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中文网 > 蜀北往事 > 第三十一章:千佛之佛

第三十一章:千佛之佛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那是一个破碎石像的大半个头部。依稀可以看出是一个佛像来。

    “这里怎么会有石像呢?看这个样子还比较奇特。”

    赵茹百思不得其解。

    邱冰熙仔细端详了一下这个石像,脑袋里灵光一闪,又嘱咐道:“再找找看,还有没有其它的石像。”

    赵茹依言,也仔细在河边寻找了一番。

    没想到,果真让她找到了不少残肢断臂,只是因为年代久远,所寻找出来的石像并不完整。

    “咱们把这个带走吧,我觉得这里面肯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两人费了好大力气才把那些石像装到背包里,周围有个钓鱼的老头有些不解他们的行为,好奇地问道;“年轻人,你们搬石头做什么啊?”

    邱冰熙取出一块石头,拿到老人的面前。

    “大叔,你看看这个石头,是不是很特别啊?好像是从什么雕刻的石像上落下来的。”

    钓鱼的大叔取过石头仔细研究了一番。

    那块石头上长满了青苔,周围的棱角也被水流给磨的光滑平整了。

    不过透过那透着泥腥味的破旧石头,大家依然可以看到被刀雕刻的痕迹。

    大爷摸了摸下巴处的胡渣,这才笑道;“我瞧着这石头和那个千佛崖上的佛像蛮像的,要不你们去那儿寻找一下线索?”

    老头把石头还给两个年轻人,手指指了指河流的上方。

    两人这才记起蜀北这座城市,以前还有很深的佛缘。

    蜀北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市北4公里的嘉陵江东岸。曾是甘陕入蜀第一站,后因川陕公路改道,这段公路已经废弃不用,现在的千佛崖已经成为了一个封闭的4A景区。

    这座千佛崖始建于北魏时期,在唐宋以后各个朝代都进行过扩造,前后历经了近1500年。

    在高45米,南北长200多米的嘉陵江畔峭壁上,布满了多个造像龛窟,重重叠叠13层,密如蜂房。

    根据清咸丰四年(1854年)所立的石碑记载,全岩的造像有一万七千余座。根据《广元县志》的统计,有唐刻二十七段、五代刻五段、宋刻二十六段、元刻二十六段、明刻八段、无年号者四十一段,另有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文字题记和摩崖碑刻一百多窟。

    遗憾的是,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炸崖开路,一半以上的造像被毁。华国建立后,历次基建和经济发展,都给造像带来了损坏。

    目前千佛崖现存龛窟四百多个,大小造像七千多尊,造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以大云古洞为中心,分为南北两段。大云古洞,是干佛崖最大的洞窟.共有造像234尊。

    而大殿正中弥勒佛立像系大云洞的主佛,高3.8米,宽3.6米,深10.6米。

    佛像的后边是锥形的石壁,两边雕刻有众多的小龛及排列有序的菩萨像,左右壁凿出两个深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共七尊造像。

    南北两壁采用半圆雕法,刻出观音148尊,均华冠盛服、脚踏云莲,气势不凡。大云洞右侧三圣龛窟中有南朝梁天成元年(555年)的文字题记。

    唐永昌元年(689年),洛阳魏国东寺天智(提云般若)译场的法明和尚在整理佛经译本时,在北凉昙无谶所译的《方等大云经》中,发现了两段关于女人当国王的经文。武则天的第一个面首,法门寺的薛怀义正久寻不得,听闻这般,如获至宝,立即会同法明和尚等十来个和尚,将《方等大云经》的译文版重新整理,再按中土的做法,在经文中夹上注疏,以经夹疏,经疏混为一体,然后再说明疏的权威性,形成了一个较有说服力和完整的《大云经》了,并上呈武则天,称武则天是净天生女,弥勒佛转世,武则天大悦,法明、云宣等僧众被赐爵县公,赐紫色袈裟一领,特别说明的是,这是历史上首次赐紫袈裟,为后世历代效仿。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下诏令天下诸州各建大云寺一所,以藏《大云经》,使高僧大德升座讲解。成为武则天登基称帝的重要思想舆论。

    蜀北是女皇武则天的出生地,自然也要因为女皇而有所改变,这在千佛岩和皇泽寺都有很深的体现。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为政治服务就没变过,在这些石窟中也尤其明显。

    后来人们在修建纪念武则天的凤凰楼的时候,就在公园入口置有一座弥勒佛,皆是因为如此:则天皇帝曾被称是弥勒佛转世。后因城市扩修,这座弥勒佛也被搬离了凤凰山,现在的凤凰山已经没有了这尊弥勒佛。

    蜀北石窟多以弥勒佛为主,这就是大云洞的主像是弥勒佛而不是如来的原因。

    弥勒佛也就是弥勒菩萨,也叫做弥勒菩萨摩诃萨,意译为慈氏。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弥勒佛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故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

    华严经曰:“初得慈心三昧,故名慈也。“

    唯识学派将弥勒佛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听了老头的话,两人来到嘉陵江畔的千佛崖上。

    两人走在沧桑的石道上,望着被风沙模糊了面庞的众佛,心中说不复杂那是假的。

    春秋战国时期,影响华国数万人的佛、道、儒家三大圣人相继出生了。

    2千6百年前(公元前600年左右),释迦摩尼出生在古印度(也就是今天的尼泊尔所在地区),释迦摩尼是佛教公认的佛祖,是佛教创始人,也就是佛的本身。

    公元前571年至471年,老子出生在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创造的《道德经》是华国的文化魂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公元前552年,孔子出生于山东曲埠,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曾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儒家思想对中华和世界各国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和道家、儒家不同,佛教并不是在中华大地上诞生,但是它却在中华大地得到很好的发展,甚至发展成为适应中华民族的中华佛教。

    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西方佛教曾遭受过严重的文明破坏,随着古印度的灭亡、连年的战火,差点走上灭绝。但是中华佛教却发展良好,甚至因为地域产生不同的佛文化,如即汉传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的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释迦摩尼,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

    《周书异记》记载:释迦牟尼佛诞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年,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灭度于周穆王五十二年,讲经说佛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

    通常释也指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佛教除了是我国三大宗教之一,也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

    佛,意思是“觉者”,佛教重现人类心灵、道德进步和觉悟。

    据记载《历代三宝记》卷一记载,秦始皇四年,沙门室利防等十八贤者齎来佛经,但为秦始皇所拘禁,唐法琳《破邪论》卷下也有相同记载,但佛法有没有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我们不得而知。

    因为秦始皇为了加强了思想控制,稳定社会,巩固封建统治,进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摧毁了许多文化典籍和史书。毁灭了许多宝贵的先秦文化。

    而佛教真正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两汉之际(约在公元纪年前后),汉明帝梦见一金人于殿廷,以占所梦,傅毅以佛对。

    由此以后佛教在华国落地生根,建立无数寺庙和石刻雕像。

    纵观华夏五千年,佛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较高的地位,佛教虽起源于古印度,但在中华大地也有两千年历史,得到良好的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力。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农耕国家,在几千年的华国历史上,因为朝代更换,战火纷飞,人们饱受战乱,希望得到和平以及幸福,而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和西方极乐世界成为战乱中的一抹亮光,成为他们精神的向往。

    中华佛教中,按教徒所敬拜的对象分类,约可分为佛、菩萨、明王、天、眷属这五类。

    佛教把全部世界的灵界与佛界划入“十界”之中,地域界、恶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以上为“六迷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以上为“四悟界”。

    《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中都渗透了强烈的佛教思想。

    佛教的流传也影响了中国语言。佛语、佛教大量的社会生活并失去了佛教含义而具有了社会含义,如:“五体投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清规戒律”、“菩萨心肠”等等都来自佛经佛语和佛教故事,有了新的意义。

    赵茹和邱冰熙拿着残破的石像,望着千姿百态的佛龛佛像,仿佛走进了那匆匆而去的岁月。

    时代的记忆,谁也不能更改,也无关对错。

    时代在前进,一些东西失去了,却又有新的东西诞生了。

    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这就是他们进入考古界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