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建议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天黎宝璐和顾景云如常去书院上课,面上让人看不出异常来。
只是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后俩人并未回家,而是直接去了皇宫。
顾景云径直往勤政殿去,黎宝璐被领到了后宫,又由后宫转到了勤政殿后殿,四位御医都在后殿的偏殿里,见了黎宝璐便互相见礼,很快就进入讨论之中。
昨天黎宝璐走后,四人又对治疗方案改善了一下,其中还对皇帝陛下的作息时间做了些简单的要求。
这种吃苦不讨好的差事最后自然是交给黎宝璐,而黎宝璐之所以进宫承担的也是这个责任——皇帝和御医们的沟通桥梁。
皇帝想要知道自己最真实的身体状况,但御医们总是用语言搪塞他,久而久之他便信不过他们说的话,所以他需要黎宝璐。
黎宝璐的医术和脉案当然比不上太医院的御医们,但她不是御医,她会说实话呀。
所以皇帝一察觉御医们又掉书袋子,他便立即招黎宝璐。
御医们说的话他可能还一知半解,但通过黎宝璐的解读他就明白了。
而御医们有许多话都不好出口,有许多要求也不敢强求,跟皇帝说话大多是说半句藏半句,这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着想,也是为家人的。
但现在来了个桥梁,所有不好的话都可以出自她口,入皇帝耳,御医们当然开心呀,所以拉着黎宝璐就细细交代起来。
因为是有所求,所以在看到黎宝璐掏出小本子问各种医学问题时,四位御医都很细心的解答了,让黎宝璐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
五人正说得欢,顾景云陪同皇帝和太子回后殿了,小太监来请五人前去问诊。
四位御医连忙看向黎宝璐。
黎宝璐淡定的转身道:“走吧。”
昨天晚上景云哥哥已经分析过,皇帝让她诊脉看病也是恼羞成怒,再忍不下太医院的御医们糊弄了。
两三次过后,等皇帝和御医们重新找到双方能接受的点,磨合过后也就用不着她了。
而皇帝还是以前的皇帝,他性格温和柔善不会因此忌惮宝璐,反而会更加信重她,不然昨天晚上她也不可能出宫了。
要知道这四位御医这个月可一直住在宫里,徐院正更是已经三个月没出宫回家了。
也是当今身体时常不好,自登基后,为其诊脉探病的御医时常备留宫中不得外出,一次两次时大家还会怀疑皇帝病重,但见他依然面无异色的每日上朝,且四次五次之后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
所以现在知道皇帝生病的人除了他自己和御医,也就只有太后和太子了,当然现在要再加一个顾景云和黎宝璐。
黎宝璐和御医们跪下和皇帝行礼,起身后直接将治疗方案递给他,坦言道:“陛下,要想保养好身体,您首先得保证自己的作息可以按照上面的来。”
皇帝面色淡然的看着手中的方案,沉默不语。
李安就悄悄的踮起脚尖歪了头过去看,半响后默默地收回目光。
真要照上面的作息来,那父皇一日处理公文的时间连两个时辰都没有。
他父皇不能处理的朝政最后会由谁来处理?
太子在心里默默流泪,然后一咬牙一跺脚道:“父皇,保重身体为要。”
皇帝合上方案,将它丢在一旁的桌子上,似笑非笑的看向他问道:“那你可能代我处理国事?”
太子低下头,“儿子会尽力而为的,若有不懂之处还有阁老们呢。”
皇帝垂下眼眸不语。
其实现在大楚的半数朝政都交到了太子手上,不然他若事事躬身,肯定早就死了。
太子每日要进内阁处理半数朝政,完了还要去吏部观政,两年的时间他也只走完了户部,刑部,除吏部外还有三部,预计还要两年的时间才足够。
而每日除了这两项重要的工作外,他还要处理交到太子府的事务,还要聆听顾景云的教诲,可以说他的时间已经满得塞不下了,他又怎么忍心让他儿子坏自己的身体来为他处理朝政?
反正再努力也只有一年半的时间……
皇帝心中才起了这个念头就听到身旁一声长叹。
他偏过头去看,顾景云已经上前两步拱手道:“陛下何不放权于六部?”
皇帝和太子同时蹙眉。
历代君王都致力于集权于中央,为此特设立内阁,直接听命于君王,减少六部权柄,怎么现在却反要放权于六部?
“臣虽未在六部任职过,但曾翻阅过前朝和本朝的六部案宗,只从案宗上看六部便有两项不足之处。”
皇帝知道顾景云虽从未去过六部,但太子在各部观政时会请教他各部事宜,而顾景云也的确教得毫无难度,要说他只是从案宗上得出不足之处,打死他都不信。
所以,皇帝颔首问道:“哪两项?”
“一,人员沉冗,一件事情有可能需要好几个人,甚至好几个部门反复处理确定才行。除规则太过繁杂外便是因为人员沉冗,若是简化规则,那必定有许多人无事可做。二,内阁涉权太广。陛下,前朝废除宰相,设立内阁本意是在君王决策时可问询内阁,以保证政令清明通达。但那也仅限于一些难以决断的国家大事,如马市开放的具体条陈,安全设防,一些地方官的任职等根本不必过内阁之手……”
四位御医恨不得把耳朵堵起来,或是挖个洞把自个埋了,假装自己不存在。
顾景云实在是太狠了,这两项问题简直是把满朝文武都给得罪遍了。
人员沉冗就得裁员,大家好容易当上官,谁愿意就那么回家种地去?
内阁涉权太广那就得收权,谁愿意把到手的权利交出去?
他们虽然是看病的大夫,但这么简单的问题也知道啊。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本意是让皇帝好好休息,不是让他操劳过度啊,此时提起这两项不是给本来就已经够忙够累的皇帝找活儿干吗?
这到底是来帮他们的,还是害他们的?
太子却很快反应过来,拱手向顾景云行半礼道:“请先生教我。”
皇帝也含笑看向顾景云,“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呢?”
“放权,将一些六部就可以处理的事务交由六部自行处理,不用再上报内阁和陛下。只一些重要难决之事方须上折,陛下,如今内阁积压事务过多,不仅您和太子,五位阁老三分之二的时间也都花费在内阁之中,时间太长了。”
“除了地方上的紧急奏折外,通过六部呈交上来的大半都可以自行决断,并不用上呈内阁与陛下。要知道内阁设立之初,除重大国事外,其余事务是不会询问内阁的。”
“只怕内阁不会同意,到时又免不了一番纷争。”皇帝叹息道。
顾景云却淡然的道:“陛下多虑了,五位阁老皆是为国为民的忠君大臣,他们会体谅陛下的辛劳,也会体谅六部堂官的不易的。若是他们不愿放权,那就只能裁撤六部官员,总不能白消耗百姓税收吧?”
黎宝璐眨着眼睛小声补充道:“而且阁老多兼任六部尚书,陛下觉得他们会不答应吗?”
应该说,他们敢不答应吗?
皇帝和太子秒懂。
一般内阁阁老多是从六部中选出四人来担任,也有例外的,但内阁中总会有六部尚书在,多则四人,少的也有一个。
而现在五位内阁有三位兼任尚书,说是放权,但也是从他们个人手上将权利下放到他们的手下官员手中。
当然,权势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更好,但他们敢得罪广大的六部堂官吗?
别看他们品级低,只有六七品,但他们人数众多,牵扯甚广,而且一品二品的官员都是从六七品慢慢爬上来的。
顾景云将这个难题抛给内阁,他们要不放权,那你们就自己去革员吧,把闲散下来的官员革掉,或是放到地方上。
二者选一,总有一个是你必须妥协的。
顾景云他早就想这么做了,不过他不掌实权,也不愿卷入政治的泥淖中,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当没看见,只用心教导李安,计划着等他地位稳固,一言九鼎时再由李安自己改革。
但现在见几人因为“朝政忙碌”的事你苦恼我伤心的,他就忍不住多了两句嘴。
谁让为此苦恼的都是自己在乎的人呢?
宝璐且不说,李安是自己的弟子,皇帝也是他比较喜欢的皇帝,所以既然他们都不痛快,那就把不痛快转移掉,让别人不痛快好了。
皇帝和太子都心动起来。
内阁的权势的确是太大了,其实现在内阁拥有的许多权势本来就属于六部,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六部地位越来越低,内阁掌权越来越深,一些事务也被习惯性的交到内阁,这才让他们的权势越来越大。
现在顾景云的提议也不过是在向以前靠拢,把本属于六部的权势归还于六部。
只是这样一来,皇帝手中的权势也同样降低了。
第二天黎宝璐和顾景云如常去书院上课,面上让人看不出异常来。
只是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后俩人并未回家,而是直接去了皇宫。
顾景云径直往勤政殿去,黎宝璐被领到了后宫,又由后宫转到了勤政殿后殿,四位御医都在后殿的偏殿里,见了黎宝璐便互相见礼,很快就进入讨论之中。
昨天黎宝璐走后,四人又对治疗方案改善了一下,其中还对皇帝陛下的作息时间做了些简单的要求。
这种吃苦不讨好的差事最后自然是交给黎宝璐,而黎宝璐之所以进宫承担的也是这个责任——皇帝和御医们的沟通桥梁。
皇帝想要知道自己最真实的身体状况,但御医们总是用语言搪塞他,久而久之他便信不过他们说的话,所以他需要黎宝璐。
黎宝璐的医术和脉案当然比不上太医院的御医们,但她不是御医,她会说实话呀。
所以皇帝一察觉御医们又掉书袋子,他便立即招黎宝璐。
御医们说的话他可能还一知半解,但通过黎宝璐的解读他就明白了。
而御医们有许多话都不好出口,有许多要求也不敢强求,跟皇帝说话大多是说半句藏半句,这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着想,也是为家人的。
但现在来了个桥梁,所有不好的话都可以出自她口,入皇帝耳,御医们当然开心呀,所以拉着黎宝璐就细细交代起来。
因为是有所求,所以在看到黎宝璐掏出小本子问各种医学问题时,四位御医都很细心的解答了,让黎宝璐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
五人正说得欢,顾景云陪同皇帝和太子回后殿了,小太监来请五人前去问诊。
四位御医连忙看向黎宝璐。
黎宝璐淡定的转身道:“走吧。”
昨天晚上景云哥哥已经分析过,皇帝让她诊脉看病也是恼羞成怒,再忍不下太医院的御医们糊弄了。
两三次过后,等皇帝和御医们重新找到双方能接受的点,磨合过后也就用不着她了。
而皇帝还是以前的皇帝,他性格温和柔善不会因此忌惮宝璐,反而会更加信重她,不然昨天晚上她也不可能出宫了。
要知道这四位御医这个月可一直住在宫里,徐院正更是已经三个月没出宫回家了。
也是当今身体时常不好,自登基后,为其诊脉探病的御医时常备留宫中不得外出,一次两次时大家还会怀疑皇帝病重,但见他依然面无异色的每日上朝,且四次五次之后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
所以现在知道皇帝生病的人除了他自己和御医,也就只有太后和太子了,当然现在要再加一个顾景云和黎宝璐。
黎宝璐和御医们跪下和皇帝行礼,起身后直接将治疗方案递给他,坦言道:“陛下,要想保养好身体,您首先得保证自己的作息可以按照上面的来。”
皇帝面色淡然的看着手中的方案,沉默不语。
李安就悄悄的踮起脚尖歪了头过去看,半响后默默地收回目光。
真要照上面的作息来,那父皇一日处理公文的时间连两个时辰都没有。
他父皇不能处理的朝政最后会由谁来处理?
太子在心里默默流泪,然后一咬牙一跺脚道:“父皇,保重身体为要。”
皇帝合上方案,将它丢在一旁的桌子上,似笑非笑的看向他问道:“那你可能代我处理国事?”
太子低下头,“儿子会尽力而为的,若有不懂之处还有阁老们呢。”
皇帝垂下眼眸不语。
其实现在大楚的半数朝政都交到了太子手上,不然他若事事躬身,肯定早就死了。
太子每日要进内阁处理半数朝政,完了还要去吏部观政,两年的时间他也只走完了户部,刑部,除吏部外还有三部,预计还要两年的时间才足够。
而每日除了这两项重要的工作外,他还要处理交到太子府的事务,还要聆听顾景云的教诲,可以说他的时间已经满得塞不下了,他又怎么忍心让他儿子坏自己的身体来为他处理朝政?
反正再努力也只有一年半的时间……
皇帝心中才起了这个念头就听到身旁一声长叹。
他偏过头去看,顾景云已经上前两步拱手道:“陛下何不放权于六部?”
皇帝和太子同时蹙眉。
历代君王都致力于集权于中央,为此特设立内阁,直接听命于君王,减少六部权柄,怎么现在却反要放权于六部?
“臣虽未在六部任职过,但曾翻阅过前朝和本朝的六部案宗,只从案宗上看六部便有两项不足之处。”
皇帝知道顾景云虽从未去过六部,但太子在各部观政时会请教他各部事宜,而顾景云也的确教得毫无难度,要说他只是从案宗上得出不足之处,打死他都不信。
所以,皇帝颔首问道:“哪两项?”
“一,人员沉冗,一件事情有可能需要好几个人,甚至好几个部门反复处理确定才行。除规则太过繁杂外便是因为人员沉冗,若是简化规则,那必定有许多人无事可做。二,内阁涉权太广。陛下,前朝废除宰相,设立内阁本意是在君王决策时可问询内阁,以保证政令清明通达。但那也仅限于一些难以决断的国家大事,如马市开放的具体条陈,安全设防,一些地方官的任职等根本不必过内阁之手……”
四位御医恨不得把耳朵堵起来,或是挖个洞把自个埋了,假装自己不存在。
顾景云实在是太狠了,这两项问题简直是把满朝文武都给得罪遍了。
人员沉冗就得裁员,大家好容易当上官,谁愿意就那么回家种地去?
内阁涉权太广那就得收权,谁愿意把到手的权利交出去?
他们虽然是看病的大夫,但这么简单的问题也知道啊。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本意是让皇帝好好休息,不是让他操劳过度啊,此时提起这两项不是给本来就已经够忙够累的皇帝找活儿干吗?
这到底是来帮他们的,还是害他们的?
太子却很快反应过来,拱手向顾景云行半礼道:“请先生教我。”
皇帝也含笑看向顾景云,“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呢?”
“放权,将一些六部就可以处理的事务交由六部自行处理,不用再上报内阁和陛下。只一些重要难决之事方须上折,陛下,如今内阁积压事务过多,不仅您和太子,五位阁老三分之二的时间也都花费在内阁之中,时间太长了。”
“除了地方上的紧急奏折外,通过六部呈交上来的大半都可以自行决断,并不用上呈内阁与陛下。要知道内阁设立之初,除重大国事外,其余事务是不会询问内阁的。”
“只怕内阁不会同意,到时又免不了一番纷争。”皇帝叹息道。
顾景云却淡然的道:“陛下多虑了,五位阁老皆是为国为民的忠君大臣,他们会体谅陛下的辛劳,也会体谅六部堂官的不易的。若是他们不愿放权,那就只能裁撤六部官员,总不能白消耗百姓税收吧?”
黎宝璐眨着眼睛小声补充道:“而且阁老多兼任六部尚书,陛下觉得他们会不答应吗?”
应该说,他们敢不答应吗?
皇帝和太子秒懂。
一般内阁阁老多是从六部中选出四人来担任,也有例外的,但内阁中总会有六部尚书在,多则四人,少的也有一个。
而现在五位内阁有三位兼任尚书,说是放权,但也是从他们个人手上将权利下放到他们的手下官员手中。
当然,权势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更好,但他们敢得罪广大的六部堂官吗?
别看他们品级低,只有六七品,但他们人数众多,牵扯甚广,而且一品二品的官员都是从六七品慢慢爬上来的。
顾景云将这个难题抛给内阁,他们要不放权,那你们就自己去革员吧,把闲散下来的官员革掉,或是放到地方上。
二者选一,总有一个是你必须妥协的。
顾景云他早就想这么做了,不过他不掌实权,也不愿卷入政治的泥淖中,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当没看见,只用心教导李安,计划着等他地位稳固,一言九鼎时再由李安自己改革。
但现在见几人因为“朝政忙碌”的事你苦恼我伤心的,他就忍不住多了两句嘴。
谁让为此苦恼的都是自己在乎的人呢?
宝璐且不说,李安是自己的弟子,皇帝也是他比较喜欢的皇帝,所以既然他们都不痛快,那就把不痛快转移掉,让别人不痛快好了。
皇帝和太子都心动起来。
内阁的权势的确是太大了,其实现在内阁拥有的许多权势本来就属于六部,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六部地位越来越低,内阁掌权越来越深,一些事务也被习惯性的交到内阁,这才让他们的权势越来越大。
现在顾景云的提议也不过是在向以前靠拢,把本属于六部的权势归还于六部。
只是这样一来,皇帝手中的权势也同样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