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杨文岳这个老匹夫!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于这年代的人们来说,农业机械是个模糊的概念。当时的耕种工具,主要是牛,然后是曲辕犁、耙。除此之外,就很少有其他的农具。至于大型的机械,更是没有。但是,并不是说,明朝的人就不知道农业机械的作用。
事实上,有一个人,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这个人,就是宋应星。
他编著的《天工开物》,重点收集的就是工业和农业的各种先进技术。在这本书里面,宋应星已经提到了大型的农业机械。要是尽快的将这个人抓来,,
“妈的,沈拍仪这混蛋”。
一想到宋应星,张准就忍不住恨上了苏州沈家。
本来自己的计划好好的,要将宋应星弄到自己的地盘来,为自己出力。沈凌菲也已经找到了宋应星的住处,只要实施最后的计划,就可以将宋应星绑架过来。只要宋应星到来,农科司就算是有了真正的管事。没想到,被沈拍仪出来插一脚,沈凌菲的计戈,就被打乱了。
更可恶的是,根据黄四郎等人的打探,宋应星还有个哥哥,叫做宋应升,是真真正正的朝廷命官,眼下是淅江桐乡县县令。要是强行绑架宋应星,宋应升不知道会有什么反应。绑架朝廷命官的亲属,不大不小也是一场风波。张准在江南没有什么势力,无法保证在绑架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毕竟,从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市附近到长江出海口,还是有很长的距离的。
考虑到宋应升既然是朝廷命官,宋家的祖先,也是官宦人家,张准想出了更好的得到宋应星的办法,那就是:调!
一纸调令,将宋应星调到张准的地盘来。
当然,这样的跨省操作,有点难度。跨省调动,要北京或南京吏部才有权力,一地的知府甚至是一省的巡抚,都是无法跨省调动官员的。但是,只要有银子开路,问题不大。行情也不会太贵。一千两银子可以搞定。宋应星只是一个小小的不入流,没有品级的教谕,将他调到山东来,担任一个九品或者是八品的芝麻官,对于他个人来说,也是很不错的升迁。宋应星并不是那种清高的人,升官自然是乐意的。
比如说,鳌山卫的卫学教投,就是从八品的官职。从不入流的教谕,变成从八品的教投,已经是很不错的升迁了。宋应星本人应该也满意。要是宋应星在研究农业科技之余,还可以将鳌山卫和灵山卫的卫学办起来,培养更多的有文化的人才,那就更好了。一般而言,大明的卫学普遍设立于明英宗正统年间,当时天下各卫都是军人的天下,重武轻文的习气十分严重。随着人口的增加,军人们的子弟经常发生口角,打架更是常有的事。朝廷为了稳定军心,便下令全国凡是有武卫的地方都要设卫学,选优秀的武官与军士子弟入学接受教育。
这样,大明各处的卫学便普遍设立起来。卫学的具体课程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科,后来,乐、御两科合并,只保留礼、射、书、数四科。卫学主要招收军户子弟,但是并不局限于军户子弟。如果附近的民户愿意,也可以将他们的子弟,送到卫学来学习。
卫学的待遇,和外面的官学差不多。一般而言,卫学中的学生分为三等,一等生叫“唐膳生,只有几个人,每月可从卫学领取废米六十斤,是最优秀的学生。二等生叫,“增广生。”就没有粮食可领了。第三等称为“附学生”是最普通的学生。
鳌山卫的卫学地点,叫做文庙,主要学习的地方,叫做明伦堂。每天的清晨七点,学生们穿着统一的服装,三三两两来到明伦堂,跟着各位教授学习一直到下午三点。文庙的教风严谨,学生们必须每天熟记老师教的东西,每隔三天,还要温习一遍。
鳌山卫卫学兴盛的时候,文庙占地颇广,由牌坊、礼门、洋池、万仞宫墙、技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等建筑组成。内有学生额丑名,置教授,人,学正一人,教谕?人,导3人,司吏,人,斋夫旧人,膳夫2人,库子6人。
侯山平少年的时候,就是鳌山卫卫学的学生。当然,现在的鳌山卫卫学,已经没有往日的景象。赵寅英对于卫学,舟来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睬的。卫学需要的资金,更是不断的拖欠,最后干脆不发了。到崇祯年间,鳌山卫的卫学,已经完全停办了。张准控制了鳌山卫以后,拨付五百两银子,重修了卫学学堂。
但是,建筑可以尽快的恢复原貌,老师却是非常难找。原来的卫学老师,早就自谋出路去了。这年头的文化人,只要肯放下身段,谋生还是不成问题的,孔乙己之类的另当别论。张准的脑袋上,还挂着反贼的头衔,一般的文化人,也不愿意来投靠他。
张准的意思,是将宋应星弄到手以后。再通过他的关系,吸引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到鳌山卫来。只要有宋应星作为榜样,其他的文化人,就不会那么抵触。再加上丰厚待遇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刺激,慢慢的能聚集到一批文人。不过现在看来,要将宋应星弄过来,还得费一些周折。
“这年头,想真正做点事情,真是不容易啊!”
张准情不自禁的微微感叹一声。
告辞了骆老以后,张准母到夏河寨,处理一些其他的杂务。在夏河城呆了一个晚上,张准坐船来到了鳌山卫,直接在鳌山城的东门上岸。在航行的过程中,张准顺便视察了水兵分队的战斗演练。
到十一月份,薛知蝶的造船厂,就会有三艘崭新的苍山船下水。正式成为浮山所水军的战舰。水军原来只有一艘专业的战斗舰,现在增加到四艘,结合大威力的虎贲饶,战斗力自然是强大了不少。
以后,随着船坞的不断扩建小还会有更多的苍山船下水,水军的战斗力会越来越强。这时候的每个水兵,以后都将成为骨干,成为精英。因此,张准允叭每个水兵,都在积极的毛练自只,提升各项技能欺竹来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
来自后世的张准,对于海军,有着一份特别的感情。在没有空军的年代,海军乃是扩张的利器。
只要想想,几百艘甚至是上千艘的战舰,往别人的家门口一堵,那是多么壮观的场面啊!就算不打也能吓死对方啊!就算郑芝龙拥有几百艘的战舰,咱也有可能超过他!
“这一天,肯定会到来的!”
张准暗暗的下定决心。
相对于灵山卫而言,鳌山卫这边的冬小麦播种情况,要糟糕一点。鳌山卫原来的庄稼,都已经被教子给毁了,现在需要将这些田地,重新整理出来。同时,鳌山卫的干旱情况,比灵山卫要严重一些。打井的工作,白天夜晚都在进行,但是的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要说在这段时间里,鳌山卫最忙的是什么人,无疑是打井的工匠。在鳌山城内打出十口深井以后,他们又要在广袤的田地中,打出尽可能多的水井。这些水井,采取了压迫式原理,只要不断的按下开关,就能将水吸上来,和现代的手压井差不多。对于鳌山卫来说,这些手压井,就是对付早情的最强大的武器。
“灵山卫准备播种二十四万亩的冬小麦,你们呢?”
张准问石真山等人。
鳌山城主要播种的粮食作物,同样是冬小麦。
“我们有二十五万亩。”
孟庆浩豪气干云的回答。
“最近新开垦了多少田地?”
张准点点头,又问道。
“没有多少,大概三四千亩。”
孟庆浩遗憾的回答。
黄清平同样遗憾的介绍说,鳌山城周围的田地,都开发的差不多了。要开垦更多的荒地,就要到更远的地方去。总体来说,鳌山卫垦荒的田地数量,肯定不如灵山卫。灵山卫可以拥有九十万亩的田地,鳌山卫是做不到的。鳌山卫即使开发到极限,大概也就是六十万亩左右。
“明年秋天可以插种多少亩冬小麦?”
张准最后问道。
“我们也争取达到四十万亩。”
孟庆浩肯定的回答。
张准满意的点点头。
冬小麦的亩产量,大约是三百斤左右。四十万亩,那就是一亿二千万斤。每亩地收取四十斤的赋税,大约是一千六百万斤,不错了。同时,民众手中的存粮,也应该相当的不错。只要自己的辖区内有粮食,无论是在自己的手上,还是在民众的手上,都是一件好事。
“大人,猫眼司的人来了。”
正在说话间,朱承泰忽然进来报告。
“请他进来。”
张准点点头。
很快,猫眼司的情报人员进来,送来一份紧急情报。
情报是马轶送来的。
张准看完情报,情不自禁的皱皱眉头。情报上面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登莱巡抚杨文岳拒绝委任张准为鳌山卫指挥使。由于猫眼司的情报网络,还没有渗透到登州府各个衙门的高层,因此,马轶得到这个消息,已经是杨文岳等人商量完毕以后的第五天了。加上情报传递的时间,七天的时间过去了。
妈的,宋德钢言而无信啊!自己将收复田横岛的功劳让给他,他保证自己的鳌山卫指挥使不会有问题。然而,官兵是冲着田横岛去了,自己的鳌山卫指挥使却没有到手。杨文岳这个老匹夫,看来是要跟自己过不去。刘泽清和其他官员都赞成的事情,就他一个人反对。
“大人,有人求见,说是宋德钢的亲兵。”
正在皱眉的时候,忽然又有人进来报告。
张准再次皱皱局头。
宋德钢?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他派亲兵来做什么?
“叫他进来!”
张准点点头说道。
宋德钢的亲兵很快到来,行礼以后,恭敬的说道:“大人,我家将军命小人将这封信亲手送给您。”
说着,双手奉上一封书信。
张准接过书信,扫了一眼,没有什么表情。
书信是宋德钢亲自写来的,主要是表示自己的歉意,同时说明当日商讨时的情况。和马轶送来的情报一样,宋德钢明确的表示,张准的任命,是被杨文岳给卡住了。除了杨文岳,其他人都是同意的。杨文岳之所以卡住张准,主要是冲着张准占领灵山卫的事情去的。宋德钢还提醒张准小心,杨文岳将他对他采取强硬的剿灭态度。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宋德钢没有找自己的师爷写信,每个字都是自己亲笔写出来的。他一个武将,斗大的字都不认得一箩筐,要亲自写完这封信,的确是难度不一张信纸上面,只有十几个字,每个字都歪歪扭扭的,好像是被乱刀砍碎的尸体。实话实说,写得比张准写的字还烂。不过没办法,要是换了师爷来写,诚意就要大大的浓缩了。
看来,宋德钢当初也没想到小事情会变成现在这样。就算张准也没有想到,杨文岳和刘泽清的吃相,这么难看。显而易见,两位大人往前线一站,下面的小兵小将,肯定是没有什么功劳了。一个是巡抚,一个是总兵,需要这样抢功劳吗?也难怪宋德钢在书信中,有点酸溜溜的口气,原来是他的计划也落空了。
今天是大年初四!在此恭祝各位走过路过的朋友,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合家幸福!车子、票子、房子、女子、本子、位子、孩子,都是大大的有!新年期间,本人将会继续海量更新,希望大家看得爽快!要是看得满意的话,请留下你的票无论是月票心还是推荐票心我都大大的需要
在其他网站看盗版的朋友,如果觉得本书还可以,请在注册更好了!,
对于这年代的人们来说,农业机械是个模糊的概念。当时的耕种工具,主要是牛,然后是曲辕犁、耙。除此之外,就很少有其他的农具。至于大型的机械,更是没有。但是,并不是说,明朝的人就不知道农业机械的作用。
事实上,有一个人,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这个人,就是宋应星。
他编著的《天工开物》,重点收集的就是工业和农业的各种先进技术。在这本书里面,宋应星已经提到了大型的农业机械。要是尽快的将这个人抓来,,
“妈的,沈拍仪这混蛋”。
一想到宋应星,张准就忍不住恨上了苏州沈家。
本来自己的计划好好的,要将宋应星弄到自己的地盘来,为自己出力。沈凌菲也已经找到了宋应星的住处,只要实施最后的计划,就可以将宋应星绑架过来。只要宋应星到来,农科司就算是有了真正的管事。没想到,被沈拍仪出来插一脚,沈凌菲的计戈,就被打乱了。
更可恶的是,根据黄四郎等人的打探,宋应星还有个哥哥,叫做宋应升,是真真正正的朝廷命官,眼下是淅江桐乡县县令。要是强行绑架宋应星,宋应升不知道会有什么反应。绑架朝廷命官的亲属,不大不小也是一场风波。张准在江南没有什么势力,无法保证在绑架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毕竟,从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市附近到长江出海口,还是有很长的距离的。
考虑到宋应升既然是朝廷命官,宋家的祖先,也是官宦人家,张准想出了更好的得到宋应星的办法,那就是:调!
一纸调令,将宋应星调到张准的地盘来。
当然,这样的跨省操作,有点难度。跨省调动,要北京或南京吏部才有权力,一地的知府甚至是一省的巡抚,都是无法跨省调动官员的。但是,只要有银子开路,问题不大。行情也不会太贵。一千两银子可以搞定。宋应星只是一个小小的不入流,没有品级的教谕,将他调到山东来,担任一个九品或者是八品的芝麻官,对于他个人来说,也是很不错的升迁。宋应星并不是那种清高的人,升官自然是乐意的。
比如说,鳌山卫的卫学教投,就是从八品的官职。从不入流的教谕,变成从八品的教投,已经是很不错的升迁了。宋应星本人应该也满意。要是宋应星在研究农业科技之余,还可以将鳌山卫和灵山卫的卫学办起来,培养更多的有文化的人才,那就更好了。一般而言,大明的卫学普遍设立于明英宗正统年间,当时天下各卫都是军人的天下,重武轻文的习气十分严重。随着人口的增加,军人们的子弟经常发生口角,打架更是常有的事。朝廷为了稳定军心,便下令全国凡是有武卫的地方都要设卫学,选优秀的武官与军士子弟入学接受教育。
这样,大明各处的卫学便普遍设立起来。卫学的具体课程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科,后来,乐、御两科合并,只保留礼、射、书、数四科。卫学主要招收军户子弟,但是并不局限于军户子弟。如果附近的民户愿意,也可以将他们的子弟,送到卫学来学习。
卫学的待遇,和外面的官学差不多。一般而言,卫学中的学生分为三等,一等生叫“唐膳生,只有几个人,每月可从卫学领取废米六十斤,是最优秀的学生。二等生叫,“增广生。”就没有粮食可领了。第三等称为“附学生”是最普通的学生。
鳌山卫的卫学地点,叫做文庙,主要学习的地方,叫做明伦堂。每天的清晨七点,学生们穿着统一的服装,三三两两来到明伦堂,跟着各位教授学习一直到下午三点。文庙的教风严谨,学生们必须每天熟记老师教的东西,每隔三天,还要温习一遍。
鳌山卫卫学兴盛的时候,文庙占地颇广,由牌坊、礼门、洋池、万仞宫墙、技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等建筑组成。内有学生额丑名,置教授,人,学正一人,教谕?人,导3人,司吏,人,斋夫旧人,膳夫2人,库子6人。
侯山平少年的时候,就是鳌山卫卫学的学生。当然,现在的鳌山卫卫学,已经没有往日的景象。赵寅英对于卫学,舟来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睬的。卫学需要的资金,更是不断的拖欠,最后干脆不发了。到崇祯年间,鳌山卫的卫学,已经完全停办了。张准控制了鳌山卫以后,拨付五百两银子,重修了卫学学堂。
但是,建筑可以尽快的恢复原貌,老师却是非常难找。原来的卫学老师,早就自谋出路去了。这年头的文化人,只要肯放下身段,谋生还是不成问题的,孔乙己之类的另当别论。张准的脑袋上,还挂着反贼的头衔,一般的文化人,也不愿意来投靠他。
张准的意思,是将宋应星弄到手以后。再通过他的关系,吸引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到鳌山卫来。只要有宋应星作为榜样,其他的文化人,就不会那么抵触。再加上丰厚待遇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刺激,慢慢的能聚集到一批文人。不过现在看来,要将宋应星弄过来,还得费一些周折。
“这年头,想真正做点事情,真是不容易啊!”
张准情不自禁的微微感叹一声。
告辞了骆老以后,张准母到夏河寨,处理一些其他的杂务。在夏河城呆了一个晚上,张准坐船来到了鳌山卫,直接在鳌山城的东门上岸。在航行的过程中,张准顺便视察了水兵分队的战斗演练。
到十一月份,薛知蝶的造船厂,就会有三艘崭新的苍山船下水。正式成为浮山所水军的战舰。水军原来只有一艘专业的战斗舰,现在增加到四艘,结合大威力的虎贲饶,战斗力自然是强大了不少。
以后,随着船坞的不断扩建小还会有更多的苍山船下水,水军的战斗力会越来越强。这时候的每个水兵,以后都将成为骨干,成为精英。因此,张准允叭每个水兵,都在积极的毛练自只,提升各项技能欺竹来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
来自后世的张准,对于海军,有着一份特别的感情。在没有空军的年代,海军乃是扩张的利器。
只要想想,几百艘甚至是上千艘的战舰,往别人的家门口一堵,那是多么壮观的场面啊!就算不打也能吓死对方啊!就算郑芝龙拥有几百艘的战舰,咱也有可能超过他!
“这一天,肯定会到来的!”
张准暗暗的下定决心。
相对于灵山卫而言,鳌山卫这边的冬小麦播种情况,要糟糕一点。鳌山卫原来的庄稼,都已经被教子给毁了,现在需要将这些田地,重新整理出来。同时,鳌山卫的干旱情况,比灵山卫要严重一些。打井的工作,白天夜晚都在进行,但是的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要说在这段时间里,鳌山卫最忙的是什么人,无疑是打井的工匠。在鳌山城内打出十口深井以后,他们又要在广袤的田地中,打出尽可能多的水井。这些水井,采取了压迫式原理,只要不断的按下开关,就能将水吸上来,和现代的手压井差不多。对于鳌山卫来说,这些手压井,就是对付早情的最强大的武器。
“灵山卫准备播种二十四万亩的冬小麦,你们呢?”
张准问石真山等人。
鳌山城主要播种的粮食作物,同样是冬小麦。
“我们有二十五万亩。”
孟庆浩豪气干云的回答。
“最近新开垦了多少田地?”
张准点点头,又问道。
“没有多少,大概三四千亩。”
孟庆浩遗憾的回答。
黄清平同样遗憾的介绍说,鳌山城周围的田地,都开发的差不多了。要开垦更多的荒地,就要到更远的地方去。总体来说,鳌山卫垦荒的田地数量,肯定不如灵山卫。灵山卫可以拥有九十万亩的田地,鳌山卫是做不到的。鳌山卫即使开发到极限,大概也就是六十万亩左右。
“明年秋天可以插种多少亩冬小麦?”
张准最后问道。
“我们也争取达到四十万亩。”
孟庆浩肯定的回答。
张准满意的点点头。
冬小麦的亩产量,大约是三百斤左右。四十万亩,那就是一亿二千万斤。每亩地收取四十斤的赋税,大约是一千六百万斤,不错了。同时,民众手中的存粮,也应该相当的不错。只要自己的辖区内有粮食,无论是在自己的手上,还是在民众的手上,都是一件好事。
“大人,猫眼司的人来了。”
正在说话间,朱承泰忽然进来报告。
“请他进来。”
张准点点头。
很快,猫眼司的情报人员进来,送来一份紧急情报。
情报是马轶送来的。
张准看完情报,情不自禁的皱皱眉头。情报上面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登莱巡抚杨文岳拒绝委任张准为鳌山卫指挥使。由于猫眼司的情报网络,还没有渗透到登州府各个衙门的高层,因此,马轶得到这个消息,已经是杨文岳等人商量完毕以后的第五天了。加上情报传递的时间,七天的时间过去了。
妈的,宋德钢言而无信啊!自己将收复田横岛的功劳让给他,他保证自己的鳌山卫指挥使不会有问题。然而,官兵是冲着田横岛去了,自己的鳌山卫指挥使却没有到手。杨文岳这个老匹夫,看来是要跟自己过不去。刘泽清和其他官员都赞成的事情,就他一个人反对。
“大人,有人求见,说是宋德钢的亲兵。”
正在皱眉的时候,忽然又有人进来报告。
张准再次皱皱局头。
宋德钢?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他派亲兵来做什么?
“叫他进来!”
张准点点头说道。
宋德钢的亲兵很快到来,行礼以后,恭敬的说道:“大人,我家将军命小人将这封信亲手送给您。”
说着,双手奉上一封书信。
张准接过书信,扫了一眼,没有什么表情。
书信是宋德钢亲自写来的,主要是表示自己的歉意,同时说明当日商讨时的情况。和马轶送来的情报一样,宋德钢明确的表示,张准的任命,是被杨文岳给卡住了。除了杨文岳,其他人都是同意的。杨文岳之所以卡住张准,主要是冲着张准占领灵山卫的事情去的。宋德钢还提醒张准小心,杨文岳将他对他采取强硬的剿灭态度。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宋德钢没有找自己的师爷写信,每个字都是自己亲笔写出来的。他一个武将,斗大的字都不认得一箩筐,要亲自写完这封信,的确是难度不一张信纸上面,只有十几个字,每个字都歪歪扭扭的,好像是被乱刀砍碎的尸体。实话实说,写得比张准写的字还烂。不过没办法,要是换了师爷来写,诚意就要大大的浓缩了。
看来,宋德钢当初也没想到小事情会变成现在这样。就算张准也没有想到,杨文岳和刘泽清的吃相,这么难看。显而易见,两位大人往前线一站,下面的小兵小将,肯定是没有什么功劳了。一个是巡抚,一个是总兵,需要这样抢功劳吗?也难怪宋德钢在书信中,有点酸溜溜的口气,原来是他的计划也落空了。
今天是大年初四!在此恭祝各位走过路过的朋友,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合家幸福!车子、票子、房子、女子、本子、位子、孩子,都是大大的有!新年期间,本人将会继续海量更新,希望大家看得爽快!要是看得满意的话,请留下你的票无论是月票心还是推荐票心我都大大的需要
在其他网站看盗版的朋友,如果觉得本书还可以,请在注册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