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才论当下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一番话至深至奥,众人听得一头雾水,唯有冲大师双眉连挑,目透讶色。老者所说,无一字不是“大金刚神力”的精要,只是其中的境界,冲大师修持多年也未能勘破。可他貌似恭谦,本性狂傲,惊讶之后又大为不服,冷笑道:“好啊,足下装模作样,竟是武学高手?”
“武学?”落羽生丢了碎片,嘿了一声,“武学又有什么了不起?”
冲大师一愣,强笑道:“以足下看来,什么才叫了不起?”
落羽生冷冷道:“了不起的多了,说了你也不明白。”
冲大师大皱眉头,脸上隐隐透出怒气,口中恭声说道:“贫僧一向鲁钝,只有几分蛮力。足下如此高明,不妨找个地方,贫僧讨教讨教。”
“我老了。”落羽生摇了摇头,“打打杀杀没什么意思,既是乐道大会,就比音乐好了。”
冲大师注视老者,但觉对方举手投足平平无奇,可是站在那儿,自有一种天然浑成的气势,俨然天地之初、混沌未开,世间万物尚未萌发,想要与之竞争,可也不知如何下手。
这种气势,冲大师习武以来闻所未闻,也不知是落羽生无意为之,还是有意显现,若是有意显现,当真深不可测。一刹那,冲大师心气一馁,生出几分敬畏,可这念头不过一闪,跟着傲气迸发,冷笑道:“妙得很,贫僧也想看看,老先生如何奏完这一支曲子?”
落羽生点一点头,坐到一张古筝前,轻轻拨了两下,音声低沉悦耳。落羽生抬头看向宁王,说道:“有纸笔么?”
宁王迟疑一下,招呼身后太监:“拿纸笔来。”太监离去,须臾捧来纸笔墨砚,放在落羽生面前。
落羽生道:“转调之难,并未难在技艺,而是音律不对。”
“如何不对?”不知为何,冲大师失去冷静,处处和落羽生针锋相对,“黄帝用‘三分损益法’制‘五度相生律’。《管子》有云:‘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以此法计算,宫调为八十一,商调七十二,角调六十四,徵调一百零八,羽调九十六,按比例放之各均,便可随意转调、无往不利。”
落羽生看着冲大师,注目时许,摇头道:“大和尚,你记性不差,人却不够聪明。”
冲大师少有神童之名,生平以才智自诩,有生以来,从未有人说他“不够聪明”,一时恼羞成怒,心中邪火越烧越旺,烧红了脸皮,从两眼之间喷射出来,扯了扯嘴角,古怪笑道:“是么?我怎么不够聪明。”
落羽生道:“倘若随意转调、无往不利,你又为何倾尽内力,弹碎了琵琶?”
“这个么?”冲大师支吾其词,“小僧技艺不精,无话可说。”
“不对。”落羽生摇头,“不是技艺不精,而是术数不精。”
“术数?”冲大师一愣,“音乐是音乐,术数是术数,二者之间又有什么关联?”
“关联大了。”落羽生说道,“三分损益法算出“五度相生律”,各调不均,都有偏差,这里一丝,那里一毫,各均的偏差叠加起来,共有一分二厘一毫二丝(按:0.1212,中国古代没有小数点,小数以寸分厘毫等长度单位代替),放在别处,这点儿偏差算不了什么,放在音律之中,就成了转调的莫大难题,好比这一段,若以‘五度相生律’弹出……”从乐谱取了一段,随手弹出,果然走音窜板、咿呀难听。
乐之扬听到这儿,心头灵光闪动,虽然意念模糊,可也感觉困扰义父的千古难题有了眉目,一时喜上眉梢,禁不住连连搓手。
冲大师微微皱眉,极力寻找反驳之法,可是搜肠刮肚,也不知从哪儿驳起。忽听落羽生又说:“杨姑娘,你弹的时候,没用‘五度相生律’吧!”
朱微面孔微红,轻声说:“是啊,我弹奏的时候,随手变化了一些儿。”
“不对!”落羽生轻轻摇头,“小姑娘不老实。”
“我,我……”朱微俏脸更红,“我怎么不老实啦?”
“你技艺至臻化境,繁花乱锦,随手生春,年纪虽小,却是老朽生平仅见的乐道奇才。”落羽生说到这儿,有意无意地扫了冲大师一眼,大和尚眼角上挑,意似嘲弄,分明对于落羽生的断语不大服气。
落羽生嘿了一声,接着说道:“技艺只是其一,非但如此,你还精通历代音律,远非寻常乐师可比。”
朱微脸色微变,盯着落羽生心中诧异:“这你也听出来了?”
落羽生眼也不抬,自顾自说道:“前半段,你用了汉代京房的‘新律’,八均分为五十三律,比起‘五度相生律’精准少许,可是音符太多,记住不易,料想你也不常用它,故而未能变化自如,所以前半段流于生硬,尽善有之,尽美却未必。”
朱微不胜佩服,由衷道:“先生料事如神,我着实用了京房‘新律’,习练未精,让您见笑了。”
“见笑什么?”落羽生冷冷说道,“反正练熟了也没用。”
这两句话不近人情,大有倚老卖老的意思。众人都觉义愤,朱微却是连连点头:“先生说的对,练熟了也没用,只用‘京房新律’弹不完这一支曲子。”
落羽生看了少女一眼,意似嘉许:“京房是易学上的大行家,一生迷信《周易》,非要让音律之道匹配先天易数,一如文王六十四卦循环始终。如此生搬硬套,牛头不对马嘴,所创‘新律’不但未能循环,各均的偏差也没消失,顶多不过缩小少许。你也想必明白这个道理,故而下半段用了何承天的‘承天律’,何承天是晋代的大算家,术数独步一时,他将‘五度相生律’的偏差‘一分二厘一毫二丝’分摊到十二律之中,貌似公正平均,其实坏了音律,徵、羽二律大大错乱,你虽百计补救,仍是无力回天,最后断弦的地方,正是徵、羽二律之间的变徵。”
朱微连连点头,脸上尽是钦佩之色,冲大师暗暗气恼,眼珠一转,微微笑道:“京房、何承天都是名震古今的大算家,听老先生的口气,似乎比他们还要厉害?”
“不敢。”落羽生淡淡说道,“京、何一时奇才,只不过他们都想差了,舍简就繁,越算越乱。”
“好啊。”冲大师微微一笑,“莫非足下还有更简单的法子?”
落羽生道:“上均音高为下均二倍,既如此,只需将这‘二倍’开方十二次即可。”
冲大师才艺精博,略通术数,闻言变了脸色,连连摇头:“先生说笑么?据和尚所知,术数之中,开方最难,别说开方十二次,就是三次、四次,自古算家也没几个会解。”
“说难也不难。”落羽生援起毛笔,信手在纸上写画,“数十年前,前代算家已然发明‘招差术’,据此开方,无往不利。”他笔走龙蛇,在纸上写下各种奇怪符号,横竖不一,怪如蝌蚪,其他人一边瞧着,一个字也不认得。
落羽生一路解下,稍不停留,须臾写满一纸,拿起来轻轻吹干,悠然说道:“结果是一寸五厘九毫四丝六忽三微(按:今之1.059463)。”
他放下纸笔,回头望去,众人傻呆呆望着自己,无不神情迷茫。落羽生叹一口气,似乎有些落寞,沉默一下,接着说道:“如何算出,各位不必多想,但有这一数字,以黄钟为一,迭代相乘,便可将一均平分为十二音,各均之间就能转换自如了。”
(按:落羽生所说的音律即是后来的“十二平均律”。这里只是小说戏言,事实上,一百八十六年后,“十二平均律”才由朱元璋的后代朱载堉发明,这是音乐史上划时代的发明,领先欧洲五十二年,其中的1.059463就是“十二平均律”最重要的参数。明朝数学衰微,朱载堉并非如落羽生一样运用纯数学、而是用珠算开方得出这一参数。“十二平均律”也是制造现代钢琴的理论基础,德国乐圣巴赫的《谐和音律曲集》就是根据“十二平均律”写成。“十二平均律”精准有余,实践性不强,弹奏巴赫的这一曲集,对于任何钢琴家都是考验。)
这一番话玄奥离奇,超乎常人想象。众人意似不信,乐之扬、朱微以外,各各流露出嘲讽神气,冲大师笑道:“先生说得天花乱坠,贫僧很是佩服。纸上谈兵人人都会,先生真有本事,弹完这一曲才能服众。”
落羽生审视冲大师,半晌露出笑意:“好和尚,不见佛祖不死心!”扬了扬手,向宁王问道,“有净水么?”
“净水?”宁王一愣,“干什么?”
落羽生道:“取一盆来,我有用处。”他言辞倨傲,换了别人,宁王一定大大生气,但这话儿从他口里说出,宁王却觉理所当然、抗拒不得,回头使个眼色,令太监取来一盆净水。
落羽生点一点头,示意将水放在一边,跟着五指挥洒,弹起古筝。与冲大师不同,落羽生弹得极慢,一挥一送,清楚明白,如何按、如何挑、如何抹、如何扫,按在何处,拂在哪里,沉着精准,仿佛用尺子量过以后方才下手。更可怪的是,他出手小心,神情却很超然,两眼古井不波,仿佛弹奏之事与他无关。
见这情形,乐师们都感疑惑,此前只有两人勉强弹完此曲,朱微悠扬,冲大师激昂,到了落羽生这儿,平平淡淡,有如身边净水,既无大起,也无大落,可是音符纷纷从他指下飞出,一声不乱,一字不差,他人转调如攀云峰、如探深谷,不是天堑,就是畏途,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难如意,到了他这儿,却如大道坦途,行来毫不费力。
太和殿里静得出奇,上至宁王,下至太监,无不心神恍惚、如梦如幻,宁王劳心费力地制成乐谱,本以为繁难无比,谁知到了此人手里竟是如此容易,震撼之余,又感失落,胸中空荡荡一无所依;太监们则想起少年之时,身未残疾,天真未去,牧牛放羊,自然而然又平淡无趣;乐师们的念头更是各人各异:于东海拾贝,看西山流云,当小巷买花,在林下听泉。
朱微仿佛坐在青石阶上,望着苔痕浸阶、弱草幽绿,苔上草间,几只蚂蚁来来去去,四周空气洁净,吸入之后,整个人也变得透明;冲大师忽然想到了第一次见到师父,渊头陀盘坐在一朵雪白的莲花之上,微微带笑,注视游鱼吐出气泡,看着浮萍聚散飘零。
乐之扬的感受最为奇特,俨然身在水中,冉冉漂浮起来,鼻间传来一丝河水的腥气,一张女子的面孔如在眼前,模模糊糊,似在含泪抽泣。乐之扬想要看清女子模样,谁知稍一注视,那面孔变得混沌一团,雪白光亮,宛如雨夜绽开的牡丹,面孔越去越远,漂浮摇荡的感觉却挥之不去,
这时琴声一扬,乐之扬恍然惊觉,适才的幻象令他惆怅迷惘。定眼望去,落羽生正向他看来,目光严厉,似含责备,乐之扬想起老者之前的叮嘱,忙又凝注心神,仔细观看他鼓筝的手法。
落羽生弹完一遍,再弹一遍,众人明知他曲调重复,可也不忍让他停下,不知不觉,一抹水气从净水中升起,仿佛龙涎香烧,又似云烟初现,水气凝聚变幻,如蝶、如鹤、如龙、如鱼。“鱼儿”一变十、十变百,满殿游走,忽合忽分,越来越多,布满大殿,人物若隐若现,如在深山幽谷,四周茫茫一片,只有古筝冷冷鸣响,不悲不喜,不残不缺,众人仿佛陷入梦魇之间,明知事体古怪,可又无法动弹。
铮,古筝停止,跟着一阵风吹来,云烟散尽,四方清明,古筝上的弦丝悠然晃动,落羽生却是无影无踪,瓷盆空空如也,其中的净水涓滴不剩。
“啊!”一个太监惊叫起来,声音尖细如针,“有鬼,有鬼……”
宁王也醒悟过来,骇然四顾,在场众人个个脸色煞白,落羽生不在人群之中,仿佛随风而逝,又如云烟散去。朱微见他惊骇模样,忍不住叫道:“哥哥……”话一出口,顿觉失言,仓皇四顾,只见众人傻呆呆望着古筝空盆,压根儿无人听到她的叫喊。
“殿下……”一个太监抖索索上前,“这,这个……”
宁王机灵一下,厉声叫道:“搜索四周,把他找出来……”因为恐惧,嗓音变窄变尖,比起太监也不遑多让。
太监传令下去,禁军立马包围四周,一砖一瓦地仔细搜寻。宁王颓然坐下,面色惨白,两眼涣然失神,直勾勾盯着殿门,他的口中念念有词,乐之扬听得分明:“见鬼了,怎么办?怎么办,见鬼了……”
太和殿四周本有禁军把守,可是士兵都称未见有人出入。宁王想破脑袋,也想不透落羽生如何消失,莫非这老头儿真是仙魔神怪,来而不知其来,去而不知其往,一眨眼的工夫就消失在天地之间。
时候一久,众人稍稍安心,七嘴八舌,胡乱猜测。蜀王朱椿也闻讯赶来,惊惊慌慌,东张西望一番,拉着宁王走到角落里小声议论。
宁王质问蜀王在何处找到落羽生这一号妖人,蜀王连声叫屈,述说孙尔汝死后,自己无人可用,焦急难耐之际,听见落羽生拉扯胡琴,琴声高妙,打动蜀王,当下召见老者,试遍各种乐器,无不精妙奇绝。蜀王庆幸得遇高人,谁知遇上如此怪事。
两个藩王惨然相对,宁王猜是狐仙作怪,蜀王不以为然,声称大明承运、皇气蔚然,狐仙小小妖物,神气微弱,岂敢踏入皇城半步。依他之见,定是海上仙翁,仰慕洪武盛德,特来献曲祝寿。
两人声音细微,却瞒不过乐之扬耳朵。乐之扬只觉好笑,心想这些藩王平时尊性高傲、遇上些许怪事,立刻捕风捉影、疑神疑鬼,就跟市井小民没什么两样。
乐之扬一向不信鬼神,大活人凭空消失却是亲眼所见,想来想去,无法以常理解释。回眼看去,朱微望着古筝出神,冲大师双眼微闭,俨然参禅入定,当下低声问道:“大和尚,你怎么看?”冲大师斜眼一瞥,冷冷道:“看什么?”
乐之扬见他装模作样,心中暗骂贼秃,说道:“当然是老头儿消失的事。”
冲大师微微一笑,说道:“小僧信奉佛祖,鬼神之事一概不知。”
乐之扬怒目相向,冲大师却神气平和。乐之扬深知大和尚的心术,外表越是平和,内心越是暗藏机关,他猜想冲大师或许知道来龙去脉,只是不愿说出。不知为何,尽管落羽生消失,乐之扬心底里仍然感觉他不是神怪一流,只是其中原由,他又说不上来。
忽而禁军来报,搜遍四周,一无所获,二王相对默然,宁王咳嗽一声,说道:“如今之计,只有清宫了,可是父皇大寿,受了如此惊扰,岂不大大的败兴?”
蜀王默默点头,正觉一筹莫展,一个老太监匆匆进殿,清了清嗓子,尖声说道:“传口谕。”
众人纷纷跪下,乐、冲二人出家之人,各以佛道之礼应对。只听老太监说道:“圣上有旨,非常之日,必有非常之事,朕抚临万方,神仙鬼神一视同仁,不论何方神怪,来者不拒,去者不送,任其自便了事。乐道大会照常进行,不必中断,朕敬天畏人、听天由命,至于怪神乱力,圣人不语,朕也不放在眼里。”
听了这话,众人均感如释重负,乐之扬心想:“朱元璋开国雄主,胸襟气量果然不同凡响,相比起来,他这些儿子可差得远了。”
宁王起身,想了想,转身说道:“还有谁没试过?”乐之扬笑道:“还有小道。”二王对视一眼,宁王笑道:“好,仙长请!”
乐之扬沉吟一下,坐到古筝之前,轻抚长弦,嗡然有声。他闭上双眼,落羽生一字一句,一挥一送,全都从脑海里浮现出来,当下沉思片刻,有样学样地弹奏起来。
朱元璋设立八股,禁绝算科,当时之人早已不知算学为何物。乐之扬自也不能免俗,限于术数,落羽生推演的“新律”他不能完全领会,可是记忆绝佳、悟性过人,结合生平所学,仔细揣摩,大有所悟。落羽生鼓筝时有意放慢手法,不无现炒热卖、让他用心观摩的意思。因为有言在先,乐之扬老早留意,落羽生何处定弦、何处勾挑抚按,他虽未记全,也记了个八七九九,兼之天分过人、耳力通玄,纵有少许遗漏,也以灵感补足,因此一路弹奏下来,顺水顺风,得心应手,以往难如登天的转调,竟也轻轻松松地一带而过。
乐之扬仿佛一个婴孩,昼夜间陡然长大,以往拎不动、拿不起的东西,全都变得轻如鸿毛,这感受奇妙之极,他弹得入迷,浑然忘我,弹得越多,对于落氏“新律”领悟越深。落羽生术数精绝,思路缜密,先设律法,再转曲调;乐之扬修炼灵飞经,听音辨率,直觉为先,由一次次转调中反推新律,大有所得,殊途同归。一时间,他眼中只有古筝,心中唯有音律,弹完一曲,意犹未尽,但觉四周沉寂,抬眼一看,众人傻呆呆盯着他,神气都很古怪。
忽见朱微手按心口,长舒了一口气,神情慢慢松弛下来。乐之扬莫名其妙,悠然站起,冲大师上前一步,合十笑道:“善哉善哉,贫僧还以为仙长也要消失了呢!”
乐之扬一呆,恍然明白朱微的举动,敢情小公主见他鼓筝的手法、所用的音律和落羽生一般无二,唯恐他也如老者一样忽然消失。
“道灵仙长。”宁王满心疑惑,盯着乐之扬上下打量,“你何时学会了落羽生的‘新律’?”
“就在刚才。”乐之扬笑道,“照葫芦画瓢,让殿下见笑了。”
宁、蜀二王对望一眼,均是不信,可是乐之扬出身东宫,不能进入决赛,朱元璋一定大为扫兴。原本乐之扬考不过关,宁王也要设法帮衬一二,更别说他顺利弹完一曲,宁王虽觉蹊跷,也不敢深究,当下笑道:“仙长学得真快,只是太取巧了一些儿。”
乐之扬笑道:“小道一向愚笨,若不投机取巧,哪儿还有胜算?”宁王呵呵直笑。
这一来,复试比完,落羽生消失,剩下的人论位排序,乐、冲、朱位列三甲,进入了第三关“钧天”。
是时天色不早,红日坠西,天边隐隐泛起霞光。宁、蜀二王在前,参赛三人在后,数十名太监雁行尾随,进入宫城之后,七拐八折,到了一座寝殿,殿外浓荫如盖、池沼融融,池中白鹤翩然、鸳鸯相戏,池边数畦寒菊,花期正好,清香四溢。
殿前一片空地,坐得满满当当,朱元璋居中盘踞,斜倚龙床,神气阴沉沉的,仿佛思索什么,全无寿诞喜悦。身边几个妃子、公主为他端水斟茶、剥橘分柑,均是欲近还远,战战兢兢。其中乐之扬认得含山、宁国二人,含山公主秀色怡人,鲜丽的朝服间露出一段雪白颈项,见到乐之扬,她双目一亮,小嘴上翘,仿佛颇有不屑,可是眼底深处,一股热辣辣、活泼泼的光彩喷薄而出、流转不定。
燕王以外,诸王全都到会,辽王苏醒过来,也强自撑着来贺,他躺在一张短榻上面,眉眼歪斜,委顿不堪。
桌案上水陆珍馐、应有尽有,数百名宫女太监如蜂如蝶,来来去去,不住斟茶添酒。寿礼环绕四周、随意堆放,累积有如一座座小小山丘,其间珍珠如卵、祖绿如盘,鸽血滴红,猫眼泛蓝,巨象牙如弦月,灵犀角似春山,玉有万载之润,参有千岁之形,剑上龟鳞片片绿,杯里月光夜夜明。
冷玄呆在一旁,寂然伫立,冲大师到达时,他双眼倏地一抬,两道冷电扫过大和尚的面庞,似惊似怒,闪烁即没,依旧低头垂目,恢复枯槁神气。
乐之扬看在眼里,满心诧异,再看冲大师,昂首阔步地走过冷玄身边,似与老太监毫无关联。两人本是旧识,而今形同陌路,乐之扬想破脑袋也猜不出其中奥妙,思来想去,忽然生出一个可怕念头:“莫非老阉鸡糊弄朱元璋,并非真心投诚,而是元人留在中原的奸细。”回想以前种种,又觉冷玄性子阴狠不假,对朱元璋的忠心却出于至诚,如果真有异志,朱元璋早已死了多次。
忽听有人笑道:“好啊,我没看错人,道灵,你果然不负所望。”乐之扬应声回头,朱允炆笑吟吟走上来,握住他手,晃了一晃,低声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你若胜了这场,我大大的赏你。”瞥视冲大师与朱微,皱了皱眉,默默退到一边。
朱元璋闻声抬头,扫视三人,目光停在朱微脸上,眼角皱纹舒展,透出一丝暖意,徐徐说道:“微儿和道灵都胜了么?很好,这样才有意思。”目光一转,“宁国,朕举荐给的乐师如何?”
宁国公主笑道:“父皇慧眼龙睛,料事如神,十三妹的音乐天上无双、地上无对,女儿可是占了好大的便宜。”
听到这儿,乐之扬才知道朱微是朱元璋钦点给宁国公主的乐师,忍不住回头看去,朱微女扮男装,丰姿俊雅,乐之扬越看越爱,心头一阵酥软:“我还比试什么?只要她欢喜,我输给她就是!”又看太孙一眼,后者目光殷切,大有鼓励之意,乐之扬暗自好笑,寻思:“我要认输,他一定气得半死,不过,朱元璋派女儿参赛,一定也想小公主胜出,我若输了,他也许不会生气。太孙顾忌者诸王,宁国公主并非诸王,梅驸马更是太孙的心腹,朱微即便胜了,诸王也不会为此看轻太孙……”越想越觉有理,收起争雄念头,一心要助朱微夺魁。
忽见宁王说道:“父皇,下面如何,还请父皇示下。”朱元璋沉吟一下,说道:“音乐无非一个‘听’字,不拘何种乐器、何种曲目,谁的好听,就算谁赢!”语气寡淡,心不在焉。
宁王行了一礼,回头说道:“听到了么?谁先来?”
乐之扬正要应声,朱微抢先说:“我来。”见她急切模样,宁王失笑道:“你用什么乐器。”朱微道:“古琴。”
“什么曲目?”宁王又问。
朱微答道:“潇湘水云。”
乐之扬暗暗叫“妙”,朱微的古琴技艺出神入化,《潇湘水云》又是她最喜欢、最擅长的曲目,以绝技奏名曲,必能压倒群伦、颠倒众生,那时自己乖乖认输,也是理所当然。至于冲大师,琵琶与羯鼓造诣不俗,可是比起朱微的古琴,境界上仍是颇有不如。
太监取来“飞瀑连珠”,朱微接过放好,坐下演奏起来。一如乐之扬所料,声声精妙,气象纷纭,千古江山、云烟变幻,尽在少女十指之间。朱元璋闭眼聆听,应和节奏频频点头,其他诸王公主,纵然不通音乐,也不由沉浸其中,随那琴声心潮起伏。
弹到得意之处,朱微人琴合一、心与弦通,胸中想象付诸指尖,琴声中的意境陡然开阔,万顷烟波,浩瀚无垠,寥廓潇湘有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淼淼澄波,影涵万象,不止众人息声,四周鸟不鸣、风不动、鱼不浮、水不流,万籁俱寂,天地间仿佛只有琴声。
琴声开阔之极,大无可大,终又慢慢收敛,仿佛水流云散,最后归于寂静。朱微呆呆坐了一会儿,神魂儿才从古琴里回到身上,长吁一口气,盈盈站起,注目四周,人群里响起一片掌声,乐之扬鼓掌格外卖力。朱微忍不住看他一眼,乐之扬冲她一笑,少女俏脸绯红,仿佛霞映澄波,明丽不可方物。
掌声少歇,宁王向冲、乐二人笑道:“二位还要比么?”言辞颇为傲慢,朱微是他的胞妹,胳膊肘向内拐,宁王自然也盼着妹子获胜。
乐之扬正要认输,忽见朱允炆冲他微笑点头,乐之扬心想:“太孙待我不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若不战而降,似乎有些对不起他……”
正犹豫,忽听冲大师笑道:“这一曲《潇湘水云》涵盖万象,贫僧理应服输,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贫僧不求高低胜负,但求献一献丑,凑一凑趣儿,叫这寿宴热热闹闹,成就陛下万寿洪福。”
朱元璋张开双眼,注目冲大师道:“和尚,你叫什么法号?”
“无号。”冲大师笑了笑,“家师赐名一个‘冲’字。”
朱元璋道:“朕也当过和尚,见佛是缘,你能到这儿,也是缘法。”冲大师道:“不敢当。”
朱元璋又道:“你这和尚有些富贵气,出家之前,可是官宦子弟?”
“陛下料事如神。”冲大师有意无意看向冷玄,老太监佝偻肩背,杵在哪儿无声无息。
“很好。”朱元璋点了点头,“大和尚,无论输赢,朕都重重赏你。”
“不敢。”冲大师合十微笑,“出家之人不求赏赐,但求沾一点儿陛下的福气。”
朱元璋听惯了奉承,任何谀辞颂歌在他听来都是陈词滥调,可是这些奉承话儿从冲大师口里说出,朱元璋却觉句句入耳,颇有几分高兴,手拈胡须道:“你是晋王的人么?演奏什么乐器?”
“不瞒陛下。”冲大师说道,“贫僧的乐器不在这里。”
朱元璋一愣,看向晋王。晋王慌忙起身,行礼道:“那乐器现在午门之外,得到父皇首肯,才能送进宫里。”
“好。”朱元璋看向一个老太监,“陈公公,你去取。”
老太监应命,正要离开,冲大师笑道:“一个人不够,若要取来,须得八位年轻力壮的太监。”
朱元璋微感惊讶,问道:“什么乐器,恁地沉重?”晋王笑道:“容孩儿卖个关子,这一件乐器,也是孩儿送给父皇的寿礼。”
朱元璋略略颔首。宁王叫了六个太监,跟着晋王的两位随从出宫。过了半晌,八人吭哧吭哧,抬来一个巨大物件,一丈见方、两人多高,大体分为上下两部,下方是一个方形木柜,质地为金丝楠木,雕刻鸟兽花草,手艺精妙入微,上方竹管林立,均是异种紫竹,竹管上镶珠嵌玉,琳琅满目,管口用黄金制成莲花蓓蕾,花瓣上的纹理清晰可见。
方形木柜一侧,安放数排玉石按键,白玉、墨玉相互间杂,每一枚按键对应一根铜管,内含杏叶形状的精钢簧片,随着搬动嗡嗡作响。另有一口风箱,朱漆银画,描有百鸟朝凤图案,用一根软管与木柜相连。
这一番话至深至奥,众人听得一头雾水,唯有冲大师双眉连挑,目透讶色。老者所说,无一字不是“大金刚神力”的精要,只是其中的境界,冲大师修持多年也未能勘破。可他貌似恭谦,本性狂傲,惊讶之后又大为不服,冷笑道:“好啊,足下装模作样,竟是武学高手?”
“武学?”落羽生丢了碎片,嘿了一声,“武学又有什么了不起?”
冲大师一愣,强笑道:“以足下看来,什么才叫了不起?”
落羽生冷冷道:“了不起的多了,说了你也不明白。”
冲大师大皱眉头,脸上隐隐透出怒气,口中恭声说道:“贫僧一向鲁钝,只有几分蛮力。足下如此高明,不妨找个地方,贫僧讨教讨教。”
“我老了。”落羽生摇了摇头,“打打杀杀没什么意思,既是乐道大会,就比音乐好了。”
冲大师注视老者,但觉对方举手投足平平无奇,可是站在那儿,自有一种天然浑成的气势,俨然天地之初、混沌未开,世间万物尚未萌发,想要与之竞争,可也不知如何下手。
这种气势,冲大师习武以来闻所未闻,也不知是落羽生无意为之,还是有意显现,若是有意显现,当真深不可测。一刹那,冲大师心气一馁,生出几分敬畏,可这念头不过一闪,跟着傲气迸发,冷笑道:“妙得很,贫僧也想看看,老先生如何奏完这一支曲子?”
落羽生点一点头,坐到一张古筝前,轻轻拨了两下,音声低沉悦耳。落羽生抬头看向宁王,说道:“有纸笔么?”
宁王迟疑一下,招呼身后太监:“拿纸笔来。”太监离去,须臾捧来纸笔墨砚,放在落羽生面前。
落羽生道:“转调之难,并未难在技艺,而是音律不对。”
“如何不对?”不知为何,冲大师失去冷静,处处和落羽生针锋相对,“黄帝用‘三分损益法’制‘五度相生律’。《管子》有云:‘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以此法计算,宫调为八十一,商调七十二,角调六十四,徵调一百零八,羽调九十六,按比例放之各均,便可随意转调、无往不利。”
落羽生看着冲大师,注目时许,摇头道:“大和尚,你记性不差,人却不够聪明。”
冲大师少有神童之名,生平以才智自诩,有生以来,从未有人说他“不够聪明”,一时恼羞成怒,心中邪火越烧越旺,烧红了脸皮,从两眼之间喷射出来,扯了扯嘴角,古怪笑道:“是么?我怎么不够聪明。”
落羽生道:“倘若随意转调、无往不利,你又为何倾尽内力,弹碎了琵琶?”
“这个么?”冲大师支吾其词,“小僧技艺不精,无话可说。”
“不对。”落羽生摇头,“不是技艺不精,而是术数不精。”
“术数?”冲大师一愣,“音乐是音乐,术数是术数,二者之间又有什么关联?”
“关联大了。”落羽生说道,“三分损益法算出“五度相生律”,各调不均,都有偏差,这里一丝,那里一毫,各均的偏差叠加起来,共有一分二厘一毫二丝(按:0.1212,中国古代没有小数点,小数以寸分厘毫等长度单位代替),放在别处,这点儿偏差算不了什么,放在音律之中,就成了转调的莫大难题,好比这一段,若以‘五度相生律’弹出……”从乐谱取了一段,随手弹出,果然走音窜板、咿呀难听。
乐之扬听到这儿,心头灵光闪动,虽然意念模糊,可也感觉困扰义父的千古难题有了眉目,一时喜上眉梢,禁不住连连搓手。
冲大师微微皱眉,极力寻找反驳之法,可是搜肠刮肚,也不知从哪儿驳起。忽听落羽生又说:“杨姑娘,你弹的时候,没用‘五度相生律’吧!”
朱微面孔微红,轻声说:“是啊,我弹奏的时候,随手变化了一些儿。”
“不对!”落羽生轻轻摇头,“小姑娘不老实。”
“我,我……”朱微俏脸更红,“我怎么不老实啦?”
“你技艺至臻化境,繁花乱锦,随手生春,年纪虽小,却是老朽生平仅见的乐道奇才。”落羽生说到这儿,有意无意地扫了冲大师一眼,大和尚眼角上挑,意似嘲弄,分明对于落羽生的断语不大服气。
落羽生嘿了一声,接着说道:“技艺只是其一,非但如此,你还精通历代音律,远非寻常乐师可比。”
朱微脸色微变,盯着落羽生心中诧异:“这你也听出来了?”
落羽生眼也不抬,自顾自说道:“前半段,你用了汉代京房的‘新律’,八均分为五十三律,比起‘五度相生律’精准少许,可是音符太多,记住不易,料想你也不常用它,故而未能变化自如,所以前半段流于生硬,尽善有之,尽美却未必。”
朱微不胜佩服,由衷道:“先生料事如神,我着实用了京房‘新律’,习练未精,让您见笑了。”
“见笑什么?”落羽生冷冷说道,“反正练熟了也没用。”
这两句话不近人情,大有倚老卖老的意思。众人都觉义愤,朱微却是连连点头:“先生说的对,练熟了也没用,只用‘京房新律’弹不完这一支曲子。”
落羽生看了少女一眼,意似嘉许:“京房是易学上的大行家,一生迷信《周易》,非要让音律之道匹配先天易数,一如文王六十四卦循环始终。如此生搬硬套,牛头不对马嘴,所创‘新律’不但未能循环,各均的偏差也没消失,顶多不过缩小少许。你也想必明白这个道理,故而下半段用了何承天的‘承天律’,何承天是晋代的大算家,术数独步一时,他将‘五度相生律’的偏差‘一分二厘一毫二丝’分摊到十二律之中,貌似公正平均,其实坏了音律,徵、羽二律大大错乱,你虽百计补救,仍是无力回天,最后断弦的地方,正是徵、羽二律之间的变徵。”
朱微连连点头,脸上尽是钦佩之色,冲大师暗暗气恼,眼珠一转,微微笑道:“京房、何承天都是名震古今的大算家,听老先生的口气,似乎比他们还要厉害?”
“不敢。”落羽生淡淡说道,“京、何一时奇才,只不过他们都想差了,舍简就繁,越算越乱。”
“好啊。”冲大师微微一笑,“莫非足下还有更简单的法子?”
落羽生道:“上均音高为下均二倍,既如此,只需将这‘二倍’开方十二次即可。”
冲大师才艺精博,略通术数,闻言变了脸色,连连摇头:“先生说笑么?据和尚所知,术数之中,开方最难,别说开方十二次,就是三次、四次,自古算家也没几个会解。”
“说难也不难。”落羽生援起毛笔,信手在纸上写画,“数十年前,前代算家已然发明‘招差术’,据此开方,无往不利。”他笔走龙蛇,在纸上写下各种奇怪符号,横竖不一,怪如蝌蚪,其他人一边瞧着,一个字也不认得。
落羽生一路解下,稍不停留,须臾写满一纸,拿起来轻轻吹干,悠然说道:“结果是一寸五厘九毫四丝六忽三微(按:今之1.059463)。”
他放下纸笔,回头望去,众人傻呆呆望着自己,无不神情迷茫。落羽生叹一口气,似乎有些落寞,沉默一下,接着说道:“如何算出,各位不必多想,但有这一数字,以黄钟为一,迭代相乘,便可将一均平分为十二音,各均之间就能转换自如了。”
(按:落羽生所说的音律即是后来的“十二平均律”。这里只是小说戏言,事实上,一百八十六年后,“十二平均律”才由朱元璋的后代朱载堉发明,这是音乐史上划时代的发明,领先欧洲五十二年,其中的1.059463就是“十二平均律”最重要的参数。明朝数学衰微,朱载堉并非如落羽生一样运用纯数学、而是用珠算开方得出这一参数。“十二平均律”也是制造现代钢琴的理论基础,德国乐圣巴赫的《谐和音律曲集》就是根据“十二平均律”写成。“十二平均律”精准有余,实践性不强,弹奏巴赫的这一曲集,对于任何钢琴家都是考验。)
这一番话玄奥离奇,超乎常人想象。众人意似不信,乐之扬、朱微以外,各各流露出嘲讽神气,冲大师笑道:“先生说得天花乱坠,贫僧很是佩服。纸上谈兵人人都会,先生真有本事,弹完这一曲才能服众。”
落羽生审视冲大师,半晌露出笑意:“好和尚,不见佛祖不死心!”扬了扬手,向宁王问道,“有净水么?”
“净水?”宁王一愣,“干什么?”
落羽生道:“取一盆来,我有用处。”他言辞倨傲,换了别人,宁王一定大大生气,但这话儿从他口里说出,宁王却觉理所当然、抗拒不得,回头使个眼色,令太监取来一盆净水。
落羽生点一点头,示意将水放在一边,跟着五指挥洒,弹起古筝。与冲大师不同,落羽生弹得极慢,一挥一送,清楚明白,如何按、如何挑、如何抹、如何扫,按在何处,拂在哪里,沉着精准,仿佛用尺子量过以后方才下手。更可怪的是,他出手小心,神情却很超然,两眼古井不波,仿佛弹奏之事与他无关。
见这情形,乐师们都感疑惑,此前只有两人勉强弹完此曲,朱微悠扬,冲大师激昂,到了落羽生这儿,平平淡淡,有如身边净水,既无大起,也无大落,可是音符纷纷从他指下飞出,一声不乱,一字不差,他人转调如攀云峰、如探深谷,不是天堑,就是畏途,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难如意,到了他这儿,却如大道坦途,行来毫不费力。
太和殿里静得出奇,上至宁王,下至太监,无不心神恍惚、如梦如幻,宁王劳心费力地制成乐谱,本以为繁难无比,谁知到了此人手里竟是如此容易,震撼之余,又感失落,胸中空荡荡一无所依;太监们则想起少年之时,身未残疾,天真未去,牧牛放羊,自然而然又平淡无趣;乐师们的念头更是各人各异:于东海拾贝,看西山流云,当小巷买花,在林下听泉。
朱微仿佛坐在青石阶上,望着苔痕浸阶、弱草幽绿,苔上草间,几只蚂蚁来来去去,四周空气洁净,吸入之后,整个人也变得透明;冲大师忽然想到了第一次见到师父,渊头陀盘坐在一朵雪白的莲花之上,微微带笑,注视游鱼吐出气泡,看着浮萍聚散飘零。
乐之扬的感受最为奇特,俨然身在水中,冉冉漂浮起来,鼻间传来一丝河水的腥气,一张女子的面孔如在眼前,模模糊糊,似在含泪抽泣。乐之扬想要看清女子模样,谁知稍一注视,那面孔变得混沌一团,雪白光亮,宛如雨夜绽开的牡丹,面孔越去越远,漂浮摇荡的感觉却挥之不去,
这时琴声一扬,乐之扬恍然惊觉,适才的幻象令他惆怅迷惘。定眼望去,落羽生正向他看来,目光严厉,似含责备,乐之扬想起老者之前的叮嘱,忙又凝注心神,仔细观看他鼓筝的手法。
落羽生弹完一遍,再弹一遍,众人明知他曲调重复,可也不忍让他停下,不知不觉,一抹水气从净水中升起,仿佛龙涎香烧,又似云烟初现,水气凝聚变幻,如蝶、如鹤、如龙、如鱼。“鱼儿”一变十、十变百,满殿游走,忽合忽分,越来越多,布满大殿,人物若隐若现,如在深山幽谷,四周茫茫一片,只有古筝冷冷鸣响,不悲不喜,不残不缺,众人仿佛陷入梦魇之间,明知事体古怪,可又无法动弹。
铮,古筝停止,跟着一阵风吹来,云烟散尽,四方清明,古筝上的弦丝悠然晃动,落羽生却是无影无踪,瓷盆空空如也,其中的净水涓滴不剩。
“啊!”一个太监惊叫起来,声音尖细如针,“有鬼,有鬼……”
宁王也醒悟过来,骇然四顾,在场众人个个脸色煞白,落羽生不在人群之中,仿佛随风而逝,又如云烟散去。朱微见他惊骇模样,忍不住叫道:“哥哥……”话一出口,顿觉失言,仓皇四顾,只见众人傻呆呆望着古筝空盆,压根儿无人听到她的叫喊。
“殿下……”一个太监抖索索上前,“这,这个……”
宁王机灵一下,厉声叫道:“搜索四周,把他找出来……”因为恐惧,嗓音变窄变尖,比起太监也不遑多让。
太监传令下去,禁军立马包围四周,一砖一瓦地仔细搜寻。宁王颓然坐下,面色惨白,两眼涣然失神,直勾勾盯着殿门,他的口中念念有词,乐之扬听得分明:“见鬼了,怎么办?怎么办,见鬼了……”
太和殿四周本有禁军把守,可是士兵都称未见有人出入。宁王想破脑袋,也想不透落羽生如何消失,莫非这老头儿真是仙魔神怪,来而不知其来,去而不知其往,一眨眼的工夫就消失在天地之间。
时候一久,众人稍稍安心,七嘴八舌,胡乱猜测。蜀王朱椿也闻讯赶来,惊惊慌慌,东张西望一番,拉着宁王走到角落里小声议论。
宁王质问蜀王在何处找到落羽生这一号妖人,蜀王连声叫屈,述说孙尔汝死后,自己无人可用,焦急难耐之际,听见落羽生拉扯胡琴,琴声高妙,打动蜀王,当下召见老者,试遍各种乐器,无不精妙奇绝。蜀王庆幸得遇高人,谁知遇上如此怪事。
两个藩王惨然相对,宁王猜是狐仙作怪,蜀王不以为然,声称大明承运、皇气蔚然,狐仙小小妖物,神气微弱,岂敢踏入皇城半步。依他之见,定是海上仙翁,仰慕洪武盛德,特来献曲祝寿。
两人声音细微,却瞒不过乐之扬耳朵。乐之扬只觉好笑,心想这些藩王平时尊性高傲、遇上些许怪事,立刻捕风捉影、疑神疑鬼,就跟市井小民没什么两样。
乐之扬一向不信鬼神,大活人凭空消失却是亲眼所见,想来想去,无法以常理解释。回眼看去,朱微望着古筝出神,冲大师双眼微闭,俨然参禅入定,当下低声问道:“大和尚,你怎么看?”冲大师斜眼一瞥,冷冷道:“看什么?”
乐之扬见他装模作样,心中暗骂贼秃,说道:“当然是老头儿消失的事。”
冲大师微微一笑,说道:“小僧信奉佛祖,鬼神之事一概不知。”
乐之扬怒目相向,冲大师却神气平和。乐之扬深知大和尚的心术,外表越是平和,内心越是暗藏机关,他猜想冲大师或许知道来龙去脉,只是不愿说出。不知为何,尽管落羽生消失,乐之扬心底里仍然感觉他不是神怪一流,只是其中原由,他又说不上来。
忽而禁军来报,搜遍四周,一无所获,二王相对默然,宁王咳嗽一声,说道:“如今之计,只有清宫了,可是父皇大寿,受了如此惊扰,岂不大大的败兴?”
蜀王默默点头,正觉一筹莫展,一个老太监匆匆进殿,清了清嗓子,尖声说道:“传口谕。”
众人纷纷跪下,乐、冲二人出家之人,各以佛道之礼应对。只听老太监说道:“圣上有旨,非常之日,必有非常之事,朕抚临万方,神仙鬼神一视同仁,不论何方神怪,来者不拒,去者不送,任其自便了事。乐道大会照常进行,不必中断,朕敬天畏人、听天由命,至于怪神乱力,圣人不语,朕也不放在眼里。”
听了这话,众人均感如释重负,乐之扬心想:“朱元璋开国雄主,胸襟气量果然不同凡响,相比起来,他这些儿子可差得远了。”
宁王起身,想了想,转身说道:“还有谁没试过?”乐之扬笑道:“还有小道。”二王对视一眼,宁王笑道:“好,仙长请!”
乐之扬沉吟一下,坐到古筝之前,轻抚长弦,嗡然有声。他闭上双眼,落羽生一字一句,一挥一送,全都从脑海里浮现出来,当下沉思片刻,有样学样地弹奏起来。
朱元璋设立八股,禁绝算科,当时之人早已不知算学为何物。乐之扬自也不能免俗,限于术数,落羽生推演的“新律”他不能完全领会,可是记忆绝佳、悟性过人,结合生平所学,仔细揣摩,大有所悟。落羽生鼓筝时有意放慢手法,不无现炒热卖、让他用心观摩的意思。因为有言在先,乐之扬老早留意,落羽生何处定弦、何处勾挑抚按,他虽未记全,也记了个八七九九,兼之天分过人、耳力通玄,纵有少许遗漏,也以灵感补足,因此一路弹奏下来,顺水顺风,得心应手,以往难如登天的转调,竟也轻轻松松地一带而过。
乐之扬仿佛一个婴孩,昼夜间陡然长大,以往拎不动、拿不起的东西,全都变得轻如鸿毛,这感受奇妙之极,他弹得入迷,浑然忘我,弹得越多,对于落氏“新律”领悟越深。落羽生术数精绝,思路缜密,先设律法,再转曲调;乐之扬修炼灵飞经,听音辨率,直觉为先,由一次次转调中反推新律,大有所得,殊途同归。一时间,他眼中只有古筝,心中唯有音律,弹完一曲,意犹未尽,但觉四周沉寂,抬眼一看,众人傻呆呆盯着他,神气都很古怪。
忽见朱微手按心口,长舒了一口气,神情慢慢松弛下来。乐之扬莫名其妙,悠然站起,冲大师上前一步,合十笑道:“善哉善哉,贫僧还以为仙长也要消失了呢!”
乐之扬一呆,恍然明白朱微的举动,敢情小公主见他鼓筝的手法、所用的音律和落羽生一般无二,唯恐他也如老者一样忽然消失。
“道灵仙长。”宁王满心疑惑,盯着乐之扬上下打量,“你何时学会了落羽生的‘新律’?”
“就在刚才。”乐之扬笑道,“照葫芦画瓢,让殿下见笑了。”
宁、蜀二王对望一眼,均是不信,可是乐之扬出身东宫,不能进入决赛,朱元璋一定大为扫兴。原本乐之扬考不过关,宁王也要设法帮衬一二,更别说他顺利弹完一曲,宁王虽觉蹊跷,也不敢深究,当下笑道:“仙长学得真快,只是太取巧了一些儿。”
乐之扬笑道:“小道一向愚笨,若不投机取巧,哪儿还有胜算?”宁王呵呵直笑。
这一来,复试比完,落羽生消失,剩下的人论位排序,乐、冲、朱位列三甲,进入了第三关“钧天”。
是时天色不早,红日坠西,天边隐隐泛起霞光。宁、蜀二王在前,参赛三人在后,数十名太监雁行尾随,进入宫城之后,七拐八折,到了一座寝殿,殿外浓荫如盖、池沼融融,池中白鹤翩然、鸳鸯相戏,池边数畦寒菊,花期正好,清香四溢。
殿前一片空地,坐得满满当当,朱元璋居中盘踞,斜倚龙床,神气阴沉沉的,仿佛思索什么,全无寿诞喜悦。身边几个妃子、公主为他端水斟茶、剥橘分柑,均是欲近还远,战战兢兢。其中乐之扬认得含山、宁国二人,含山公主秀色怡人,鲜丽的朝服间露出一段雪白颈项,见到乐之扬,她双目一亮,小嘴上翘,仿佛颇有不屑,可是眼底深处,一股热辣辣、活泼泼的光彩喷薄而出、流转不定。
燕王以外,诸王全都到会,辽王苏醒过来,也强自撑着来贺,他躺在一张短榻上面,眉眼歪斜,委顿不堪。
桌案上水陆珍馐、应有尽有,数百名宫女太监如蜂如蝶,来来去去,不住斟茶添酒。寿礼环绕四周、随意堆放,累积有如一座座小小山丘,其间珍珠如卵、祖绿如盘,鸽血滴红,猫眼泛蓝,巨象牙如弦月,灵犀角似春山,玉有万载之润,参有千岁之形,剑上龟鳞片片绿,杯里月光夜夜明。
冷玄呆在一旁,寂然伫立,冲大师到达时,他双眼倏地一抬,两道冷电扫过大和尚的面庞,似惊似怒,闪烁即没,依旧低头垂目,恢复枯槁神气。
乐之扬看在眼里,满心诧异,再看冲大师,昂首阔步地走过冷玄身边,似与老太监毫无关联。两人本是旧识,而今形同陌路,乐之扬想破脑袋也猜不出其中奥妙,思来想去,忽然生出一个可怕念头:“莫非老阉鸡糊弄朱元璋,并非真心投诚,而是元人留在中原的奸细。”回想以前种种,又觉冷玄性子阴狠不假,对朱元璋的忠心却出于至诚,如果真有异志,朱元璋早已死了多次。
忽听有人笑道:“好啊,我没看错人,道灵,你果然不负所望。”乐之扬应声回头,朱允炆笑吟吟走上来,握住他手,晃了一晃,低声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你若胜了这场,我大大的赏你。”瞥视冲大师与朱微,皱了皱眉,默默退到一边。
朱元璋闻声抬头,扫视三人,目光停在朱微脸上,眼角皱纹舒展,透出一丝暖意,徐徐说道:“微儿和道灵都胜了么?很好,这样才有意思。”目光一转,“宁国,朕举荐给的乐师如何?”
宁国公主笑道:“父皇慧眼龙睛,料事如神,十三妹的音乐天上无双、地上无对,女儿可是占了好大的便宜。”
听到这儿,乐之扬才知道朱微是朱元璋钦点给宁国公主的乐师,忍不住回头看去,朱微女扮男装,丰姿俊雅,乐之扬越看越爱,心头一阵酥软:“我还比试什么?只要她欢喜,我输给她就是!”又看太孙一眼,后者目光殷切,大有鼓励之意,乐之扬暗自好笑,寻思:“我要认输,他一定气得半死,不过,朱元璋派女儿参赛,一定也想小公主胜出,我若输了,他也许不会生气。太孙顾忌者诸王,宁国公主并非诸王,梅驸马更是太孙的心腹,朱微即便胜了,诸王也不会为此看轻太孙……”越想越觉有理,收起争雄念头,一心要助朱微夺魁。
忽见宁王说道:“父皇,下面如何,还请父皇示下。”朱元璋沉吟一下,说道:“音乐无非一个‘听’字,不拘何种乐器、何种曲目,谁的好听,就算谁赢!”语气寡淡,心不在焉。
宁王行了一礼,回头说道:“听到了么?谁先来?”
乐之扬正要应声,朱微抢先说:“我来。”见她急切模样,宁王失笑道:“你用什么乐器。”朱微道:“古琴。”
“什么曲目?”宁王又问。
朱微答道:“潇湘水云。”
乐之扬暗暗叫“妙”,朱微的古琴技艺出神入化,《潇湘水云》又是她最喜欢、最擅长的曲目,以绝技奏名曲,必能压倒群伦、颠倒众生,那时自己乖乖认输,也是理所当然。至于冲大师,琵琶与羯鼓造诣不俗,可是比起朱微的古琴,境界上仍是颇有不如。
太监取来“飞瀑连珠”,朱微接过放好,坐下演奏起来。一如乐之扬所料,声声精妙,气象纷纭,千古江山、云烟变幻,尽在少女十指之间。朱元璋闭眼聆听,应和节奏频频点头,其他诸王公主,纵然不通音乐,也不由沉浸其中,随那琴声心潮起伏。
弹到得意之处,朱微人琴合一、心与弦通,胸中想象付诸指尖,琴声中的意境陡然开阔,万顷烟波,浩瀚无垠,寥廓潇湘有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淼淼澄波,影涵万象,不止众人息声,四周鸟不鸣、风不动、鱼不浮、水不流,万籁俱寂,天地间仿佛只有琴声。
琴声开阔之极,大无可大,终又慢慢收敛,仿佛水流云散,最后归于寂静。朱微呆呆坐了一会儿,神魂儿才从古琴里回到身上,长吁一口气,盈盈站起,注目四周,人群里响起一片掌声,乐之扬鼓掌格外卖力。朱微忍不住看他一眼,乐之扬冲她一笑,少女俏脸绯红,仿佛霞映澄波,明丽不可方物。
掌声少歇,宁王向冲、乐二人笑道:“二位还要比么?”言辞颇为傲慢,朱微是他的胞妹,胳膊肘向内拐,宁王自然也盼着妹子获胜。
乐之扬正要认输,忽见朱允炆冲他微笑点头,乐之扬心想:“太孙待我不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若不战而降,似乎有些对不起他……”
正犹豫,忽听冲大师笑道:“这一曲《潇湘水云》涵盖万象,贫僧理应服输,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贫僧不求高低胜负,但求献一献丑,凑一凑趣儿,叫这寿宴热热闹闹,成就陛下万寿洪福。”
朱元璋张开双眼,注目冲大师道:“和尚,你叫什么法号?”
“无号。”冲大师笑了笑,“家师赐名一个‘冲’字。”
朱元璋道:“朕也当过和尚,见佛是缘,你能到这儿,也是缘法。”冲大师道:“不敢当。”
朱元璋又道:“你这和尚有些富贵气,出家之前,可是官宦子弟?”
“陛下料事如神。”冲大师有意无意看向冷玄,老太监佝偻肩背,杵在哪儿无声无息。
“很好。”朱元璋点了点头,“大和尚,无论输赢,朕都重重赏你。”
“不敢。”冲大师合十微笑,“出家之人不求赏赐,但求沾一点儿陛下的福气。”
朱元璋听惯了奉承,任何谀辞颂歌在他听来都是陈词滥调,可是这些奉承话儿从冲大师口里说出,朱元璋却觉句句入耳,颇有几分高兴,手拈胡须道:“你是晋王的人么?演奏什么乐器?”
“不瞒陛下。”冲大师说道,“贫僧的乐器不在这里。”
朱元璋一愣,看向晋王。晋王慌忙起身,行礼道:“那乐器现在午门之外,得到父皇首肯,才能送进宫里。”
“好。”朱元璋看向一个老太监,“陈公公,你去取。”
老太监应命,正要离开,冲大师笑道:“一个人不够,若要取来,须得八位年轻力壮的太监。”
朱元璋微感惊讶,问道:“什么乐器,恁地沉重?”晋王笑道:“容孩儿卖个关子,这一件乐器,也是孩儿送给父皇的寿礼。”
朱元璋略略颔首。宁王叫了六个太监,跟着晋王的两位随从出宫。过了半晌,八人吭哧吭哧,抬来一个巨大物件,一丈见方、两人多高,大体分为上下两部,下方是一个方形木柜,质地为金丝楠木,雕刻鸟兽花草,手艺精妙入微,上方竹管林立,均是异种紫竹,竹管上镶珠嵌玉,琳琅满目,管口用黄金制成莲花蓓蕾,花瓣上的纹理清晰可见。
方形木柜一侧,安放数排玉石按键,白玉、墨玉相互间杂,每一枚按键对应一根铜管,内含杏叶形状的精钢簧片,随着搬动嗡嗡作响。另有一口风箱,朱漆银画,描有百鸟朝凤图案,用一根软管与木柜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