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子婴的建议,儒法结合!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子婴思索了下,便笑道:“大父,若是你可以出一个集合天文地理的文献,必然可以让这些儒生心生敬意。”
嬴政却是皱眉道:“你是说,让大父编纂一套《吕氏春秋》?”
吕不韦编纂的这部着作,可以说涵盖了古往今来的天地万物,算得上是一本划时代的着作。
全文一共二十余万字,可以说是当今最为重要的一部文献。
这吕不韦,嬴政压根不想提及,连着这本《吕氏春秋》,他也没什么好感。
见子婴提出这个建议,当下心中就有拒绝的想法。
可子婴却是立马摇头道:“《吕氏春秋》算什么?大父将要编纂的,是集合历史、地理、法律法规、科技成就、名人传记等等为一体的传世之作。”
可台下的王绾,却是疑惑道:“小公子,这编纂文献,和那些个儒生有什么关系?”
嬴政也是好奇,等待子婴的解答。
“这等巨作,当然需要人来编写,非万里挑一者不能参与,这些个儒生必然想要挤破头参与到这场恢宏的事业中来。”
虽然觉得有道理,可嬴政还是摇头道:
“这巨作也是收集先人的智慧,这和《吕氏春秋》相差不大,没有太多的意义。”
“当然有。大父,这《吕氏春秋》包罗万象,连着百家争鸣的思想都归纳了起来,可我们要做的是统一思想,只遵循儒、法两家思想,其余均不纳入。”
李斯顿时听出了小公子的话外音,这是要把儒学扶正啊。
本来大秦就是以法治国,若是按照小公子这般所说,这儒家倒是和法家平起平坐。
遵循法家思想的李斯,立马劝说道:“陛下,我大秦以法立国,这儒学又怎能和法学并起?若我看,倒不如只收纳法学典籍即可。”
嬴政闻言,也是明白了子婴话里的意思,便纠正道:“立国之本不可废,这儒学可不能和法学平起平坐。”
子婴见状,深吸一口气,劝说道:“大父,子婴斗胆问一句,这百越平定,为何要迁民五十万入越?”
嬴政眼眸一缩,没想到子婴竟然看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嘴上还是说道:“这物产丰饶,自然需要人力开垦。”
“可这五十万人选,到底是如何筛选而出?”
“自当是无家、无地、无钱之人,留在祖地,倒不如去越地闯荡一番。”
听着大父的解释,子婴倒是笑了:“大父,可据我所知,先前迁民而去的二十万人里,可有不少人并不是如您所说。”
嬴政见被人揭了老底,反倒是大笑了起来。
良久后,他停了下来,捏了下子婴的小脸,怒斥道:“大胆,竟敢质疑朕,不怕朕发火吗?”
子婴揉了揉自己的小脸,笑道:“大父,这迁民入越之人,里面可是有不少不服法家管理的刺头,可见,法学为尊,也不一定深入人心。”
李斯和王绾在下面打了个寒颤,这小公子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
连大秦立国的法学都质疑。
当初,陛下迁民二十万去南越,乃是李斯和王绾一同操办,这里确实有不少人是不遵循礼法的刺头,也并不是全是贫苦百姓。
见被人揭了老底,嬴政问道:“那你说说,为何要把儒学和法学放在一起?”
“大父,不同时期需要不同时期的思想,六国未灭,我们自当要以法为尊,才能强国,可眼下,这六国都灭了,乃是休养生息之时,自当要用儒学治天下。”
在场之人,都是知晓儒学的精锐,嬴政听完,便陷入沉思。
若是按照子婴的说法,儒学倒是真是治国神器,不但劝人向善,还劝导百姓遵循君主意志,可法学毕竟让大秦强盛起来。
嬴政一时半会,拿不定主意。
子婴再度劝说道:“大父,此国策可尝试一二,若是可行便为立国根本,若是不可行,再做调整也不可。”
半晌后,嬴政点头道:“此法,倒是可以尝试一二,只是祖宗礼法不可废,这秦律还是得照样推行,若是靠人自觉,儒学成不了气候。”
子婴自然赞同这样的说法,儒学加上法学,这才是后世治国之本。
说到这里,子婴爬了下去,与李斯王绾站在一起,郑重谏言道:“恳请大父设立太学,与各地学堂打通联系,通过太学来选拔人才,让学子有晋升通道,从而更好地选拔人才。”
这下轮到王绾不淡定了,若是真开了这个口子,整个大秦的朝内,岂不都是儒学的人?
那他这个本土的秦朝法学人士,岂不是得靠边站了?
正想着找个理由反驳,嬴政却是一锤定音道:
“好,就依子婴所言,一、编纂《大典》,二、设立太学,让学子有晋升通道,此项国策试行一年,一年后,若初见成效,则整个大秦全面推广,子婴这两件事,就有你去办吧。”
“子婴遵旨!”
嬴政也是下了决心,这一番定论下来,整个大秦的基础格局都要变动。
起码,这严苛律法下,也有了不少松弛感。
而这些个儒生,也有了晋升的渠道,不用再靠着举荐入仕,只要自己能考入太学,就有为官的机会。
子婴心中顿时松了口气,对于大秦后续的制度,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眼下当前的生产力,也就只适合这种儒学家法学的组合,毕竟,这可是沿用了几千年的法度,经得起考验,可以保大秦千年昌盛。
而不管是《大典》也好,还是太学的建立也好,这些事,都少不了一个人。
那就是淳于越!
这两件事加在一起,不用想,淳于越一定没有时间,再来每日督促父亲扶苏的学业。
也算是了了母亲的一桩心愿。
而太学的建立,也让普通百姓,有了升迁的门路。
他们不用再像以往,通过军功制这一条路径来踏入官场,只要自己认真钻研,也有机会入仕。
有了上升的门路,底层的百姓就有了盼头。
而大秦带甲百万,这对于子婴来说,打下这个世界,已经够了!
台下的李斯和王绾两人,各自沉默不已,他们知道这个国策一旦实行,就代表,大秦要变天了!
子婴思索了下,便笑道:“大父,若是你可以出一个集合天文地理的文献,必然可以让这些儒生心生敬意。”
嬴政却是皱眉道:“你是说,让大父编纂一套《吕氏春秋》?”
吕不韦编纂的这部着作,可以说涵盖了古往今来的天地万物,算得上是一本划时代的着作。
全文一共二十余万字,可以说是当今最为重要的一部文献。
这吕不韦,嬴政压根不想提及,连着这本《吕氏春秋》,他也没什么好感。
见子婴提出这个建议,当下心中就有拒绝的想法。
可子婴却是立马摇头道:“《吕氏春秋》算什么?大父将要编纂的,是集合历史、地理、法律法规、科技成就、名人传记等等为一体的传世之作。”
可台下的王绾,却是疑惑道:“小公子,这编纂文献,和那些个儒生有什么关系?”
嬴政也是好奇,等待子婴的解答。
“这等巨作,当然需要人来编写,非万里挑一者不能参与,这些个儒生必然想要挤破头参与到这场恢宏的事业中来。”
虽然觉得有道理,可嬴政还是摇头道:
“这巨作也是收集先人的智慧,这和《吕氏春秋》相差不大,没有太多的意义。”
“当然有。大父,这《吕氏春秋》包罗万象,连着百家争鸣的思想都归纳了起来,可我们要做的是统一思想,只遵循儒、法两家思想,其余均不纳入。”
李斯顿时听出了小公子的话外音,这是要把儒学扶正啊。
本来大秦就是以法治国,若是按照小公子这般所说,这儒家倒是和法家平起平坐。
遵循法家思想的李斯,立马劝说道:“陛下,我大秦以法立国,这儒学又怎能和法学并起?若我看,倒不如只收纳法学典籍即可。”
嬴政闻言,也是明白了子婴话里的意思,便纠正道:“立国之本不可废,这儒学可不能和法学平起平坐。”
子婴见状,深吸一口气,劝说道:“大父,子婴斗胆问一句,这百越平定,为何要迁民五十万入越?”
嬴政眼眸一缩,没想到子婴竟然看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嘴上还是说道:“这物产丰饶,自然需要人力开垦。”
“可这五十万人选,到底是如何筛选而出?”
“自当是无家、无地、无钱之人,留在祖地,倒不如去越地闯荡一番。”
听着大父的解释,子婴倒是笑了:“大父,可据我所知,先前迁民而去的二十万人里,可有不少人并不是如您所说。”
嬴政见被人揭了老底,反倒是大笑了起来。
良久后,他停了下来,捏了下子婴的小脸,怒斥道:“大胆,竟敢质疑朕,不怕朕发火吗?”
子婴揉了揉自己的小脸,笑道:“大父,这迁民入越之人,里面可是有不少不服法家管理的刺头,可见,法学为尊,也不一定深入人心。”
李斯和王绾在下面打了个寒颤,这小公子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
连大秦立国的法学都质疑。
当初,陛下迁民二十万去南越,乃是李斯和王绾一同操办,这里确实有不少人是不遵循礼法的刺头,也并不是全是贫苦百姓。
见被人揭了老底,嬴政问道:“那你说说,为何要把儒学和法学放在一起?”
“大父,不同时期需要不同时期的思想,六国未灭,我们自当要以法为尊,才能强国,可眼下,这六国都灭了,乃是休养生息之时,自当要用儒学治天下。”
在场之人,都是知晓儒学的精锐,嬴政听完,便陷入沉思。
若是按照子婴的说法,儒学倒是真是治国神器,不但劝人向善,还劝导百姓遵循君主意志,可法学毕竟让大秦强盛起来。
嬴政一时半会,拿不定主意。
子婴再度劝说道:“大父,此国策可尝试一二,若是可行便为立国根本,若是不可行,再做调整也不可。”
半晌后,嬴政点头道:“此法,倒是可以尝试一二,只是祖宗礼法不可废,这秦律还是得照样推行,若是靠人自觉,儒学成不了气候。”
子婴自然赞同这样的说法,儒学加上法学,这才是后世治国之本。
说到这里,子婴爬了下去,与李斯王绾站在一起,郑重谏言道:“恳请大父设立太学,与各地学堂打通联系,通过太学来选拔人才,让学子有晋升通道,从而更好地选拔人才。”
这下轮到王绾不淡定了,若是真开了这个口子,整个大秦的朝内,岂不都是儒学的人?
那他这个本土的秦朝法学人士,岂不是得靠边站了?
正想着找个理由反驳,嬴政却是一锤定音道:
“好,就依子婴所言,一、编纂《大典》,二、设立太学,让学子有晋升通道,此项国策试行一年,一年后,若初见成效,则整个大秦全面推广,子婴这两件事,就有你去办吧。”
“子婴遵旨!”
嬴政也是下了决心,这一番定论下来,整个大秦的基础格局都要变动。
起码,这严苛律法下,也有了不少松弛感。
而这些个儒生,也有了晋升的渠道,不用再靠着举荐入仕,只要自己能考入太学,就有为官的机会。
子婴心中顿时松了口气,对于大秦后续的制度,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眼下当前的生产力,也就只适合这种儒学家法学的组合,毕竟,这可是沿用了几千年的法度,经得起考验,可以保大秦千年昌盛。
而不管是《大典》也好,还是太学的建立也好,这些事,都少不了一个人。
那就是淳于越!
这两件事加在一起,不用想,淳于越一定没有时间,再来每日督促父亲扶苏的学业。
也算是了了母亲的一桩心愿。
而太学的建立,也让普通百姓,有了升迁的门路。
他们不用再像以往,通过军功制这一条路径来踏入官场,只要自己认真钻研,也有机会入仕。
有了上升的门路,底层的百姓就有了盼头。
而大秦带甲百万,这对于子婴来说,打下这个世界,已经够了!
台下的李斯和王绾两人,各自沉默不已,他们知道这个国策一旦实行,就代表,大秦要变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