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跟着直觉走(5)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作为硬件负责人,鲁宾斯坦总是会关注新的电子元件和技术,比如处理器、磁盘驱动器、存储芯片、图形技术等,这些元件与技术可能会让史蒂夫感兴趣,或者让苹果公司拥有竞争优势。电子巨头东芝当时主要为个人电脑生产硬盘驱动器,2000年年末,鲁宾斯坦去日本出差时,东芝的工程师希望向他展示下一代硬盘驱动器:直径不到2英寸的迷你硬盘,但有5GB(吉字节)内存。把迷你硬盘放进香烟盒里,空间还绰绰有余,却能储存几千个数字文件,无论是照片、文档还是歌曲。鲁宾斯坦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体积如此小、内存却如此大的硬盘,正好能用在苹果音乐播放器里。索尼磁带随身听或CD随身听只能储存十几首歌曲,但迷你硬盘却能储存一千首,而且“随机存取”的性能让用户能够从一千首歌曲中立刻选出想听的那一首。
2001年1月,鲁宾斯坦召集前牛顿(Newton)项目工程师在东芝迷你硬盘的基础上研发便携式播放器。3月,他将从飞利浦挖来的工程师托尼·法德尔(Tony Fadell)任命为项目负责人。法德尔在大学是摔跤运动员,还当过高中橄榄球教练,也是一位创业者。20世纪90年代,他曾在通用魔力公司(General Magic)工作,结识了麦金塔团队成员比尔·阿特金森、安迪·赫兹菲尔德和苏珊·凯尔(Susan Kare),他们曾跟他说过史蒂夫创业之初的恐怖故事。“我以为史蒂夫是个傲慢的暴君,”法德尔说道,“但其实不是,他本人跟故事里的描述完全不同。对于他在乎的事,他的要求可能会非常严苛,但大部分时候,他都比较善解人意,也不会事必躬亲,非常信任手下员工。”
没有人知道成品是怎样的,用户该如何控制设备,这台设备是否应该像一台小型电脑那样运作,该如何与iTunes相配合,如何利用储存在iMac里的歌曲库,甚至不知道产品何时能够问世。他们只知道产品的基本要求:迷你硬盘;耳机音频放大器;能够显示储存歌曲并进行导航的小屏幕;能使设备智能化的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能够让设备与iTunes交互的软件;能与麦金塔相连的接口;设备的体积必须足够小,能够轻松放入牛仔裤的口袋里。当然,外形也要好看,最好能够尽快问世。
史蒂夫依然给团队设定了看似无法完成的目标,这方面他丝毫没有改变。但是有两点变化却让团队更容易实现他定下的目标。一方面,随着开发工作的推进,如果原本的目标有局限性或是出现了新的机遇,史蒂夫愿意变通;另一方面,他所召集的团队是最富有才华的一群人,他们本身胸怀大志,史蒂夫的鞭策也不断激发着他们的好奇心和突破极限的渴望。“我之所以喜欢给史蒂夫干活儿,”库埃说道,“是因为我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完成看似无法完成的事。”
史蒂夫之所以坚信苹果一定能创造出伟大的电子消费设备,是因为一台受欢迎的音乐播放器必须是硬件与软件的完美结合。史蒂夫曾说过,iPod是真正的“整机”挑战。由于日程安排非常紧凑,虽然法德尔是iPod项目的负责人,但高管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和公司其他项目的工程师都会给这个项目添砖加瓦。
把鲁宾斯坦看到的东芝迷你硬盘转化为iPod的核心硬件并非最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打造出一台“好使”的机器:只要轻触屏幕,1000首歌曲尽在掌握,而且iPod必须实现与麦金塔的交互,让用户能够将iTunes里的数字音乐文档和个性化播放列表导入iPod中。iPod的屏幕最好还能够显示歌曲的基本信息,并按照演唱者、专辑名字甚至音乐风格给歌曲分类。要实现上述功能,播放器必须加载基础的电脑数据库程序,换句话说,iPod就是迷你版的特殊功能电脑。
但这些只是开始。在电脑的整个产业链中,史蒂夫最感兴趣的是个人与电脑的交互点,正是用户界面的设计让麦金塔成了“个人”电脑的典范。史蒂夫的观点是有道理的,试想如果个人与电脑的交互过程非常复杂,个人不会有兴趣去探索电脑的秘密。大部分人并不在意电脑的内部构造,他们只在意屏幕上的内容,以及他们通过屏幕能实现的功能。史蒂夫从职业生涯伊始就深刻地领悟了这一点,也正是这一点让苹果公司从一大群电脑生产商中脱颖而出。大部分电脑生产商都是工程师出身,他们认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肯定会关心电脑的内部构造。在麦金塔推出后的近20年里,这一偏见大行其道。如果苹果公司能让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拥有良好的交互体验,用户将享受到一场从未想象过的音乐盛宴。但如果苹果公司无法实现这一点,iPod就会沦为一台无人问津的破烂机器。
要打造合适的界面就必须使软件和硬件相互匹配。主要软件已基本准备就绪:麦金塔电脑上的iTunes是将音乐数据库导入iPod的最佳工具。但便携式播放器本身也需要操作系统来支持用户界面,就如同麦金塔所使用的Mac OS操作系统让用户能够通过鼠标和键盘实现与图形用户界面的交互。软件团队将牛顿操作系统进行了改良,加入了从一家小型创业公司Portal Player(芯片供应商)那里买来的基础文档管理系统,也使用了Mac OS X操作系统中的一些元素。
作为硬件负责人,鲁宾斯坦总是会关注新的电子元件和技术,比如处理器、磁盘驱动器、存储芯片、图形技术等,这些元件与技术可能会让史蒂夫感兴趣,或者让苹果公司拥有竞争优势。电子巨头东芝当时主要为个人电脑生产硬盘驱动器,2000年年末,鲁宾斯坦去日本出差时,东芝的工程师希望向他展示下一代硬盘驱动器:直径不到2英寸的迷你硬盘,但有5GB(吉字节)内存。把迷你硬盘放进香烟盒里,空间还绰绰有余,却能储存几千个数字文件,无论是照片、文档还是歌曲。鲁宾斯坦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体积如此小、内存却如此大的硬盘,正好能用在苹果音乐播放器里。索尼磁带随身听或CD随身听只能储存十几首歌曲,但迷你硬盘却能储存一千首,而且“随机存取”的性能让用户能够从一千首歌曲中立刻选出想听的那一首。
2001年1月,鲁宾斯坦召集前牛顿(Newton)项目工程师在东芝迷你硬盘的基础上研发便携式播放器。3月,他将从飞利浦挖来的工程师托尼·法德尔(Tony Fadell)任命为项目负责人。法德尔在大学是摔跤运动员,还当过高中橄榄球教练,也是一位创业者。20世纪90年代,他曾在通用魔力公司(General Magic)工作,结识了麦金塔团队成员比尔·阿特金森、安迪·赫兹菲尔德和苏珊·凯尔(Susan Kare),他们曾跟他说过史蒂夫创业之初的恐怖故事。“我以为史蒂夫是个傲慢的暴君,”法德尔说道,“但其实不是,他本人跟故事里的描述完全不同。对于他在乎的事,他的要求可能会非常严苛,但大部分时候,他都比较善解人意,也不会事必躬亲,非常信任手下员工。”
没有人知道成品是怎样的,用户该如何控制设备,这台设备是否应该像一台小型电脑那样运作,该如何与iTunes相配合,如何利用储存在iMac里的歌曲库,甚至不知道产品何时能够问世。他们只知道产品的基本要求:迷你硬盘;耳机音频放大器;能够显示储存歌曲并进行导航的小屏幕;能使设备智能化的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能够让设备与iTunes交互的软件;能与麦金塔相连的接口;设备的体积必须足够小,能够轻松放入牛仔裤的口袋里。当然,外形也要好看,最好能够尽快问世。
史蒂夫依然给团队设定了看似无法完成的目标,这方面他丝毫没有改变。但是有两点变化却让团队更容易实现他定下的目标。一方面,随着开发工作的推进,如果原本的目标有局限性或是出现了新的机遇,史蒂夫愿意变通;另一方面,他所召集的团队是最富有才华的一群人,他们本身胸怀大志,史蒂夫的鞭策也不断激发着他们的好奇心和突破极限的渴望。“我之所以喜欢给史蒂夫干活儿,”库埃说道,“是因为我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完成看似无法完成的事。”
史蒂夫之所以坚信苹果一定能创造出伟大的电子消费设备,是因为一台受欢迎的音乐播放器必须是硬件与软件的完美结合。史蒂夫曾说过,iPod是真正的“整机”挑战。由于日程安排非常紧凑,虽然法德尔是iPod项目的负责人,但高管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和公司其他项目的工程师都会给这个项目添砖加瓦。
把鲁宾斯坦看到的东芝迷你硬盘转化为iPod的核心硬件并非最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打造出一台“好使”的机器:只要轻触屏幕,1000首歌曲尽在掌握,而且iPod必须实现与麦金塔的交互,让用户能够将iTunes里的数字音乐文档和个性化播放列表导入iPod中。iPod的屏幕最好还能够显示歌曲的基本信息,并按照演唱者、专辑名字甚至音乐风格给歌曲分类。要实现上述功能,播放器必须加载基础的电脑数据库程序,换句话说,iPod就是迷你版的特殊功能电脑。
但这些只是开始。在电脑的整个产业链中,史蒂夫最感兴趣的是个人与电脑的交互点,正是用户界面的设计让麦金塔成了“个人”电脑的典范。史蒂夫的观点是有道理的,试想如果个人与电脑的交互过程非常复杂,个人不会有兴趣去探索电脑的秘密。大部分人并不在意电脑的内部构造,他们只在意屏幕上的内容,以及他们通过屏幕能实现的功能。史蒂夫从职业生涯伊始就深刻地领悟了这一点,也正是这一点让苹果公司从一大群电脑生产商中脱颖而出。大部分电脑生产商都是工程师出身,他们认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肯定会关心电脑的内部构造。在麦金塔推出后的近20年里,这一偏见大行其道。如果苹果公司能让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拥有良好的交互体验,用户将享受到一场从未想象过的音乐盛宴。但如果苹果公司无法实现这一点,iPod就会沦为一台无人问津的破烂机器。
要打造合适的界面就必须使软件和硬件相互匹配。主要软件已基本准备就绪:麦金塔电脑上的iTunes是将音乐数据库导入iPod的最佳工具。但便携式播放器本身也需要操作系统来支持用户界面,就如同麦金塔所使用的Mac OS操作系统让用户能够通过鼠标和键盘实现与图形用户界面的交互。软件团队将牛顿操作系统进行了改良,加入了从一家小型创业公司Portal Player(芯片供应商)那里买来的基础文档管理系统,也使用了Mac OS X操作系统中的一些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