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赶集寻商机(一)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腊月二十六定亲席结束后,转眼间就到了腊月二十八。
腊月二十八是安乐乡年前的最后一场大集。
刘庆华要带着苏妍去赶大集,年前一直忙活苏家兄妹成亲的各种杂事,还有家里的一摊子家务事儿,家里的年货还没有准备。
已经很多年没有赶过集的苏妍,自然要跟着妈妈去见识见识赶年集的热闹。
苏白氏想要刘庆华给捎回来五块钱的猪板油炼油吃,却连一分钱也不舍得掏,还是苏妍怼了她一通,并威胁她不给钱毛都不给她捎,她才不情不愿地掏出五块钱来。
害的苏妍一早要去赶集的好心情,被苏白氏赶跑了不少。饶是精明能干的苏总,遇到这种狗皮膏药一样死乞白赖占便宜的农村老妪,也是一时的无可奈何。
……
安乐乡的大集距离苏家庄较远,十三四里地的距离。
苏家没有自行车,平时出行都是靠两条腿。
进乡赶一次集,走路去单程都要一个小时的路程,如果再挑点东西,一路上也是辛苦。
一般的日常生活,村民基本上是自给自足,所以没有特别的情况,村里人一般不会跑去那么远的地方赶集。
苏妍已经上了半个学期的初中,初中每两周放假一次,周六中午放完学就可以回家,周日晚上回来上晚自习。初一的课程对早就忘光了的苏妍来说,稍微有点吃力,每两周回家一次的假期,她大部分时间是继续呆在学校里读书,刘庆华来接她时也是靠着两条腿来回跑着去上学。
中间也有过大大小小的集市,苏妍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学习上,也没有赶过集市,更不敢将财物外露,引来觊觎的目光,尤其是苏家人的注意。
所以哪怕她现在手里有足够的钱买辆自行车,她也不敢买。一是放学校里不安全,还有可能被偷,她也怕被人盯上;二是放家里更是明晃晃的让苏家人眼馋,就苏长江那神出鬼没的习性,放家里还不得被偷走,刘庆华也看不住,与其白白便宜了旁人,还不如不买。
更何况她天天还要跑步锻炼身体,索性就把购买自行车的计划暂时搁置,两条腿来回跑着,权当锻炼身体了。
……
苏白氏虽然不怎么待见刘庆华,但却是非常相信刘庆华的人品。
钱给了她,她能把钱花到实处,还能花小钱多买东西回家。
给了其他儿女,别说能往家买回东西了,那简直就跟肉包子打狗一样有去无回。
冬天的路上寒风像小刀子一样刺透衣服,走路去乡里赶集,来回要冻上一个上午,苏白氏可不舍得支使自己的儿女跑那么远的路。
于是就把主意打到了刘庆华身上。
……
刘庆华原本也不想带苏妍去,冬日的风太冷,她怕女儿跟着来回跑,路上受罪。
但是苏妍想去。
她已经很多年没有再赶过大集了,记忆里最后一次跟着刘庆华赶大集,也是上一世的这个年龄。
而且她赶集也不是纯粹的凑热闹,她还想看看大集上有没有什么商机,可以再赚点钱,供母女两个暂时在这里安身立命。
年后,等家里的雷爆了后,她们应该在苏家待不了多久了。
……
腊月二十八,半阴的天,昏黄的太阳挂在天上,投射下凉凉的光线,冷冷的没有一丝温和气。
但是寒冷挡不住人们赶集的热情。
等刘庆华带着苏妍来到大集上时,集市上已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十里八乡的人们从四处赶来,集中在这小小的集市上,摩肩擦踵,人声鼎沸,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
……
这时候的安乐乡还很穷,人们自己种地、饲养牲畜、纺纱织布、裁剪衣物,日常供给完全自给自足,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多少财力和物力去集市上采买物品。
所以每逢初二、初八才能形成一次集市,平时集市人不太多,附近农庄的百姓挑着新鲜蔬果或者牵着牛羊牲畜来卖掉换钱。
这次是到了年底,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要采买各种年货来犒劳家里、走亲访友,所以年前的大集格外热闹。
安乐乡大集不大,分布在东西南北纵横六条街道,每条街道都不长,大约百十来米左右,分成蔬果、肉市、布匹日用、牛马市等四个区域。
街道中间是一条窄窄的柏油路,路面上撒满了小小的石子,混着细小的沙子。因为失修,这里凸起一块,那里凹陷一块,凹陷的地方有的包着积雪,有的包着碎冰,坑坑洼洼地并不好走。
街道两旁是一排排的平房,大多是红砖瓦房,低低矮矮的。大门大多数是木质的,有的刷着红漆,有的刷着蓝漆,还有的刷着绿漆,颜色不同,却都是一样的破旧,漆面斑驳,露出木面粗糙的纹理。
那是乡里售卖各种物品的小商店,室内光线也偏昏暗,去店里挑货的人们并不多。
供销社的一排房子鹤立鸡群,盖的比这种小商店的屋子高,货物也比较齐全,店内来来往往的客人也比较多。
街道至商店之间的全是大片的硬化的黄土路,下过雪的路面湿滑黏腻并不好走,偶有店商店门前铺了一层褐色的小石子路,和柏油路连接起来。
小商店门前的空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品,有锅碗瓢盆,有鞋服帽子,有布匹布头,有日用百货……
东西的第二条街上稀稀拉拉地盖着几栋住房,叫卖的小贩们用帆布棚子或塑料布、绳子等拉起了一个个摊位,摆着火红的对联,各式各样的鞭炮,各色针头线脑,布头鞋袜、衣帽围巾等。
再往里走就是肉市一条街,卖生肉的摊子一个挨着一个,大块的生猪肉摆在摊上,肥厚偏白的油,暗红的瘦肉,纹理清晰紧实。整只剥了皮的羊挂垂在钩子上,鲜红的肉色,覆盖着纵横交错的洁白的羊油。
这时候百姓几乎都自己饲养牲畜,谷物草料纯绿色家养,养到一两年,等过年或者家中办事时候杀掉,一部分自己吃,吃不了的拉到集上售卖。
也有专门下乡收生猪生羊的贩子,低价买来活物,取肉后高价卖出,赚个差价。
这时候的猪肉,都是真正的绿色养殖的放心肉,生长周期长,口感比后世那些大规模饲养短时间出栏的肉,要香醇的多。
……
各类鲜活乱跳的鱼儿在大盆里摆来摆去,关在笼子里的鸡鸭鹅鸽子等咯咯咕咕地叫着。
牛马市更是热闹,人吼马嘶羊咩狗叫,还有驴子高亢的叫声,黄土飞扬,喧闹非常。
……
“……磨剪子来呛菜刀——”、“……卖豆腐唻……”……糖葫芦来……”……
售卖各种物品的小贩,拖长了音调,唱出了各种各样的叫卖声,声音高亢嘹亮又音调多变,富有节奏感,颇有些唱出戏曲小调的味道。
……
苏妍已经好久没再感受过这么热闹的人间烟火了。
这样的世俗喧闹,这样接地气的大集,似乎带着一种能治愈孤独的魔力,让人忍不住沉醉其中。
……
腊月二十六定亲席结束后,转眼间就到了腊月二十八。
腊月二十八是安乐乡年前的最后一场大集。
刘庆华要带着苏妍去赶大集,年前一直忙活苏家兄妹成亲的各种杂事,还有家里的一摊子家务事儿,家里的年货还没有准备。
已经很多年没有赶过集的苏妍,自然要跟着妈妈去见识见识赶年集的热闹。
苏白氏想要刘庆华给捎回来五块钱的猪板油炼油吃,却连一分钱也不舍得掏,还是苏妍怼了她一通,并威胁她不给钱毛都不给她捎,她才不情不愿地掏出五块钱来。
害的苏妍一早要去赶集的好心情,被苏白氏赶跑了不少。饶是精明能干的苏总,遇到这种狗皮膏药一样死乞白赖占便宜的农村老妪,也是一时的无可奈何。
……
安乐乡的大集距离苏家庄较远,十三四里地的距离。
苏家没有自行车,平时出行都是靠两条腿。
进乡赶一次集,走路去单程都要一个小时的路程,如果再挑点东西,一路上也是辛苦。
一般的日常生活,村民基本上是自给自足,所以没有特别的情况,村里人一般不会跑去那么远的地方赶集。
苏妍已经上了半个学期的初中,初中每两周放假一次,周六中午放完学就可以回家,周日晚上回来上晚自习。初一的课程对早就忘光了的苏妍来说,稍微有点吃力,每两周回家一次的假期,她大部分时间是继续呆在学校里读书,刘庆华来接她时也是靠着两条腿来回跑着去上学。
中间也有过大大小小的集市,苏妍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学习上,也没有赶过集市,更不敢将财物外露,引来觊觎的目光,尤其是苏家人的注意。
所以哪怕她现在手里有足够的钱买辆自行车,她也不敢买。一是放学校里不安全,还有可能被偷,她也怕被人盯上;二是放家里更是明晃晃的让苏家人眼馋,就苏长江那神出鬼没的习性,放家里还不得被偷走,刘庆华也看不住,与其白白便宜了旁人,还不如不买。
更何况她天天还要跑步锻炼身体,索性就把购买自行车的计划暂时搁置,两条腿来回跑着,权当锻炼身体了。
……
苏白氏虽然不怎么待见刘庆华,但却是非常相信刘庆华的人品。
钱给了她,她能把钱花到实处,还能花小钱多买东西回家。
给了其他儿女,别说能往家买回东西了,那简直就跟肉包子打狗一样有去无回。
冬天的路上寒风像小刀子一样刺透衣服,走路去乡里赶集,来回要冻上一个上午,苏白氏可不舍得支使自己的儿女跑那么远的路。
于是就把主意打到了刘庆华身上。
……
刘庆华原本也不想带苏妍去,冬日的风太冷,她怕女儿跟着来回跑,路上受罪。
但是苏妍想去。
她已经很多年没有再赶过大集了,记忆里最后一次跟着刘庆华赶大集,也是上一世的这个年龄。
而且她赶集也不是纯粹的凑热闹,她还想看看大集上有没有什么商机,可以再赚点钱,供母女两个暂时在这里安身立命。
年后,等家里的雷爆了后,她们应该在苏家待不了多久了。
……
腊月二十八,半阴的天,昏黄的太阳挂在天上,投射下凉凉的光线,冷冷的没有一丝温和气。
但是寒冷挡不住人们赶集的热情。
等刘庆华带着苏妍来到大集上时,集市上已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十里八乡的人们从四处赶来,集中在这小小的集市上,摩肩擦踵,人声鼎沸,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
……
这时候的安乐乡还很穷,人们自己种地、饲养牲畜、纺纱织布、裁剪衣物,日常供给完全自给自足,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多少财力和物力去集市上采买物品。
所以每逢初二、初八才能形成一次集市,平时集市人不太多,附近农庄的百姓挑着新鲜蔬果或者牵着牛羊牲畜来卖掉换钱。
这次是到了年底,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要采买各种年货来犒劳家里、走亲访友,所以年前的大集格外热闹。
安乐乡大集不大,分布在东西南北纵横六条街道,每条街道都不长,大约百十来米左右,分成蔬果、肉市、布匹日用、牛马市等四个区域。
街道中间是一条窄窄的柏油路,路面上撒满了小小的石子,混着细小的沙子。因为失修,这里凸起一块,那里凹陷一块,凹陷的地方有的包着积雪,有的包着碎冰,坑坑洼洼地并不好走。
街道两旁是一排排的平房,大多是红砖瓦房,低低矮矮的。大门大多数是木质的,有的刷着红漆,有的刷着蓝漆,还有的刷着绿漆,颜色不同,却都是一样的破旧,漆面斑驳,露出木面粗糙的纹理。
那是乡里售卖各种物品的小商店,室内光线也偏昏暗,去店里挑货的人们并不多。
供销社的一排房子鹤立鸡群,盖的比这种小商店的屋子高,货物也比较齐全,店内来来往往的客人也比较多。
街道至商店之间的全是大片的硬化的黄土路,下过雪的路面湿滑黏腻并不好走,偶有店商店门前铺了一层褐色的小石子路,和柏油路连接起来。
小商店门前的空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品,有锅碗瓢盆,有鞋服帽子,有布匹布头,有日用百货……
东西的第二条街上稀稀拉拉地盖着几栋住房,叫卖的小贩们用帆布棚子或塑料布、绳子等拉起了一个个摊位,摆着火红的对联,各式各样的鞭炮,各色针头线脑,布头鞋袜、衣帽围巾等。
再往里走就是肉市一条街,卖生肉的摊子一个挨着一个,大块的生猪肉摆在摊上,肥厚偏白的油,暗红的瘦肉,纹理清晰紧实。整只剥了皮的羊挂垂在钩子上,鲜红的肉色,覆盖着纵横交错的洁白的羊油。
这时候百姓几乎都自己饲养牲畜,谷物草料纯绿色家养,养到一两年,等过年或者家中办事时候杀掉,一部分自己吃,吃不了的拉到集上售卖。
也有专门下乡收生猪生羊的贩子,低价买来活物,取肉后高价卖出,赚个差价。
这时候的猪肉,都是真正的绿色养殖的放心肉,生长周期长,口感比后世那些大规模饲养短时间出栏的肉,要香醇的多。
……
各类鲜活乱跳的鱼儿在大盆里摆来摆去,关在笼子里的鸡鸭鹅鸽子等咯咯咕咕地叫着。
牛马市更是热闹,人吼马嘶羊咩狗叫,还有驴子高亢的叫声,黄土飞扬,喧闹非常。
……
“……磨剪子来呛菜刀——”、“……卖豆腐唻……”……糖葫芦来……”……
售卖各种物品的小贩,拖长了音调,唱出了各种各样的叫卖声,声音高亢嘹亮又音调多变,富有节奏感,颇有些唱出戏曲小调的味道。
……
苏妍已经好久没再感受过这么热闹的人间烟火了。
这样的世俗喧闹,这样接地气的大集,似乎带着一种能治愈孤独的魔力,让人忍不住沉醉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