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八百馆生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四百七十四章 八百馆生
郑仁弘是光海君的心腹重臣,在废黜仁穆大妃和处死临海君、永昌大君中出了大力,郑仁弘没有退路,只有追随光海君,光海君对郑仁弘也是信任有加,此次光海君接见奴尔哈赤派来的使者纳兰巴克什,郑仁弘就曾与谋,前rì在碧蹄馆与纳兰巴克什长谈的议zhèng fǔ右赞善朴规便是郑仁弘之婿——
勤政殿暖阁中只有光海君和郑仁弘君臣二人,光海君问道:“张原应该不知道建州使者额尔德尼就在汉城吧?”
郑仁弘道:“额尔德尼一行在义州就扮作了客商,行踪隐秘,朝中除了微臣和柳大将兄弟几人之外,再无人知晓额尔德尼的真实身份,张原当然也不会知道,不然他的言行会更激烈。”
光海君皱眉点头,说道:“奴尔哈赤偏偏在这个时候派使者来见本王,这是包藏祸心,事后必故意流露风声让大明知晓我国与建州关系颇密,这与在běi jīng城陷害柳东溟如出一辙,千方{百计要离间我国与明朝,实为可恼。”
郑仁弘心道:“这也是大王自己首鼠两端所致,既想脱离大明的控制,又对大明心存畏惧,想借建州来牵制大明。”口里道:“好在有běi jīng诬陷案在先,若明朝皇帝下诏指责我国,大王可推说全是建州造谣,谅明朝也无法彻查此事,而且——”
郑仁弘语气转低,问:“不知那额尔德尼向大王通报了何事,奴尔哈赤真敢对大明动兵?”
光海君前rì在汉江楼密会纳兰巴克什,郑仁弘已出京迎接大明使团,对密谈之事并不知悉——
光海君冷笑了一声,说道:“额尔德尼面呈了奴尔哈赤的信,奴尔哈赤大言道‘吾与南朝结怨者,不是好玩兵也,只缘南朝种种欺害,不得已背之。至于朝鲜,则素无仇怨,愿为邻好。’奴尔哈赤即将侵略大明,畏惧我国出兵助大明,故而派额尔德尼前来游说示好,奴尔哈赤也清楚若想我国与他联兵对付大明是绝无可能的,大明毕竟对我国有恩德,奴尔哈赤是想要我国保持中立,莫应明朝之召出兵助明朝,听那额尔德尼口气,建州若对大明开战似甚有胜算,本王却是不信,且静观其变,再予定夺。”
郑仁弘道:“大王英明,若建州与大明开战,我国固守边境看两强相争正是上策,据我国与建州往来的商人禀报,建州女真步骑不下六万,兵强马壮,勇猛凶悍,战力明显强于辽东明军,若开战,辽东明军必败,但大明毕竟是泱泱大国,远非女真可比,以臣预料,大明与建州之战必将旷rì持久,任哪一方也无力一举扫平对手,而我国正可从中得利,至少不必再受明朝的节制,那些明朝使臣如张原辈自恃是天朝上国,盛气凌人,藐视我等,天厌之!天厌之!”
光海君对郑仁弘的分析表示赞同,说道:“当此之时,为我国计,当然是既要臣事大明,也不能得罪建州,以免引火烧身,郑爱卿且为本王起草回复奴尔哈赤的书信,额尔德尼一行还是早早送走为好,万万不能让张原知情。”
郑仁弘是朝鲜有名的儒者,援笔立就,呈给光海君御览,只见回书写道:
“洪惟建州与我国境土相接,共为帝臣,同事天朝者二百余兹,未尝有一毫嫌怨之意矣,天朝恩抚亦厚,何以些少嫌隙,竟yù背叛天朝乎?天朝强盛,建州若与天朝构衅,兵连祸结,必致生民涂炭,四郊多垒,岂但邻国之不幸,其在建州,亦非好事也。望毋作逆天之计,以尽事大之诚,自今以后,偕之大道,则天朝宠绥之典不rì诞降,我国与建州各守边疆,相保旧好,岂非两国之福……”
光海君看罢郑仁弘起草的回书,赞许道:“不卑不亢,婉转含蓄,既不开罪建州,亦保有我国尊严,爱卿深得本王心意,爱卿明rì就代本王去见额尔德尼,递交回书,赐赠礼品,然后送他们离开汉城,免生事端。”
郑仁弘最关心的是打击小北派官员和大北派中的奇自献一系,说道:“大王,李元翼、申时敏诸人明知大明册封使臣即将入王京,却在这时上疏进谏,其居心可知,微臣以为,景福宫旧宫婢具喜善、黄海城外的刺客、向张原通风报信的内jiān,必是李元翼、申时敏同党,其锋芒直指大王,要为废妃翻案,动摇大王的王位,若不严惩,邪党气焰势必愈发猖獗。”
光海君目露冷酷之意,说道:“待册封大典举行之后,再一一清算。”
郑仁弘却比光海君还心急,他打击小北派和大北派中的异己时手段狠辣,所以极为害怕小北派和奇自献会东山再起,说道:“大王,李元翼、申时敏、奇世石诸人居心险恶,yù阻挠世子册封,进而颠覆大王的统治,若不立即惩治,只怕会有大患,那张原已受邪党蛊惑,若容留邪党继续胡作非为,焉知张原还会作出何等不利于我国、不利于大王的举动!”
光海君沉吟片刻,开口道:“将上疏妄言的李元翼、申时敏二人下司宪府问罪,由司宪府、司谏院和刑曹共同审理。”
郑仁弘道:“大王,都承旨奇世石嫌疑极大。”
光海君不想在这个时候大肆拘捕官员致王京人心惶惶,说道:“暂不要牵连太多,先审问李元翼和王时敏,逐步追查。”
郑仁弘躬身道:“是。”
君臣二人又密谋半晌,夜已深,郑仁弘正待辞出,忽想起一事,问:“大王,建州使者现居何处?”
光海君道:“为避人耳目,本王安排他们住在嵯峨山下的王室秘苑。”
……
五月十五rì辰时三刻,张原、阮大铖二人在绫阳君李倧和柳东溟、许筠、禹烟、金中清还有汉城府尹的陪同下前往汉城西北郊的宣武祠,大明礼部的十六人仪仗卤簿前导,节钺、旌旗高举,仪刀、豹尾枪在阳光下闪耀光辉,导引鼓、云锣节奏鲜明,六十名身穿飞鱼服、腰挎绣chūn刀的锦衣卫列队护卫,更有平山节度使李贵率领的一千两百军士沿途jǐng戒,汉城民众已知天朝使节驾临,纷纷出城相迎,但被李贵的军士阻隔,不许接近天使。
宣武祠建于万历二十七年,至今已近二十年,门前匾额“再造藩邦”四个大字乃朝鲜宣祖亲笔所书,宣祖在世时,每年chūn秋两次隆重拜祭宣武祠,但万历三十六年光海君署朝鲜国事以来,对宣武祠的祭祀等级逐年降格,近几年光海君已不再亲自来宣武祠拜祭,只派王族贵戚代他祭拜,宣武祠这几年也没再修葺过,祠堂已经显得有些破旧,非逢祭奠之期都是大门紧闭,祠堂里荒草丛生、狐鼠出没,汉城府尹得知天使今rì要拜谒宣武祠,连夜命工匠民夫整修清扫,好歹干净整洁了。
宣武祠正中是英灵堂,祠奉壬辰抗倭捐躯的大明和朝鲜的将士,没有具体名字和死亡人数,只是笼络地拜祭,而在祠堂右侧则是杨镐的生祠,因为蔚山兵败,杨镐遭到兵部赞画主事丁应泰的严厉弹劾,说杨镐“贪猾丧师,酿乱欺罔”,杨镐因此被革职,但朝鲜史家却不认为蔚山之战是大败,只是进攻失利而已,杨镐是大明党争的牺牲品,朝鲜军民对杨镐充满了感激和同情,万历三十四年,朝鲜谢恩使柳寅吉、崔濂来běi jīng,专求杨镐画像,当时杨镐被革职居河南商丘,柳寅吉千方百计寻得一商丘举人前往其家乡,摹得杨镐画像,回到汉城后请能工巧匠照画塑像,置于宣武祠内享受崇祀,由此可见杨镐在朝鲜朝野间的地位何等崇高——
宣武祠离宣圣庙和成均馆不远,张原、阮大铖祭拜宣武祠之后,又至宣圣庙祭拜孔子,宣圣庙大殿曰“大圣贤殿”,庙制灵星门、仪门、正殿、两庑、七十二圣贤像,都与大明的文庙规制一般无二,张原主祭,上香行礼,两边奏雅乐——
祭毕,宣圣庙附近成均馆的两位官员大司成和少司成请两位天使到成均馆用午饭,并恳请上国天使为小邦馆生讲学,成均馆是朝鲜官方的最高学府,相当于大明的国子监,大司成相当于祭酒、少司成相当于司业,馆生就是国子监生,儒巾襕衫,皆与中华无异,成均馆现有馆生八百人,这都是朝鲜官员后备队。
到成均馆讲学其实是张原授意绫阳君李倧的安排,张原需要制造舆论声势,当然,他不会在成均馆当着八百朝鲜馆生的面煽动反对光海君,那样是极其愚蠢的,即便是为了大明的国家利益,回国后也必受惩处,因为儒家的纲常礼仪有时是超出一切利益之上的,所以张原必须高举儒家正统旗帜,这样才好便宜行事——
面对八百朝鲜馆生,张原开讲chūn秋大义,《chūn秋》是张原科举的本经,用功甚勤,张原讲chūn秋义理、圣贤之道、君臣之义、士人气节……
张原讲《chūn秋》是驾轻就熟,深入浅出,慷慨激昂,极具感染力,让自幼读儒家经典的馆生们对大明起了极大的认同感,大明是大中华,朝鲜是小中华,这让馆生们感到一种崇高的荣誉,舍生取义、名垂青史,这个义,就是对大明的认同和中华文明的归属感。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四章 八百馆生
郑仁弘是光海君的心腹重臣,在废黜仁穆大妃和处死临海君、永昌大君中出了大力,郑仁弘没有退路,只有追随光海君,光海君对郑仁弘也是信任有加,此次光海君接见奴尔哈赤派来的使者纳兰巴克什,郑仁弘就曾与谋,前rì在碧蹄馆与纳兰巴克什长谈的议zhèng fǔ右赞善朴规便是郑仁弘之婿——
勤政殿暖阁中只有光海君和郑仁弘君臣二人,光海君问道:“张原应该不知道建州使者额尔德尼就在汉城吧?”
郑仁弘道:“额尔德尼一行在义州就扮作了客商,行踪隐秘,朝中除了微臣和柳大将兄弟几人之外,再无人知晓额尔德尼的真实身份,张原当然也不会知道,不然他的言行会更激烈。”
光海君皱眉点头,说道:“奴尔哈赤偏偏在这个时候派使者来见本王,这是包藏祸心,事后必故意流露风声让大明知晓我国与建州关系颇密,这与在běi jīng城陷害柳东溟如出一辙,千方{百计要离间我国与明朝,实为可恼。”
郑仁弘心道:“这也是大王自己首鼠两端所致,既想脱离大明的控制,又对大明心存畏惧,想借建州来牵制大明。”口里道:“好在有běi jīng诬陷案在先,若明朝皇帝下诏指责我国,大王可推说全是建州造谣,谅明朝也无法彻查此事,而且——”
郑仁弘语气转低,问:“不知那额尔德尼向大王通报了何事,奴尔哈赤真敢对大明动兵?”
光海君前rì在汉江楼密会纳兰巴克什,郑仁弘已出京迎接大明使团,对密谈之事并不知悉——
光海君冷笑了一声,说道:“额尔德尼面呈了奴尔哈赤的信,奴尔哈赤大言道‘吾与南朝结怨者,不是好玩兵也,只缘南朝种种欺害,不得已背之。至于朝鲜,则素无仇怨,愿为邻好。’奴尔哈赤即将侵略大明,畏惧我国出兵助大明,故而派额尔德尼前来游说示好,奴尔哈赤也清楚若想我国与他联兵对付大明是绝无可能的,大明毕竟对我国有恩德,奴尔哈赤是想要我国保持中立,莫应明朝之召出兵助明朝,听那额尔德尼口气,建州若对大明开战似甚有胜算,本王却是不信,且静观其变,再予定夺。”
郑仁弘道:“大王英明,若建州与大明开战,我国固守边境看两强相争正是上策,据我国与建州往来的商人禀报,建州女真步骑不下六万,兵强马壮,勇猛凶悍,战力明显强于辽东明军,若开战,辽东明军必败,但大明毕竟是泱泱大国,远非女真可比,以臣预料,大明与建州之战必将旷rì持久,任哪一方也无力一举扫平对手,而我国正可从中得利,至少不必再受明朝的节制,那些明朝使臣如张原辈自恃是天朝上国,盛气凌人,藐视我等,天厌之!天厌之!”
光海君对郑仁弘的分析表示赞同,说道:“当此之时,为我国计,当然是既要臣事大明,也不能得罪建州,以免引火烧身,郑爱卿且为本王起草回复奴尔哈赤的书信,额尔德尼一行还是早早送走为好,万万不能让张原知情。”
郑仁弘是朝鲜有名的儒者,援笔立就,呈给光海君御览,只见回书写道:
“洪惟建州与我国境土相接,共为帝臣,同事天朝者二百余兹,未尝有一毫嫌怨之意矣,天朝恩抚亦厚,何以些少嫌隙,竟yù背叛天朝乎?天朝强盛,建州若与天朝构衅,兵连祸结,必致生民涂炭,四郊多垒,岂但邻国之不幸,其在建州,亦非好事也。望毋作逆天之计,以尽事大之诚,自今以后,偕之大道,则天朝宠绥之典不rì诞降,我国与建州各守边疆,相保旧好,岂非两国之福……”
光海君看罢郑仁弘起草的回书,赞许道:“不卑不亢,婉转含蓄,既不开罪建州,亦保有我国尊严,爱卿深得本王心意,爱卿明rì就代本王去见额尔德尼,递交回书,赐赠礼品,然后送他们离开汉城,免生事端。”
郑仁弘最关心的是打击小北派官员和大北派中的奇自献一系,说道:“大王,李元翼、申时敏诸人明知大明册封使臣即将入王京,却在这时上疏进谏,其居心可知,微臣以为,景福宫旧宫婢具喜善、黄海城外的刺客、向张原通风报信的内jiān,必是李元翼、申时敏同党,其锋芒直指大王,要为废妃翻案,动摇大王的王位,若不严惩,邪党气焰势必愈发猖獗。”
光海君目露冷酷之意,说道:“待册封大典举行之后,再一一清算。”
郑仁弘却比光海君还心急,他打击小北派和大北派中的异己时手段狠辣,所以极为害怕小北派和奇自献会东山再起,说道:“大王,李元翼、申时敏、奇世石诸人居心险恶,yù阻挠世子册封,进而颠覆大王的统治,若不立即惩治,只怕会有大患,那张原已受邪党蛊惑,若容留邪党继续胡作非为,焉知张原还会作出何等不利于我国、不利于大王的举动!”
光海君沉吟片刻,开口道:“将上疏妄言的李元翼、申时敏二人下司宪府问罪,由司宪府、司谏院和刑曹共同审理。”
郑仁弘道:“大王,都承旨奇世石嫌疑极大。”
光海君不想在这个时候大肆拘捕官员致王京人心惶惶,说道:“暂不要牵连太多,先审问李元翼和王时敏,逐步追查。”
郑仁弘躬身道:“是。”
君臣二人又密谋半晌,夜已深,郑仁弘正待辞出,忽想起一事,问:“大王,建州使者现居何处?”
光海君道:“为避人耳目,本王安排他们住在嵯峨山下的王室秘苑。”
……
五月十五rì辰时三刻,张原、阮大铖二人在绫阳君李倧和柳东溟、许筠、禹烟、金中清还有汉城府尹的陪同下前往汉城西北郊的宣武祠,大明礼部的十六人仪仗卤簿前导,节钺、旌旗高举,仪刀、豹尾枪在阳光下闪耀光辉,导引鼓、云锣节奏鲜明,六十名身穿飞鱼服、腰挎绣chūn刀的锦衣卫列队护卫,更有平山节度使李贵率领的一千两百军士沿途jǐng戒,汉城民众已知天朝使节驾临,纷纷出城相迎,但被李贵的军士阻隔,不许接近天使。
宣武祠建于万历二十七年,至今已近二十年,门前匾额“再造藩邦”四个大字乃朝鲜宣祖亲笔所书,宣祖在世时,每年chūn秋两次隆重拜祭宣武祠,但万历三十六年光海君署朝鲜国事以来,对宣武祠的祭祀等级逐年降格,近几年光海君已不再亲自来宣武祠拜祭,只派王族贵戚代他祭拜,宣武祠这几年也没再修葺过,祠堂已经显得有些破旧,非逢祭奠之期都是大门紧闭,祠堂里荒草丛生、狐鼠出没,汉城府尹得知天使今rì要拜谒宣武祠,连夜命工匠民夫整修清扫,好歹干净整洁了。
宣武祠正中是英灵堂,祠奉壬辰抗倭捐躯的大明和朝鲜的将士,没有具体名字和死亡人数,只是笼络地拜祭,而在祠堂右侧则是杨镐的生祠,因为蔚山兵败,杨镐遭到兵部赞画主事丁应泰的严厉弹劾,说杨镐“贪猾丧师,酿乱欺罔”,杨镐因此被革职,但朝鲜史家却不认为蔚山之战是大败,只是进攻失利而已,杨镐是大明党争的牺牲品,朝鲜军民对杨镐充满了感激和同情,万历三十四年,朝鲜谢恩使柳寅吉、崔濂来běi jīng,专求杨镐画像,当时杨镐被革职居河南商丘,柳寅吉千方百计寻得一商丘举人前往其家乡,摹得杨镐画像,回到汉城后请能工巧匠照画塑像,置于宣武祠内享受崇祀,由此可见杨镐在朝鲜朝野间的地位何等崇高——
宣武祠离宣圣庙和成均馆不远,张原、阮大铖祭拜宣武祠之后,又至宣圣庙祭拜孔子,宣圣庙大殿曰“大圣贤殿”,庙制灵星门、仪门、正殿、两庑、七十二圣贤像,都与大明的文庙规制一般无二,张原主祭,上香行礼,两边奏雅乐——
祭毕,宣圣庙附近成均馆的两位官员大司成和少司成请两位天使到成均馆用午饭,并恳请上国天使为小邦馆生讲学,成均馆是朝鲜官方的最高学府,相当于大明的国子监,大司成相当于祭酒、少司成相当于司业,馆生就是国子监生,儒巾襕衫,皆与中华无异,成均馆现有馆生八百人,这都是朝鲜官员后备队。
到成均馆讲学其实是张原授意绫阳君李倧的安排,张原需要制造舆论声势,当然,他不会在成均馆当着八百朝鲜馆生的面煽动反对光海君,那样是极其愚蠢的,即便是为了大明的国家利益,回国后也必受惩处,因为儒家的纲常礼仪有时是超出一切利益之上的,所以张原必须高举儒家正统旗帜,这样才好便宜行事——
面对八百朝鲜馆生,张原开讲chūn秋大义,《chūn秋》是张原科举的本经,用功甚勤,张原讲chūn秋义理、圣贤之道、君臣之义、士人气节……
张原讲《chūn秋》是驾轻就熟,深入浅出,慷慨激昂,极具感染力,让自幼读儒家经典的馆生们对大明起了极大的认同感,大明是大中华,朝鲜是小中华,这让馆生们感到一种崇高的荣誉,舍生取义、名垂青史,这个义,就是对大明的认同和中华文明的归属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