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老铁枪黄馍馍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经过一夜的发酵,面团已经松软。
加入了碱面发酵的面团,明显要更加的松软,老爹等虽是男人也可是看的明白。“真的不一样。”
柯十三伸手按了按面团,感觉面团极为松软。惊讶的都出声,“好软。”
老爹的一个仗身赵叔也伸手进去按了按,惊讶的道,“跟婆娘的胸脯子一样软咧。”
大家一阵笑。
张超也试了试,很满意发酵的效果。
“好了,一起做蒸饼吧。”
张超只和了一升糜子粉,因此也做不了多少个馍馍。几个人一起动手,大家倒都不陌生。
先把发好的面团重新揉匀,这也算是个体力活。柯小八很勤快的包下了揉面的活,等面揉好后,张超把面团分成了二十个。
取一个面团按扁,包入适量的红克枣馅,收口轻揉,整成圆型。
“烧火准备上锅蒸。”
“家里新灶能用了吗?”老爹问。
张超查看了下新灶,已经垒好一天一夜了,差不多好了。当下道,“那就用新灶,正好一边试新灶一边蒸这新式馍馍。”
“我来烧火。”柯十三连忙坐到灶口去烧火。火石打火,麦桔引火,火顺利的引燃。
“好烧。”柯十三也常在家烧火,深知火开头难烧,尤其是在冬季里更不好烧。可现在火在灶膛里却烧的很旺。
“直接加点细树枝,烧的更快。”张超笑着指点。一般的灶通风不畅,因此一开始时烧的时候得尽量用树叶麦杆引火,还得小心,要吹风。但这种新灶,根本不需要吹火,也不需要那么小心翼翼,烧起来就不容易灭。
新灶有三个锅,和旧灶只有一个铁锅不同。新灶灶口上是一个大铁锅,后面一点还有一个小铁锅,小铁锅那里还转了个弯,形成一个小七字头,那里有个更小的锅架在上面,也有一个小灶口。
当大灶烧火的时候,大锅加热,那个稍小些的后锅也会加热。这样一来,大锅做饭,后锅则可以烧水。至于那个小灶,则可以热个菜什么的,或者在大灶做菜时,小灶也可以另烧火蒸饭或者蒸馒头。
指挥着赵叔他们给前后锅里都添上水,又指挥着柯小八和柯十三加柴生火。
前锅还是原来的那口大铁锅,原来烧开半锅水,得两盏茶的时间,也就是二十分钟左右。但现在,却只用了一盏茶的时间锅里的水就开了。
甚至顺带着连后锅的那锅水也都已经温热了。
把蒸笼架上开水锅,张超让他们继续烧大火。
“大火烧两盏茶时间。”
大家都围着灶口烤着火,柯十三烧火烧的正起劲。连连喊着这灶好烧,“都不用怎么理会,直接往里架柴就行,大片劈材往里架,一点都不会灭。这灶真好烧,省事多了。”
赵叔坐一边,也感慨着道,“烧的也快,同样烧一锅水,比寻常省了近一半时间哩。”
另一位王叔则道,“还不止呢,你看后锅的那锅水,都不用另烧火,这都已经也开了。烧一灶柴,开两锅水呢,可了不得。”
张超笑笑,他走到灶台前面,那里是火炕与之灶台相连的。炕与灶相连,但与灶口是隔了一灶之距,加之修炕时,也特意在炕灶之间垒了一堵三尺多高的墙壁,因此倒不用太担忧油烟跑到炕上来。
等以后修了新窑洞,有专门的厨房了,就更不会有油烟了。
新灶上已经铺好了芦苇的炕席,张超手按到上面,已经能感受到席面暖暖的。
张超直接脱了鞋,按着炕沿的木头上了炕。
“老爹,来炕上坐,好暖和的。”
老爹过来,手摸在炕上,果然发现一阵阵暖和。他学张超的样子脱了鞋,也上炕坐了席上。
“嘶。”
老爹舒适的直吸气。“暖和,真是美滴很。”
赵叔王叔还有柯小八和柯十三,也都过来争着上炕。好在这炕本来也修的蛮大,可以睡个五六人,坐个七八人自然没问题。六人坐在炕上还显得很宽,只是炕上现在还没有炕桌,是个缺憾。
“回头这上面再摆个矮炕桌,正好。”
“要的,要的。”老爹也连连点头。
坐在暖炕上,可比坐灶口烤火还要舒适。
“夜里睡觉也有这么暖和,那真是太美了。”柯十三惊叹连连,舒服的都直打哆嗦。“回头也要俺爹请三郎帮我家盘一个。”
感受着暖炕的舒适,很快锅里的馍馍也熟了。
阵阵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老爹擦着鼻子下炕,“我去看蒸笼,熟咧。”
蒸笼从灶上端下,打开。
一阵白汽升腾而起。
大家却都迫不急待的去看笼里的蒸饼了。
白色的蒸汽里,二十个黄面馍馍显露出来。
“哇,好大。”
柯小八忍不住惊呼。刚才蒸饼是大家一起做的,他亲眼看着放进蒸笼里的。每个蒸饼都是寻常那样大,一升面和水加红豆和枣泥做了二十个蒸饼,甚至比寻常的饼还要小点。可现在蒸出来的饼,却好大一个。
“只用了原来一半面,却蒸出来一样大。”
加了碱面的黄面馍馍蒸的很大,十分的蓬松。馍馍蒸开了口子,几道裂缝咧开,还能看到里面那红色的红豆枣馅。
张超取来筷子和碗,先夹了几个出来。
“大家试试口感味道怎么样。”
柯十三最是等不及,馍馍还没凉,就已经抓了一个在手,烫的他左右手不停的倒腾,然后也不等再凉凉,就送到嘴边咬了一大口。
馍馍很烫,可柯十三却顾不得了,他眼睛冒光。
“好吃,好松软,没有酸,还有点甜,真好吃。”
其它人本还想等馍馍再凉凉,可听了也有些等不及了。连老爹都向着馍馍吹了几口气后,咬了一块入嘴。
依然还很烫,可入口却是真的很好吃。
口感松软带甜,真的没有半点寻常蒸饼的酸味。吃了一辈子蒸饼,早都已经习惯了酸味的老爹,到现在才发现,原来蒸饼还可以没有酸,还可以这么好吃。
张超自己也吃了一个,确实很好吃。
硬糜子和软糜子七三配比,加上有碱面中和老面酵头的酸味,以及碱面让馍馍更加蓬松,使得这黄面馍馍跟他昨天吃到的唐朝糜子蒸饼完全就是两种食物。
“吃啥咧,这么香?”
大家正吃的高兴,门外传来柯山的声音。
柯山和柯五一大早就过来了,正好赶上张超他们吃馍馍。
“叔,快过来,三郎昨天炼了一味丹药,把这丹药加入糜子面中和面后,蒸出来的糜子饼可好吃了,又松又软,不酸还甜咧。”
柯山和柯五两个一人抓起一个,吃过之后,也连连惊叹。
“老爹,你说咱们多蒸点这个馍馍,然后拿到乡里和县里去卖,你说有人买不?”张超问老爹,弄出了这么好吃的黄馍馍,他可不满足于只是自己吃。他算过了,要盖起他规划的那个新窑洞,家里的存钱可能还远远不够。
得想办法再开源。
“当然有人买,好吃的把舌头都快咬掉了。这是加了仙丹啊,太好吃了。”柯五直叹。
“就是拿到长安去卖,都会有人吃咧,太好吃了。”柯山也在那里舔嘴唇。
二十个黄面馍馍,八个男人,很快就吃光了。
买,肯定有人买。
但张超也在考虑如何卖出更多,效益更大。七娘在乡上有一个面馆,直接把黄馍馍放那里卖肯定是行的,但乡上的情况他也见过,每天的客人其实并不多,就算大家喜欢,也卖不出多大量。
去长安卖,倒也是一个办法。只是他也还没有卖过,不知道方不方便。
想了会,张超倒是找到了一个办法,一个利益最大利的办法。
“老爹,你说若是咱们把咱这黄面馍馍送到各个驿站和酒楼饭店里去卖怎么样?”
“别人为啥要帮咱卖馍馍?”老爹现在也习惯了张超把糜子蒸饼叫黄面馍馍了。
张超笑笑,“互惠互利啊。只要咱们的黄面馍馍好吃的口碑打出去了,到时名气在外,他们帮我们卖黄面馍馍,也能给他们增加生意啊。况且咱们也不让他们白卖,咱们是合作,他们每帮咱们卖出一个黄面馍馍,咱们给他多少钱,这不是两全其美么?”
柯十八不解的插问,“三郎,咱这黄面馍馍这么好吃,你又有独家的密方,咱干嘛要让别人帮着卖还分他们钱,咱们自己卖就好了,钱都自己赚。”
“错。”张超摇头。
黄面馍馍好吃,但也得卖出去,或者说卖的多才利润大。一天卖一百个,能赚什么钱。若是一天能卖一万个呢?
而要想把品牌打出去,要把销量提上去,凭着他们自己从头做起,很难。如果是搭上那些酒楼饭店之类的车,那肯定就容易的多。
还有一个问题则是,若是自己做,别人也许会眼红会捣乱,但如果是合作,他们也能得利,那他们不但不会捣乱还会出力。
这也是张超和柯十三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柯十三想的是全自己赚到,而张超想的是如何赚更多。
“那就试试咧。”老爹想了想,最后道。
“嗯,那我们现在就再做一些,然后拿到乡里县上还有长安城里去,跟那些酒楼饭店推销我们的黄面馍馍。只要他们肯帮着卖,我们就分利给他们。”
想了想,张超又道,“推销的时候,我们这个就叫黄面馍馍,跟店里和客人推销介绍的时候,都叫黄面馍馍,咱们不叫蒸饼。”
这是品牌意识,蒸饼根本没有什么独特性,但如果叫黄面馍馍却是头一家独一份。黄面馍馍其实就是蒸饼,但并不是所有的蒸饼都叫黄面馍馍。
黄面馍馍,唯灞上张家沟独一份。
经过一夜的发酵,面团已经松软。
加入了碱面发酵的面团,明显要更加的松软,老爹等虽是男人也可是看的明白。“真的不一样。”
柯十三伸手按了按面团,感觉面团极为松软。惊讶的都出声,“好软。”
老爹的一个仗身赵叔也伸手进去按了按,惊讶的道,“跟婆娘的胸脯子一样软咧。”
大家一阵笑。
张超也试了试,很满意发酵的效果。
“好了,一起做蒸饼吧。”
张超只和了一升糜子粉,因此也做不了多少个馍馍。几个人一起动手,大家倒都不陌生。
先把发好的面团重新揉匀,这也算是个体力活。柯小八很勤快的包下了揉面的活,等面揉好后,张超把面团分成了二十个。
取一个面团按扁,包入适量的红克枣馅,收口轻揉,整成圆型。
“烧火准备上锅蒸。”
“家里新灶能用了吗?”老爹问。
张超查看了下新灶,已经垒好一天一夜了,差不多好了。当下道,“那就用新灶,正好一边试新灶一边蒸这新式馍馍。”
“我来烧火。”柯十三连忙坐到灶口去烧火。火石打火,麦桔引火,火顺利的引燃。
“好烧。”柯十三也常在家烧火,深知火开头难烧,尤其是在冬季里更不好烧。可现在火在灶膛里却烧的很旺。
“直接加点细树枝,烧的更快。”张超笑着指点。一般的灶通风不畅,因此一开始时烧的时候得尽量用树叶麦杆引火,还得小心,要吹风。但这种新灶,根本不需要吹火,也不需要那么小心翼翼,烧起来就不容易灭。
新灶有三个锅,和旧灶只有一个铁锅不同。新灶灶口上是一个大铁锅,后面一点还有一个小铁锅,小铁锅那里还转了个弯,形成一个小七字头,那里有个更小的锅架在上面,也有一个小灶口。
当大灶烧火的时候,大锅加热,那个稍小些的后锅也会加热。这样一来,大锅做饭,后锅则可以烧水。至于那个小灶,则可以热个菜什么的,或者在大灶做菜时,小灶也可以另烧火蒸饭或者蒸馒头。
指挥着赵叔他们给前后锅里都添上水,又指挥着柯小八和柯十三加柴生火。
前锅还是原来的那口大铁锅,原来烧开半锅水,得两盏茶的时间,也就是二十分钟左右。但现在,却只用了一盏茶的时间锅里的水就开了。
甚至顺带着连后锅的那锅水也都已经温热了。
把蒸笼架上开水锅,张超让他们继续烧大火。
“大火烧两盏茶时间。”
大家都围着灶口烤着火,柯十三烧火烧的正起劲。连连喊着这灶好烧,“都不用怎么理会,直接往里架柴就行,大片劈材往里架,一点都不会灭。这灶真好烧,省事多了。”
赵叔坐一边,也感慨着道,“烧的也快,同样烧一锅水,比寻常省了近一半时间哩。”
另一位王叔则道,“还不止呢,你看后锅的那锅水,都不用另烧火,这都已经也开了。烧一灶柴,开两锅水呢,可了不得。”
张超笑笑,他走到灶台前面,那里是火炕与之灶台相连的。炕与灶相连,但与灶口是隔了一灶之距,加之修炕时,也特意在炕灶之间垒了一堵三尺多高的墙壁,因此倒不用太担忧油烟跑到炕上来。
等以后修了新窑洞,有专门的厨房了,就更不会有油烟了。
新灶上已经铺好了芦苇的炕席,张超手按到上面,已经能感受到席面暖暖的。
张超直接脱了鞋,按着炕沿的木头上了炕。
“老爹,来炕上坐,好暖和的。”
老爹过来,手摸在炕上,果然发现一阵阵暖和。他学张超的样子脱了鞋,也上炕坐了席上。
“嘶。”
老爹舒适的直吸气。“暖和,真是美滴很。”
赵叔王叔还有柯小八和柯十三,也都过来争着上炕。好在这炕本来也修的蛮大,可以睡个五六人,坐个七八人自然没问题。六人坐在炕上还显得很宽,只是炕上现在还没有炕桌,是个缺憾。
“回头这上面再摆个矮炕桌,正好。”
“要的,要的。”老爹也连连点头。
坐在暖炕上,可比坐灶口烤火还要舒适。
“夜里睡觉也有这么暖和,那真是太美了。”柯十三惊叹连连,舒服的都直打哆嗦。“回头也要俺爹请三郎帮我家盘一个。”
感受着暖炕的舒适,很快锅里的馍馍也熟了。
阵阵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老爹擦着鼻子下炕,“我去看蒸笼,熟咧。”
蒸笼从灶上端下,打开。
一阵白汽升腾而起。
大家却都迫不急待的去看笼里的蒸饼了。
白色的蒸汽里,二十个黄面馍馍显露出来。
“哇,好大。”
柯小八忍不住惊呼。刚才蒸饼是大家一起做的,他亲眼看着放进蒸笼里的。每个蒸饼都是寻常那样大,一升面和水加红豆和枣泥做了二十个蒸饼,甚至比寻常的饼还要小点。可现在蒸出来的饼,却好大一个。
“只用了原来一半面,却蒸出来一样大。”
加了碱面的黄面馍馍蒸的很大,十分的蓬松。馍馍蒸开了口子,几道裂缝咧开,还能看到里面那红色的红豆枣馅。
张超取来筷子和碗,先夹了几个出来。
“大家试试口感味道怎么样。”
柯十三最是等不及,馍馍还没凉,就已经抓了一个在手,烫的他左右手不停的倒腾,然后也不等再凉凉,就送到嘴边咬了一大口。
馍馍很烫,可柯十三却顾不得了,他眼睛冒光。
“好吃,好松软,没有酸,还有点甜,真好吃。”
其它人本还想等馍馍再凉凉,可听了也有些等不及了。连老爹都向着馍馍吹了几口气后,咬了一块入嘴。
依然还很烫,可入口却是真的很好吃。
口感松软带甜,真的没有半点寻常蒸饼的酸味。吃了一辈子蒸饼,早都已经习惯了酸味的老爹,到现在才发现,原来蒸饼还可以没有酸,还可以这么好吃。
张超自己也吃了一个,确实很好吃。
硬糜子和软糜子七三配比,加上有碱面中和老面酵头的酸味,以及碱面让馍馍更加蓬松,使得这黄面馍馍跟他昨天吃到的唐朝糜子蒸饼完全就是两种食物。
“吃啥咧,这么香?”
大家正吃的高兴,门外传来柯山的声音。
柯山和柯五一大早就过来了,正好赶上张超他们吃馍馍。
“叔,快过来,三郎昨天炼了一味丹药,把这丹药加入糜子面中和面后,蒸出来的糜子饼可好吃了,又松又软,不酸还甜咧。”
柯山和柯五两个一人抓起一个,吃过之后,也连连惊叹。
“老爹,你说咱们多蒸点这个馍馍,然后拿到乡里和县里去卖,你说有人买不?”张超问老爹,弄出了这么好吃的黄馍馍,他可不满足于只是自己吃。他算过了,要盖起他规划的那个新窑洞,家里的存钱可能还远远不够。
得想办法再开源。
“当然有人买,好吃的把舌头都快咬掉了。这是加了仙丹啊,太好吃了。”柯五直叹。
“就是拿到长安去卖,都会有人吃咧,太好吃了。”柯山也在那里舔嘴唇。
二十个黄面馍馍,八个男人,很快就吃光了。
买,肯定有人买。
但张超也在考虑如何卖出更多,效益更大。七娘在乡上有一个面馆,直接把黄馍馍放那里卖肯定是行的,但乡上的情况他也见过,每天的客人其实并不多,就算大家喜欢,也卖不出多大量。
去长安卖,倒也是一个办法。只是他也还没有卖过,不知道方不方便。
想了会,张超倒是找到了一个办法,一个利益最大利的办法。
“老爹,你说若是咱们把咱这黄面馍馍送到各个驿站和酒楼饭店里去卖怎么样?”
“别人为啥要帮咱卖馍馍?”老爹现在也习惯了张超把糜子蒸饼叫黄面馍馍了。
张超笑笑,“互惠互利啊。只要咱们的黄面馍馍好吃的口碑打出去了,到时名气在外,他们帮我们卖黄面馍馍,也能给他们增加生意啊。况且咱们也不让他们白卖,咱们是合作,他们每帮咱们卖出一个黄面馍馍,咱们给他多少钱,这不是两全其美么?”
柯十八不解的插问,“三郎,咱这黄面馍馍这么好吃,你又有独家的密方,咱干嘛要让别人帮着卖还分他们钱,咱们自己卖就好了,钱都自己赚。”
“错。”张超摇头。
黄面馍馍好吃,但也得卖出去,或者说卖的多才利润大。一天卖一百个,能赚什么钱。若是一天能卖一万个呢?
而要想把品牌打出去,要把销量提上去,凭着他们自己从头做起,很难。如果是搭上那些酒楼饭店之类的车,那肯定就容易的多。
还有一个问题则是,若是自己做,别人也许会眼红会捣乱,但如果是合作,他们也能得利,那他们不但不会捣乱还会出力。
这也是张超和柯十三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柯十三想的是全自己赚到,而张超想的是如何赚更多。
“那就试试咧。”老爹想了想,最后道。
“嗯,那我们现在就再做一些,然后拿到乡里县上还有长安城里去,跟那些酒楼饭店推销我们的黄面馍馍。只要他们肯帮着卖,我们就分利给他们。”
想了想,张超又道,“推销的时候,我们这个就叫黄面馍馍,跟店里和客人推销介绍的时候,都叫黄面馍馍,咱们不叫蒸饼。”
这是品牌意识,蒸饼根本没有什么独特性,但如果叫黄面馍馍却是头一家独一份。黄面馍馍其实就是蒸饼,但并不是所有的蒸饼都叫黄面馍馍。
黄面馍馍,唯灞上张家沟独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