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箭在弦上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此次来太和宫,不只是避暑,还要讲武,毕竟突厥尚在虎视眈眈,年年进犯大唐。
校场周围,摆放着十多个箭靶,校场四周,兵容齐整。看台上,李渊端坐正中,陪伴他的,除了万贵妃还有宠妃尹德妃,长孙梓菡和杨如烟分列左右。
李世民和李元吉皆戎装上阵,也和一些将领一起演示骑射。李渊看着两个英气勃勃的儿子,暂时忘了密奏一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我李家男子精于骑射,世民,元吉,你们二人今日就好好演习一番吧。”
李世民和李元吉忙拱手称是。李世民向李元吉谦让道:“四弟,你先来。”
李元吉点点头,慢慢策马走到校场,看了一眼看台上的杨如烟。杨如烟这是第一次见李元吉戎装打扮,果然更显得英武逼人,杨如烟见他看向自己,忙冲他点了点头。
李元吉看到杨如烟点头示意,便也笑笑,开始催马快跑。马在校场快跑一圈,李元吉便有了打算,他拉起缰绳,马慢慢停下。李元吉开始取弓搭箭,他剑眉紧蹙,眼睛眯起,对准最远的箭靶。
杨如烟很少见人马上射箭,她从小便会骑马,但是双手皆不敢离开缰绳,她见李元吉两只手都松了缰绳,还要奋力射箭,心便悬了起来。
“砰”的一声,李元吉一箭射中靶心,场内现出一片欢呼声。
杨如烟脸上也浮起笑意,叹服不已。怪不得世间女子皆仰慕少年英雄,李元吉在马上真是英姿飒爽,俊朗过人。
随着一声声弦动箭中之声,李元吉背囊中的箭枝已尽数射出。他箭无虚发,多数正中靶心,偶有一两支虽未中靶心,也与靶心紧邻。
李元吉从马背跃下,众将士齐声欢呼:“齐王殿下神武。”李元吉走到李渊面前行礼,李渊赞许地不断点头,让他先去换装。李元吉并未径直前去换装,而是先到了杨如烟面前,笑唤了一声“如烟”。杨如烟见他衣装湿透,额头上密密一层汗珠,忙起身为他擦拭。
李渊身侧的尹德妃看到这一幕,笑对李渊耳语几句,李渊望着这对小夫妻,忍不住开怀而笑。
李世民本来已经准备好了,却不经意扫到看台,正撞见杨如烟为李元吉拭汗。忘一个人需要多久?他痛苦地别过头去,催马到了校场。
李世民心中有事,难以集中精神,第一箭竟然脱靶。李世民骑射之术高明,人尽皆知,见他脱靶,全场哗然,李渊也大为不解,一脸困惑地望着李世民。杨如烟想起李世民当初拿弹弓射花灯的情景,痛楚难当——他依旧没有释怀。
李世民努力让自己定下心来,他策马在场内绕了几圈,定神再射。这次射的好一些,箭落在靶上,却离靶心甚远。
李元吉换上常服,坐到杨如烟身侧。他看到李世民连连失误,也很不解,不由看了杨如烟一眼,恰好杨如烟也在看他,两人眼光碰到一起,李元吉随即笑了一下,将手放到她的手上。
李世民看看自己的成绩,紧咬着下唇,手在箭弦上狠狠划动一下,手指的痛楚让他头脑稍稍清醒,他这才取出一支箭,搭在了弓上。
密奏已经送来几日了,李渊一直思忖要不要召见李世民。今日他看到李世民的失态,他唯恐李世民正有所筹谋,便下定决心,派人召来李世民。
李世民听说是父亲单独召见,便有些不安。自武德七年之后,他单独被李渊召见,就没有好事。
果然,李世民刚见过李渊,李渊就掷给他一份奏折:“你自己看。”
李世民疑惑地打开奏折,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字:“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太白经天为不吉之兆,偏偏李渊又对自己有所忌惮,李世民万分惊恐,跪下道:“父亲,儿臣实在不知是怎么回事。”
李渊双目如炬:“难道你又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儿臣不敢。”李世民只觉浑身冰冷,不敢抬头,“儿臣今年一直身体不适,甚少出府,现在又同父亲在太和宫,儿臣的一举一动,父亲莫不知晓。太白经天只是天像而已,父亲难到会据此猜忌儿臣?”
李渊更怕李世民有不义之举,若是如此,不单李建成,李元吉恐怕也难以保全。他目光中皆是冷冽,望着李世民道:“之前我都是为了你好,若你再有异心,怕是我也无可奈何。”
李世民恳切道:“父亲明鉴,儿臣心中坦荡,天地可证。”一次次被猜忌,一次次被父亲警告,李世民的心越来越冷,对于父亲,他已经不抱任何幻想了。
五月末,突厥入塞包围乌城。消息传来,李渊大怒,与李世民、李元吉商议之后,不顾此时正当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还是决定返回长安。
突厥的多次进犯,反倒让东宫重臣看到了一个良机。魏征朗声道:“我大唐国力日盛,兵强马壮,而今对于突厥,却依然是以防守为主。自武德六年之后,再无大的战事,如今虽挥兵梁师都,但梁师都仅处一隅,实在不足为惧。以臣之见,以大唐兵力,完全可以北伐突厥,一劳永逸。”
李建成道:“魏征所言,我也想过。我即日便奏明陛下,再行商议。”
魏征看向李元吉道:“若是齐王能督军北征,陛下必定更会挑选精锐之师随行。”他见李建成兄弟都看向自己,继续道,“秦王账下多骁勇之士,若挑选这些将士出征,也是无可厚非。”
李建成这才明白他的意思:“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好机会。只是,”他为难地看着李元吉,“四弟新婚燕尔,此时若是要你带兵出征……”
李元吉虽然舍不得娇妻,但还是上前道:“大哥有事,我怎能不助大哥一臂之力?更何况,这次确实机会难得,既能向突厥耀我大唐天威,又能绝除二哥的非分之想,可谓一举两得。若是放过此次机会,再等下次,不知何年何月,恐怕夜长梦多,后患无穷。”
李建成感激地点了点头。
李元吉先行回府后,魏征对李建成道:“齐王倒是一直不忘手足之情,一直在帮殿下。”
李建成动容道:“是,齐王确实不枉我当年对他的照顾。”
李世民将太白经天一事告知近臣,长孙无忌悲愤不能自制:“殿下这两年得到了什么?只要陛下召见殿下,就免不了一顿训斥。而这些跟殿下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呢?贬斥、责罚,甚至还被用刑!殿下还要忍到什么时候,真要忍到性命不保之时再悔悟吗?”
李世民喝止他道:“这些话是你该讲的吗?我曾说过,说话做事,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
长孙无忌依然无所顾忌道:“殿下还有什么办法?即使殿下不要这天下,也不能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到了现在,太子可会轻易放过殿下?”
李世民郁郁道:“有父亲在,太子还不会要我性命。”
长孙无忌咬牙笑道:“恐怕陛下的意思是,只留秦王一条性命吧?陛下的意思再明白不过,陛下一心要太子顺利登基,而殿下却是个绊脚石。”他见李世民没有言语,又道,“房玄龄,杜如晦一直在为殿下谋划,只要殿下一声令下……”
李世民又制止道:“我们可以做些打算,不测之时还可以撤离长安,但是,不要再劝我痛下狠手。若是依你,我怕后半年再无宁日。”李世民痛苦地闭上眼睛,“这次回到长安,父亲在我府外又安插了不少耳目,你们不宜久留,赶快走吧。”
李建成建议李渊征讨突厥,李渊本也在思忖此事,既然李建成提了出来,他便召相关人等前来议事。
大唐迟早会出兵突厥,商议此事,李世民并不觉得奇怪,只是此事由李建成提及,李世民便有些警觉,他虽然也表示赞成,却没有多言。
几名宰相也没有异议,表示大唐有实力与突厥一战。李建成又道:“此乃我军首次出兵突厥,胜负至关重要,何人挂帅,关系重大。儿臣举荐四弟为帅,四弟多次带兵出征,屡立战功,又身为亲王,定能鼓舞士气,令三军声势大震。”
近几年,李渊虽然常派几个儿子出去防守,但是涉及到征战他还是有些顾忌,毕竟领兵打仗还是有些风险。李建成的提议李渊没有马上答应,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李世民听到李建成举荐李元吉,便知道他们已经商量好了,更明白一定还有下文,心中犹如毒蛇噬咬一番,闭口不言。
杨恭仁道:“此次与突厥之战,对大唐之意义,不逊于当初洛阳之战、平定刘黑闼之战。如今齐王比往年更加英武沉稳,齐王领兵督战,以臣看来,是最合适不过。”
裴寂道:“此战告捷,大唐边关将多年无忧,请陛下早下决断。”
李渊看了看李元吉,见他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便道:“好,朕择日便下诏,以齐王为帅,北征突厥。众卿也要早日议定详细事宜,以保此战万无一失。”
此次来太和宫,不只是避暑,还要讲武,毕竟突厥尚在虎视眈眈,年年进犯大唐。
校场周围,摆放着十多个箭靶,校场四周,兵容齐整。看台上,李渊端坐正中,陪伴他的,除了万贵妃还有宠妃尹德妃,长孙梓菡和杨如烟分列左右。
李世民和李元吉皆戎装上阵,也和一些将领一起演示骑射。李渊看着两个英气勃勃的儿子,暂时忘了密奏一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我李家男子精于骑射,世民,元吉,你们二人今日就好好演习一番吧。”
李世民和李元吉忙拱手称是。李世民向李元吉谦让道:“四弟,你先来。”
李元吉点点头,慢慢策马走到校场,看了一眼看台上的杨如烟。杨如烟这是第一次见李元吉戎装打扮,果然更显得英武逼人,杨如烟见他看向自己,忙冲他点了点头。
李元吉看到杨如烟点头示意,便也笑笑,开始催马快跑。马在校场快跑一圈,李元吉便有了打算,他拉起缰绳,马慢慢停下。李元吉开始取弓搭箭,他剑眉紧蹙,眼睛眯起,对准最远的箭靶。
杨如烟很少见人马上射箭,她从小便会骑马,但是双手皆不敢离开缰绳,她见李元吉两只手都松了缰绳,还要奋力射箭,心便悬了起来。
“砰”的一声,李元吉一箭射中靶心,场内现出一片欢呼声。
杨如烟脸上也浮起笑意,叹服不已。怪不得世间女子皆仰慕少年英雄,李元吉在马上真是英姿飒爽,俊朗过人。
随着一声声弦动箭中之声,李元吉背囊中的箭枝已尽数射出。他箭无虚发,多数正中靶心,偶有一两支虽未中靶心,也与靶心紧邻。
李元吉从马背跃下,众将士齐声欢呼:“齐王殿下神武。”李元吉走到李渊面前行礼,李渊赞许地不断点头,让他先去换装。李元吉并未径直前去换装,而是先到了杨如烟面前,笑唤了一声“如烟”。杨如烟见他衣装湿透,额头上密密一层汗珠,忙起身为他擦拭。
李渊身侧的尹德妃看到这一幕,笑对李渊耳语几句,李渊望着这对小夫妻,忍不住开怀而笑。
李世民本来已经准备好了,却不经意扫到看台,正撞见杨如烟为李元吉拭汗。忘一个人需要多久?他痛苦地别过头去,催马到了校场。
李世民心中有事,难以集中精神,第一箭竟然脱靶。李世民骑射之术高明,人尽皆知,见他脱靶,全场哗然,李渊也大为不解,一脸困惑地望着李世民。杨如烟想起李世民当初拿弹弓射花灯的情景,痛楚难当——他依旧没有释怀。
李世民努力让自己定下心来,他策马在场内绕了几圈,定神再射。这次射的好一些,箭落在靶上,却离靶心甚远。
李元吉换上常服,坐到杨如烟身侧。他看到李世民连连失误,也很不解,不由看了杨如烟一眼,恰好杨如烟也在看他,两人眼光碰到一起,李元吉随即笑了一下,将手放到她的手上。
李世民看看自己的成绩,紧咬着下唇,手在箭弦上狠狠划动一下,手指的痛楚让他头脑稍稍清醒,他这才取出一支箭,搭在了弓上。
密奏已经送来几日了,李渊一直思忖要不要召见李世民。今日他看到李世民的失态,他唯恐李世民正有所筹谋,便下定决心,派人召来李世民。
李世民听说是父亲单独召见,便有些不安。自武德七年之后,他单独被李渊召见,就没有好事。
果然,李世民刚见过李渊,李渊就掷给他一份奏折:“你自己看。”
李世民疑惑地打开奏折,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字:“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太白经天为不吉之兆,偏偏李渊又对自己有所忌惮,李世民万分惊恐,跪下道:“父亲,儿臣实在不知是怎么回事。”
李渊双目如炬:“难道你又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儿臣不敢。”李世民只觉浑身冰冷,不敢抬头,“儿臣今年一直身体不适,甚少出府,现在又同父亲在太和宫,儿臣的一举一动,父亲莫不知晓。太白经天只是天像而已,父亲难到会据此猜忌儿臣?”
李渊更怕李世民有不义之举,若是如此,不单李建成,李元吉恐怕也难以保全。他目光中皆是冷冽,望着李世民道:“之前我都是为了你好,若你再有异心,怕是我也无可奈何。”
李世民恳切道:“父亲明鉴,儿臣心中坦荡,天地可证。”一次次被猜忌,一次次被父亲警告,李世民的心越来越冷,对于父亲,他已经不抱任何幻想了。
五月末,突厥入塞包围乌城。消息传来,李渊大怒,与李世民、李元吉商议之后,不顾此时正当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还是决定返回长安。
突厥的多次进犯,反倒让东宫重臣看到了一个良机。魏征朗声道:“我大唐国力日盛,兵强马壮,而今对于突厥,却依然是以防守为主。自武德六年之后,再无大的战事,如今虽挥兵梁师都,但梁师都仅处一隅,实在不足为惧。以臣之见,以大唐兵力,完全可以北伐突厥,一劳永逸。”
李建成道:“魏征所言,我也想过。我即日便奏明陛下,再行商议。”
魏征看向李元吉道:“若是齐王能督军北征,陛下必定更会挑选精锐之师随行。”他见李建成兄弟都看向自己,继续道,“秦王账下多骁勇之士,若挑选这些将士出征,也是无可厚非。”
李建成这才明白他的意思:“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好机会。只是,”他为难地看着李元吉,“四弟新婚燕尔,此时若是要你带兵出征……”
李元吉虽然舍不得娇妻,但还是上前道:“大哥有事,我怎能不助大哥一臂之力?更何况,这次确实机会难得,既能向突厥耀我大唐天威,又能绝除二哥的非分之想,可谓一举两得。若是放过此次机会,再等下次,不知何年何月,恐怕夜长梦多,后患无穷。”
李建成感激地点了点头。
李元吉先行回府后,魏征对李建成道:“齐王倒是一直不忘手足之情,一直在帮殿下。”
李建成动容道:“是,齐王确实不枉我当年对他的照顾。”
李世民将太白经天一事告知近臣,长孙无忌悲愤不能自制:“殿下这两年得到了什么?只要陛下召见殿下,就免不了一顿训斥。而这些跟殿下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呢?贬斥、责罚,甚至还被用刑!殿下还要忍到什么时候,真要忍到性命不保之时再悔悟吗?”
李世民喝止他道:“这些话是你该讲的吗?我曾说过,说话做事,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
长孙无忌依然无所顾忌道:“殿下还有什么办法?即使殿下不要这天下,也不能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到了现在,太子可会轻易放过殿下?”
李世民郁郁道:“有父亲在,太子还不会要我性命。”
长孙无忌咬牙笑道:“恐怕陛下的意思是,只留秦王一条性命吧?陛下的意思再明白不过,陛下一心要太子顺利登基,而殿下却是个绊脚石。”他见李世民没有言语,又道,“房玄龄,杜如晦一直在为殿下谋划,只要殿下一声令下……”
李世民又制止道:“我们可以做些打算,不测之时还可以撤离长安,但是,不要再劝我痛下狠手。若是依你,我怕后半年再无宁日。”李世民痛苦地闭上眼睛,“这次回到长安,父亲在我府外又安插了不少耳目,你们不宜久留,赶快走吧。”
李建成建议李渊征讨突厥,李渊本也在思忖此事,既然李建成提了出来,他便召相关人等前来议事。
大唐迟早会出兵突厥,商议此事,李世民并不觉得奇怪,只是此事由李建成提及,李世民便有些警觉,他虽然也表示赞成,却没有多言。
几名宰相也没有异议,表示大唐有实力与突厥一战。李建成又道:“此乃我军首次出兵突厥,胜负至关重要,何人挂帅,关系重大。儿臣举荐四弟为帅,四弟多次带兵出征,屡立战功,又身为亲王,定能鼓舞士气,令三军声势大震。”
近几年,李渊虽然常派几个儿子出去防守,但是涉及到征战他还是有些顾忌,毕竟领兵打仗还是有些风险。李建成的提议李渊没有马上答应,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李世民听到李建成举荐李元吉,便知道他们已经商量好了,更明白一定还有下文,心中犹如毒蛇噬咬一番,闭口不言。
杨恭仁道:“此次与突厥之战,对大唐之意义,不逊于当初洛阳之战、平定刘黑闼之战。如今齐王比往年更加英武沉稳,齐王领兵督战,以臣看来,是最合适不过。”
裴寂道:“此战告捷,大唐边关将多年无忧,请陛下早下决断。”
李渊看了看李元吉,见他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便道:“好,朕择日便下诏,以齐王为帅,北征突厥。众卿也要早日议定详细事宜,以保此战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