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踌躇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世民回到府中,长孙梓菡忧心忡忡地看着他道:“殿下这是何苦?”
李世民垂头坐下:“我知道,我这样做也许有弊而无益,但是以父亲的性情,或许……”他苦笑道,“其实我也按捺不住,大哥恨我,情有可原,可是父亲和四弟竟然也这样对我,实在是在我意料之外。”他又握住长孙梓菡的手道,“梓菡,这两年,因为我,你也受了不少委屈,我真是对不住你。”
长孙梓菡动情道:“只要能为殿下好,我什么都不在意。无论生死,我都会陪着殿下。”说罢,她双眸定定地望着李世民,为了李世民她无惧生死,但是,她却不忍心看李世民一败涂地。
李渊再也无心朝事,忧心忡忡回到万贵妃处。万贵妃听完他的讲述,劝道:“陛下不必为此事烦心。秦王他们兄弟,性情都带着耿直刚烈,气头上虽说了些造次的话,心中却未必真的这么想。况且,臣妾以为,他们几个,从小都是陛下看着长大,和陛下最为亲近,故而在陛下面前不知收敛。虽然陛下常常训斥他们,其实这也是因为陛下对他们疼惜之切。陛下那些年幼的子女,长大之后必不会如此,说不定,陛下还会觉得他们过于拘束呢。”
李渊听到“最为亲近”,点头道:“是最亲近,也最让人头疼。都是朕平时太宠他们了,也见不得他们为难,他们才会肆无忌惮。”
李渊只是将尉迟敬德收押,并未有为难与他,但李世民仍然担心不已,他心知上次说话造次,不好再去求情。一心帮李世民的萧瑀又毛遂自荐,前往大兴宫。
萧瑀向李渊说明来意,一脸痛惜道:“陛下释放尉迟敬德,不仅能彰显陛下的恩德,更能安抚秦王。想当年,秦王军功赫赫,是何等英姿勃发,而如今,秦王病痛不断,精神颓废。秦王正值盛年,却为何如此颓然?秦王与陛下骨肉情深,陛下却渐渐疏远秦王,秦王怎能心无所触?秦王近臣多遭贬斥,唇亡齿寒,秦王怎能不痛心?如此处置秦王近臣,世人皆会以为是陛下在告诫秦王。秦王生性刚烈,陛下若不肯让步,秦王必郁结于心,若因此英年有损,陛下岂不抱憾终生?请陛下看在秦王为大唐出生入死的功劳上,看在早年秦王承欢膝下的情份上,对尉迟敬德网开一面。”
萧瑀说得甚是恳切,最后两句更是说中李渊心事,令他心惊不已。三日之后,尉迟敬德从狱中释放,罚俸半年。
尉迟敬德被释放,长孙无忌也规劝了他一番:“当前正值非常之时,本就是你犯错在前,在齐王面前认个错又能如何?何必一时意气用事,在齐王面前出言不逊,自讨苦吃,更为秦王添了麻烦。以后一定要多加忍耐,若像这次一样,不必别人寻衅,你自己反倒滋生事端,难道不是正中他人下怀?”
尉迟敬德听说了李世民为自己到李渊面前争辩,早就万分懊悔。他不善言辞,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只是连连称是。
又一场不了了之的闹剧,却在朝中引起不小的震动。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之争又进了一层,一些朝臣开始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李渊的打算;而这些皇子的近臣,又怀着各自的担忧和顾虑,处处谋划。
最煎熬的人当属李渊,他思忖再三,召来李建成,直接问道:“朝中大臣对近来的两件事议论纷纷,你怎么看?”
两件事自然是指张亮、尉迟敬德之事,李建成恭恭敬敬答道:“父亲向来厚待有功之臣,不忍心处置张亮、尉迟敬德,儿臣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这个规规矩矩的回答让李渊有些失望,他叹口气道:“不必说这么冠冕堂皇的话。你和世民之间的那些事情,我心知肚明。”他看着李建成道:“你和世民、元吉,都是我亲自抚育长大,你们幼时习武学文,都是我亲自督促。后来李家起兵,我一是想要你们在军中历练,二是不愿军权旁落,时常让你们三人带兵出征,每次你们亲临战场,我在宫中等候消息,都是心惊肉跳;每次听到你们受伤的消息,哪怕只是轻伤,我都寝食难安;每次你们平安归来,我都觉得如获新生。”李渊目光复杂,有无奈,有痛惜,有慈爱,“你们小时候相处得好好的,尤其是你,一直谦让、照顾弟妹。谁想李家掌管了天下,你们就各怀心思了。”
李建成略一思索道:“儿臣也很痛心。儿臣一些举措,实属无奈。二弟常年在外征战,屡立战功,他的心思早就不复往日。□□诸臣也是野心勃勃,不免蛊惑二弟,杨文干一事就是明证,儿臣也不得不防。儿臣自问无愧于自家兄弟,奈何天下大定之后,兄弟之间反而错综复杂,儿臣也不想让天下人看我李家骨肉相争,只想这一切能早日结束。”
李渊道:“我也想你们能够早点安分。我几次听从你和元吉的话,只是不想□□再有动作,免得你更加记恨世民。只是,世民向来倔强执拗,有些事做得太绝,恐怕会把他逼到绝路。”他沉吟片刻,双目带有哀求之意,看着李建成道,“你无论如何都不要忘记,你是家中的长子,是他们的长兄,一定要善待你的两个兄弟。即使我不在人世,九泉之下看到你们骨肉相残,也会不得安宁。”
李渊说到此处,竟然有些哽咽。李建成见状,忙跪了下去,郑重道:“父亲放心。”
李世民回到府中,长孙梓菡忧心忡忡地看着他道:“殿下这是何苦?”
李世民垂头坐下:“我知道,我这样做也许有弊而无益,但是以父亲的性情,或许……”他苦笑道,“其实我也按捺不住,大哥恨我,情有可原,可是父亲和四弟竟然也这样对我,实在是在我意料之外。”他又握住长孙梓菡的手道,“梓菡,这两年,因为我,你也受了不少委屈,我真是对不住你。”
长孙梓菡动情道:“只要能为殿下好,我什么都不在意。无论生死,我都会陪着殿下。”说罢,她双眸定定地望着李世民,为了李世民她无惧生死,但是,她却不忍心看李世民一败涂地。
李渊再也无心朝事,忧心忡忡回到万贵妃处。万贵妃听完他的讲述,劝道:“陛下不必为此事烦心。秦王他们兄弟,性情都带着耿直刚烈,气头上虽说了些造次的话,心中却未必真的这么想。况且,臣妾以为,他们几个,从小都是陛下看着长大,和陛下最为亲近,故而在陛下面前不知收敛。虽然陛下常常训斥他们,其实这也是因为陛下对他们疼惜之切。陛下那些年幼的子女,长大之后必不会如此,说不定,陛下还会觉得他们过于拘束呢。”
李渊听到“最为亲近”,点头道:“是最亲近,也最让人头疼。都是朕平时太宠他们了,也见不得他们为难,他们才会肆无忌惮。”
李渊只是将尉迟敬德收押,并未有为难与他,但李世民仍然担心不已,他心知上次说话造次,不好再去求情。一心帮李世民的萧瑀又毛遂自荐,前往大兴宫。
萧瑀向李渊说明来意,一脸痛惜道:“陛下释放尉迟敬德,不仅能彰显陛下的恩德,更能安抚秦王。想当年,秦王军功赫赫,是何等英姿勃发,而如今,秦王病痛不断,精神颓废。秦王正值盛年,却为何如此颓然?秦王与陛下骨肉情深,陛下却渐渐疏远秦王,秦王怎能心无所触?秦王近臣多遭贬斥,唇亡齿寒,秦王怎能不痛心?如此处置秦王近臣,世人皆会以为是陛下在告诫秦王。秦王生性刚烈,陛下若不肯让步,秦王必郁结于心,若因此英年有损,陛下岂不抱憾终生?请陛下看在秦王为大唐出生入死的功劳上,看在早年秦王承欢膝下的情份上,对尉迟敬德网开一面。”
萧瑀说得甚是恳切,最后两句更是说中李渊心事,令他心惊不已。三日之后,尉迟敬德从狱中释放,罚俸半年。
尉迟敬德被释放,长孙无忌也规劝了他一番:“当前正值非常之时,本就是你犯错在前,在齐王面前认个错又能如何?何必一时意气用事,在齐王面前出言不逊,自讨苦吃,更为秦王添了麻烦。以后一定要多加忍耐,若像这次一样,不必别人寻衅,你自己反倒滋生事端,难道不是正中他人下怀?”
尉迟敬德听说了李世民为自己到李渊面前争辩,早就万分懊悔。他不善言辞,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只是连连称是。
又一场不了了之的闹剧,却在朝中引起不小的震动。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之争又进了一层,一些朝臣开始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李渊的打算;而这些皇子的近臣,又怀着各自的担忧和顾虑,处处谋划。
最煎熬的人当属李渊,他思忖再三,召来李建成,直接问道:“朝中大臣对近来的两件事议论纷纷,你怎么看?”
两件事自然是指张亮、尉迟敬德之事,李建成恭恭敬敬答道:“父亲向来厚待有功之臣,不忍心处置张亮、尉迟敬德,儿臣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这个规规矩矩的回答让李渊有些失望,他叹口气道:“不必说这么冠冕堂皇的话。你和世民之间的那些事情,我心知肚明。”他看着李建成道:“你和世民、元吉,都是我亲自抚育长大,你们幼时习武学文,都是我亲自督促。后来李家起兵,我一是想要你们在军中历练,二是不愿军权旁落,时常让你们三人带兵出征,每次你们亲临战场,我在宫中等候消息,都是心惊肉跳;每次听到你们受伤的消息,哪怕只是轻伤,我都寝食难安;每次你们平安归来,我都觉得如获新生。”李渊目光复杂,有无奈,有痛惜,有慈爱,“你们小时候相处得好好的,尤其是你,一直谦让、照顾弟妹。谁想李家掌管了天下,你们就各怀心思了。”
李建成略一思索道:“儿臣也很痛心。儿臣一些举措,实属无奈。二弟常年在外征战,屡立战功,他的心思早就不复往日。□□诸臣也是野心勃勃,不免蛊惑二弟,杨文干一事就是明证,儿臣也不得不防。儿臣自问无愧于自家兄弟,奈何天下大定之后,兄弟之间反而错综复杂,儿臣也不想让天下人看我李家骨肉相争,只想这一切能早日结束。”
李渊道:“我也想你们能够早点安分。我几次听从你和元吉的话,只是不想□□再有动作,免得你更加记恨世民。只是,世民向来倔强执拗,有些事做得太绝,恐怕会把他逼到绝路。”他沉吟片刻,双目带有哀求之意,看着李建成道,“你无论如何都不要忘记,你是家中的长子,是他们的长兄,一定要善待你的两个兄弟。即使我不在人世,九泉之下看到你们骨肉相残,也会不得安宁。”
李渊说到此处,竟然有些哽咽。李建成见状,忙跪了下去,郑重道:“父亲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