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中文网 > 房地产商 > 第四十六章 兴风作浪的地产买办们

第四十六章 兴风作浪的地产买办们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今朝又到了付息的辰光唻”,王保长一边板着脸讲道,一边把一只手伸得老长,一直伸到了孙更生的鼻子下头,一副把钞票掏出来的意思。

    “王保长”,孙更生这下慌了神了,只见他紧张而又不安的朝着背后望过去,分明唯恐借债的事体败露的意思。

    阿晓得?侬这桩事体,外甥女罗佳琳勿晓得唻。

    “确实因为小的今朝手头不宽裕,乡里乡亲的,还请王保长瞧在都是一个街坊的面子上头,在延展些辰光”,孙更生低声下气的哀求道。

    “帮帮忙哦”,王保长听到孙更生嘴里诉苦,不禁更加的勿欢喜唻。

    “侬晓得伐?今朝就算阿拉大清国朝廷都跟洋人伸手借钞票,也要还的唻”,王保长疾言厉色的教训道。

    “那是,那是”,孙更生一个劲的点头附和道:“历来阿拉老城厢里厢究竟借了钞票要还的,不过…”。

    讲到这里,孙更生嘴唇嚅嗫着,看得清清爽爽的,显然他犯愁了。

    “孙更生”,这辰光王保长换了一幅腔调,只听他又是疾言厉色的对着孙更生讲道:“难道侬想吃官司不成?”。

    “小的岂敢得罪洋人?”,孙更生愁苦着脸,只是讨饶道:“确实小的没有钞票归还了”,这辰光他没有丝毫的腔调了。

    “孙先生”,王保长还是那副不阴不阳的腔调,只是孙更生不晓得的是,寻常洋传教士们在阿拉老城厢借钞票出去的辰光,可不是这样的腔调。

    啥腔调?一幅笑眯眯的关怀的面孔,阿晓得?上帝从天上派伊来拯救阿拉的。

    上帝啊,救救你的孩子吧。

    阿晓得?这是对王保长之类的门下走狗讲的,至于讲针对不针对道貌岸然的法兰西国三德堂的洋人教士们,侬讲呢?

    “要不然侬都拿去好了”,孙更生忽然下定决心似的,一副蛮有腔调的模样,显得有台势,这就是阿拉,啥都可以不要,只是不能坍台子。

    “呵呵”,王保长一看孙更生手头的银角子、铜币一类的,不禁失声的笑道:“帮帮忙哦”。

    王保长差点就要笑掉大牙唻,伊堂堂法兰西国的洋教堂,还收这些钞票?

    再讲了,这些个小钱,远远的不够。

    再讲了,侬晓得伐?今朝上海滩流行的事洋人的钞票。

    “王保长”,孙更生还想央求些啥,他的嘴里怯懦的嘟囔道。

    孙更生忽然意外的发现这个上门讨债的人眼珠子里头露出了惊愕的表情,只见此人脖子伸了过来,活像被洋人捏着头颈似的。

    “英商汇丰银行”,王保长欢喜的念叨道:“上海纹银一两”,洋人的银票,上海滩上头有台势唻。

    “孙先生”,王保长眼珠子里头装进了银子,又换了一副面孔,只听他笑眯眯的对着孙更生恭维道:“鄙人早就晓得还是侬有腔调”。

    “啥人不晓得孙先生有路子”,王保长一把从孙更生抖抖索索的手头上头,抓过去这张汇丰银行的票子,欢欢喜喜的拿在手上,看了看。

    迎着初升的日头,王保长显然看到了啥,其实就是上头汇丰银行的徽记,那上头有暗记。

    阿晓得?伊王保长替三德堂放债收利息,那是做惯了的。

    “如假包换”,王保长一边把这张纸头踹到皮夹子里头,一边欢欢喜喜的对着目瞪口呆的孙更生讲道:“再会”。

    这辰光不管再会不再会的,孙更生算是彻底的拎不清了。

    孙更生惊讶多过欢喜,“原来这个洋人没有骗我”,他心头猜测道。

    “好歹算是应付过去一阵子了”,心头有些得意的孙更生掂量了掂量手上剩余的银子、铜板,心头暗自嘀咕道。

    “杯酒藉浇胸磊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家欢乐一家愁,这时候的邵友濂可是闷坐愁城,远方的战事渐渐不利于大清国了,“李中堂,您苦心保留的黑旗军眼看着节节失利,山西不报,北宁危矣”,他恨恨的长叹道。

    “下官风闻朝廷调命卑职襄办台湾防务”,邵友濂喃喃的自语道,“而今法兰西势头正盛,恐怕调停起来难度甚大”,说到这儿,他无声的吁了口气。

    现在距离光绪十年、公元一八八四年不过还有十几天的时间,空气中升腾起一股辞旧迎新的气氛,传统的农历新年就要来临了,望着壁炉里面红艳艳的炭火,他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这位上海道台、上海滩上代表大清国的最高行政首长,心头究竟在想什么?而在他的面前,摆着一份加密的电报,上面有个惊人的消息已经译出来了,说是前方清军主将、云南巡抚唐炯预先避战、退到了兴化,其实就是逃跑了。

    “我大清国如果都是这样的将领,祖宗留下的基业怕是很快就要丢光了”,忽然邵友濂有些愤懑,只见他忽的站起来,走到有个柜子前,打开了柜门,拿出一瓶洋酒,拧开软木塞,倒在了一个高脚酒杯里面。

    有些像中药汤汁的酒液发出着琥珀般的光芒,邵友濂犹豫了一下,说实话,作为和洋人最多的大清官员,他还是没有习惯这种有些异味儿的洋玩意儿。

    端详到这儿,邵友濂无意识的笑了笑,然后一仰脖,“咕嘟”一口酒液到了他的嘴里,那种苦涩之中带着浓厚怪味的液体让他不禁咋咋舌,邵友濂的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苦涩的表情。

    “唉”,邵友濂轻叹一声,缓缓的放下了酒杯,“啥玩意儿”,他自语道,显然这位城府很深的官僚另有所指。

    “如今时局艰难,下官身为上海道台,司牧一方,所做所言、所思所想,皆是为了朝廷和百姓”,邵友濂说到这儿,拱拱手,对着上方陈说道。

    “上海滩上,华洋杂居,各方各派利益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难处哪”,邵友濂长吁短叹道:“就说最近的战事,眼看着大清国有些不利,上海滩上的买办们携起手来,又有些兴风作浪了”。

    “如今英法租界地价飞升,房价节节攀高,我大清黎民百姓”,邵友濂叹息道:“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矣”,曾经踌躇满志的邵友濂面对着供奉着的孔孟圣人牌位,面露难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