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整机(4)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彼得·刘易斯(Peter Lewis)是《财富》杂志技术板块的评论员,史蒂夫演讲结束后,他安排了一次与史蒂夫的私下简短访谈,我也跟着去了。18个月前,我为了写一本书开始休长假,那段时间一直没有见史蒂夫。自从我认识他以来,这是最长的一次我们没有互相交流,因此我很期待这次访谈。史蒂夫看上去如释重负,因为演示非常顺利,但当我和彼得把谈话拉回这个问题时,他显得有些生气:为什么苹果不允许软件开发商为iPhone开发软件?毕竟,iPhone和麦金塔或普通个人计算机一样,也是一台强大的电脑设备,不是吗?我提到谷歌地图和YouTube视频软件都证明iPhone是可以“开放”给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的。“我们必须参与软件的开发,”史蒂夫说,“这样才能知道究竟有哪些软件。”接着,他谈了自己的担忧,一旦第三方软件审核管理不善,就有可能把软件病毒带入手机中。“在开放前,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软件应用对网络的影响,”他补充道,“我们不想造一个怪物出来。”他还提到,如果软件开发商想为iPhone开发软件,他们可以设计特殊的网页,在网络服务器上完成任务,而手机只作为一个终端。
苹果公司内外已经有很多人向史蒂夫提出过类似的疑问。约翰·多尔(John Doerr)是著名风投公司凯鹏华盈(KPCB)的执行合伙人,他和史蒂夫住在同一街区,两人后来成了朋友,因为两家的女儿在帕洛阿尔托的同一所学校上学,孩子有时会寄宿在对方家里。多尔和苹果公司从未有实际业务往来,但他认识苹果所有的骨干。iPhone上市的几个月前,史蒂夫就给了多尔一部,多尔问了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让第三方开发软件?“聊到最后,我对他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多尔回忆道,“‘如果你决定开放iPhone的话,我可以设立一个基金鼓励人们为iPhone开发软件,我觉得是个很好的商机。’他回答,‘好吧,如果我改变主意了再联系你。’”
2007年6月29日iPhone上市后,消费者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软件应用太少,而是AT&T的信号太差。举个例子,史蒂夫送了麦克·斯莱德两部iPhone,但在斯莱德位于西雅图的家里,两部手机根本没有信号。斯莱德写了封邮件向史蒂夫抱怨此事,史蒂夫立刻给AT&T的CEO打电话,第二天AT&T的客服人员赶到了斯莱德家里,但他们却无能为力。只有出了西雅图,斯莱德的iPhone才有信号。
更糟糕的是,在旧金山湾区,AT&T的信号也不如威瑞森。连接旧金山和圣何塞的I-280公路起伏不平,在上市第一天就购买了iPhone的电子迷们发现,开车行驶在这条路上电话经常会断掉。在这些地区手机信号都那么差,就更别提网络了。
iPhone上市的第一个季度里,一共卖掉150万台,其实销量可以更高。虽然信号不太好,软件应用也很少,只有谷歌地图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但销量依然比想象中的好。消费者原本期待iPhone能支持电子游戏、书籍阅读、计算器、文字编辑、财务表格等各种功能,但这些功能都不具备。史蒂夫以前在苹果公司的死对头路易斯·卡西后来去了风险投资公司工作,他曾直言不讳地说:“第一代iPhone就是个废品。”
这一次,史蒂夫改变主意的速度比上一次从iMovie转到iTunes还要快。他的表达方式并不优雅,根据埃迪·库埃的回忆,他的命令是“见鬼了,就按你们说的做吧,让我一个人静一静”。2007年秋天,多尔接到一个电话,“史蒂夫突然冒出来一句,‘我们应该谈谈,来库比蒂诺吧,谈谈基金的事。’因此我就去了,一起整理了些材料,设立了一个基金叫作iFund。我告诉他基金将筹集5000万美元,斯科特·福斯特尔(Scott Forstall)当时负责iPhone的操作系统,他也在场,他对我说,‘约翰,才5000万美元?你肯定能筹到1亿美元吧。’于是我们就敲定了1亿美元。”
11月,也就是第一代iPhone问世的4个月后,苹果透露将推出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供任何想为iPhone开发软件的人使用。“史蒂夫终于开窍儿了,”路易斯·卡西说,“顷刻间,硅谷和投行界都在讨论这件事,几百家小公司争先恐后地争抢资金。然后苹果宣布开设应用商店App Store。接着又推出了iPhone3G(2008年7月推出的第二代iPhone,微处理器速度更快,无线网络更畅通)。iPhone终于完整了,五脏俱全,虽然还需要强筋健骨,但毕竟作为一个婴儿已经完整了。”
2007年1月麦金塔展会的8年以后,iPhone的销量超过了5亿部,无论以什么标准衡量—销量、利润、销售iPhone的国际运营商数量、为iPhone开发的软件应用数量,iPhone都是史上最成功、利润率最高的消费电子产品。单价几百美元的产品销量却能达到5亿部,还有其他产品能与iPhone匹敌吗?也许,宝洁卖掉了几十亿管牙膏,吉列卖掉了几十亿剃须刀刀片,但都无法与iPhone的两年合约期相比,合约期内每位消费者在iPhone上的总花费将近1000美元。
2007年夏天iPhone刚刚问世时,市场上还有很多自称为智能手机的产品,比如奔迈公司的Tero手机上市已有几年时间,加拿大公司Research in Motion生产的黑莓手机销量也不错。而这些手机都带有小型键盘,所以屏幕不大,虽然查收邮件、查看日历、查找联系人都不成问题,但销量却每况愈下,尽管黑莓手机还撑了好几年。iPhone永远改变了手机行业的游戏规则,谷歌明白这一点,因此花了18个月开发了安卓系统,安卓是苹果操作系统的翻版,三星、LG(韩国乐金)、HTC和中国的新兴手机生产商小米使用的都是安卓系统。新的竞争开始了,苹果居于领先地位。虽然最终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销量超过了iPhone,但并没有重蹈当年麦金塔的覆辙,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
网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后来成为硅谷的风险投资家,他认为iPhone的问世“翻转了硅谷的两极”,以前,技术的发展是由军队、大企业等推动的,只有这些资金雄厚的实体才买得起先进的零部件。
但现在情况变了,技术的发展是由普通消费者来推动的。安德森的光头看上去就像一枚炮弹,讲话如同机关枪般不断爆发出对未来的看法。“iPhone的销量如此之大,其产生的规模效应巨大,”他说,“iPhone的销量达到了几十亿部,智能手机的供应链成为整个电脑行业的供应链,iPhone所使用的零部件[比如康宁公司的金刚玻璃,以及英国安谋国际科技公司(ARM Holding)设计的微处理器]逐渐占领了整个电脑行业,将来甚至连服务器市场都会被ARM占领,因为iPhone的规模效应实在太过显著,其他产品无法与其竞争。”
换句话说,史蒂夫颠覆了整个电脑产业。iPhone代表了新型运算设备的出现,与消费者的联系比之前所谓的个人电脑还要紧密。“我觉得人们尚未充分意识到苹果所取得成就的伟大之处,”安德森说,“麦金塔、iPhone和iPad其实是把Unix超级计算机装进了一个适合消费者使用的外壳里,这才是苹果的成就,却没有人讨论,因为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设计上。”他身体前倾,继续说道,“你口袋里的iPhone事实上就是20年前售价高达1000万美元的克雷XMP超级计算机,iPhone的操作系统、运算处理速度、数据存储容量都与XMP不相上下,但售价却只要600美元。这是史蒂夫的突破,这才是iPhone的本质。”
注释:
[1]英国小说家乔治·杜·莫利耶小说《爵士帽》中通过催眠术控制女主人公的邪恶音乐家。—译者注
彼得·刘易斯(Peter Lewis)是《财富》杂志技术板块的评论员,史蒂夫演讲结束后,他安排了一次与史蒂夫的私下简短访谈,我也跟着去了。18个月前,我为了写一本书开始休长假,那段时间一直没有见史蒂夫。自从我认识他以来,这是最长的一次我们没有互相交流,因此我很期待这次访谈。史蒂夫看上去如释重负,因为演示非常顺利,但当我和彼得把谈话拉回这个问题时,他显得有些生气:为什么苹果不允许软件开发商为iPhone开发软件?毕竟,iPhone和麦金塔或普通个人计算机一样,也是一台强大的电脑设备,不是吗?我提到谷歌地图和YouTube视频软件都证明iPhone是可以“开放”给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的。“我们必须参与软件的开发,”史蒂夫说,“这样才能知道究竟有哪些软件。”接着,他谈了自己的担忧,一旦第三方软件审核管理不善,就有可能把软件病毒带入手机中。“在开放前,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软件应用对网络的影响,”他补充道,“我们不想造一个怪物出来。”他还提到,如果软件开发商想为iPhone开发软件,他们可以设计特殊的网页,在网络服务器上完成任务,而手机只作为一个终端。
苹果公司内外已经有很多人向史蒂夫提出过类似的疑问。约翰·多尔(John Doerr)是著名风投公司凯鹏华盈(KPCB)的执行合伙人,他和史蒂夫住在同一街区,两人后来成了朋友,因为两家的女儿在帕洛阿尔托的同一所学校上学,孩子有时会寄宿在对方家里。多尔和苹果公司从未有实际业务往来,但他认识苹果所有的骨干。iPhone上市的几个月前,史蒂夫就给了多尔一部,多尔问了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让第三方开发软件?“聊到最后,我对他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多尔回忆道,“‘如果你决定开放iPhone的话,我可以设立一个基金鼓励人们为iPhone开发软件,我觉得是个很好的商机。’他回答,‘好吧,如果我改变主意了再联系你。’”
2007年6月29日iPhone上市后,消费者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软件应用太少,而是AT&T的信号太差。举个例子,史蒂夫送了麦克·斯莱德两部iPhone,但在斯莱德位于西雅图的家里,两部手机根本没有信号。斯莱德写了封邮件向史蒂夫抱怨此事,史蒂夫立刻给AT&T的CEO打电话,第二天AT&T的客服人员赶到了斯莱德家里,但他们却无能为力。只有出了西雅图,斯莱德的iPhone才有信号。
更糟糕的是,在旧金山湾区,AT&T的信号也不如威瑞森。连接旧金山和圣何塞的I-280公路起伏不平,在上市第一天就购买了iPhone的电子迷们发现,开车行驶在这条路上电话经常会断掉。在这些地区手机信号都那么差,就更别提网络了。
iPhone上市的第一个季度里,一共卖掉150万台,其实销量可以更高。虽然信号不太好,软件应用也很少,只有谷歌地图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但销量依然比想象中的好。消费者原本期待iPhone能支持电子游戏、书籍阅读、计算器、文字编辑、财务表格等各种功能,但这些功能都不具备。史蒂夫以前在苹果公司的死对头路易斯·卡西后来去了风险投资公司工作,他曾直言不讳地说:“第一代iPhone就是个废品。”
这一次,史蒂夫改变主意的速度比上一次从iMovie转到iTunes还要快。他的表达方式并不优雅,根据埃迪·库埃的回忆,他的命令是“见鬼了,就按你们说的做吧,让我一个人静一静”。2007年秋天,多尔接到一个电话,“史蒂夫突然冒出来一句,‘我们应该谈谈,来库比蒂诺吧,谈谈基金的事。’因此我就去了,一起整理了些材料,设立了一个基金叫作iFund。我告诉他基金将筹集5000万美元,斯科特·福斯特尔(Scott Forstall)当时负责iPhone的操作系统,他也在场,他对我说,‘约翰,才5000万美元?你肯定能筹到1亿美元吧。’于是我们就敲定了1亿美元。”
11月,也就是第一代iPhone问世的4个月后,苹果透露将推出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供任何想为iPhone开发软件的人使用。“史蒂夫终于开窍儿了,”路易斯·卡西说,“顷刻间,硅谷和投行界都在讨论这件事,几百家小公司争先恐后地争抢资金。然后苹果宣布开设应用商店App Store。接着又推出了iPhone3G(2008年7月推出的第二代iPhone,微处理器速度更快,无线网络更畅通)。iPhone终于完整了,五脏俱全,虽然还需要强筋健骨,但毕竟作为一个婴儿已经完整了。”
2007年1月麦金塔展会的8年以后,iPhone的销量超过了5亿部,无论以什么标准衡量—销量、利润、销售iPhone的国际运营商数量、为iPhone开发的软件应用数量,iPhone都是史上最成功、利润率最高的消费电子产品。单价几百美元的产品销量却能达到5亿部,还有其他产品能与iPhone匹敌吗?也许,宝洁卖掉了几十亿管牙膏,吉列卖掉了几十亿剃须刀刀片,但都无法与iPhone的两年合约期相比,合约期内每位消费者在iPhone上的总花费将近1000美元。
2007年夏天iPhone刚刚问世时,市场上还有很多自称为智能手机的产品,比如奔迈公司的Tero手机上市已有几年时间,加拿大公司Research in Motion生产的黑莓手机销量也不错。而这些手机都带有小型键盘,所以屏幕不大,虽然查收邮件、查看日历、查找联系人都不成问题,但销量却每况愈下,尽管黑莓手机还撑了好几年。iPhone永远改变了手机行业的游戏规则,谷歌明白这一点,因此花了18个月开发了安卓系统,安卓是苹果操作系统的翻版,三星、LG(韩国乐金)、HTC和中国的新兴手机生产商小米使用的都是安卓系统。新的竞争开始了,苹果居于领先地位。虽然最终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销量超过了iPhone,但并没有重蹈当年麦金塔的覆辙,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
网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后来成为硅谷的风险投资家,他认为iPhone的问世“翻转了硅谷的两极”,以前,技术的发展是由军队、大企业等推动的,只有这些资金雄厚的实体才买得起先进的零部件。
但现在情况变了,技术的发展是由普通消费者来推动的。安德森的光头看上去就像一枚炮弹,讲话如同机关枪般不断爆发出对未来的看法。“iPhone的销量如此之大,其产生的规模效应巨大,”他说,“iPhone的销量达到了几十亿部,智能手机的供应链成为整个电脑行业的供应链,iPhone所使用的零部件[比如康宁公司的金刚玻璃,以及英国安谋国际科技公司(ARM Holding)设计的微处理器]逐渐占领了整个电脑行业,将来甚至连服务器市场都会被ARM占领,因为iPhone的规模效应实在太过显著,其他产品无法与其竞争。”
换句话说,史蒂夫颠覆了整个电脑产业。iPhone代表了新型运算设备的出现,与消费者的联系比之前所谓的个人电脑还要紧密。“我觉得人们尚未充分意识到苹果所取得成就的伟大之处,”安德森说,“麦金塔、iPhone和iPad其实是把Unix超级计算机装进了一个适合消费者使用的外壳里,这才是苹果的成就,却没有人讨论,因为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设计上。”他身体前倾,继续说道,“你口袋里的iPhone事实上就是20年前售价高达1000万美元的克雷XMP超级计算机,iPhone的操作系统、运算处理速度、数据存储容量都与XMP不相上下,但售价却只要600美元。这是史蒂夫的突破,这才是iPhone的本质。”
注释:
[1]英国小说家乔治·杜·莫利耶小说《爵士帽》中通过催眠术控制女主人公的邪恶音乐家。—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