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郭子兴,你不要过来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若屯田!”
这是朱元璋对待军屯的态度,也是卫所制度的由来。
若是兵坐食于农,农必受弊,非长治久安之求。其令天下卫所督兵屯种,庶几兵农兼务,国用以舒。
老朱的想法很简单,如果让士兵完全脱产,仰仗地方供应军粮,老百姓必定受不了。所以养兵最好的办法就是屯田,让将士自己种粮自己吃,既不影响百姓,也不用国家供应,两全其美。
当然了,放在后世来看,卫所和军户制度,属于很失败的那种,需要彻底改革。
不过一项制度,能经历几代人,在百年之后,才弊端丛生,何尝不是一种巨大的成功呢?试问天下,又有多少良政,可以维持百年以上?
貌似不多吧!
所以当老朱提出屯田的时候,张希孟举双手赞成。
不过他有一些自己的设想,似乎可以打一些补丁。
“主公,你看这军屯可要缴纳田赋?”
老朱笑了,“这是咱自己种田自己吃,自己给自己交税……麻烦不?”
“那开垦出来的田亩,要归谁所有?”
“当然是……”朱元璋顿了一下,他想说要归他自己,可这样一来,岂不是让将士们给他当佃户耕田了?
也不是不行,只是有些不对劲儿。
老朱干脆道:“先生到底是怎么打算的,跟咱说明白了,不用藏着掖着。”
张希孟点头,“主公,咱们现在兵少,地盘也小。屯田种粮,有了产出,就充实军用,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主公亲自盯着,有问题也解决了……只是以后地盘大了,照顾不过来,那是肯定要出偏差的。要我说有什么弊端,我也说不好,不过我想着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开垦出来的所有田亩,必须归公,也就是捏在主公手里。有了这一条在,就算以后遇上了问题,想要调整,也会容易许多。”
“再有田赋这个东西,还是不要随便免除。因为只要有田亩不用交税,就会有人挖空心思挂靠。一些领兵的军头儿,也会利用手里的权力,让人投献过来……所以我的意思,田赋和民田一样收,至于其他部分,全数留给本部兵马享用。如果主公想要征用,也要花钱购买。”
老朱一听,顿时皱眉头了,“先生,这么做是不是太麻烦了点?”
张希孟笑了,“主公,还是那句话,现在稍微麻烦点,是为了以后方便。军中士卒也有损失,也会老去。主公固然会给恩赏抚恤,可若是能从军屯收获一些钱谷,将士们也会更宽裕些。请主公放心,这笔钱是属于士兵不假,臣这里会集中管理,谁也别想随意支用。”
朱元璋依旧绷着脸,他还是觉得麻烦。
不过麻烦也不是他的,而是要张希孟负责去弄。
他愿意挨累,自己还犹豫什么?
而且张希孟说得对,有自己在,如果不合适,大可以废掉就是了,也不会有什么麻烦。
其实后世有些人反思大明之亡的时候,甚至会把矛头指向朱元璋,说都是他的祖制垃圾,不懂经济财税,还有死板的户籍制度,才让大明朝仅仅活了二百七十六年……
难道把这些祖制废掉,大明就能永远存在吗?
事实上后人认为的弊政,在老朱手上,都是卓有成效,利远大于弊的,因为那些错误漏洞更明显的,危害暴露出来的,早就被老朱一道旨意改掉了。
开国之主不是不会犯错,而是错了能够改正……亡国之君也不是什么措施都是错的,而是八方掣肘之下,根本做不成事,就算是对的事情,也没法落实。
很显然,老朱就是个执行能力超强的人。
从临淮向南,一直到定远,沃野之上,到处有趁着冬天,清理蒿草,挖掘沟渠的队伍。士兵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没有任何人抱怨。
种出来的粮食,除了少部分田赋之外,其他都是军中的财产……大家伙能吃得更饱,余下来的粮食还能养殖猪羊,鸡鸭鹅狗一类,丰富餐桌。
等收获之后,天天吃肉,也不是奢望。
产粮更多,上位就会出钱收购,卖了钱,大家伙在军饷之外,就能领一份津贴。如果在打仗之中,不幸受伤战死,抚恤金也能加倍。
这么好的事情,谁会拒绝?
而就在大家伙忙碌的时候,有一个老者在田间随意转了几圈,偶尔拿出纸笔,画了两下,然后就离去了。
几天之后,就传出了一整套挖掘水渠的办法。
身为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弄几条引水渠,简直就跟玩似的。
张希孟从贾鲁手里拿到了方案,特别要求,引水渠要优先供应百姓的民田……如果真的遭了大灾,水源紧缺,军屯可以不要收成,民田必须保障灌溉用水。
张希孟相信,军民鱼水情,把根扎在百姓的心里,才是真正的无敌王师。
所以在方方面面,张希孟都尽量惠民、便民、利民……他的这些主张,全都得到了朱元璋的无条件支持。
纵观整个历史,几百位皇帝当中,朱元璋绝对是最爱护百姓的那个……当然了,也有人说他管这个,管那个,但是他的儿子不也有混蛋的吗?那些藩王作恶怎么算?
还能怎么算?
他是个皇帝啊!
他不是圣人,总不能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过吧?事实上老朱也曾经竭力教训儿子们,约束他们的行为,苦口婆心像个老妈子似的,他尽力了!
老朱做得如何,从冯家兄弟的态度就看得出来。
这哥俩在老朱的营中看过之后,彻彻底底,心服口服。他们放弃妙山寨,亲自领着八百人归附过来。
而且在冯家兄弟的带动下,又有几处山寨归附了老朱。
这些人马无一例外,都被要求参与屯田。
一句话,在老朱这里,粮食压倒一切!
从军中,到民间,尤其是那些拿到了自己土地的百姓,都迸发出无与伦比的热情,过年都只休息半天,然后就迫不及待趟着冰冷的河水,去捞河泥肥田了。
朱元璋这边风雨凄凄,可是另一边却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彭大死了!
“此事蹊跷,难道是赵均用下手害人?”
老朱脚上有泥,还是急匆匆回来,召集张希孟和贾鲁过来商议。
彭大一直非常赏识朱元璋,在守卫濠州城期间,彭大是鼎力相助,论起作用,比郭子兴还要重用几分。
虽然在濠州保卫战之后,彭大膨胀了,先是称王,后来又要攻打泗州,但他始终和朱元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算是老朱唯一的可靠盟友。
如今彭大突然暴毙,赵均用一家独大,着实不是什么好消息。
“主公,且不论彭大帅是怎么死的,眼下少帅彭早住一定处境艰难,我提议派徐达过去,带着一些粮食军械,帮助他维持大局,咱们不能就这么放弃彭家军,如果彭早住没有地方立足,大可以退到定远,我们收留他。”
朱元璋立刻点头,他也很赏识彭早住的勇武。
“就这么办了,咱给彭少帅写封亲笔信,让他节哀顺变。”
又商量几句,老朱转身,打算先洗洗手脚,然后立刻写信。
就在老朱去后面的时候,迎面撞上了夫人马氏。
在马氏的手里,也捏着一封书信,是郭子兴送来的。
朱元璋拆开看了一眼,直接扭头回来了,也别洗脚了,继续商议吧,郭大帅害怕了赵均用,也要领着人马,来找朱元璋避祸。
“主公,能不能让老臣看看?”
贾鲁主动讨要书信,朱元璋急忙递过来,老头看了看,渐渐的,面色凝重起来。等全部看完,贾鲁长长叹了口气。
这个郭子兴,简直不要老脸了,在书信之中,言辞卑微,说什么只求尺寸之地,容老朽之躯。若是贤婿不收,死无葬身之地矣!
贾鲁皱着眉头道:“郭大帅还有一万多兵马,现在我们刚刚整顿,三十几个千户,初具规模。如果郭大帅要来,不免人心浮动,而且还有郭少帅,有他在,怕是不好办啊!”
朱元璋哀叹恼怒,却也无可奈何。
“还是那句话,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咱的恩主,如果明知他有难,咱连收留都不收留,大家伙会怎么看咱?”朱元璋反问。
一句话,贾鲁也语塞了。
他倒是想跟朱元璋说,你不欠郭子兴什么,大可以弃之不顾……可正如朱元璋自己说的,世人的嘴,太过厉害了。他朱元璋论起方方面面,和其余群雄比起来,都没什么优势。唯独他对百姓很好,治军严谨,有了个好名声,如果因为郭子兴的事情,败坏了这点资本,当真是得不偿失!
摊上了这么个大帅,也算是老朱倒霉!
到底要不要答应郭子兴?
很让人为难。
“主公,不如请郭大帅去怀远安身吧!”张希孟突然开口了,怀远的彻里不花被拿下了,他的手下溃散了大半,还剩下几千残兵在怀远,元廷没派人过来,朱元璋也没派兵攻打。
正好交给郭子兴,让他有个安身立命的所在。
做到了这一点,朱元璋算是仁至义尽了!
“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若屯田!”
这是朱元璋对待军屯的态度,也是卫所制度的由来。
若是兵坐食于农,农必受弊,非长治久安之求。其令天下卫所督兵屯种,庶几兵农兼务,国用以舒。
老朱的想法很简单,如果让士兵完全脱产,仰仗地方供应军粮,老百姓必定受不了。所以养兵最好的办法就是屯田,让将士自己种粮自己吃,既不影响百姓,也不用国家供应,两全其美。
当然了,放在后世来看,卫所和军户制度,属于很失败的那种,需要彻底改革。
不过一项制度,能经历几代人,在百年之后,才弊端丛生,何尝不是一种巨大的成功呢?试问天下,又有多少良政,可以维持百年以上?
貌似不多吧!
所以当老朱提出屯田的时候,张希孟举双手赞成。
不过他有一些自己的设想,似乎可以打一些补丁。
“主公,你看这军屯可要缴纳田赋?”
老朱笑了,“这是咱自己种田自己吃,自己给自己交税……麻烦不?”
“那开垦出来的田亩,要归谁所有?”
“当然是……”朱元璋顿了一下,他想说要归他自己,可这样一来,岂不是让将士们给他当佃户耕田了?
也不是不行,只是有些不对劲儿。
老朱干脆道:“先生到底是怎么打算的,跟咱说明白了,不用藏着掖着。”
张希孟点头,“主公,咱们现在兵少,地盘也小。屯田种粮,有了产出,就充实军用,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主公亲自盯着,有问题也解决了……只是以后地盘大了,照顾不过来,那是肯定要出偏差的。要我说有什么弊端,我也说不好,不过我想着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开垦出来的所有田亩,必须归公,也就是捏在主公手里。有了这一条在,就算以后遇上了问题,想要调整,也会容易许多。”
“再有田赋这个东西,还是不要随便免除。因为只要有田亩不用交税,就会有人挖空心思挂靠。一些领兵的军头儿,也会利用手里的权力,让人投献过来……所以我的意思,田赋和民田一样收,至于其他部分,全数留给本部兵马享用。如果主公想要征用,也要花钱购买。”
老朱一听,顿时皱眉头了,“先生,这么做是不是太麻烦了点?”
张希孟笑了,“主公,还是那句话,现在稍微麻烦点,是为了以后方便。军中士卒也有损失,也会老去。主公固然会给恩赏抚恤,可若是能从军屯收获一些钱谷,将士们也会更宽裕些。请主公放心,这笔钱是属于士兵不假,臣这里会集中管理,谁也别想随意支用。”
朱元璋依旧绷着脸,他还是觉得麻烦。
不过麻烦也不是他的,而是要张希孟负责去弄。
他愿意挨累,自己还犹豫什么?
而且张希孟说得对,有自己在,如果不合适,大可以废掉就是了,也不会有什么麻烦。
其实后世有些人反思大明之亡的时候,甚至会把矛头指向朱元璋,说都是他的祖制垃圾,不懂经济财税,还有死板的户籍制度,才让大明朝仅仅活了二百七十六年……
难道把这些祖制废掉,大明就能永远存在吗?
事实上后人认为的弊政,在老朱手上,都是卓有成效,利远大于弊的,因为那些错误漏洞更明显的,危害暴露出来的,早就被老朱一道旨意改掉了。
开国之主不是不会犯错,而是错了能够改正……亡国之君也不是什么措施都是错的,而是八方掣肘之下,根本做不成事,就算是对的事情,也没法落实。
很显然,老朱就是个执行能力超强的人。
从临淮向南,一直到定远,沃野之上,到处有趁着冬天,清理蒿草,挖掘沟渠的队伍。士兵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没有任何人抱怨。
种出来的粮食,除了少部分田赋之外,其他都是军中的财产……大家伙能吃得更饱,余下来的粮食还能养殖猪羊,鸡鸭鹅狗一类,丰富餐桌。
等收获之后,天天吃肉,也不是奢望。
产粮更多,上位就会出钱收购,卖了钱,大家伙在军饷之外,就能领一份津贴。如果在打仗之中,不幸受伤战死,抚恤金也能加倍。
这么好的事情,谁会拒绝?
而就在大家伙忙碌的时候,有一个老者在田间随意转了几圈,偶尔拿出纸笔,画了两下,然后就离去了。
几天之后,就传出了一整套挖掘水渠的办法。
身为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弄几条引水渠,简直就跟玩似的。
张希孟从贾鲁手里拿到了方案,特别要求,引水渠要优先供应百姓的民田……如果真的遭了大灾,水源紧缺,军屯可以不要收成,民田必须保障灌溉用水。
张希孟相信,军民鱼水情,把根扎在百姓的心里,才是真正的无敌王师。
所以在方方面面,张希孟都尽量惠民、便民、利民……他的这些主张,全都得到了朱元璋的无条件支持。
纵观整个历史,几百位皇帝当中,朱元璋绝对是最爱护百姓的那个……当然了,也有人说他管这个,管那个,但是他的儿子不也有混蛋的吗?那些藩王作恶怎么算?
还能怎么算?
他是个皇帝啊!
他不是圣人,总不能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过吧?事实上老朱也曾经竭力教训儿子们,约束他们的行为,苦口婆心像个老妈子似的,他尽力了!
老朱做得如何,从冯家兄弟的态度就看得出来。
这哥俩在老朱的营中看过之后,彻彻底底,心服口服。他们放弃妙山寨,亲自领着八百人归附过来。
而且在冯家兄弟的带动下,又有几处山寨归附了老朱。
这些人马无一例外,都被要求参与屯田。
一句话,在老朱这里,粮食压倒一切!
从军中,到民间,尤其是那些拿到了自己土地的百姓,都迸发出无与伦比的热情,过年都只休息半天,然后就迫不及待趟着冰冷的河水,去捞河泥肥田了。
朱元璋这边风雨凄凄,可是另一边却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彭大死了!
“此事蹊跷,难道是赵均用下手害人?”
老朱脚上有泥,还是急匆匆回来,召集张希孟和贾鲁过来商议。
彭大一直非常赏识朱元璋,在守卫濠州城期间,彭大是鼎力相助,论起作用,比郭子兴还要重用几分。
虽然在濠州保卫战之后,彭大膨胀了,先是称王,后来又要攻打泗州,但他始终和朱元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算是老朱唯一的可靠盟友。
如今彭大突然暴毙,赵均用一家独大,着实不是什么好消息。
“主公,且不论彭大帅是怎么死的,眼下少帅彭早住一定处境艰难,我提议派徐达过去,带着一些粮食军械,帮助他维持大局,咱们不能就这么放弃彭家军,如果彭早住没有地方立足,大可以退到定远,我们收留他。”
朱元璋立刻点头,他也很赏识彭早住的勇武。
“就这么办了,咱给彭少帅写封亲笔信,让他节哀顺变。”
又商量几句,老朱转身,打算先洗洗手脚,然后立刻写信。
就在老朱去后面的时候,迎面撞上了夫人马氏。
在马氏的手里,也捏着一封书信,是郭子兴送来的。
朱元璋拆开看了一眼,直接扭头回来了,也别洗脚了,继续商议吧,郭大帅害怕了赵均用,也要领着人马,来找朱元璋避祸。
“主公,能不能让老臣看看?”
贾鲁主动讨要书信,朱元璋急忙递过来,老头看了看,渐渐的,面色凝重起来。等全部看完,贾鲁长长叹了口气。
这个郭子兴,简直不要老脸了,在书信之中,言辞卑微,说什么只求尺寸之地,容老朽之躯。若是贤婿不收,死无葬身之地矣!
贾鲁皱着眉头道:“郭大帅还有一万多兵马,现在我们刚刚整顿,三十几个千户,初具规模。如果郭大帅要来,不免人心浮动,而且还有郭少帅,有他在,怕是不好办啊!”
朱元璋哀叹恼怒,却也无可奈何。
“还是那句话,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咱的恩主,如果明知他有难,咱连收留都不收留,大家伙会怎么看咱?”朱元璋反问。
一句话,贾鲁也语塞了。
他倒是想跟朱元璋说,你不欠郭子兴什么,大可以弃之不顾……可正如朱元璋自己说的,世人的嘴,太过厉害了。他朱元璋论起方方面面,和其余群雄比起来,都没什么优势。唯独他对百姓很好,治军严谨,有了个好名声,如果因为郭子兴的事情,败坏了这点资本,当真是得不偿失!
摊上了这么个大帅,也算是老朱倒霉!
到底要不要答应郭子兴?
很让人为难。
“主公,不如请郭大帅去怀远安身吧!”张希孟突然开口了,怀远的彻里不花被拿下了,他的手下溃散了大半,还剩下几千残兵在怀远,元廷没派人过来,朱元璋也没派兵攻打。
正好交给郭子兴,让他有个安身立命的所在。
做到了这一点,朱元璋算是仁至义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