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骑马的和种地的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国上古之争,除去利益之争以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意识形态的争议,最突出的表现为华夷之争,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之争。
而商周之争,就是第一次超大型的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之争。农业文化比较典型的代表自然是周朝以及其后中国的许多王朝,游牧文化比较典型的代表是商朝以及西方文化这一块。
商周经济意识等形态的区别,打他们祖宗起就不一样了。咱们前面说过,商朝的祖宗是玄鸟蛋生出来的,最早能够找到记录的商朝子家祖宗是跟着禹吃肉的契,那时候大伙儿都是打猎收点,种地也收点,是属于渔猎时代。但是商王朝的祖宗好象天生跟动物有着强大的亲和力,契的孙子相土尤其厉害,他第一次发现了那野地上乱跑的马,除了可以吃肉以外,原来还可以骑上去,不但可以骑上去,还可以放个东西让它驮着走,套个圈让他拖车。
《管子》上说,“殷人之王立皂牢,服牛马,以为兵利”,也就是商朝的祖先,开始把牛马圈起来养,马圈起来养以后,骑上去打猎收获更多,牛圈起来以后,耕地拉货更有帮助。所以商朝的经济就发达起来了,最后把夏朝也打败了。而且由于殷人喜欢骑着马跑来跑去的习惯,于是游牧民族就这么具体起来了,他们能够跑到的地方也就这么多起来了,国家的地盘就这么扩大了。因为商朝祖祖辈辈,都是骑在马上的,所以到了商纣王时代,也是骑在马上的思维方式,甚至到商代灭亡以后,商族遗民还是马背思维,这是后话,我们等武庚死了再详细说。
但周朝打祖祖辈辈开始,就跟商朝人的活法不一样。周人的祖先叫弃,弃的妈叫姜原,可见周人跟姜家的亲密关系是很久远很久远的。姜原某天怀孕了,却说不出孩子爹是谁的,估计也就是这么“周公之礼”一夜情之下,搞不清楚了。后世替帝王们写史的家伙只好编出个某天她踩了个巨人脚印的故事,说这是她怀孕的原因。当时已经是父系强大的时候了,姜原就不能象夏朝商朝的始祖那样牛气地养孩子。因为姜原生了个父不详的孩子,养着不好看,让人说话,就好几次想把他给扔了,也不知道是姜原自己扔的还是姜原当时的丈夫扔的,总之这孩子命大得很,扔了好几回也扔不掉。于是只好养下来,起名名字叫“弃”,照现在的解释就是叫阿扔。弃这孩子打小不受人待见,人家出去打猎啥的都不叫上他,他每天只好蹲在地里玩泥巴。
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时间用在哪里是看得到的,弃玩泥土的时间多了,他观察泥土里那些花花草草的生长也比别人有经验。时间久了,大家就发现了——咦,弃这小家伙种的东西总是比别人多,而且他还知道啥地里种啥更好,啥时间种啥更好。之前大家虽然也知道种地能够有大量收获,但是多半也是把种子一扔,看它能长啥算啥,但是弃却把种地发展成了一门专业科学。后来弃的名声就大了,于是被人推荐到上面去了,刚开始跟着尧,后来看看风向,又跟了禹。禹很重用弃,往往他前头治水,水退了的地方就叫弃帮助当地人种粮食。后来禹得了天下,弃也水涨船高,成了禹家王朝专管农业的官,因为他对中国历史上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于是成了农神,因为当时的粮食以黍稷为主,所以人们又管弃叫后稷。
后稷的子孙有一个叫公刘,这个人也是一把种地好手,在他手里又开始了丈量土地分工耕种的先例,于是大家种地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无论如何,如果世界动乱,那么骑马的人就获利高;如果世界平稳,那么种地的人就获利高。最后到了商纣王爷爷文丁的时候,基本上他骑着马能走的地方,都已经扩张完了,大伙儿跟着他打仗,也觉得收不抵支。再加上骑马的种族多半高消耗,你想想草原上牧马就知道了,他带着马到一个地方,把当地的草吃完,拉一堆马屎就走人了,再跑下一个地方去吃。所以游牧民族的特色就是要他能够跑到的地方够大,草够多,而他的人基本上轮着占一个角就够了。他不必去建设,他只要等草够长了去吃,至于草没了还有下一块地方呢。所以咱们现在说的草地沙化问题,其实并不是不应该养羊,而是不应该没有留空。你想东南西北一块儿放羊,统统把草啃光,草地上连个喘气的空儿都没有,怎么可能不沙化呢?
游牧民族要生存,他就是一份人数得有四份空地给他,如果不能,那就把其他三块空地的人给干掉,把那三块空地的资源留出来给他们。而且最要命的是,如果天时好,草地肥,牛羊一下子能够旺发一大群,所以咱们就得可劲儿吃啊。但一旦遇上三涝六旱的,草地干旱了,牛马羊就成批死去,昨天你还拥有千马万羊,明天你啥都没有了,所以游牧民族的世界灭亡论,是刻骨铭心的基因记忆。农耕民族呢,只要占着一块地儿,就能够自给自足,天时好的时候,咱把粮食存起来,天时坏的时候,咱们吃存粮。农耕民族就是竹节运论,坏天气来了,那是一个劫,熬过这个劫,咱又迎来好天气。
所以到后来,商纣王家的土地没法再扩张时,那会儿各地难免有个三涝六旱的,跟着商王走的那批小弟家遭灾了,于是向大哥伸手,哪晓得商王朝一向游牧脾气,有个吃的先尽着浪费了,没吃的就狠命去抢。如果知道家有余粮,谁还去玩命不是。就得让你们知道现在没吃了,前面冲过去就是粮。于是个个就能够化身饿狼,绿着眼睛嗷嗷叫着往前冲,于是乎百战百胜。
所以,虽然小弟们受灾的时候首先想到了向大哥伸手,可没想到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只能说声抱歉。结果周方国倒有余粮,顺便有口多的还接济一下别人家。一来二去,“跟着商有肉吃”就渐渐变成了“跟着周有饭吃”。
商纣王东征,其实就是寻找新大陆新资源的开发,结果没想到,成绩没出来,后路先让周王朝给抄了。真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直叫英雄泪满襟”啊!
中国上古之争,除去利益之争以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意识形态的争议,最突出的表现为华夷之争,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之争。
而商周之争,就是第一次超大型的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之争。农业文化比较典型的代表自然是周朝以及其后中国的许多王朝,游牧文化比较典型的代表是商朝以及西方文化这一块。
商周经济意识等形态的区别,打他们祖宗起就不一样了。咱们前面说过,商朝的祖宗是玄鸟蛋生出来的,最早能够找到记录的商朝子家祖宗是跟着禹吃肉的契,那时候大伙儿都是打猎收点,种地也收点,是属于渔猎时代。但是商王朝的祖宗好象天生跟动物有着强大的亲和力,契的孙子相土尤其厉害,他第一次发现了那野地上乱跑的马,除了可以吃肉以外,原来还可以骑上去,不但可以骑上去,还可以放个东西让它驮着走,套个圈让他拖车。
《管子》上说,“殷人之王立皂牢,服牛马,以为兵利”,也就是商朝的祖先,开始把牛马圈起来养,马圈起来养以后,骑上去打猎收获更多,牛圈起来以后,耕地拉货更有帮助。所以商朝的经济就发达起来了,最后把夏朝也打败了。而且由于殷人喜欢骑着马跑来跑去的习惯,于是游牧民族就这么具体起来了,他们能够跑到的地方也就这么多起来了,国家的地盘就这么扩大了。因为商朝祖祖辈辈,都是骑在马上的,所以到了商纣王时代,也是骑在马上的思维方式,甚至到商代灭亡以后,商族遗民还是马背思维,这是后话,我们等武庚死了再详细说。
但周朝打祖祖辈辈开始,就跟商朝人的活法不一样。周人的祖先叫弃,弃的妈叫姜原,可见周人跟姜家的亲密关系是很久远很久远的。姜原某天怀孕了,却说不出孩子爹是谁的,估计也就是这么“周公之礼”一夜情之下,搞不清楚了。后世替帝王们写史的家伙只好编出个某天她踩了个巨人脚印的故事,说这是她怀孕的原因。当时已经是父系强大的时候了,姜原就不能象夏朝商朝的始祖那样牛气地养孩子。因为姜原生了个父不详的孩子,养着不好看,让人说话,就好几次想把他给扔了,也不知道是姜原自己扔的还是姜原当时的丈夫扔的,总之这孩子命大得很,扔了好几回也扔不掉。于是只好养下来,起名名字叫“弃”,照现在的解释就是叫阿扔。弃这孩子打小不受人待见,人家出去打猎啥的都不叫上他,他每天只好蹲在地里玩泥巴。
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时间用在哪里是看得到的,弃玩泥土的时间多了,他观察泥土里那些花花草草的生长也比别人有经验。时间久了,大家就发现了——咦,弃这小家伙种的东西总是比别人多,而且他还知道啥地里种啥更好,啥时间种啥更好。之前大家虽然也知道种地能够有大量收获,但是多半也是把种子一扔,看它能长啥算啥,但是弃却把种地发展成了一门专业科学。后来弃的名声就大了,于是被人推荐到上面去了,刚开始跟着尧,后来看看风向,又跟了禹。禹很重用弃,往往他前头治水,水退了的地方就叫弃帮助当地人种粮食。后来禹得了天下,弃也水涨船高,成了禹家王朝专管农业的官,因为他对中国历史上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于是成了农神,因为当时的粮食以黍稷为主,所以人们又管弃叫后稷。
后稷的子孙有一个叫公刘,这个人也是一把种地好手,在他手里又开始了丈量土地分工耕种的先例,于是大家种地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无论如何,如果世界动乱,那么骑马的人就获利高;如果世界平稳,那么种地的人就获利高。最后到了商纣王爷爷文丁的时候,基本上他骑着马能走的地方,都已经扩张完了,大伙儿跟着他打仗,也觉得收不抵支。再加上骑马的种族多半高消耗,你想想草原上牧马就知道了,他带着马到一个地方,把当地的草吃完,拉一堆马屎就走人了,再跑下一个地方去吃。所以游牧民族的特色就是要他能够跑到的地方够大,草够多,而他的人基本上轮着占一个角就够了。他不必去建设,他只要等草够长了去吃,至于草没了还有下一块地方呢。所以咱们现在说的草地沙化问题,其实并不是不应该养羊,而是不应该没有留空。你想东南西北一块儿放羊,统统把草啃光,草地上连个喘气的空儿都没有,怎么可能不沙化呢?
游牧民族要生存,他就是一份人数得有四份空地给他,如果不能,那就把其他三块空地的人给干掉,把那三块空地的资源留出来给他们。而且最要命的是,如果天时好,草地肥,牛羊一下子能够旺发一大群,所以咱们就得可劲儿吃啊。但一旦遇上三涝六旱的,草地干旱了,牛马羊就成批死去,昨天你还拥有千马万羊,明天你啥都没有了,所以游牧民族的世界灭亡论,是刻骨铭心的基因记忆。农耕民族呢,只要占着一块地儿,就能够自给自足,天时好的时候,咱把粮食存起来,天时坏的时候,咱们吃存粮。农耕民族就是竹节运论,坏天气来了,那是一个劫,熬过这个劫,咱又迎来好天气。
所以到后来,商纣王家的土地没法再扩张时,那会儿各地难免有个三涝六旱的,跟着商王走的那批小弟家遭灾了,于是向大哥伸手,哪晓得商王朝一向游牧脾气,有个吃的先尽着浪费了,没吃的就狠命去抢。如果知道家有余粮,谁还去玩命不是。就得让你们知道现在没吃了,前面冲过去就是粮。于是个个就能够化身饿狼,绿着眼睛嗷嗷叫着往前冲,于是乎百战百胜。
所以,虽然小弟们受灾的时候首先想到了向大哥伸手,可没想到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只能说声抱歉。结果周方国倒有余粮,顺便有口多的还接济一下别人家。一来二去,“跟着商有肉吃”就渐渐变成了“跟着周有饭吃”。
商纣王东征,其实就是寻找新大陆新资源的开发,结果没想到,成绩没出来,后路先让周王朝给抄了。真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直叫英雄泪满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