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宗室成员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跟你说过的,咱们大明朝的老百姓,全靠咱皇帝给挺直了腰板,你现在懂了吧?“还记得我当年送给你的那把刀吗?正是那个家伙,帮我们找回了民族的自信心啊!”朱怀耳边一直回响着朱元璋的话语,久久未曾消散。
从唐末开始,直到弱小的宋代,中原地带一次次沦陷。契丹、女真、大 Yuan,一个比一个狠,一个比一个凶猛。那些骑着快马挥舞弯刀的胡人,嘲笑中原男子懦弱无能。然而就是这些看似软弱的男子,那些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的汉族子弟,凭借着 bu Ya ming 的威严以及视死如归的决心,硬生生地创立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大明朝。
朱怀看到了大明朝的鼎盛辉煌,看到了无所畏惧的大明朝,看到了即使贫穷但仍自豪的大明朝。他忽然觉得,自己能穿越到这样一个强盛的时代是多么幸运!
朱元璋看着发呆的朱怀,微笑着说:“行了,别看了,早晚有一天,你会见识到大明朝的各种风俗世态,你还有一大把时间去了解他们,去关心他们,去保护他们。”此刻朱怀的心里澎湃激昂,挠了挠头问朱元璋:“老爷子,您刚才是说什么?”朱元璋笑了笑,答道:“傻小子!”
“走吧,咱们回家,爷爷这儿有一份奏疏,得让你瞧瞧。”朱元璋说话间,眼神中透露出几丝严厉。朱怀点点头:“好嘞!”
不多时,两人回到了家中,来到了书房。朱元璋取出奏疏递给朱怀:“你自己打开看看。”
朱怀答应一声,翻开了奏疏。“臣,巡视武昌左佥都御史王璘上奏,楚王府内多有违法之事,楚王喜好美色,多次强行抢夺民间已有夫君的女子,致死残害百姓多人,并兼并了不少田产宅院……”看到此处,朱怀不由得咽了口唾沫。这不是一份寻常的奏疏,而是涉及到朱元璋的亲生儿子!
怪不得老爷子刚才的表情如此严肃。洪武皇帝一生强硬,如果说还有什么弱点的话,那么对于子嗣的情感,可能是他唯一的软肋。因此这件事处理不当,很可能酿成大祸!
武昌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军事和经济重镇。除此之外,大明王朝的水上和陆路交通枢纽,也是依托武昌府进行连接。这里不仅商业繁荣,农业在整个朝廷管辖区域内也是首屈一指。
楚王朱桢今年二十七岁,战功显赫。十八岁时就能独自领军平定大庸蛮夷,之后五年内又相继平定了四川、湖南等地的蛮夷问题。朱元璋把武昌这块战略要地分封给了楚王朱桢,足以看出他对这位第六个儿子的器重程度。朱怀看着老爷子,认真地说:“这事儿,您老人家不宜插手,这是皇家的家务事。”
朱元璋点了点头:“我自然不会亲自处理,我只是想听听你的看法,假设,我是说假设,如果你处在洪武老祖宗的位置,你会如何处置这件事情?”朱元璋说完,就开始不动声色地等待朱怀的回答,同时自己的心情也紧张了起来。这是朱元璋对朱怀最为严峻的一次考验。
他想要看看这个孙子是如何看待亲情的!朱元璋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子孙后代。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使朱元璋比任何人都更加珍视亲情。所以他希望未来的接班人能够像他一样注重孝道,重视家庭感情。
朱怀并不清楚面前这位老人心中的想法。他愣了一下,沉思片刻回答道:“如果是真的,需要做好两方面的事情。”朱元璋的目光紧紧盯着朱怀。
朱怀接着说道:“首先,必须对楚王进行惩罚,不管什么样的惩罚都可以,就是要让他有所畏惧。其次,毕竟他是您的亲儿子,也不能下手太重,楚王知道了畏惧,这件事就先放一放吧。”
朱怀深知老黄头的性格,他最重视孝道。在军事、政治等方面,老黄头都有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唯独在人伦这个问题上难以跨越。
朱怀也不打算告诉老黄头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免让他感到伤心。在他看来,楚王仅仅是大明藩王现象的一个缩影,像他这样掌握权力、戍边一方的皇族成员还有很多。
现在看来似乎并未构成太大威胁。但朱元璋最初的意愿是好的,战场上兄弟并肩作战,父子一起上阵,国家安定后,让最信赖的儿子们替他守卫江山。而朱元璋的这些儿子各个都很争气,几乎个个都是战争中的高手。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大明就没有坏处。相反,在朱怀看来,他们的弊病远大于好处!为何朱允炆继位后就急于削藩?朱允炆能看到的问题,为何洪武老爷子却看不到呢?还不是因为过于信任他的这些儿子,无法跨过人伦至亲这道坎?
久而久之,到了明代中期以后,这些被供养起来的宗室成员,不但丧失了战斗力,到最后还直接将大明江山掏空。这不得不说是历史的一大遗憾。
如果真的要让朱怀来处理这件事,他的建议一定是趁着洪武老爷子还在世时,逐步削弱藩王的权势,兵权、政权都要削除干净,转交给各地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等机构来进行管控。
听了朱怀的回答,朱元璋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微微一笑,问朱怀:“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朱怀笑着答道:“一家人嘛,就应该整整齐齐的。”
朱元璋听后开怀大笑,笑容更加灿烂:“对啊!一家人就得整整齐齐,任何时候,一家人都不应该互相残杀,这句话可是千古真理!大孙子,你可得时刻铭记于心啊!”朱怀在心里默默地叹了口气。
这老头儿对什么都狠得下心,唯有面对亲情这关,他始终迈不过去。不过他应该为自己刚才的回答感到庆幸。
听到朱怀这样的答复,朱元璋的心情顿时大好。他拍拍脑门,说道:“瞧我这记性!”朱怀满脸疑惑地问:“发生什么事了?”
朱元璋笑着回答:“我们来的时候遇到了赵家的女儿,她给我们送来一封请柬,我才想起来。”朱怀好奇地追问:“赵檀儿?是什么请柬啊?她是要结婚了吗?”朱元璋毫不客气地敲了一下朱怀的额头:“浑小子!净瞎说!她要结婚,还不是跟你结婚!”朱怀恍然大悟:“哦哦,我给忘了。”
朱元璋叹了口气,感慨地说:“这个糊里糊涂的小家伙,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哪!”
“赵家的女儿她爹不是已经来到应天了吗?这搬家之喜,怎么能不去表示一下呢?”
“原本赵家女儿打算过来找你一趟,但我看她手里的请柬多得很,就不让她再瞎跑了,走吧走吧,我们现在就过去!”原来赵檀儿的父亲是寿州兵马使,即使调到了应天,也只是担任五军都督府的指挥佥事。
这次宴请的宾客大多是士绅贵族,也有一些小官僚。
朱元璋并不介意亲自过去看看。
朱怀点点头:“原来如此,那咱们出发吧。等等,咱们是不是应该准备点礼物带过去呀?”
朱元璋乐呵呵地回应:“准备什么礼物啊?这是搬家宴,又不是庆贺生男孩的宴席。搬家的时候正好需要钱,我们过去直接给钱就行了。”古人搬家宴是指人家搬入新居,此时正缺钱,送上钱财便是最好的心意。而庆贺生男孩的宴席则需准备璞玉一类的物品,寓意孩子的品质如玉般美好。朱怀尴尬地点点头:“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讲究啊。”
朱元璋笑着说:“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咱们大明朝就是个人情社会,这些道理你应该明白!每天只知道死读书有什么用?咱们要做到上能治国安邦,下能走街串巷拉拉家常。”朱怀明白了:“懂了!”
朱元璋露出爽朗的笑容:“行!那就出发?”
两人并不喜欢骑马出行,祖孙俩手背在后面,一起走出府邸,沿着秦淮河边漫步前行。
明代的秦淮河水质尚未受到污染,两岸垂柳依依,由于已是深秋,柳树只剩下枝条。
河岸上有几位老人正在钓鱼。
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随时都会下雨,此刻的鱼儿特别容易咬钩。
朱元璋停下来,背着手,既然也不急于赶往赵檀儿家,于是驻足询问一位钓鱼的老者:“老哥,怎么样啊?钓了几条了?”
这位老爷子性格开朗随和,尤其是与普通百姓打成一片,谁都能与他称兄道弟,正如他自己所说,这就是深入民间、了解民情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朱怀也不觉得老爷子耽误时间,反而乖巧地站在朱元璋身后。
第二段:
春日钓鱼宜于向阳处,夏日钓鱼宜于雨天,秋季钓鱼全天适宜,冬季则宜于中午时分垂钓。
秋季全天钓鱼都很合适,再加上此刻天空飘着细细的小雨,鱼儿更容易上钩。
不大不小的雨珠凝聚成了朦胧的雨幕,给应天府披上了一层美妙绝伦的色调。
秦淮河附近坐着早早起床的钓鱼老翁,河边青石板上有三五位妇女手持衣物,挥动棒槌洗衣。
秦淮河岸边的青石板旁,有几个小孩在奔跑嬉戏。
做生意的小贩挑着担子准备赶早市。
一幅描绘大明人间烟火气息的画面在这里平静而和谐地上演着。
朱怀跟在朱元璋身后,听着他和钓鱼的老大爷聊天。
看着朱元璋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朱怀莫名地感到一阵心疼。
为什么会心疼呢?
虽然平日朱元璋总是面带笑容,但朱怀看得出来,他心里想的全是大明江山社稷,全是为了国家操劳,一直勤勉尽责、一丝不苟。
以前他和自己的每一次交流,总会把话题引向国事。
然而这一次却没有。
这个老头子,为了国事从未懈怠,平日里他的身体似乎充满了疲惫,然而今天,朱怀感受到了老头子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快乐。朱元璋兴奋得像一个孩子,指着湖中的浮漂大声喊道:“老哥,上钩了!上钩了!”那钓鱼的老者神情紧张地冲朱元璋低声呵斥:“你别乱嚷嚷!”说着,老头猛地一提鱼竿,“嚯!是个大家伙!”
钓鱼的老头立刻站起来,指挥朱元璋道:“兄弟,快来帮忙拿网!”朱元璋大大咧咧地挽起袖口:“好嘞!”
他那熟练的动作让朱怀不由得微微惊讶,这老爷子,似乎没有什么不会的!
渔网入水,不多时,一条三五斤重的大鲤鱼便浮出了水面。“嘿!这条够大的!”朱元璋连连赞叹。
朱怀也笑着对钓鱼的老头说:“您老人家今天回家可以好好吃一顿了。”老头叹了口气:“唉。”
朱元璋瞥了一眼钓鱼的老头,不满地说:“这么大的鲤鱼还不好?你装什么呢!”
老头和朱元璋年龄相仿,言语间透露出一丝落寞:“我的重孙子出生了,家里的孙媳妇正在哺乳期,不适合吃鲤鱼,最好是鲫鱼催奶才好!”钓鱼的老头虽言语中带着失落,但提到重孙子时,那笑容几乎快要从脸颊流淌到臀部去了。
朱元璋突然愣住,略感扫兴,背手离开了。
朱怀不明所以地跟着上前,“老爷子怎么了?刚才还好好的,怎么说翻脸就翻脸了?”
我跟你说过的,咱们大明朝的老百姓,全靠咱皇帝给挺直了腰板,你现在懂了吧?“还记得我当年送给你的那把刀吗?正是那个家伙,帮我们找回了民族的自信心啊!”朱怀耳边一直回响着朱元璋的话语,久久未曾消散。
从唐末开始,直到弱小的宋代,中原地带一次次沦陷。契丹、女真、大 Yuan,一个比一个狠,一个比一个凶猛。那些骑着快马挥舞弯刀的胡人,嘲笑中原男子懦弱无能。然而就是这些看似软弱的男子,那些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的汉族子弟,凭借着 bu Ya ming 的威严以及视死如归的决心,硬生生地创立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大明朝。
朱怀看到了大明朝的鼎盛辉煌,看到了无所畏惧的大明朝,看到了即使贫穷但仍自豪的大明朝。他忽然觉得,自己能穿越到这样一个强盛的时代是多么幸运!
朱元璋看着发呆的朱怀,微笑着说:“行了,别看了,早晚有一天,你会见识到大明朝的各种风俗世态,你还有一大把时间去了解他们,去关心他们,去保护他们。”此刻朱怀的心里澎湃激昂,挠了挠头问朱元璋:“老爷子,您刚才是说什么?”朱元璋笑了笑,答道:“傻小子!”
“走吧,咱们回家,爷爷这儿有一份奏疏,得让你瞧瞧。”朱元璋说话间,眼神中透露出几丝严厉。朱怀点点头:“好嘞!”
不多时,两人回到了家中,来到了书房。朱元璋取出奏疏递给朱怀:“你自己打开看看。”
朱怀答应一声,翻开了奏疏。“臣,巡视武昌左佥都御史王璘上奏,楚王府内多有违法之事,楚王喜好美色,多次强行抢夺民间已有夫君的女子,致死残害百姓多人,并兼并了不少田产宅院……”看到此处,朱怀不由得咽了口唾沫。这不是一份寻常的奏疏,而是涉及到朱元璋的亲生儿子!
怪不得老爷子刚才的表情如此严肃。洪武皇帝一生强硬,如果说还有什么弱点的话,那么对于子嗣的情感,可能是他唯一的软肋。因此这件事处理不当,很可能酿成大祸!
武昌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军事和经济重镇。除此之外,大明王朝的水上和陆路交通枢纽,也是依托武昌府进行连接。这里不仅商业繁荣,农业在整个朝廷管辖区域内也是首屈一指。
楚王朱桢今年二十七岁,战功显赫。十八岁时就能独自领军平定大庸蛮夷,之后五年内又相继平定了四川、湖南等地的蛮夷问题。朱元璋把武昌这块战略要地分封给了楚王朱桢,足以看出他对这位第六个儿子的器重程度。朱怀看着老爷子,认真地说:“这事儿,您老人家不宜插手,这是皇家的家务事。”
朱元璋点了点头:“我自然不会亲自处理,我只是想听听你的看法,假设,我是说假设,如果你处在洪武老祖宗的位置,你会如何处置这件事情?”朱元璋说完,就开始不动声色地等待朱怀的回答,同时自己的心情也紧张了起来。这是朱元璋对朱怀最为严峻的一次考验。
他想要看看这个孙子是如何看待亲情的!朱元璋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子孙后代。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使朱元璋比任何人都更加珍视亲情。所以他希望未来的接班人能够像他一样注重孝道,重视家庭感情。
朱怀并不清楚面前这位老人心中的想法。他愣了一下,沉思片刻回答道:“如果是真的,需要做好两方面的事情。”朱元璋的目光紧紧盯着朱怀。
朱怀接着说道:“首先,必须对楚王进行惩罚,不管什么样的惩罚都可以,就是要让他有所畏惧。其次,毕竟他是您的亲儿子,也不能下手太重,楚王知道了畏惧,这件事就先放一放吧。”
朱怀深知老黄头的性格,他最重视孝道。在军事、政治等方面,老黄头都有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唯独在人伦这个问题上难以跨越。
朱怀也不打算告诉老黄头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免让他感到伤心。在他看来,楚王仅仅是大明藩王现象的一个缩影,像他这样掌握权力、戍边一方的皇族成员还有很多。
现在看来似乎并未构成太大威胁。但朱元璋最初的意愿是好的,战场上兄弟并肩作战,父子一起上阵,国家安定后,让最信赖的儿子们替他守卫江山。而朱元璋的这些儿子各个都很争气,几乎个个都是战争中的高手。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大明就没有坏处。相反,在朱怀看来,他们的弊病远大于好处!为何朱允炆继位后就急于削藩?朱允炆能看到的问题,为何洪武老爷子却看不到呢?还不是因为过于信任他的这些儿子,无法跨过人伦至亲这道坎?
久而久之,到了明代中期以后,这些被供养起来的宗室成员,不但丧失了战斗力,到最后还直接将大明江山掏空。这不得不说是历史的一大遗憾。
如果真的要让朱怀来处理这件事,他的建议一定是趁着洪武老爷子还在世时,逐步削弱藩王的权势,兵权、政权都要削除干净,转交给各地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等机构来进行管控。
听了朱怀的回答,朱元璋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微微一笑,问朱怀:“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朱怀笑着答道:“一家人嘛,就应该整整齐齐的。”
朱元璋听后开怀大笑,笑容更加灿烂:“对啊!一家人就得整整齐齐,任何时候,一家人都不应该互相残杀,这句话可是千古真理!大孙子,你可得时刻铭记于心啊!”朱怀在心里默默地叹了口气。
这老头儿对什么都狠得下心,唯有面对亲情这关,他始终迈不过去。不过他应该为自己刚才的回答感到庆幸。
听到朱怀这样的答复,朱元璋的心情顿时大好。他拍拍脑门,说道:“瞧我这记性!”朱怀满脸疑惑地问:“发生什么事了?”
朱元璋笑着回答:“我们来的时候遇到了赵家的女儿,她给我们送来一封请柬,我才想起来。”朱怀好奇地追问:“赵檀儿?是什么请柬啊?她是要结婚了吗?”朱元璋毫不客气地敲了一下朱怀的额头:“浑小子!净瞎说!她要结婚,还不是跟你结婚!”朱怀恍然大悟:“哦哦,我给忘了。”
朱元璋叹了口气,感慨地说:“这个糊里糊涂的小家伙,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哪!”
“赵家的女儿她爹不是已经来到应天了吗?这搬家之喜,怎么能不去表示一下呢?”
“原本赵家女儿打算过来找你一趟,但我看她手里的请柬多得很,就不让她再瞎跑了,走吧走吧,我们现在就过去!”原来赵檀儿的父亲是寿州兵马使,即使调到了应天,也只是担任五军都督府的指挥佥事。
这次宴请的宾客大多是士绅贵族,也有一些小官僚。
朱元璋并不介意亲自过去看看。
朱怀点点头:“原来如此,那咱们出发吧。等等,咱们是不是应该准备点礼物带过去呀?”
朱元璋乐呵呵地回应:“准备什么礼物啊?这是搬家宴,又不是庆贺生男孩的宴席。搬家的时候正好需要钱,我们过去直接给钱就行了。”古人搬家宴是指人家搬入新居,此时正缺钱,送上钱财便是最好的心意。而庆贺生男孩的宴席则需准备璞玉一类的物品,寓意孩子的品质如玉般美好。朱怀尴尬地点点头:“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讲究啊。”
朱元璋笑着说:“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咱们大明朝就是个人情社会,这些道理你应该明白!每天只知道死读书有什么用?咱们要做到上能治国安邦,下能走街串巷拉拉家常。”朱怀明白了:“懂了!”
朱元璋露出爽朗的笑容:“行!那就出发?”
两人并不喜欢骑马出行,祖孙俩手背在后面,一起走出府邸,沿着秦淮河边漫步前行。
明代的秦淮河水质尚未受到污染,两岸垂柳依依,由于已是深秋,柳树只剩下枝条。
河岸上有几位老人正在钓鱼。
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随时都会下雨,此刻的鱼儿特别容易咬钩。
朱元璋停下来,背着手,既然也不急于赶往赵檀儿家,于是驻足询问一位钓鱼的老者:“老哥,怎么样啊?钓了几条了?”
这位老爷子性格开朗随和,尤其是与普通百姓打成一片,谁都能与他称兄道弟,正如他自己所说,这就是深入民间、了解民情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朱怀也不觉得老爷子耽误时间,反而乖巧地站在朱元璋身后。
第二段:
春日钓鱼宜于向阳处,夏日钓鱼宜于雨天,秋季钓鱼全天适宜,冬季则宜于中午时分垂钓。
秋季全天钓鱼都很合适,再加上此刻天空飘着细细的小雨,鱼儿更容易上钩。
不大不小的雨珠凝聚成了朦胧的雨幕,给应天府披上了一层美妙绝伦的色调。
秦淮河附近坐着早早起床的钓鱼老翁,河边青石板上有三五位妇女手持衣物,挥动棒槌洗衣。
秦淮河岸边的青石板旁,有几个小孩在奔跑嬉戏。
做生意的小贩挑着担子准备赶早市。
一幅描绘大明人间烟火气息的画面在这里平静而和谐地上演着。
朱怀跟在朱元璋身后,听着他和钓鱼的老大爷聊天。
看着朱元璋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朱怀莫名地感到一阵心疼。
为什么会心疼呢?
虽然平日朱元璋总是面带笑容,但朱怀看得出来,他心里想的全是大明江山社稷,全是为了国家操劳,一直勤勉尽责、一丝不苟。
以前他和自己的每一次交流,总会把话题引向国事。
然而这一次却没有。
这个老头子,为了国事从未懈怠,平日里他的身体似乎充满了疲惫,然而今天,朱怀感受到了老头子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快乐。朱元璋兴奋得像一个孩子,指着湖中的浮漂大声喊道:“老哥,上钩了!上钩了!”那钓鱼的老者神情紧张地冲朱元璋低声呵斥:“你别乱嚷嚷!”说着,老头猛地一提鱼竿,“嚯!是个大家伙!”
钓鱼的老头立刻站起来,指挥朱元璋道:“兄弟,快来帮忙拿网!”朱元璋大大咧咧地挽起袖口:“好嘞!”
他那熟练的动作让朱怀不由得微微惊讶,这老爷子,似乎没有什么不会的!
渔网入水,不多时,一条三五斤重的大鲤鱼便浮出了水面。“嘿!这条够大的!”朱元璋连连赞叹。
朱怀也笑着对钓鱼的老头说:“您老人家今天回家可以好好吃一顿了。”老头叹了口气:“唉。”
朱元璋瞥了一眼钓鱼的老头,不满地说:“这么大的鲤鱼还不好?你装什么呢!”
老头和朱元璋年龄相仿,言语间透露出一丝落寞:“我的重孙子出生了,家里的孙媳妇正在哺乳期,不适合吃鲤鱼,最好是鲫鱼催奶才好!”钓鱼的老头虽言语中带着失落,但提到重孙子时,那笑容几乎快要从脸颊流淌到臀部去了。
朱元璋突然愣住,略感扫兴,背手离开了。
朱怀不明所以地跟着上前,“老爷子怎么了?刚才还好好的,怎么说翻脸就翻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