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余庆堂内打机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氏众人移步到偏厅,待崔氏在主位坐下,各依次寻了自己的案几,时下士族用膳皆是一人一案,并非围而共食。
一行俏丽丫鬟端盆捧巾逶迤而入,服侍众人净手后又退下,继而又一群素衣丫鬟捧盘而来,芊手轻放碗碟于案几,无外乎粥羹面点小菜,各人不尽相同。
食不言寝不语,一家人安安静静用膳,期间半点异声俱无。
用罢朝食,李廷带着两个孙子空空荡荡地告辞,李氏这两代人丁委实不够兴旺,嫡系仅五个男丁。
李廷自己一辈共三男四女,一弟一妹夭折,如今在世的除他外只二嫡一庶三个妹妹,胞弟一脉仅余三娘,自幼体弱多病,能不能平安养大都是未知数。李廷每次见到孱弱的李春,心都悬着,就怕胞弟唯一的血脉都断了。
李廷自己两子一女,皆是嫡出。长子李徽为雍州节度使,现在弘化,次子李征在京城为御史。两个也不算太少,但是和其他世家嫡系动辄十几二十男丁相比,李家这人口实在惊险,一个不好就要绝嗣。
好在长子李徽娶谢氏女,谢氏素来多子,长媳也是争气的,育有二子二女,还有两个庶女,可惜谢氏命薄,早早去了。次子李征娶曹氏女,如今只有一女,不过眼下曹氏已有七个多月的身孕,夫妻二人身体康健感情和睦,想来日后子孙无忧。李廷这一颗心总算放回肚里,终于不用每次祭祖都无颜以对了。
女眷奉崔氏回余庆堂闲话,崔氏且问李曦姐妹,是否习惯,想添什么打发人来说,又问,“五日后我邀人来赏梅,你们姐妹久未见人正好和亲友亲近亲近,也松乏一下,那天你们想玩什么吃什么啊?”话里话外透着那么股高兴劲,崔氏是个爱热闹的。
李昭也很高兴,这时节守孝颇清苦,一周年内啜粥茹素,之后方可食鲜果,直到守完二十七个月才能沾荤腥。因为守孝守丢了命的屡见不鲜,她母亲谢氏便是其一。
不是谢氏太体弱,而是这时代医疗水平太差,运气不好一场风寒就能要人命。谢氏因一场风寒缠绵了半年病榻,就把健康的底子熬空了,不幸又遇上她曾祖父去世,作为嫡长孙媳的谢氏就是病成这样也不敢在守制上懈怠,生恐传出个孝道有亏的名声,没撑过半年就去了,传到外头便成了恸哭尽哀,侍长极孝,倒给儿女留下了个好名声。
这世道,名声比学问还重要那么点,当然,姓氏和你爹是谁你祖父是谁你曾祖父是谁大多数时候比名声也重要那么一点点。
时下做官采用九品中正制,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才能等考核民间人才,而这些特定官员绝大多出身世家。大家的口号是举贤不避亲,遂可尽的提拔自己人。于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朝廷上塞满了世家子弟,中枢系统几乎世代把持在几姓手里。
不过那也只是几乎,大齐有史以来最大的例外就是她曾外祖父谢集,太宗亲卫出身,跟着太宗征南战北,立下赫赫战功,封至镇国公,食邑万户,官拜大将军,位在三公上,掌天下兵马。虎父无犬子,她外祖父谢韫现为当朝首相,成功让世家彻底炸了毛。
世家多轻武,大将军被抢走了,骂几句粗鄙武人,煞神,莽夫,捏着鼻子也认了,当然更重要的是那时候天下初定,武将当道,胳膊扭不过大腿。等世代属于世家的丞相之位被抢走了,整个世家都不好了。虽然折腾之神太宗,把历朝历代的一个丞相硬生生拆成了六个,可还是僧多粥少啊,世家可不止六个,一等世家就有七个呢,内部还不够分呢,居然还要再分给那个莽夫的儿子,还能不能好了,弄死他,必须弄死他!
文武之争,新贵旧族斗法在朝廷上屡见不鲜。
世家从来没有放弃过磕死谢家,不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如今,谢韫嫡长女贵为皇后,育有太子,谢家子嗣繁茂,文武有道,谁敢说这不是一个新世家的崛起之兆,想起来不少世家都要心塞。
话说回来,谢家虽非世家却身居高位,那也是世情所然,自来军功最重,谢集辅佐太宗灭南朝一统中原,这份功勋便是世家也无法否认。否则谢韫便有天纵之资,如非老父遗泽也难在不惑之年入阁为相,世家百般阻扰,依然稳坐政事堂。这世道寒门想出贵子,难于上青天。
感谢穿越大神,她姓李,就是那七个一等世家中的李,她曾祖母娘家崔氏同为一等世家。祖上辉煌暂且不提,她祖父是李氏族长,丁忧之前是丞相,父亲不过三十五已为节度使,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统辖一州。
“阿许她们说如今流行一种彩带舞。”这是即使人在守孝依旧耳聪目明的李曦。
二娘未语人先羞,垂首附声道,“好久未看新舞了。”
三娘,生病缺席。
四娘端坐于席,轻声道,“但凭长辈做主。”
五娘兴奋道,“我能举行冰嬉比赛吗?”曹氏将门虎女,弓马射猎样样精通,据说曾经一竿红缨枪把李征打成狗。生女肖母!
李昭眼睛闪闪发亮,“喜鹊登梅、蝴蝶暇卷,桃仁红梅珠香、蟹肉双笋丝……我能都吃吗?”
一溜菜名报下来,不说五娘,就是正襟危坐的四娘都悄悄侧了身子。
李曦以袖掩面,不忍直视。阿昭聪慧,颇识了些字之后就从她那拿了《食珍录》,每次看得双眼发光。
“瞧阿昭这欢喜的模样,怕是抱着《食珍录》日思夜想了,想吃能吃也是福气,要是我们阿春也能如此,少花些心思在经史子集上,那该多好,可这丫头就是不听劝,一门心思扑在书卷上。”说话的是一年约五十的妇人,梳着高耸的飞髻,细看就能发现这是假髻,面容端庄,妆容浓厚,只是再厚的妆粉也盖不住嘴角的法令纹。
三娘敏而好学,小小年纪才名远播,人在守孝的李昭也是如雷贯耳过。瞧一眼似嗔似恼,眼带骄傲的倪氏,李昭略知她性情,遂扑在崔氏怀里咯咯笑,“我可不是个有福气的,有人衣不裹体,我绫罗绸缎,有人食不果腹,我山珍海味,有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我呼奴唤婢高门大院的住着,书上都说善恶终有报世道转轮回,可见我上辈子是十分积善行德的,才能托生成您的曾孙女儿,想来咱们姐妹几个都是顶顶有福气的。”
就差没明着说,您老人家但有机会就挑还没你岁数零头大的小孩子晦气,就不怕遭报应吗?
倪氏脸色已经阴下来。
李昭老神在在的窝在崔氏怀里,半点没有气到老人家的愧疚不安,不是每个老人都值得尊敬的。她自来到这里就是千娇万宠被人捧在手心都怕化了的待遇,唯独这倪氏看她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甚至是像这样绵里藏针的奚落。要是自家有什么地方对不住她,那是她活该,李昭认了。可倪氏纯粹是自己过得失意,就看不得别人得意。倪氏看不顺眼的可不止是她,成国大长公主这一脉她都不喜欢,尤其不喜欢她,据她阿姐讲是因为二房嗣子之事。
当年二堂叔过世之后,二房陷入绝嗣的境地,长辈的意思就是从大房过继一个嫡子过去,大郎李湛是嫡长子,自然不可能。那时候二郎李灏刚出生,倪氏是打算要李灏的,但是在长辈们看来大房只有一个嫡子,委实不妥,这年头孩童夭折率不低。
于是李昭在倪氏的满怀期待中出现,希望越大失望越深,等李昭落地,倪氏化满腔希望为厌恶,怎么看李昭怎么不顺眼。
对此,李昭非常庆幸自己是个妹子,有倪氏做祖母略糟心。
崔氏抚弄李昭的手顿了下,慢条斯理道,“托生在咱们这样的人家里头,哪个不是福泽深厚的,如此你们都当惜福感恩与人为善。”崔氏虽觉得李昭说话太锋利了些,到底不忍责备,毕竟是倪氏挑衅在先,她能欺负人家,难道还不许别人反击了,她是怜惜偏疼倪氏这一房些,但是还没到是非不分的地步。
李昭乐呵呵抱着崔氏的胳膊应道,“好哒。”
崔氏爱怜地摸了摸她毛茸茸的脑袋。
倪氏如坐针毡,总觉得崔氏特指她,顿觉颜面无光,不由得暗恨搅起事端的李昭,这丫头生来就是克她的。
李昭接收到倪氏送过来的眼刀子,马上往崔氏怀里缩了缩,睁着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一幅被吓到的小模样。
崔氏眼神暗了暗冷冷瞥一眼倪氏,摩挲着李昭的背安抚,谁能想到原本端庄娴雅的倪氏历经丧夫丧子之后,性情大变,成了个见不得人好的,她自己不好过,也不要别人舒服,连个小孩子都要埋汰两句,简直糟心的可以。好在倪氏也就叽歪几句酸话,否则就是她容得,李廷和成国大长公主也容不下。
想起牺牲在战场上的小儿子,年纪轻轻就去了的二孙子,再想想躺在关雎院里的三娘,崔氏终究没舍得说重话,只对倪氏道,“阿春整日闷在屋子里对身体也不好,多让她出来透透气。”
李昭附和,“对啊,三姐一心向学自然是好,可身体才是一切的根本。要是因读书伤了身子可不是舍本求末,也是让曾大母、叔婆、叔母牵肠挂肚。”李昭这话倒是真情实意,她不喜倪氏,对这个隔房的姐姐并无恶感,反倒是可怜她命运多舛,还摊上一个不顾她身体健康一门心思要把她培养成才女的祖母。整天宅在屋子里看书动都不动一下,做长辈的不劝反倒沾沾自喜,这是亲祖母吗?
“就是这个理,磨刀不误砍柴工,养好身子不会耽误了她的学业,你多劝着她点,就当是对我这个老婆子的孝心了。”崔氏不是没劝过三娘,可三娘听不进去,只能指望三娘最亲近的倪氏。
对着崔氏,倪氏不敢反驳,遂垂了头淡淡地应了一声,其中的敷衍之意李昭都看出来了。
静坐在倪氏身边的邓氏见崔氏笑容已经淡下来,借着袖子的遮掩,轻轻扯了扯倪氏的衣角。如今她们这一房只剩下三个女人,多得是要依靠其他两房的地方,得罪他们不是绝自己后路吗邓氏有时真不懂自己婆婆在想什么。
只是倪氏注定让邓氏失望,倪氏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笑脸,重整旗鼓,“六娘这张嘴可真巧!我们阿春恰恰相反就是个笨嘴拙舌的,这孩子心里盼着能常来陪母亲说话解闷,可怕嘴笨又怕过了病气给母亲。”
李曦掩嘴轻笑,对崔氏俏皮道,“曾大母您怎么还不快表示,叔婆这是在替三娘讨赏哩。”
坐在右边的成国大长公主和曹氏不禁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李昭强忍着不要笑得太得意,默默给她阿姐点赞,有些话自己说不如别人说。就像三娘孝心由倪氏说出来效果更好,作为对照组的她不好亲自撸袖子上阵,别人却可说一说。
倪氏脸色已经阴沉的不能直视。
李曦不以为杵,你孙女是纳言敏行,君子之风。我妹妹不就成了油嘴滑舌,巧言令色了,想抬高自己孙女,随你,想踩着她妹子上位,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二娘四娘眼观鼻鼻观口,立志于做透明人。五娘傻乐傻乐,显然还在状况外。五娘亲娘曹氏瞅瞅李曦,再看看李昭,顿时有一种货比货得扔人比人气死人的淡淡忧伤,李曦比五娘年长许多暂且不提,六娘可比她家五娘小三个月呢,难道是她生孩子的方式不对!
半响崔氏开口了,她嗔看了李曦一眼,“我看是你是不是打着见者有份的主意?”
“哎呀,怎么就让您给看穿了呢?”李曦满脸惊讶的模样。
崔氏笑逐颜开,大娘护短,却是个知分寸,就是埋汰人也不落下乘见好就收。“阿常,去把那个红檀木匣子找出来。”笑对众人道,“是我前阵子整出来的一些簪子,年岁大了放着也是蒙尘,便与你们吧。”不给众人推辞的机会,崔氏板着脸道,“长者赐不敢辞耳!”
众人方不敢辞。
崔氏对倪氏道,“阿春不在,你便替她选了吧。”
倪氏忙称谢,肚里却要气炸了。身为晚辈却处处与长辈呛声,也就她大嫂能养出这样没规没距的孙女来,到底是卑贱出身,就是嫁到世家也养不出贵女。
自打过门,倪氏暗里就有些瞧不起成国大长公主,皇家公主又如何,在倪氏看来也不过是骤然富贵没底蕴的暴发户罢了,开国太/祖发迹之前连官宦都不算只是个小吏,往上数三代,祖宗都不知道在哪刨食呢。
倪氏这种想法在世家并不少见,就是皇家自己,呵呵,娶媳嫁女都尽可能的往世家选,希冀改良血统。
早些年,成国大长公主随着李廷长住京城,倪氏在祖宅侍候公婆,几年不见一次也无甚大碍。哪知道后面嗣子李徽娶谢氏,那是比皇家还不如的暴发户,谢集说得好听是太宗亲卫出身,内里谁不晓他就是太宗打仗途中捡的乞儿,连祖宗都没有的家伙,姓氏名讳都是太宗随口取的。卫国大长公主那是比成国大长公主更不堪的出身,成国大长公主母亲好歹出自名门方氏,又贵为皇后,可卫国大长公主其母就是个商户女,无才无德就是运气好生了先帝和卫国。
李氏两代宗妇皆非世家女,这是几百年来绝无仅有的事情,多少世家背地里说李家门风已堕,甚至隐隐有将李氏挤出一等世家之列的风声。亏得李家根基深厚又有崔氏、古氏、江氏等大族支持,李廷父子连为相,实权在握,总算稳住了地位。
及至后来李征聘曹氏女,曹氏亦是行伍出身,祖上随着太/祖发迹,得封襄平侯。倪氏已经彻底无话可说,她只能管好自己这一房,莫被带坏了风气。打定主意,日后分家你过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
可哪想到儿子没了,丈夫没了不打紧,反正不贴心,可儿子是她的命根子,连个孙子都没给她留下,唯一的孙女儿也是个孱弱的。再看长房儿孙成群,对比往日她瞧不起的陋姓之女,自己过得何其凄凉。倪氏不甘心啊,凭什么她要如此悲苦。
倪氏吃了暗亏要是肯就这么偃旗息鼓,那她也不会这么招人烦了。
目光一动,倪氏就笑开了,“既已出了孝,大郎的婚事也该考虑起来,总要有人照顾他和几个孩子,何况六娘这般小,需得人教养。”她说的大郎就是李徽了,他这年纪这身份,万没有不续弦的道理。看着李昭变了脸,倪氏嘴角不断上扬,就你这幅吃不得亏的脾气,遇上继母且有的磋磨。继母可也是母,一个孝子压下来,打落牙齿都得和血吞。
李氏众人移步到偏厅,待崔氏在主位坐下,各依次寻了自己的案几,时下士族用膳皆是一人一案,并非围而共食。
一行俏丽丫鬟端盆捧巾逶迤而入,服侍众人净手后又退下,继而又一群素衣丫鬟捧盘而来,芊手轻放碗碟于案几,无外乎粥羹面点小菜,各人不尽相同。
食不言寝不语,一家人安安静静用膳,期间半点异声俱无。
用罢朝食,李廷带着两个孙子空空荡荡地告辞,李氏这两代人丁委实不够兴旺,嫡系仅五个男丁。
李廷自己一辈共三男四女,一弟一妹夭折,如今在世的除他外只二嫡一庶三个妹妹,胞弟一脉仅余三娘,自幼体弱多病,能不能平安养大都是未知数。李廷每次见到孱弱的李春,心都悬着,就怕胞弟唯一的血脉都断了。
李廷自己两子一女,皆是嫡出。长子李徽为雍州节度使,现在弘化,次子李征在京城为御史。两个也不算太少,但是和其他世家嫡系动辄十几二十男丁相比,李家这人口实在惊险,一个不好就要绝嗣。
好在长子李徽娶谢氏女,谢氏素来多子,长媳也是争气的,育有二子二女,还有两个庶女,可惜谢氏命薄,早早去了。次子李征娶曹氏女,如今只有一女,不过眼下曹氏已有七个多月的身孕,夫妻二人身体康健感情和睦,想来日后子孙无忧。李廷这一颗心总算放回肚里,终于不用每次祭祖都无颜以对了。
女眷奉崔氏回余庆堂闲话,崔氏且问李曦姐妹,是否习惯,想添什么打发人来说,又问,“五日后我邀人来赏梅,你们姐妹久未见人正好和亲友亲近亲近,也松乏一下,那天你们想玩什么吃什么啊?”话里话外透着那么股高兴劲,崔氏是个爱热闹的。
李昭也很高兴,这时节守孝颇清苦,一周年内啜粥茹素,之后方可食鲜果,直到守完二十七个月才能沾荤腥。因为守孝守丢了命的屡见不鲜,她母亲谢氏便是其一。
不是谢氏太体弱,而是这时代医疗水平太差,运气不好一场风寒就能要人命。谢氏因一场风寒缠绵了半年病榻,就把健康的底子熬空了,不幸又遇上她曾祖父去世,作为嫡长孙媳的谢氏就是病成这样也不敢在守制上懈怠,生恐传出个孝道有亏的名声,没撑过半年就去了,传到外头便成了恸哭尽哀,侍长极孝,倒给儿女留下了个好名声。
这世道,名声比学问还重要那么点,当然,姓氏和你爹是谁你祖父是谁你曾祖父是谁大多数时候比名声也重要那么一点点。
时下做官采用九品中正制,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才能等考核民间人才,而这些特定官员绝大多出身世家。大家的口号是举贤不避亲,遂可尽的提拔自己人。于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朝廷上塞满了世家子弟,中枢系统几乎世代把持在几姓手里。
不过那也只是几乎,大齐有史以来最大的例外就是她曾外祖父谢集,太宗亲卫出身,跟着太宗征南战北,立下赫赫战功,封至镇国公,食邑万户,官拜大将军,位在三公上,掌天下兵马。虎父无犬子,她外祖父谢韫现为当朝首相,成功让世家彻底炸了毛。
世家多轻武,大将军被抢走了,骂几句粗鄙武人,煞神,莽夫,捏着鼻子也认了,当然更重要的是那时候天下初定,武将当道,胳膊扭不过大腿。等世代属于世家的丞相之位被抢走了,整个世家都不好了。虽然折腾之神太宗,把历朝历代的一个丞相硬生生拆成了六个,可还是僧多粥少啊,世家可不止六个,一等世家就有七个呢,内部还不够分呢,居然还要再分给那个莽夫的儿子,还能不能好了,弄死他,必须弄死他!
文武之争,新贵旧族斗法在朝廷上屡见不鲜。
世家从来没有放弃过磕死谢家,不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如今,谢韫嫡长女贵为皇后,育有太子,谢家子嗣繁茂,文武有道,谁敢说这不是一个新世家的崛起之兆,想起来不少世家都要心塞。
话说回来,谢家虽非世家却身居高位,那也是世情所然,自来军功最重,谢集辅佐太宗灭南朝一统中原,这份功勋便是世家也无法否认。否则谢韫便有天纵之资,如非老父遗泽也难在不惑之年入阁为相,世家百般阻扰,依然稳坐政事堂。这世道寒门想出贵子,难于上青天。
感谢穿越大神,她姓李,就是那七个一等世家中的李,她曾祖母娘家崔氏同为一等世家。祖上辉煌暂且不提,她祖父是李氏族长,丁忧之前是丞相,父亲不过三十五已为节度使,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统辖一州。
“阿许她们说如今流行一种彩带舞。”这是即使人在守孝依旧耳聪目明的李曦。
二娘未语人先羞,垂首附声道,“好久未看新舞了。”
三娘,生病缺席。
四娘端坐于席,轻声道,“但凭长辈做主。”
五娘兴奋道,“我能举行冰嬉比赛吗?”曹氏将门虎女,弓马射猎样样精通,据说曾经一竿红缨枪把李征打成狗。生女肖母!
李昭眼睛闪闪发亮,“喜鹊登梅、蝴蝶暇卷,桃仁红梅珠香、蟹肉双笋丝……我能都吃吗?”
一溜菜名报下来,不说五娘,就是正襟危坐的四娘都悄悄侧了身子。
李曦以袖掩面,不忍直视。阿昭聪慧,颇识了些字之后就从她那拿了《食珍录》,每次看得双眼发光。
“瞧阿昭这欢喜的模样,怕是抱着《食珍录》日思夜想了,想吃能吃也是福气,要是我们阿春也能如此,少花些心思在经史子集上,那该多好,可这丫头就是不听劝,一门心思扑在书卷上。”说话的是一年约五十的妇人,梳着高耸的飞髻,细看就能发现这是假髻,面容端庄,妆容浓厚,只是再厚的妆粉也盖不住嘴角的法令纹。
三娘敏而好学,小小年纪才名远播,人在守孝的李昭也是如雷贯耳过。瞧一眼似嗔似恼,眼带骄傲的倪氏,李昭略知她性情,遂扑在崔氏怀里咯咯笑,“我可不是个有福气的,有人衣不裹体,我绫罗绸缎,有人食不果腹,我山珍海味,有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我呼奴唤婢高门大院的住着,书上都说善恶终有报世道转轮回,可见我上辈子是十分积善行德的,才能托生成您的曾孙女儿,想来咱们姐妹几个都是顶顶有福气的。”
就差没明着说,您老人家但有机会就挑还没你岁数零头大的小孩子晦气,就不怕遭报应吗?
倪氏脸色已经阴下来。
李昭老神在在的窝在崔氏怀里,半点没有气到老人家的愧疚不安,不是每个老人都值得尊敬的。她自来到这里就是千娇万宠被人捧在手心都怕化了的待遇,唯独这倪氏看她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甚至是像这样绵里藏针的奚落。要是自家有什么地方对不住她,那是她活该,李昭认了。可倪氏纯粹是自己过得失意,就看不得别人得意。倪氏看不顺眼的可不止是她,成国大长公主这一脉她都不喜欢,尤其不喜欢她,据她阿姐讲是因为二房嗣子之事。
当年二堂叔过世之后,二房陷入绝嗣的境地,长辈的意思就是从大房过继一个嫡子过去,大郎李湛是嫡长子,自然不可能。那时候二郎李灏刚出生,倪氏是打算要李灏的,但是在长辈们看来大房只有一个嫡子,委实不妥,这年头孩童夭折率不低。
于是李昭在倪氏的满怀期待中出现,希望越大失望越深,等李昭落地,倪氏化满腔希望为厌恶,怎么看李昭怎么不顺眼。
对此,李昭非常庆幸自己是个妹子,有倪氏做祖母略糟心。
崔氏抚弄李昭的手顿了下,慢条斯理道,“托生在咱们这样的人家里头,哪个不是福泽深厚的,如此你们都当惜福感恩与人为善。”崔氏虽觉得李昭说话太锋利了些,到底不忍责备,毕竟是倪氏挑衅在先,她能欺负人家,难道还不许别人反击了,她是怜惜偏疼倪氏这一房些,但是还没到是非不分的地步。
李昭乐呵呵抱着崔氏的胳膊应道,“好哒。”
崔氏爱怜地摸了摸她毛茸茸的脑袋。
倪氏如坐针毡,总觉得崔氏特指她,顿觉颜面无光,不由得暗恨搅起事端的李昭,这丫头生来就是克她的。
李昭接收到倪氏送过来的眼刀子,马上往崔氏怀里缩了缩,睁着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一幅被吓到的小模样。
崔氏眼神暗了暗冷冷瞥一眼倪氏,摩挲着李昭的背安抚,谁能想到原本端庄娴雅的倪氏历经丧夫丧子之后,性情大变,成了个见不得人好的,她自己不好过,也不要别人舒服,连个小孩子都要埋汰两句,简直糟心的可以。好在倪氏也就叽歪几句酸话,否则就是她容得,李廷和成国大长公主也容不下。
想起牺牲在战场上的小儿子,年纪轻轻就去了的二孙子,再想想躺在关雎院里的三娘,崔氏终究没舍得说重话,只对倪氏道,“阿春整日闷在屋子里对身体也不好,多让她出来透透气。”
李昭附和,“对啊,三姐一心向学自然是好,可身体才是一切的根本。要是因读书伤了身子可不是舍本求末,也是让曾大母、叔婆、叔母牵肠挂肚。”李昭这话倒是真情实意,她不喜倪氏,对这个隔房的姐姐并无恶感,反倒是可怜她命运多舛,还摊上一个不顾她身体健康一门心思要把她培养成才女的祖母。整天宅在屋子里看书动都不动一下,做长辈的不劝反倒沾沾自喜,这是亲祖母吗?
“就是这个理,磨刀不误砍柴工,养好身子不会耽误了她的学业,你多劝着她点,就当是对我这个老婆子的孝心了。”崔氏不是没劝过三娘,可三娘听不进去,只能指望三娘最亲近的倪氏。
对着崔氏,倪氏不敢反驳,遂垂了头淡淡地应了一声,其中的敷衍之意李昭都看出来了。
静坐在倪氏身边的邓氏见崔氏笑容已经淡下来,借着袖子的遮掩,轻轻扯了扯倪氏的衣角。如今她们这一房只剩下三个女人,多得是要依靠其他两房的地方,得罪他们不是绝自己后路吗邓氏有时真不懂自己婆婆在想什么。
只是倪氏注定让邓氏失望,倪氏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笑脸,重整旗鼓,“六娘这张嘴可真巧!我们阿春恰恰相反就是个笨嘴拙舌的,这孩子心里盼着能常来陪母亲说话解闷,可怕嘴笨又怕过了病气给母亲。”
李曦掩嘴轻笑,对崔氏俏皮道,“曾大母您怎么还不快表示,叔婆这是在替三娘讨赏哩。”
坐在右边的成国大长公主和曹氏不禁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李昭强忍着不要笑得太得意,默默给她阿姐点赞,有些话自己说不如别人说。就像三娘孝心由倪氏说出来效果更好,作为对照组的她不好亲自撸袖子上阵,别人却可说一说。
倪氏脸色已经阴沉的不能直视。
李曦不以为杵,你孙女是纳言敏行,君子之风。我妹妹不就成了油嘴滑舌,巧言令色了,想抬高自己孙女,随你,想踩着她妹子上位,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二娘四娘眼观鼻鼻观口,立志于做透明人。五娘傻乐傻乐,显然还在状况外。五娘亲娘曹氏瞅瞅李曦,再看看李昭,顿时有一种货比货得扔人比人气死人的淡淡忧伤,李曦比五娘年长许多暂且不提,六娘可比她家五娘小三个月呢,难道是她生孩子的方式不对!
半响崔氏开口了,她嗔看了李曦一眼,“我看是你是不是打着见者有份的主意?”
“哎呀,怎么就让您给看穿了呢?”李曦满脸惊讶的模样。
崔氏笑逐颜开,大娘护短,却是个知分寸,就是埋汰人也不落下乘见好就收。“阿常,去把那个红檀木匣子找出来。”笑对众人道,“是我前阵子整出来的一些簪子,年岁大了放着也是蒙尘,便与你们吧。”不给众人推辞的机会,崔氏板着脸道,“长者赐不敢辞耳!”
众人方不敢辞。
崔氏对倪氏道,“阿春不在,你便替她选了吧。”
倪氏忙称谢,肚里却要气炸了。身为晚辈却处处与长辈呛声,也就她大嫂能养出这样没规没距的孙女来,到底是卑贱出身,就是嫁到世家也养不出贵女。
自打过门,倪氏暗里就有些瞧不起成国大长公主,皇家公主又如何,在倪氏看来也不过是骤然富贵没底蕴的暴发户罢了,开国太/祖发迹之前连官宦都不算只是个小吏,往上数三代,祖宗都不知道在哪刨食呢。
倪氏这种想法在世家并不少见,就是皇家自己,呵呵,娶媳嫁女都尽可能的往世家选,希冀改良血统。
早些年,成国大长公主随着李廷长住京城,倪氏在祖宅侍候公婆,几年不见一次也无甚大碍。哪知道后面嗣子李徽娶谢氏,那是比皇家还不如的暴发户,谢集说得好听是太宗亲卫出身,内里谁不晓他就是太宗打仗途中捡的乞儿,连祖宗都没有的家伙,姓氏名讳都是太宗随口取的。卫国大长公主那是比成国大长公主更不堪的出身,成国大长公主母亲好歹出自名门方氏,又贵为皇后,可卫国大长公主其母就是个商户女,无才无德就是运气好生了先帝和卫国。
李氏两代宗妇皆非世家女,这是几百年来绝无仅有的事情,多少世家背地里说李家门风已堕,甚至隐隐有将李氏挤出一等世家之列的风声。亏得李家根基深厚又有崔氏、古氏、江氏等大族支持,李廷父子连为相,实权在握,总算稳住了地位。
及至后来李征聘曹氏女,曹氏亦是行伍出身,祖上随着太/祖发迹,得封襄平侯。倪氏已经彻底无话可说,她只能管好自己这一房,莫被带坏了风气。打定主意,日后分家你过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
可哪想到儿子没了,丈夫没了不打紧,反正不贴心,可儿子是她的命根子,连个孙子都没给她留下,唯一的孙女儿也是个孱弱的。再看长房儿孙成群,对比往日她瞧不起的陋姓之女,自己过得何其凄凉。倪氏不甘心啊,凭什么她要如此悲苦。
倪氏吃了暗亏要是肯就这么偃旗息鼓,那她也不会这么招人烦了。
目光一动,倪氏就笑开了,“既已出了孝,大郎的婚事也该考虑起来,总要有人照顾他和几个孩子,何况六娘这般小,需得人教养。”她说的大郎就是李徽了,他这年纪这身份,万没有不续弦的道理。看着李昭变了脸,倪氏嘴角不断上扬,就你这幅吃不得亏的脾气,遇上继母且有的磋磨。继母可也是母,一个孝子压下来,打落牙齿都得和血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