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轻武篇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叛乱平了,该问责了。王全斌做为老大,私分蜀国国库,贪污公款,束兵无方,致使蜀国兵乱,当然罪无可辩。蜀国降臣们早就在赵匡胤面前告了无数状,出差到蜀地的视察员回来后也将王全斌等人不法行为尽数上报。可赵匡胤并没召回这位有罪之人。他知让这些有罪之人去平蜀乱才是最明智的,因他们心存惶恐,戴着罪立起功来当然要拼命的多。而他更不敢逼着王全斌回来,如逼得王狗急跳墙,也在成都反了可不是好玩的。乾德5年(967)正月,乱已平了,秋后该算算帐了。赵匡胤下诏让他们全部上京复命。
有一人手脚快,先进京了,他知这事要混过去怕没那么容易。关键时刻,他要先下嘴为强。弃帅保卒。王仁赡一进京就马上找到赵匡胤,表示要转做污点证人。将王全斌等人不法行为进行了深度的揭发检举。当然对于自己问题。他避重就轻,举三为一,简略作了检讨。
可赵匡胤是这么好骗的吗“纳李廷圭妓女,开丰德库取金银,也全是王全斌干的吗”王仁赡明白了,蜀地并不是山高皇帝远,自己一举一动全被皇上掌握得清清楚楚。不一会,王全斌等人也来了。
1月23日,御史台直接在朝上会审,皇帝叫来蜀臣、使者当面对质。人证物证俱在,王全斌们再辩也没用。且他们早就摸准了赵匡胤脾气,他们的皇上吃软不吃硬。24日朝论定议:王全斌、崔彦进、王仁瞻3人依律当斩。可一百张大臣的嘴也抵不过皇帝一张嘴。赵匡胤是个护短出了名的人,大手一挥,全部特赦,官降一职而已。25日,随州置崇义军,王全斌为留后;金州置昭化军,崔彦进为留后;王仁赡则被罢去枢密副使,像监军这种出差可赚外块捞补助的好差事,他是再也轮不到了。还有一人也没逃掉。康延泽这在平蜀乱中立了大功的人,被贬到唐州教练使。我相信他是个贪财的人,在四川也没少捞,就像我相信捞钱的人也不一定不能干事一样。他结局也跟钱有关。在与自己侄子争家财时失掉了官职。此后就再未见做官。
到后来,赵匡胤又恢复了王全斌的节度使身份。还对他说“朕以江左未平。怕征南诸将不尊纪律,所以抑制你数年,以为朕立军法。今克金陵,还卿节钺”多好的老板啊。
可属于王全斌的幸福时光已过去了。他开了个好头,用66天就灭掉了蜀国。但他却收了个烂尾,犯了时下流行的官员临退休综合症。使自己本来厚重光荣的军旅生涯在收尾处变成了漆黑一团,不堪入目。
王全斌这一路由上至下已烂透。反过来,刘光义那一路就让赵匡胤欣慰许多。28日,刘光义改领镇宁节度使、张廷翰为彰国节度使兼马军司都虞侯、李进卿为保顺节度使兼步军司都虞侯。他们都要感谢一个人:此路监军曹彬成为平蜀将领中受封最厚的将: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
曹彬功劳谁都不能抹杀,就连为自保而猛咬同伙的王仁赡也不得不说“清廉畏谨,不负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
赵匡胤重赏曹彬,可曹彬不愿领赏,他觉得这么人多都获罪,唯独自己受赏,如何自安?这是我们中国人老毛病,不愿冒尖,无论好的坏的,都喜欢大家同喜同悲。赵匡胤喜欢这样谦虚的人“卿有功无过,又不恃功自夸。如你有什么过失,王仁赡早就报上来了。况且惩罚他们,是国家法制。与你无关,你就不要推辞了”这时的曹彬已逐渐走到宋朝政治军事前沿,向着北宋第一名将目标大步前进了。
灭蜀的成功对大宋的收获是巨大的。从蜀中获得的大量财宝被赵匡胤命人分批从水陆两路运到开封。史书记载,这些财宝整整数年时间方才运完。965年3月,著名的封桩库建成,专门用来储放蜀中珍宝。966年4月,孙逢吉受命专程去收蜀国的图书、法物。5月11日孙逢吉回京,所上法物(其中就有著名的孟昶七宝溺器)皆不合用,悉命焚毁。图书则付史馆。闰8月,又下诏向天下征求图书。凡是献上史馆中所无之书的,不管出身如何,都给予一次面试机会。面试通过即可做官。
赵匡胤竟是个书虫。续资治通鉴长编说赵匡胤性严重寡言,独喜观书。严重寡言这点无论如何不能同意。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笑对人,大胆交友,颇有江湖习气的赵匡胤怎会是闷葫芦呢?敢情是记此事的文人只见过严肃的皇上,没看到酒桌上的赵匡胤。又或是为捍卫读书人敏于思而拙于言的传统而故意书之。我只取后者:独喜观书。那时赵匡胤还是柴荣的大兵。虽在军中仍手不释卷。且喜欢收藏书,听到哪里有奇书,不吝千金购之。征淮南时,有人在柴荣面前告状说赵匡胤在淮南发了横财,有十个多箱子奇重无比,里面怕全是黄金珠宝之类。柴荣最恨贪污,马上打开赵匡胤箱子。一看,里面是数千卷的黄金屋:书!
我奇怪,军事繁忙的赵匡胤要把这些书看完,得用多少时间?柴荣也奇怪“你是我的将帅,开疆拓土只要坚甲利兵就可以了,弄这么多书有什么用”赵答“臣无奇谋献于皇上,却身当大任,怕才疏不能胜任,所以没事就看看书,广见闻,增智慧罢了”世宗赞善。
如今赵匡胤自己做了皇帝,要收什么异书就更容易了。一下子天下奇书成了抢手货。不过一会,就收集了1千多卷。
书有了,赵匡胤接着要让自己个人爱好成为全天下人的爱好。且这个爱好关乎到下马治天下,以文治国,关乎到赵宋天下能坐稳多久的大事情。天下重武轻文风气也到了要改一改的时候了。兵祸四起的乱世里,当兵成了不二选择,读书?除非你是冯道冯老仙,不然善终概率比天天沙场厮杀的士兵还要小。就连赵匡胤自己年少时也是好武厌文。
可怎么让天下人都来读书呢?赵匡胤急需树立一爱读书的榜样。谁?朝中第一重臣赵普!
966年5月,宫里得到了蜀国一件战利品。这是一面有着44年历史的旧铜镜。背刻“乾德四年制”乾德是赵匡胤年号,可今年还是乾德3年啊?赵匡胤奇了怪了,就问赵普。赵普答不上来。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可惜不能上网百度。
赵匡胤也没有百度,他叫来學士陶谷、窦仪寻找答案。窦仪抢答“此必前蜀遗物。昔伪蜀王衍有此年号”哟?原来是前蜀的东西啊?赵匡胤叹了一句“宰相须用读书人啊”
窦仪很得意,赵普很没面子。史称:赵普此后一回到家,就打开,一读就是一天。经一番苦读,终于大有长进,入得朝来,经常能引经据典,对答如流。赵普看的什么的那个箱子除赵普本人,别人从没动过。大家以为赵普是不是得了什么天书。直到赵普死后,家人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是本《论语》,还不全,只有半部。所以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当然这是传说,赵普不可能只读半部论语就治得了天下。
赵普在恶补文化,其它人当然也知皇上好文,都想在文上表现一番。可在这件事上,谁也没大宋国家图书馆长卢多逊干得巧妙。
乾德6年(968)4月的一天晚上,夜已深,灯已倦,人却未眠。馆长大人在读书。卢多逊有些着急,今天这本书有点厚,下班后一直看到现在,饭都没顾上吃一口,可时间就是钱途。自己必须在明天上朝前把这本书看完。
原因很简单,今天皇上差人来馆里借了这本书。皇上有现学现卖的习惯。如明天突然问起这本书中内容来,那可是出风头的好机会。果然第二天皇上真就问了,朝中一时无人能应对。只有事先已先看了答案的卢多逊,娓娓道来,有根有据,对答如流。直说得皇帝龙颜大悦,一众同僚集体拜服。
皇上读上了书,大臣们也读上了书,接下来自然要让天下人也读书。怎么做到?最好办法当然是让天下人看到读书的好处,一条学而优则仕的光明大道:科举。
这条路不是赵匡胤走出来的,是隋文帝杨坚的伟大发明。唐太宗曾有天下英雄尽入吾榖中之叹。但到宋初这会,天下乱了太久,武夫横行朝堂。百废待兴,科举自然属于亟待重振的那一类。
3月,科举成绩下来了。陶谷的儿子陶邴考中了第六名。第二天陶谷觉得自己儿子考中了,该去谢谢皇上,自己儿子从此就是天子门生了。可一谢谢出麻烦事。赵匡胤一听,听说你教子无方,怎么你儿子还中了呢?里面是不是有猫腻啊?当场下令:重试!
赵匡胤说陶谷不会教子并非无凭无据,2年前,陶谷另一个儿子陶戩参加一次官员子弟选拔考试。陶谷忙着自己升官长学问,却没教好这儿子。此子念文章如看天书,结结巴巴,前后不通,却因主考官碍于陶谷面子,给录取了。后来被人告发,陶戩被剥夺政治前途终身,陶谷罚工资2个月。此事后,赵匡胤认定了陶谷有才,其子却都是半桶水。
那陶邴是通过暗箱操作考中的进士吗?确是委屈他了。其人确有其才,复试还中。
可赵匡胤经此事,又立了一新规则:以后如是公务员子女考中的,一律要复试。
2月,忠武节度使宋延渥之女被册立为宋太祖第3任皇后。4月6日,赵匡胤好友、曾经的侍卫军老大、成德节度使韩令坤去世。这红白之事后,大宋的铁骑又一次踏出国门,继续征伐下一个目标。
按雪夜定策的计划,下一个该轮着南唐了吧?可计划永远没变化快。这时候一天大时机摆在了宋太祖面前。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叛乱平了,该问责了。王全斌做为老大,私分蜀国国库,贪污公款,束兵无方,致使蜀国兵乱,当然罪无可辩。蜀国降臣们早就在赵匡胤面前告了无数状,出差到蜀地的视察员回来后也将王全斌等人不法行为尽数上报。可赵匡胤并没召回这位有罪之人。他知让这些有罪之人去平蜀乱才是最明智的,因他们心存惶恐,戴着罪立起功来当然要拼命的多。而他更不敢逼着王全斌回来,如逼得王狗急跳墙,也在成都反了可不是好玩的。乾德5年(967)正月,乱已平了,秋后该算算帐了。赵匡胤下诏让他们全部上京复命。
有一人手脚快,先进京了,他知这事要混过去怕没那么容易。关键时刻,他要先下嘴为强。弃帅保卒。王仁赡一进京就马上找到赵匡胤,表示要转做污点证人。将王全斌等人不法行为进行了深度的揭发检举。当然对于自己问题。他避重就轻,举三为一,简略作了检讨。
可赵匡胤是这么好骗的吗“纳李廷圭妓女,开丰德库取金银,也全是王全斌干的吗”王仁赡明白了,蜀地并不是山高皇帝远,自己一举一动全被皇上掌握得清清楚楚。不一会,王全斌等人也来了。
1月23日,御史台直接在朝上会审,皇帝叫来蜀臣、使者当面对质。人证物证俱在,王全斌们再辩也没用。且他们早就摸准了赵匡胤脾气,他们的皇上吃软不吃硬。24日朝论定议:王全斌、崔彦进、王仁瞻3人依律当斩。可一百张大臣的嘴也抵不过皇帝一张嘴。赵匡胤是个护短出了名的人,大手一挥,全部特赦,官降一职而已。25日,随州置崇义军,王全斌为留后;金州置昭化军,崔彦进为留后;王仁赡则被罢去枢密副使,像监军这种出差可赚外块捞补助的好差事,他是再也轮不到了。还有一人也没逃掉。康延泽这在平蜀乱中立了大功的人,被贬到唐州教练使。我相信他是个贪财的人,在四川也没少捞,就像我相信捞钱的人也不一定不能干事一样。他结局也跟钱有关。在与自己侄子争家财时失掉了官职。此后就再未见做官。
到后来,赵匡胤又恢复了王全斌的节度使身份。还对他说“朕以江左未平。怕征南诸将不尊纪律,所以抑制你数年,以为朕立军法。今克金陵,还卿节钺”多好的老板啊。
可属于王全斌的幸福时光已过去了。他开了个好头,用66天就灭掉了蜀国。但他却收了个烂尾,犯了时下流行的官员临退休综合症。使自己本来厚重光荣的军旅生涯在收尾处变成了漆黑一团,不堪入目。
王全斌这一路由上至下已烂透。反过来,刘光义那一路就让赵匡胤欣慰许多。28日,刘光义改领镇宁节度使、张廷翰为彰国节度使兼马军司都虞侯、李进卿为保顺节度使兼步军司都虞侯。他们都要感谢一个人:此路监军曹彬成为平蜀将领中受封最厚的将: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
曹彬功劳谁都不能抹杀,就连为自保而猛咬同伙的王仁赡也不得不说“清廉畏谨,不负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
赵匡胤重赏曹彬,可曹彬不愿领赏,他觉得这么人多都获罪,唯独自己受赏,如何自安?这是我们中国人老毛病,不愿冒尖,无论好的坏的,都喜欢大家同喜同悲。赵匡胤喜欢这样谦虚的人“卿有功无过,又不恃功自夸。如你有什么过失,王仁赡早就报上来了。况且惩罚他们,是国家法制。与你无关,你就不要推辞了”这时的曹彬已逐渐走到宋朝政治军事前沿,向着北宋第一名将目标大步前进了。
灭蜀的成功对大宋的收获是巨大的。从蜀中获得的大量财宝被赵匡胤命人分批从水陆两路运到开封。史书记载,这些财宝整整数年时间方才运完。965年3月,著名的封桩库建成,专门用来储放蜀中珍宝。966年4月,孙逢吉受命专程去收蜀国的图书、法物。5月11日孙逢吉回京,所上法物(其中就有著名的孟昶七宝溺器)皆不合用,悉命焚毁。图书则付史馆。闰8月,又下诏向天下征求图书。凡是献上史馆中所无之书的,不管出身如何,都给予一次面试机会。面试通过即可做官。
赵匡胤竟是个书虫。续资治通鉴长编说赵匡胤性严重寡言,独喜观书。严重寡言这点无论如何不能同意。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笑对人,大胆交友,颇有江湖习气的赵匡胤怎会是闷葫芦呢?敢情是记此事的文人只见过严肃的皇上,没看到酒桌上的赵匡胤。又或是为捍卫读书人敏于思而拙于言的传统而故意书之。我只取后者:独喜观书。那时赵匡胤还是柴荣的大兵。虽在军中仍手不释卷。且喜欢收藏书,听到哪里有奇书,不吝千金购之。征淮南时,有人在柴荣面前告状说赵匡胤在淮南发了横财,有十个多箱子奇重无比,里面怕全是黄金珠宝之类。柴荣最恨贪污,马上打开赵匡胤箱子。一看,里面是数千卷的黄金屋:书!
我奇怪,军事繁忙的赵匡胤要把这些书看完,得用多少时间?柴荣也奇怪“你是我的将帅,开疆拓土只要坚甲利兵就可以了,弄这么多书有什么用”赵答“臣无奇谋献于皇上,却身当大任,怕才疏不能胜任,所以没事就看看书,广见闻,增智慧罢了”世宗赞善。
如今赵匡胤自己做了皇帝,要收什么异书就更容易了。一下子天下奇书成了抢手货。不过一会,就收集了1千多卷。
书有了,赵匡胤接着要让自己个人爱好成为全天下人的爱好。且这个爱好关乎到下马治天下,以文治国,关乎到赵宋天下能坐稳多久的大事情。天下重武轻文风气也到了要改一改的时候了。兵祸四起的乱世里,当兵成了不二选择,读书?除非你是冯道冯老仙,不然善终概率比天天沙场厮杀的士兵还要小。就连赵匡胤自己年少时也是好武厌文。
可怎么让天下人都来读书呢?赵匡胤急需树立一爱读书的榜样。谁?朝中第一重臣赵普!
966年5月,宫里得到了蜀国一件战利品。这是一面有着44年历史的旧铜镜。背刻“乾德四年制”乾德是赵匡胤年号,可今年还是乾德3年啊?赵匡胤奇了怪了,就问赵普。赵普答不上来。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可惜不能上网百度。
赵匡胤也没有百度,他叫来學士陶谷、窦仪寻找答案。窦仪抢答“此必前蜀遗物。昔伪蜀王衍有此年号”哟?原来是前蜀的东西啊?赵匡胤叹了一句“宰相须用读书人啊”
窦仪很得意,赵普很没面子。史称:赵普此后一回到家,就打开,一读就是一天。经一番苦读,终于大有长进,入得朝来,经常能引经据典,对答如流。赵普看的什么的那个箱子除赵普本人,别人从没动过。大家以为赵普是不是得了什么天书。直到赵普死后,家人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是本《论语》,还不全,只有半部。所以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当然这是传说,赵普不可能只读半部论语就治得了天下。
赵普在恶补文化,其它人当然也知皇上好文,都想在文上表现一番。可在这件事上,谁也没大宋国家图书馆长卢多逊干得巧妙。
乾德6年(968)4月的一天晚上,夜已深,灯已倦,人却未眠。馆长大人在读书。卢多逊有些着急,今天这本书有点厚,下班后一直看到现在,饭都没顾上吃一口,可时间就是钱途。自己必须在明天上朝前把这本书看完。
原因很简单,今天皇上差人来馆里借了这本书。皇上有现学现卖的习惯。如明天突然问起这本书中内容来,那可是出风头的好机会。果然第二天皇上真就问了,朝中一时无人能应对。只有事先已先看了答案的卢多逊,娓娓道来,有根有据,对答如流。直说得皇帝龙颜大悦,一众同僚集体拜服。
皇上读上了书,大臣们也读上了书,接下来自然要让天下人也读书。怎么做到?最好办法当然是让天下人看到读书的好处,一条学而优则仕的光明大道:科举。
这条路不是赵匡胤走出来的,是隋文帝杨坚的伟大发明。唐太宗曾有天下英雄尽入吾榖中之叹。但到宋初这会,天下乱了太久,武夫横行朝堂。百废待兴,科举自然属于亟待重振的那一类。
3月,科举成绩下来了。陶谷的儿子陶邴考中了第六名。第二天陶谷觉得自己儿子考中了,该去谢谢皇上,自己儿子从此就是天子门生了。可一谢谢出麻烦事。赵匡胤一听,听说你教子无方,怎么你儿子还中了呢?里面是不是有猫腻啊?当场下令:重试!
赵匡胤说陶谷不会教子并非无凭无据,2年前,陶谷另一个儿子陶戩参加一次官员子弟选拔考试。陶谷忙着自己升官长学问,却没教好这儿子。此子念文章如看天书,结结巴巴,前后不通,却因主考官碍于陶谷面子,给录取了。后来被人告发,陶戩被剥夺政治前途终身,陶谷罚工资2个月。此事后,赵匡胤认定了陶谷有才,其子却都是半桶水。
那陶邴是通过暗箱操作考中的进士吗?确是委屈他了。其人确有其才,复试还中。
可赵匡胤经此事,又立了一新规则:以后如是公务员子女考中的,一律要复试。
2月,忠武节度使宋延渥之女被册立为宋太祖第3任皇后。4月6日,赵匡胤好友、曾经的侍卫军老大、成德节度使韩令坤去世。这红白之事后,大宋的铁骑又一次踏出国门,继续征伐下一个目标。
按雪夜定策的计划,下一个该轮着南唐了吧?可计划永远没变化快。这时候一天大时机摆在了宋太祖面前。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