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 都城的人才引进计划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工程队先用弓箭射麻绳的方式给悬崖两边建立了连接,然后再逐步的将麻绳换成钢缆和吊索。
在悬崖两边建立好吊桥之后,再从两边同时施工,先把两边的桥墩地基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起来,然后在悬崖两边的桥墩底座上,同时搭起两座钢结构的高塔。
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图纸上测算出拱桥的具体弧度,测算好了之后将桥拱平均分成几段,再按照每段的形状,提前用木头制作桥拱的模具,再扎好钢筋骨架。
等这一切都准备好后,就开始从两边的桥墩往中间浇筑桥拱,桥拱都是一段一段浇筑的,桥拱的侧面要留出凸出来的钢筋环,然后用钢索穿过钢筋环,把这一段浮空的桥拱拉在两边桥墩的临时高塔上。
等这一段浇筑完后,再把下一段的模具和钢筋龙骨吊装过去,继续浇筑下一段。
整个施工过程,所有的钢筋龙骨,浇筑模具,还有混凝土,全都用最开始拉起的钢索吊桥吊运到半空施工。
浇筑一节,就用钢索拉到高塔上一节,直到最后,整个桥拱在峡谷中间的半空中合拢,桥拱彻底成型,变成承力结构之后,这个时候就可以把两边竖起来的临时铁塔拆卸掉了,之前连在桥拱上的那些钢索,也可以全部撤掉,因为桥拱一旦完成,承力的重心就是两边的桥墩了,这个时候就算把钢索撤掉,桥拱也能独立支撑自身的重量。
就这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这座跨度一百二十多米的桥拱浇筑好后,再从两边的悬崖边上浇筑一个平面的桥板出来,直接放在桥拱上面,这个步骤就比较容易了,因为峡谷两边已经连接起了桥拱,人都可以从这头直接走过去的。
随着汉部落的工业发展和教育发展,汉部落的施工能力也越来越高级,曾经这种想都不敢想的桥梁,现在也能修建起来了。
启泰线的第二路段又是穿山隧道,又是峡谷桥、跨河桥的,虽然难度大,工时长,但却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不过南边的汤磐线就不一样了。
汤磐线铁路,也就是从汤城郡到磐石郡的铁路,这条路线主要是平原加山地,不过建造难度是要比启泰线小不少的,所以修建起来,速度也非常快。
从第一批筑路工人和机械装备,以及铁路建材运到之后,汤磐线就在快速延长,如今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整个汤磐线的工程都完成了五分之四,只剩下五分之一的山区路线,不过明年开春之前一定能完成竣工,这样就不会影响罗冲继续修建都城的计划。
就在南方的两条铁路都在快速延伸的时候,早已送到磐石郡的采石队伍也正在忙碌着。
他们先用挖掘机改的凿岩机,在大理石的山体上抠出缝隙,再用少量的炸药进行定向爆破,用这种方法获取整块或者大块的大理石。
先把大理石从山体上切割下来,再送到一个蒸汽动力的石材加工厂。
那些从山上切割下来的巨石,会在这里进行二次加工。
比如皇宫里面那些走廊和阶梯的扶手,就全是汉白玉的,这种就需要石材加工厂,先把巨石切割成比扶手柱子略大的石柱,也就是长条的石头方碇,这样就做成了扶手柱子的毛坯。
完成毛坯这一步,就没他们什么事了,只需要把这些石材毛料堆放整齐,等火车修通了之后直接运走就行。
除了这些扶手外,还有一些地方的护栏,也需要石材加工厂先做出毛坯,具体的雕刻,还要等送到都城之后,由都城的那些工匠进行雕刻。
再剩下的,就是一些成品石料了,比如广场上的青石石砖,汉白玉的石砖,还有巨大的丹陛石毛坯,以及主要道路的路牙子,还有马路上绿化带边缘的那个石条......
以上这些,都是有固定规格的石材,还有一些追求艺术性的东西,比如园林造景用的假山,这种都是直接挑选奇形怪状的石头,造型越奇怪的越合适,一旦发现,就可以单独放在一边,用水清理干净,等需要的时候,就吊装到火车上运走。
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工作,现如今石材加工厂已经堆积了大量的石材,只需要等汤磐线铁路通车,随时就可以运输到都城那边去。
......
大命二年的冬季,就在这样的忙碌中悄然度过,就连这年的正旦春节,罗冲都是和一家人在拓海郡度过的。
也就在这个过年的档口,叶英那边终于传来了好消息,有乔氏部落的所有人口,共计七千余人,还有一些和有乔氏通婚的部落,四千余人,合计一万两千余人,现在已经全在船队的管理之下,不日便可抵达都城的西边湖岸,叶英来信询问罗冲,该怎么对这些人口进行安排。
一万两千余人,按照平均每四口一家,那也是三千户人口,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叶英的想法是,要不要把这些人直接全部塞到都城里,反正都城现在也没什么人,正好用来填充都城的人口空额,不过罗冲却不这么想。
这些人一不会说汉语,二不会种地养殖,工匠更是一个没有,这样的人要他们待在都城里干什么?
因此罗冲下达的命令是,直接把这些人分成两批,一批四千人,直接送到琼州岛上去,主要输送到观海郡,朝阳郡,也就是琼州岛的东部和南部沿海。
这一带本来人口就少,现在正好用这些人来移民实边。
剩下的八千人口,全部送去北边的汉阳八郡地区。
这是安排新人的去处,再有就是都城人口的来处。
罗冲直接命令,从琼州岛东北部的崖山郡,西北部的架海郡,还有中间的新化郡,共抽调三千人的移民,年后陆续迁徙到都城居住,愿意报名来都城的,可获得都城郊区的房屋和土地,用这些人来建立都城郊外的大型农场。
不过这么点人肯定不够塞满一个都城。
从长远角度来看,罗冲死前,汉部落的人口一定能突破千万大关,到时候汉部落的都城少说也会有五十万人口,多的话甚至会有上百万人口,但是短时间内肯定不会有这么多了。
那么短时间内,都城这里都需要什么呢?
首先,都城肯定是政治、文化、军事中心。
那么要满足这三个条件,首先就是需要大量的官员,所以将来需要提拔哪些人,现在就可以让他们的家人或者家族,提前搬到都城来居住了,光是这一条,就能迁移过来不少的人口。
然后是文化中心,文化中心是什么,就是教育,就是学校,还有研究所。
汉部落的几个研究所可以直接整体搬迁到都城这边来,所有的研究员,包括他们的家人,一起搬过来,这又是不少的人口。
再有就是教师,都城这里肯定会建设新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都城这里肯定都要有,那么就肯定需要大量的师资力量。
不过这个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都城的人口规模没起来之前,那些移民家里的孩子,能不能填满一个学校都不知道,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老师。
再有就是都城的那些超级大学,各种学科的顶尖学府,这种学校的老师,从民间也招不来,干脆让研究所的研究员们兼职大学教师,一边搞研究,一边教学。
而那些小学和中学的老师,就从北方汉阳八郡的普通老师里则有录用。
从现在开始,可以在教师群体中搞一个职称评比机制,比如优秀教师,精英教师什么的,叫什么不重要,关键是要分出级别,然后每年根据老师教出来的学生的成绩,再加上老师自己的行为好坏来评比职称。
比如初级教师,中级教师,高级教师,优秀教师,精英教师等等,再设定出一套评选办法。
最后每年选出来一批优秀教师,精英教师,全都送到都城这边来定居,来的时候要把全家人口都带过来,这样都城每年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多。
再有就是都城的学校建设,等各种高等学府建起来之后,都城这边就可以开始招生,所有能考入顶级大学的学生,就可以授予都城的户籍,让自己一家人在都城落户。
这样一来,随着汉部落的人口增长,还有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以后能考上顶级大学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如果每年都城的大学能招收两千人的话,这两千人都拖家带口的搬过来,按照每户四口人计算,也也能迁移来八千人左右。
鉴于北方安稳了那么多年,百姓生孩子比较积极,一家只有四口人的情况基本上是等于没有,所以别说是八千人,到时候搞不好直接出来一万多都有可能。
当然,短时间内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过这却可以当作一个都城人口吸纳的长期计划来做。
再往后一段时间,等都城有了一定的规模,人口也达到几万的时候,到时候这么多人的生活问题也需要解决,还可以从全国各地招商引资,吸引各地的富户前来开店做生意,投资建厂等等。
工程队先用弓箭射麻绳的方式给悬崖两边建立了连接,然后再逐步的将麻绳换成钢缆和吊索。
在悬崖两边建立好吊桥之后,再从两边同时施工,先把两边的桥墩地基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起来,然后在悬崖两边的桥墩底座上,同时搭起两座钢结构的高塔。
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图纸上测算出拱桥的具体弧度,测算好了之后将桥拱平均分成几段,再按照每段的形状,提前用木头制作桥拱的模具,再扎好钢筋骨架。
等这一切都准备好后,就开始从两边的桥墩往中间浇筑桥拱,桥拱都是一段一段浇筑的,桥拱的侧面要留出凸出来的钢筋环,然后用钢索穿过钢筋环,把这一段浮空的桥拱拉在两边桥墩的临时高塔上。
等这一段浇筑完后,再把下一段的模具和钢筋龙骨吊装过去,继续浇筑下一段。
整个施工过程,所有的钢筋龙骨,浇筑模具,还有混凝土,全都用最开始拉起的钢索吊桥吊运到半空施工。
浇筑一节,就用钢索拉到高塔上一节,直到最后,整个桥拱在峡谷中间的半空中合拢,桥拱彻底成型,变成承力结构之后,这个时候就可以把两边竖起来的临时铁塔拆卸掉了,之前连在桥拱上的那些钢索,也可以全部撤掉,因为桥拱一旦完成,承力的重心就是两边的桥墩了,这个时候就算把钢索撤掉,桥拱也能独立支撑自身的重量。
就这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这座跨度一百二十多米的桥拱浇筑好后,再从两边的悬崖边上浇筑一个平面的桥板出来,直接放在桥拱上面,这个步骤就比较容易了,因为峡谷两边已经连接起了桥拱,人都可以从这头直接走过去的。
随着汉部落的工业发展和教育发展,汉部落的施工能力也越来越高级,曾经这种想都不敢想的桥梁,现在也能修建起来了。
启泰线的第二路段又是穿山隧道,又是峡谷桥、跨河桥的,虽然难度大,工时长,但却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不过南边的汤磐线就不一样了。
汤磐线铁路,也就是从汤城郡到磐石郡的铁路,这条路线主要是平原加山地,不过建造难度是要比启泰线小不少的,所以修建起来,速度也非常快。
从第一批筑路工人和机械装备,以及铁路建材运到之后,汤磐线就在快速延长,如今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整个汤磐线的工程都完成了五分之四,只剩下五分之一的山区路线,不过明年开春之前一定能完成竣工,这样就不会影响罗冲继续修建都城的计划。
就在南方的两条铁路都在快速延伸的时候,早已送到磐石郡的采石队伍也正在忙碌着。
他们先用挖掘机改的凿岩机,在大理石的山体上抠出缝隙,再用少量的炸药进行定向爆破,用这种方法获取整块或者大块的大理石。
先把大理石从山体上切割下来,再送到一个蒸汽动力的石材加工厂。
那些从山上切割下来的巨石,会在这里进行二次加工。
比如皇宫里面那些走廊和阶梯的扶手,就全是汉白玉的,这种就需要石材加工厂,先把巨石切割成比扶手柱子略大的石柱,也就是长条的石头方碇,这样就做成了扶手柱子的毛坯。
完成毛坯这一步,就没他们什么事了,只需要把这些石材毛料堆放整齐,等火车修通了之后直接运走就行。
除了这些扶手外,还有一些地方的护栏,也需要石材加工厂先做出毛坯,具体的雕刻,还要等送到都城之后,由都城的那些工匠进行雕刻。
再剩下的,就是一些成品石料了,比如广场上的青石石砖,汉白玉的石砖,还有巨大的丹陛石毛坯,以及主要道路的路牙子,还有马路上绿化带边缘的那个石条......
以上这些,都是有固定规格的石材,还有一些追求艺术性的东西,比如园林造景用的假山,这种都是直接挑选奇形怪状的石头,造型越奇怪的越合适,一旦发现,就可以单独放在一边,用水清理干净,等需要的时候,就吊装到火车上运走。
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工作,现如今石材加工厂已经堆积了大量的石材,只需要等汤磐线铁路通车,随时就可以运输到都城那边去。
......
大命二年的冬季,就在这样的忙碌中悄然度过,就连这年的正旦春节,罗冲都是和一家人在拓海郡度过的。
也就在这个过年的档口,叶英那边终于传来了好消息,有乔氏部落的所有人口,共计七千余人,还有一些和有乔氏通婚的部落,四千余人,合计一万两千余人,现在已经全在船队的管理之下,不日便可抵达都城的西边湖岸,叶英来信询问罗冲,该怎么对这些人口进行安排。
一万两千余人,按照平均每四口一家,那也是三千户人口,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叶英的想法是,要不要把这些人直接全部塞到都城里,反正都城现在也没什么人,正好用来填充都城的人口空额,不过罗冲却不这么想。
这些人一不会说汉语,二不会种地养殖,工匠更是一个没有,这样的人要他们待在都城里干什么?
因此罗冲下达的命令是,直接把这些人分成两批,一批四千人,直接送到琼州岛上去,主要输送到观海郡,朝阳郡,也就是琼州岛的东部和南部沿海。
这一带本来人口就少,现在正好用这些人来移民实边。
剩下的八千人口,全部送去北边的汉阳八郡地区。
这是安排新人的去处,再有就是都城人口的来处。
罗冲直接命令,从琼州岛东北部的崖山郡,西北部的架海郡,还有中间的新化郡,共抽调三千人的移民,年后陆续迁徙到都城居住,愿意报名来都城的,可获得都城郊区的房屋和土地,用这些人来建立都城郊外的大型农场。
不过这么点人肯定不够塞满一个都城。
从长远角度来看,罗冲死前,汉部落的人口一定能突破千万大关,到时候汉部落的都城少说也会有五十万人口,多的话甚至会有上百万人口,但是短时间内肯定不会有这么多了。
那么短时间内,都城这里都需要什么呢?
首先,都城肯定是政治、文化、军事中心。
那么要满足这三个条件,首先就是需要大量的官员,所以将来需要提拔哪些人,现在就可以让他们的家人或者家族,提前搬到都城来居住了,光是这一条,就能迁移过来不少的人口。
然后是文化中心,文化中心是什么,就是教育,就是学校,还有研究所。
汉部落的几个研究所可以直接整体搬迁到都城这边来,所有的研究员,包括他们的家人,一起搬过来,这又是不少的人口。
再有就是教师,都城这里肯定会建设新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都城这里肯定都要有,那么就肯定需要大量的师资力量。
不过这个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都城的人口规模没起来之前,那些移民家里的孩子,能不能填满一个学校都不知道,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老师。
再有就是都城的那些超级大学,各种学科的顶尖学府,这种学校的老师,从民间也招不来,干脆让研究所的研究员们兼职大学教师,一边搞研究,一边教学。
而那些小学和中学的老师,就从北方汉阳八郡的普通老师里则有录用。
从现在开始,可以在教师群体中搞一个职称评比机制,比如优秀教师,精英教师什么的,叫什么不重要,关键是要分出级别,然后每年根据老师教出来的学生的成绩,再加上老师自己的行为好坏来评比职称。
比如初级教师,中级教师,高级教师,优秀教师,精英教师等等,再设定出一套评选办法。
最后每年选出来一批优秀教师,精英教师,全都送到都城这边来定居,来的时候要把全家人口都带过来,这样都城每年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多。
再有就是都城的学校建设,等各种高等学府建起来之后,都城这边就可以开始招生,所有能考入顶级大学的学生,就可以授予都城的户籍,让自己一家人在都城落户。
这样一来,随着汉部落的人口增长,还有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以后能考上顶级大学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如果每年都城的大学能招收两千人的话,这两千人都拖家带口的搬过来,按照每户四口人计算,也也能迁移来八千人左右。
鉴于北方安稳了那么多年,百姓生孩子比较积极,一家只有四口人的情况基本上是等于没有,所以别说是八千人,到时候搞不好直接出来一万多都有可能。
当然,短时间内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过这却可以当作一个都城人口吸纳的长期计划来做。
再往后一段时间,等都城有了一定的规模,人口也达到几万的时候,到时候这么多人的生活问题也需要解决,还可以从全国各地招商引资,吸引各地的富户前来开店做生意,投资建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