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大学毕业去支教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章大学毕业去支教
“世界上,有一种工作如果你没有经历过?33?就不会知道其中的艰辛付出;有一种艰辛付出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就不会体会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就不会领悟其中的纯粹;有一种纯粹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就不会感受到其中的幸福。这就是支教老师!”
------题记
大学毕业那年正赶上金融危机,我面临失业的窘况。临毕业前期,71岁高龄的大学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同学们,西部还很缺老师呢,你们可以去。我觉得当一个老师也不错!”我思索再三,最终背上了西去的行囊。我坐在汽车上,望着窗外一株株挺拔的白杨树,我想年轻人就应该像他们一样挺直躯干向上生长。我一路西行,从贵安穿新谷至邯灵,过三门市。
美丽的三门市,南依伏牛西望古城长安,北隔黄河望三晋。我沉醉于黄土高原的美景,充满好奇地望着神秘的窑洞,侧耳倾听着涛涛黄河水。一排排漂亮的窑洞,错落有致地码放着,窑洞门前空地上有许多大树,看上去这种院落十分美丽。在三门市火车站,我看到了诗人贺敬之的诗句,我站在石刻前沉思。我想起了他和他的诗歌。他的《回延安》、《桂林山水》等等在我耳畔响起:“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望着塑像,我感叹:久闻大名,又似曾相识。只见石刻上的诗中写道:水过三个闸门故称三门。
清冷的寒风从脸颊抚过,望着如织的人流,看着夜晚轻柔黯淡的灯光,一种迷茫涌上心头。来不及沉醉,来不及等待,我背起了行囊,开始坐船渡过这伟大的母亲河---黄河。第一次看到黄河,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但也有些许失望。黄河之水就是一团浑浊的泥浆。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也不敢相信这就是黄河。过中条山就到SX境内了,行走在黄土高原上,看到这一条高大的山脉,心里激动不已。远望去,山上的石头翘愣愣地,如刀刻一般。一条条盘山公路,似五彩的绸带缠绕在半山腰。山路曲折陡峭,汽车缓慢前行。望着这险峻的大山,遥想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当年在中条山凿洞修炼,羽化得道成仙。神仙都留恋此景,人何以堪?听说后人在芮城修建了永乐宫,来祭拜这位神通广大的仙人,祈求庇护一方。
车子在SX境内出了故障,去西安的计划搁浅了,我不得不在永济小城停留几日。
永济历史悠久,旧称蒲板,有“爱情圣地”之美誉。于是,我决定去《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看看,感受一下当年张生与莹莹幽会的感觉。初进普救寺,神秘幽静,古老的塔映衬着古老的衙门。古老的黄土山倾听者古老的故事。在僧侣的暮鼓晨钟声里,我在蛙鸣塔前扣击,聆听大自然的声声啼叫。鸽子从塔顶飞出,卖弄着优美的身姿,掩映着落日的余晖。远望宏伟的鹳鹊楼,古楼与黄河遥遥对望,此刻我有种登鹳鹊楼的冲动。我吟诵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普救寺游玩时,无意中的交谈得知,运河地区的垣河县教育落后,条件艰苦。我当时决定,绕道垣河去看看,是不是需要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着,我透过窗户,望见黄土高原上那贫瘠的山梁和一片片干旱的庄稼。玉米田里的叶子在焦灼的烈日下抽搐着。泛着白色的盐碱地里,除了玉米就是孤独的西瓜。一个个硕大的西瓜,滚落在田埂。一层层的梯田,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山坡上。劳作的人们弓着弯曲的脊背,远望去,就像一株被沉重的果实压弯的梨树。近处果园里,一串串红彤彤的苹果,在枝头翘望着远方的村落。也许在期盼着甘霖的早日到来。我到了垣河后,找到了一所叫“水塔”的小学。
水塔小学说是一所小学,倒不如说它是一间破败的土窑。窑洞里打扫得还算干净,墙上挂着一副不知道多少年的毛主席像。光秃秃的桌凳上,放着几个铅笔头。墙上挂着一个坑坑洼洼的叫黑板的木板。屋前有一个笔直的旗杆,如果没有飘摇的红旗,我不敢相信这就是一所山区小学。
这里一共有14名学生,只有一个被称为“万金油”的老教师在教学。透过黝黑苍老的脸庞,猜测他已经有五十多岁了吧。他骨瘦如柴的躯干边走边晃,腋窝里夹着一本卷边的教科书,仔细看看好像是语文。他看到我来了,热情地迎了过来,询问我是不是来支教的。我心想他怎么会知道,他接下来说:“昨天晚上乡教委的孙老师,打电话告诉我说有个大学生过来支教。”我先自我介绍了一下,告诉他我的想法后,他说:“我先给你安排住下吧。”他边走边说,山区里比较艰苦,不知道你适应不适应。我们这里虽然有山有水,但有时候也会干旱的,但风景还是美的没得说。
他指着眼前的一片片的黄土坡说:“那多么的壮观啊!”第一天,我被安顿在学校附近一户农家的窑洞里。这家主人是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她头上包着抵挡风沙的淡蓝色的粗布围巾,满脸堆满笑容,看着就仿佛是自家的奶奶。我跟她寒暄了一番后,她让我好好休息一下,路途奔波太累了。我在屋里,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东西,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就走出屋子,透透气看看风景。
老阿姨正在院子里喂猪,一边提高嗓门喊着“唠!唠!唠!”的声音。这种架势好像在唱一首高难度的歌剧,一边挥舞着盛满猪食的勺子,还不时地敲击几下石槽。开始她好像没有看到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几头争抢食物的猪身上了。院子里挂满红彤彤果实的枣树上,几只山雀在嬉闹,偶尔跳入猪圈啄食残羹剩饭,而后静静飞去。院子里的公鸡不时地叫几声,好像在说:“怎么不给我吃的?”这时,老阿姨看到了我,她面带歉意地说:“是不是把你吵醒了?”我说不是的,是我自己睡不着。
我跟老阿姨聊了起来,从她的谈话中,我知道了她的生活经历。她年轻的时候,不但长得非常漂亮,而且下地干活也是一把好手。她当过妇女主任,干过宣传队。她有一个儿子,在村子的东头(学校在村子的西南角,离他儿子住的地方大约一里地)。儿子和儿媳妇都去BJ打工了。留下孙子和她在家,孙子现在乡上读初中。在说这些的时候,他充满自豪的笑容,还不忘说:“学习在班里前几名!”老阿姨说:“你饿了吧,我给你做馍花。”我第一次听说做馍花,这是个什么东东,一定很好吃吧。我说:“阿姨,我刚才吃了饼干不少,就不麻烦您了。”我没把这个放在心上,我说阿姨我去村里走走。他叮嘱我要记得回来的路,村子不大,但弯路比较多。说着我便走出了院子。
第1章大学毕业去支教
“世界上,有一种工作如果你没有经历过?33?就不会知道其中的艰辛付出;有一种艰辛付出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就不会体会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就不会领悟其中的纯粹;有一种纯粹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就不会感受到其中的幸福。这就是支教老师!”
------题记
大学毕业那年正赶上金融危机,我面临失业的窘况。临毕业前期,71岁高龄的大学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同学们,西部还很缺老师呢,你们可以去。我觉得当一个老师也不错!”我思索再三,最终背上了西去的行囊。我坐在汽车上,望着窗外一株株挺拔的白杨树,我想年轻人就应该像他们一样挺直躯干向上生长。我一路西行,从贵安穿新谷至邯灵,过三门市。
美丽的三门市,南依伏牛西望古城长安,北隔黄河望三晋。我沉醉于黄土高原的美景,充满好奇地望着神秘的窑洞,侧耳倾听着涛涛黄河水。一排排漂亮的窑洞,错落有致地码放着,窑洞门前空地上有许多大树,看上去这种院落十分美丽。在三门市火车站,我看到了诗人贺敬之的诗句,我站在石刻前沉思。我想起了他和他的诗歌。他的《回延安》、《桂林山水》等等在我耳畔响起:“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望着塑像,我感叹:久闻大名,又似曾相识。只见石刻上的诗中写道:水过三个闸门故称三门。
清冷的寒风从脸颊抚过,望着如织的人流,看着夜晚轻柔黯淡的灯光,一种迷茫涌上心头。来不及沉醉,来不及等待,我背起了行囊,开始坐船渡过这伟大的母亲河---黄河。第一次看到黄河,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但也有些许失望。黄河之水就是一团浑浊的泥浆。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也不敢相信这就是黄河。过中条山就到SX境内了,行走在黄土高原上,看到这一条高大的山脉,心里激动不已。远望去,山上的石头翘愣愣地,如刀刻一般。一条条盘山公路,似五彩的绸带缠绕在半山腰。山路曲折陡峭,汽车缓慢前行。望着这险峻的大山,遥想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当年在中条山凿洞修炼,羽化得道成仙。神仙都留恋此景,人何以堪?听说后人在芮城修建了永乐宫,来祭拜这位神通广大的仙人,祈求庇护一方。
车子在SX境内出了故障,去西安的计划搁浅了,我不得不在永济小城停留几日。
永济历史悠久,旧称蒲板,有“爱情圣地”之美誉。于是,我决定去《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看看,感受一下当年张生与莹莹幽会的感觉。初进普救寺,神秘幽静,古老的塔映衬着古老的衙门。古老的黄土山倾听者古老的故事。在僧侣的暮鼓晨钟声里,我在蛙鸣塔前扣击,聆听大自然的声声啼叫。鸽子从塔顶飞出,卖弄着优美的身姿,掩映着落日的余晖。远望宏伟的鹳鹊楼,古楼与黄河遥遥对望,此刻我有种登鹳鹊楼的冲动。我吟诵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普救寺游玩时,无意中的交谈得知,运河地区的垣河县教育落后,条件艰苦。我当时决定,绕道垣河去看看,是不是需要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着,我透过窗户,望见黄土高原上那贫瘠的山梁和一片片干旱的庄稼。玉米田里的叶子在焦灼的烈日下抽搐着。泛着白色的盐碱地里,除了玉米就是孤独的西瓜。一个个硕大的西瓜,滚落在田埂。一层层的梯田,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山坡上。劳作的人们弓着弯曲的脊背,远望去,就像一株被沉重的果实压弯的梨树。近处果园里,一串串红彤彤的苹果,在枝头翘望着远方的村落。也许在期盼着甘霖的早日到来。我到了垣河后,找到了一所叫“水塔”的小学。
水塔小学说是一所小学,倒不如说它是一间破败的土窑。窑洞里打扫得还算干净,墙上挂着一副不知道多少年的毛主席像。光秃秃的桌凳上,放着几个铅笔头。墙上挂着一个坑坑洼洼的叫黑板的木板。屋前有一个笔直的旗杆,如果没有飘摇的红旗,我不敢相信这就是一所山区小学。
这里一共有14名学生,只有一个被称为“万金油”的老教师在教学。透过黝黑苍老的脸庞,猜测他已经有五十多岁了吧。他骨瘦如柴的躯干边走边晃,腋窝里夹着一本卷边的教科书,仔细看看好像是语文。他看到我来了,热情地迎了过来,询问我是不是来支教的。我心想他怎么会知道,他接下来说:“昨天晚上乡教委的孙老师,打电话告诉我说有个大学生过来支教。”我先自我介绍了一下,告诉他我的想法后,他说:“我先给你安排住下吧。”他边走边说,山区里比较艰苦,不知道你适应不适应。我们这里虽然有山有水,但有时候也会干旱的,但风景还是美的没得说。
他指着眼前的一片片的黄土坡说:“那多么的壮观啊!”第一天,我被安顿在学校附近一户农家的窑洞里。这家主人是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她头上包着抵挡风沙的淡蓝色的粗布围巾,满脸堆满笑容,看着就仿佛是自家的奶奶。我跟她寒暄了一番后,她让我好好休息一下,路途奔波太累了。我在屋里,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东西,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就走出屋子,透透气看看风景。
老阿姨正在院子里喂猪,一边提高嗓门喊着“唠!唠!唠!”的声音。这种架势好像在唱一首高难度的歌剧,一边挥舞着盛满猪食的勺子,还不时地敲击几下石槽。开始她好像没有看到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几头争抢食物的猪身上了。院子里挂满红彤彤果实的枣树上,几只山雀在嬉闹,偶尔跳入猪圈啄食残羹剩饭,而后静静飞去。院子里的公鸡不时地叫几声,好像在说:“怎么不给我吃的?”这时,老阿姨看到了我,她面带歉意地说:“是不是把你吵醒了?”我说不是的,是我自己睡不着。
我跟老阿姨聊了起来,从她的谈话中,我知道了她的生活经历。她年轻的时候,不但长得非常漂亮,而且下地干活也是一把好手。她当过妇女主任,干过宣传队。她有一个儿子,在村子的东头(学校在村子的西南角,离他儿子住的地方大约一里地)。儿子和儿媳妇都去BJ打工了。留下孙子和她在家,孙子现在乡上读初中。在说这些的时候,他充满自豪的笑容,还不忘说:“学习在班里前几名!”老阿姨说:“你饿了吧,我给你做馍花。”我第一次听说做馍花,这是个什么东东,一定很好吃吧。我说:“阿姨,我刚才吃了饼干不少,就不麻烦您了。”我没把这个放在心上,我说阿姨我去村里走走。他叮嘱我要记得回来的路,村子不大,但弯路比较多。说着我便走出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