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山庄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接着靖王妃便和房夫人话起了家常。靖王妃入住别院后,由于身体原因,几乎足不出户。听到房夫人说起东山村座山面海,景致极好,路上时不时能偶遇某只可爱的小动物,心中无比向往。
送走房夫人母子后,靖王妃寻思着,这次航海肯定不是小儿子最后一次。她很了解小儿子的性格,哪怕是她也阻止不了他做下的决定。
唉,也不知道阳儿像谁!他父王温文儒雅,她温婉娴静,大儿子和二儿子性子也都相对温和,只有这个小儿子,五岁前还好,软软萌萌的,七八岁以后,就好像换上了面瘫症似的,整天冷着一张脸,眼神也越来越凌厉。
都是他父王,给孩子们请什么武师父,把孩子们给教的,一个要弃文从武去边陲,一个天不怕地不怕地跑去航海……
这一出海,可不是三五个月能回来的,她一腔思子情怀将如何排遣?东山村临海,站在山坡上应该能远眺海洋,阳儿返航时她就能第一时间能看到了吧?
于是,靖王妃做了一个决定——在西山上修个山庄别院。虽然那西山没有温泉,没有良田,甚至没有优美的环境,可它能够让她感觉到自己距离小儿子近一些,那就足够了!(难怪二儿子心怀不满呢,她这个当娘的,心的确偏爱小儿子,而且不是一星半点儿呢!)
靖王妃做下的决定,基本上没谁能够动摇,在合理范围内,也没人舍得去让她失望。消息传回京城,靖王很爽快地同意了。别说一个小小的别院了,就是修上个三五个山庄,只要王妃高兴,他堂堂靖王这点银子还能不舍得?
于是乎,靖王兴师动众地从工部挖了几个园林设计师,又高新聘请了京中知名的房屋建造师,连同工匠一块儿,都打包送到了唐古小镇。他自己也趁着休沐又请了十天假,跑到唐古镇亲自安排初期工程。
靖王妃已经确定在东山村附近的半山腰上修建别院,距离房夫人在东山村的宅子不远。靖王妃随行的大夫也说,经常爬爬山运动运动,对王妃的身体也大有好处。
靖王自然不会不同意,他亲自带着园林设计师和工匠,在西山上选了一处坐北朝南,风水极佳之地,又从附近的村子里招了一批小工。没几天,就热火朝天地开始施工了。
返回唐古镇的路上,靖王怕那段崎岖的山路,颠到他家亲亲王妃,便又召集了一批人,准备把道路修起来。尤其是那段山路,还特地请了些石匠,就是凿也要凿出个平坦大道出来。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靖王府不差钱,给的工钱高。虽然工期紧了些,但是还是吸引了一批人过来。修路的工程进行得很快,等小草家的西瓜下市的时候,一条平整的道路,从东山村直通镇上。以前马车要一个多时辰,现在跑起来不过三刻钟就能抵达。四周的村民们,纷纷称赞靖王爷做了一件大好事。
且说东山村,听说京城的王爷要在他们村兴建别院,既觉得荣幸,又有些忐忑。生怕贵人看中了自家那一亩三分地,给强抢了去。见贵人选中了西山上,东山村的村民们提着的心,才渐渐放了下来。
东山村的村长,现在走出去腰板儿都挺得笔直。他们东山村绝对是处风水宝地,要不怎么会被京中的皇亲国戚看中呢?
村长跟靖王府的管事接触了几次,觉得靖王府手下的奴才们,没有一些大户人家下人耀武扬威的恶习,都挺通情达理的。
村长私下里送了那管事不少好处,让他在主子们面前多说说东山村的好话。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以后要是有什么不长眼的人来东山村捣乱,别院里的人应该不会坐视不管吧?
靖王府的别院在热火朝天地修建时,余家的西瓜经过一个多月的热销,终于销售一空。这天晚上,余小草拿出账本一合计,一家人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有灵石水这个作弊器,西瓜的亩产达到了一万多斤,三亩地出产的西瓜足足有三万五千多斤!除了自家瓜铺销售的外,还以批发价往外批给王二狗和柳家舅舅们。批发出去的有近一万斤,按一斤一百五十文来算的话,那就是一千五百两。剩下的两万五千斤,在瓜铺里出售,价格相对高一些。这样一来,小草简单算了算,总共收入了近万两银子!!
余海用力咽了口唾沫,重重地喘了口气,这一个月来,忙是忙了些,可他万万没想到种西瓜居然这么赚钱!
小草拿出一叠一银票。每天营业的数额,她都存到镇上的钱庄里了。银票小的一百两一张,大的五百两,厚厚的一叠。余家人看着银票,心中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半年前,他们还过着一穷二白,连粗粮都吃不饱的日子。现在却成为坐拥万两银子的大富翁了!哪怕是在镇上,万两家财也算不小的一笔数额了!
余小草看到一家人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笑着道:“爹,娘!这些银子,你们打算怎么处理,是在钱庄里存着,还是拿来买房买地?”
余海想了想,道:“留出一部分,将来扩建老宅用。剩下的……要不在镇子附近买些良田?咱家就三亩地,太少了!多买些地,明年多种几亩西瓜……”
柳氏抿着嘴,笑道:“如果镇上有合适的铺子,也可以买上几间。小草的那两间铺子,地势就不错!往外租也好租,咱们的瓜铺刚关门,就有人打听着要租。一年光收房租,一间也有个千儿八百的进项。要是孩子们一人两间,将来也不愁生计了!”
余海缓缓地点头,表示同意:“嗯!那就再买些铺子……我觉得,也可以在镇上买套房子。以后在镇上的时候多了,也有个落脚的地方。不过,这儿算咱们的祖宅,哪怕小石头将来读书有出息了,也是要会老家祭祖的!”对于生他养他的地方,余海还是有些执念的。
余小草笑着道:“那咱们入秋后,就先把老宅给扩建了。不过,现在最要紧的,还是把地给开出来,还能种一茬番薯呢!”
余海连连点头,道:“是啊,一高兴差点把这事给忘了!现在刚初夏,种番薯的话,等落霜的时候差不多就能收获了!其实种西瓜真不错,一点都不耽误农时!”
第二天,余航让小草在家帮着收水产,他跟爹娘一块儿下地,把瓜秧铲了,三亩地整整翻了两天才搞定。番薯育苗的工作,小草也承担了下来。主要她想用灵石水育苗,方便她作弊,毕竟现在育苗的话,的确有些迟了。
小草在自家房子附近,开垦出一块育苗的地,让余海用竹子树枝弄了篱笆围墙,防止夜间被山中的小兽糟蹋了。她拿出精挑细选的薯种,把薯块平排在挖好的地里,再盖上一层均匀的土。种苗覆土后及时灌水,水中小草掺了适量的灵石水。好在现在已经是初夏,气温比较适合薯种发芽,不需要什么保暖措施了。
在帮闺女育种的时候,余海没少唠叨早该想到番薯育苗的事,也不知道会不会耽误农时,等等。
好在小草有小补天石这个作弊器在,人家育种需要一个多月,到她手里只要十几天就完成了。其中除了灵石水的功劳,小补天石也出了不少力。它在小草的吩咐下,每天在育苗场所“施法”,浓浓的力气,促进红薯苗的生长。
当半个月后,余海在女儿的催促下,采了红薯苗往田里种植的时候,诧异地问道:“番薯苗咋这么快就育好了?有二十天吗?草儿,你这育种方法挺好的,节省了不少时间!”
余小草含含糊糊地道:“可能是最近气温雨水都比较配合,风调雨顺的,所以出苗比较快。天看着要下雨,咱们动作快点儿,争取在落雨前把番薯给种上!”
余海不再纠结红薯苗培育期的问题了,他动作麻利地把第一批采摘下来的薯苗,运到翻好的田中,栽插到地里。一家人齐动手,不要一天时间,薯苗便都栽种完毕。当晚,下了一场雨,就连浇水这个步骤都省了。
经过灵石水培育的薯苗,不但耐旱耐高温,还抗病虫害。余家田里的薯苗一天一个样,长势良好。村里的乡亲们,都夸余海是种田的一把好手。
接下来的日子,小草一家过得无比惬意。张氏心有忌惮,不敢再来生事。李氏虽然偶尔舔着脸过来跟柳氏套近乎,却碍于小草的干爹干娘在,不敢有什么动作。
房夫人基本上已经在东山村定居,很少回镇上的宅子。两家离得近,来往日益密切。在余家比较忙的时候,房夫人还会换下繁复的衣裳,帮着采摘蔬菜,或者打理菜园什么的。
一个多月的宁静生活,房夫人爱上了现在轻松舒适的日子。每天爬爬山,在海边散散步,陪孩子们一起去赶海,回来再把亲手收获的海鲜,变成美味佳肴……房夫人身心无比放松,比在京城中每天端着架子应酬各种喜欢不喜欢的人,要快乐得多。
接着靖王妃便和房夫人话起了家常。靖王妃入住别院后,由于身体原因,几乎足不出户。听到房夫人说起东山村座山面海,景致极好,路上时不时能偶遇某只可爱的小动物,心中无比向往。
送走房夫人母子后,靖王妃寻思着,这次航海肯定不是小儿子最后一次。她很了解小儿子的性格,哪怕是她也阻止不了他做下的决定。
唉,也不知道阳儿像谁!他父王温文儒雅,她温婉娴静,大儿子和二儿子性子也都相对温和,只有这个小儿子,五岁前还好,软软萌萌的,七八岁以后,就好像换上了面瘫症似的,整天冷着一张脸,眼神也越来越凌厉。
都是他父王,给孩子们请什么武师父,把孩子们给教的,一个要弃文从武去边陲,一个天不怕地不怕地跑去航海……
这一出海,可不是三五个月能回来的,她一腔思子情怀将如何排遣?东山村临海,站在山坡上应该能远眺海洋,阳儿返航时她就能第一时间能看到了吧?
于是,靖王妃做了一个决定——在西山上修个山庄别院。虽然那西山没有温泉,没有良田,甚至没有优美的环境,可它能够让她感觉到自己距离小儿子近一些,那就足够了!(难怪二儿子心怀不满呢,她这个当娘的,心的确偏爱小儿子,而且不是一星半点儿呢!)
靖王妃做下的决定,基本上没谁能够动摇,在合理范围内,也没人舍得去让她失望。消息传回京城,靖王很爽快地同意了。别说一个小小的别院了,就是修上个三五个山庄,只要王妃高兴,他堂堂靖王这点银子还能不舍得?
于是乎,靖王兴师动众地从工部挖了几个园林设计师,又高新聘请了京中知名的房屋建造师,连同工匠一块儿,都打包送到了唐古小镇。他自己也趁着休沐又请了十天假,跑到唐古镇亲自安排初期工程。
靖王妃已经确定在东山村附近的半山腰上修建别院,距离房夫人在东山村的宅子不远。靖王妃随行的大夫也说,经常爬爬山运动运动,对王妃的身体也大有好处。
靖王自然不会不同意,他亲自带着园林设计师和工匠,在西山上选了一处坐北朝南,风水极佳之地,又从附近的村子里招了一批小工。没几天,就热火朝天地开始施工了。
返回唐古镇的路上,靖王怕那段崎岖的山路,颠到他家亲亲王妃,便又召集了一批人,准备把道路修起来。尤其是那段山路,还特地请了些石匠,就是凿也要凿出个平坦大道出来。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靖王府不差钱,给的工钱高。虽然工期紧了些,但是还是吸引了一批人过来。修路的工程进行得很快,等小草家的西瓜下市的时候,一条平整的道路,从东山村直通镇上。以前马车要一个多时辰,现在跑起来不过三刻钟就能抵达。四周的村民们,纷纷称赞靖王爷做了一件大好事。
且说东山村,听说京城的王爷要在他们村兴建别院,既觉得荣幸,又有些忐忑。生怕贵人看中了自家那一亩三分地,给强抢了去。见贵人选中了西山上,东山村的村民们提着的心,才渐渐放了下来。
东山村的村长,现在走出去腰板儿都挺得笔直。他们东山村绝对是处风水宝地,要不怎么会被京中的皇亲国戚看中呢?
村长跟靖王府的管事接触了几次,觉得靖王府手下的奴才们,没有一些大户人家下人耀武扬威的恶习,都挺通情达理的。
村长私下里送了那管事不少好处,让他在主子们面前多说说东山村的好话。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以后要是有什么不长眼的人来东山村捣乱,别院里的人应该不会坐视不管吧?
靖王府的别院在热火朝天地修建时,余家的西瓜经过一个多月的热销,终于销售一空。这天晚上,余小草拿出账本一合计,一家人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有灵石水这个作弊器,西瓜的亩产达到了一万多斤,三亩地出产的西瓜足足有三万五千多斤!除了自家瓜铺销售的外,还以批发价往外批给王二狗和柳家舅舅们。批发出去的有近一万斤,按一斤一百五十文来算的话,那就是一千五百两。剩下的两万五千斤,在瓜铺里出售,价格相对高一些。这样一来,小草简单算了算,总共收入了近万两银子!!
余海用力咽了口唾沫,重重地喘了口气,这一个月来,忙是忙了些,可他万万没想到种西瓜居然这么赚钱!
小草拿出一叠一银票。每天营业的数额,她都存到镇上的钱庄里了。银票小的一百两一张,大的五百两,厚厚的一叠。余家人看着银票,心中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半年前,他们还过着一穷二白,连粗粮都吃不饱的日子。现在却成为坐拥万两银子的大富翁了!哪怕是在镇上,万两家财也算不小的一笔数额了!
余小草看到一家人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笑着道:“爹,娘!这些银子,你们打算怎么处理,是在钱庄里存着,还是拿来买房买地?”
余海想了想,道:“留出一部分,将来扩建老宅用。剩下的……要不在镇子附近买些良田?咱家就三亩地,太少了!多买些地,明年多种几亩西瓜……”
柳氏抿着嘴,笑道:“如果镇上有合适的铺子,也可以买上几间。小草的那两间铺子,地势就不错!往外租也好租,咱们的瓜铺刚关门,就有人打听着要租。一年光收房租,一间也有个千儿八百的进项。要是孩子们一人两间,将来也不愁生计了!”
余海缓缓地点头,表示同意:“嗯!那就再买些铺子……我觉得,也可以在镇上买套房子。以后在镇上的时候多了,也有个落脚的地方。不过,这儿算咱们的祖宅,哪怕小石头将来读书有出息了,也是要会老家祭祖的!”对于生他养他的地方,余海还是有些执念的。
余小草笑着道:“那咱们入秋后,就先把老宅给扩建了。不过,现在最要紧的,还是把地给开出来,还能种一茬番薯呢!”
余海连连点头,道:“是啊,一高兴差点把这事给忘了!现在刚初夏,种番薯的话,等落霜的时候差不多就能收获了!其实种西瓜真不错,一点都不耽误农时!”
第二天,余航让小草在家帮着收水产,他跟爹娘一块儿下地,把瓜秧铲了,三亩地整整翻了两天才搞定。番薯育苗的工作,小草也承担了下来。主要她想用灵石水育苗,方便她作弊,毕竟现在育苗的话,的确有些迟了。
小草在自家房子附近,开垦出一块育苗的地,让余海用竹子树枝弄了篱笆围墙,防止夜间被山中的小兽糟蹋了。她拿出精挑细选的薯种,把薯块平排在挖好的地里,再盖上一层均匀的土。种苗覆土后及时灌水,水中小草掺了适量的灵石水。好在现在已经是初夏,气温比较适合薯种发芽,不需要什么保暖措施了。
在帮闺女育种的时候,余海没少唠叨早该想到番薯育苗的事,也不知道会不会耽误农时,等等。
好在小草有小补天石这个作弊器在,人家育种需要一个多月,到她手里只要十几天就完成了。其中除了灵石水的功劳,小补天石也出了不少力。它在小草的吩咐下,每天在育苗场所“施法”,浓浓的力气,促进红薯苗的生长。
当半个月后,余海在女儿的催促下,采了红薯苗往田里种植的时候,诧异地问道:“番薯苗咋这么快就育好了?有二十天吗?草儿,你这育种方法挺好的,节省了不少时间!”
余小草含含糊糊地道:“可能是最近气温雨水都比较配合,风调雨顺的,所以出苗比较快。天看着要下雨,咱们动作快点儿,争取在落雨前把番薯给种上!”
余海不再纠结红薯苗培育期的问题了,他动作麻利地把第一批采摘下来的薯苗,运到翻好的田中,栽插到地里。一家人齐动手,不要一天时间,薯苗便都栽种完毕。当晚,下了一场雨,就连浇水这个步骤都省了。
经过灵石水培育的薯苗,不但耐旱耐高温,还抗病虫害。余家田里的薯苗一天一个样,长势良好。村里的乡亲们,都夸余海是种田的一把好手。
接下来的日子,小草一家过得无比惬意。张氏心有忌惮,不敢再来生事。李氏虽然偶尔舔着脸过来跟柳氏套近乎,却碍于小草的干爹干娘在,不敢有什么动作。
房夫人基本上已经在东山村定居,很少回镇上的宅子。两家离得近,来往日益密切。在余家比较忙的时候,房夫人还会换下繁复的衣裳,帮着采摘蔬菜,或者打理菜园什么的。
一个多月的宁静生活,房夫人爱上了现在轻松舒适的日子。每天爬爬山,在海边散散步,陪孩子们一起去赶海,回来再把亲手收获的海鲜,变成美味佳肴……房夫人身心无比放松,比在京城中每天端着架子应酬各种喜欢不喜欢的人,要快乐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