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无端又被东风误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玉生烟与菖蒲二人一路北上,早已弃舟登岸,乘马车而行。一路走来,玉生烟经菖蒲悉心照料多日,身子已大好,这日因见天朗气清,道阔路平,这才下定决心与菖蒲诀别,道:“菖蒲姑娘,承蒙你这十几日来煨汤送药、悉心照拂,我自知难以报答,只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你我二人并辔同行多日,此时也该分道扬镳。”
菖蒲因日来与玉生烟朝夕相处,无话不谈,又见玉生烟品性非凡,温柔和善,早已视之为亲妹,如今骤然分别,自是万分不舍,挽留道:“好玉儿,你身子尚未好透,何不再同行几日,彼此之间也好有个照应。”
玉生烟因心中挂念萧风,只盼能与他早日聚首,虽也不舍,亦只得婉言道:“菖蒲姐姐,我心里挂念萧风哥哥,不知他在武当山上如何了……”心中实也望早日见着萧风,与他共商计策,救出橘子洲地牢众人,以免夜长梦多,反叫众人遭了风行云与赵枕琴毒手。
菖蒲听闻玉生烟此言,心头一阵发酸,竟不知是何滋味,苦留她不住,只得作罢,道:“玉儿,你身上遭了蛊尸毒爪,余毒未褪,切记不可染了风寒,落下病根。此处离武当山不远了,你孤身一人,须得万分小心,日间赶路,夜晚安歇,不可为了尽早见你萧少侠而奔波劳累。只是我此次回了漠北,不得擅自离谷,却不知要到何时才得相见。”一念及此,不禁哽咽,暗自拭去眼泪,又取来一个包裹,叮咛道:“玉儿妹妹,这是些丸药及日常衣物,你若不嫌弃,便一并带上罢。”
玉生烟接过包袱,听得菖蒲细心嘱咐,真诚至此,心中自是感激不已。可玉生烟较之菖蒲毕竟洒脱率性,也不拖泥带水,当即辞行,飘然而去。
孤身行至丹江口,天色已晚,玉生烟手按缰绳,御马缓缓而行,也不着急入城。放眼望去,但见方圆几里之内,并无甚屋舍,只有几间茅草棚搭在田埂旁,只怕是几间没人住的荒屋,破败颓圮,像极了两个相互依偎的人,蜷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好似随时都要坍塌。
玉生烟牵着马儿踱步上前,顺手便将枣红马儿的缰绳系在一株歪树上,随即轻轻扣门三下,虽然,破茅草屋内可能并没有人。
良久,门内却没传来响动声,玉生烟并未就走,她俨然已听见,茅草屋内分明有沉沉的呼吸声,约莫是一个六七十来岁的老者。心想着屋主人不便让人留宿,自己更不便叨扰,刚欲转身离开时,木门却“吱呀”一声开了,门后阴影中缓缓探出一个脑袋。细看之下,竟是一个老妪,六七十岁的年纪,身上裹着一件破棉袄,两鬓斑白,皱纹横生,佝偻的身子几乎要弯到了地上,老态龙钟,面皮焦黄,一脸愁苦之相。干枯瘦小的身子像极了老树皮,壑壑辙辙,活生生就是一具被吸干了血的干尸,浑身上下只剩下一把骨头了。
玉生烟见她如此光景,心中大有不忍,忙恭恭敬敬、和颜悦色道:“婆婆,我路经此地,天色已晚,是以想在此借宿一晚,不知方不方便?”说完,当即从怀中取出一锭二两的雪白细丝银子,奉给老妪。玉生烟深知这样未免有些唐突无礼,但见老妪这般穷苦,心中登时起了怜悯之情,除了此法,再想不到比这更实际、更能帮衬安慰老妪的法子了。
老妪也不推辞,双手接过银子,张了张缺了牙的嘴,咿咿呀呀道:“姑娘既不嫌弃,我自然愿意接待,只是家贫,无甚东西能款待姑娘你,姑娘你少不得委屈委屈了。”说完,已摸着墙领玉生烟进了门。老妪长叹一口气,又道:“好姑娘你多担待些,家中困顿贫窘,即点不了油灯,也买不起炭。”玉生烟一手扶住老妪,恭敬有礼,赔笑道:“不妨事,有个避风之所已是很好了,不敢再有奢求。”说完这句话,玉生烟才知道,自己竟料错了,借着月光,整个屋子一览无余,空荡荡的两间房,家徒四壁,八面透风,竟连个“避风之所”亦不是。
老妪领玉生烟进了房,关上门,径自安歇。玉生烟无需细细打量,整间房窄窄小小,就只有一张榻,一张破木桌,两把椅子,别无长物。榻上冷冷冰冰,铺着一床稻草,稻草之上,便只有一床薄被,并一个枕头。
玉生烟轻叹了一口气,竟不知在何处落脚,挑了一块洁净地方坐下,这才打开菖蒲今日所赠的包裹,摊开一瞧,是三瓶治伤丸药,两包草药,并一件轻裘。玉生烟眉头一舒,将轻裘一展,待要披上,轻裘之中却忽地飘出一方洁白丝帕来。
玉生烟笑意盈盈,心道:想是菖蒲姐姐将她的手帕也夹带于其中了。拾起丝帕,这才发觉丝帕之上绣着密密小字,透着幽香,展开一看,竟是一句小诗:“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玉生烟展颜一笑,喃喃道:“原是菖蒲姐姐有心上人了,有了这方丝帕,看她如何抵赖,我且去羞一羞她。”心里想着,更觉有趣,侍弄丝帕,翻转过来,丝帕之上忽地赫赫显出两个秀娟小字。借着幽光,细细端详之下,不禁哑然,竟是“萧风”二字。
玉生烟心头一跳,失声暗道:“萧风哥哥!”一时之间,心中百转千回,竟不知作何感想。细细回想起来,菖蒲于船上初识萧风,出手相助,悉心关照,可谓关怀体贴到极致,如今想来,竟是倾慕萧风哥哥已久了!
忽念及苗疆一行,叶静姝、青萝姑娘,皆对萧风哥哥情有独钟,如今不想连菖蒲亦是如此,心中蓦然升起一股莫名滋味,又忧又惧,又酸又涩,只觉索然无味,心灰意懒。
思索良久,终无所获,心中烦闷,郁郁不得开解,只得和衣而睡,躺在薄被上,将轻裘盖在身上,草草睡下。是夜,天寒地冻,呵气成冰,鞭骨寒风从稀烂的纸窗外钻进来,玉生烟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如此折腾,天已破晓,玉生烟于迷迷蒙蒙中这才有了睡意,刚打了片刻盹,便又被小孩啼哭声给惊醒,登时睡意全无,只得起床。收拾完毕,一推房门,便望见老妪坐在桌前,又是满面愁容,桌上仍放着一只破碗。
老妪一见玉生烟,强颜欢笑道:“姑娘醒了。”踌躇片刻,不禁苦着脸道:“今早出门讨米,没讨到甚么,如今已经没米下锅煮早粥了。”
说到一半,老妇又局促不安起来,过了半晌才道:“说来寒掺,不是老妇我不愿留,只是生计艰难,着实招待不了,好姑娘你还是早些赶路去罢。”
玉生烟最不忍见人穷困落魄、老无所依,见此情形,已动了恻隐之心,不禁问道:“昨日我赠与婆婆你的那二两银子呢?”
老妪面露难色,叹道:“被我那大儿子夺去了。”
玉生烟有些愤慨不平,微微皱了皱眉,问道:“他如今身在何处?”
老妪道:“他整日不着家,即便回来,也只是找钱,一转身就跑了。”
玉生烟心想岂有此理,转而轻声劝慰道:“婆婆,你无需忧心,我这还有一些银两,你且好好收着,不可再与你那儿子了。”老妪双手接过银两,也不知有多少,只是不住的点头弯腰,千恩万谢。
玉生烟心中过意不去,忙扶住她身子,为免老妪尴尬难堪,随即转移话题,问道:“昨夜我听见有小儿啼哭之声,那可是你孙儿?”老妪往左右一觑,慌慌张张道:“没有的事,想是姑娘你听岔了。老妪孤身一人守着两间破屋,老伴到了清风庙,两个儿子亦不在身旁,也未娶亲,更无孙儿。”
玉生烟笑道:“想是我听错了。”口中虽如此说,心中却有些疑虑。想玉生烟夜间警觉,内功又高,如何会听岔,想来老妪是有难言之隐,不便向外人道,是以掩饰。如此想来,玉生烟也就不将此事萦于心上了。正欲辞行,忽闻右首木门吱呀一响,门中传来一两声咿咿呀呀之声。
玉生烟回头一看,但见一孩童已扶墙而出,约莫六七岁的年纪,生得粉雕玉琢,面皮白净,身着一件大红狐腋箭袖,外罩石青起花排穗褂,登着一双粉底小靴,项上挂着记名锁,金光灿灿,与这屋中之景格格不入,不似贫穷人家孩子。
那老妪一见这孩子莽莽撞撞破门而出,登时脸色大变,惶惶然失了常态,望一望玉生烟脸色,不禁失声道:“这……这……唉。”
玉生烟心中疑虑陡生,忙笑着招手道:“孩子,到姑姑这儿来。”
那孩子见玉生烟笑容可亲,温柔和善,咿呀一笑,竟也乖乖上前。
玉生烟拉过他小手,翻过他胸前的记名锁,细细打量一遍,但见记名锁正面写道:“仙寿恒昌,明德惟馨。”翻转过来,只见反面仍然隐隐刻着几行小字,写道:“康熙元年正月赠,以佑常寿。”
“常寿,常寿。”玉生烟默默念及‘常寿’二字,细细回想,不禁大惊,道:“你叫纳喇?苏常寿,你父亲是乃是纳喇?苏克萨哈?”
那孩子似是十分骄傲,仰头道:“正是,我爹爹乃满洲正白旗贵族,清廷议政大臣。”
玉生烟见苏常寿一脸稚气,正自思索,忽地听闻“嘭”地一声巨响,回首望时,木门已被踢作两半,一大汉满身是血,头发上指,目眦欲裂,挺身上前来,喝道:“休要伤我小主子!”刚欲挥刀来,人已摇摇倒下,不省人事。
...
...
玉生烟与菖蒲二人一路北上,早已弃舟登岸,乘马车而行。一路走来,玉生烟经菖蒲悉心照料多日,身子已大好,这日因见天朗气清,道阔路平,这才下定决心与菖蒲诀别,道:“菖蒲姑娘,承蒙你这十几日来煨汤送药、悉心照拂,我自知难以报答,只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你我二人并辔同行多日,此时也该分道扬镳。”
菖蒲因日来与玉生烟朝夕相处,无话不谈,又见玉生烟品性非凡,温柔和善,早已视之为亲妹,如今骤然分别,自是万分不舍,挽留道:“好玉儿,你身子尚未好透,何不再同行几日,彼此之间也好有个照应。”
玉生烟因心中挂念萧风,只盼能与他早日聚首,虽也不舍,亦只得婉言道:“菖蒲姐姐,我心里挂念萧风哥哥,不知他在武当山上如何了……”心中实也望早日见着萧风,与他共商计策,救出橘子洲地牢众人,以免夜长梦多,反叫众人遭了风行云与赵枕琴毒手。
菖蒲听闻玉生烟此言,心头一阵发酸,竟不知是何滋味,苦留她不住,只得作罢,道:“玉儿,你身上遭了蛊尸毒爪,余毒未褪,切记不可染了风寒,落下病根。此处离武当山不远了,你孤身一人,须得万分小心,日间赶路,夜晚安歇,不可为了尽早见你萧少侠而奔波劳累。只是我此次回了漠北,不得擅自离谷,却不知要到何时才得相见。”一念及此,不禁哽咽,暗自拭去眼泪,又取来一个包裹,叮咛道:“玉儿妹妹,这是些丸药及日常衣物,你若不嫌弃,便一并带上罢。”
玉生烟接过包袱,听得菖蒲细心嘱咐,真诚至此,心中自是感激不已。可玉生烟较之菖蒲毕竟洒脱率性,也不拖泥带水,当即辞行,飘然而去。
孤身行至丹江口,天色已晚,玉生烟手按缰绳,御马缓缓而行,也不着急入城。放眼望去,但见方圆几里之内,并无甚屋舍,只有几间茅草棚搭在田埂旁,只怕是几间没人住的荒屋,破败颓圮,像极了两个相互依偎的人,蜷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好似随时都要坍塌。
玉生烟牵着马儿踱步上前,顺手便将枣红马儿的缰绳系在一株歪树上,随即轻轻扣门三下,虽然,破茅草屋内可能并没有人。
良久,门内却没传来响动声,玉生烟并未就走,她俨然已听见,茅草屋内分明有沉沉的呼吸声,约莫是一个六七十来岁的老者。心想着屋主人不便让人留宿,自己更不便叨扰,刚欲转身离开时,木门却“吱呀”一声开了,门后阴影中缓缓探出一个脑袋。细看之下,竟是一个老妪,六七十岁的年纪,身上裹着一件破棉袄,两鬓斑白,皱纹横生,佝偻的身子几乎要弯到了地上,老态龙钟,面皮焦黄,一脸愁苦之相。干枯瘦小的身子像极了老树皮,壑壑辙辙,活生生就是一具被吸干了血的干尸,浑身上下只剩下一把骨头了。
玉生烟见她如此光景,心中大有不忍,忙恭恭敬敬、和颜悦色道:“婆婆,我路经此地,天色已晚,是以想在此借宿一晚,不知方不方便?”说完,当即从怀中取出一锭二两的雪白细丝银子,奉给老妪。玉生烟深知这样未免有些唐突无礼,但见老妪这般穷苦,心中登时起了怜悯之情,除了此法,再想不到比这更实际、更能帮衬安慰老妪的法子了。
老妪也不推辞,双手接过银子,张了张缺了牙的嘴,咿咿呀呀道:“姑娘既不嫌弃,我自然愿意接待,只是家贫,无甚东西能款待姑娘你,姑娘你少不得委屈委屈了。”说完,已摸着墙领玉生烟进了门。老妪长叹一口气,又道:“好姑娘你多担待些,家中困顿贫窘,即点不了油灯,也买不起炭。”玉生烟一手扶住老妪,恭敬有礼,赔笑道:“不妨事,有个避风之所已是很好了,不敢再有奢求。”说完这句话,玉生烟才知道,自己竟料错了,借着月光,整个屋子一览无余,空荡荡的两间房,家徒四壁,八面透风,竟连个“避风之所”亦不是。
老妪领玉生烟进了房,关上门,径自安歇。玉生烟无需细细打量,整间房窄窄小小,就只有一张榻,一张破木桌,两把椅子,别无长物。榻上冷冷冰冰,铺着一床稻草,稻草之上,便只有一床薄被,并一个枕头。
玉生烟轻叹了一口气,竟不知在何处落脚,挑了一块洁净地方坐下,这才打开菖蒲今日所赠的包裹,摊开一瞧,是三瓶治伤丸药,两包草药,并一件轻裘。玉生烟眉头一舒,将轻裘一展,待要披上,轻裘之中却忽地飘出一方洁白丝帕来。
玉生烟笑意盈盈,心道:想是菖蒲姐姐将她的手帕也夹带于其中了。拾起丝帕,这才发觉丝帕之上绣着密密小字,透着幽香,展开一看,竟是一句小诗:“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玉生烟展颜一笑,喃喃道:“原是菖蒲姐姐有心上人了,有了这方丝帕,看她如何抵赖,我且去羞一羞她。”心里想着,更觉有趣,侍弄丝帕,翻转过来,丝帕之上忽地赫赫显出两个秀娟小字。借着幽光,细细端详之下,不禁哑然,竟是“萧风”二字。
玉生烟心头一跳,失声暗道:“萧风哥哥!”一时之间,心中百转千回,竟不知作何感想。细细回想起来,菖蒲于船上初识萧风,出手相助,悉心关照,可谓关怀体贴到极致,如今想来,竟是倾慕萧风哥哥已久了!
忽念及苗疆一行,叶静姝、青萝姑娘,皆对萧风哥哥情有独钟,如今不想连菖蒲亦是如此,心中蓦然升起一股莫名滋味,又忧又惧,又酸又涩,只觉索然无味,心灰意懒。
思索良久,终无所获,心中烦闷,郁郁不得开解,只得和衣而睡,躺在薄被上,将轻裘盖在身上,草草睡下。是夜,天寒地冻,呵气成冰,鞭骨寒风从稀烂的纸窗外钻进来,玉生烟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如此折腾,天已破晓,玉生烟于迷迷蒙蒙中这才有了睡意,刚打了片刻盹,便又被小孩啼哭声给惊醒,登时睡意全无,只得起床。收拾完毕,一推房门,便望见老妪坐在桌前,又是满面愁容,桌上仍放着一只破碗。
老妪一见玉生烟,强颜欢笑道:“姑娘醒了。”踌躇片刻,不禁苦着脸道:“今早出门讨米,没讨到甚么,如今已经没米下锅煮早粥了。”
说到一半,老妇又局促不安起来,过了半晌才道:“说来寒掺,不是老妇我不愿留,只是生计艰难,着实招待不了,好姑娘你还是早些赶路去罢。”
玉生烟最不忍见人穷困落魄、老无所依,见此情形,已动了恻隐之心,不禁问道:“昨日我赠与婆婆你的那二两银子呢?”
老妪面露难色,叹道:“被我那大儿子夺去了。”
玉生烟有些愤慨不平,微微皱了皱眉,问道:“他如今身在何处?”
老妪道:“他整日不着家,即便回来,也只是找钱,一转身就跑了。”
玉生烟心想岂有此理,转而轻声劝慰道:“婆婆,你无需忧心,我这还有一些银两,你且好好收着,不可再与你那儿子了。”老妪双手接过银两,也不知有多少,只是不住的点头弯腰,千恩万谢。
玉生烟心中过意不去,忙扶住她身子,为免老妪尴尬难堪,随即转移话题,问道:“昨夜我听见有小儿啼哭之声,那可是你孙儿?”老妪往左右一觑,慌慌张张道:“没有的事,想是姑娘你听岔了。老妪孤身一人守着两间破屋,老伴到了清风庙,两个儿子亦不在身旁,也未娶亲,更无孙儿。”
玉生烟笑道:“想是我听错了。”口中虽如此说,心中却有些疑虑。想玉生烟夜间警觉,内功又高,如何会听岔,想来老妪是有难言之隐,不便向外人道,是以掩饰。如此想来,玉生烟也就不将此事萦于心上了。正欲辞行,忽闻右首木门吱呀一响,门中传来一两声咿咿呀呀之声。
玉生烟回头一看,但见一孩童已扶墙而出,约莫六七岁的年纪,生得粉雕玉琢,面皮白净,身着一件大红狐腋箭袖,外罩石青起花排穗褂,登着一双粉底小靴,项上挂着记名锁,金光灿灿,与这屋中之景格格不入,不似贫穷人家孩子。
那老妪一见这孩子莽莽撞撞破门而出,登时脸色大变,惶惶然失了常态,望一望玉生烟脸色,不禁失声道:“这……这……唉。”
玉生烟心中疑虑陡生,忙笑着招手道:“孩子,到姑姑这儿来。”
那孩子见玉生烟笑容可亲,温柔和善,咿呀一笑,竟也乖乖上前。
玉生烟拉过他小手,翻过他胸前的记名锁,细细打量一遍,但见记名锁正面写道:“仙寿恒昌,明德惟馨。”翻转过来,只见反面仍然隐隐刻着几行小字,写道:“康熙元年正月赠,以佑常寿。”
“常寿,常寿。”玉生烟默默念及‘常寿’二字,细细回想,不禁大惊,道:“你叫纳喇?苏常寿,你父亲是乃是纳喇?苏克萨哈?”
那孩子似是十分骄傲,仰头道:“正是,我爹爹乃满洲正白旗贵族,清廷议政大臣。”
玉生烟见苏常寿一脸稚气,正自思索,忽地听闻“嘭”地一声巨响,回首望时,木门已被踢作两半,一大汉满身是血,头发上指,目眦欲裂,挺身上前来,喝道:“休要伤我小主子!”刚欲挥刀来,人已摇摇倒下,不省人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