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维内托(中)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主神崛起、全职法师、异界直播间、诛天战帝、末世浮生、闲妻不淑、点满力量的我绝不会无用武之地、最强男神(网游)、精灵王的王妃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随着“敦刻尔克”级工程的开展,I国海军获得了越来越多关于该舰技术细节方面的情报。
经过对比分析,I国海军认为770型舰不足以与F国战列舰抗衡,决定重新设计一型与“敦刻尔克”同一级别的26500吨战列巡洋舰。
初步设计于1933年完成,基本技术数据为标准排水量26925吨,长200米、宽27.25米,4座双联装343毫米主炮、6座双联装152毫米副炮和4座四联37毫米高射机关炮,航速29节。
侧装甲带250毫米,三层装甲甲板合计50毫米,水平防护相当薄弱;水上飞机4架,但没有机库。尽管1933型战巡性能已经比770型提高不少,但在防空火力、装甲防护和航速上仍然没有达到“敦刻尔克”的水平。
而且种种迹象表明,E国人在未来几年内获得新式战列舰后,很可能会将部分老式战列舰部署到地中海基地。在白白浪费了几年时间后,I国海军终于认识到只有建造昂贵却真正有效的条约型战列舰,才能够保证其在地中海的均衡地位。
1933年年底,意海军提出了战列舰的新的技术要求:
标准排水量为35562吨,应装备排水量允许的最大数量的406或381毫米主炮,装甲可以在18500~27500米距离以内抵御相当于本舰主炮穿甲弹的攻击。
水下防御系统防御水平350公斤TNT,航速30节,续航力应保证军舰从主要基地出发至地中海任意海域做往返航行,同时应有适度的战斗续航储备(军舰的战斗航速比经济航速的油耗率大的多)。
新式战列舰的全部设计工作由I国海军工程监察长乌蒙贝托·普列赛(UmbertoPugliese)总负责。
1934年初,已经有几个不同的舰体设计入围,并在拉斯佩齐亚研究基地里进行了模型对比试验,其中包括:
海军工程处2月份设计的54265号方案,排水量37000吨;
研究基地自己设计的方案,排水量35900吨;
B191、B192和B193(B194的初步设计)方案,40000吨,航速34节;
的里雅斯特(Trieste)的亚德里亚海联合造船厂(CantieriRiunitidell‘Adriatico)和安莎尔多联合设计的B194号,排水量36363~48000吨。
由于新舰的排水量比I国以前建造的最大军舰都要大50%,对缺乏经验的I国设计队伍来讲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考验。
但是由于没有太多老旧思想的桎梏,I国工程师们到最后反而设计出了一型在不少方面具有开创意义的战列舰。
1935年6月21日,“维托里奥·维内托”级(VittorioVeneto)战列舰的全部设计及工程完成,并报海军工程处审查存档备案。
当该级前两艘舰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在建时,I国海军认为还不具备足够的力量对抗E、F两国海军在地中海的联盟。因此决定,再建造两艘维内托级战列舰的改进型:罗马号(Roma)、帝国号(Impero)。
维内托级战列舰首批建造2艘: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利托里奥号;当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在建时,1937年I国退出国际联盟。
1934年首舰“维内托”号与2号舰“利托里奥”号同日开工建造,1940年两舰先后竣工。
1934年10月28日,首舰“维内托”号在亚德里亚海联合造船厂开工,1937年7月25日“维内托”号舰壳下水,1940年4月28日,“维内托”号竣工。
她成为自1916年以来,I国建成的第1艘战列舰。1940年5月1日,“维内托”号正式加入I国海军现役。此时距I国正式加入战争只有40天的时间。
“维内托”级战列舰在I国战列舰系列中,是攻击力和防御力相对比较平衡的一级。
该舰舰型上采用长艏楼,前部呈阶梯式布置着381毫米三联装炮塔2座,后部布置着1座。艏楼较长,一直延伸到后部炮塔。
4座152毫米三联装副炮分别布置在2号和3号主炮塔的左右两舷。
1号甲板下的后甲板是舰载机甲板,在中心线位置布置有起飞弹射装置1座及起重机1台,但该舰未设机库。
剪式舰首并不利于高速航行、最初在海上试航时发现耐波性能较差且有振动等问题,不久得到了改进。
“维内托”级战列舰水线以下的“皮里埃维”式水下防御系统是圆筒结构,筒的内径3.8米,外径7.2米,内筒内是空的,外侧可装载燃料等液体物资。
在近“皮里埃维”式水下防御结构的内侧和船体中心线处设有纵舱壁,纵舱壁将机舱区域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机舱区域由4个机舱室、8个锅炉舱室组成,机舱区域及主炮塔下的船底则采用三层底结构。在三层底内的船底中心布置电缆管道。
在1号主炮塔的前部及3号主炮塔的后部船底布置有应急柴油机发电机舱室。前部桅杆为圆杆式,后部桅杆系在塔状结构底座上安装圆杆。
该舰前后2个烟囱布置得比较接近,其间安装了射击指挥仪,“卡约·杜里奥”级在进行改装时也采取了这一方案。
维内托级战列舰机舱分为前机舱和后机舱,二舱之间是锅炉舱,这种布置形式也是意大利战列舰惯用的方式,这有利于提高舰艇的生命力。
因为某个机舱被炸后,另一个机舱的动力系统仍可发挥作用。但这样的设计增大了主炮塔及机舱区域的范围,被打击的机率也相应增大。
“维内托”级舰,舷侧水线部的装甲带成8度角安装,厚度为250毫米板或280毫米板与70毫米板或10毫米板形成组合装甲板,最厚处组合装甲达360毫米。
甲板防御上,上甲板厚度36毫米+9毫米、2号甲板12毫米、3号甲板100毫米+12毫米。主炮塔装甲由前面装甲380毫米、前部侧面200毫米,炮塔顶棚为200毫米板组成。
炮塔座板厚度在350~280毫米之间。指挥台前部顶棚为120+10毫米;侧面水平甲板为250-90毫米+25毫米或10毫米的组合板。
“维内托”级战列舰采用13万马力的蒸汽轮机驱动,锅炉蒸汽压力25千克/平方厘米,蒸汽温度325℃。
主机为“布鲁佐”齿轮传动涡轮机,转速238转/分。主发电机组为450千瓦涡轮发电机4台,应急发电机组为800千瓦柴油机发电机4台。4个螺旋桨均为3叶,直径4.8米。
“维内托”级舰的重量分布情况是船壳重量10569吨、防护装甲13545吨、武器装备6569吨。全舰总计30683吨。
“维内托”级是的一型设计航速31节的战列舰。由于I国海军认为其只在地中海活动,对续航力没有太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师们为“维内托”级准备了比较强大的动力装置,而未重视油耗量过高的问题。
“维内托”级使用了高温高压蒸汽轮机机组,8座亚罗式(Yarrow)带过热器三锅筒水管燃油主锅炉,两两并列布置在4个分割开来的水密隔舱内,但锅炉舱内没有纵隔墙,这样可以减少一侧舱室进水后引起的横倾,但是一个锅炉舱进水,就可能造成2座锅炉全部熄火。
锅炉产生的过热蒸汽温度325℃,压力25个大气压,工作参数与“大和”级相当,但比G国,E国,F国等欧洲国家同类产品较为低下。
4台贝里佐(Belluzzo)式齿轮减速蒸汽轮机,轮机舱和锅炉舱交错布置,即2个轮机舱在锅炉舱前,2个轮机舱在锅炉舱后。交错布局对动力系统的生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各种管线和控制装置布置比较复杂。
每台汽轮机包括高压涡轮机、中压涡轮机、低压涡轮机和高压巡航涡轮机各1台,高压和巡航机组在前,中、低压机组在后。每台主机驱动一只直径4.8米的亚平宁式(Scaglia)三叶螺旋桨。
主机总功率130000轴马力,短时过载功率140000马力,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战争期间,“维内托”级曾经在46000吨排水量下开到了29节的航速。
和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相比,“维内托”级的续航力明显偏小,不同航速下的设计续航力分别是4580海里/16节、3920海里/20节和1770海里/30节。实际续航力为“维内托”4700海里/14节、3900海里/20节,“利托里奥”4870海里/14节、4050海里/20节。
“维内托”级的辅机是8台22伏直流涡轮发电机组,单台功率450千瓦/2020安培,前4台发电机布置在前轮机舱上方,后4台发电机位置相仿;主发电机组总功率3600千瓦/16160安培。
4台菲亚特(Fiat)MS368220伏直流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布置在装甲舱以外,两前两后,单台功率800千瓦/2020安培;急柴油发电机组总功率3200千瓦/8080安培。
维内托有一枚布置在艏艉线上的主舵和两枚布置在尾部侧舷的辅舵,均为半悬挂平衡式。
由于主辅舵间距很大,彼此不会干扰。实战证明,当主舵不能操作时,辅舵仍然可以满足操舰要求。
而且由于辅舵正好处于侧舷螺旋桨排出流的中心,舵面流速很大,效率较高,舵设备总体设计很成功。但是主辅舵机舱过大的间隔却在装甲防护上造成了一些麻烦。
“维内托”的动力系统舱室(不包括应急发电机)的内部总空间8861立方米,总功率134900马力,功率密度15.22马力/立方米,在世界各国新式战列舰中处于较高水平[8]。
“维内托”级战列舰的大中口径火炮都是由安莎尔多公司设计,另一家I国军工企业,奥托公司(OTO,即Odero-Terni-Orlando的缩写)也承担了部分生产任务。
“维内托”级安装了3座三联装381毫米口径主炮(381警告),计划之初设想的406毫米口径主炮方案因制造难度太大不得不放弃。
安莎尔多1934型381毫米口径主炮炮身为活动身管结构,从内到外为整体式内膛身管,炮口处有一个外径为610毫米的紧口箍结构。
炮尾用连接环安装到身管上。每座炮塔备弹222发,其中穿甲弹195发,榴弹57发。
381毫米口径主炮火炮炮身全重102.4吨,全长19781毫米,身管长19050毫米/L50,线膛部分长15850毫米,药室长3071毫米、容积456.216公升。
火炮正常使用膛压320兆帕,穿甲弹初速850-870米/秒。从炮口侵彻威力来看,I国的381毫米火炮的威力仅次于J国的94式460毫米炮和U国的MK7型406毫米/L50炮。
不过由于发射药对身管的烧蚀非常严重,其内膛的使用寿命仅为110~130发,约为世界同类舰炮的一半左右。最大射程42800米(嗑药炮)。
381毫米三联装炮塔全重1595吨,圈座直径11.896米,基座外径13.19米。炮塔内部进行了隔舱化设计,前部的战斗室由2道防破片防火装甲纵隔板分割成3个独立的部分,尾舱里的指挥室用1道横隔板与战斗室隔开,提高了炮塔整体的生命力。
主炮炮塔下面是弹药库,“维内托”级的弹药库布置弹丸库在下,火药库在上(与其他大多数战列舰正好相反)。
每门炮有一套二级扬弹机构,弹丸首先经由下层的竖直扬弹机内提升到火药库平台,然后在和药包一起推入上部扬弹机的供弹筐内。
火炮固定在+15度仰角实施装填,装填速度1.3发/分,配用电击-机械撞击两用底火,每座炮塔由1台450千瓦柴油发动机组单独供电,但炮塔的电气系统仍并入全舰整体电网,这样一旦对口供电发电机出现故障,仍然可以保证炮塔的正常工作。
“维内托”级副炮为4座三联装152毫米炮塔,该炮也是由安莎尔多和奥托共同负责生产的。
安莎尔多型炮身全重8.9吨,全长8840毫米/L58,身管长8382毫米/L55,线膛部分长7300.5毫米/L47.9;药室长1005毫米,容积25.19公升。炮身由内膛身管、包覆在外层的等长增强管、活动被筒和手动开关的立楔式炮尾组成。
奥托1936型炮的锥形增强层更厚,有制动衬套和加强前斜肩,炮身全重12.7吨;40根等齐右旋膛线、缠距30倍径。
穿甲弹重50公斤、初速910米/秒,榴弹44.4公斤,初速945米/秒。16.35公斤硝酸甘油-硝化纤维素发射药,使用膛压327兆帕,火炮在45度仰角时的最大射程25740米。
三联装炮塔全重135.4吨,炮塔圈座直径6米,基座外径7米。高低射界-5~+45度,各炮有独立的电动装填机,火炮在20度仰角下实施装填,射速4发/分。
“维内托”级装备12座安莎尔多1938型和奥托1939型90毫米单管高射炮。
安莎尔多最初设计的样炮身管长48倍径,定型时改为50倍径。炮身为单筒自紧身管,半自动立楔式炮闩用螺纹炮尾环安装到身管上,炮身全重1.21吨。定装弹全重18公斤,初速860米/秒,最大射程16000米,最大射高10800米。
火炮高低射界+75~-3度,正常情况下由射击指挥仪遥控射击,也可以手动操炮。由炮塔下方的2马力电动装填机自动供弹,装填速度12、16或30/发分可调。
稳定托弹盘上布置有90发备发弹。该舰的90毫米口径高射炮是安装在稳定炮架上的。热那亚的圣乔尔乔(SanGiorgio)公司设计生产了全套稳定系统,这样军舰即使是在回转中也能保证高射炮的有效射击。
“维内托”级的近距防空火力配置体系由37毫米机关炮、20毫米机关炮和8毫米高射机枪组成,均由布莱达(Breda)公司生产,其中1935型机炮有稳定炮架。
“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服役时装备了8座双联装1938型和4门单管1939型37炮(布置在舰首甲板上),以及12座双联1935型20毫米机关炮和6挺8毫米机枪。
1942年进行改装后两舰一共在2号主炮两侧及两座前副炮塔顶部加装了4座20毫米双联机关炮。
同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相比,“维内托”的防空炮数量明显偏少。而且“维内托”的机关炮没有指挥仪,只能依靠炮手手动目视瞄准射击,对高速目标的毁伤概率很差。
“维内托”级的舰尾布置有1台弹射器,最多可以搭载3架水上飞机,但没有机库设施。这样对飞机的贮存保养都是不利的,而且尾主炮的炮口焰也很容易破坏娇贵的飞机。
意大利军舰的绝大部分火控装置都是由伽利略(OfficineGalileo)和圣乔尔乔两家公司生产的,“维内托”级也不例外。
该级舰的前主桅顶端是主炮射击指挥塔,下面是依次是主炮射击指挥塔和第2备用射击指挥塔,外观庞大,各有1具7.2米测距仪。
指挥系统的机电弹道解算器布置在独立的底舱装甲室内。上层建筑烟囱两侧布置着副炮射击指挥塔,有1具5米测距仪。
90毫米高射炮由布置在舰桥前部两侧的3米测距指挥塔遥控射击。每座主炮塔尾舱都装有1具12米体视式测距仪,副炮塔也各有1具6.5米测距仪。
所有的测距仪均装有稳定器,允许在舰体摇荡的情况下正常使用。与其他战列舰不同的是,“维内托”的2座主炮指挥仪均布置在前部上层建筑上,而别国都选择在后部上层建筑上分开布置辅助指挥仪。
“维内托”的辅助指挥仪的视界较好,但与主指挥仪间距太小,2部指挥仪可能会被一次命中一起摧毁,系统的生命力比较差。
意大利1935年开始研究雷达,起步时间并不晚。70厘米样机的试验结果最令人振奋,它可以发现12000米距离上的水面目标和30000米距离上的飞机。
但不知何故,该雷达研制成功后却迟迟未能定型投产。
直到1941年3月28日夜,I国人为自己的迟钝付出了沉重代价(3艘重巡洋舰被装备雷达的英国战列舰在近距离击沉)以后,他们才慌忙把提贝托的雷达装到“漂亮”号(Carini)鱼雷艇上进行实用性测试。
后来雷达获得了EC-3的正式编号(EC为通讯研究所的缩写),“猫头鹰”(Gufo)的绰号表明意大利海军期待着它能在夜间发现狡猾的敌人。
1942年9~10月间,“利托里奥”号当仁不让成为第1艘安装“猫头鹰”雷达的I国军舰。
随后“维内托”和“罗马”号也先后安装了EC-3雷达。
由于在技术方面的诸多缺陷,I国电子工业没有完成预定的50台生产任务,除3艘“维内托”级以外,只有9艘其他I国舰艇装备了“猫头鹰”雷达。
无奈之下,I国只好从G国进口了7台雷达,大部分是FuMG24/40G型,它的性能比“猫头鹰”稳定的多,但是同样不能用来进行射击指挥。
“维内托”级火力系统的威力是很强大的,但是由于缺乏雷达,从而不具备有效的夜战能力。
90毫米高射炮性能先进,但因为存在的技术缺陷和没有雷达指挥的缘故,没有在战斗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1940年8月31日~9月2日,连同维内托在内的由五艘战列舰,十艘巡洋舰以及三十四艘驱逐舰组成的I国舰队,进行了阻止E国“帽子”作战(OperationHats)的行动。
但是,由于I国缺乏优秀的空中侦察力量,以及E国舰队的侦察机及时发现了来势汹汹的I国舰队而得以撤离,最终I国舰队无功而返。
9月6日,I国舰队再次出发企图找到英国舰队,但是E国舰队早已离开直布罗陀到了南大西洋。
无独有偶,9月29日~10月1日,维内托和其他四艘战列舰、十一艘巡洋舰以及二十三艘驱逐舰前往马耳他,企图对E国舰队发动攻击,虽然I国皇家空军最后终于找到了英E国舰队,但是还是让E国舰队跑掉了。
10月10日夜晚,E国皇家海军空袭塔兰托港口,发动了战争史上第一次航母对港口的突袭。
由于缺乏雷达,I国海军猝不及防,被英国皇家海军的“光辉(HMSIllustriousR87)”号航空母舰的21架“剑鱼”式鱼雷轰炸机进行了两波的攻击.
虽然意大利军靠着21门90mm高射炮、一些37mm和20mm的防空机炮以及27个防空飞艇进行了顽强抵抗,但还是在20时35分的第一波空袭以及大约1小时后的第二波空袭中损失惨重.
一艘战列舰被击沉,两艘严重受损,利托里奥也中了雷,使她一直维修到了1941年3月,仅维内托在空袭中无伤.
在I国海军剩下的三艘战列舰中,“安德烈亚·多利亚(AndreaDoria)”号刚完成现代化改造,还不能立刻形成战力,“朱利奥·凯撒(GiulioCesare)”号又过于老旧,这使得之后一段时间内I国海军只有维内托一艘能用的战列舰。
第二天早上,维内托临危受命,前往了那不勒斯的I国舰队,在I国海军上将伊尼戈·康皮翁尼(InigoCampioni)的命令下成为了I国皇家海军舰队的旗舰。
11月25日午前,一架I国民航机发现了从一支向东驶往马耳他的E国护航队。次日,I国海军又发现一队E国军舰从亚历山大出发,向西航行,以期在运输队接近马耳他时,增加护航兵力。
I国海军总部认为E国海军将进行一次重要的海上活动。
10月27日,伊尼戈·康皮翁尼上将以“维内托”号为旗舰,率领“朱利奥·凯撒”号,以及六艘巡洋舰和十四艘驱逐舰从那不勒斯拔锚启航,意图是在撒丁岛南端的特乌拉达角附近海域拦截英国舰队。于是,斯帕蒂文托角战役爆发。
E国方面,E国西护航队(B编队)以“皇家方舟(HMSArkRoyal)”号航母和“声望(HMSRenown)”号战列巡洋舰为主力,由2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护航,由詹姆斯·萨默维尔上将(SirJamesSomerville)指挥。
从亚历山大开来的为D编队,以旧式战列舰“拉米拉斯(HMSRamillies)”号为主力,另有3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
27日上午9时56分,一架E国侦察机发现了I国舰队。
萨默维尔将军获知敌情后,决定提高编队航速,以求尽快与D编队会合。
因为虽然I国舰队的火力超过任一E国舰队,但若己方两支舰队合兵一处,将形成对I国舰队的压倒性优势。
45分钟后,一架I国侦察机也发现了E国军B编队,康皮翁尼将军立即命令舰队向E国军接近,企图在E国军东西两支舰队尚未会合之时,予以各个击破。
但是不久,I国舰队就陆续收到了一些不准确的情报,康皮翁尼将军虽然无法准确的判断海上的形势,但是他已经强烈的感觉到E国舰队实力肯定处于优势地位。
为了保留实力,康皮翁尼将军在午前时分作出决定,取消行动,并立即向那不勒斯返航。
在I国舰队向那不勒斯返航不久,位于主队南侧的意第3巡洋舰分队于12时15分发现了E国巡洋舰群。
随后双方在23000米的距离上进行了炮战。
I国重巡洋舰表现出色,12时22分的第一次齐射就命中了E国军“贝里克郡(HMSBerwick)”号巡洋舰。
13点整,维内托赶来支援,用她的381mm主炮在29000米的超远距离上向E国巡洋舰猛烈开火。
与此同时,E国舰队的“皇家方舟”号派出的鱼雷机群也飞临I国舰队上空,5架攻击了重巡洋舰“阜姆(Fiume)”号,6架则袭击了维内托。
I国舰马上进行了熟练了防鱼雷机动,E国机投射的鱼雷无一命中,但却进一步加深了康皮翁尼将军对空中威胁的忧虑。
因此维内托在发射了第9次齐射后不得不转舵后撤,I国巡洋舰失去了战列舰的支援后,亦撤出战斗,13时10分,双方停止射击。
I国舰队释放烟幕后高速向纳不勒斯返航,仅有“枪骑兵(Lanciere)”号驱逐舰遭到重创丧失机动能力,后来被拖往I国海军在撒丁岛的基地。
2月14日,E国陆基轰炸机突击了那不勒斯港,I国主力舰队为躲避空袭,只得再次向撒丁岛基地转移。
但是不久,维内托就于20日返回了那不勒斯。因为意海军参谋部认为,如果舰队部署在撒丁岛,E国海军就会不受任何干扰的从亚历山大向马耳他增援。I国舰队必须冒险停留在能够威胁到E国舰队的地方。
但是不久,I国就为他们的威慑部署付出了代价。E军在1942年1月8日的夜间空袭中炸伤了改建中的“恺撒”号。
第2天,维内托保护恺撒驶往至拉斯佩齐亚港修理。
这下,I国海军就只有一艘“维内托”号还在现役了。
经过几个月的等待,情况似乎好转,I国海军总部于3月中旬获知G国空军第10航空军击沉了2艘E国战列舰。
这样,根据情报E国地中海舰队就只剩下1艘“勇士(HMSValiant)”号战列舰了,而“光辉”号航母已经于1月份去U国修理。
I国海军的多艘战列舰虽然仍未回复现役,但仍然有实力和E国地中海舰队一战。
3月26日夜,I国海军参战兵力在安杰洛·伊亚金诺上将(AngeloJachino)指挥下,组成4个战术群出海拦截从亚历山大开往马耳他的E国护航队。
第一舰队以“维内托”号为旗舰,有4艘驱逐舰护航,从那不勒斯出发,另有其他三个舰队共六艘重巡洋舰、两艘轻巡洋舰以及九艘驱逐舰从各个港口发航。
各舰群于3月27日在墨西拿西部海域会合后,向东航行计划突入爱琴海,试图对E国舰队进行突然袭击,但是在27日中午12时20分,一架E国“桑德兰(Sunderland)”侦察机就发现了I国军编队,I国海军一直想进行的突然袭击彻底的失败了。
一向严谨高效的G国人这回是坑死了天真的I国朋友,他们所谓击沉2艘战列舰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谎报军情。
E国军参战兵力的主力A编队包括3艘战列舰,即“厌战(HMSWarspite)”号、“巴勒姆(HMSBarham)”号和“勇士(HMSValiant)”号,和新编入舰队的“可畏(HMSFormidable)”号航空母舰及4艘驱逐舰。
B编队由4艘轻巡洋舰“猎户座(HMSOrion)”号、“阿贾克斯(HMSAjax)”号、“佩思(HMSPerth)”号和“格罗斯特(HMSGloucester)”号以及4艘驱逐舰组成.
C编队内有5艘驱逐舰。
其中,A、C编队从亚历山大启航,B编队从希腊比雷埃福斯港出发。3个编队的总指挥官是安德鲁·坎宁安(SirAndrewCunningham)上将。
I国舰队面临如此凶悍的对手无路可退,只好硬着头皮进行战斗,维内托在战斗中表现勇猛,在I国舰队被E国军的攻势打的且战且退时,一直被华丽丽无视的维内托突然出现,将猎户座和格罗斯特压着打,一共发射了94发炮弹,还好可畏号上的的飞机及时来救援,才使她俩幸免于难。
由于E国舰队占有航空优势,且计划中规定的I-G空中支援却迟迟不见踪影,I国舰队不可能获得优势,于是伊亚金诺将军只好于28日11时30分命令舰队左舵回航,放弃作战任务。
就在I国舰队撤退时,W国航母开始对I国舰队发动空袭。
14时20分和14时50分,从希腊基地出发的E国皇家空军的“布伦汉姆(Blenheim)”轰炸机对维内托进行了两次水平轰炸。
虽然一些炸弹落到距军舰很近的地方,但没有造成任何损伤。15时19分,3架“大青花鱼”式和2架“剑鱼”式鱼雷机在2架“管鼻燕”式战斗机的护航下,气势汹汹地向维内托扑来。
维内托则紧急右转180度规避,但是2架英军战斗机一反常态向意舰俯冲扫射,严重干扰了意舰机关炮手的射击。
英鱼雷机趁机从舰首方向向维内托接近,带队的“大青花鱼”密集的高炮火力击中,在舰首右舷约1000米处坠海(后来驾驶员靠着飞机残骸挺了一天,被E国的一架水上飞机救回)。
I国舰员见状高声欢呼,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它携带的那条鱼雷在击落就已经投射下去了,1条鱼雷命中了维内托左舷外侧主轴支架51号肋位处,深度大约水下6.1米,船身大量进水。
虽然在接下来的空袭中维内托又遭到了多次攻击,但是顽强的维内托硬生生的靠着损管和毅力将航速从10节恢复到了19节,最后回到了塔兰托。
这次战斗使I国舰队损失惨重,I国海军这次作战,本来希望一举削弱E国地中海舰队,结果反而被重创1艘战列舰、被击沉3艘重巡洋舰,损失3041人。
而E国舰队返航时不仅没有搭救落水I国舰员,反而用明码向I国海军参谋部通报战斗情况,要求他们自己前来救援。
维内托的维修工程一直持续了4个月,1941年8月,“维内托”号重新恢复现役。
8月23日,“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率4艘巡洋舰出击,迎战从直布罗陀开来的“纳尔逊”号和“皇家方舟”号。E国舰队在侦察机发现I国舰队后主动返航,I国舰队遂返回塔兰托。
1941年9月24日,9艘E国高速运输舰离开直布罗陀,向马耳他运送物资。
26日,I国侦察机发现了E国运输队,I国海军总部获知情况后,认为E国军护航兵力为“纳尔逊(HMSNelson)”号、“声望”号和“皇家方舟”号,己方现有兵力可以一战。
于是,伊亚金诺上将于当日晚率舰队从那不勒斯出航,驶往撒丁岛东南海域待机,兵力包括“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战列舰,“特伦托(Trento)”号、“的里雅斯特(Trieste)”号和“戈里齐亚(Gorizia)”号重巡洋舰,以及2艘轻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
而E国舰队的实力比I国海军估计的要强大许多,其主力包括3艘战列舰,即“纳尔逊”号、“罗德尼(HMSRodney)”和“威尔士亲王(HMSPrinceofWales)”号和“皇家方舟”号航母。
由于I国空中侦察力量薄弱,以及海面能见度极差,结果直到28日14时,I国舰队也没能与目标接触,只好返航,浪费了大量燃料。
不过这次E国舰队处于明显优势,如果双方真的遭遇,I国舰队恐怕是凶多吉少。
1941年12月初,在北非的轴心国军队已经难以抵挡E国军的反击,I国海军急需将兵员补给运输至利比亚。
12月13日,I国军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运输队出海,其中“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编入远程护航支援队。
但是E国地中海舰队在海上活动的情报却让神经质的I国海军参谋部担心不已,再加上已有2艘货船遭E国潜艇击沉。
I国海军最终决定放弃行动,编队各自返航。
14日清晨维内托行至墨西拿海峡的爱米角附近海域时,遭到E国“催促(HMSUrge)”号潜艇的伏击。
E国潜艇用艇艏鱼雷管向其发射3条鱼雷,其中1条命中左舷3号炮塔正下方,炸出了一个约13米长的破洞。
普列赛系统发挥了效能,吸收了绝大部分爆炸威力,内层支撑隔板结构完整,没有丧失动力。
但是大量的进水却是不可避免的,破洞处的3个主隔舱内进水合计约2032吨。军舰马上左倾3.5度,舰尾吃水增加了2.2米。
维内托立即进行了反对舷注水,前炮塔处右舷舱室注水将左倾减少了1度。最后,维内托依靠自身动力返回塔兰托,但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直到1942年春天,维内托才修复。
1942年6月14日14时30分,“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结伴从塔兰托港出航,准备拦截从亚历山大开往马耳他的E国运输队。18时30分,E国地中海舰队决定放弃护航作战,全部船只撤回基地。I国舰队随即返回基地。
这次行动是“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执行的最后一次出击任务,I国海军面临的燃油危机越来越让人喘不过气来。
1942年11月12日,“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一道转移到那不勒斯,后来又于12月6日和“罗马”号驶往拉斯佩齐亚。
到1942年底,还能出动的I国战列舰仅有“维内托”三姐妹了,改装的老战列舰因为缺油瘫在港里。
不过,“维内托”三姐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她们当成了防空平台,用来保卫重要的港口基地。
3艘战列舰都获得了152毫米和381毫米时间引信榴弹,可以在远距离上射击敌大编队机群。
1943年4月19日,拉斯佩齐亚遭受猛烈空袭,维内托侥幸未被击中。
但是在6月5日的空袭中,她还是被B-17投掷的908公斤重型穿甲弹击中了,受到了严重损伤。
由于拉斯佩齐亚实在太危险,维内托开往热那亚进行维修。
军舰修好后,维内托回到拉斯佩齐亚并一直在那呆到意大利退出战争。
1943年9月9日凌晨3时,维内托离开拉斯佩齐亚开往撒丁岛,I国人希望在那里保留他们的国王和政府。
但是G国人的入侵打破了I国的美梦,I国主力舰队离开撒丁岛向马耳他撤退,9月11日,维内托平安抵达目的地。
9月14日,维内托启航开往亚历山大港,于17日达到。
一个月后,她沿苏伊士运河开进大苦湖。
二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将“维内托”号作为I国的战争赔偿赔给英国,但E国政府却允许意大利自行将其拆毁。
直到1946年2月6日维内托返回I国前,她一直呆在大苦湖。
2月9日,维内托返回了阔别已久的I国祖国,开进西西里岛的奥古斯特港。
1947年10月14日,维内托驶抵拉斯佩齐亚,于1948年1月3日正式退出现役。
而军舰的解体拆卸工作实际上从1948年元旦就开始了,这可能是维内托和她的船员们渡过的最伤心的新年了。
1948-1950年间,“维内托”号在拉斯佩齐亚解体。
“维内托”号是二战期间最活跃的I国主力舰,她一共参加了56次作战任务,其中11次战斗出航,12次更换基地,并且进行了33次训练出航。
“维内托”号的航海总里程为17970海里,耗时1056小时,燃油共计消耗20288吨,因维修或其他原因不在现役时间累计199天。是当之无愧的I国皇家海军的主帅,战将与灵魂。
战后,她专职成为一艘载机巡洋舰,服役之初成为当时欧洲地区最大的水面战斗舰之一。
为了尽早达到12w字推荐水了一章1w字。由于是免费章节,只能抱歉了读者大大们,上架之后会尽量避免。
PS:为了表示诚意,所有的字都是小扑街一个一个打的。
随着“敦刻尔克”级工程的开展,I国海军获得了越来越多关于该舰技术细节方面的情报。
经过对比分析,I国海军认为770型舰不足以与F国战列舰抗衡,决定重新设计一型与“敦刻尔克”同一级别的26500吨战列巡洋舰。
初步设计于1933年完成,基本技术数据为标准排水量26925吨,长200米、宽27.25米,4座双联装343毫米主炮、6座双联装152毫米副炮和4座四联37毫米高射机关炮,航速29节。
侧装甲带250毫米,三层装甲甲板合计50毫米,水平防护相当薄弱;水上飞机4架,但没有机库。尽管1933型战巡性能已经比770型提高不少,但在防空火力、装甲防护和航速上仍然没有达到“敦刻尔克”的水平。
而且种种迹象表明,E国人在未来几年内获得新式战列舰后,很可能会将部分老式战列舰部署到地中海基地。在白白浪费了几年时间后,I国海军终于认识到只有建造昂贵却真正有效的条约型战列舰,才能够保证其在地中海的均衡地位。
1933年年底,意海军提出了战列舰的新的技术要求:
标准排水量为35562吨,应装备排水量允许的最大数量的406或381毫米主炮,装甲可以在18500~27500米距离以内抵御相当于本舰主炮穿甲弹的攻击。
水下防御系统防御水平350公斤TNT,航速30节,续航力应保证军舰从主要基地出发至地中海任意海域做往返航行,同时应有适度的战斗续航储备(军舰的战斗航速比经济航速的油耗率大的多)。
新式战列舰的全部设计工作由I国海军工程监察长乌蒙贝托·普列赛(UmbertoPugliese)总负责。
1934年初,已经有几个不同的舰体设计入围,并在拉斯佩齐亚研究基地里进行了模型对比试验,其中包括:
海军工程处2月份设计的54265号方案,排水量37000吨;
研究基地自己设计的方案,排水量35900吨;
B191、B192和B193(B194的初步设计)方案,40000吨,航速34节;
的里雅斯特(Trieste)的亚德里亚海联合造船厂(CantieriRiunitidell‘Adriatico)和安莎尔多联合设计的B194号,排水量36363~48000吨。
由于新舰的排水量比I国以前建造的最大军舰都要大50%,对缺乏经验的I国设计队伍来讲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考验。
但是由于没有太多老旧思想的桎梏,I国工程师们到最后反而设计出了一型在不少方面具有开创意义的战列舰。
1935年6月21日,“维托里奥·维内托”级(VittorioVeneto)战列舰的全部设计及工程完成,并报海军工程处审查存档备案。
当该级前两艘舰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在建时,I国海军认为还不具备足够的力量对抗E、F两国海军在地中海的联盟。因此决定,再建造两艘维内托级战列舰的改进型:罗马号(Roma)、帝国号(Impero)。
维内托级战列舰首批建造2艘: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利托里奥号;当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在建时,1937年I国退出国际联盟。
1934年首舰“维内托”号与2号舰“利托里奥”号同日开工建造,1940年两舰先后竣工。
1934年10月28日,首舰“维内托”号在亚德里亚海联合造船厂开工,1937年7月25日“维内托”号舰壳下水,1940年4月28日,“维内托”号竣工。
她成为自1916年以来,I国建成的第1艘战列舰。1940年5月1日,“维内托”号正式加入I国海军现役。此时距I国正式加入战争只有40天的时间。
“维内托”级战列舰在I国战列舰系列中,是攻击力和防御力相对比较平衡的一级。
该舰舰型上采用长艏楼,前部呈阶梯式布置着381毫米三联装炮塔2座,后部布置着1座。艏楼较长,一直延伸到后部炮塔。
4座152毫米三联装副炮分别布置在2号和3号主炮塔的左右两舷。
1号甲板下的后甲板是舰载机甲板,在中心线位置布置有起飞弹射装置1座及起重机1台,但该舰未设机库。
剪式舰首并不利于高速航行、最初在海上试航时发现耐波性能较差且有振动等问题,不久得到了改进。
“维内托”级战列舰水线以下的“皮里埃维”式水下防御系统是圆筒结构,筒的内径3.8米,外径7.2米,内筒内是空的,外侧可装载燃料等液体物资。
在近“皮里埃维”式水下防御结构的内侧和船体中心线处设有纵舱壁,纵舱壁将机舱区域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机舱区域由4个机舱室、8个锅炉舱室组成,机舱区域及主炮塔下的船底则采用三层底结构。在三层底内的船底中心布置电缆管道。
在1号主炮塔的前部及3号主炮塔的后部船底布置有应急柴油机发电机舱室。前部桅杆为圆杆式,后部桅杆系在塔状结构底座上安装圆杆。
该舰前后2个烟囱布置得比较接近,其间安装了射击指挥仪,“卡约·杜里奥”级在进行改装时也采取了这一方案。
维内托级战列舰机舱分为前机舱和后机舱,二舱之间是锅炉舱,这种布置形式也是意大利战列舰惯用的方式,这有利于提高舰艇的生命力。
因为某个机舱被炸后,另一个机舱的动力系统仍可发挥作用。但这样的设计增大了主炮塔及机舱区域的范围,被打击的机率也相应增大。
“维内托”级舰,舷侧水线部的装甲带成8度角安装,厚度为250毫米板或280毫米板与70毫米板或10毫米板形成组合装甲板,最厚处组合装甲达360毫米。
甲板防御上,上甲板厚度36毫米+9毫米、2号甲板12毫米、3号甲板100毫米+12毫米。主炮塔装甲由前面装甲380毫米、前部侧面200毫米,炮塔顶棚为200毫米板组成。
炮塔座板厚度在350~280毫米之间。指挥台前部顶棚为120+10毫米;侧面水平甲板为250-90毫米+25毫米或10毫米的组合板。
“维内托”级战列舰采用13万马力的蒸汽轮机驱动,锅炉蒸汽压力25千克/平方厘米,蒸汽温度325℃。
主机为“布鲁佐”齿轮传动涡轮机,转速238转/分。主发电机组为450千瓦涡轮发电机4台,应急发电机组为800千瓦柴油机发电机4台。4个螺旋桨均为3叶,直径4.8米。
“维内托”级舰的重量分布情况是船壳重量10569吨、防护装甲13545吨、武器装备6569吨。全舰总计30683吨。
“维内托”级是的一型设计航速31节的战列舰。由于I国海军认为其只在地中海活动,对续航力没有太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师们为“维内托”级准备了比较强大的动力装置,而未重视油耗量过高的问题。
“维内托”级使用了高温高压蒸汽轮机机组,8座亚罗式(Yarrow)带过热器三锅筒水管燃油主锅炉,两两并列布置在4个分割开来的水密隔舱内,但锅炉舱内没有纵隔墙,这样可以减少一侧舱室进水后引起的横倾,但是一个锅炉舱进水,就可能造成2座锅炉全部熄火。
锅炉产生的过热蒸汽温度325℃,压力25个大气压,工作参数与“大和”级相当,但比G国,E国,F国等欧洲国家同类产品较为低下。
4台贝里佐(Belluzzo)式齿轮减速蒸汽轮机,轮机舱和锅炉舱交错布置,即2个轮机舱在锅炉舱前,2个轮机舱在锅炉舱后。交错布局对动力系统的生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各种管线和控制装置布置比较复杂。
每台汽轮机包括高压涡轮机、中压涡轮机、低压涡轮机和高压巡航涡轮机各1台,高压和巡航机组在前,中、低压机组在后。每台主机驱动一只直径4.8米的亚平宁式(Scaglia)三叶螺旋桨。
主机总功率130000轴马力,短时过载功率140000马力,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战争期间,“维内托”级曾经在46000吨排水量下开到了29节的航速。
和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相比,“维内托”级的续航力明显偏小,不同航速下的设计续航力分别是4580海里/16节、3920海里/20节和1770海里/30节。实际续航力为“维内托”4700海里/14节、3900海里/20节,“利托里奥”4870海里/14节、4050海里/20节。
“维内托”级的辅机是8台22伏直流涡轮发电机组,单台功率450千瓦/2020安培,前4台发电机布置在前轮机舱上方,后4台发电机位置相仿;主发电机组总功率3600千瓦/16160安培。
4台菲亚特(Fiat)MS368220伏直流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布置在装甲舱以外,两前两后,单台功率800千瓦/2020安培;急柴油发电机组总功率3200千瓦/8080安培。
维内托有一枚布置在艏艉线上的主舵和两枚布置在尾部侧舷的辅舵,均为半悬挂平衡式。
由于主辅舵间距很大,彼此不会干扰。实战证明,当主舵不能操作时,辅舵仍然可以满足操舰要求。
而且由于辅舵正好处于侧舷螺旋桨排出流的中心,舵面流速很大,效率较高,舵设备总体设计很成功。但是主辅舵机舱过大的间隔却在装甲防护上造成了一些麻烦。
“维内托”的动力系统舱室(不包括应急发电机)的内部总空间8861立方米,总功率134900马力,功率密度15.22马力/立方米,在世界各国新式战列舰中处于较高水平[8]。
“维内托”级战列舰的大中口径火炮都是由安莎尔多公司设计,另一家I国军工企业,奥托公司(OTO,即Odero-Terni-Orlando的缩写)也承担了部分生产任务。
“维内托”级安装了3座三联装381毫米口径主炮(381警告),计划之初设想的406毫米口径主炮方案因制造难度太大不得不放弃。
安莎尔多1934型381毫米口径主炮炮身为活动身管结构,从内到外为整体式内膛身管,炮口处有一个外径为610毫米的紧口箍结构。
炮尾用连接环安装到身管上。每座炮塔备弹222发,其中穿甲弹195发,榴弹57发。
381毫米口径主炮火炮炮身全重102.4吨,全长19781毫米,身管长19050毫米/L50,线膛部分长15850毫米,药室长3071毫米、容积456.216公升。
火炮正常使用膛压320兆帕,穿甲弹初速850-870米/秒。从炮口侵彻威力来看,I国的381毫米火炮的威力仅次于J国的94式460毫米炮和U国的MK7型406毫米/L50炮。
不过由于发射药对身管的烧蚀非常严重,其内膛的使用寿命仅为110~130发,约为世界同类舰炮的一半左右。最大射程42800米(嗑药炮)。
381毫米三联装炮塔全重1595吨,圈座直径11.896米,基座外径13.19米。炮塔内部进行了隔舱化设计,前部的战斗室由2道防破片防火装甲纵隔板分割成3个独立的部分,尾舱里的指挥室用1道横隔板与战斗室隔开,提高了炮塔整体的生命力。
主炮炮塔下面是弹药库,“维内托”级的弹药库布置弹丸库在下,火药库在上(与其他大多数战列舰正好相反)。
每门炮有一套二级扬弹机构,弹丸首先经由下层的竖直扬弹机内提升到火药库平台,然后在和药包一起推入上部扬弹机的供弹筐内。
火炮固定在+15度仰角实施装填,装填速度1.3发/分,配用电击-机械撞击两用底火,每座炮塔由1台450千瓦柴油发动机组单独供电,但炮塔的电气系统仍并入全舰整体电网,这样一旦对口供电发电机出现故障,仍然可以保证炮塔的正常工作。
“维内托”级副炮为4座三联装152毫米炮塔,该炮也是由安莎尔多和奥托共同负责生产的。
安莎尔多型炮身全重8.9吨,全长8840毫米/L58,身管长8382毫米/L55,线膛部分长7300.5毫米/L47.9;药室长1005毫米,容积25.19公升。炮身由内膛身管、包覆在外层的等长增强管、活动被筒和手动开关的立楔式炮尾组成。
奥托1936型炮的锥形增强层更厚,有制动衬套和加强前斜肩,炮身全重12.7吨;40根等齐右旋膛线、缠距30倍径。
穿甲弹重50公斤、初速910米/秒,榴弹44.4公斤,初速945米/秒。16.35公斤硝酸甘油-硝化纤维素发射药,使用膛压327兆帕,火炮在45度仰角时的最大射程25740米。
三联装炮塔全重135.4吨,炮塔圈座直径6米,基座外径7米。高低射界-5~+45度,各炮有独立的电动装填机,火炮在20度仰角下实施装填,射速4发/分。
“维内托”级装备12座安莎尔多1938型和奥托1939型90毫米单管高射炮。
安莎尔多最初设计的样炮身管长48倍径,定型时改为50倍径。炮身为单筒自紧身管,半自动立楔式炮闩用螺纹炮尾环安装到身管上,炮身全重1.21吨。定装弹全重18公斤,初速860米/秒,最大射程16000米,最大射高10800米。
火炮高低射界+75~-3度,正常情况下由射击指挥仪遥控射击,也可以手动操炮。由炮塔下方的2马力电动装填机自动供弹,装填速度12、16或30/发分可调。
稳定托弹盘上布置有90发备发弹。该舰的90毫米口径高射炮是安装在稳定炮架上的。热那亚的圣乔尔乔(SanGiorgio)公司设计生产了全套稳定系统,这样军舰即使是在回转中也能保证高射炮的有效射击。
“维内托”级的近距防空火力配置体系由37毫米机关炮、20毫米机关炮和8毫米高射机枪组成,均由布莱达(Breda)公司生产,其中1935型机炮有稳定炮架。
“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服役时装备了8座双联装1938型和4门单管1939型37炮(布置在舰首甲板上),以及12座双联1935型20毫米机关炮和6挺8毫米机枪。
1942年进行改装后两舰一共在2号主炮两侧及两座前副炮塔顶部加装了4座20毫米双联机关炮。
同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相比,“维内托”的防空炮数量明显偏少。而且“维内托”的机关炮没有指挥仪,只能依靠炮手手动目视瞄准射击,对高速目标的毁伤概率很差。
“维内托”级的舰尾布置有1台弹射器,最多可以搭载3架水上飞机,但没有机库设施。这样对飞机的贮存保养都是不利的,而且尾主炮的炮口焰也很容易破坏娇贵的飞机。
意大利军舰的绝大部分火控装置都是由伽利略(OfficineGalileo)和圣乔尔乔两家公司生产的,“维内托”级也不例外。
该级舰的前主桅顶端是主炮射击指挥塔,下面是依次是主炮射击指挥塔和第2备用射击指挥塔,外观庞大,各有1具7.2米测距仪。
指挥系统的机电弹道解算器布置在独立的底舱装甲室内。上层建筑烟囱两侧布置着副炮射击指挥塔,有1具5米测距仪。
90毫米高射炮由布置在舰桥前部两侧的3米测距指挥塔遥控射击。每座主炮塔尾舱都装有1具12米体视式测距仪,副炮塔也各有1具6.5米测距仪。
所有的测距仪均装有稳定器,允许在舰体摇荡的情况下正常使用。与其他战列舰不同的是,“维内托”的2座主炮指挥仪均布置在前部上层建筑上,而别国都选择在后部上层建筑上分开布置辅助指挥仪。
“维内托”的辅助指挥仪的视界较好,但与主指挥仪间距太小,2部指挥仪可能会被一次命中一起摧毁,系统的生命力比较差。
意大利1935年开始研究雷达,起步时间并不晚。70厘米样机的试验结果最令人振奋,它可以发现12000米距离上的水面目标和30000米距离上的飞机。
但不知何故,该雷达研制成功后却迟迟未能定型投产。
直到1941年3月28日夜,I国人为自己的迟钝付出了沉重代价(3艘重巡洋舰被装备雷达的英国战列舰在近距离击沉)以后,他们才慌忙把提贝托的雷达装到“漂亮”号(Carini)鱼雷艇上进行实用性测试。
后来雷达获得了EC-3的正式编号(EC为通讯研究所的缩写),“猫头鹰”(Gufo)的绰号表明意大利海军期待着它能在夜间发现狡猾的敌人。
1942年9~10月间,“利托里奥”号当仁不让成为第1艘安装“猫头鹰”雷达的I国军舰。
随后“维内托”和“罗马”号也先后安装了EC-3雷达。
由于在技术方面的诸多缺陷,I国电子工业没有完成预定的50台生产任务,除3艘“维内托”级以外,只有9艘其他I国舰艇装备了“猫头鹰”雷达。
无奈之下,I国只好从G国进口了7台雷达,大部分是FuMG24/40G型,它的性能比“猫头鹰”稳定的多,但是同样不能用来进行射击指挥。
“维内托”级火力系统的威力是很强大的,但是由于缺乏雷达,从而不具备有效的夜战能力。
90毫米高射炮性能先进,但因为存在的技术缺陷和没有雷达指挥的缘故,没有在战斗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1940年8月31日~9月2日,连同维内托在内的由五艘战列舰,十艘巡洋舰以及三十四艘驱逐舰组成的I国舰队,进行了阻止E国“帽子”作战(OperationHats)的行动。
但是,由于I国缺乏优秀的空中侦察力量,以及E国舰队的侦察机及时发现了来势汹汹的I国舰队而得以撤离,最终I国舰队无功而返。
9月6日,I国舰队再次出发企图找到英国舰队,但是E国舰队早已离开直布罗陀到了南大西洋。
无独有偶,9月29日~10月1日,维内托和其他四艘战列舰、十一艘巡洋舰以及二十三艘驱逐舰前往马耳他,企图对E国舰队发动攻击,虽然I国皇家空军最后终于找到了英E国舰队,但是还是让E国舰队跑掉了。
10月10日夜晚,E国皇家海军空袭塔兰托港口,发动了战争史上第一次航母对港口的突袭。
由于缺乏雷达,I国海军猝不及防,被英国皇家海军的“光辉(HMSIllustriousR87)”号航空母舰的21架“剑鱼”式鱼雷轰炸机进行了两波的攻击.
虽然意大利军靠着21门90mm高射炮、一些37mm和20mm的防空机炮以及27个防空飞艇进行了顽强抵抗,但还是在20时35分的第一波空袭以及大约1小时后的第二波空袭中损失惨重.
一艘战列舰被击沉,两艘严重受损,利托里奥也中了雷,使她一直维修到了1941年3月,仅维内托在空袭中无伤.
在I国海军剩下的三艘战列舰中,“安德烈亚·多利亚(AndreaDoria)”号刚完成现代化改造,还不能立刻形成战力,“朱利奥·凯撒(GiulioCesare)”号又过于老旧,这使得之后一段时间内I国海军只有维内托一艘能用的战列舰。
第二天早上,维内托临危受命,前往了那不勒斯的I国舰队,在I国海军上将伊尼戈·康皮翁尼(InigoCampioni)的命令下成为了I国皇家海军舰队的旗舰。
11月25日午前,一架I国民航机发现了从一支向东驶往马耳他的E国护航队。次日,I国海军又发现一队E国军舰从亚历山大出发,向西航行,以期在运输队接近马耳他时,增加护航兵力。
I国海军总部认为E国海军将进行一次重要的海上活动。
10月27日,伊尼戈·康皮翁尼上将以“维内托”号为旗舰,率领“朱利奥·凯撒”号,以及六艘巡洋舰和十四艘驱逐舰从那不勒斯拔锚启航,意图是在撒丁岛南端的特乌拉达角附近海域拦截英国舰队。于是,斯帕蒂文托角战役爆发。
E国方面,E国西护航队(B编队)以“皇家方舟(HMSArkRoyal)”号航母和“声望(HMSRenown)”号战列巡洋舰为主力,由2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护航,由詹姆斯·萨默维尔上将(SirJamesSomerville)指挥。
从亚历山大开来的为D编队,以旧式战列舰“拉米拉斯(HMSRamillies)”号为主力,另有3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
27日上午9时56分,一架E国侦察机发现了I国舰队。
萨默维尔将军获知敌情后,决定提高编队航速,以求尽快与D编队会合。
因为虽然I国舰队的火力超过任一E国舰队,但若己方两支舰队合兵一处,将形成对I国舰队的压倒性优势。
45分钟后,一架I国侦察机也发现了E国军B编队,康皮翁尼将军立即命令舰队向E国军接近,企图在E国军东西两支舰队尚未会合之时,予以各个击破。
但是不久,I国舰队就陆续收到了一些不准确的情报,康皮翁尼将军虽然无法准确的判断海上的形势,但是他已经强烈的感觉到E国舰队实力肯定处于优势地位。
为了保留实力,康皮翁尼将军在午前时分作出决定,取消行动,并立即向那不勒斯返航。
在I国舰队向那不勒斯返航不久,位于主队南侧的意第3巡洋舰分队于12时15分发现了E国巡洋舰群。
随后双方在23000米的距离上进行了炮战。
I国重巡洋舰表现出色,12时22分的第一次齐射就命中了E国军“贝里克郡(HMSBerwick)”号巡洋舰。
13点整,维内托赶来支援,用她的381mm主炮在29000米的超远距离上向E国巡洋舰猛烈开火。
与此同时,E国舰队的“皇家方舟”号派出的鱼雷机群也飞临I国舰队上空,5架攻击了重巡洋舰“阜姆(Fiume)”号,6架则袭击了维内托。
I国舰马上进行了熟练了防鱼雷机动,E国机投射的鱼雷无一命中,但却进一步加深了康皮翁尼将军对空中威胁的忧虑。
因此维内托在发射了第9次齐射后不得不转舵后撤,I国巡洋舰失去了战列舰的支援后,亦撤出战斗,13时10分,双方停止射击。
I国舰队释放烟幕后高速向纳不勒斯返航,仅有“枪骑兵(Lanciere)”号驱逐舰遭到重创丧失机动能力,后来被拖往I国海军在撒丁岛的基地。
2月14日,E国陆基轰炸机突击了那不勒斯港,I国主力舰队为躲避空袭,只得再次向撒丁岛基地转移。
但是不久,维内托就于20日返回了那不勒斯。因为意海军参谋部认为,如果舰队部署在撒丁岛,E国海军就会不受任何干扰的从亚历山大向马耳他增援。I国舰队必须冒险停留在能够威胁到E国舰队的地方。
但是不久,I国就为他们的威慑部署付出了代价。E军在1942年1月8日的夜间空袭中炸伤了改建中的“恺撒”号。
第2天,维内托保护恺撒驶往至拉斯佩齐亚港修理。
这下,I国海军就只有一艘“维内托”号还在现役了。
经过几个月的等待,情况似乎好转,I国海军总部于3月中旬获知G国空军第10航空军击沉了2艘E国战列舰。
这样,根据情报E国地中海舰队就只剩下1艘“勇士(HMSValiant)”号战列舰了,而“光辉”号航母已经于1月份去U国修理。
I国海军的多艘战列舰虽然仍未回复现役,但仍然有实力和E国地中海舰队一战。
3月26日夜,I国海军参战兵力在安杰洛·伊亚金诺上将(AngeloJachino)指挥下,组成4个战术群出海拦截从亚历山大开往马耳他的E国护航队。
第一舰队以“维内托”号为旗舰,有4艘驱逐舰护航,从那不勒斯出发,另有其他三个舰队共六艘重巡洋舰、两艘轻巡洋舰以及九艘驱逐舰从各个港口发航。
各舰群于3月27日在墨西拿西部海域会合后,向东航行计划突入爱琴海,试图对E国舰队进行突然袭击,但是在27日中午12时20分,一架E国“桑德兰(Sunderland)”侦察机就发现了I国军编队,I国海军一直想进行的突然袭击彻底的失败了。
一向严谨高效的G国人这回是坑死了天真的I国朋友,他们所谓击沉2艘战列舰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谎报军情。
E国军参战兵力的主力A编队包括3艘战列舰,即“厌战(HMSWarspite)”号、“巴勒姆(HMSBarham)”号和“勇士(HMSValiant)”号,和新编入舰队的“可畏(HMSFormidable)”号航空母舰及4艘驱逐舰。
B编队由4艘轻巡洋舰“猎户座(HMSOrion)”号、“阿贾克斯(HMSAjax)”号、“佩思(HMSPerth)”号和“格罗斯特(HMSGloucester)”号以及4艘驱逐舰组成.
C编队内有5艘驱逐舰。
其中,A、C编队从亚历山大启航,B编队从希腊比雷埃福斯港出发。3个编队的总指挥官是安德鲁·坎宁安(SirAndrewCunningham)上将。
I国舰队面临如此凶悍的对手无路可退,只好硬着头皮进行战斗,维内托在战斗中表现勇猛,在I国舰队被E国军的攻势打的且战且退时,一直被华丽丽无视的维内托突然出现,将猎户座和格罗斯特压着打,一共发射了94发炮弹,还好可畏号上的的飞机及时来救援,才使她俩幸免于难。
由于E国舰队占有航空优势,且计划中规定的I-G空中支援却迟迟不见踪影,I国舰队不可能获得优势,于是伊亚金诺将军只好于28日11时30分命令舰队左舵回航,放弃作战任务。
就在I国舰队撤退时,W国航母开始对I国舰队发动空袭。
14时20分和14时50分,从希腊基地出发的E国皇家空军的“布伦汉姆(Blenheim)”轰炸机对维内托进行了两次水平轰炸。
虽然一些炸弹落到距军舰很近的地方,但没有造成任何损伤。15时19分,3架“大青花鱼”式和2架“剑鱼”式鱼雷机在2架“管鼻燕”式战斗机的护航下,气势汹汹地向维内托扑来。
维内托则紧急右转180度规避,但是2架英军战斗机一反常态向意舰俯冲扫射,严重干扰了意舰机关炮手的射击。
英鱼雷机趁机从舰首方向向维内托接近,带队的“大青花鱼”密集的高炮火力击中,在舰首右舷约1000米处坠海(后来驾驶员靠着飞机残骸挺了一天,被E国的一架水上飞机救回)。
I国舰员见状高声欢呼,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它携带的那条鱼雷在击落就已经投射下去了,1条鱼雷命中了维内托左舷外侧主轴支架51号肋位处,深度大约水下6.1米,船身大量进水。
虽然在接下来的空袭中维内托又遭到了多次攻击,但是顽强的维内托硬生生的靠着损管和毅力将航速从10节恢复到了19节,最后回到了塔兰托。
这次战斗使I国舰队损失惨重,I国海军这次作战,本来希望一举削弱E国地中海舰队,结果反而被重创1艘战列舰、被击沉3艘重巡洋舰,损失3041人。
而E国舰队返航时不仅没有搭救落水I国舰员,反而用明码向I国海军参谋部通报战斗情况,要求他们自己前来救援。
维内托的维修工程一直持续了4个月,1941年8月,“维内托”号重新恢复现役。
8月23日,“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率4艘巡洋舰出击,迎战从直布罗陀开来的“纳尔逊”号和“皇家方舟”号。E国舰队在侦察机发现I国舰队后主动返航,I国舰队遂返回塔兰托。
1941年9月24日,9艘E国高速运输舰离开直布罗陀,向马耳他运送物资。
26日,I国侦察机发现了E国运输队,I国海军总部获知情况后,认为E国军护航兵力为“纳尔逊(HMSNelson)”号、“声望”号和“皇家方舟”号,己方现有兵力可以一战。
于是,伊亚金诺上将于当日晚率舰队从那不勒斯出航,驶往撒丁岛东南海域待机,兵力包括“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战列舰,“特伦托(Trento)”号、“的里雅斯特(Trieste)”号和“戈里齐亚(Gorizia)”号重巡洋舰,以及2艘轻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
而E国舰队的实力比I国海军估计的要强大许多,其主力包括3艘战列舰,即“纳尔逊”号、“罗德尼(HMSRodney)”和“威尔士亲王(HMSPrinceofWales)”号和“皇家方舟”号航母。
由于I国空中侦察力量薄弱,以及海面能见度极差,结果直到28日14时,I国舰队也没能与目标接触,只好返航,浪费了大量燃料。
不过这次E国舰队处于明显优势,如果双方真的遭遇,I国舰队恐怕是凶多吉少。
1941年12月初,在北非的轴心国军队已经难以抵挡E国军的反击,I国海军急需将兵员补给运输至利比亚。
12月13日,I国军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运输队出海,其中“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编入远程护航支援队。
但是E国地中海舰队在海上活动的情报却让神经质的I国海军参谋部担心不已,再加上已有2艘货船遭E国潜艇击沉。
I国海军最终决定放弃行动,编队各自返航。
14日清晨维内托行至墨西拿海峡的爱米角附近海域时,遭到E国“催促(HMSUrge)”号潜艇的伏击。
E国潜艇用艇艏鱼雷管向其发射3条鱼雷,其中1条命中左舷3号炮塔正下方,炸出了一个约13米长的破洞。
普列赛系统发挥了效能,吸收了绝大部分爆炸威力,内层支撑隔板结构完整,没有丧失动力。
但是大量的进水却是不可避免的,破洞处的3个主隔舱内进水合计约2032吨。军舰马上左倾3.5度,舰尾吃水增加了2.2米。
维内托立即进行了反对舷注水,前炮塔处右舷舱室注水将左倾减少了1度。最后,维内托依靠自身动力返回塔兰托,但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直到1942年春天,维内托才修复。
1942年6月14日14时30分,“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结伴从塔兰托港出航,准备拦截从亚历山大开往马耳他的E国运输队。18时30分,E国地中海舰队决定放弃护航作战,全部船只撤回基地。I国舰队随即返回基地。
这次行动是“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执行的最后一次出击任务,I国海军面临的燃油危机越来越让人喘不过气来。
1942年11月12日,“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一道转移到那不勒斯,后来又于12月6日和“罗马”号驶往拉斯佩齐亚。
到1942年底,还能出动的I国战列舰仅有“维内托”三姐妹了,改装的老战列舰因为缺油瘫在港里。
不过,“维内托”三姐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她们当成了防空平台,用来保卫重要的港口基地。
3艘战列舰都获得了152毫米和381毫米时间引信榴弹,可以在远距离上射击敌大编队机群。
1943年4月19日,拉斯佩齐亚遭受猛烈空袭,维内托侥幸未被击中。
但是在6月5日的空袭中,她还是被B-17投掷的908公斤重型穿甲弹击中了,受到了严重损伤。
由于拉斯佩齐亚实在太危险,维内托开往热那亚进行维修。
军舰修好后,维内托回到拉斯佩齐亚并一直在那呆到意大利退出战争。
1943年9月9日凌晨3时,维内托离开拉斯佩齐亚开往撒丁岛,I国人希望在那里保留他们的国王和政府。
但是G国人的入侵打破了I国的美梦,I国主力舰队离开撒丁岛向马耳他撤退,9月11日,维内托平安抵达目的地。
9月14日,维内托启航开往亚历山大港,于17日达到。
一个月后,她沿苏伊士运河开进大苦湖。
二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将“维内托”号作为I国的战争赔偿赔给英国,但E国政府却允许意大利自行将其拆毁。
直到1946年2月6日维内托返回I国前,她一直呆在大苦湖。
2月9日,维内托返回了阔别已久的I国祖国,开进西西里岛的奥古斯特港。
1947年10月14日,维内托驶抵拉斯佩齐亚,于1948年1月3日正式退出现役。
而军舰的解体拆卸工作实际上从1948年元旦就开始了,这可能是维内托和她的船员们渡过的最伤心的新年了。
1948-1950年间,“维内托”号在拉斯佩齐亚解体。
“维内托”号是二战期间最活跃的I国主力舰,她一共参加了56次作战任务,其中11次战斗出航,12次更换基地,并且进行了33次训练出航。
“维内托”号的航海总里程为17970海里,耗时1056小时,燃油共计消耗20288吨,因维修或其他原因不在现役时间累计199天。是当之无愧的I国皇家海军的主帅,战将与灵魂。
战后,她专职成为一艘载机巡洋舰,服役之初成为当时欧洲地区最大的水面战斗舰之一。
为了尽早达到12w字推荐水了一章1w字。由于是免费章节,只能抱歉了读者大大们,上架之后会尽量避免。
PS:为了表示诚意,所有的字都是小扑街一个一个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