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二回炎帝生病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岐伯让常先把炎帝的使臣带过来,在宫外等候,自己进去禀报国君。
姬轩辕正在吃饭,远远地看见岐伯急冲冲往里闯。这边侍卫还没来得及禀报,那厢岐伯已赶到面前。
“参见陛下,老臣有一件急事禀报。”岐伯施礼。
“免礼,请讲。”国君放下碗筷说。
岐伯把炎帝落败的详细情况给国君汇报了一下,言明炎帝的使臣已在宫外等候。
国君恨得牙根痒痒,上回让蚩尤跑掉,酿成大患,这次又让他占了岳父的国土,并却一路狂追,跑到我门口挑衅。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岂有此理。
“啪”国君一掌恨恨地击在桌上,丁里当啷,碗筷摔了一地。
“陛下息怒,来日方长,我们要从长计议,消灭蚩尤是早晚的事情。”岐伯劝道。
“好吧,你让人通知百官,齐聚大殿,我更衣后就来。”国君吩咐道。
“好的。老臣告退。”岐伯退出。
“宣使者觐见——”
“宣使者觐见——”一声接一声,传到宫外。
炎帝的使者整理了一下衣帽,从容不迫地走进大殿。
“天下人神共主炎帝使臣姜凴,参见有熊国国君陛下。”姜凴行跪拜大礼。
“免礼。姜凴所来何事?”国君明知故问。
“我主炎帝,乃天下人和神的共主,天下敬仰,万民归附。先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民。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始有医药。日中而市,教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于是始削桐为琴,练丝为玄。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神农炎帝以火德王,一统天下,人神共知.江山代传,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也就是我主。
我主乃天下人的共主,四海一统,妇孺皆知。蚩尤小儿,犯上作乱,败坏纲常,暴虐百姓,诛杀无辜,巧取豪夺,蚕食疆土,我主号令天下,人人得而诛之。”姜凴一番话说得铿锵有力,惊动四座。
“炎帝现在什么地方?”国君问道。
“已到有熊都城郊外,尚有五万兵马护驾。”姜凴答道。
“快快有请炎帝,我要为炎帝接风洗尘。”国君吩咐道。
随后,国君亲率文武百官在城门外迎接炎帝。
远远地看见炎帝的人马徐徐而来。这厢乐师们鼓乐齐鸣,乐音袅袅。
“参见炎帝。”国君率领百官给炎帝施礼。
“免礼。免礼。”炎帝慌忙翻身下马,都说姬轩辕葵财以施智,因智以制义,由义以出信,仗信以出众,用众以行仁,安仁以辅道,辅道以保教,善教以政俗,制礼以定情,原情以道性,复性以一德,成德以叙命,和命以安生。果不其然。
国君拉着炎帝的手,来到大殿,酒席已摆好,国君请炎帝上座,炎帝当仁不让,准备落座。却见常先、应龙、任山、祁石等一行武将怒气冲冲地看着他。
“我是客人,怎能喧宾夺主呢?你请上座。”不由分说炎帝榆罔把国君按在上座,自己在一旁落座。
随之,文武百官各就其位,炎帝的随员也被安排妥当,酒会正式开始。
这边大殿里酒会正酣,那厢羲和率领五万人马,来到城外,驻扎在距炎帝大营半里的地方,相互成掎角之势,准备迎接蚩尤的挑战。
酒会散去,炎帝被安排在馆驿住下。国君与岐伯商量退敌的计谋。突然,彤鱼氏来找岐伯,炎帝病重,把国君和岐伯吓了一跳。酒会的时候,看见炎帝好好的,怎么一会功夫,他就得了急病。
彤鱼氏说,刚才她去管驿探望父亲,聊了没有两句,却见父亲头冒冷汗,脸色蜡黄,说是肚子疼,把她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来请岐伯。
岐伯一边听彤鱼氏讲诉病情,一边快速向馆驿走,国君不放心,也随后赶来。
岐伯一到,先遣散众人。开始诊病。先仔细看了炎帝的周身情况,又听了听炎帝的心跳,接着开始号脉。他发现炎帝的脉象浮软而微小,炎帝的肝病得了有一年了。本来春季是肝病治疗的最佳时期,可惜错过了。如果春季治疗,夏季可治愈。夏季没有治愈,秋季就会加重。炎帝是受了蚩尤的惊吓,扰动了肝气,加上抑郁,又是黄昏时分,却偶感风寒,所以老病复发,加上下午喝酒,病情加重。炎帝自己也没有发现得了肝病,却一拖再拖,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我现在给他开个方子,先缓解病情,下一步再谈根治。
炎帝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天,细作来报,蚩尤的军队还没有发现。国君绷紧的神经暂时松懈下来。国君和岐伯探望了炎帝,回到宫中。两人又开始探讨起医术。
国君问道:春天的脉象如弓弦,怎样才算弓弦?
岐伯回答说:春天的脉象主要应对肝脏,属东方之木。在春天这个季节里,万物开始生长,因此脉气来时,软弱轻虚而滑,端直而长,所以叫做弦,如果违背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国君问:怎样才称反脉呢?
岐伯答:其脉气来,应指实在而有力,这叫做太过,主要病症在外表;如脉来不实而微弱,这叫做不及,主要病症在里面。
国君问:春脉太过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样?
岐伯答:太过会让人记忆力衰退,精神恍惚,头昏而两目视物眩转,而发生巅顶疾病;其不及会让人胸部作痛,牵连背部,往下则两侧胁助部位胀满。
国君问:讲得好!夏时的脉象如钩,怎样才算钩?
岐伯答:夏脉主要应对心脏,属南方之火,在夏天这个季节里,万物生长茂盛,因此脉气来时充盛,去时轻微,犹如钩之形象,所以叫做钩脉,如果违背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国君问:怎样才称反脉呢?
岐伯答:其脉气来盛去也盛,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表;如脉气来时不盛,去时反充盛有余,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面。
国君问:夏脉太过与不及,发生的病变会怎样?
岐伯答:太过会让人身体发热,皮肤痛,热邪侵淫生成疮疖;不及会让人心虚作烦,上部出现咳嗽涎沫,下部出现失气下泄。
国君问:说得好!秋天的脉象如浮,怎样才算浮?
岐伯答:秋脉主要应对肺脏,属于西方之金,在秋天这个季节里,万物收成,因此脉气来时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所以叫做浮。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国君问:怎样才称反呢?
岐伯答:其脉气来时浮软而中央坚挺,两旁虚,这叫做太过,主要病症在外表;其脉气来浮软而微,这叫做不及,主要病症在里面。
国君问:秋脉太过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么样?
岐伯答:太过会使人气逆,背部作痛,愠愠然郁闷而不舒畅;其不及会使人呼吸短气,咳嗽气喘,其上逆而出血,喉间有喘息声音。
国君问:讲得对!冬时的脉象如营,怎样才算营?
岐伯答:冬脉主要应对肾脏,属于北方之水,在冬天这个季节里,万物闭藏,因此脉气来时沉而搏手,所以叫做营。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国君问:怎样才称反脉呢?
岐伯答:其脉来时如弹石一般坚硬,这叫做太过,主要病症在外表;如脉去虚数,这叫做不及,主要病症在里面。
国君问:冬天脉象太过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么样?
岐伯答:太过会使人精神不振,身体懈怠,脊骨疼痛,气短,懒于说话;不及则使人心如悬,如同腹中饥饿之状,季胁下空软部位清冷,脊骨作痛,少腹胀满,小便异常。
国君说:说得好!
国君问:春夏秋冬四季的脉象,有逆有从,其变化各异,但独独没有论及脾脉,究竟脾脉主何时令?
岐伯答:脾脉属土,位居中央为孤脏,以灌溉四旁。
国君问:脾脉的正常与异常可以得见吗?
岐伯说:正常的脾脉是不可能见到,有病的脾脉是可以见到的。
国君问:有病的脾脉怎么样?
岐伯答:其来时如水之流散,这叫做太过,主要病症在外表;其来时尖锐如鸟之喙,这叫做不及,主要病症在中间。
国君问:先生说脾为孤脏,位居中央属土,以灌溉四旁,他的太过和不及各会发生什麽病变呢?
岐伯答:太过会让人四肢不能举动,不及则使人九窍不通,名叫重强。
国君惊悟肃然起立,敬个礼说:很好!我懂得诊脉的要领了,这是天下极其重要的道理。《五色》、《脉变》、《揆度》、《奇恒》等书,阐述的道理都是一致的,总的精神在于一个“神”字。神的功用运转不息,向前而不能回却,倘若回而不转,就失掉它的生机了。极其重要的道理,往往迹象不显而尽于微妙,把它著录在玉版上面,藏于枢要内府,每天早上诵读,称它为《玉机》。
五脏疾病的转变,是受病气于其所生之脏,传于其所胜之脏,病气留舍于生我之脏,死于我所不胜之脏。当病到将要死的时候,必先传行于相克之脏,病者乃死。这是病气的逆传,所以会死亡。例如,肝受病气于心脏,而又传行于脾脏,其病气留舍于肾脏,传到肺脏而死。心受病气于脾脏,其病气留舍于肝脏,传到肝脏而死。肺受病气于肾脏,传行于肝脏,病气留舍于脾脏,传到心脏而死。以一天一夜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属五脏,就可以推测死后的早晚时间。
国君问:五脏是相通连的,病气的转移,都有一定的次序。假如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若不能掌握治病的时机,那麽三个月或六个月,或三天,或六天,传遍五脏就当死了,这是相克的顺传次序。所以说:能辨别三阳的,可以知道病从何经而来;能辨别三阴的,可以知道病的死生日期,这就是说,知道他至其所不胜而死。
风为六淫之首,所以说它是百病之长。风寒中人,使人毫毛直竖,皮肤闭而发热,在这个时候,可用发汗的方法治疗;至风寒入于经络,发生麻痹不仁或肿痛等症状,此时可用汤熨(热敷)及火罐、艾炙、针刺等方法来祛散。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气内传于肺,叫做肺痹,又叫做肝厥,发生胁痛、吐食的症状,在这个时候,可用按摩、药物或热汤沐浴等方法;如不及时治疗,就会传行于脾,叫做脾风,发生黄,腹中热,烦心,小便黄色等症状,在这个时候,可用按摩、药物或热汤沐浴等方法;如再不治,就会传行于肾,叫做疝疸,少腹烦热疼痛,小便色白而混浊,又叫做盅病,在这个时候,可用按摩、或用药物;如再不治,病就由肾传心,发生筋脉牵引拘挛,叫做瘛病,在这个时候,可用至法,或用药物;如再不治,十日之后,当要死亡。倘若病邪由肾传心,心又复反传于肺脏,发为寒热,发当三日即死,这是疾病传行的一般次序。假如骤然爆发的病,就不必根据这个相传的次序而治。有些病不依这个次序传变的,如忧、恐、悲、喜、怒情志之病,病邪就不能依照这个次序相传,因而使人生大病了。如因喜极伤心,心虚则肾气到肾;或因大怒,则肝气到脾;或因悲伤,则肺气到肝;或因惊恐,则肾气虚,脾气到肾;或因大忧,则肺气内虚,心气到肺。这是无志激动,使病邪不以次序传变的道理。所以病虽有五,及其转化,就有五五二十五变。所谓转化,就是相乘的名称。
大骨软弱,大肉瘦削,胸中气满,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呼吸时身体振动,为期六个月就要死亡。见了真脏脉,就可以预知死日。胸中疼痛,牵引肩项,全身发热,脱肉破腘,真脏脉现,大骨软弱,大肉瘦削,胸中气满,呼吸困难,十个月之内就要死亡。大骨软弱,大肉瘦削,两肩下垂,骨髓内消,动作衰颓,真脏脉未出现,为期一年死亡,若见到真脏脉,就可以预知死日。大骨软弱,大肉瘦削,胸中气满,腹中痛,心中气郁不舒,肩项身上俱热,破腘脱肉,目眶下陷,真脏脉出现,精脱目不见人,立即死亡;如尚能见人,是精未全脱,到了它所不声胜之时,便死亡了。如果正气暴虚,外邪陡然中人,仓卒获病,五脏气机闭塞,周身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如从高堕下,或落水淹溺一样,猝然的病变,就无法预测死期了。其脉息绝而不至,或跳动异常疾数,一呼脉来五、六至,虽然形肉不脱,真脏不见,仍然要死亡的。
肝脏之真脏脉至,中外劲急,如象按在刀口上一样的锋利,或如按在琴弦上一样硬直,面部显青白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乃死。肺脏的真脏脉至,大而空虚,好象毛羽着人皮肤一般地轻虚,面部显白赤。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就要死亡。肾脏的真脏脉至,搏手若索欲断,或如以指弹石一样坚实,面部显黑黄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就要死亡。脾脏的真脏脉至,软弱无力,快慢不匀,面部显黄青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就要死亡。凡是见到五脏真脏脉,皆为不治的死侯。
国君问:见到真脏脉象,就要死亡,是什麽道理?
岐伯答:五脏的营养,都要依赖于胃腑水谷之精微,因此胃是五脏的根本。故五脏之脏脉气,不能自行到达于手太阴寸口,必须赖借胃气的敷布,才能达于手太阴。所以五脏之气能够在其所主之时,出现于手太阴寸口,就是有了胃气。如果邪气胜,必定使精气衰。所以病气严重时,胃气就不能与五脏之气一起到达手太阴,而为某一脏真脏脉象单独出现,真脏独见,是邪气胜而脏气伤,所以说是要死亡的。
国君说:说得好!
国君问:大凡治病,必先诊察形体盛衰,气之强弱,色之润枯,脉之虚实,病之新久,然后及时治疗,不能错过时机。病人形七相称,是可治之症;面色光润鲜明,病亦易愈;脉搏与四时相适应,亦为可治;脉来弱而流利,是有胃气的现象,病亦易治,必须抓紧时间,进行治疗。形气不相称,此谓难治;面色枯槁,没有光泽,病亦难愈;脉实而坚,病必加重;脉与四时相逆,为不可治。必须审察这四种难治之证,清楚地告诉病家。
所谓脉与四时相逆,是春见到肺脉,夏见到肾脉,秋见到心脉,冬见到脾脉,其脉皆悬绝无根,或沉涩不起,这就叫做逆四时。如五脏脉气不能随着时令表现于外,在春夏的时令,反见沉涩的脉象,秋冬的时令,反见浮大的脉象,这也叫做逆四时。
热病脉宜洪大而反静;泄泻脉应小而反大;脱血脉应虚而反实;病在中而脉不实坚;病在外而脉反坚实。这些都是症脉相反,皆为难治。
国君问:我听说根据虚实的病情可以预决死生,希望告诉我其中道理!
岐伯答:五实死,五虚亦死。
国君问:请问什麽叫做五实、五虚?
岐伯答:脉盛是心受邪盛,皮热是肺受邪盛,腹胀是脾受邪盛,二便不通是肾受邪盛,闷瞀是肝受邪盛,这叫做五实。脉细是心气不足,皮寒是肺气不足,气少是肝气不足,泄利前后是肾气不足,饮食不入是脾气不足,这叫做五虚。
国君问:五实、五虚,有时亦有痊愈的,又是什麽道理?
岐伯答:能够吃些粥浆,慢慢地胃气恢复,大便泄泻停止,则虚者也可以痊愈。如若原来身热无汗的,而现在得汗,原来二便不通的,而现在大小便通利了,则实者也可以痊愈。这就是五虚、五实能够痊愈的机转
国君问:我听先生讲了九针道理后,觉得丰富广博,不可尽述。我想了解其中的主要道理,以嘱咐子孙,传于后世,铭心刻骨,永志不忘,并严守誓言,不敢妄泄。如何使这些道理符合于天体运行的规律,有始有终,上应于日月星辰周历天度之标志,下符合四时五行阴阳盛衰的变化,人是怎样适应这些自然规律的呢?希望你讲解这方面的道理。
岐伯答:问得多好啊!这是天地间至为深奥的道理。
国君问:我愿闻天地的至数,与人的形体气血相通,以决断死生,是怎样一回事?
岐伯答:天地的至数,开始于一,终止于九。一奇数为阳,代表天,二偶数为阴代表地,人生天地之间,故以三代表人;天地人合而为三,三三为九,以应九野之数。所以人有三部,每部各有三侯,可以用它来决断死生,处理百病,从而调治虚实,祛除病邪。
国君道:什麽叫做三部呢?
岐伯说: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每部各有三侯,所谓三侯,是以天、地、人来代表的。必须有老师的当面指导,方能懂得部侯准确之处。上部天,即两额太阳脉处动脉;上部地,即两颊大迎穴处动脉;上部人,即耳前耳门穴处动脉;中部天,即两手太阴气口、经渠穴处动脉;中部地,即两手阴明经合谷处动脉;中部人,即两手少阴经神门处动脉;下部天,即足厥阴经五里穴或太冲穴处动脉;下部地,即足少阴经太溪穴处动脉;下部人,即足太阴经箕门穴处动脉。故而下部之可以候肝脏之病变,下部之地可以侯肾脏之病变,下部之人可以侯脾胃之病变。
国君问:中部之侯怎么样?
岐伯答:中部亦有天、地、人三侯。中部之天可以侯肺脏之病变,肿不之地可以侯胸中之病变。中部之人可以侯心脏之病变。
国君问:上部之侯又怎样?
岐伯答:上布也有天、地、人三侯。上部之天可以侯头角之病变,上部之地可以侯口齿之病变,上部之人可以侯耳目之病变。三部之中,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侯为天,三侯为地,三侯为人,三三相乘,合为九侯。脉之九侯,以应地之九野,以应人之九脏。所以人有肝、肺、心、脾、肾五神脏和膀胱、胃、大肠、小肠四形脏,合为九脏。若五脏以败,必见神色枯槁,枯槁者是病情危重,乃至死亡征象。
国君问:诊察的方法怎么样?
岐伯答:必先度量病人的身形肥瘦,了解它的正气虚实,实证用泻法,虚症用补法。但必先去除血脉中的凝滞,而后调补气血的不足,不论治疗什麽病都是以达到气血平调为准则。
国君问:怎样决断生死?
岐伯答:形体盛,脉反细,气短,呼吸困难,危险;如形体瘦弱,脉反大,胸中喘满而多气的是死亡之症。一般而论;形体与脉一致的主生;若脉来三五不调者主病,三部九侯之脉与疾病完全不相适应的,主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鼓指如春杵捣谷,参差不齐,病必严重;若见上下之脉相差甚大,而又息数错乱不可计数的,是死亡征候;中部之脉虽然独自调匀,而与其他众脏不相协调的,也是死侯;目内陷的为正气衰竭现象,也是死侯。
国君问:怎样知道病的部位呢?
岐伯答:从诊察九侯脉的异常变化,就能知病变部位。九侯之中,有一部独小,或独大,或独疾,或独迟,或独热,或独寒,或独陷下(沉伏),均是有病的现象。
以左手加于病人的左足上,距离内踝五寸处按着,以右手指在病人足内踝上弹之,医者之左手即有振动的感觉,如其振动的范围超过五寸以上,蠕蠕而动,为正常现象;如其振动急剧而大,应手快速而浑乱不清的,为病态;若振动微弱,应手迟缓,应为病态;如若振动不能上及五寸,用较大的力量弹之,仍没有反应,是为死侯。
身体极度消瘦,体弱不能行动,是死亡之征。中部之脉或快或慢,无规律,为气脉败乱之兆,亦为死征。如脉代而钩,为病在络脉。九侯之脉,应相互适应,上下如一,不应该有参差。如九侯之中有一侯不一致,则病必危险。所谓不一致,就是九侯之间,脉动的不相适应。诊察病邪所在之脏腑,以知死生的时间。临症诊察,必先知道正常之脉,然后才能知道有病之脉;若见到真脉脉象,胜己的时间,变要死亡。足太阳经脉气绝,则两足不能屈伸,死亡之时,必目睛上视。
国君问:冬为阴,夏为阳,脉象与之相应如何?
岐伯答:九侯的脉象,都是沉细悬绝的,为阴,冬令死于阴气极盛之夜半;如脉盛大躁动喘而疾数的,为阳,主夏令,所以死于阳气旺盛之日中;寒热交作的病,死于阴阳交会的平旦之时;热中及热病,死于日中阳极之时;病风死于傍晚阳衰之时;病水死于夜半阴极之时。其脉象忽疏忽数,忽迟忽急,乃脾气内绝,死于辰#丑未之时,,也就是平旦、日中、日夕、夜半、日乘四季的时候;若形坏肉脱,虽九侯协调,犹是死亡的征象;假使七诊之脉虽然出现,而九侯都顺于四时的,就不一定是死侯。所说不死的病,指心感风病,或月经之病,虽见类似七诊之病脉,而实不相同,所以说不是死侯。若七诊出现、其脉侯有败坏现象的,这是死征,死的时候,必发呃逆等证侯。所以治病之时,必须详细询问他的起病情形和现在症状,然后按各部分,切其脉搏,以观察其经络的浮沉,以及上下逆顺。如其脉来流利的,不病;脉来迟缓的,是病;脉不往来的,是死侯;久病肉脱,皮肤干枯着于筋骨的,亦是死侯。
国君问:那些可治的病,应怎样治疗呢?
岐伯答:病在经的,刺其经;病在孙络的,刺其孙络使它出血;血病而有身痛症状的,则治其经与络。若病邪留在大络,则用右病刺左、左病刺右的缪刺法治之。若邪气久留不移,当于四肢八溪之间、骨节交会之处刺之。上实下虚,当切按气脉,而探索气脉络郁结的所在,刺出其血,以通其气。如目上视的,是太阳经气不足。目上视而又定直不动的,是太阳经气已绝。这是判断死生的要诀,不可不认真研究。
国君问:人们的居住环境、活动、安静、勇敢、怯懦有所不同,其经脉血气也随着变化吗?
岐伯答:人在惊恐、忿怒、劳累、活动或安静的情况下,静脉血气都要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夜间远行劳累,就会扰动肾气,使肾气不能闭藏而外泄,则气喘出于肾脏,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肺脏。若因坠堕而受到恐吓,就会扰动肝气,而喘出于肝,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脾脏。或有所惊恐,惊则神越气乱,扰动肺气,喘出于肺,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心脏。渡水而跌仆,跌仆伤骨,肾主骨,水湿之气通于肾,致肾气和骨气受到扰动,气喘于肾和骨。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强盛的人,气血畅行,不会出现什麽病变;怯弱的人,气血留滞,就会发生病变。所以说:诊察疾病,观察病人的勇怯及骨骼、肌肉、皮肤的变化,便能了解病情,并以此作为诊病的方法。在饮食过饱的时候,则食气蒸发而汗出于胃。惊则神气浮越,则心气受伤而汗出于心。负重而远行的时候,则骨劳气越,肾气受伤而汗出于肾。疾走而恐惧的时候,由于疾走伤筋,恐惧伤魂,则肝气受伤而汗出于肝。劳力过度的时候,由于脾主肌肉四肢,则脾气受伤而汗出于脾。春、夏、秋、冬四季阴阳的变化都有其常度,人在这些变化中所发生疾病,就是因为对身体的劳用过度所致,这是通常的道理。
五谷入胃,其所化生的一部分精微之气输散到肝脏,再由肝将此精微之气滋养于筋。五谷入胃,其所化生的精微之气,注入于心,再由心将此精气滋养于血脉。血气流行在经脉之中,到达于肺,肺又将血气输送到全身百脉中去,最后把精气输送到皮毛。皮毛和经脉的精气汇合,又还流归入于脉,脉中精微之气,通过不断变化,周流于四脏。这些正常的生理活动,都要取决于气血阴阳的平衡。气血阴阳平衡,则表现在气口的脉搏变化上,气口的脉搏,可以判断疾病的死生。水液入胃以后,游溢布散其精气,上行输送与脾,经脾对精微的布散转输,上归于肺,肺主清肃而司治节,肺气运行,通调水道,下输于膀胱。如此则水精四布,外而布散于皮毛,内而灌输于五脏之经脉,并能合于四时寒暑的变易和五脏阴阳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节,这就是经脉的正常生理现象。
太阳经脉偏盛,则发生厥逆、喘息、虚气上逆等症状,这是阴不足而阳有余,表里两经俱当用泻法,取足太阳经的束骨穴和足少阴经的太溪穴。阳明经脉偏盛,是太阳、少阳之气重并于阳明,当用泻阳补阴的治疗方法,当泻足阳明经的陷谷穴,补太阴经的太白穴。少阳经脉偏盛,是厥气上逆,所以阳蹻脉前的少阳劢猝然盛大,当取足少阳经的临泣穴。少阳经脉偏盛而独至,就是少阳太过。太阴经脉鼓搏有力,应当细心的审查是否真脏脉至,若五脏之脉均气少,胃气又不平和,这是足太阴脾太过的缘过,应当用补阳泻阴的治疗方法,补足阳明之陷谷穴,泻足太阴之太白穴。二阴经脉独盛,是少阴厥气上逆,而阳气并越于上,心、肝、脾、肺四脏受其影响,四脏之脉争张于外,病的根源在于肾,应治其表里的经络,泻足太阳经的经穴昆仑、络穴飞扬,补足少阴的经穴复溜,络穴大钟。一阴经脉偏盛,是厥阴所主,出现真气虚弱,心中痠痛不适的症状,厥气留于经脉与正气相搏而发为白汗,应该注意饮食调养和药物的治疗,如用针刺,当取决阴经下部的太冲穴,以泄其邪。
国君问:太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答:其脉象似三阳之气浮盛于外,所以脉浮。
国君问:少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答:其脉象似一阳之初生,滑而不实。
国君说:阳明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其脉象大而浮。太阴经的脉象搏动,虽沉伏而指下仍搏击有力;少阴经的脉象搏动,是沉而不浮。
国君问:结合人体五脏之气的具体情况,取法四时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作为救治疾病的法则,怎样是从?怎样是逆呢?我想了解治法中的从逆和得失是怎麽一会事。
岐伯答: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配合时令气候,有衰旺盛克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测知疾病的死生,分析医疗的成败,并能确定五脏之气的盛衰、疾病轻重的时间,以及死生的日期。
国君说:我想听你详尽地讲一讲。
岐伯答:肝属木、旺于春,肝与胆为表里,春天是足厥阴肝和足少阳胆主治的时间,甲乙属木,足少阳胆主甲木,足厥阴肝主乙木,所以肝胆旺日为甲乙;肝在志为怒,怒则气急,甘味能缓急,故宜急食甘以缓之。心属火,旺于夏,心与小肠为表里,夏天是手少阴和手太阳小肠主治的时间;丙丁属火,手少阴心主丁火,手太阳小肠主丙火,所以心与小肠的旺日为丙丁;心在志为喜,喜则气缓,心气过缓则心气虚而散,酸味能收敛,故宜急食酸以收之。脾属土,旺于长夏(六月),脾与胃为表里,长夏是足太阴脾和足阳明胃主治的时间;戊已属土,主太阴脾主已土,主阳明胃主戊土,所以脾与胃的旺日为戊已;脾性恶湿,湿盛则伤脾,苦味能燥湿,故宜急食苦以燥之。肺属金,旺于秋;肺与大肠为表里,秋天是手太阴肺和手阳明大肠主治的时间;庚辛属金,手太阴肺主辛金,手阳明大肠主庚金,所以肺与大肠的旺日为庚辛;肺主气,其性清肃,若气上逆则肺病,苦味能泄,故宜急食苦以泄之。肾属水,旺于冬,肾与膀胱为表里,冬天是足少阴肾与足太阴膀胱主治的时间;壬癸属水,足少阴肾主癸水,足太阳膀胱主壬水,所以肾与膀胱的旺日为壬癸;肾为水脏,喜润而恶燥,故宜急食辛以润之。如此可以开发腠理,运行津液,宜通五脏之气。
肝脏有病,在夏季当愈,若至夏季不愈,到秋季病情就要加重;如秋季不死,至冬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来年春季,病即好转。因风气通于肝,故肝并最禁忌受风。有肝病的人,愈于丙丁日;如果丙丁日不愈,到庚辛日病就加重;如果庚辛日不死,到壬癸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甲乙日病即好转。患肝病的人,在早晨的时候精神清爽,傍晚的时候病就加重。到半夜时便安静下来。肝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肝病急用辛味以散之,若需要补以辛味补之,若需要泻,以酸味泻之。
心脏有病,愈于长夏;若至长夏不愈,到了冬季病情就会加重;如果在冬季不死,到了明年的春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夏季病即好转。心有病的人应禁忌温热食物,衣服也不能穿的太暖。有心病的人,愈于戊已日;如果戊已日不愈,到壬癸日病就加重;如果在壬癸日不死,到甲已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丙丁日病即好转。心脏有病的人,在中午的时候神情爽**半夜时病就加重,早晨时便安静了。心病欲柔软,宜急食咸味以软之,需要补则以咸味补之,以肝味泻之。
脾脏有病,愈于秋季;若至秋季不愈,到春季病就加重;如果在春季不死,到夏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长夏的时间病即好转。脾病应禁忌吃温热性食物即饮食过饱、居湿地、穿湿衣等。脾有病的人,愈于庚辛日;如果在庚辛日不愈,到甲已日加重;如果在甲已日不死,到丙丁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戊已日病即好转。脾有病的人,在午后的时间精神清爽,日出时病就加重,傍晚是便安静了。脾脏病需要缓和,甘能缓中,故宜急食甘味以缓之,需要泻则用苦味药泻脾,以甘味补脾。
肺脏有病,愈于冬季;若至冬季不愈,到夏季病就加重;如果在夏季不死,至长夏时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秋季病即好转。肺有病应禁忌寒冷饮食及穿的太单薄。肺有病的人,愈于壬癸日;如果在壬癸日不愈,到丙丁日病就加重;如果在丙丁日不死,到戊已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庚辛日,病即好转。肺有病的人,傍晚的时候精神爽**到中午时病就加重,到半夜时变安静了。肺气欲收敛,宜急食酸味以收敛,需要补的,用酸味补肺,需要泻的,用辛味泻肺。
肾脏有病,愈于春季;若至春季不愈,到长夏时病就加重;如果在长夏不死,到秋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冬季病即好转。肾病禁食炙过热的食物和穿经火烘烤过的衣服。肾有病的人,愈于甲已日;如果在甲已日不愈,到戊已日病就加重;如果在戊已日不死,到庚辛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壬癸日病即好转。肾有病的人,在半夜的时候精神爽**在一日当中辰、戌、丑、未四个时辰病情加重,在傍晚时便安静了。肾主必藏,其气欲坚,需要补的,宜急食苦味以坚之,用苦味补之,需要泻的,用咸味泻之。
凡是邪气侵袭人体,都是以胜相加,病至其所生之时而愈,至其所不胜之时而甚,至其所生之时而病情稳定不变,至其自旺之时病情好转。但必须先明确五脏之平脉,然后始能推测疾病的轻重时间及死生的日期。
肝脏有病,则两肋下疼痛牵引少腹,使人多怒,这是肝气实的症状;如果肝气虚,则出现两目昏花而视物不明,两耳也听不见声音,多恐惧,好象有人要逮捕他一样。治疗时,取用厥阴肝经和少阳胆经的经穴。如肝气上逆,则头痛、耳聋而听觉失灵、颊肿,应取厥阴、少阳经脉,刺出其血。
心脏有病,则出现胸中痛,肋部支撑胀满,肋下痛,胸膺部、背部及肩胛间疼痛,两臂内侧疼痛,这是心实的症状。心虚,则出现胸腹部胀大,肋下和腰部牵引作痛。治疗时,取少阴心经和太阳小肠经的经穴,并刺舌下之脉以出其血。如病情有变化,与初起不同,刺委中穴出血。
脾脏有病,则出现身体沉重,易饥,肌肉痿软无力,两足弛缓不收,行走时容易抽搐,脚下疼痛,这是脾实的症状;脾虚则腹部胀满,肠鸣,泄下而食物不化。治疗时,取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和少阴肾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肺脏有病,则喘咳气逆,肩背部疼痛,出汗,尻、阴、股、膝、髀骨、足等部皆疼痛,这是肺实的症状;如果肺虚,就出现少气,呼吸困难而难于接续,耳聋,咽干。治疗时,取太阴肺经的经穴,更取足太阳经的外侧及足厥阴内侧,即少阴肾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肾脏有病,则腹部胀大,胫部浮肿,气喘,咳嗽,身体沉重,睡后出汗,恶风,这是肾实的症状;如果肾虚,就会出现胸中疼痛,大腹和小腹疼痛,四肢厥冷,心中不乐。治疗时,取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肝合青色,宜食甘味,粳米、牛肉、枣、葵菜都是属于味甘的。心合赤色,宜食酸味,小豆、犬肉、李、韭都是属于酸味的。肺合白色,宜食苦味,小麦、羊肉、杏、薤都是属于苦味的。脾合黄色,宜食咸味,大豆、猪肉、栗、藿都是属于咸味的。肾合黑色,宜食辛味,黄黍、鸡肉、桃、葱都是属于辛味的。五味的功用:辛味能发散,酸味能收敛,甘味能缓急,苦味能坚燥,咸味能坚。凡毒药都是可用来攻逐病邪,五谷用以充养五脏之气,五果帮助五谷以营养人体,五畜用以补益五脏,五菜用以充养脏腑,气味和合而服食,可以补益精气。这五类食物,各有辛、酸、甘、苦、咸的不同气味,各有利于某一脏气,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等,在运用的时候,要根据春、夏、秋、冬四时和五脏之气的偏盛偏衰及苦欲等具体情况,各随其所宜而用之。
五脏之气失调后所发生的病变:心气失调则嗳气;肺气失调则咳嗽;肝气失调则多言;脾气失调则吞酸;肾气失调则为呵欠、喷嚏;胃气失调则为气逆为哕,或有恐惧感;大肠、小肠病则不能泌别清浊,传送糟粕,而为泄泻;下焦不能通调水道,则水液泛溢与皮肤而为水肿;膀胱之气化不利,则为癃闭,不能约制,则为遗尿;胆气失调则易发怒。这是五脏之气失调而发生的病变。
五脏之精气相并所发生的疾病:精气并与心则喜,精气并于肺则悲,精气并于肝则忧,精气并于脾则畏,精气并于肾则恐。这就是所说的五并,都是由于五脏乘虚相并所致。
五脏化生的液体:心之液化为汗,肺之液化为涕,肝之液化为泪,脾之液化为涎,肾之液化为唾。这是五脏化生的五液。
五味所禁:辛味走气,气病不可多食辛味;咸味走血,血病不可多食咸味;苦味走骨,骨病不可多食苦味;甜味走肉,肉病不可多食甜味;酸味走筋,筋病不可多食酸味。这就是五味的禁忌,不可使之多食。
五种病的发生:阴病发生于骨,阳病发生于血,阴病发生于肉,养病发生于冬,阴病发生于夏。这是五病所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分,则阳偏盛,而发为痹病;邪搏于阳则阳气受伤,而发为癫疾;邪搏于阴侧则阴气受伤,而发为音哑之疾;邪由阳而入于阴,则从阴而为静;邪由阴而出于阳,则从阳而为怒。这就是所谓五乱。
五脏克贼之邪所表现的脉象:春天见到秋天的毛脉,是金克木;夏天见到冬天的石脉,是水克火;长夏见到春天的弦脉,是木克土;秋天见到夏天的洪脉,是火克金;冬天见到长夏的濡缓脉,是土克水。这就是所谓的五邪脉。其预后相同,都属于不治的死证。
五种过度的疲劳可以伤耗五脏的精气:如久视则劳于精气而伤血,久卧则阳气不伸而伤气,久坐则血脉灌输不畅而伤肉,久立则劳于肾及腰、膝、胫等而伤骨,久行则劳于筋脉而伤筋。这就是五劳所伤。
五脏应四时的脉象:肝脏应春,端直而长,其脉象弦;心脉应夏,来盛去衰,其脉象钩;脾旺于长夏,其脉弱,随长夏而更代;肺脉应秋,轻虚而浮,其脉象毛;肾脉应冬,其脉沉坚象石。这就是所谓的应于四时的五脏平脉。
人身各经气血多少,是有一定常数的。如太阳经常多血少气,少阳经常少血多气,阳明经常多气多血,少阴经常少血多气,厥阴经常多血少气,太阴经常多气少血,这是先天禀赋之常数。
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为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为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为表里。这是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之间的表里配合关系。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太阴心经为表里,手三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为表里,这是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之间的表里配合关系。现以知道,疾病发生在手足阴阳使二经脉的那一经,其治疗方法,血脉雍盛的,必须先刺出其血,以减轻其病苦;再诊察其所欲,根据病情的虚实,然后泻其有余之实邪,补其不足之虚。
要想知道背部五脏俞穴的位置,先用草一根,度量两乳之间的距离,再从正中对折,另一草与前草同样长度,折掉一半之后,拿来支撑第一根草的两头,就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用它量病人的背部,使其一个角朝上,和脊背部大椎穴相平,另外两个角在下,其下边左右两个角所指部位,就是肺俞穴所在。再把上角移下一度,方在两肺俞连线的中点,则其下左右两角的位置是心俞的部位。再移下一度,左角是肝俞,右角是脾俞。再移下一度,左右两角是肾俞。这就是五脏俞穴的部位,为刺炙取穴的法度。
形体安逸但精神苦闷的人,病多发生在经脉,治疗时宜用针炙。形体安逸而精神也愉快的人,病多发生在肌肉,治疗时宜用针刺或砭石。形体劳苦但精神很愉快的人,病多发生在筋,治疗时宜用热熨或导引法。形体劳苦,而精神又很苦恼的人,病多发生在咽喉部,治疗时宜用药物。屡受惊恐的人,经络因气机紊乱而不通畅,病多为麻木不仁,治疗时宜用按摩和药酒。以上是形体和精神方面发生的五种类型的疾病。
刺阳明经,可以出血出气;刺太阳经,可以出血,而不宜伤气;刺少阳经,只宜出气,不宜出血;刺太阳经,只宜出气,不宜出血;刺少阴经,只宜出气,不宜出血;刺厥阴经,只宜出血,不宜伤气。
国君问: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着,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
岐伯答: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象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炙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国君问: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乱疑惑,因治疗不当反使病势加重,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人们看起来,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怎麽好呢?
岐伯答:一个人的生活,和自然界是密切相关联的。人能适应四时变迁,则自然界的一切,都成为他生命的泉源。能够知道万物生长收藏的道理的人,就有条件承受和运用万物。所以天有阴阳,人有十二经脉;天有寒暑,人有虚实盛衰。能够应天地阴阳的变化,不违背四时的规律,了解十二经脉的道理,就能明达事理,不会被疾病现象弄糊涂了。掌握八风的演变,五行的衰旺,通达病人虚实的变化,就一定能有独到的见解,哪怕病人的呵欠**极微小的动态,也能够明察秋毫,洞明底细。
国君问:人生而有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天地二气相合,从经纬上来讲,可以分为九野,从气候上来讲,可以分为四时,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长,这都是阴阳消长变化的体现。天地间万物的生长变化更是不可胜数,根据患者微细呵欠及**,就能判断出疾病的虚实变化。请问运用什麽方法,能够提纲挈领,来加以认识和处理呢?
岐伯答:可根据五行变化的道理来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灭;土被木殖,就能疏松;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这种变化,万物都是一样,不胜枚举。所以用针刺来治疗疾病,能够嘉惠天下人民的,有五大关键,但人们都弃余不顾,不懂得这些道理。所谓五大关键:一是要精神专一,二是要了解养身之道,三是要熟悉药物真正的性能,四要注意制取砭石的大小,五是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能够懂得这五项要道,就可以掌握缓急先后。近世运用针刺,一般的用补法治虚,泻法制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若能按照天地阴阳的道理,随机应变,那末疗效就能更好,如响之应,如影随形,医学的道理并没有什麽神秘,只要懂得这些道理,就能运用自如了。
国君问:希望听你讲讲用针刺的道理。
岐伯答:凡用折的关键,必先集中思想,了解五脏的虚实,三部九侯脉象的变化,然后下针。还要注意有没有真脏脉出现,五脏有无败绝现象,外形与内脏是否协调,不能单独以外形为依据,更要熟悉经脉血气往来的情况,才可施针于病人。病人有虚实之分,见到五虚,不可草率下针治疗,见到五实,不可轻易放弃针刺治疗,应该要掌握针刺的时机,不然在瞬息之间就会错过机会。真刺时手的动作要专一协调,针要洁净而均匀,平心静意,看适当的时间,好象鸟一样集合,气盛之时,好象稷一样繁茂。气之往来,正如见鸟之飞翔,而无从捉摸他形迹的起落。所以用针之法,当气未至的时候,应该留针侯气,正如横弩之待发,气应的时候,则当迅速起针,正如弩箭之疾出。
说到这里,细作来报,蚩尤前锋直抵炎帝大营。
;
岐伯让常先把炎帝的使臣带过来,在宫外等候,自己进去禀报国君。
姬轩辕正在吃饭,远远地看见岐伯急冲冲往里闯。这边侍卫还没来得及禀报,那厢岐伯已赶到面前。
“参见陛下,老臣有一件急事禀报。”岐伯施礼。
“免礼,请讲。”国君放下碗筷说。
岐伯把炎帝落败的详细情况给国君汇报了一下,言明炎帝的使臣已在宫外等候。
国君恨得牙根痒痒,上回让蚩尤跑掉,酿成大患,这次又让他占了岳父的国土,并却一路狂追,跑到我门口挑衅。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岂有此理。
“啪”国君一掌恨恨地击在桌上,丁里当啷,碗筷摔了一地。
“陛下息怒,来日方长,我们要从长计议,消灭蚩尤是早晚的事情。”岐伯劝道。
“好吧,你让人通知百官,齐聚大殿,我更衣后就来。”国君吩咐道。
“好的。老臣告退。”岐伯退出。
“宣使者觐见——”
“宣使者觐见——”一声接一声,传到宫外。
炎帝的使者整理了一下衣帽,从容不迫地走进大殿。
“天下人神共主炎帝使臣姜凴,参见有熊国国君陛下。”姜凴行跪拜大礼。
“免礼。姜凴所来何事?”国君明知故问。
“我主炎帝,乃天下人和神的共主,天下敬仰,万民归附。先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民。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始有医药。日中而市,教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于是始削桐为琴,练丝为玄。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神农炎帝以火德王,一统天下,人神共知.江山代传,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也就是我主。
我主乃天下人的共主,四海一统,妇孺皆知。蚩尤小儿,犯上作乱,败坏纲常,暴虐百姓,诛杀无辜,巧取豪夺,蚕食疆土,我主号令天下,人人得而诛之。”姜凴一番话说得铿锵有力,惊动四座。
“炎帝现在什么地方?”国君问道。
“已到有熊都城郊外,尚有五万兵马护驾。”姜凴答道。
“快快有请炎帝,我要为炎帝接风洗尘。”国君吩咐道。
随后,国君亲率文武百官在城门外迎接炎帝。
远远地看见炎帝的人马徐徐而来。这厢乐师们鼓乐齐鸣,乐音袅袅。
“参见炎帝。”国君率领百官给炎帝施礼。
“免礼。免礼。”炎帝慌忙翻身下马,都说姬轩辕葵财以施智,因智以制义,由义以出信,仗信以出众,用众以行仁,安仁以辅道,辅道以保教,善教以政俗,制礼以定情,原情以道性,复性以一德,成德以叙命,和命以安生。果不其然。
国君拉着炎帝的手,来到大殿,酒席已摆好,国君请炎帝上座,炎帝当仁不让,准备落座。却见常先、应龙、任山、祁石等一行武将怒气冲冲地看着他。
“我是客人,怎能喧宾夺主呢?你请上座。”不由分说炎帝榆罔把国君按在上座,自己在一旁落座。
随之,文武百官各就其位,炎帝的随员也被安排妥当,酒会正式开始。
这边大殿里酒会正酣,那厢羲和率领五万人马,来到城外,驻扎在距炎帝大营半里的地方,相互成掎角之势,准备迎接蚩尤的挑战。
酒会散去,炎帝被安排在馆驿住下。国君与岐伯商量退敌的计谋。突然,彤鱼氏来找岐伯,炎帝病重,把国君和岐伯吓了一跳。酒会的时候,看见炎帝好好的,怎么一会功夫,他就得了急病。
彤鱼氏说,刚才她去管驿探望父亲,聊了没有两句,却见父亲头冒冷汗,脸色蜡黄,说是肚子疼,把她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来请岐伯。
岐伯一边听彤鱼氏讲诉病情,一边快速向馆驿走,国君不放心,也随后赶来。
岐伯一到,先遣散众人。开始诊病。先仔细看了炎帝的周身情况,又听了听炎帝的心跳,接着开始号脉。他发现炎帝的脉象浮软而微小,炎帝的肝病得了有一年了。本来春季是肝病治疗的最佳时期,可惜错过了。如果春季治疗,夏季可治愈。夏季没有治愈,秋季就会加重。炎帝是受了蚩尤的惊吓,扰动了肝气,加上抑郁,又是黄昏时分,却偶感风寒,所以老病复发,加上下午喝酒,病情加重。炎帝自己也没有发现得了肝病,却一拖再拖,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我现在给他开个方子,先缓解病情,下一步再谈根治。
炎帝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天,细作来报,蚩尤的军队还没有发现。国君绷紧的神经暂时松懈下来。国君和岐伯探望了炎帝,回到宫中。两人又开始探讨起医术。
国君问道:春天的脉象如弓弦,怎样才算弓弦?
岐伯回答说:春天的脉象主要应对肝脏,属东方之木。在春天这个季节里,万物开始生长,因此脉气来时,软弱轻虚而滑,端直而长,所以叫做弦,如果违背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国君问:怎样才称反脉呢?
岐伯答:其脉气来,应指实在而有力,这叫做太过,主要病症在外表;如脉来不实而微弱,这叫做不及,主要病症在里面。
国君问:春脉太过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样?
岐伯答:太过会让人记忆力衰退,精神恍惚,头昏而两目视物眩转,而发生巅顶疾病;其不及会让人胸部作痛,牵连背部,往下则两侧胁助部位胀满。
国君问:讲得好!夏时的脉象如钩,怎样才算钩?
岐伯答:夏脉主要应对心脏,属南方之火,在夏天这个季节里,万物生长茂盛,因此脉气来时充盛,去时轻微,犹如钩之形象,所以叫做钩脉,如果违背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国君问:怎样才称反脉呢?
岐伯答:其脉气来盛去也盛,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表;如脉气来时不盛,去时反充盛有余,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面。
国君问:夏脉太过与不及,发生的病变会怎样?
岐伯答:太过会让人身体发热,皮肤痛,热邪侵淫生成疮疖;不及会让人心虚作烦,上部出现咳嗽涎沫,下部出现失气下泄。
国君问:说得好!秋天的脉象如浮,怎样才算浮?
岐伯答:秋脉主要应对肺脏,属于西方之金,在秋天这个季节里,万物收成,因此脉气来时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所以叫做浮。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国君问:怎样才称反呢?
岐伯答:其脉气来时浮软而中央坚挺,两旁虚,这叫做太过,主要病症在外表;其脉气来浮软而微,这叫做不及,主要病症在里面。
国君问:秋脉太过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么样?
岐伯答:太过会使人气逆,背部作痛,愠愠然郁闷而不舒畅;其不及会使人呼吸短气,咳嗽气喘,其上逆而出血,喉间有喘息声音。
国君问:讲得对!冬时的脉象如营,怎样才算营?
岐伯答:冬脉主要应对肾脏,属于北方之水,在冬天这个季节里,万物闭藏,因此脉气来时沉而搏手,所以叫做营。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国君问:怎样才称反脉呢?
岐伯答:其脉来时如弹石一般坚硬,这叫做太过,主要病症在外表;如脉去虚数,这叫做不及,主要病症在里面。
国君问:冬天脉象太过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么样?
岐伯答:太过会使人精神不振,身体懈怠,脊骨疼痛,气短,懒于说话;不及则使人心如悬,如同腹中饥饿之状,季胁下空软部位清冷,脊骨作痛,少腹胀满,小便异常。
国君说:说得好!
国君问:春夏秋冬四季的脉象,有逆有从,其变化各异,但独独没有论及脾脉,究竟脾脉主何时令?
岐伯答:脾脉属土,位居中央为孤脏,以灌溉四旁。
国君问:脾脉的正常与异常可以得见吗?
岐伯说:正常的脾脉是不可能见到,有病的脾脉是可以见到的。
国君问:有病的脾脉怎么样?
岐伯答:其来时如水之流散,这叫做太过,主要病症在外表;其来时尖锐如鸟之喙,这叫做不及,主要病症在中间。
国君问:先生说脾为孤脏,位居中央属土,以灌溉四旁,他的太过和不及各会发生什麽病变呢?
岐伯答:太过会让人四肢不能举动,不及则使人九窍不通,名叫重强。
国君惊悟肃然起立,敬个礼说:很好!我懂得诊脉的要领了,这是天下极其重要的道理。《五色》、《脉变》、《揆度》、《奇恒》等书,阐述的道理都是一致的,总的精神在于一个“神”字。神的功用运转不息,向前而不能回却,倘若回而不转,就失掉它的生机了。极其重要的道理,往往迹象不显而尽于微妙,把它著录在玉版上面,藏于枢要内府,每天早上诵读,称它为《玉机》。
五脏疾病的转变,是受病气于其所生之脏,传于其所胜之脏,病气留舍于生我之脏,死于我所不胜之脏。当病到将要死的时候,必先传行于相克之脏,病者乃死。这是病气的逆传,所以会死亡。例如,肝受病气于心脏,而又传行于脾脏,其病气留舍于肾脏,传到肺脏而死。心受病气于脾脏,其病气留舍于肝脏,传到肝脏而死。肺受病气于肾脏,传行于肝脏,病气留舍于脾脏,传到心脏而死。以一天一夜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属五脏,就可以推测死后的早晚时间。
国君问:五脏是相通连的,病气的转移,都有一定的次序。假如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若不能掌握治病的时机,那麽三个月或六个月,或三天,或六天,传遍五脏就当死了,这是相克的顺传次序。所以说:能辨别三阳的,可以知道病从何经而来;能辨别三阴的,可以知道病的死生日期,这就是说,知道他至其所不胜而死。
风为六淫之首,所以说它是百病之长。风寒中人,使人毫毛直竖,皮肤闭而发热,在这个时候,可用发汗的方法治疗;至风寒入于经络,发生麻痹不仁或肿痛等症状,此时可用汤熨(热敷)及火罐、艾炙、针刺等方法来祛散。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气内传于肺,叫做肺痹,又叫做肝厥,发生胁痛、吐食的症状,在这个时候,可用按摩、药物或热汤沐浴等方法;如不及时治疗,就会传行于脾,叫做脾风,发生黄,腹中热,烦心,小便黄色等症状,在这个时候,可用按摩、药物或热汤沐浴等方法;如再不治,就会传行于肾,叫做疝疸,少腹烦热疼痛,小便色白而混浊,又叫做盅病,在这个时候,可用按摩、或用药物;如再不治,病就由肾传心,发生筋脉牵引拘挛,叫做瘛病,在这个时候,可用至法,或用药物;如再不治,十日之后,当要死亡。倘若病邪由肾传心,心又复反传于肺脏,发为寒热,发当三日即死,这是疾病传行的一般次序。假如骤然爆发的病,就不必根据这个相传的次序而治。有些病不依这个次序传变的,如忧、恐、悲、喜、怒情志之病,病邪就不能依照这个次序相传,因而使人生大病了。如因喜极伤心,心虚则肾气到肾;或因大怒,则肝气到脾;或因悲伤,则肺气到肝;或因惊恐,则肾气虚,脾气到肾;或因大忧,则肺气内虚,心气到肺。这是无志激动,使病邪不以次序传变的道理。所以病虽有五,及其转化,就有五五二十五变。所谓转化,就是相乘的名称。
大骨软弱,大肉瘦削,胸中气满,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呼吸时身体振动,为期六个月就要死亡。见了真脏脉,就可以预知死日。胸中疼痛,牵引肩项,全身发热,脱肉破腘,真脏脉现,大骨软弱,大肉瘦削,胸中气满,呼吸困难,十个月之内就要死亡。大骨软弱,大肉瘦削,两肩下垂,骨髓内消,动作衰颓,真脏脉未出现,为期一年死亡,若见到真脏脉,就可以预知死日。大骨软弱,大肉瘦削,胸中气满,腹中痛,心中气郁不舒,肩项身上俱热,破腘脱肉,目眶下陷,真脏脉出现,精脱目不见人,立即死亡;如尚能见人,是精未全脱,到了它所不声胜之时,便死亡了。如果正气暴虚,外邪陡然中人,仓卒获病,五脏气机闭塞,周身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如从高堕下,或落水淹溺一样,猝然的病变,就无法预测死期了。其脉息绝而不至,或跳动异常疾数,一呼脉来五、六至,虽然形肉不脱,真脏不见,仍然要死亡的。
肝脏之真脏脉至,中外劲急,如象按在刀口上一样的锋利,或如按在琴弦上一样硬直,面部显青白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乃死。肺脏的真脏脉至,大而空虚,好象毛羽着人皮肤一般地轻虚,面部显白赤。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就要死亡。肾脏的真脏脉至,搏手若索欲断,或如以指弹石一样坚实,面部显黑黄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就要死亡。脾脏的真脏脉至,软弱无力,快慢不匀,面部显黄青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就要死亡。凡是见到五脏真脏脉,皆为不治的死侯。
国君问:见到真脏脉象,就要死亡,是什麽道理?
岐伯答:五脏的营养,都要依赖于胃腑水谷之精微,因此胃是五脏的根本。故五脏之脏脉气,不能自行到达于手太阴寸口,必须赖借胃气的敷布,才能达于手太阴。所以五脏之气能够在其所主之时,出现于手太阴寸口,就是有了胃气。如果邪气胜,必定使精气衰。所以病气严重时,胃气就不能与五脏之气一起到达手太阴,而为某一脏真脏脉象单独出现,真脏独见,是邪气胜而脏气伤,所以说是要死亡的。
国君说:说得好!
国君问:大凡治病,必先诊察形体盛衰,气之强弱,色之润枯,脉之虚实,病之新久,然后及时治疗,不能错过时机。病人形七相称,是可治之症;面色光润鲜明,病亦易愈;脉搏与四时相适应,亦为可治;脉来弱而流利,是有胃气的现象,病亦易治,必须抓紧时间,进行治疗。形气不相称,此谓难治;面色枯槁,没有光泽,病亦难愈;脉实而坚,病必加重;脉与四时相逆,为不可治。必须审察这四种难治之证,清楚地告诉病家。
所谓脉与四时相逆,是春见到肺脉,夏见到肾脉,秋见到心脉,冬见到脾脉,其脉皆悬绝无根,或沉涩不起,这就叫做逆四时。如五脏脉气不能随着时令表现于外,在春夏的时令,反见沉涩的脉象,秋冬的时令,反见浮大的脉象,这也叫做逆四时。
热病脉宜洪大而反静;泄泻脉应小而反大;脱血脉应虚而反实;病在中而脉不实坚;病在外而脉反坚实。这些都是症脉相反,皆为难治。
国君问:我听说根据虚实的病情可以预决死生,希望告诉我其中道理!
岐伯答:五实死,五虚亦死。
国君问:请问什麽叫做五实、五虚?
岐伯答:脉盛是心受邪盛,皮热是肺受邪盛,腹胀是脾受邪盛,二便不通是肾受邪盛,闷瞀是肝受邪盛,这叫做五实。脉细是心气不足,皮寒是肺气不足,气少是肝气不足,泄利前后是肾气不足,饮食不入是脾气不足,这叫做五虚。
国君问:五实、五虚,有时亦有痊愈的,又是什麽道理?
岐伯答:能够吃些粥浆,慢慢地胃气恢复,大便泄泻停止,则虚者也可以痊愈。如若原来身热无汗的,而现在得汗,原来二便不通的,而现在大小便通利了,则实者也可以痊愈。这就是五虚、五实能够痊愈的机转
国君问:我听先生讲了九针道理后,觉得丰富广博,不可尽述。我想了解其中的主要道理,以嘱咐子孙,传于后世,铭心刻骨,永志不忘,并严守誓言,不敢妄泄。如何使这些道理符合于天体运行的规律,有始有终,上应于日月星辰周历天度之标志,下符合四时五行阴阳盛衰的变化,人是怎样适应这些自然规律的呢?希望你讲解这方面的道理。
岐伯答:问得多好啊!这是天地间至为深奥的道理。
国君问:我愿闻天地的至数,与人的形体气血相通,以决断死生,是怎样一回事?
岐伯答:天地的至数,开始于一,终止于九。一奇数为阳,代表天,二偶数为阴代表地,人生天地之间,故以三代表人;天地人合而为三,三三为九,以应九野之数。所以人有三部,每部各有三侯,可以用它来决断死生,处理百病,从而调治虚实,祛除病邪。
国君道:什麽叫做三部呢?
岐伯说: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每部各有三侯,所谓三侯,是以天、地、人来代表的。必须有老师的当面指导,方能懂得部侯准确之处。上部天,即两额太阳脉处动脉;上部地,即两颊大迎穴处动脉;上部人,即耳前耳门穴处动脉;中部天,即两手太阴气口、经渠穴处动脉;中部地,即两手阴明经合谷处动脉;中部人,即两手少阴经神门处动脉;下部天,即足厥阴经五里穴或太冲穴处动脉;下部地,即足少阴经太溪穴处动脉;下部人,即足太阴经箕门穴处动脉。故而下部之可以候肝脏之病变,下部之地可以侯肾脏之病变,下部之人可以侯脾胃之病变。
国君问:中部之侯怎么样?
岐伯答:中部亦有天、地、人三侯。中部之天可以侯肺脏之病变,肿不之地可以侯胸中之病变。中部之人可以侯心脏之病变。
国君问:上部之侯又怎样?
岐伯答:上布也有天、地、人三侯。上部之天可以侯头角之病变,上部之地可以侯口齿之病变,上部之人可以侯耳目之病变。三部之中,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侯为天,三侯为地,三侯为人,三三相乘,合为九侯。脉之九侯,以应地之九野,以应人之九脏。所以人有肝、肺、心、脾、肾五神脏和膀胱、胃、大肠、小肠四形脏,合为九脏。若五脏以败,必见神色枯槁,枯槁者是病情危重,乃至死亡征象。
国君问:诊察的方法怎么样?
岐伯答:必先度量病人的身形肥瘦,了解它的正气虚实,实证用泻法,虚症用补法。但必先去除血脉中的凝滞,而后调补气血的不足,不论治疗什麽病都是以达到气血平调为准则。
国君问:怎样决断生死?
岐伯答:形体盛,脉反细,气短,呼吸困难,危险;如形体瘦弱,脉反大,胸中喘满而多气的是死亡之症。一般而论;形体与脉一致的主生;若脉来三五不调者主病,三部九侯之脉与疾病完全不相适应的,主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鼓指如春杵捣谷,参差不齐,病必严重;若见上下之脉相差甚大,而又息数错乱不可计数的,是死亡征候;中部之脉虽然独自调匀,而与其他众脏不相协调的,也是死侯;目内陷的为正气衰竭现象,也是死侯。
国君问:怎样知道病的部位呢?
岐伯答:从诊察九侯脉的异常变化,就能知病变部位。九侯之中,有一部独小,或独大,或独疾,或独迟,或独热,或独寒,或独陷下(沉伏),均是有病的现象。
以左手加于病人的左足上,距离内踝五寸处按着,以右手指在病人足内踝上弹之,医者之左手即有振动的感觉,如其振动的范围超过五寸以上,蠕蠕而动,为正常现象;如其振动急剧而大,应手快速而浑乱不清的,为病态;若振动微弱,应手迟缓,应为病态;如若振动不能上及五寸,用较大的力量弹之,仍没有反应,是为死侯。
身体极度消瘦,体弱不能行动,是死亡之征。中部之脉或快或慢,无规律,为气脉败乱之兆,亦为死征。如脉代而钩,为病在络脉。九侯之脉,应相互适应,上下如一,不应该有参差。如九侯之中有一侯不一致,则病必危险。所谓不一致,就是九侯之间,脉动的不相适应。诊察病邪所在之脏腑,以知死生的时间。临症诊察,必先知道正常之脉,然后才能知道有病之脉;若见到真脉脉象,胜己的时间,变要死亡。足太阳经脉气绝,则两足不能屈伸,死亡之时,必目睛上视。
国君问:冬为阴,夏为阳,脉象与之相应如何?
岐伯答:九侯的脉象,都是沉细悬绝的,为阴,冬令死于阴气极盛之夜半;如脉盛大躁动喘而疾数的,为阳,主夏令,所以死于阳气旺盛之日中;寒热交作的病,死于阴阳交会的平旦之时;热中及热病,死于日中阳极之时;病风死于傍晚阳衰之时;病水死于夜半阴极之时。其脉象忽疏忽数,忽迟忽急,乃脾气内绝,死于辰#丑未之时,,也就是平旦、日中、日夕、夜半、日乘四季的时候;若形坏肉脱,虽九侯协调,犹是死亡的征象;假使七诊之脉虽然出现,而九侯都顺于四时的,就不一定是死侯。所说不死的病,指心感风病,或月经之病,虽见类似七诊之病脉,而实不相同,所以说不是死侯。若七诊出现、其脉侯有败坏现象的,这是死征,死的时候,必发呃逆等证侯。所以治病之时,必须详细询问他的起病情形和现在症状,然后按各部分,切其脉搏,以观察其经络的浮沉,以及上下逆顺。如其脉来流利的,不病;脉来迟缓的,是病;脉不往来的,是死侯;久病肉脱,皮肤干枯着于筋骨的,亦是死侯。
国君问:那些可治的病,应怎样治疗呢?
岐伯答:病在经的,刺其经;病在孙络的,刺其孙络使它出血;血病而有身痛症状的,则治其经与络。若病邪留在大络,则用右病刺左、左病刺右的缪刺法治之。若邪气久留不移,当于四肢八溪之间、骨节交会之处刺之。上实下虚,当切按气脉,而探索气脉络郁结的所在,刺出其血,以通其气。如目上视的,是太阳经气不足。目上视而又定直不动的,是太阳经气已绝。这是判断死生的要诀,不可不认真研究。
国君问:人们的居住环境、活动、安静、勇敢、怯懦有所不同,其经脉血气也随着变化吗?
岐伯答:人在惊恐、忿怒、劳累、活动或安静的情况下,静脉血气都要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夜间远行劳累,就会扰动肾气,使肾气不能闭藏而外泄,则气喘出于肾脏,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肺脏。若因坠堕而受到恐吓,就会扰动肝气,而喘出于肝,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脾脏。或有所惊恐,惊则神越气乱,扰动肺气,喘出于肺,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心脏。渡水而跌仆,跌仆伤骨,肾主骨,水湿之气通于肾,致肾气和骨气受到扰动,气喘于肾和骨。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强盛的人,气血畅行,不会出现什麽病变;怯弱的人,气血留滞,就会发生病变。所以说:诊察疾病,观察病人的勇怯及骨骼、肌肉、皮肤的变化,便能了解病情,并以此作为诊病的方法。在饮食过饱的时候,则食气蒸发而汗出于胃。惊则神气浮越,则心气受伤而汗出于心。负重而远行的时候,则骨劳气越,肾气受伤而汗出于肾。疾走而恐惧的时候,由于疾走伤筋,恐惧伤魂,则肝气受伤而汗出于肝。劳力过度的时候,由于脾主肌肉四肢,则脾气受伤而汗出于脾。春、夏、秋、冬四季阴阳的变化都有其常度,人在这些变化中所发生疾病,就是因为对身体的劳用过度所致,这是通常的道理。
五谷入胃,其所化生的一部分精微之气输散到肝脏,再由肝将此精微之气滋养于筋。五谷入胃,其所化生的精微之气,注入于心,再由心将此精气滋养于血脉。血气流行在经脉之中,到达于肺,肺又将血气输送到全身百脉中去,最后把精气输送到皮毛。皮毛和经脉的精气汇合,又还流归入于脉,脉中精微之气,通过不断变化,周流于四脏。这些正常的生理活动,都要取决于气血阴阳的平衡。气血阴阳平衡,则表现在气口的脉搏变化上,气口的脉搏,可以判断疾病的死生。水液入胃以后,游溢布散其精气,上行输送与脾,经脾对精微的布散转输,上归于肺,肺主清肃而司治节,肺气运行,通调水道,下输于膀胱。如此则水精四布,外而布散于皮毛,内而灌输于五脏之经脉,并能合于四时寒暑的变易和五脏阴阳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节,这就是经脉的正常生理现象。
太阳经脉偏盛,则发生厥逆、喘息、虚气上逆等症状,这是阴不足而阳有余,表里两经俱当用泻法,取足太阳经的束骨穴和足少阴经的太溪穴。阳明经脉偏盛,是太阳、少阳之气重并于阳明,当用泻阳补阴的治疗方法,当泻足阳明经的陷谷穴,补太阴经的太白穴。少阳经脉偏盛,是厥气上逆,所以阳蹻脉前的少阳劢猝然盛大,当取足少阳经的临泣穴。少阳经脉偏盛而独至,就是少阳太过。太阴经脉鼓搏有力,应当细心的审查是否真脏脉至,若五脏之脉均气少,胃气又不平和,这是足太阴脾太过的缘过,应当用补阳泻阴的治疗方法,补足阳明之陷谷穴,泻足太阴之太白穴。二阴经脉独盛,是少阴厥气上逆,而阳气并越于上,心、肝、脾、肺四脏受其影响,四脏之脉争张于外,病的根源在于肾,应治其表里的经络,泻足太阳经的经穴昆仑、络穴飞扬,补足少阴的经穴复溜,络穴大钟。一阴经脉偏盛,是厥阴所主,出现真气虚弱,心中痠痛不适的症状,厥气留于经脉与正气相搏而发为白汗,应该注意饮食调养和药物的治疗,如用针刺,当取决阴经下部的太冲穴,以泄其邪。
国君问:太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答:其脉象似三阳之气浮盛于外,所以脉浮。
国君问:少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答:其脉象似一阳之初生,滑而不实。
国君说:阳明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其脉象大而浮。太阴经的脉象搏动,虽沉伏而指下仍搏击有力;少阴经的脉象搏动,是沉而不浮。
国君问:结合人体五脏之气的具体情况,取法四时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作为救治疾病的法则,怎样是从?怎样是逆呢?我想了解治法中的从逆和得失是怎麽一会事。
岐伯答: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配合时令气候,有衰旺盛克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测知疾病的死生,分析医疗的成败,并能确定五脏之气的盛衰、疾病轻重的时间,以及死生的日期。
国君说:我想听你详尽地讲一讲。
岐伯答:肝属木、旺于春,肝与胆为表里,春天是足厥阴肝和足少阳胆主治的时间,甲乙属木,足少阳胆主甲木,足厥阴肝主乙木,所以肝胆旺日为甲乙;肝在志为怒,怒则气急,甘味能缓急,故宜急食甘以缓之。心属火,旺于夏,心与小肠为表里,夏天是手少阴和手太阳小肠主治的时间;丙丁属火,手少阴心主丁火,手太阳小肠主丙火,所以心与小肠的旺日为丙丁;心在志为喜,喜则气缓,心气过缓则心气虚而散,酸味能收敛,故宜急食酸以收之。脾属土,旺于长夏(六月),脾与胃为表里,长夏是足太阴脾和足阳明胃主治的时间;戊已属土,主太阴脾主已土,主阳明胃主戊土,所以脾与胃的旺日为戊已;脾性恶湿,湿盛则伤脾,苦味能燥湿,故宜急食苦以燥之。肺属金,旺于秋;肺与大肠为表里,秋天是手太阴肺和手阳明大肠主治的时间;庚辛属金,手太阴肺主辛金,手阳明大肠主庚金,所以肺与大肠的旺日为庚辛;肺主气,其性清肃,若气上逆则肺病,苦味能泄,故宜急食苦以泄之。肾属水,旺于冬,肾与膀胱为表里,冬天是足少阴肾与足太阴膀胱主治的时间;壬癸属水,足少阴肾主癸水,足太阳膀胱主壬水,所以肾与膀胱的旺日为壬癸;肾为水脏,喜润而恶燥,故宜急食辛以润之。如此可以开发腠理,运行津液,宜通五脏之气。
肝脏有病,在夏季当愈,若至夏季不愈,到秋季病情就要加重;如秋季不死,至冬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来年春季,病即好转。因风气通于肝,故肝并最禁忌受风。有肝病的人,愈于丙丁日;如果丙丁日不愈,到庚辛日病就加重;如果庚辛日不死,到壬癸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甲乙日病即好转。患肝病的人,在早晨的时候精神清爽,傍晚的时候病就加重。到半夜时便安静下来。肝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肝病急用辛味以散之,若需要补以辛味补之,若需要泻,以酸味泻之。
心脏有病,愈于长夏;若至长夏不愈,到了冬季病情就会加重;如果在冬季不死,到了明年的春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夏季病即好转。心有病的人应禁忌温热食物,衣服也不能穿的太暖。有心病的人,愈于戊已日;如果戊已日不愈,到壬癸日病就加重;如果在壬癸日不死,到甲已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丙丁日病即好转。心脏有病的人,在中午的时候神情爽**半夜时病就加重,早晨时便安静了。心病欲柔软,宜急食咸味以软之,需要补则以咸味补之,以肝味泻之。
脾脏有病,愈于秋季;若至秋季不愈,到春季病就加重;如果在春季不死,到夏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长夏的时间病即好转。脾病应禁忌吃温热性食物即饮食过饱、居湿地、穿湿衣等。脾有病的人,愈于庚辛日;如果在庚辛日不愈,到甲已日加重;如果在甲已日不死,到丙丁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戊已日病即好转。脾有病的人,在午后的时间精神清爽,日出时病就加重,傍晚是便安静了。脾脏病需要缓和,甘能缓中,故宜急食甘味以缓之,需要泻则用苦味药泻脾,以甘味补脾。
肺脏有病,愈于冬季;若至冬季不愈,到夏季病就加重;如果在夏季不死,至长夏时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秋季病即好转。肺有病应禁忌寒冷饮食及穿的太单薄。肺有病的人,愈于壬癸日;如果在壬癸日不愈,到丙丁日病就加重;如果在丙丁日不死,到戊已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庚辛日,病即好转。肺有病的人,傍晚的时候精神爽**到中午时病就加重,到半夜时变安静了。肺气欲收敛,宜急食酸味以收敛,需要补的,用酸味补肺,需要泻的,用辛味泻肺。
肾脏有病,愈于春季;若至春季不愈,到长夏时病就加重;如果在长夏不死,到秋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冬季病即好转。肾病禁食炙过热的食物和穿经火烘烤过的衣服。肾有病的人,愈于甲已日;如果在甲已日不愈,到戊已日病就加重;如果在戊已日不死,到庚辛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壬癸日病即好转。肾有病的人,在半夜的时候精神爽**在一日当中辰、戌、丑、未四个时辰病情加重,在傍晚时便安静了。肾主必藏,其气欲坚,需要补的,宜急食苦味以坚之,用苦味补之,需要泻的,用咸味泻之。
凡是邪气侵袭人体,都是以胜相加,病至其所生之时而愈,至其所不胜之时而甚,至其所生之时而病情稳定不变,至其自旺之时病情好转。但必须先明确五脏之平脉,然后始能推测疾病的轻重时间及死生的日期。
肝脏有病,则两肋下疼痛牵引少腹,使人多怒,这是肝气实的症状;如果肝气虚,则出现两目昏花而视物不明,两耳也听不见声音,多恐惧,好象有人要逮捕他一样。治疗时,取用厥阴肝经和少阳胆经的经穴。如肝气上逆,则头痛、耳聋而听觉失灵、颊肿,应取厥阴、少阳经脉,刺出其血。
心脏有病,则出现胸中痛,肋部支撑胀满,肋下痛,胸膺部、背部及肩胛间疼痛,两臂内侧疼痛,这是心实的症状。心虚,则出现胸腹部胀大,肋下和腰部牵引作痛。治疗时,取少阴心经和太阳小肠经的经穴,并刺舌下之脉以出其血。如病情有变化,与初起不同,刺委中穴出血。
脾脏有病,则出现身体沉重,易饥,肌肉痿软无力,两足弛缓不收,行走时容易抽搐,脚下疼痛,这是脾实的症状;脾虚则腹部胀满,肠鸣,泄下而食物不化。治疗时,取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和少阴肾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肺脏有病,则喘咳气逆,肩背部疼痛,出汗,尻、阴、股、膝、髀骨、足等部皆疼痛,这是肺实的症状;如果肺虚,就出现少气,呼吸困难而难于接续,耳聋,咽干。治疗时,取太阴肺经的经穴,更取足太阳经的外侧及足厥阴内侧,即少阴肾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肾脏有病,则腹部胀大,胫部浮肿,气喘,咳嗽,身体沉重,睡后出汗,恶风,这是肾实的症状;如果肾虚,就会出现胸中疼痛,大腹和小腹疼痛,四肢厥冷,心中不乐。治疗时,取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肝合青色,宜食甘味,粳米、牛肉、枣、葵菜都是属于味甘的。心合赤色,宜食酸味,小豆、犬肉、李、韭都是属于酸味的。肺合白色,宜食苦味,小麦、羊肉、杏、薤都是属于苦味的。脾合黄色,宜食咸味,大豆、猪肉、栗、藿都是属于咸味的。肾合黑色,宜食辛味,黄黍、鸡肉、桃、葱都是属于辛味的。五味的功用:辛味能发散,酸味能收敛,甘味能缓急,苦味能坚燥,咸味能坚。凡毒药都是可用来攻逐病邪,五谷用以充养五脏之气,五果帮助五谷以营养人体,五畜用以补益五脏,五菜用以充养脏腑,气味和合而服食,可以补益精气。这五类食物,各有辛、酸、甘、苦、咸的不同气味,各有利于某一脏气,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等,在运用的时候,要根据春、夏、秋、冬四时和五脏之气的偏盛偏衰及苦欲等具体情况,各随其所宜而用之。
五脏之气失调后所发生的病变:心气失调则嗳气;肺气失调则咳嗽;肝气失调则多言;脾气失调则吞酸;肾气失调则为呵欠、喷嚏;胃气失调则为气逆为哕,或有恐惧感;大肠、小肠病则不能泌别清浊,传送糟粕,而为泄泻;下焦不能通调水道,则水液泛溢与皮肤而为水肿;膀胱之气化不利,则为癃闭,不能约制,则为遗尿;胆气失调则易发怒。这是五脏之气失调而发生的病变。
五脏之精气相并所发生的疾病:精气并与心则喜,精气并于肺则悲,精气并于肝则忧,精气并于脾则畏,精气并于肾则恐。这就是所说的五并,都是由于五脏乘虚相并所致。
五脏化生的液体:心之液化为汗,肺之液化为涕,肝之液化为泪,脾之液化为涎,肾之液化为唾。这是五脏化生的五液。
五味所禁:辛味走气,气病不可多食辛味;咸味走血,血病不可多食咸味;苦味走骨,骨病不可多食苦味;甜味走肉,肉病不可多食甜味;酸味走筋,筋病不可多食酸味。这就是五味的禁忌,不可使之多食。
五种病的发生:阴病发生于骨,阳病发生于血,阴病发生于肉,养病发生于冬,阴病发生于夏。这是五病所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分,则阳偏盛,而发为痹病;邪搏于阳则阳气受伤,而发为癫疾;邪搏于阴侧则阴气受伤,而发为音哑之疾;邪由阳而入于阴,则从阴而为静;邪由阴而出于阳,则从阳而为怒。这就是所谓五乱。
五脏克贼之邪所表现的脉象:春天见到秋天的毛脉,是金克木;夏天见到冬天的石脉,是水克火;长夏见到春天的弦脉,是木克土;秋天见到夏天的洪脉,是火克金;冬天见到长夏的濡缓脉,是土克水。这就是所谓的五邪脉。其预后相同,都属于不治的死证。
五种过度的疲劳可以伤耗五脏的精气:如久视则劳于精气而伤血,久卧则阳气不伸而伤气,久坐则血脉灌输不畅而伤肉,久立则劳于肾及腰、膝、胫等而伤骨,久行则劳于筋脉而伤筋。这就是五劳所伤。
五脏应四时的脉象:肝脏应春,端直而长,其脉象弦;心脉应夏,来盛去衰,其脉象钩;脾旺于长夏,其脉弱,随长夏而更代;肺脉应秋,轻虚而浮,其脉象毛;肾脉应冬,其脉沉坚象石。这就是所谓的应于四时的五脏平脉。
人身各经气血多少,是有一定常数的。如太阳经常多血少气,少阳经常少血多气,阳明经常多气多血,少阴经常少血多气,厥阴经常多血少气,太阴经常多气少血,这是先天禀赋之常数。
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为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为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为表里。这是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之间的表里配合关系。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太阴心经为表里,手三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为表里,这是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之间的表里配合关系。现以知道,疾病发生在手足阴阳使二经脉的那一经,其治疗方法,血脉雍盛的,必须先刺出其血,以减轻其病苦;再诊察其所欲,根据病情的虚实,然后泻其有余之实邪,补其不足之虚。
要想知道背部五脏俞穴的位置,先用草一根,度量两乳之间的距离,再从正中对折,另一草与前草同样长度,折掉一半之后,拿来支撑第一根草的两头,就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用它量病人的背部,使其一个角朝上,和脊背部大椎穴相平,另外两个角在下,其下边左右两个角所指部位,就是肺俞穴所在。再把上角移下一度,方在两肺俞连线的中点,则其下左右两角的位置是心俞的部位。再移下一度,左角是肝俞,右角是脾俞。再移下一度,左右两角是肾俞。这就是五脏俞穴的部位,为刺炙取穴的法度。
形体安逸但精神苦闷的人,病多发生在经脉,治疗时宜用针炙。形体安逸而精神也愉快的人,病多发生在肌肉,治疗时宜用针刺或砭石。形体劳苦但精神很愉快的人,病多发生在筋,治疗时宜用热熨或导引法。形体劳苦,而精神又很苦恼的人,病多发生在咽喉部,治疗时宜用药物。屡受惊恐的人,经络因气机紊乱而不通畅,病多为麻木不仁,治疗时宜用按摩和药酒。以上是形体和精神方面发生的五种类型的疾病。
刺阳明经,可以出血出气;刺太阳经,可以出血,而不宜伤气;刺少阳经,只宜出气,不宜出血;刺太阳经,只宜出气,不宜出血;刺少阴经,只宜出气,不宜出血;刺厥阴经,只宜出血,不宜伤气。
国君问: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着,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
岐伯答: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象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炙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国君问: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乱疑惑,因治疗不当反使病势加重,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人们看起来,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怎麽好呢?
岐伯答:一个人的生活,和自然界是密切相关联的。人能适应四时变迁,则自然界的一切,都成为他生命的泉源。能够知道万物生长收藏的道理的人,就有条件承受和运用万物。所以天有阴阳,人有十二经脉;天有寒暑,人有虚实盛衰。能够应天地阴阳的变化,不违背四时的规律,了解十二经脉的道理,就能明达事理,不会被疾病现象弄糊涂了。掌握八风的演变,五行的衰旺,通达病人虚实的变化,就一定能有独到的见解,哪怕病人的呵欠**极微小的动态,也能够明察秋毫,洞明底细。
国君问:人生而有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天地二气相合,从经纬上来讲,可以分为九野,从气候上来讲,可以分为四时,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长,这都是阴阳消长变化的体现。天地间万物的生长变化更是不可胜数,根据患者微细呵欠及**,就能判断出疾病的虚实变化。请问运用什麽方法,能够提纲挈领,来加以认识和处理呢?
岐伯答:可根据五行变化的道理来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灭;土被木殖,就能疏松;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这种变化,万物都是一样,不胜枚举。所以用针刺来治疗疾病,能够嘉惠天下人民的,有五大关键,但人们都弃余不顾,不懂得这些道理。所谓五大关键:一是要精神专一,二是要了解养身之道,三是要熟悉药物真正的性能,四要注意制取砭石的大小,五是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能够懂得这五项要道,就可以掌握缓急先后。近世运用针刺,一般的用补法治虚,泻法制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若能按照天地阴阳的道理,随机应变,那末疗效就能更好,如响之应,如影随形,医学的道理并没有什麽神秘,只要懂得这些道理,就能运用自如了。
国君问:希望听你讲讲用针刺的道理。
岐伯答:凡用折的关键,必先集中思想,了解五脏的虚实,三部九侯脉象的变化,然后下针。还要注意有没有真脏脉出现,五脏有无败绝现象,外形与内脏是否协调,不能单独以外形为依据,更要熟悉经脉血气往来的情况,才可施针于病人。病人有虚实之分,见到五虚,不可草率下针治疗,见到五实,不可轻易放弃针刺治疗,应该要掌握针刺的时机,不然在瞬息之间就会错过机会。真刺时手的动作要专一协调,针要洁净而均匀,平心静意,看适当的时间,好象鸟一样集合,气盛之时,好象稷一样繁茂。气之往来,正如见鸟之飞翔,而无从捉摸他形迹的起落。所以用针之法,当气未至的时候,应该留针侯气,正如横弩之待发,气应的时候,则当迅速起针,正如弩箭之疾出。
说到这里,细作来报,蚩尤前锋直抵炎帝大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