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参场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许家在山上安顿了下来,正好现在也是该做棚了,如今就在跟前,这活计倒是干的快些。老爷子和志新志明两兄弟,没几天就把棚子给做好了。
渐渐地,村里的人都来给棒槌做棚了。这个时节,天气依然很冷,村民们都是带着干粮来干活,就在外面那么吃,冷飕飕的风直往肚子里灌。静涵看到了,就让薛氏烧上一大锅的热水,然后让人家到屋子里面来吃东西。以前的老刘头从来都不管这些的,如今许家来了,大家还能有个地方喝点热乎水,这一下子,就有跟多人都称赞起来。
薛氏听了静涵的话,告诉大家,以后来干活的时候,可以把饭放到这边。等中午就帮着给热一下,省得总是吃凉的。
这些人听了,都挺高兴的。“哎呀,嫂子,要是以后真的这样,我们可就享福了。尤其是这个时候,不带饭吧,到了下午就饿的受不了。带饭吧,吃了呛一肚子的凉风,难受。这可得谢谢嫂子了。”庄稼人都实在,你对他有一点好,他都会记在心里的。
“这有啥谢的,我们在村子里也没少麻烦大家伙儿,这点小事,不值得说谢。”薛氏笑着就回屋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许家人来山上就快要一个月了。天气渐渐的暖和了,外面的树木都开始泛青,而地上的小草也渐渐的吐出了新绿,为春天增加了一抹亮色。
这个时候,也是参农最忙碌的时候了。棒槌的池面子上,每年冬天都要往上盖厚厚的一层土,这叫做上防寒土。为了防止冬天太冷,把棒槌冻坏了。因为这时都是用木板在池面子上面搭上棚子,用来给棒槌遮风挡雨。不像静涵前世的时候,是用塑料薄膜,冬天把薄膜揭开,就能让雪吧池面子盖住。这木头的棚子,做好了就不能拆掉,直到最后要起棒槌的时候才能拆,所以雪落得不是很厚,就要上防寒土。
开春的时候,要把这些防寒土全都用耙子楼下去,这叫耧池面子。耙子就是那种类似西游记里面,猪八戒拿的那种。六棱的木头上面,钉上一排的大钉子,然后在另一个面打通个孔,把耙子的把安上就行。这样,耙子的齿儿和耙子把之间有一个角度,用的时候不会直接插到了地里,而是斜着的,不会伤到棒槌。
用耙子把池面子上的土楼下来,然后把底下的土也能耧的松一些,这样棒槌出土比较容易。一般都是先耧那些快要做货的,然后在耧打冻的,最后才耧新栽。这些都是参农的一些专业的话。一般去年刚栽上的棒槌叫做新栽,第二年的叫做打冻,第三年秋天就能起了做货了,所以叫做货。由于做货的已经生长了两年,所以萌动的比较早,要最先耧出来。其次才是打冻,新栽是去年栽的,要缓苗,所以最晚。
这些活儿,由于许家今年就在这住着,所以干的很快,爷三个没几天就全都楼好了。而村民们则不然,每天都要从家里过来,下午再回去,所以天天起早贪黑的,也要比许家晚两天才能干完。
耧完了池面子,暂时就可以歇几天了。可是志新他们并没有歇着,而是干起了另一件活,就是把整个参场子夹上杖子。因为这山里,不时的有动物会闯进来。
有天晚上,静涵她们睡得正香的时候,就听到了外面有动静,文翰打着火把出去一看,差点吓着,竟然是一头野猪进了参场子,在那找东西吃呢。还是老爷子起来,拿着铜盆使劲的敲,这才把野猪吓跑了。还有几次,睡得正美的时候,忽然听到了狼叫,吓得大家全都醒了。
于是静涵给出主意,把四周夹上杖子,最少不会有那么多的动物进来。虽说这样也防不住多少,可好歹心里能有些安慰。另外,也可以在杖子外面挖些陷阱,说不定还能抓点猎物呢。
不过,从那以后,老爷子要求孩子们全都跟着志新学武,每天早上都要跟着打拳什么的,白天还要学射箭。要不然遇上了危险,这些孩子们可就悬了。于是孩子们每天都过得很精彩,早晨练武,白天上山去挖陷阱,抽空还要练习射箭。静涵是个假小子,对于这些可是比较有天赋的,竟然比文成学的还快还好,让大家有些哭笑不得。
这夹杖子的事情并不着急,每天抽空干一些就行了。而最主要的,是现在快要种地了。许家的地已经卖掉了,没有地可以种,可要是不种地,这一大家子的人,吃的也成问题。于是静涵又给出了主意,就是把去年起完人参的参土里种上种子。
“静涵啊,你说的能行吗?这起了棒槌的土,咱们以前可没种过啊?要是长得不好可咋整?”老爷子有点不太相信,所以问道。
“爷爷,你想,这土多暄啊,也就是栽了一茬的棒槌,种一年的粮食绝对没问题的。等棒槌地里的树苗长起来了,咱们就不种了。每年起出来的棒槌地就有两千来丈,这折算起来,就是二十来亩地。咱们种这些,也就差不多了,您说呢?”静涵想起来,前世的时候,都是这么干的。刚起完棒槌的地里,种上几茬粮食,等地里的树苗长起来,就不能再种了。
“要是这样的话,咱们倒是可以试试,反正咱家也没有地了。种上要是收成,咱就是白得的,要是不收成,就当是瞎了点种子。行,静涵的主意我看行,就这么办吧。”陈氏做主定下来就按静涵说的办。
老爷子也同意了,于是大家开始在棒槌地里种粮食。由于这棒槌地的土非常的柔软暄腾,所以犁杖趟地也快,家里的老牛没舍得卖,这回更派上用场了。一家人全都去种地了,文翰在前面牵牛,志明扶犁。后面老爷子,陈氏,薛氏,志新他们刨埯点种,静涵,文成他们用脚把坑里的种子用土盖上,用脚踩实。
就这样,一家人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把地全都给种上了。这地里没用肥料,所以大家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这粮食能长成什么样子。不过,就算是长得差些,也还能收成一点的,所以大家还是充满了希望的。
他们种的,就是那些去年刚起了棒槌的地方。剩下前年的,已经长了不少的草,就不能再种了。不过,志新和志明还是找了一块近便的地方,把土重新翻了过来,种上了一些小菜什么的。总得种点菜好吃啊,要不然这可吃啥啊?
静涵是不管这些的,她领着文宣和文昌,一起去采野菜去了。这里可比家里方便多了,出了参场子,外面的林子里就有很多的野菜。静涵几个人,都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采好多的野菜。
今年的日子有些紧吧,静涵也不敢说要包饺子的事了。所以大叶芹采回来,也就是用水烫一下,然后切了葱,加点盐拌一下而已。或者是烫了蘸酱吃,这样大家也吃的很香,因为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菜吃了,好不容易见了点新鲜的菜,大家吃的都很香。
这天,静涵他们还是去采大叶芹,虽然有点要老了,可是没有菜,也只好将就了。他们今天是往西边走的,没想到却遇到了一大片的刺嫩芽。这个时候,刺嫩芽可正是好时候,二寸来长,嫩嫩的,胖胖的。静涵一看,立时就高兴起来,“大哥,咱们赶紧的掰刺嫩芽,晚上好好的弄点吃。”
文翰他们也看到了这一片的刺嫩芽,都赶紧过来掰。这里的刺嫩芽比去年他们去的那个地方要多好多呢,而且更粗壮,没多会儿,大家就掰了不少。
“二姐,这些差不多了吧。”文昌问道。
“咱们再掰些,明天早晨,我和大哥去镇上卖掉。顺便给小姑姑捎去点,估计她家也吃不到这东西的。”静涵依旧在那掰着刺嫩芽。
文翰一听,也对,去年卖的非常好,今年看样子也可以。要是能卖点钱,换点油盐酱醋的回来也好啊,今年家里的钱太紧了,他们要是能挣一些,也不错。“行,听你二姐的,咱们多掰些,明天去卖了给你们买糖吃。”文翰特别疼这些弟弟妹妹。
一听明天可以换糖回来,孩子们就来了兴致,全都高高兴兴的掰起刺嫩芽了。大概用了两个多时辰,大家就掰了两背筐,静涵一看差不多了,就说回去。于是大家一起回了参场子里。
陈氏看见孩子们弄了这么些的刺嫩芽回来,就有点纳闷儿。还是静涵跟陈氏说了,陈氏才明白。“行,你们去镇上试试吧,明天赶着牛车,让你三叔陪你们去。也是该看看你小姑了,这些日子也不知道她怎么样?”陈氏也有些想女儿了。
“奶奶放心,我们一定去看看小姑的。”静涵说着。
“好孩子,难得你们小小的年纪,就这么懂事。这回让你们跟着上山,可是受累了。”陈氏看着家里的这些孩子们,心里特别的高兴。
许家在山上安顿了下来,正好现在也是该做棚了,如今就在跟前,这活计倒是干的快些。老爷子和志新志明两兄弟,没几天就把棚子给做好了。
渐渐地,村里的人都来给棒槌做棚了。这个时节,天气依然很冷,村民们都是带着干粮来干活,就在外面那么吃,冷飕飕的风直往肚子里灌。静涵看到了,就让薛氏烧上一大锅的热水,然后让人家到屋子里面来吃东西。以前的老刘头从来都不管这些的,如今许家来了,大家还能有个地方喝点热乎水,这一下子,就有跟多人都称赞起来。
薛氏听了静涵的话,告诉大家,以后来干活的时候,可以把饭放到这边。等中午就帮着给热一下,省得总是吃凉的。
这些人听了,都挺高兴的。“哎呀,嫂子,要是以后真的这样,我们可就享福了。尤其是这个时候,不带饭吧,到了下午就饿的受不了。带饭吧,吃了呛一肚子的凉风,难受。这可得谢谢嫂子了。”庄稼人都实在,你对他有一点好,他都会记在心里的。
“这有啥谢的,我们在村子里也没少麻烦大家伙儿,这点小事,不值得说谢。”薛氏笑着就回屋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许家人来山上就快要一个月了。天气渐渐的暖和了,外面的树木都开始泛青,而地上的小草也渐渐的吐出了新绿,为春天增加了一抹亮色。
这个时候,也是参农最忙碌的时候了。棒槌的池面子上,每年冬天都要往上盖厚厚的一层土,这叫做上防寒土。为了防止冬天太冷,把棒槌冻坏了。因为这时都是用木板在池面子上面搭上棚子,用来给棒槌遮风挡雨。不像静涵前世的时候,是用塑料薄膜,冬天把薄膜揭开,就能让雪吧池面子盖住。这木头的棚子,做好了就不能拆掉,直到最后要起棒槌的时候才能拆,所以雪落得不是很厚,就要上防寒土。
开春的时候,要把这些防寒土全都用耙子楼下去,这叫耧池面子。耙子就是那种类似西游记里面,猪八戒拿的那种。六棱的木头上面,钉上一排的大钉子,然后在另一个面打通个孔,把耙子的把安上就行。这样,耙子的齿儿和耙子把之间有一个角度,用的时候不会直接插到了地里,而是斜着的,不会伤到棒槌。
用耙子把池面子上的土楼下来,然后把底下的土也能耧的松一些,这样棒槌出土比较容易。一般都是先耧那些快要做货的,然后在耧打冻的,最后才耧新栽。这些都是参农的一些专业的话。一般去年刚栽上的棒槌叫做新栽,第二年的叫做打冻,第三年秋天就能起了做货了,所以叫做货。由于做货的已经生长了两年,所以萌动的比较早,要最先耧出来。其次才是打冻,新栽是去年栽的,要缓苗,所以最晚。
这些活儿,由于许家今年就在这住着,所以干的很快,爷三个没几天就全都楼好了。而村民们则不然,每天都要从家里过来,下午再回去,所以天天起早贪黑的,也要比许家晚两天才能干完。
耧完了池面子,暂时就可以歇几天了。可是志新他们并没有歇着,而是干起了另一件活,就是把整个参场子夹上杖子。因为这山里,不时的有动物会闯进来。
有天晚上,静涵她们睡得正香的时候,就听到了外面有动静,文翰打着火把出去一看,差点吓着,竟然是一头野猪进了参场子,在那找东西吃呢。还是老爷子起来,拿着铜盆使劲的敲,这才把野猪吓跑了。还有几次,睡得正美的时候,忽然听到了狼叫,吓得大家全都醒了。
于是静涵给出主意,把四周夹上杖子,最少不会有那么多的动物进来。虽说这样也防不住多少,可好歹心里能有些安慰。另外,也可以在杖子外面挖些陷阱,说不定还能抓点猎物呢。
不过,从那以后,老爷子要求孩子们全都跟着志新学武,每天早上都要跟着打拳什么的,白天还要学射箭。要不然遇上了危险,这些孩子们可就悬了。于是孩子们每天都过得很精彩,早晨练武,白天上山去挖陷阱,抽空还要练习射箭。静涵是个假小子,对于这些可是比较有天赋的,竟然比文成学的还快还好,让大家有些哭笑不得。
这夹杖子的事情并不着急,每天抽空干一些就行了。而最主要的,是现在快要种地了。许家的地已经卖掉了,没有地可以种,可要是不种地,这一大家子的人,吃的也成问题。于是静涵又给出了主意,就是把去年起完人参的参土里种上种子。
“静涵啊,你说的能行吗?这起了棒槌的土,咱们以前可没种过啊?要是长得不好可咋整?”老爷子有点不太相信,所以问道。
“爷爷,你想,这土多暄啊,也就是栽了一茬的棒槌,种一年的粮食绝对没问题的。等棒槌地里的树苗长起来了,咱们就不种了。每年起出来的棒槌地就有两千来丈,这折算起来,就是二十来亩地。咱们种这些,也就差不多了,您说呢?”静涵想起来,前世的时候,都是这么干的。刚起完棒槌的地里,种上几茬粮食,等地里的树苗长起来,就不能再种了。
“要是这样的话,咱们倒是可以试试,反正咱家也没有地了。种上要是收成,咱就是白得的,要是不收成,就当是瞎了点种子。行,静涵的主意我看行,就这么办吧。”陈氏做主定下来就按静涵说的办。
老爷子也同意了,于是大家开始在棒槌地里种粮食。由于这棒槌地的土非常的柔软暄腾,所以犁杖趟地也快,家里的老牛没舍得卖,这回更派上用场了。一家人全都去种地了,文翰在前面牵牛,志明扶犁。后面老爷子,陈氏,薛氏,志新他们刨埯点种,静涵,文成他们用脚把坑里的种子用土盖上,用脚踩实。
就这样,一家人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把地全都给种上了。这地里没用肥料,所以大家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这粮食能长成什么样子。不过,就算是长得差些,也还能收成一点的,所以大家还是充满了希望的。
他们种的,就是那些去年刚起了棒槌的地方。剩下前年的,已经长了不少的草,就不能再种了。不过,志新和志明还是找了一块近便的地方,把土重新翻了过来,种上了一些小菜什么的。总得种点菜好吃啊,要不然这可吃啥啊?
静涵是不管这些的,她领着文宣和文昌,一起去采野菜去了。这里可比家里方便多了,出了参场子,外面的林子里就有很多的野菜。静涵几个人,都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采好多的野菜。
今年的日子有些紧吧,静涵也不敢说要包饺子的事了。所以大叶芹采回来,也就是用水烫一下,然后切了葱,加点盐拌一下而已。或者是烫了蘸酱吃,这样大家也吃的很香,因为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菜吃了,好不容易见了点新鲜的菜,大家吃的都很香。
这天,静涵他们还是去采大叶芹,虽然有点要老了,可是没有菜,也只好将就了。他们今天是往西边走的,没想到却遇到了一大片的刺嫩芽。这个时候,刺嫩芽可正是好时候,二寸来长,嫩嫩的,胖胖的。静涵一看,立时就高兴起来,“大哥,咱们赶紧的掰刺嫩芽,晚上好好的弄点吃。”
文翰他们也看到了这一片的刺嫩芽,都赶紧过来掰。这里的刺嫩芽比去年他们去的那个地方要多好多呢,而且更粗壮,没多会儿,大家就掰了不少。
“二姐,这些差不多了吧。”文昌问道。
“咱们再掰些,明天早晨,我和大哥去镇上卖掉。顺便给小姑姑捎去点,估计她家也吃不到这东西的。”静涵依旧在那掰着刺嫩芽。
文翰一听,也对,去年卖的非常好,今年看样子也可以。要是能卖点钱,换点油盐酱醋的回来也好啊,今年家里的钱太紧了,他们要是能挣一些,也不错。“行,听你二姐的,咱们多掰些,明天去卖了给你们买糖吃。”文翰特别疼这些弟弟妹妹。
一听明天可以换糖回来,孩子们就来了兴致,全都高高兴兴的掰起刺嫩芽了。大概用了两个多时辰,大家就掰了两背筐,静涵一看差不多了,就说回去。于是大家一起回了参场子里。
陈氏看见孩子们弄了这么些的刺嫩芽回来,就有点纳闷儿。还是静涵跟陈氏说了,陈氏才明白。“行,你们去镇上试试吧,明天赶着牛车,让你三叔陪你们去。也是该看看你小姑了,这些日子也不知道她怎么样?”陈氏也有些想女儿了。
“奶奶放心,我们一定去看看小姑的。”静涵说着。
“好孩子,难得你们小小的年纪,就这么懂事。这回让你们跟着上山,可是受累了。”陈氏看着家里的这些孩子们,心里特别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