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中文网 > 大戏骨 > 171 国际舞台

171 国际舞台

作者:七七家d猫猫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任何一部电影都会迎来批评,因为没有作品能够达到完美,还因为坚持不懈地挑刺和批评,这本来就是影评人的工作之一;更何况,惊悚恐怖类型电影本来就更加容易遭受到批评的打击,这是类型电影的特质所决定的。“活埋”自然也不例外。

    在诸多赞扬之中,“娱乐周刊”的丽萨-施瓦茨鲍姆(Lisa-Schwazbaum)坚定不移地表达了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排斥,甚至是厌恶,“电影无疑是愚蠢的,而且自恋的。政治视角的解读,是单调死板的,还是笨傻的,甚至于对电影本身的视觉效果和观影快感产生了影响。霍尔的表演是整部电影的唯一亮点。”

    丽萨的观点可以说是全新的,电影对于现实的联系和批判,作为核心思想,得到了大部分影评人的一致称赞,大家都认为这对于作品的深度和厚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但丽萨却反而认为,这成为了累赘。

    在“娱乐周刊”的详细影评之中,丽萨对此口诛笔伐,义正言辞地认为,罗德里格作为一名西班牙人,不仅缺乏对美国社会的认知,而且对政治的发展也缺少敏感,生硬肤浅的解读严重影响到了整部电影的质量。隐藏在这篇影评的背后,也许可以窥见丽萨的政/治立场。

    这是人们对媒体的一个迷思,在印象之中,媒体似乎总是要保持中立客观的立场,尊重事实、保护事实、揭晓事实。但事实上,每一位记者、主编、专栏专稿作者,他们都有自己的文化、宗教、经济、社会背景,在报道同一件事时,视角和观点就必然会产生偏差,这是不可避免的,用遣词造句上都会有所不同;更何况,各大媒体都有自己的政/治属性,比如说在美国,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天主教、基督教还是其他教派,这对于媒体的新闻报道都会产生影响。

    就好像在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里,即使是“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在报道过程中,观点都有所偏颇,以至于精英阶层在大选结果出来之前,都坚信着希拉里-克林顿(Hilary-Clinton)能够胜出,但中部地区的选民们给了精英阶层重重一拳。英国脱欧也是如此,伦敦精英阶级们面对结果,彻底傻眼。

    这就是媒体报道的偏差的最直接体现。

    显然,丽萨对于“活埋”表现出来的政/治观点无法苟同,这也影响了她对整部电影的观感。

    不过,丽萨显然不是孤单的,和她秉持着相似观点的影评人还有两位,而且他们还更进一步,抛开了政/治观点,对电影本身展开了批判和指责。来自“滚石”的皮特-特拉维斯(Peter-Travis)的言辞更加激烈,完全可以说是炮火全开。

    “如果你热衷于饱受折磨——我也不确定’热衷’是否是正确的词汇——被活埋在一口棺材里足足一百分钟,更糟糕的是,狭窄空间里的幽闭恐惧症,还有缺乏想象力的廉价道具,彻底毁掉了电影的创新能力和剧本的挖掘深度,这样一部平庸而乏味的惊悚作品,那么欢迎你走进电影院。除此之外,唯一能够帮助观众度过这场灾难的,不是霍尔俊俏的脸蛋,而是霍尔出色的表演。”

    “滚石”虽然是撰写乐评出身,目前依旧是北美最权威也最受欢迎的音乐专业杂志,但进入新世纪之后就开始转型,逐渐变成了综合性杂志,得益于广大的群众基础,他们的影评也拥有不小的读者市场。

    显然,皮特对“活埋”的厌恶是全方位的,除了蓝礼。对此,电影专业杂志“村之声”的影评人詹姆斯-伯纳德(James-Benard)也表示了赞同。

    “薄弱的剧本几乎没有太多发挥空间,我们只能看着演员被困在原地,尖叫,惊吓,流泪,然后再重复一遍,看起来就像是小学生在万圣节的低劣把戏。霍尔竭尽全力奉献了影帝级别的表演,但依旧无法拯救整部电影的糟糕。我们已经忍受够了’电锯惊魂’,祈祷’活埋’不要拍成一个系列。”

    与詹姆斯如此严厉的批评比较起来,丽萨的评论看起来就像是爱的指责,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詹姆斯对“活埋”这部作品丝毫不感冒,即使是蓝礼的表演也无法拯救他的排斥。

    在官方场刊的九篇评论之中,六篇好评三篇差评,“活埋”的闪亮登场彻底打响了第一炮,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从首映式结束之后的长时间鼓掌,到记者和观众孜孜不倦的纠缠,再到官方场刊的备受肯定,这部电影从遭受冷遇的偏僻角落顿时被拉到了镁光灯之下,无数视线都纷纷投射了过来,此时人们才注意到今年多伦多电影节上有这样一部作品。

    更为重要的是,但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蓝礼的表演都得到了众口一致的称赞,即使是“滚石”和“村之声”的评论也不例外,“蓝礼-霍尔”这个名字开始频繁地见诸报端。

    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人们的记忆就被唤醒了——刚刚在艾美奖上爆冷夺得视帝的新人,刚刚在油管上大出风头的民谣歌手,当之无愧是过去一个月之内网络讨论热度最高的艺人,现在,此前的热潮还没有完全平复下来,人们还在惊讶于公告牌上“克里奥帕特拉”的突破,现在多伦多电影节又迎来了喜讯。这简直就是……一波接着一波。

    蓝礼到底是谁?

    这个问题似乎没完没了,艾美奖之后有一拨人提问,“奥菲莉亚”之后有一拨人提问,现在多伦多电影节如火如荼举行期间又有一拨人提问。围绕在蓝礼身上的焦点越来越多,神秘光环也就越来越盛,讨论热潮又一次席卷而来。

    率先做出反应的无疑是媒体同行们。

    多伦多电影节是一个国际舞台,与北美艺术院线点映的独立作品不同,任何一部作品在这里都会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关注视线,全球超过四百家媒体的数千名记者都在这里停驻。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来“狼群”们的虎视眈眈。

    到底是谁赢得了如此多专业媒体的芳心,在官方场刊的口碑反馈中一骑绝尘,目前仅仅落后于赞誉如潮的“蓝色情人节”,以黑马的姿态成为了电影节开幕以来讨论热度最高的作品之一,跌破的眼镜碎片洒落满地?

    到底是谁在一片口碑之中杀出了一条血路,以籍籍无名的新人之姿收获了无差别的好评,每当发现一个细节,惊讶就增添一分:还有两个多月才满二十一岁,演员生涯第二部作品、大屏幕第一部作品,区区三百万投资的西班牙作品,击败了将近一千名竞争者得到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的青睐?

    到底是谁抢走了属于“城中大盗”的高光时刻,到底是谁抢走了属于本-阿弗莱克的荣光时刻,在昨晚首映式的恢宏盛大碾压之下,今天媒体报道的横扫千军几乎是可以预见的,但谁能够想到,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都是“城中大盗”和本-阿弗莱克的,但话题热点却是蓝礼-霍尔的?

    有趣的是,欧洲媒体的亢奋丝毫不逊色于北美。对于北美媒体来说,他们激动的是多伦多电影节又杀出了一匹黑马,而且这是英语作品,意味着将会在北美上映,甚至可能成为颁奖季黑马——就如同“好莱坞报道者”的预测一般。

    而对于欧洲媒体来说,他们亢奋的是电影的资本来自西班牙,导演和拍摄团队都是西班牙人,而男主角蓝礼则是英国人,这是一部血统纯正的欧洲电影。那么,罗德里格-科特斯到底是谁?蓝礼-霍尔又到底是谁?

    安迪-罗杰斯的手机已经被彻底打爆了,由于“活埋”是一部独立作品,制片人就是罗德里格-科特斯,媒体根本找不到公关人,只能联系本人;除此之外,就是最受瞩目的蓝礼了,他们第一反应就是联系到蓝礼的经纪人。

    在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之内,安迪的手机几乎就没有休息的时刻,持续不断地响着,关于“活埋”的采访,关于蓝礼的采访,络绎不绝。

    一般来说,在欧洲三大电影节这样的顶级舞台,一部电影的宣传可能会有超过一百五十家媒体,整个采访过程就会持续四天到五天时间,而且还是在几乎没有休息的情况下;但关注度偏低的独立电影就比较艰难一些了,大部分都会低于五十家——如此数字对于独立电影来说也已经是梦寐以求了。

    可是现在,至少超过九十家媒体在预约“活埋”和蓝礼的采访时间,这个数字还在持续攀升之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伴随着“活埋”的口碑逐渐发酵开来,媒体的关注还将直线上升。

    这对于蓝礼来说无疑是再美好不过了,其他演员的起点最多就是美国境内,而蓝礼的第一步就在多伦多的国际舞台上完成了一鸣惊人的亮相,如此闪亮登场,瞬间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关注,堪称梦幻。

    相较而言,“城中大盗”在首映式当晚爆发了一下,随后似乎就缓缓沉寂了下来,风头完全被“活埋”抢走,这着实是让本一阵心塞;更为让人郁闷的是,网络上的热潮,“城中大盗”更是被“活埋”死死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