,压根儿就没把小弟的话当作一回事儿,这……这更令小弟伤心啊!”
“咳咳咳…贤弟乃愚兄手足,贤弟之智高如日月,愚兄揣摩还来不及,又怎敢随口敷衍,这还有没有其三?”
“其三嘛……也有……”
“贤弟且说说看!”
“其三就是日后大哥再乱点鸳鸯谱的时候,千万莫再说是出自小弟的授意,那今日您得罪我这事儿,小弟也就不再去追究了……”
“这……这也行?”
“有何不可?”
“贤弟你又调皮了!”
“调皮你妹啊!”
“我妹嫁在广州,你这次若有机会见了,可要唤一声姐姐的……”
“姐姐你妹啊!”
“贤弟所言正是,你姐姐确实是我妹啊!”
“…….”
…………………………………………………………
不得不提一下,蒲寿庚,又称蒲受畊,号海云,宋末元初人,阿拉伯(色目)商人后裔,蒲开宗之子。后叛宋降元,终生显赫。此人任泉州市舶司三十年,是宋元时期“蕃客回回”的代表人物。也是自古以来养不熟的家犬的代表人物,不!应该说是代表之犬才对。
元代释大圭,居泉州期间,曾在《筑城曲》中写道:“吾闻金汤生旤枢,为国不在城有无。君不见泉州闭城不纳宋天子,当时有城乃如此。”
明代何乔远在《闽书》中有记:“景炎入海,航泉州港,分淮兵二千五百人,命寿庚将舟以从。寿庚闭门拒命,与州司马田真子上表降元。”
而明代阳思谦则在《泉州府志》记载到:“宋幼主过泉州,宋宗室欲应之,守郡者蒲寿庚闭门不纳。”
由此可见,蒲寿庚关闭泉州城门,不让宋端宗赵昰入城,这是事实。可这本是清晰无误的事实到了史书之中却又有了不同的说词。
由元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的宋史在描述宋幼主赵昰至泉州而不能入这一段历史时,却为了迎合二等色目人,却特意更改了这段本应无可争议的历史。
宋史本纪第四十七,有记:“宋主昰舟至泉,寿庚来谒,请驻跸,张世杰不可。或劝世杰留寿庚,则凡海舶不令自随,世杰不从,纵之归。继而舟不足,共掠其赀,寿庚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
这话说的是宋端宗赵昰坐船到了泉州港之后,蒲寿庚来拜见,请求皇帝入城歇息,而张世杰却不答应。而此时有人劝张世杰留下蒲寿庚来驱使泉州港的海船,结果张世杰也没这么做,而是放回了蒲寿庚。可是后来又因为海船不足,所以张世杰便纵兵劫掠了停在港口里的海船,并掠夺了海船上的货物,而此举招致蒲寿庚大怒,于是便尽杀城中宗室于士大夫,和在泉州的淮兵。
在元人的这段记述中,原本被臣子背叛,属于受害者的宋端宗赵昰,却一举成为了不知好歹,且纵容部下劫掠商贾的昏君。而咱们汉人的民族英雄张世杰则更是成了出尔反尔的小人和前后行为矛盾的笨蛋。嘿嘿,一朝之重臣,皆是深思熟虑之辈,又岂会行事如同儿戏乎?
而这段文字里,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忘恩背主的逆贼蒲寿庚了,因为早和蒙古勾勾搭搭的他,一见皇帝来了泉州港,马上就不顾生命危险地去觐见了,而且他还请皇帝入城暂住,结果是皇帝的大臣疑心他,所以才不敢入城罢了。再者,缺舟少船的皇帝和大臣们,不敢入城也就算了,偏偏还不听旁人的建议,傻乎乎地非要把他这个手握千舟,控制了泉州海运的市舶司提举放回去,结果最后落得个无船可用的尴尬局面,不得不纵兵去抢船,抢货,行径如同土匪也……而此时,饱受委屈的蒲寿庚才冲冠一怒,调兵斩杀了泉州城中的所有赵氏宗族和士大夫,以及两千五百在泉州的淮兵,几日后,便引元军入城,端的是大义凛然的英雄人物也……
只要还有点判断力的人都能看出来,《宋史》中的这段记述,明显是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的,是为了刻意地去污蔑宋主残暴不仁而牵强附会地编排出来的,元廷为了自己的统制需求,不惜从各个细节之处来篡改历史,来抹黑汉家王朝,其心当真可诛也!
而清代乾隆朝的《泉州府志?拾遗》亦毫不犹豫地引用了这段记述,正如由他们所修撰的《明史》一样,其中极尽抹黑汉家正统之能事,试图鱼目混珠,以假乱真。而那些真正由明朝人修的史书,却基本上都被他们扫到垃圾堆里面去了。
如今,我们这些汉家子孙,还有很多人拿异族修撰的《宋史》、《明史》来当正史,拿袁崇焕那种残害忠良,全京城百姓都恨到要食其血肉的家伙来当民族英雄,丝毫不知自己中了乾隆小儿的捧奸污明之计,真是可笑加可悲也!
不过总的来说,纵横欧亚的蒙古人还只是打垮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而女真人却彻底地征服了我们的精神,将我们的灵魂烙上了一个大大的“奴”字。蒙古人打天下是无敌的,却太崇尚武力,只知残暴威压,实在是不太会治理天下,这符合游牧民族的共性;而女真人却是半渔猎半农耕的民族,他们比蒙古人更善于学习,并且他们还吸取了蒙古人的教训,知道光靠残暴的杀戮是无法长久统制汉人的,所以他们便从精神层面入手,来巩固自己以少数人控制大多数人的统制,三百年的篡改涂抹,三百年的奴化教育,足以改变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足以磨灭一个民族刻在骨子里,并绵延了数千年的血性和骄傲。
当后世人津津有味地看着清宫戏的时候,不知他们可有曾想过,古来一直领先世界的中华文明遭受百年浩劫,一蹶不振,跌落世界文明之末,遗祸至今而不能尽消,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便是由异族统治三百年,闭关锁国,酷法愚民所致。
而他们恐怕也不知道,电视剧中那些和蔼可亲,貌似忠良的大臣其实都还有一个本应令他们深恶痛绝的称呼,那就是---汉奸!此这二字顾名思义,乃指汉人中的奸贼是也,或者说是背叛汉民族的奸贼更为恰当一些。不过笔者认为最正确的评价却应该是,于己或情有可原,于族却为万世之奸,当受万世子孙唾骂也!
就拿诸所周知的荧屏主角纪晓岚来说,洋洋洒洒四部,以诙谐叙事而深受小民喜爱,可大多小民所不知的是,此人一生功绩,其实也不过是奉乾隆之旨而编纂《四库全书》罢了。而这套《四库全书》共收录了各种书籍达3503种,79337卷,存目达6783种。世人皆知,此举对保存整理我国文化遗产的功绩自是不小,但是世人所未必知的是,纪晓岚这帮编纂《四库全书》的人,在对古代书籍进行辑佚、校勘、考辨等整理的同时,也在将所有不利于清朝的书籍进行销毁、删削或是改易,整个《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便是破坏、摧残汉家文化的过程,是美化异族统治,为异族统治创造道德依据的过程。其结果,不仅使许多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书籍遭到摒弃,而且使收录的一部分书籍尤其是宋元以后的许多具有异端色彩的书籍失去了本应该有的原貌。而从此意义上说,这简直就是一次汉家文化的浩劫。其政治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据官方上报的数字统计,在编纂《四库全书》期间,销毁、抽毁的书目多达2600多种,而这只是官方的统计,其实际情况恐怕还远不止这个数字。
乾隆不惜耗时耗资来编纂《四库全书》,其实是在利用修纂《四库全书》的良机,采取“引蛇出洞”的战术,让那些“蛇”主动地游走出来,然后一个个打死,最终达到了清除“不良思想”的预期目的。在《四库全书》编纂期间,因书主藏书不缴、犯讳不避、等各种理由而被牵累、下狱、流放、甚至判死者皆有。所以说《四库全书》的编纂,无疑是中国文化事业的一大浩劫,是一场为了巩固清廷奴化统治而由深受小民喜爱和戏说的乾隆皇帝发起的一场文字大狱,而那位同样受到小民所喜爱的纪晓岚纪大忠臣便是执行这场文字大狱的排头兵啊!
呜呼,史已无真,是以今国人多不知史也,而不知史者则不知耻,不知耻者则不改不悔,亦乏进取之勇也!
某国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却已经称霸全球多年,但人家却总喜欢把那些什么贩卖黑奴、经济危机大萧条、虐待劳工、南北战争等等家丑写的无比详细。而国人却大不相同,一向死要面子,喜爱粉饰太平,喜爱自吹,喜爱千方百计的篡改历史,或者选择性的遗忘历史,这种习惯,直接导致了子子孙孙们无法明白真正的历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自然也无法从真正的历史当中吸取到他们本应吸取的教训。
要想奴化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去篡改他们的历史,先去抹黑他们的祖宗,让他们的子子孙孙打心眼里鄙视自已的祖宗,这样,他们才能心甘情愿的为奴为婢,就算是埋怨,也只能去埋怨自己的血统太过卑贱,而自家的祖宗太不争气了。这种精神层面的调教,十几二十年内或许不见成效,但是一两代人之后,便会彻底地摧垮一个民族的自信和自豪。
正因为蒙古人没有女真人那么聪明,或者说统治技巧过于简单粗暴,所以七、八十年就被咱汉人又打回老家去了;而女真人能崛起,就是因为他们吸取了蒙古人的教训,变得更加的聪明了,所以他们才能统治汉地三百年,而直至今日,还有无数的后裔和奴才们在为其叫好也……。
呵呵,扯远了,总之笔者只想说,因为异族统治总是会控制言论,兴文字狱,或者选择性地篡改历史,以迎合自己的统治需求,所以元、清二朝修的史,那大家还是需要仔细分辨一下真假的,尤其是那些关于民族大义的内容和关于宋、明二朝的历史,依我看,那基本就可以无视了。
至于今日那漫天飞的清宫戏在笔者看来,那实在是汉民族的一种悲哀,是对汉民族最大的讽刺,清宫戏不是不能拍,文化创作也不是不能随意,只是像这种美化异族统治,选择性叙述历史的东西还是少一些为好,如此也省得不明真相的子孙们总是傻乎乎地在外国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祖宗成吉思汗有多么的英明神武,忽必烈大帝又曾经打下了多么广阔的疆土,而野猪皮努尔哈赤从一个小酋长开始慢慢壮大,直到其子孙成功统治了汉地三百年的奋斗史似乎也可以说来励志一下,凡此种种……嘿,咱们丢人都丢了好几百年了,别再恬不知耻了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