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道路两旁的荒地,从撂荒的程度就可以看出已经荒废几十年了,以至于连最基本的杂草和庄稼的残骸都找不到,只能看到偶尔露出的田埂,从而可以确定这里曾经是农田,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壤。
环境的改变让这里的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空气中几乎都找不到一丝的水分,呼吸着这里的空气都觉得有些不太舒服,而时不时扬起的沙尘,很容易进入人的口鼻,从而让人颇为难受,还好李安坐在车内,可以有效避免被沙尘侵扰。
也就是十几里路的距离,刚才还是绿树成荫,转眼间就成了寸草不生的荒漠了,这种环境的巨大变化也太大了,让人一时间难以适应。
不过,又过了一段距离之和,道路两旁又有树木出现了,这说明德静县已经不远了,县城的周边必然是有水源的,否则,这个县城也就无法存在了。
果然,很快路边的植被越来越多,甚至都开始出现农田了,而远处隐隐约约已经能够看到一座高大的城池了,德静县已经近在咫尺。
“李侍郎,德静县就快到了,是不是先进城?”
护卫开口问道。
李安摇头道:“算了,就不去了,这次是来看长城遗址的,就不入城了,直接去德静县西边二里地的秦长城遗址。”
“是,属下明白。”
来的时候也没通知谁,所以,也不会有人出城迎接的,这倒是符合李安的心意,他可不想让县城的官员来迎接自己,这样真的好麻烦。
车队直奔城西二里的秦长城遗址而去,并很快就抵达了那里。
不过,让李安有些失望了,他想象中的长城应该是非常高大雄伟的,而眼前的长城显得有些低矮,而去,还是非常残破的模样。
“这里就是秦长城的遗址?看着也太残破了一些。”
李安失望的说道。
“是已经废弃的长城,能有这样就不错了。”
李寒露回答道。
李安点了点头,让护卫随便欣赏周围风光,然后拉着李寒露走上破败的城墙。
“夫人小心一点,注意脚下,千万别摔了。”
李安非常贴心的扶着李寒露一起走上长城遗址。
虽然长城遗址有些破败,但因为制造的时候质量比较可靠,所以,即便已经残破,质量也是足以支撑人类在上面行走而不会塌陷的。
与统万城一样,这里的长城也是用黄土堆砌的,这与李安印象中的石头城墙有很大的区别,毕竟,夏州境内的黄土资源比较充足,而石头资源相对非常的稀少,为了尽可能的节约成本,采用黄土建造城池,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所以,这里不论是高大的城池,还是曾经修筑的长城,采用的都是当地随处可见的黄土材料。
黄土材料的坚固程度相比于石头,自然还是要差一些的,尤其是在抵御日晒雨淋方面,石头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而黄土却是难以经受雨水的冲刷,对日晒和大风的抵御也力不从心,从而更加容易风化,若不及时进行修缮的话,整个墙体就会慢慢废掉,从而成为一段荒废的城墙。
李安与李寒露登上的这段城墙只有三米多高,而其原本的高度应该不止如此,是长期的日晒雨淋和风化,一步步降低了城墙的高度。
“看吧!这里就是大秦帝国曾经的长城,虽然此刻已经残败不堪,但当年刚建设的时候,那也是十分高大的。”
李安看向北方,开口说道。
秦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上的奇迹,而称其为奇迹,是因为长城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华夏百姓居然能用原始的科技,建造出如此巨大的建筑,这自然让后人感叹不已。
“不过是一道墙而已,这么长的城墙哪里会有足够的兵力来防守,建造如此规模的城墙,岂不是一种浪费。”
李寒露对长城不太看好,觉得长城的建设就是劳民伤财之举,就是一种浪费资源的行为,因为她觉得这样长度的城墙是挡不住北方雄兵南下的,而事实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并不是长城完全无用,它还是有点用处的,它的存在可以加强中原王朝的防御力,只要北方游牧民族的实力不是太强大,就不至于对长城构成威胁。
另外,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机构是比较松散的,很多时候,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领,根本就无法有效的管理麾下的所有部落,有些部落很有可能会不听首领的命令,肆意的南下侵扰。
比如,几十人,几百人的小规模游牧骑兵,时不时的就会侵扰中原郡县,掠夺大量的人员和财物,然后心满意足的返回草原,像这种大量小规模的南下侵扰,是非常伤害中原王朝便民的,而建设了长城之后,这些小规模的游牧骑兵就无能为力的,他们的人数太少,就算想要拆除一段城墙,那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办得到的,而且,当他们劫掠之后,还必须从这个拆开的口子回去,而若是这里被堵上,他们就很有可能回不去了,如此,自然也就不敢随意南下侵扰了。
至于大规模的游牧骑兵南下,长城同样具有很强的防御力,建造长城的时候非常不容易,同样的,拆除长城也不会太简单,游牧大军拆掉几段城墙之后,在回去的时候,也就必须还从这几个地方回去,而不能随心所欲的从任何方位北归,受到的限制很大,而且,拆除城墙耗时又费力,肯定不会拆除太宽,而口子太小,大军通过的速度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而耽误大军行动的迅捷性,一旦回去的口子被堵住,而中央王朝的兵马又压了过来,这些游牧骑兵就危险了。
所以,不论如何,长城的存在,绝对是有很大作用的,在防御上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人可以忽视长城的重要防御作用。
而长城的建设,绝对不是从秦朝开始的,在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城就已经开始建设了。
当时的建设长城最为积极的,就是秦国,赵国和燕国了,这三个国家都是处在靠北位置的强国,他们深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秦国北方有义渠和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有东胡。
自战国中期以来,他们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穿着宽衣大袖的服装,行动迟缓,日行三十至五十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东胡的袭击和掳掠。
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争霸事业,不得已,这三个国家只能采取建设长城的办法来抵御这些来无影去无踪的游牧骑兵,利用长城来限制这些游牧骑兵的机动性,而骑兵的机动性一旦被限制了,威力也就被极大的限制了,再也不能随心所欲了。
当然,面对游牧民族的威胁,光靠修筑长城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变革兵制,组建新的强大兵种,以此来威慑北方的匈奴,同时,也能够威慑争霸的对手。
比如,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开始推行富国强兵的策略,军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将原先的车兵为主,改为以骑兵和步兵为主,尤其注重骑兵的建设,从而一步步建设出一支强大的大秦铁骑。
赵国的赵武灵王,同样是改革兵制,让国内的士兵穿胡人的衣服,进行严格的骑兵训练,历史上称之为胡服骑射,而经过这个策略,赵国很快就出现了一支极其强大的骑兵军团,赵武灵王凭借这种超强的骑兵军团,先是向北进攻,打的游牧民族出身的林胡满地找牙,林胡王献马乞求投降,而后,这种骑兵军团又攻破了中山国,扩大了赵国的版图,之后更是一步步的南征北讨,为赵国打下了很大的一片国土。
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中最为弱小的一个,南边是强大的齐国,西边是强大的赵国,北方又有东胡这样的游牧政权,生存环境可谓极为恶劣,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让自己能够生存下去,燕国先是卑躬屈膝的讨好北方的东胡,让国中大将去东胡做人质,从而了解东胡的山川险要,布防情况,军队活动规律,归国之后,就率领大军袭击东胡,并将东胡打的打败,而后为了防御东胡的报复,在北方边境修筑长城,保护国境内的安全。
当然,春秋战国时代的长城,绝不仅仅只有秦国,赵国和燕国,在南方和东方以及中远的好多国家,都有建造长城的情况。
比如南方大国楚国,为了防御邻国而修筑了规模宏大的长城,齐国也同样为了防御中原邻国而修筑了很长的城墙,魏国的长城更厉害,足有两条之多,线路也很长,毕竟,魏国地处中原,要防御的国家很多,对长城的需求很大,韩国在攻灭郑国之后也拥有了一段长城,而中山国为了防御赵国,修筑了长城。
不过,这些长城的规模和名气远远不如秦赵燕三国,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秦帝国统一天下之后,调动大量民力,将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在了一起,使其成为中远王朝的北方边界,进而可以持续得到修缮和维护,而其余的这些长城,因为处在统一的中远王朝的版图内部,所以,重要性就不存在了,也不会获得丝毫的修缮资金,慢慢的就自然毁掉了,还有一些被附近的官员和百姓拆毁,取其材料用以建设自己需要的建筑,所以,后世几乎没有保存,只有秦赵魏三国的长城,因为要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而始终存在着,名气自然也就越来越大了,人们只要看到北方边境的长城就会想起秦魏三国。
汉朝初期,由于中原饱经战乱,长城没人维护,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守卫,而匈奴却突然强大了起来,于是轻松的越过了蒙恬修筑的长城,进入了河套地区,从此,中原王朝就不断的受到匈奴骑兵的骚扰和侵害,边民可谓是苦不堪言。
为了对付匈奴人的南下,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攻打匈奴,结果在白登的时候被围困了,若不是臣子使用计策就死了那里了。
而后就是所有后人都知道的和亲政策了,在北方长城被匈奴攻陷的情况下,大汉朝所能依仗的就是稍微靠南的秦赵燕老长城了,这几条长城都很破旧,但就算是破败的长城还是起到不少作用的,至少,匈奴千人之内规模的南下基本被杜绝了,因为少量兵力的南下意味着有来无回,会被打的满地找牙的。
之后,大汉朝出了李广,程不识等有名的长城守将,他们负责防御匈奴的突袭,小规模的匈奴根本就没有机会南下,而就算是匈奴主力南下,有时候也能被挡住,而若是没有这些破旧长城的话,纵然是李广这样的名将,也是抵挡不住匈奴骑兵南下的。
之后,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也是以这些长城为进攻和防守的主要据点,有了防御力强大的长城,北击匈奴的卫青和霍去病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进而把匈奴打的大败,让匈奴远遁漠北,从而收复了汉朝初年丢掉的河套地区,修复了蒙恬所修筑的秦长城,还修建了外长城,让大汉朝的威名传遍天下。
在大汉朝之后,各个朝代都非常注重长城的维护和扩建,其中,扩建比较厉害的朝代是明朝的长城,这大概是由于明朝面临北方的威胁更大一些吧!
大唐朝廷对于修筑长城,自然是不够积极的,毕竟,大唐的领土一直延伸到漠北,长城成了大唐内部的城墙了,而不是防御外敌的边墙,如此情况下,想要让统治者重视这么一座内部的城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道路两旁的荒地,从撂荒的程度就可以看出已经荒废几十年了,以至于连最基本的杂草和庄稼的残骸都找不到,只能看到偶尔露出的田埂,从而可以确定这里曾经是农田,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壤。
环境的改变让这里的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空气中几乎都找不到一丝的水分,呼吸着这里的空气都觉得有些不太舒服,而时不时扬起的沙尘,很容易进入人的口鼻,从而让人颇为难受,还好李安坐在车内,可以有效避免被沙尘侵扰。
也就是十几里路的距离,刚才还是绿树成荫,转眼间就成了寸草不生的荒漠了,这种环境的巨大变化也太大了,让人一时间难以适应。
不过,又过了一段距离之和,道路两旁又有树木出现了,这说明德静县已经不远了,县城的周边必然是有水源的,否则,这个县城也就无法存在了。
果然,很快路边的植被越来越多,甚至都开始出现农田了,而远处隐隐约约已经能够看到一座高大的城池了,德静县已经近在咫尺。
“李侍郎,德静县就快到了,是不是先进城?”
护卫开口问道。
李安摇头道:“算了,就不去了,这次是来看长城遗址的,就不入城了,直接去德静县西边二里地的秦长城遗址。”
“是,属下明白。”
来的时候也没通知谁,所以,也不会有人出城迎接的,这倒是符合李安的心意,他可不想让县城的官员来迎接自己,这样真的好麻烦。
车队直奔城西二里的秦长城遗址而去,并很快就抵达了那里。
不过,让李安有些失望了,他想象中的长城应该是非常高大雄伟的,而眼前的长城显得有些低矮,而去,还是非常残破的模样。
“这里就是秦长城的遗址?看着也太残破了一些。”
李安失望的说道。
“是已经废弃的长城,能有这样就不错了。”
李寒露回答道。
李安点了点头,让护卫随便欣赏周围风光,然后拉着李寒露走上破败的城墙。
“夫人小心一点,注意脚下,千万别摔了。”
李安非常贴心的扶着李寒露一起走上长城遗址。
虽然长城遗址有些破败,但因为制造的时候质量比较可靠,所以,即便已经残破,质量也是足以支撑人类在上面行走而不会塌陷的。
与统万城一样,这里的长城也是用黄土堆砌的,这与李安印象中的石头城墙有很大的区别,毕竟,夏州境内的黄土资源比较充足,而石头资源相对非常的稀少,为了尽可能的节约成本,采用黄土建造城池,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所以,这里不论是高大的城池,还是曾经修筑的长城,采用的都是当地随处可见的黄土材料。
黄土材料的坚固程度相比于石头,自然还是要差一些的,尤其是在抵御日晒雨淋方面,石头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而黄土却是难以经受雨水的冲刷,对日晒和大风的抵御也力不从心,从而更加容易风化,若不及时进行修缮的话,整个墙体就会慢慢废掉,从而成为一段荒废的城墙。
李安与李寒露登上的这段城墙只有三米多高,而其原本的高度应该不止如此,是长期的日晒雨淋和风化,一步步降低了城墙的高度。
“看吧!这里就是大秦帝国曾经的长城,虽然此刻已经残败不堪,但当年刚建设的时候,那也是十分高大的。”
李安看向北方,开口说道。
秦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上的奇迹,而称其为奇迹,是因为长城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华夏百姓居然能用原始的科技,建造出如此巨大的建筑,这自然让后人感叹不已。
“不过是一道墙而已,这么长的城墙哪里会有足够的兵力来防守,建造如此规模的城墙,岂不是一种浪费。”
李寒露对长城不太看好,觉得长城的建设就是劳民伤财之举,就是一种浪费资源的行为,因为她觉得这样长度的城墙是挡不住北方雄兵南下的,而事实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并不是长城完全无用,它还是有点用处的,它的存在可以加强中原王朝的防御力,只要北方游牧民族的实力不是太强大,就不至于对长城构成威胁。
另外,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机构是比较松散的,很多时候,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领,根本就无法有效的管理麾下的所有部落,有些部落很有可能会不听首领的命令,肆意的南下侵扰。
比如,几十人,几百人的小规模游牧骑兵,时不时的就会侵扰中原郡县,掠夺大量的人员和财物,然后心满意足的返回草原,像这种大量小规模的南下侵扰,是非常伤害中原王朝便民的,而建设了长城之后,这些小规模的游牧骑兵就无能为力的,他们的人数太少,就算想要拆除一段城墙,那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办得到的,而且,当他们劫掠之后,还必须从这个拆开的口子回去,而若是这里被堵上,他们就很有可能回不去了,如此,自然也就不敢随意南下侵扰了。
至于大规模的游牧骑兵南下,长城同样具有很强的防御力,建造长城的时候非常不容易,同样的,拆除长城也不会太简单,游牧大军拆掉几段城墙之后,在回去的时候,也就必须还从这几个地方回去,而不能随心所欲的从任何方位北归,受到的限制很大,而且,拆除城墙耗时又费力,肯定不会拆除太宽,而口子太小,大军通过的速度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而耽误大军行动的迅捷性,一旦回去的口子被堵住,而中央王朝的兵马又压了过来,这些游牧骑兵就危险了。
所以,不论如何,长城的存在,绝对是有很大作用的,在防御上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人可以忽视长城的重要防御作用。
而长城的建设,绝对不是从秦朝开始的,在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城就已经开始建设了。
当时的建设长城最为积极的,就是秦国,赵国和燕国了,这三个国家都是处在靠北位置的强国,他们深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秦国北方有义渠和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有东胡。
自战国中期以来,他们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穿着宽衣大袖的服装,行动迟缓,日行三十至五十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东胡的袭击和掳掠。
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争霸事业,不得已,这三个国家只能采取建设长城的办法来抵御这些来无影去无踪的游牧骑兵,利用长城来限制这些游牧骑兵的机动性,而骑兵的机动性一旦被限制了,威力也就被极大的限制了,再也不能随心所欲了。
当然,面对游牧民族的威胁,光靠修筑长城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变革兵制,组建新的强大兵种,以此来威慑北方的匈奴,同时,也能够威慑争霸的对手。
比如,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开始推行富国强兵的策略,军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将原先的车兵为主,改为以骑兵和步兵为主,尤其注重骑兵的建设,从而一步步建设出一支强大的大秦铁骑。
赵国的赵武灵王,同样是改革兵制,让国内的士兵穿胡人的衣服,进行严格的骑兵训练,历史上称之为胡服骑射,而经过这个策略,赵国很快就出现了一支极其强大的骑兵军团,赵武灵王凭借这种超强的骑兵军团,先是向北进攻,打的游牧民族出身的林胡满地找牙,林胡王献马乞求投降,而后,这种骑兵军团又攻破了中山国,扩大了赵国的版图,之后更是一步步的南征北讨,为赵国打下了很大的一片国土。
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中最为弱小的一个,南边是强大的齐国,西边是强大的赵国,北方又有东胡这样的游牧政权,生存环境可谓极为恶劣,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让自己能够生存下去,燕国先是卑躬屈膝的讨好北方的东胡,让国中大将去东胡做人质,从而了解东胡的山川险要,布防情况,军队活动规律,归国之后,就率领大军袭击东胡,并将东胡打的打败,而后为了防御东胡的报复,在北方边境修筑长城,保护国境内的安全。
当然,春秋战国时代的长城,绝不仅仅只有秦国,赵国和燕国,在南方和东方以及中远的好多国家,都有建造长城的情况。
比如南方大国楚国,为了防御邻国而修筑了规模宏大的长城,齐国也同样为了防御中原邻国而修筑了很长的城墙,魏国的长城更厉害,足有两条之多,线路也很长,毕竟,魏国地处中原,要防御的国家很多,对长城的需求很大,韩国在攻灭郑国之后也拥有了一段长城,而中山国为了防御赵国,修筑了长城。
不过,这些长城的规模和名气远远不如秦赵燕三国,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秦帝国统一天下之后,调动大量民力,将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在了一起,使其成为中远王朝的北方边界,进而可以持续得到修缮和维护,而其余的这些长城,因为处在统一的中远王朝的版图内部,所以,重要性就不存在了,也不会获得丝毫的修缮资金,慢慢的就自然毁掉了,还有一些被附近的官员和百姓拆毁,取其材料用以建设自己需要的建筑,所以,后世几乎没有保存,只有秦赵魏三国的长城,因为要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而始终存在着,名气自然也就越来越大了,人们只要看到北方边境的长城就会想起秦魏三国。
汉朝初期,由于中原饱经战乱,长城没人维护,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守卫,而匈奴却突然强大了起来,于是轻松的越过了蒙恬修筑的长城,进入了河套地区,从此,中原王朝就不断的受到匈奴骑兵的骚扰和侵害,边民可谓是苦不堪言。
为了对付匈奴人的南下,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攻打匈奴,结果在白登的时候被围困了,若不是臣子使用计策就死了那里了。
而后就是所有后人都知道的和亲政策了,在北方长城被匈奴攻陷的情况下,大汉朝所能依仗的就是稍微靠南的秦赵燕老长城了,这几条长城都很破旧,但就算是破败的长城还是起到不少作用的,至少,匈奴千人之内规模的南下基本被杜绝了,因为少量兵力的南下意味着有来无回,会被打的满地找牙的。
之后,大汉朝出了李广,程不识等有名的长城守将,他们负责防御匈奴的突袭,小规模的匈奴根本就没有机会南下,而就算是匈奴主力南下,有时候也能被挡住,而若是没有这些破旧长城的话,纵然是李广这样的名将,也是抵挡不住匈奴骑兵南下的。
之后,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也是以这些长城为进攻和防守的主要据点,有了防御力强大的长城,北击匈奴的卫青和霍去病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进而把匈奴打的大败,让匈奴远遁漠北,从而收复了汉朝初年丢掉的河套地区,修复了蒙恬所修筑的秦长城,还修建了外长城,让大汉朝的威名传遍天下。
在大汉朝之后,各个朝代都非常注重长城的维护和扩建,其中,扩建比较厉害的朝代是明朝的长城,这大概是由于明朝面临北方的威胁更大一些吧!
大唐朝廷对于修筑长城,自然是不够积极的,毕竟,大唐的领土一直延伸到漠北,长城成了大唐内部的城墙了,而不是防御外敌的边墙,如此情况下,想要让统治者重视这么一座内部的城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