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二回扑灭瘟疫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仓颉造字的时候,国君手下有一个叫伶伦的乐官也没有闲着。
那时候,音乐在许多场合发挥了不少作用。打仗时,用来鼓舞士气。胜利时,用它来庆功助兴。平常,用它来娱乐,陶冶性情。祭奠时,用它来敬神免灾。不过,那时候的乐器是一些棍棒、石器、瓦罐、皮鼓等等,这些东西互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噪杂、单调,难登大雅之堂。对此,国君非常不满意。要求伶伦尽快改变这种局面。
为此,国君召集伶伦和乐师们商议,集思广议,博采众长,大家提出了不少建议和点子,辟如,应该去民间采风,应该广泛采集乐器的制作材料等等。最后,国君给大家提出了两条基本要求:一是制作的乐器要精美;二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及旋律要和谐优美。
伶伦按照国君的旨意,挑选了一大批有造诣有才华的乐师,带上行李和工具,向西进发了。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爬雪山,过草地,越过茫茫的戈壁滩。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目的地。
在昆仑山脚下,他们安营扎寨。伶伦让乐师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取材料,制作乐器。过了一段时间,乐师们制作了一大批千奇百怪的乐器:有用树叶做的乐器,有用树枝做的乐器,有用石头做的乐器,有用骨头做的乐器。经伶伦一一辨别后,从而选出其中最好的乐器。伶伦认为竹管制作的乐器,奏出的声音富于变化,清脆悦耳,委婉悠长,余音袅袅。伶伦让大家选择竹管管壁薄厚均匀的部分,做出了长约三寸九分的一批竹管乐器。又让乐师们一起演奏,效果不是很理想。
伶伦很苦恼,难道就这样放弃了吗?
这天晚上,一轮满月悬挂山顶,清辉洒了一地。离开家乡有半年了,父母可好?妻儿可好?思乡之情情不自禁,泪水溢满了眼眶,伶伦想家了!
国君的重托,父母的希望——
伶伦感到压力山大,无论如何不能两手空空回家,上对不起朝廷,下对不起百姓。想到这,伶伦又掏出竹管吹奏起来。伶伦反复吹奏和琢磨,他发现同样粗细的竹管,只要长短不同,发出的声音就不同。以此为依据,定出了‘宫’、‘商’、‘角’、‘徵’、‘羽’五音,伶伦把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相当于现在的1、2、3、5、6,(do,re,mi,sol,la)。最后,伶伦和乐师们齐心协力,排除困难,制成了一套由十二根竹管组成的精美乐器。另外,发明了七种乐器。用土制的叫‘埙’,用匏制的叫‘笙’,用皮革制的叫‘鼓’,用丝制的叫‘弦’,用石制的叫‘磬’,用金属制的叫‘钟’,用木制的叫‘柷’。加上前面用竹制的‘管’,共八种。这八种乐器,称为‘八音’。初战告捷,达到了国君交待的第一个要求。
那么,如何完成国君交待的第二个要求呢?
伶伦冥思苦想,耳畔响起了凤凰的叫声。对,百鸟之王凤凰啼叫声最美,何不用它确定乐律呢?伶伦高兴的跳了起来。
昆仑山是凤凰出没的地方。从此,伶伦天刚亮就进山,繁星满天才出山。废寝忘食,专心致志。凤凰叫,伶伦和,凤凰啼,伶伦喜。凤凰的叫声千回百转,伶伦的乐声百转千回。一日不见凤凰,伶伦失魂落魄;一日不见伶伦,凤凰落魄失魂。经过反复选配和推敲,伶伦掌握了乐律的变化标准。依据凤凰的十二种啼叫声,把音从低到高确定为十二律。十二律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这天,伶伦和乐师们要回京城了。伶伦想要最后看一次凤凰,也算做最后一次告别。伶伦领着大家来到昆仑山里,他和乐师们一起按照十二律演奏起来,地上曲声悠扬,天上凤凰翩翩。有诗曰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莑莑萋萋,雍雍喈喈。
伶伦与凤凰依依惜别,不忍离去。
回到都城,伶伦和乐师们为国君表演了曼妙的音乐。国君听得如痴如醉。国君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便封他为国家天地上的最高乐官。
接着,伶伦与乐师荣将合作,用金属铸成了十二件编钟,编钟的音高依次和十二律匹配。这十二件编钟按音的高低排成上下两排,乐师按一定的节奏敲击高低不同音调的编钟,就能奏出悠扬悦耳的音乐。
这天,是国君选定的一个黄道吉日。国君大宴群臣,大殿里热闹喜庆。这时候,国君让伶伦敲响编钟,乐师们各执乐器一起奏响音乐,曲调庄严而热烈,雄壮而曼妙。这是一首用来祭祀的乐曲,国君亲自命名为《咸池》。国君规定,今后没有他的批准,不许随意奏乐。
这年的夏末,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一连下了三天三夜。姬水泛滥成灾,许多地方被淹。都城的房子大部分被淹没,街道上,兵士们驾着独木舟和筏子,挨家挨户地救人。把那些趴在房顶,骑在墙头,挂在树梢的人们一一救出。当然,也有不少人被淹死了。几乎每家都有人故去,也有一家都被水冲走的。
大水终于退走了!
烈日高照,空气里飘浮着一股腐臭气息。城里一片破败景象。不少房子被泡塌了,残垣断壁,淤泥盈尺。泡得发胀的尸体被兵士们一具一具抬走掩埋。
老百姓们陆陆续续返回家园,一边清理瓦砾,一边重建家园。国君让仓颉开仓放粮,按人头发放,不让一个人饿肚子。同时,让兵士们去每家每户帮助百姓盖房,尽快让大家的生活恢复正常。
祸不单行,百姓们正忙于重建家园,一场不期而遇的瘟疫悄然来临。
刚开始,有几个人拉肚子,大家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没在意。谁知这几个人越拉越厉害,有的人一个时辰拉了十几次,有的人发生喷射状呕吐。接着他们的亲属、朋友
也开始发病,症状一模一样。随之,病情向整个城市蔓延。最早发病的人已有三个人死去。兵士中也有不少人病倒。短短的三天时间,又有几十个人死去。整个城市陷入恐慌中。
一些没有病倒的人们,携儿带女想要逃离都城。羲和带领兵士把他们挡在城里。说是奉了国师的命令,城里的人一律不许出城,城外的人一律不许进城,违者格杀勿论!
现在最急的人是岐伯,最忙的人也是岐伯。他知道,这是一场突然爆发的瘟疫,来势凶猛,随时会吞掉更多人的性命。
当务之急,先做好隔离工作。国君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岐伯,由他任意调度。经过排查,把那些没有症状的百姓全部转移到东城区。岐伯称之为安全区。由兵士们看管、警戒。由国家为他们提供饮食。统一安排起居。
西城区为疫情区。由重兵把守。只许进不许出,饮食有专人派送。
接着,岐伯带着十几个巫医,巡回诊疗,控制疫情,治病救人。把那些重症病人放在一起,设定为重症区,派了几十个身体强壮的兵士进行专人看护,只有岐伯和那些巫医才能进去。
岐伯通过大量的病例发现,一般的病人患病基本上都是两部曲,病初发进入吐泻期。腹泻是发病的第一个症状,多数没有腹痛,排便后自觉轻快感。少数有隐痛,个别可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排出的粪便初为黄色稀便,后为水样便。腹泻严重者排出白色浑浊样的“米泔水”样大便,甚至血便。腹泻次数由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一般发生腹泻后,多为喷射状呕吐。呕吐物开始是胃内食物,接着变为水样,严重者吐出“米泔水”样物。
病人继而进入脱水期,由于呕吐和腹泻,让体内大量水分丧失,因而出现脱水,直至身体衰竭。病程长短,主要决定治疗是否及时和正确与否,一般为半个时辰至两三天。轻度脱水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差。中度脱水,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重度脱水,皮肤干皱,没有弹性,声音嘶哑,眼窝下陷,神情冷漠。身体衰竭时,四肢厥冷,肌肉痉挛,脉搏细微,开始狂躁不安,继而表情呆滞,昏睡不醒。
岐伯将含有草木灰的淡盐水为病人补充液体,用黄芪、蒲公英、野菊花、双花、板蓝根、葛根、藿香、乌梅、白芷、大黄、苍术等若干,根据病情的轻重,加减配伍煎熬的汤药,按时给病人服下。又派出一支消毒队,用雄黄和草木灰,把城里的每一间房子乃至每一个角落都齐齐消毒一遍,消毒并封存所有的水井,人畜吃水一律从城外运来。给那些没有发病的人,每日煎熬汤药服用,进行预防,增强他们的体质。
上下一心,军民团结,经过半个月的日夜奋战,瘟疫终于被扑灭。
这天,国君请岐伯在偏殿品茶。
国君问岐伯:人有四经十二从,这是什么意思?
歧伯回答说:四经,是指与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十二从,是指与十二个月相应的十二经脉。脉有阴有阳,能了解什么是阳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阴脉,能了解什么是阴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阳脉。阳脉有五种,就是春微弦,夏微钩,长夏微缓,秋微毛,冬微石。五时各有五脏的阳脉,所以五时配合五脏,则为二十五种阳脉。所谓阴脉,就是脉没有胃气,称为真脏脉象真脏脉是胃气已经败坏的象征,败象已见,就可以断其必死。所谓阳脉,就是指有胃气之脉。辨别阳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病变的所在;辨别真脏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死亡的时期。三阳经脉的诊察部位,在结喉两旁的人迎穴,三阴经脉的诊察部位,在手鱼际之后的寸口。一般在健康状态之下,人迎与寸口的脉象是一致的。辨别属阳的胃脉,能知道时令气候和疾病的宜忌;辨别属阴的真脏脉,能知道病人的死生时期。临证时应谨慎而熟练地辨别阴脉与阳脉,就不致疑惑不绝而众议纷纭了。
凡诊得无胃气的真藏脉,例如:肝脉来的形象,如一线孤悬,似断似绝,或者来得弦急而硬,十八日当死;心脉来时,孤悬断绝,九日当死;脉脉来时,孤悬断绝,十二日当死;肾脉来时,孤悬断绝,七日当死;脾脉来时,孤悬断绝,四日当死。
一般地说:胃肠有病,则可影响心脾,病人往往有难以告人的隐情,如果是女子就会月经不调,甚至经闭。若病久传变,或者形体逐渐消瘦,成为“风消”,或者呼吸短促,气息上逆,成为“息贲”,就不可治疗了。一般地说:太阳经发病,多有寒热的症状,或者下部发生痈肿,或者两足痿弱无力而逆冷,腿肚酸痛。若病久传化,或为皮肤干燥而不润泽,或变为颓疝。
一般的说:少阳经发病,生发之气即减少,或易患咳嗽,或易患泄泻。若病久传变,或为心虚掣痛,或为饮食不下,阻塞不通。
阳明与厥隐发病,主病惊骇,背痛,常常嗳气、呵欠,名曰风厥。少阴和少阳发病,腹部作胀,心下满闷,时欲叹气。太阳和太阴发病,则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者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或者四肢不能举动。
脉搏鼓动于指下,来时有力,去时力衰,叫做钩脉;稍无力,来势轻虚而浮,叫做毛脉;有力而紧张,如按琴瑟的弦,叫做弦脉;有力而必须重按,轻按不足,叫做石脉;既非无力,又不过于有力,一来一去,脉象和缓,流通平顺,叫做滑脉。
阴阳失去平衡,以致阴气争胜于内,阳气扰乱于外,汗出不止,四肢厥冷,下厥上逆,浮阳熏肺,发生喘鸣。
阴之所以不能生化,由于阴阳的平衡,是谓正常。如果以刚与刚,则阳气破散,阴气亦必随之消亡;倘若阴气独盛,则寒湿偏胜,亦为刚柔不和,经脉气血亦致败绝。
属于死阴的病,不过三日就要死;属于生阳的病,不过四天就会痊愈。所谓生阳、死阴:例如肝病传心,为木生火,得其生气,叫做生阳;心病传肺,为火克金,金被火消亡,叫做死阴,肺病传肾,以饮传阴,无阳之候,叫做重阴;肾病传脾,水反侮土,叫做辟阴,是不治的死症。
邪气郁结于阳经,则四肢浮肿,以四肢为诸阳之本;邪气郁结于阴经,则大便下血,以阴络伤则血下溢,初结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经阳经都有邪气郁结,而偏重于阴经方面的,就会发生“石水”之病,少腹肿胀;邪气郁结于二阳(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则肠胃俱热,多为消渴之症;邪气郁结于三阳(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则多为上下不通的隔症;邪气郁结于三阴(足太阴脾、手太阴肺),多为水肿膨胀的病;邪气郁结于一阴一阳(指厥阴和少阳)多为喉痹之病。
阴脉搏动有力,与阳脉有明显的区别,这是怀孕的现象;阴阳脉(尺脉、寸脉)具虚而患痢疾的,是为死症;阳脉加倍于阴脉,当有汗出,阴脉虚而阳脉搏击,火迫血行,在妇人为血崩。
三阴(指手太阴肺、足太阴脾)之脉,俱搏击于指下,大约到二十天半夜时死亡;二阴就(指手少阴心、足少阴肾)之脉俱搏击于指下,大约到十三天傍晚时死亡;一阴(指手厥阴心胞络、足厥阴肝)之脉俱搏击于指下,而鼓动过甚的,三天就要死亡;三阴三阳之脉俱搏,心腹胀满,阴阳之气发泄已尽,大小便不通,则五日死;三阳(指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之脉俱搏击于指下,患有温病的,无法治疗,不过十日就要死了。
国君问道:我想听你谈一下人体六脏六腑这十二个器官的责任分工,高低贵贱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你问的真详细呀!请让我谈谈这个问题。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肺,是相傅之官,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因主一身之气而调节全身的活动。肝,主怒,像将军一样的勇武,称为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膻中,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心志的喜乐,靠它传佈出来。脾和胃司饮食的受纳和布化,是仓廪之官,无味的阴阳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大肠是传导之官,它能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排除体外。小肠是受盛之官,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而进一步分化清浊。肾,是作强之官,它能够使人发挥强力而产生各种伎巧。三焦,是决渎之官,它能够通行水道。膀胱是州都之官,蓄藏津液,通过气化作用,方能排除尿液。以上这十二官,虽有分工,但其作用应该协调而不能相互脱节。所以君主如果明智顺达,则下属也会安定正常,用这样的道理来养生,就可以使人长寿,终生不会发生危殆,用来治理天下,就会使国家昌盛繁荣。君主如果不明智顺达,那麽,包括其本身在内的十二官就都要发生危险,各器官发挥正常作用的途径闭塞不通,形体就要受到严重伤害。在这种情况下,谈养生续命是不可能的,只会招致灾殃,缩短寿命。同样,以君主之昏聩不明来治理天下,那政权就危险难保了,千万要警惕再警惕呀!至深的道理是微渺难测的,其变化也没有穷尽,谁能清楚地知道它的本源!实在是困难得很呀!有学问的人勤勤恳恳地探讨研究,可是谁能知道它的要妙之处!那些道理暗昧难明,就象被遮蔽着,怎能了解到它的精华是什麽!那似有若无的数量,是产生于毫蹻也是起于更小的度量,只不过把它们千万倍地积累扩大,推衍增益,才演变成了形形色色的世界。
国君说:好啊!我听到了精纯明彻的道理,这真是大圣人建立事业的基础,对于这宣畅明白的宏大理论,如果不专心修省而选择吉祥的日子,把这些著作珍藏在灵台兰室,很快地保存起来,以便流传后世。
国君问道:我听说天体的运行是以六个甲子构成一年,人则以九九极数的变化来配合天道的准度,而人又有三百六十五穴,与天地相应,这些说法,已听到很久了,但不知是什麽道理?
岐伯答:你提的问题很高明啊!请让我就此问题谈谈看法。六六之节和九九制会,是用来确定天度和气数的。天度,是计算日月行程的。气数,是标志万物化生之用的。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它们的运行有一定的部位和秩序,其环周也有一定的道路。每一昼夜,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余,所以大月、小月和起来三百六十五天成为一年,由于月份的不足,节气有盈余,于是产生了闰月。确定了岁首冬至并以此为开始,用圭表的日影以推正中气的时间,随着日月的运行而推算节气的盈余,直到岁尾,整个天度的变化就可以完全计算出来了。
国君说:我已经明白了天度,还想知道气数是怎样与天度配合的?
岐伯说:天以六六为节制,地以九九之数,配合天道的准度,天有十干,代表十日,十干循环六次而成一个周甲,周甲重复六次而一年终了,这是三百六十日的计算方法。自古以来,都以通于天气而为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不外天之阴阳。地的九州,人的九窍,都与天气相通,天衍生五行,而阴阳又依盛衰消长而各分为三。三气合而成天,三气合而成地,三气合而成人,三三而合成九气,在地分为九野,在人体分为九脏,形脏四,神脏五,合成九脏,以应天气。
国君说:我已经明白了六六九九配合的道理,先生说气的盈余积累成为闰月,我想听您讲一下是什麽气?请您来启发我的蒙昧,解释我的疑惑!
岐伯说:这是上帝秘而不宣的理论,先师传授给我的。
国君说:就请全部讲给我听。
岐伯说:五日称为候,三候称为气,六气称为时,四时称为岁,一年四时,各随其五行的配合而分别当旺。木、火、土、金、水五行随时间的变化而递相承袭,各有当旺之时,到一年终结时,再从头开始循环。一年分力四时,四时分布节气,逐步推移,如环无端,节气中再分候,也是这样的推移下去。所以说,不知当年客气加临、气的盛衰、虚实的起因等情况,就不能做个好医生。
国君说:五行的推移,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它的太过与不及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五行之气更迭主时,互有胜克,从而有盛衰的变化,这是正常的现象。
国君说:平气是怎样的呢?岐伯说:这是没有太过和不及。
国君说:太过和不及的情况怎样呢?岐伯说:这些情况在经书中已有记载。
国君说:什麽叫做所胜?
岐伯说: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这就是时令根据五行规律而互相胜负的情况。同时,时令又依其五行之气的属性来分别影响各脏。
国君说:怎样知道它们之间的相胜情况呢?
岐伯说:首先要推求气候到来的时间,一般从立春开始向下推算。如果时令未到而气候先期来过,称为太过,某气太过就会侵侮其所不胜之气,欺凌其所胜之气,这就叫做气淫;时令以到而气候未到,称为不及,某气不及,则其所胜之气因缺乏制约而妄行,其所生之气因缺乏资助而困弱,其所不胜则更会加以侵迫,这就叫做气迫。所谓求其至,就是要根据时令推求气候到来的早晚,要谨慎地等候时令的变化,气候的到来是可以预期的。如果搞错了时令或违反了时令与气候相合的关系,以致于分不出五行之气当旺的时间,那麽,当邪气内扰,病及于人的时候,好的医生也不能控制了。
国君说:五行之气有不相承袭的吗?
岐伯说:天的五行之气,在四时中的分布不能没有常规。如果五行之气不按规律依次相承,就是反常的现象,反常就会使人发生病变,如在某一时令出现的反常气候,为当旺之气之所胜者,则其病轻微,若为当旺之气之所不胜者,则其病深重,而若同时感受其他邪气,就会造成死亡。所以反常气候的出现,不在其所克制的某气当旺之时令,病就轻微,若恰在其所克制的某气当旺之时令发病,则病深重。
国君说:好。我听说由于天地之气的和合而有万物的形体,又由于其变化多端以至万物形态差异而定有不同的名称。天地的气运,阴阳的变化,它们对于万物的生成,就其作用而言,哪个多,哪个少,可以听你讲一讲吗?
岐伯说:问的实在详细呀!天及其广阔,不可测度,地极其博大,也很难计量,像您这样伟大神灵的圣主既然发问,就请让我陈述一下其中的道理吧。草木显现五色,而五色的变化,是看也看不尽的;草木产生五味,而五味的醇美,是尝也尝不完的。人们对色味的嗜欲不同,而各色味是分别与五脏相通的。天供给人们以五气,地供给人们以五味。五气由鼻吸入,贮藏于心肺,其气上升,使面部五色明润,声音洪亮。五味入于口中,贮藏于肠胃,经消化吸收,五味精微内注五脏以养五脏之气,脏气和谐而保有生化机能,津液随之生成,神气也就在此基础上自然产生了。
国君说:脏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心,是生命的根本,为神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于面部,其充养的组织在血脉,为阳中的太阳,与夏气相通。肺是气的根本,为魄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毫毛,其充养的组织在皮肤,是阳中的太阴,与秋气相通。肾主蛰伏,是封藏经气的根本,为精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头发,其充养的组织在骨,为阴中之少阴,与冬气相通。肝,是罢极之本,为魄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爪甲,其充养的组织在筋,可以生养血气,其味酸,其色苍青,为阳中之少阳,与春气相通。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仓廪之本,为营气所居之处,因其功能象是盛贮食物的器皿,故称为器,它们能吸收水谷精微,化生为糟粕,管理饮食五味的转化、吸收和排泄,其荣华在口唇四旁的白肉,其充养的组织在肌肉,其味甘,其色黄,属于至阴之类,与土气相通。以上十一脏功能的发挥,都取决于胆气的升发。人迎脉大于平时一倍,病在少阳;大两倍,病在太阳;大三倍,病在阳明;大四倍以上,为阳气太过,阴无以通,是为格阳。寸口脉大于平时一倍,病在厥阴;大两倍,病在少阴;大三倍,病在太阴;大四倍以上,为阴气太过,阳无以交,是为关阴。若人迎脉与寸口脉俱大与常时四倍以上,为阴阳气俱盛,不得相荣,是为关格。关格之脉盈盛太过,标志着阴阳极亢,不再能够达于天地阴阳经气平调的胜利状态,会很快死去。
所以过食咸味,则使血脉凝塞不畅,而颜面色泽发生变化。过食苦味,则使皮肤枯槁而毫毛脱落。过食辛味,则使筋脉劲急而爪甲枯干。过食酸味,则使肌肉粗厚皱缩而口唇掀揭。过食甘味,则使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这是偏食五味所造成的损害。所以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得肝味,肾欲得咸味,这是五味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的对应关系。
面色出现青如死草,枯暗无华的,为死症。出现黄如枳实的,为死症;出现黑如烟灰的,为死症;出现红如凝血的,为死症;出现白如枯骨的,为死症;这是五色中表现为死症的情况。面色青如翠鸟的羽毛,主生;红如鸡冠的,主生;黄如蟹腹的,主生;白如猪脂的,主生;黑如乌鸦毛的,主生。这是五色中表现有生机而预后良好的情况。心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朱砂;肺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粉红色的丝绸;肝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天青色的丝绸;脾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栝蒌实;肾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天紫色的丝绸。这些都是五脏的生机显露于外的荣华。
色、味与五脏相应:白色和辛味应于肺,赤色和苦味应于心,青色和酸味应于肝,黄色和甘味应于脾,黑色和咸味应于肾。因五脏外合五体,所以白色应于皮,赤色应于脉,青色应于筋,黄色应于肉,黑色应于骨。
各条脉络,都属于目,而诸髓都属于脑,诸筋都属于骨节,诸血都属于心,诸气都属于肺。同时,气血的运行则朝夕来往,不离于四肢八溪的部位。所以当人睡眠时,血归藏于肝,肝得血而濡养于目,则能视物;足得血之濡养,就能行走;手掌得血之濡,就能握物;手指得血之濡养就能拿取。如果刚刚睡醒就外出受风,血液的循环就要凝滞,凝于肌肤的,发生痹证;凝于经脉的,发生气血运行的滞涩;凝于足部的,该部发生厥冷。这三种情况,都是由于气血运行的不能返回组织间隙的孔穴之处,所以造成痹厥等症。全身有大谷十二处,小溪三百五十四处,这里面减除了十二脏腑各自的逾穴数目。这些都是卫气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气客居之所。治病时,可循着这些部位施以针石,以祛除邪气。
诊病的根本,要以五决为纲纪。想要了解疾病的要关键,必先确定病变的原因。所谓五决,就是五脏之脉,以此诊病,即可决断病本的所在。比如头痛等巅顶部位的疾患,属于下虚上实的,病变在足少阴和足太阳经,病甚的,可内传于肾。头晕眼花,身体摇动,目暗耳聋,属下实上虚的,病变在足少阳和足厥阴经,病甚的,可内传于肝。腹满瞋胀,支持胸膈协助,属于下部逆气上犯的,病变在足太阴和足阳明经。咳嗽气喘,气机逆乱于胸中,病变在手阳明和手太阳经。心烦头痛,胸膈不适的,病变在手太阳和手少阴经。脉象的小、大、滑、浮、沉等,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加以鉴别;五脏功能表现于外,可以通过相类事物的比象,加以推测;五脏各自的声音,可以凭意会而识别,五色的微小变化,可以用眼睛来观察。诊病时,如能将色、脉两者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就可以万无一失了。外现赤色,脉来急疾而坚实的,可诊为邪气积聚于中脘,常表现为妨害饮食,病名叫做心痹。这种病得之于外邪的侵袭,是由于思虑过度以至心气虚弱,邪气才随之而入的。外现白色,脉来急疾而浮,这是上虚下实,故常出现惊骇,病邪积聚于胸中,迫肺而作喘,但肺气本身是虚弱的,这种病的病名叫做肺痹,它有时发寒热,常因醉后行房而诱发。青色外现,脉来长而左右搏击手指,这是病邪积聚于心下,支撑协助,这种病的病名叫做肝痹,多因受寒湿而得,与疝的病理相同,它的症状有腰痛、足冷、头痛等。外现黄色,而脉来虚大的,这是病邪积聚在腹中,有逆气产生,病名叫做厥疝,女子也有这种情况,多由四肢剧烈的活动,汗出当风所诱发。外现黑色,脉象尺上坚实而大,这是病邪积聚在小腹与前阴,病名叫做肾痹,多因冷水沐浴后睡卧受凉所引起。大凡观察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的、皆为不死,因面带黄色,是尚有土气。如见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木青的,皆为死亡之征象,因面无黄色,是土气以败。
黄帝问道:我听说方士之中,有人以脑髓为脏,有人以肠胃为脏,也有的把这些都称为腑,如果向它们提出相反的意见,却又都坚持自己的看法,不知哪那种理论是对的,希望你谈一谈这个问题。
岐伯回答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种是禀承地气而生的,都能贮藏阴质,就象大地包藏万物一样,所以它们的作用是藏而不泻,叫做奇恒之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是禀承天气所生的,它们的作用,像天一样的健运周转,所以是泻而不藏的,它们受纳五脏的浊气,所以称为传化之腑。这是因为浊气不能久停其间,而必须及时转输和排泄的缘故。此外,肛门也为五脏行使输泻浊气,这样,水谷的糟粕就不会久留于体内了。所谓五脏,它的功能是贮藏经气而不向外发泻的,所以它是经常地保持精神饱满,而不是一时地得到充实。六腑,它的功能是将水谷加以传化,而不是加以贮藏,所以它有时显的充实,但却不能永远保持盛满。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水谷入口下行,胃充实了,但肠中还是空虚的,食物再下行,肠充实了,而胃中就空虚了,这样依次传递。所以说六腑是一时的充实,而不是持续的盛满,五脏则是持续盛满而不是一时的充实。
黄帝问道:为什麽气口脉可以独主五脏的病变呢?
岐伯说:胃是水谷之海,为六腑的泉源,饮食五味入口,留在胃中,经足太阴脾的运化输转,而能充养五脏之气。脾为太阴经,主输布津液,气口为手太阴肺经过之处,也属太阴经脉,主朝白脉,所以五脏六腑的水谷精微,都出自胃,反映于气口的。而五气入鼻,藏留于心肺,所以心肺有了病变,则鼻为之不利。凡治病并观察其上下的变化,审视其脉侯的虚实,查看起情志精神的状态以及痴情的表现。对那些拘守鬼神迷信观念的人,是不能与其谈论至深的医学理论的,对那些讨厌针石治疗的人,也不可能和他们讲什麽医疗技巧。有病不许治疗的人,他的病是治不好的,勉强治疗也收不到应有的功效。
国君说:“今天就谈到这里吧,医术的问题非常高深,我们以后多多探讨,学以致用,可以更好地为百姓祛病化灾。”
这厢刚刚送走岐伯,国君想回寝宫休息。那厢侍女传话,皇后请他过去。今晨皇后给他生了一个皇子,他还没有过去看看,顺便给儿子起个名。
国君一转身,差点和一个人碰个满怀。定睛一看,原来是妃子方雷氏女。
“参见国君。你看我发明了一个小东西。”方雷氏女兴冲冲地说。她手上拿了一件木头制的东西。一边是直尺状的较厚的边缘,另一边是一排整齐的木齿,下细上粗。
“哦?这是干什么用的?”国君好奇地问道。
“我给它起名叫梳子。看!”方雷氏女用它梳起了长发。
“哦!宝贝,你太聪明了!”国君恍然大悟。
方雷氏女娓娓道来,她给国君讲了梳子的发明经过。
方雷氏女素有洁癖。天天洗澡,那头乌黑黝亮的长发自然也的天天清洗。她用皂角洗发,洗的也算干净。让她苦恼的是,头发擦干,自然就缠在一起,无法理顺,无法梳直,乱蓬蓬的,像一团麻。这事成了她的一桩心事。
这天下午,有一位英雄,从东海打鱼回来,送给国君五条巴掌宽的带鱼。厨房做了红烧带鱼端上来,不巧国君出外没有回来吃饭。皇后即将临盆,饭菜也是由侍女送到寝宫。方雷氏女一个人吃饭感到好无聊。她把自己吐出的鱼齿,在手上把玩,灵光一闪,她用鱼齿梳自己的头发。挺好用的,谁知用劲太大,鱼骨断了。她找到宫廷木匠,仿照鱼齿做成了世界上第一把梳子,为爱美的后人所称道。
国君正和方雷氏女为这个实用发明所陶醉,皇后的侍女又来催,国君只好向寝宫走去。
“参见国君。”嫘祖在床上给国君施礼。
“免礼,免礼。你辛苦了。”国君说。
侍女把皇子抱来,国君接过皇子,左端详右看看,欢喜的不得了。
“叫酉吧,”国君思索片刻说。
“谢陛下赐名。”皇后说。接着,嫘祖屏退左右,给国君施礼。
“皇后,现在没有外人,何必拘泥礼节。”国君说。
“陛下,臣妾有一事相求,请陛下务必答应。”皇后说。
“你说吧。”国君说。
“请陛下娶嫫母为妃。”皇后恳切地说。
“什么?!”国君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眼前浮现出嫫母的样子。
塌鼻梁,小眯眼,大嘴巴,皮肤很黑,个头很低。她是皇后的贴身侍女,人很机灵,手很巧。
“请陛下娶嫫母为妃。”皇后一字一顿地说。
;
仓颉造字的时候,国君手下有一个叫伶伦的乐官也没有闲着。
那时候,音乐在许多场合发挥了不少作用。打仗时,用来鼓舞士气。胜利时,用它来庆功助兴。平常,用它来娱乐,陶冶性情。祭奠时,用它来敬神免灾。不过,那时候的乐器是一些棍棒、石器、瓦罐、皮鼓等等,这些东西互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噪杂、单调,难登大雅之堂。对此,国君非常不满意。要求伶伦尽快改变这种局面。
为此,国君召集伶伦和乐师们商议,集思广议,博采众长,大家提出了不少建议和点子,辟如,应该去民间采风,应该广泛采集乐器的制作材料等等。最后,国君给大家提出了两条基本要求:一是制作的乐器要精美;二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及旋律要和谐优美。
伶伦按照国君的旨意,挑选了一大批有造诣有才华的乐师,带上行李和工具,向西进发了。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爬雪山,过草地,越过茫茫的戈壁滩。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目的地。
在昆仑山脚下,他们安营扎寨。伶伦让乐师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取材料,制作乐器。过了一段时间,乐师们制作了一大批千奇百怪的乐器:有用树叶做的乐器,有用树枝做的乐器,有用石头做的乐器,有用骨头做的乐器。经伶伦一一辨别后,从而选出其中最好的乐器。伶伦认为竹管制作的乐器,奏出的声音富于变化,清脆悦耳,委婉悠长,余音袅袅。伶伦让大家选择竹管管壁薄厚均匀的部分,做出了长约三寸九分的一批竹管乐器。又让乐师们一起演奏,效果不是很理想。
伶伦很苦恼,难道就这样放弃了吗?
这天晚上,一轮满月悬挂山顶,清辉洒了一地。离开家乡有半年了,父母可好?妻儿可好?思乡之情情不自禁,泪水溢满了眼眶,伶伦想家了!
国君的重托,父母的希望——
伶伦感到压力山大,无论如何不能两手空空回家,上对不起朝廷,下对不起百姓。想到这,伶伦又掏出竹管吹奏起来。伶伦反复吹奏和琢磨,他发现同样粗细的竹管,只要长短不同,发出的声音就不同。以此为依据,定出了‘宫’、‘商’、‘角’、‘徵’、‘羽’五音,伶伦把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相当于现在的1、2、3、5、6,(do,re,mi,sol,la)。最后,伶伦和乐师们齐心协力,排除困难,制成了一套由十二根竹管组成的精美乐器。另外,发明了七种乐器。用土制的叫‘埙’,用匏制的叫‘笙’,用皮革制的叫‘鼓’,用丝制的叫‘弦’,用石制的叫‘磬’,用金属制的叫‘钟’,用木制的叫‘柷’。加上前面用竹制的‘管’,共八种。这八种乐器,称为‘八音’。初战告捷,达到了国君交待的第一个要求。
那么,如何完成国君交待的第二个要求呢?
伶伦冥思苦想,耳畔响起了凤凰的叫声。对,百鸟之王凤凰啼叫声最美,何不用它确定乐律呢?伶伦高兴的跳了起来。
昆仑山是凤凰出没的地方。从此,伶伦天刚亮就进山,繁星满天才出山。废寝忘食,专心致志。凤凰叫,伶伦和,凤凰啼,伶伦喜。凤凰的叫声千回百转,伶伦的乐声百转千回。一日不见凤凰,伶伦失魂落魄;一日不见伶伦,凤凰落魄失魂。经过反复选配和推敲,伶伦掌握了乐律的变化标准。依据凤凰的十二种啼叫声,把音从低到高确定为十二律。十二律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这天,伶伦和乐师们要回京城了。伶伦想要最后看一次凤凰,也算做最后一次告别。伶伦领着大家来到昆仑山里,他和乐师们一起按照十二律演奏起来,地上曲声悠扬,天上凤凰翩翩。有诗曰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莑莑萋萋,雍雍喈喈。
伶伦与凤凰依依惜别,不忍离去。
回到都城,伶伦和乐师们为国君表演了曼妙的音乐。国君听得如痴如醉。国君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便封他为国家天地上的最高乐官。
接着,伶伦与乐师荣将合作,用金属铸成了十二件编钟,编钟的音高依次和十二律匹配。这十二件编钟按音的高低排成上下两排,乐师按一定的节奏敲击高低不同音调的编钟,就能奏出悠扬悦耳的音乐。
这天,是国君选定的一个黄道吉日。国君大宴群臣,大殿里热闹喜庆。这时候,国君让伶伦敲响编钟,乐师们各执乐器一起奏响音乐,曲调庄严而热烈,雄壮而曼妙。这是一首用来祭祀的乐曲,国君亲自命名为《咸池》。国君规定,今后没有他的批准,不许随意奏乐。
这年的夏末,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一连下了三天三夜。姬水泛滥成灾,许多地方被淹。都城的房子大部分被淹没,街道上,兵士们驾着独木舟和筏子,挨家挨户地救人。把那些趴在房顶,骑在墙头,挂在树梢的人们一一救出。当然,也有不少人被淹死了。几乎每家都有人故去,也有一家都被水冲走的。
大水终于退走了!
烈日高照,空气里飘浮着一股腐臭气息。城里一片破败景象。不少房子被泡塌了,残垣断壁,淤泥盈尺。泡得发胀的尸体被兵士们一具一具抬走掩埋。
老百姓们陆陆续续返回家园,一边清理瓦砾,一边重建家园。国君让仓颉开仓放粮,按人头发放,不让一个人饿肚子。同时,让兵士们去每家每户帮助百姓盖房,尽快让大家的生活恢复正常。
祸不单行,百姓们正忙于重建家园,一场不期而遇的瘟疫悄然来临。
刚开始,有几个人拉肚子,大家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没在意。谁知这几个人越拉越厉害,有的人一个时辰拉了十几次,有的人发生喷射状呕吐。接着他们的亲属、朋友
也开始发病,症状一模一样。随之,病情向整个城市蔓延。最早发病的人已有三个人死去。兵士中也有不少人病倒。短短的三天时间,又有几十个人死去。整个城市陷入恐慌中。
一些没有病倒的人们,携儿带女想要逃离都城。羲和带领兵士把他们挡在城里。说是奉了国师的命令,城里的人一律不许出城,城外的人一律不许进城,违者格杀勿论!
现在最急的人是岐伯,最忙的人也是岐伯。他知道,这是一场突然爆发的瘟疫,来势凶猛,随时会吞掉更多人的性命。
当务之急,先做好隔离工作。国君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岐伯,由他任意调度。经过排查,把那些没有症状的百姓全部转移到东城区。岐伯称之为安全区。由兵士们看管、警戒。由国家为他们提供饮食。统一安排起居。
西城区为疫情区。由重兵把守。只许进不许出,饮食有专人派送。
接着,岐伯带着十几个巫医,巡回诊疗,控制疫情,治病救人。把那些重症病人放在一起,设定为重症区,派了几十个身体强壮的兵士进行专人看护,只有岐伯和那些巫医才能进去。
岐伯通过大量的病例发现,一般的病人患病基本上都是两部曲,病初发进入吐泻期。腹泻是发病的第一个症状,多数没有腹痛,排便后自觉轻快感。少数有隐痛,个别可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排出的粪便初为黄色稀便,后为水样便。腹泻严重者排出白色浑浊样的“米泔水”样大便,甚至血便。腹泻次数由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一般发生腹泻后,多为喷射状呕吐。呕吐物开始是胃内食物,接着变为水样,严重者吐出“米泔水”样物。
病人继而进入脱水期,由于呕吐和腹泻,让体内大量水分丧失,因而出现脱水,直至身体衰竭。病程长短,主要决定治疗是否及时和正确与否,一般为半个时辰至两三天。轻度脱水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差。中度脱水,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重度脱水,皮肤干皱,没有弹性,声音嘶哑,眼窝下陷,神情冷漠。身体衰竭时,四肢厥冷,肌肉痉挛,脉搏细微,开始狂躁不安,继而表情呆滞,昏睡不醒。
岐伯将含有草木灰的淡盐水为病人补充液体,用黄芪、蒲公英、野菊花、双花、板蓝根、葛根、藿香、乌梅、白芷、大黄、苍术等若干,根据病情的轻重,加减配伍煎熬的汤药,按时给病人服下。又派出一支消毒队,用雄黄和草木灰,把城里的每一间房子乃至每一个角落都齐齐消毒一遍,消毒并封存所有的水井,人畜吃水一律从城外运来。给那些没有发病的人,每日煎熬汤药服用,进行预防,增强他们的体质。
上下一心,军民团结,经过半个月的日夜奋战,瘟疫终于被扑灭。
这天,国君请岐伯在偏殿品茶。
国君问岐伯:人有四经十二从,这是什么意思?
歧伯回答说:四经,是指与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十二从,是指与十二个月相应的十二经脉。脉有阴有阳,能了解什么是阳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阴脉,能了解什么是阴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阳脉。阳脉有五种,就是春微弦,夏微钩,长夏微缓,秋微毛,冬微石。五时各有五脏的阳脉,所以五时配合五脏,则为二十五种阳脉。所谓阴脉,就是脉没有胃气,称为真脏脉象真脏脉是胃气已经败坏的象征,败象已见,就可以断其必死。所谓阳脉,就是指有胃气之脉。辨别阳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病变的所在;辨别真脏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死亡的时期。三阳经脉的诊察部位,在结喉两旁的人迎穴,三阴经脉的诊察部位,在手鱼际之后的寸口。一般在健康状态之下,人迎与寸口的脉象是一致的。辨别属阳的胃脉,能知道时令气候和疾病的宜忌;辨别属阴的真脏脉,能知道病人的死生时期。临证时应谨慎而熟练地辨别阴脉与阳脉,就不致疑惑不绝而众议纷纭了。
凡诊得无胃气的真藏脉,例如:肝脉来的形象,如一线孤悬,似断似绝,或者来得弦急而硬,十八日当死;心脉来时,孤悬断绝,九日当死;脉脉来时,孤悬断绝,十二日当死;肾脉来时,孤悬断绝,七日当死;脾脉来时,孤悬断绝,四日当死。
一般地说:胃肠有病,则可影响心脾,病人往往有难以告人的隐情,如果是女子就会月经不调,甚至经闭。若病久传变,或者形体逐渐消瘦,成为“风消”,或者呼吸短促,气息上逆,成为“息贲”,就不可治疗了。一般地说:太阳经发病,多有寒热的症状,或者下部发生痈肿,或者两足痿弱无力而逆冷,腿肚酸痛。若病久传化,或为皮肤干燥而不润泽,或变为颓疝。
一般的说:少阳经发病,生发之气即减少,或易患咳嗽,或易患泄泻。若病久传变,或为心虚掣痛,或为饮食不下,阻塞不通。
阳明与厥隐发病,主病惊骇,背痛,常常嗳气、呵欠,名曰风厥。少阴和少阳发病,腹部作胀,心下满闷,时欲叹气。太阳和太阴发病,则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者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或者四肢不能举动。
脉搏鼓动于指下,来时有力,去时力衰,叫做钩脉;稍无力,来势轻虚而浮,叫做毛脉;有力而紧张,如按琴瑟的弦,叫做弦脉;有力而必须重按,轻按不足,叫做石脉;既非无力,又不过于有力,一来一去,脉象和缓,流通平顺,叫做滑脉。
阴阳失去平衡,以致阴气争胜于内,阳气扰乱于外,汗出不止,四肢厥冷,下厥上逆,浮阳熏肺,发生喘鸣。
阴之所以不能生化,由于阴阳的平衡,是谓正常。如果以刚与刚,则阳气破散,阴气亦必随之消亡;倘若阴气独盛,则寒湿偏胜,亦为刚柔不和,经脉气血亦致败绝。
属于死阴的病,不过三日就要死;属于生阳的病,不过四天就会痊愈。所谓生阳、死阴:例如肝病传心,为木生火,得其生气,叫做生阳;心病传肺,为火克金,金被火消亡,叫做死阴,肺病传肾,以饮传阴,无阳之候,叫做重阴;肾病传脾,水反侮土,叫做辟阴,是不治的死症。
邪气郁结于阳经,则四肢浮肿,以四肢为诸阳之本;邪气郁结于阴经,则大便下血,以阴络伤则血下溢,初结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经阳经都有邪气郁结,而偏重于阴经方面的,就会发生“石水”之病,少腹肿胀;邪气郁结于二阳(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则肠胃俱热,多为消渴之症;邪气郁结于三阳(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则多为上下不通的隔症;邪气郁结于三阴(足太阴脾、手太阴肺),多为水肿膨胀的病;邪气郁结于一阴一阳(指厥阴和少阳)多为喉痹之病。
阴脉搏动有力,与阳脉有明显的区别,这是怀孕的现象;阴阳脉(尺脉、寸脉)具虚而患痢疾的,是为死症;阳脉加倍于阴脉,当有汗出,阴脉虚而阳脉搏击,火迫血行,在妇人为血崩。
三阴(指手太阴肺、足太阴脾)之脉,俱搏击于指下,大约到二十天半夜时死亡;二阴就(指手少阴心、足少阴肾)之脉俱搏击于指下,大约到十三天傍晚时死亡;一阴(指手厥阴心胞络、足厥阴肝)之脉俱搏击于指下,而鼓动过甚的,三天就要死亡;三阴三阳之脉俱搏,心腹胀满,阴阳之气发泄已尽,大小便不通,则五日死;三阳(指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之脉俱搏击于指下,患有温病的,无法治疗,不过十日就要死了。
国君问道:我想听你谈一下人体六脏六腑这十二个器官的责任分工,高低贵贱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你问的真详细呀!请让我谈谈这个问题。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肺,是相傅之官,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因主一身之气而调节全身的活动。肝,主怒,像将军一样的勇武,称为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膻中,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心志的喜乐,靠它传佈出来。脾和胃司饮食的受纳和布化,是仓廪之官,无味的阴阳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大肠是传导之官,它能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排除体外。小肠是受盛之官,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而进一步分化清浊。肾,是作强之官,它能够使人发挥强力而产生各种伎巧。三焦,是决渎之官,它能够通行水道。膀胱是州都之官,蓄藏津液,通过气化作用,方能排除尿液。以上这十二官,虽有分工,但其作用应该协调而不能相互脱节。所以君主如果明智顺达,则下属也会安定正常,用这样的道理来养生,就可以使人长寿,终生不会发生危殆,用来治理天下,就会使国家昌盛繁荣。君主如果不明智顺达,那麽,包括其本身在内的十二官就都要发生危险,各器官发挥正常作用的途径闭塞不通,形体就要受到严重伤害。在这种情况下,谈养生续命是不可能的,只会招致灾殃,缩短寿命。同样,以君主之昏聩不明来治理天下,那政权就危险难保了,千万要警惕再警惕呀!至深的道理是微渺难测的,其变化也没有穷尽,谁能清楚地知道它的本源!实在是困难得很呀!有学问的人勤勤恳恳地探讨研究,可是谁能知道它的要妙之处!那些道理暗昧难明,就象被遮蔽着,怎能了解到它的精华是什麽!那似有若无的数量,是产生于毫蹻也是起于更小的度量,只不过把它们千万倍地积累扩大,推衍增益,才演变成了形形色色的世界。
国君说:好啊!我听到了精纯明彻的道理,这真是大圣人建立事业的基础,对于这宣畅明白的宏大理论,如果不专心修省而选择吉祥的日子,把这些著作珍藏在灵台兰室,很快地保存起来,以便流传后世。
国君问道:我听说天体的运行是以六个甲子构成一年,人则以九九极数的变化来配合天道的准度,而人又有三百六十五穴,与天地相应,这些说法,已听到很久了,但不知是什麽道理?
岐伯答:你提的问题很高明啊!请让我就此问题谈谈看法。六六之节和九九制会,是用来确定天度和气数的。天度,是计算日月行程的。气数,是标志万物化生之用的。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它们的运行有一定的部位和秩序,其环周也有一定的道路。每一昼夜,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余,所以大月、小月和起来三百六十五天成为一年,由于月份的不足,节气有盈余,于是产生了闰月。确定了岁首冬至并以此为开始,用圭表的日影以推正中气的时间,随着日月的运行而推算节气的盈余,直到岁尾,整个天度的变化就可以完全计算出来了。
国君说:我已经明白了天度,还想知道气数是怎样与天度配合的?
岐伯说:天以六六为节制,地以九九之数,配合天道的准度,天有十干,代表十日,十干循环六次而成一个周甲,周甲重复六次而一年终了,这是三百六十日的计算方法。自古以来,都以通于天气而为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不外天之阴阳。地的九州,人的九窍,都与天气相通,天衍生五行,而阴阳又依盛衰消长而各分为三。三气合而成天,三气合而成地,三气合而成人,三三而合成九气,在地分为九野,在人体分为九脏,形脏四,神脏五,合成九脏,以应天气。
国君说:我已经明白了六六九九配合的道理,先生说气的盈余积累成为闰月,我想听您讲一下是什麽气?请您来启发我的蒙昧,解释我的疑惑!
岐伯说:这是上帝秘而不宣的理论,先师传授给我的。
国君说:就请全部讲给我听。
岐伯说:五日称为候,三候称为气,六气称为时,四时称为岁,一年四时,各随其五行的配合而分别当旺。木、火、土、金、水五行随时间的变化而递相承袭,各有当旺之时,到一年终结时,再从头开始循环。一年分力四时,四时分布节气,逐步推移,如环无端,节气中再分候,也是这样的推移下去。所以说,不知当年客气加临、气的盛衰、虚实的起因等情况,就不能做个好医生。
国君说:五行的推移,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它的太过与不及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五行之气更迭主时,互有胜克,从而有盛衰的变化,这是正常的现象。
国君说:平气是怎样的呢?岐伯说:这是没有太过和不及。
国君说:太过和不及的情况怎样呢?岐伯说:这些情况在经书中已有记载。
国君说:什麽叫做所胜?
岐伯说: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这就是时令根据五行规律而互相胜负的情况。同时,时令又依其五行之气的属性来分别影响各脏。
国君说:怎样知道它们之间的相胜情况呢?
岐伯说:首先要推求气候到来的时间,一般从立春开始向下推算。如果时令未到而气候先期来过,称为太过,某气太过就会侵侮其所不胜之气,欺凌其所胜之气,这就叫做气淫;时令以到而气候未到,称为不及,某气不及,则其所胜之气因缺乏制约而妄行,其所生之气因缺乏资助而困弱,其所不胜则更会加以侵迫,这就叫做气迫。所谓求其至,就是要根据时令推求气候到来的早晚,要谨慎地等候时令的变化,气候的到来是可以预期的。如果搞错了时令或违反了时令与气候相合的关系,以致于分不出五行之气当旺的时间,那麽,当邪气内扰,病及于人的时候,好的医生也不能控制了。
国君说:五行之气有不相承袭的吗?
岐伯说:天的五行之气,在四时中的分布不能没有常规。如果五行之气不按规律依次相承,就是反常的现象,反常就会使人发生病变,如在某一时令出现的反常气候,为当旺之气之所胜者,则其病轻微,若为当旺之气之所不胜者,则其病深重,而若同时感受其他邪气,就会造成死亡。所以反常气候的出现,不在其所克制的某气当旺之时令,病就轻微,若恰在其所克制的某气当旺之时令发病,则病深重。
国君说:好。我听说由于天地之气的和合而有万物的形体,又由于其变化多端以至万物形态差异而定有不同的名称。天地的气运,阴阳的变化,它们对于万物的生成,就其作用而言,哪个多,哪个少,可以听你讲一讲吗?
岐伯说:问的实在详细呀!天及其广阔,不可测度,地极其博大,也很难计量,像您这样伟大神灵的圣主既然发问,就请让我陈述一下其中的道理吧。草木显现五色,而五色的变化,是看也看不尽的;草木产生五味,而五味的醇美,是尝也尝不完的。人们对色味的嗜欲不同,而各色味是分别与五脏相通的。天供给人们以五气,地供给人们以五味。五气由鼻吸入,贮藏于心肺,其气上升,使面部五色明润,声音洪亮。五味入于口中,贮藏于肠胃,经消化吸收,五味精微内注五脏以养五脏之气,脏气和谐而保有生化机能,津液随之生成,神气也就在此基础上自然产生了。
国君说:脏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心,是生命的根本,为神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于面部,其充养的组织在血脉,为阳中的太阳,与夏气相通。肺是气的根本,为魄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毫毛,其充养的组织在皮肤,是阳中的太阴,与秋气相通。肾主蛰伏,是封藏经气的根本,为精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头发,其充养的组织在骨,为阴中之少阴,与冬气相通。肝,是罢极之本,为魄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爪甲,其充养的组织在筋,可以生养血气,其味酸,其色苍青,为阳中之少阳,与春气相通。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仓廪之本,为营气所居之处,因其功能象是盛贮食物的器皿,故称为器,它们能吸收水谷精微,化生为糟粕,管理饮食五味的转化、吸收和排泄,其荣华在口唇四旁的白肉,其充养的组织在肌肉,其味甘,其色黄,属于至阴之类,与土气相通。以上十一脏功能的发挥,都取决于胆气的升发。人迎脉大于平时一倍,病在少阳;大两倍,病在太阳;大三倍,病在阳明;大四倍以上,为阳气太过,阴无以通,是为格阳。寸口脉大于平时一倍,病在厥阴;大两倍,病在少阴;大三倍,病在太阴;大四倍以上,为阴气太过,阳无以交,是为关阴。若人迎脉与寸口脉俱大与常时四倍以上,为阴阳气俱盛,不得相荣,是为关格。关格之脉盈盛太过,标志着阴阳极亢,不再能够达于天地阴阳经气平调的胜利状态,会很快死去。
所以过食咸味,则使血脉凝塞不畅,而颜面色泽发生变化。过食苦味,则使皮肤枯槁而毫毛脱落。过食辛味,则使筋脉劲急而爪甲枯干。过食酸味,则使肌肉粗厚皱缩而口唇掀揭。过食甘味,则使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这是偏食五味所造成的损害。所以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得肝味,肾欲得咸味,这是五味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的对应关系。
面色出现青如死草,枯暗无华的,为死症。出现黄如枳实的,为死症;出现黑如烟灰的,为死症;出现红如凝血的,为死症;出现白如枯骨的,为死症;这是五色中表现为死症的情况。面色青如翠鸟的羽毛,主生;红如鸡冠的,主生;黄如蟹腹的,主生;白如猪脂的,主生;黑如乌鸦毛的,主生。这是五色中表现有生机而预后良好的情况。心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朱砂;肺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粉红色的丝绸;肝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天青色的丝绸;脾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栝蒌实;肾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天紫色的丝绸。这些都是五脏的生机显露于外的荣华。
色、味与五脏相应:白色和辛味应于肺,赤色和苦味应于心,青色和酸味应于肝,黄色和甘味应于脾,黑色和咸味应于肾。因五脏外合五体,所以白色应于皮,赤色应于脉,青色应于筋,黄色应于肉,黑色应于骨。
各条脉络,都属于目,而诸髓都属于脑,诸筋都属于骨节,诸血都属于心,诸气都属于肺。同时,气血的运行则朝夕来往,不离于四肢八溪的部位。所以当人睡眠时,血归藏于肝,肝得血而濡养于目,则能视物;足得血之濡养,就能行走;手掌得血之濡,就能握物;手指得血之濡养就能拿取。如果刚刚睡醒就外出受风,血液的循环就要凝滞,凝于肌肤的,发生痹证;凝于经脉的,发生气血运行的滞涩;凝于足部的,该部发生厥冷。这三种情况,都是由于气血运行的不能返回组织间隙的孔穴之处,所以造成痹厥等症。全身有大谷十二处,小溪三百五十四处,这里面减除了十二脏腑各自的逾穴数目。这些都是卫气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气客居之所。治病时,可循着这些部位施以针石,以祛除邪气。
诊病的根本,要以五决为纲纪。想要了解疾病的要关键,必先确定病变的原因。所谓五决,就是五脏之脉,以此诊病,即可决断病本的所在。比如头痛等巅顶部位的疾患,属于下虚上实的,病变在足少阴和足太阳经,病甚的,可内传于肾。头晕眼花,身体摇动,目暗耳聋,属下实上虚的,病变在足少阳和足厥阴经,病甚的,可内传于肝。腹满瞋胀,支持胸膈协助,属于下部逆气上犯的,病变在足太阴和足阳明经。咳嗽气喘,气机逆乱于胸中,病变在手阳明和手太阳经。心烦头痛,胸膈不适的,病变在手太阳和手少阴经。脉象的小、大、滑、浮、沉等,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加以鉴别;五脏功能表现于外,可以通过相类事物的比象,加以推测;五脏各自的声音,可以凭意会而识别,五色的微小变化,可以用眼睛来观察。诊病时,如能将色、脉两者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就可以万无一失了。外现赤色,脉来急疾而坚实的,可诊为邪气积聚于中脘,常表现为妨害饮食,病名叫做心痹。这种病得之于外邪的侵袭,是由于思虑过度以至心气虚弱,邪气才随之而入的。外现白色,脉来急疾而浮,这是上虚下实,故常出现惊骇,病邪积聚于胸中,迫肺而作喘,但肺气本身是虚弱的,这种病的病名叫做肺痹,它有时发寒热,常因醉后行房而诱发。青色外现,脉来长而左右搏击手指,这是病邪积聚于心下,支撑协助,这种病的病名叫做肝痹,多因受寒湿而得,与疝的病理相同,它的症状有腰痛、足冷、头痛等。外现黄色,而脉来虚大的,这是病邪积聚在腹中,有逆气产生,病名叫做厥疝,女子也有这种情况,多由四肢剧烈的活动,汗出当风所诱发。外现黑色,脉象尺上坚实而大,这是病邪积聚在小腹与前阴,病名叫做肾痹,多因冷水沐浴后睡卧受凉所引起。大凡观察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的、皆为不死,因面带黄色,是尚有土气。如见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木青的,皆为死亡之征象,因面无黄色,是土气以败。
黄帝问道:我听说方士之中,有人以脑髓为脏,有人以肠胃为脏,也有的把这些都称为腑,如果向它们提出相反的意见,却又都坚持自己的看法,不知哪那种理论是对的,希望你谈一谈这个问题。
岐伯回答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种是禀承地气而生的,都能贮藏阴质,就象大地包藏万物一样,所以它们的作用是藏而不泻,叫做奇恒之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是禀承天气所生的,它们的作用,像天一样的健运周转,所以是泻而不藏的,它们受纳五脏的浊气,所以称为传化之腑。这是因为浊气不能久停其间,而必须及时转输和排泄的缘故。此外,肛门也为五脏行使输泻浊气,这样,水谷的糟粕就不会久留于体内了。所谓五脏,它的功能是贮藏经气而不向外发泻的,所以它是经常地保持精神饱满,而不是一时地得到充实。六腑,它的功能是将水谷加以传化,而不是加以贮藏,所以它有时显的充实,但却不能永远保持盛满。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水谷入口下行,胃充实了,但肠中还是空虚的,食物再下行,肠充实了,而胃中就空虚了,这样依次传递。所以说六腑是一时的充实,而不是持续的盛满,五脏则是持续盛满而不是一时的充实。
黄帝问道:为什麽气口脉可以独主五脏的病变呢?
岐伯说:胃是水谷之海,为六腑的泉源,饮食五味入口,留在胃中,经足太阴脾的运化输转,而能充养五脏之气。脾为太阴经,主输布津液,气口为手太阴肺经过之处,也属太阴经脉,主朝白脉,所以五脏六腑的水谷精微,都出自胃,反映于气口的。而五气入鼻,藏留于心肺,所以心肺有了病变,则鼻为之不利。凡治病并观察其上下的变化,审视其脉侯的虚实,查看起情志精神的状态以及痴情的表现。对那些拘守鬼神迷信观念的人,是不能与其谈论至深的医学理论的,对那些讨厌针石治疗的人,也不可能和他们讲什麽医疗技巧。有病不许治疗的人,他的病是治不好的,勉强治疗也收不到应有的功效。
国君说:“今天就谈到这里吧,医术的问题非常高深,我们以后多多探讨,学以致用,可以更好地为百姓祛病化灾。”
这厢刚刚送走岐伯,国君想回寝宫休息。那厢侍女传话,皇后请他过去。今晨皇后给他生了一个皇子,他还没有过去看看,顺便给儿子起个名。
国君一转身,差点和一个人碰个满怀。定睛一看,原来是妃子方雷氏女。
“参见国君。你看我发明了一个小东西。”方雷氏女兴冲冲地说。她手上拿了一件木头制的东西。一边是直尺状的较厚的边缘,另一边是一排整齐的木齿,下细上粗。
“哦?这是干什么用的?”国君好奇地问道。
“我给它起名叫梳子。看!”方雷氏女用它梳起了长发。
“哦!宝贝,你太聪明了!”国君恍然大悟。
方雷氏女娓娓道来,她给国君讲了梳子的发明经过。
方雷氏女素有洁癖。天天洗澡,那头乌黑黝亮的长发自然也的天天清洗。她用皂角洗发,洗的也算干净。让她苦恼的是,头发擦干,自然就缠在一起,无法理顺,无法梳直,乱蓬蓬的,像一团麻。这事成了她的一桩心事。
这天下午,有一位英雄,从东海打鱼回来,送给国君五条巴掌宽的带鱼。厨房做了红烧带鱼端上来,不巧国君出外没有回来吃饭。皇后即将临盆,饭菜也是由侍女送到寝宫。方雷氏女一个人吃饭感到好无聊。她把自己吐出的鱼齿,在手上把玩,灵光一闪,她用鱼齿梳自己的头发。挺好用的,谁知用劲太大,鱼骨断了。她找到宫廷木匠,仿照鱼齿做成了世界上第一把梳子,为爱美的后人所称道。
国君正和方雷氏女为这个实用发明所陶醉,皇后的侍女又来催,国君只好向寝宫走去。
“参见国君。”嫘祖在床上给国君施礼。
“免礼,免礼。你辛苦了。”国君说。
侍女把皇子抱来,国君接过皇子,左端详右看看,欢喜的不得了。
“叫酉吧,”国君思索片刻说。
“谢陛下赐名。”皇后说。接着,嫘祖屏退左右,给国君施礼。
“皇后,现在没有外人,何必拘泥礼节。”国君说。
“陛下,臣妾有一事相求,请陛下务必答应。”皇后说。
“你说吧。”国君说。
“请陛下娶嫫母为妃。”皇后恳切地说。
“什么?!”国君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眼前浮现出嫫母的样子。
塌鼻梁,小眯眼,大嘴巴,皮肤很黑,个头很低。她是皇后的贴身侍女,人很机灵,手很巧。
“请陛下娶嫫母为妃。”皇后一字一顿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