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边关急报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房遗爱这货为了讨高阳欢喜,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买来的一首诗。
杜荷信心满满说道:“仪儿放心吧,在盗诗方面,没人比得过你相公。”
“什么盗诗,不是现场作诗吗?”
李仪嘟着嘴,满脸疑惑说道。
相公好不正经,又在胡说八道。
“呃呃,一时失言。”杜荷尴尬一笑,随后轻轻握着她的柔荑,胜券在握说道:“仪儿你把心放肚子里,相公我一定不会输。”
盗诗听起来确实不够高端,读书人怎么能用盗字来形容呢?
那应该叫借来一用。
换了一个说法,听起来果然舒服了不少,也高雅了一些。
...
时间悄然而逝,转眼已到七月。
随着李承乾和李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他们手下的一众党羽也老实起来。
没有针锋相对互相挑刺的争斗,朝廷内一团和气。
倏然,一道厉喝划破平静的长安,瞬间引起巨大的轰动。
“八百里急报!”
“让开,快让开!”
朱雀大街上,八名披甲的唐军士卒,骑着快马一路疾驰。
骑马的甲士大吼连连,提醒路中间的行人躲避。
和杜荷在长安城纵马的行为不同。
八百里加急的士兵,是可以在长安城内纵马的,而且百姓在路上被撞翻,最后受罚的也是百姓。
贻误战机之罪别说平民,官吏都遭受不住。
“大家快避让!”
大街上的百姓慌忙向两侧躲避,丝毫不敢挡在路上。
等骑兵火速离开后,大街上的百姓脸上带着好奇之色,纷纷聚在一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很久没有八百里急报,难不成又有异族犯边?”
“我看多半是这样,不然小事情也不至于八百里急报。”
“又要打仗了吗?”
“安稳和平的日子没有享受几年,又开始频繁战争。”
“哎,到头来苦的都是我们老百姓。”
在场的百姓议论纷纷,从他们的言语可听出,百姓们对战争极度厌烦。
一个嘴角有一颗大痣的中年女子,她扯开大嗓门说道。
“谁说不是,我邻居家的两个瓜娃子,一个死在吐蕃,一个死在东突厥。”
“现在就剩一个寡母待在家里,以后死了都没人送终。”
听到中年女子的话,周边的人纷纷沉默。
这不是个例,大唐很多家庭都是这样。
他们这群人也一样,家中也有不少男儿牺牲在战场。
在传令兵进皇宫不久,李世民连派十几个内侍省的人出宫。
很快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李靖、兵部尚书李绩、吏部尚书侯君集等一众文臣武将,全都神色匆匆地走进皇宫。
两仪殿内。
文臣武将分列左右坐下,他们手里传阅着一份军报。
此刻除了呼吸声,听不到丝毫的杂音。
气氛极其严肃。
等军报都传阅了一遍后,李世民这才悠悠开口说道。
“营州都督张俭在军报上所说,高句丽联合百济,一起攻打新罗,如今已下十余城。”
“新罗通往大唐的航道,也被高句丽和百济阻断,致使新罗求援无门。”
“诸位爱卿,说说你们的看法。”
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位于大唐东北部,均是大唐的藩属国,近十余年一直向大唐进贡。
现在三个小弟发生争端战斗,大唐这个大哥不能不管。
沉默片刻,房玄龄率先说话。
“陛下,高句丽国土横跨半岛与广袤的辽东平原,农耕、渔业和畜牧业十分发达,是一个不得不除的大隐患。”
“特别在去年,高句丽的大对卢渊盖苏文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国王高建武,拥立傀儡高藏为新国王。”
“渊盖苏文自封为莫离支,彻底掌控高句丽的军政大权,成为背后的实际统治者。”
“这次攻打新罗,也是出自渊盖苏文之手,此人野心极大,如果放任其发展,将来会是大唐的劲敌!”
大对卢和莫离支都是高句丽的官职名称,大对卢相当于大唐这边的宰相之职,莫离支相当于兵部尚书和中书令的结合体。
去年渊盖苏文弑君摄政之时,李世民就想派兵收拾他,奈何遇到齐王李佑谋反这件事,便耽误下来。
没想到渊盖苏文的野心这么大,掌控了高句丽还不满足,现在还想吞并新罗。
长孙无忌也发表自己的看法:“陛下,新罗是我大唐忠诚的藩属国,如今危在旦夕,倘若我们不做出回应,那么其余藩属国便会有样学样,不再听从大唐的管束。”
“除此之外,房司空说的很对,高句丽实力强横,前朝征伐三次均以失败而告终,如果坐看其势大,未来定会影响我大唐安危。”
等高句丽拿下新罗,便会反手收拾百济,彻底统一整个半岛。
没有后顾之忧的高句丽,可是一只噬人的老虎。
接下来,李靖、李绩和侯君集等人,纷纷表示要出兵解决高句丽。
他们是带兵的将军,立功的最好地方就是战场。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至于国库财力、百姓民生等问题,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
在面对高句丽的问题上,文武大臣的意见难得统一。
“嗯。”
李世民微微颔首,接着说道:“既然大家一致决定征伐高句丽,大家说说这仗该怎么打?”
“什么时候打比较合适?”
高句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如果没有周全的准备,导致战斗失利或者陷入僵局,便会拖垮大唐国力,很容易把大唐拽入深渊。
到时候百姓民不聊生,便会激发阶层矛盾,从而走上前隋的老路!
群臣考虑了半晌,还是房玄龄先发表个人看法。
“如今已是七月,调兵遣将,征集粮草以及其他作战筹备,最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最快也要十月才能出兵。”
“而高句丽到了十月,天气已经无比严寒,再往后大雪封山,天气更加凛冽。”
“如果今年征伐高句丽,我军将士就要顶着冰雪作战,粮草补给也是个大问题。”
“因此臣以为,明年初春冰雪融化之时,出兵最合适。”
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不是脑子一热,点齐兵马硬上就能打胜仗。
况且,大唐收拾高句丽占据着主动权。
什么时候准备好,什么时候再去收拾它。
一点也不着急。
李世民把目光转向其他人:“你们可有不同的意见?”
其余大臣互相看了一眼,纷纷拱手说道。
“我等认同房司空所言,明年开春出兵!”
在李世民的智囊团里,所有的作战计划,一直都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制定。
杜如晦死后,基本都是房玄龄出主意。
李靖也好、李绩也罢,他们这群武将大多负责作战执行而已。
长孙无忌虽然也能出出主意,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房玄龄作为主力。
“好!”李世民脸色严肃地点了点头,随即说道:“既然出兵时间已定,大家再聊聊怎么打!”
房遗爱这货为了讨高阳欢喜,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买来的一首诗。
杜荷信心满满说道:“仪儿放心吧,在盗诗方面,没人比得过你相公。”
“什么盗诗,不是现场作诗吗?”
李仪嘟着嘴,满脸疑惑说道。
相公好不正经,又在胡说八道。
“呃呃,一时失言。”杜荷尴尬一笑,随后轻轻握着她的柔荑,胜券在握说道:“仪儿你把心放肚子里,相公我一定不会输。”
盗诗听起来确实不够高端,读书人怎么能用盗字来形容呢?
那应该叫借来一用。
换了一个说法,听起来果然舒服了不少,也高雅了一些。
...
时间悄然而逝,转眼已到七月。
随着李承乾和李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他们手下的一众党羽也老实起来。
没有针锋相对互相挑刺的争斗,朝廷内一团和气。
倏然,一道厉喝划破平静的长安,瞬间引起巨大的轰动。
“八百里急报!”
“让开,快让开!”
朱雀大街上,八名披甲的唐军士卒,骑着快马一路疾驰。
骑马的甲士大吼连连,提醒路中间的行人躲避。
和杜荷在长安城纵马的行为不同。
八百里加急的士兵,是可以在长安城内纵马的,而且百姓在路上被撞翻,最后受罚的也是百姓。
贻误战机之罪别说平民,官吏都遭受不住。
“大家快避让!”
大街上的百姓慌忙向两侧躲避,丝毫不敢挡在路上。
等骑兵火速离开后,大街上的百姓脸上带着好奇之色,纷纷聚在一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很久没有八百里急报,难不成又有异族犯边?”
“我看多半是这样,不然小事情也不至于八百里急报。”
“又要打仗了吗?”
“安稳和平的日子没有享受几年,又开始频繁战争。”
“哎,到头来苦的都是我们老百姓。”
在场的百姓议论纷纷,从他们的言语可听出,百姓们对战争极度厌烦。
一个嘴角有一颗大痣的中年女子,她扯开大嗓门说道。
“谁说不是,我邻居家的两个瓜娃子,一个死在吐蕃,一个死在东突厥。”
“现在就剩一个寡母待在家里,以后死了都没人送终。”
听到中年女子的话,周边的人纷纷沉默。
这不是个例,大唐很多家庭都是这样。
他们这群人也一样,家中也有不少男儿牺牲在战场。
在传令兵进皇宫不久,李世民连派十几个内侍省的人出宫。
很快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李靖、兵部尚书李绩、吏部尚书侯君集等一众文臣武将,全都神色匆匆地走进皇宫。
两仪殿内。
文臣武将分列左右坐下,他们手里传阅着一份军报。
此刻除了呼吸声,听不到丝毫的杂音。
气氛极其严肃。
等军报都传阅了一遍后,李世民这才悠悠开口说道。
“营州都督张俭在军报上所说,高句丽联合百济,一起攻打新罗,如今已下十余城。”
“新罗通往大唐的航道,也被高句丽和百济阻断,致使新罗求援无门。”
“诸位爱卿,说说你们的看法。”
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位于大唐东北部,均是大唐的藩属国,近十余年一直向大唐进贡。
现在三个小弟发生争端战斗,大唐这个大哥不能不管。
沉默片刻,房玄龄率先说话。
“陛下,高句丽国土横跨半岛与广袤的辽东平原,农耕、渔业和畜牧业十分发达,是一个不得不除的大隐患。”
“特别在去年,高句丽的大对卢渊盖苏文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国王高建武,拥立傀儡高藏为新国王。”
“渊盖苏文自封为莫离支,彻底掌控高句丽的军政大权,成为背后的实际统治者。”
“这次攻打新罗,也是出自渊盖苏文之手,此人野心极大,如果放任其发展,将来会是大唐的劲敌!”
大对卢和莫离支都是高句丽的官职名称,大对卢相当于大唐这边的宰相之职,莫离支相当于兵部尚书和中书令的结合体。
去年渊盖苏文弑君摄政之时,李世民就想派兵收拾他,奈何遇到齐王李佑谋反这件事,便耽误下来。
没想到渊盖苏文的野心这么大,掌控了高句丽还不满足,现在还想吞并新罗。
长孙无忌也发表自己的看法:“陛下,新罗是我大唐忠诚的藩属国,如今危在旦夕,倘若我们不做出回应,那么其余藩属国便会有样学样,不再听从大唐的管束。”
“除此之外,房司空说的很对,高句丽实力强横,前朝征伐三次均以失败而告终,如果坐看其势大,未来定会影响我大唐安危。”
等高句丽拿下新罗,便会反手收拾百济,彻底统一整个半岛。
没有后顾之忧的高句丽,可是一只噬人的老虎。
接下来,李靖、李绩和侯君集等人,纷纷表示要出兵解决高句丽。
他们是带兵的将军,立功的最好地方就是战场。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至于国库财力、百姓民生等问题,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
在面对高句丽的问题上,文武大臣的意见难得统一。
“嗯。”
李世民微微颔首,接着说道:“既然大家一致决定征伐高句丽,大家说说这仗该怎么打?”
“什么时候打比较合适?”
高句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如果没有周全的准备,导致战斗失利或者陷入僵局,便会拖垮大唐国力,很容易把大唐拽入深渊。
到时候百姓民不聊生,便会激发阶层矛盾,从而走上前隋的老路!
群臣考虑了半晌,还是房玄龄先发表个人看法。
“如今已是七月,调兵遣将,征集粮草以及其他作战筹备,最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最快也要十月才能出兵。”
“而高句丽到了十月,天气已经无比严寒,再往后大雪封山,天气更加凛冽。”
“如果今年征伐高句丽,我军将士就要顶着冰雪作战,粮草补给也是个大问题。”
“因此臣以为,明年初春冰雪融化之时,出兵最合适。”
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不是脑子一热,点齐兵马硬上就能打胜仗。
况且,大唐收拾高句丽占据着主动权。
什么时候准备好,什么时候再去收拾它。
一点也不着急。
李世民把目光转向其他人:“你们可有不同的意见?”
其余大臣互相看了一眼,纷纷拱手说道。
“我等认同房司空所言,明年开春出兵!”
在李世民的智囊团里,所有的作战计划,一直都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制定。
杜如晦死后,基本都是房玄龄出主意。
李靖也好、李绩也罢,他们这群武将大多负责作战执行而已。
长孙无忌虽然也能出出主意,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房玄龄作为主力。
“好!”李世民脸色严肃地点了点头,随即说道:“既然出兵时间已定,大家再聊聊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