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走马上任(二)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就是自己的部下么?看着眼前这些人,杨承祖恍惚间,开始怀念起滑县的那些故旧。按照编制,王府仪卫司理论上拥有额军一千五百人,作为保卫一个偌大王府的军事组织来说,这点兵力已经是下限。
他不认为自己今天能见到这一千多人,人太多,摆不开。他想的还是会见一下各层的军事主官,只要把这些人掌握住,这个仪卫司也就掌握住了。眼前的汉子约莫有百十号,可是他们就是这一千五百人的首领?
看他们身上的衣服长短不齐,有的人干脆连军服都没有,只穿着短打,还有人赤着上身,什么都没穿。如果说他们是做官的,那未免也太丢人了吧?
等把人都叫起来之后,让他们按着各自的所属归列,发现就算让他们站好队列,也是一件麻烦事。高升忙过来赔笑道:“仪正老爷,大家久疏训练,平日里不过是值班巡哨,也没什么队列。仓促之间,有些不整齐,也是有的,莫怪莫怪。”
“好说了。”杨承祖并没发作,只是等大家列好队列后,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来历身份,又将腰牌拿出来,在众人眼前晃了晃,算是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那些告身文书,即使拿到这些粗坯眼前,他也不认为他们能看懂,索性还是省了吧。
一名高大的军汉道:“不必如此麻烦了,这仪卫正有什么好冒充的?再说就算冒充,也过不了袁长史那一关,大家说是也不是?您既然是我们的长官,我们就要听你的号令,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只是自古来,皇帝不差饿兵,能不能让仪正老爷,先把拖欠的军饷发了,也好让我们家里的妻儿老小,不至于饿死才是。”
这名军汉带头一喊,后面就有人跟着鼓噪起来,场面有些混乱。这闹饷,也是大明朝的特色。边军也好,营兵也罢,由于军饷经常拖欠,所以一旦遇到战事,需要用兵之时,就得发齐欠饷,补足亏空。
可问题是,这不是边关塞外,而是堂堂王府,这里的卫队,也有欠饷的?自从永乐靖难之后,又有汉王之乱,朝廷对于藩王还是采取防范态度。仪卫司虽然是王府的军事武装,但是其
粮饷,是由地方衙门拨发,并不由王府发放。所以这些仪卫就算饿死,也不能找长史去闹,只能跟他这新来的仪卫正来闹事。
在兴王过身以前,这仪卫粮饷的事,就始终有些磕碰,不是少发,就是欠发。等到兴王一死,粮饷就彻底停了,现在这些仪卫已经数月未见到钱粮。蒋妃倒是心善,偶尔会让袁宗皋拨些钱粮下来,可是自从宁王造反以后,又怕担一个收买人心,谋图不轨的罪名。这部分救济,也就都停了,最多是换个名义,发一点有数的钱款,总数有限的很,当不得大用。
一听这些,杨承祖也算明白为什么孙交说王府不是什么好地方,向来以此老的底蕴和人脉,这些事根本瞒不过他。不过与他无关,他懒得参与而已。
相信自己只要找他出手,想解决这粮饷的事倒也不难,可问题是,如果这事找了他的路子,那自己跟孙家的关系就有点掰扯不清。对自己未来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总不能为了这帮丘八家里不饿死人,自己就要娶孙雪娘吧。
他点头道:“各位儿郎,你们说的事,本官已经清楚了。这样吧,你们放心,五日之内,我一定为你们把积欠粮饷的事解决清楚。如果解决不了,这个官我便不做了,自己离开安陆。你们可以打听打听,我是带了许多箱笼来的,手里有银子,只要让我弄明白数字,哪怕是自掏腰包,也要把亏空补上。不过眼下老王爷驾薨,王府上下都在服丧,你们这么大呼小叫的,也对老千岁太不恭敬了。实在是太失体统,今后若要再犯,我就要动军法了。再者,身为王府仪卫,代表的是王府的脸面,不管是否当值,身上着装都要整齐,穿成这样,成什么样子了?”
他一说肯发钱,大家的不满就都不见了。只要有军饷在,那么不管要求多严格,总是可以做到的。何况仪卫的要求,本就高于普通卫所,因此这些人倒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一声令下,时间不长,这些人就换好了衣甲,外面也都罩了麻衣衰服。
看来这支部队底子不错,只是由于长期欠饷,士气上有所懈怠。与其说是站不好队列,不如说是懒得站队列,只要粮丰饷足
,恢复战斗力并不困难。杨承祖点点头,又取了花名册出来,准备点卯。
高升上前小声道:“仪正,这点卯的事,我看还是先压一压吧。不方便啊,今天人不齐,好多人不在。”
“不在?仪卫司的人,没事都不在府里等着应值么?”
“按规矩是这样,可是眼下,各处都不讲规矩。只咱们仪卫所一处讲规矩,他也讲不起来不是?这欠饷太多,大家有点熬不住,不少人都出去找门路去了。两位仪卫副老爷,都跑到外面打点前程,想着早点调走呢。至于下面当兵的,就更不用说了,纷纷出去给人打短工,给自己家里挣点嚼谷。留在这边的,要么是实在走不开,要么是拉不下脸来,总之能走的都走了。这府里的人,也就剩的不多,要是点名,不好看。”
看来军纪败坏,已经到了各个角落,不止是军卫,就连仪卫所,也不能幸免。他倒是能体谅,下面做小军的,每月的钱粮也不过刚够糊口,没什么积蓄。一连几个月不发粮饷,任谁也熬不住,只能自己去奔个活命。
即使以仪卫正的立场,也很难去指责这些人的行为。杨承祖只好叹口气,抽出了腰间的佩刀,对众人道:
“你们看看这口刀!这刀,是天家在河南时,亲手赐给我的。因为我爹,在宣府救过圣驾,为国尽忠,我在河南,为朝廷立了许多功劳,才把我派到这里做仪卫正。在河南,周王府任我往来,在陕西,秦王府我随意出入。与那些仪卫正不同,我是有跟脚,有靠山的。你们的粮饷,别人呢解决不了,我也能解决的了。跟我走的人,就有肉吃,只要你们安心当值,绝对不会吃了亏。等到粮饷请下来之后,今天所有在值的,可以额外领一个月的犒赏。钱不够,我来出。”
“那些当兵的,日子过的苦,不赚钱家里就要挨饿,所以出去找路子,我能理解。可是两个仪卫副,不想把兵带好,只想着离开这里。这就是临阵脱逃,所以我现在宣布,这两个人的差事,做到头了。”
这就是自己的部下么?看着眼前这些人,杨承祖恍惚间,开始怀念起滑县的那些故旧。按照编制,王府仪卫司理论上拥有额军一千五百人,作为保卫一个偌大王府的军事组织来说,这点兵力已经是下限。
他不认为自己今天能见到这一千多人,人太多,摆不开。他想的还是会见一下各层的军事主官,只要把这些人掌握住,这个仪卫司也就掌握住了。眼前的汉子约莫有百十号,可是他们就是这一千五百人的首领?
看他们身上的衣服长短不齐,有的人干脆连军服都没有,只穿着短打,还有人赤着上身,什么都没穿。如果说他们是做官的,那未免也太丢人了吧?
等把人都叫起来之后,让他们按着各自的所属归列,发现就算让他们站好队列,也是一件麻烦事。高升忙过来赔笑道:“仪正老爷,大家久疏训练,平日里不过是值班巡哨,也没什么队列。仓促之间,有些不整齐,也是有的,莫怪莫怪。”
“好说了。”杨承祖并没发作,只是等大家列好队列后,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来历身份,又将腰牌拿出来,在众人眼前晃了晃,算是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那些告身文书,即使拿到这些粗坯眼前,他也不认为他们能看懂,索性还是省了吧。
一名高大的军汉道:“不必如此麻烦了,这仪卫正有什么好冒充的?再说就算冒充,也过不了袁长史那一关,大家说是也不是?您既然是我们的长官,我们就要听你的号令,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只是自古来,皇帝不差饿兵,能不能让仪正老爷,先把拖欠的军饷发了,也好让我们家里的妻儿老小,不至于饿死才是。”
这名军汉带头一喊,后面就有人跟着鼓噪起来,场面有些混乱。这闹饷,也是大明朝的特色。边军也好,营兵也罢,由于军饷经常拖欠,所以一旦遇到战事,需要用兵之时,就得发齐欠饷,补足亏空。
可问题是,这不是边关塞外,而是堂堂王府,这里的卫队,也有欠饷的?自从永乐靖难之后,又有汉王之乱,朝廷对于藩王还是采取防范态度。仪卫司虽然是王府的军事武装,但是其
粮饷,是由地方衙门拨发,并不由王府发放。所以这些仪卫就算饿死,也不能找长史去闹,只能跟他这新来的仪卫正来闹事。
在兴王过身以前,这仪卫粮饷的事,就始终有些磕碰,不是少发,就是欠发。等到兴王一死,粮饷就彻底停了,现在这些仪卫已经数月未见到钱粮。蒋妃倒是心善,偶尔会让袁宗皋拨些钱粮下来,可是自从宁王造反以后,又怕担一个收买人心,谋图不轨的罪名。这部分救济,也就都停了,最多是换个名义,发一点有数的钱款,总数有限的很,当不得大用。
一听这些,杨承祖也算明白为什么孙交说王府不是什么好地方,向来以此老的底蕴和人脉,这些事根本瞒不过他。不过与他无关,他懒得参与而已。
相信自己只要找他出手,想解决这粮饷的事倒也不难,可问题是,如果这事找了他的路子,那自己跟孙家的关系就有点掰扯不清。对自己未来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总不能为了这帮丘八家里不饿死人,自己就要娶孙雪娘吧。
他点头道:“各位儿郎,你们说的事,本官已经清楚了。这样吧,你们放心,五日之内,我一定为你们把积欠粮饷的事解决清楚。如果解决不了,这个官我便不做了,自己离开安陆。你们可以打听打听,我是带了许多箱笼来的,手里有银子,只要让我弄明白数字,哪怕是自掏腰包,也要把亏空补上。不过眼下老王爷驾薨,王府上下都在服丧,你们这么大呼小叫的,也对老千岁太不恭敬了。实在是太失体统,今后若要再犯,我就要动军法了。再者,身为王府仪卫,代表的是王府的脸面,不管是否当值,身上着装都要整齐,穿成这样,成什么样子了?”
他一说肯发钱,大家的不满就都不见了。只要有军饷在,那么不管要求多严格,总是可以做到的。何况仪卫的要求,本就高于普通卫所,因此这些人倒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一声令下,时间不长,这些人就换好了衣甲,外面也都罩了麻衣衰服。
看来这支部队底子不错,只是由于长期欠饷,士气上有所懈怠。与其说是站不好队列,不如说是懒得站队列,只要粮丰饷足
,恢复战斗力并不困难。杨承祖点点头,又取了花名册出来,准备点卯。
高升上前小声道:“仪正,这点卯的事,我看还是先压一压吧。不方便啊,今天人不齐,好多人不在。”
“不在?仪卫司的人,没事都不在府里等着应值么?”
“按规矩是这样,可是眼下,各处都不讲规矩。只咱们仪卫所一处讲规矩,他也讲不起来不是?这欠饷太多,大家有点熬不住,不少人都出去找门路去了。两位仪卫副老爷,都跑到外面打点前程,想着早点调走呢。至于下面当兵的,就更不用说了,纷纷出去给人打短工,给自己家里挣点嚼谷。留在这边的,要么是实在走不开,要么是拉不下脸来,总之能走的都走了。这府里的人,也就剩的不多,要是点名,不好看。”
看来军纪败坏,已经到了各个角落,不止是军卫,就连仪卫所,也不能幸免。他倒是能体谅,下面做小军的,每月的钱粮也不过刚够糊口,没什么积蓄。一连几个月不发粮饷,任谁也熬不住,只能自己去奔个活命。
即使以仪卫正的立场,也很难去指责这些人的行为。杨承祖只好叹口气,抽出了腰间的佩刀,对众人道:
“你们看看这口刀!这刀,是天家在河南时,亲手赐给我的。因为我爹,在宣府救过圣驾,为国尽忠,我在河南,为朝廷立了许多功劳,才把我派到这里做仪卫正。在河南,周王府任我往来,在陕西,秦王府我随意出入。与那些仪卫正不同,我是有跟脚,有靠山的。你们的粮饷,别人呢解决不了,我也能解决的了。跟我走的人,就有肉吃,只要你们安心当值,绝对不会吃了亏。等到粮饷请下来之后,今天所有在值的,可以额外领一个月的犒赏。钱不够,我来出。”
“那些当兵的,日子过的苦,不赚钱家里就要挨饿,所以出去找路子,我能理解。可是两个仪卫副,不想把兵带好,只想着离开这里。这就是临阵脱逃,所以我现在宣布,这两个人的差事,做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