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宰相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作为帝国的首席宰相,韩休不可以不说是不尽心。上到与皇帝商讨军国大事,下到这个帝国里里外外的那些琐事,他几乎都是尽心尽责的去办理。因为尽心,那些事情办的倒是也不差。
可就有一样,牵扯到官员任免的事情,他就不如宋璟、甚至是张说那样精明了。
张说也曾举荐过官员。就是在武后当政期间,他也举荐过官员。所幸,他举荐的官员还都比较争气,没有给他惹来麻烦。
当然,给自己的女婿升官那件事不算。那是他私心过于膨胀了,给大唐,也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泰山之力”的笑话。
至于宋璟看人的本事,那更是韩休只能望其项背而难追之。
可事实上,裴耀卿是李泌举荐的人。所以,韩休在举荐裴耀卿一事上,只是一个代理人的角色。
但韩休决定一定要把这个代理人做好。因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让裴耀卿上位是最好的选择。
说实在的,自打裴光廷死后,为新宰相的人选,无论是玄宗还是他和萧嵩,都有些头大。
这三位在商讨宰相人选的时候,就从来没有达成过一致。玄宗提出的人,要么是韩休不同意,要么就是萧嵩觉得那人不可靠。而两位宰相提出的人选,从来就不是同一人。这样,不等玄宗说什么,这两人自己就把对方提出的人否决了。
三人为宰相的人选问题商量了几次后,渐渐地都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三人不可能在那些大臣里,为大唐找出一位新的宰相来。
君臣三人的三观相差太多,怎么能找出一个三个人见了都满意的人来呢?
无论是玄宗,还是韩休和萧嵩都想着,新选的这位宰相,最好是三人都能看过眼去,而且对自己都要顺从一些。不然,有新宰相还不如没有。
他们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在君臣间不休不止的争斗中得出来的教训。玄宗怕再来一位韩休这样的,韩休则怕再来一位像萧嵩这样唯圣人马首是瞻的。而萧嵩最怕自己再一次走眼,给自己找个韩休这样的对头来。
要说玄宗这位皇帝还真的是挺开明的,给大唐选宰相,还知道和另外两位宰相商量着来,而不是搞一言堂。
可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玄宗不这样做不行。若是他执意让自己看中的人做了宰相,说不定比缺一位宰相更是让他头疼。眼前的这两位宰相说不定会自此联手,共同来对付这位新宰相。
大唐帝国的宰相们向来有掐架的习惯,特别是玄宗一朝,此风越演越烈。因为宰相之间掐架,玄宗没少发火,甚至做出一气之下把宰相们都换了的事情。
可宰相的地位特殊,动不动就换宰相,给大唐造成的麻烦更大。所以,这种掀了桌子重新上菜的事情偶尔做一次还行,经常干就会引起朝政混乱。
所以选宰相这事,还是商量着来比较好。
可这三人也知道,这件事无论怎么商量,也不会有一个三人都满意的人。
这样一来,最后只能是一个结果,那就是宁缺毋气。宁愿缺一位宰相,也不要因此生气。
可是,玄宗却不满意这个结果。由三位宰相共同做事的规矩,是他苦思冥想以后才想出的办法。现在裴光廷死了,空出一个宰相的位置,一只没人填补空缺,那么,他的权力就会受到威胁。
君权相权之争,也是玄宗一朝的特色。前有姚崇宋璟,后有张说韩休,在这些强势宰相的压榨下,玄宗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坦。
玄宗到底是皇帝,还是一位比较强势的皇帝,怎么会甘心整日生活在这些宰相的阴影里。所以,他就想出了这个多设一位宰相,以此来瓜分相权的计策。
所以说,裴光廷空出的位置早晚会填补上。
韩休也知道,早晚会有一位新宰相与自己和萧嵩并列站在朝堂上。于是他就想着,与其来一位不知底细的人,不如顺势把裴耀卿推到宰相的位置上去。
这裴耀卿的人品和学识,自己是了解的。再想到李泌说的“担多大的重担,就要有多大的权力”的话,韩休不由得笑了。
这小先生,估计是想让自己给裴耀卿弄个大一些的官坐坐吧?不如老夫再使把劲,直接让他与我并列朝堂就是。
韩休毕竟是当朝首席宰相,做事情的水平还是挺高的。主意打定后,他顺手拿起一块松烟墨,在砚台上慢慢磨着------
这是他想事情时的习惯,往往墨砚好了,事情也就想清楚了。等那块端砚上出现一汪墨汁后,韩休放下墨条,拿起了一支狼毫------
“臣闻曰,太宗皇帝曾曰,得一魏征,如得一宝。臣深以唯信,也知既然是宝,便是不可轻易得之的道理。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本朝数百大臣,多有功高位不显者,如千里之驹混于群马中,非行千里,不知是千里马也------”
韩休的这道奏表,自然不需要经过门下省审议,他自己就可呈送皇帝。这就是他做为宰相的权力。
不要小看这权力,比起其他大臣,上一道奏表要经过门下省那些郎官先仪过,然后觉得有必要再给门下省左右丞审议,然后觉得有必要再送给圣人看的这套程序,这权力已是天大的权力——直达圣听。
而韩休就是要用这个权力,避开所有人,包括同为宰相的萧嵩,把这道奏表送到皇帝手里。
这叫什么?这就叫先入为主,为裴耀卿夺得皇帝的第一印象。
不是玄宗对裴耀卿没有印象。恰恰相反,裴耀卿给玄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每日看见那些版画的时候,总是会想起两个人来,一个是李泌,另一个就是裴耀卿。
李泌,他已经决定让他进宫陪皇子们读书。在书院做小先生,屈才了,还是来这里读书好一些。
而裴耀卿,玄宗却是想了许多许多,可就是没有把他往拜相这件事上想。因为,有人对他说,裴耀卿近日做的这些事情,都是书院李泌给他出的主意,并非他所想。
玄宗知道这人说的是事实。朝会上,裴耀卿自己也承认那些事和李泌有关。所以,玄宗就想着,一个大臣,一个掌管京兆的三品大员,见识竟然还不如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这成何体统?
作为帝国的首席宰相,韩休不可以不说是不尽心。上到与皇帝商讨军国大事,下到这个帝国里里外外的那些琐事,他几乎都是尽心尽责的去办理。因为尽心,那些事情办的倒是也不差。
可就有一样,牵扯到官员任免的事情,他就不如宋璟、甚至是张说那样精明了。
张说也曾举荐过官员。就是在武后当政期间,他也举荐过官员。所幸,他举荐的官员还都比较争气,没有给他惹来麻烦。
当然,给自己的女婿升官那件事不算。那是他私心过于膨胀了,给大唐,也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泰山之力”的笑话。
至于宋璟看人的本事,那更是韩休只能望其项背而难追之。
可事实上,裴耀卿是李泌举荐的人。所以,韩休在举荐裴耀卿一事上,只是一个代理人的角色。
但韩休决定一定要把这个代理人做好。因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让裴耀卿上位是最好的选择。
说实在的,自打裴光廷死后,为新宰相的人选,无论是玄宗还是他和萧嵩,都有些头大。
这三位在商讨宰相人选的时候,就从来没有达成过一致。玄宗提出的人,要么是韩休不同意,要么就是萧嵩觉得那人不可靠。而两位宰相提出的人选,从来就不是同一人。这样,不等玄宗说什么,这两人自己就把对方提出的人否决了。
三人为宰相的人选问题商量了几次后,渐渐地都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三人不可能在那些大臣里,为大唐找出一位新的宰相来。
君臣三人的三观相差太多,怎么能找出一个三个人见了都满意的人来呢?
无论是玄宗,还是韩休和萧嵩都想着,新选的这位宰相,最好是三人都能看过眼去,而且对自己都要顺从一些。不然,有新宰相还不如没有。
他们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在君臣间不休不止的争斗中得出来的教训。玄宗怕再来一位韩休这样的,韩休则怕再来一位像萧嵩这样唯圣人马首是瞻的。而萧嵩最怕自己再一次走眼,给自己找个韩休这样的对头来。
要说玄宗这位皇帝还真的是挺开明的,给大唐选宰相,还知道和另外两位宰相商量着来,而不是搞一言堂。
可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玄宗不这样做不行。若是他执意让自己看中的人做了宰相,说不定比缺一位宰相更是让他头疼。眼前的这两位宰相说不定会自此联手,共同来对付这位新宰相。
大唐帝国的宰相们向来有掐架的习惯,特别是玄宗一朝,此风越演越烈。因为宰相之间掐架,玄宗没少发火,甚至做出一气之下把宰相们都换了的事情。
可宰相的地位特殊,动不动就换宰相,给大唐造成的麻烦更大。所以,这种掀了桌子重新上菜的事情偶尔做一次还行,经常干就会引起朝政混乱。
所以选宰相这事,还是商量着来比较好。
可这三人也知道,这件事无论怎么商量,也不会有一个三人都满意的人。
这样一来,最后只能是一个结果,那就是宁缺毋气。宁愿缺一位宰相,也不要因此生气。
可是,玄宗却不满意这个结果。由三位宰相共同做事的规矩,是他苦思冥想以后才想出的办法。现在裴光廷死了,空出一个宰相的位置,一只没人填补空缺,那么,他的权力就会受到威胁。
君权相权之争,也是玄宗一朝的特色。前有姚崇宋璟,后有张说韩休,在这些强势宰相的压榨下,玄宗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坦。
玄宗到底是皇帝,还是一位比较强势的皇帝,怎么会甘心整日生活在这些宰相的阴影里。所以,他就想出了这个多设一位宰相,以此来瓜分相权的计策。
所以说,裴光廷空出的位置早晚会填补上。
韩休也知道,早晚会有一位新宰相与自己和萧嵩并列站在朝堂上。于是他就想着,与其来一位不知底细的人,不如顺势把裴耀卿推到宰相的位置上去。
这裴耀卿的人品和学识,自己是了解的。再想到李泌说的“担多大的重担,就要有多大的权力”的话,韩休不由得笑了。
这小先生,估计是想让自己给裴耀卿弄个大一些的官坐坐吧?不如老夫再使把劲,直接让他与我并列朝堂就是。
韩休毕竟是当朝首席宰相,做事情的水平还是挺高的。主意打定后,他顺手拿起一块松烟墨,在砚台上慢慢磨着------
这是他想事情时的习惯,往往墨砚好了,事情也就想清楚了。等那块端砚上出现一汪墨汁后,韩休放下墨条,拿起了一支狼毫------
“臣闻曰,太宗皇帝曾曰,得一魏征,如得一宝。臣深以唯信,也知既然是宝,便是不可轻易得之的道理。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本朝数百大臣,多有功高位不显者,如千里之驹混于群马中,非行千里,不知是千里马也------”
韩休的这道奏表,自然不需要经过门下省审议,他自己就可呈送皇帝。这就是他做为宰相的权力。
不要小看这权力,比起其他大臣,上一道奏表要经过门下省那些郎官先仪过,然后觉得有必要再给门下省左右丞审议,然后觉得有必要再送给圣人看的这套程序,这权力已是天大的权力——直达圣听。
而韩休就是要用这个权力,避开所有人,包括同为宰相的萧嵩,把这道奏表送到皇帝手里。
这叫什么?这就叫先入为主,为裴耀卿夺得皇帝的第一印象。
不是玄宗对裴耀卿没有印象。恰恰相反,裴耀卿给玄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每日看见那些版画的时候,总是会想起两个人来,一个是李泌,另一个就是裴耀卿。
李泌,他已经决定让他进宫陪皇子们读书。在书院做小先生,屈才了,还是来这里读书好一些。
而裴耀卿,玄宗却是想了许多许多,可就是没有把他往拜相这件事上想。因为,有人对他说,裴耀卿近日做的这些事情,都是书院李泌给他出的主意,并非他所想。
玄宗知道这人说的是事实。朝会上,裴耀卿自己也承认那些事和李泌有关。所以,玄宗就想着,一个大臣,一个掌管京兆的三品大员,见识竟然还不如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这成何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