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七章 难以触摸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最后这番话,说的有些扎心。
大顺在欧洲眼里,其实就是个种菜的、做工的、捏陶瓷的……
大顺是士农工商。
但在欧洲,做工的和农民,几乎就是社会鄙视链的底层,比起做买卖的、搞金融的,差的太远。
大顺自己没有太大的内部市场,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市场却无比狭小。农村的普遍贫困、地主阶层的高额地租,使得很多商品几乎是没有销路的。
家里若是有钱,当然也愿意买点香料猪肉、也愿意买个瓷器花瓶、也愿意买点丝绸做衣服穿。
这不是大部分人买不起嘛。
以商业的角度来看,大顺这几亿,最多也就六七百万是人,剩下的都是没什么价值的牲口。
这也是萦绕在大顺对外贸易其上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何把货卖出去。
不过大顺这边已经找到了办法,那就是不吃独食。靠着成本优势,只要找到一群买办阶层,荷兰人说的欧洲的替代产业,就全能挤垮。
荷兰人提出大顺做不成的基础,是大顺要吃独食。
可大顺并不想吃独食,只是假装要吃独食。
齐国公对荷兰人的说法,淡淡一笑,只道:“行与不行,总是试试。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也不差这几个钱。反正都是朝廷的钱,收的是百姓的赋税。便是输了、便是买卖没做成,有几亿人均摊,每个人头上也均摊不了多少。”
“若是赢了,自是一本万利。若是输了,天朝也自输得起。断不会如你们一般,输一次,便几近崩溃。”
“蕞尔小国,焉知天朝之人多富庶?”
齐国公有些耍流氓般地拒绝谈实质性的问题,而是直接说天朝的潜力。反正,天朝这么大,外人看来,仿佛有金山银山,输一次输两次,完全都输得起。
而起照这个意思,反正天朝做生意,不需要向股东负责。只需要执行朝廷和大皇帝的意志即可,赢了固然好,输了那也没什么,几百万两白银而已。
这些话当然也就是忽悠忽悠这些欧洲国家,若在朝廷之内,几百万两白银,那是要惊出各路官员下巴的。
英国在20年金融危机之前,注册的股份制公司股本就有八亿两白银不止。荷兰蕴藏的民间财富,更是远高于此。
他们以自己的意识,去揣测大顺的国情,自是觉得英国荷兰都能搞出十亿两白银,大顺如此广阔且人口如此众多、以荷兰商人能见到的江南富庶之程度,只怕百亿两白银也好像却非不可能。
这个数字听起来挺吓人,可实际上也是有迹可循。西班牙从明朝中期到现在,一共在美洲开采了大约15万吨白银,折合大顺这边的计量单位,大约是40亿两库平银。
另外还有大约3000吨黄金。
相对于欧洲的经济总量,和白银货币存量,欧洲的货币是严重超发的。流入中国的,当然不少。
再加上日本从明朝中期开始大规模出产金银,日本的金银以及美洲的金银,很有一部分流入了中国,甚至能让中国完成了货币改革,白银多的居然可以货币化了。
这是理性上齐国公能吹牛的基础。但在感性上,荷兰人对中国富庶的印象,才是他这番在朝中能被把人吓死的吹牛居然还有人信的基础。毕竟这时候没人统计过,从哥伦布抵达菲律宾开始,到底有多少白银流入了中国,只是感性直观地感觉到中国这边大口大口地吃黄金白银,却很难吐出来。
吹牛皮的一番话,惊的荷兰人都没法接话了。心道是啊,人家是大皇帝一言九鼎,赔不赔钱,又没有股东盯着,也没有股东要求公开账目,真要是铁了心要搞,肯定是可以搞成的。
真想吃独食,也不是不能吃。虽说各国都有高关税、都有法律。但法律和道德要是万能的,各国也不会有走私贩子了,主要靠往北美走私茶叶的泽兰省商会也早就倒闭了——走私总得有人接应,接应的肯定还是本地人,道德和法律都没办法约束他们的,他们也不会为了祖国的利益就不去当走私的接应人。
齐国公这么一说,实际上就把天给聊死了。
这场宴会的话题,也就没法继续了。
的确,大顺吃独食,是不容易的。各国的高关税政策、重商主义政策、反走私手段,都能让想吃独食的大顺痛不欲生。
但是,这对在场的金融资本、大商人们,有什么好处?
损人利己的事,资本非常热衷。
损人不利己的事,资本实在是缺乏兴趣。
大顺就算吃独食被噎死了,在座的诸位也得不到半点好处。能高兴吗?
恐怕唯一高兴的心态,也就是幸灾乐祸:活该,让你吃独食不带老子一起,怎么着,噎死了吧?
但幸灾乐祸是个人的情绪。
资本逐利是天性,人可以幸灾乐祸,资本是不会从幸灾乐祸中找到半点内啡肽分泌的快感的。
荷兰人请这顿饭的意思,是说吃独食你们容易噎着,不如大家一起吃。
齐国公的意思,则是老子就想吃独食,而且大顺的体制,不需要对股东负责,朝廷要吃独食,噎死了也没人追责,爱咋咋地。
这么一来,真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了。
一旦话不投机,宴会的后半程就变得沉闷无比。
等着宴会结束,齐国公等大顺的一行人离开后,荷兰这边的人大眼瞪小眼,都有些不知所措。
大顺的人走了,剩下的只有对大顺这边态度的无限猜测,以及对大顺这种政策的无尽讽刺。
“那位侯爵大人的自由贸易构想,完全是一厢情愿且不切实际的。如果达成了自由贸易,谁来对莱顿、兰开斯特、曼彻斯特、里昂的纺织工人的没饭吃负责?”
“如果达成了自由贸易,BEIC、VOC、SOIC、DOK等等大公司的权益,怎么办?”
“英国东印度公司,作为英国的本土大公司,在棉布进口上,都要被议会针对,以防摧毁英国的纺织业。中国作为一个外来者,凭什么觉得会比伦敦的BEIC更能说服伦敦的国会?”
“中国人不会弱智到以为世界会以他们构想的、一厢情愿的法则去运转吧?”
一厢情愿,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忌。
其实这一点荷兰人做的也很差,只能说知易行难,荷兰人要是真的明白一厢情愿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忌,也不会萌生出“外交决定一切”的幼稚想法。
只是大部分人的政治素养,也就这样了,基本上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完全不去考虑背后的经济基础。只觉得中国只要张开怀抱拥抱世界,欧洲的商人就会乐开花,中国早就发达了。现实是你张开怀抱想要自由贸易,人家却搞高关税、行政命令禁穿棉布和政府授权垄断。
大部分荷兰人其实也是一样弱智。
只不过现在鞭子抽在了他们自己身上,这些荷兰的“精英”阶层们,才会如此讽刺大顺的异想天开。
大顺虽然已经在欧洲有了惊艳的亮相,但本身在欧洲仍旧是一团迷雾般的神秘国度。加之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中国这边的许多动作,欧洲看不明白,也觉得中国的动作不符合他们的认知逻辑。
于是齐国公这番吓唬他们、为将来多要价的吹牛,就让这些荷兰人摸不着头脑了。
东印度公司的一名董事摇摇头,苦叹道:“这样的话,公司就只有破产清算一条路了。我想,就算是搞资产券,也不可能搞起来了。”
“中国人带着海量的资金下场,当初他们也已经证明了他们煽动舆论的能力。我想,他们很快就会煽动舆论,要求公司全面清算资产,破产拍卖。”
“我们能做的,就只能是学他们一样,煽动舆论,以爱国情绪为出发点,让海牙政府出台法令,禁止外国人购买东印度公司资产。”
以爱国为出发点,禁止外国收购本国资产,这是可行的。
但是,公司董事的话说完,其余人都对此不是很在意。
出台这个法令的意义,是什么呢?对他们,或者对荷兰,能有什么好处呢?
公司已经完蛋了,已经不可挽回了。公司的资产清算,是为了偿还债券。但真的就如大顺齐国公所说的那般,很多资产现在都不值钱,没人愿意收购。
海牙政府也不会接东印度公司的盘,国有化也没意义。要是还有东南亚的时候,国有化当然是有好处的。可现在东南亚没了,倒是剩了几千万两白银的债,这时候搞国有化,海牙的奥兰治家族可能得喝到酒精中毒才可能干出来。
本来就没人愿意接盘,这时候一群拿着钱的中国人跑来收购,这不是雪中送炭又是什么呢?
公司的债权人、股东们,有什么理由阻止大顺购买公司的清算资产?
能卖一分钱是一分钱,难不成等着东印度公司大楼无人问津,最终低价卖出去改造成妓院、酒馆、旅店?
一种荷兰人沉默着,思考着,心里感叹万千。
他们很多人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对大顺下南洋一事,肯定是无比愤怒的。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但所谓人死不能复生,父母都被杀了,也不能复生了。
生气也没有用了,不如和杀父母的仇人一起合作,赚钱,这才是正途。
再生气,也活不过来了。
从4月份大顺宣战,再到8月份大顺攻占东南亚的消息传来,再到今日大顺使节团出访,这些荷兰人其实已经接受了这种不可改变的命运。
当不可改变的命运已经别接受,他们便要考虑自己手里的资本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荷兰已经没啥可以投资的方向了,买本国国债本来就没什么意思了。英国国债倒是能买,但是利息也不高。
若是大顺能和他们合作,回报率肯定不低。
就算大顺不和他们合作,觉得大顺那边蒸蒸日上,若能在大顺搞投资,回报率肯定会很高。
英法荷,借钱都比较容易,信誉也还好,利息都不高。
俄国的国债利息还挺高,对俄国国内的投资,回报率也高,甚至可以获得近乎免费使用的农奴。但是俄国这个新兴国家终究“太小”,用不到这许多钱。
原本大顺仿佛书中的国家,虚幻的。现在走入现实了,便琢磨着在大顺搞投资,回报率哪怕比俄国稍低,但以大顺的体量,吃下十倍俄国吃饱的投资也不是问题吧?
但齐国公这一番话,又断了荷兰人这个希望。好像说的还很有道理,按照荷兰的商业资本的思维,中国这些年对外贸易,从来顺差,绝无逆差,国内会缺资本?会缺投资?这都准备直接把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波斯的货栈、开普殖民地一起打包买走了,怎么看都不像是缺资本的样。
而且最赚钱的投资,就像是东印度公司一样,怎么可能让外人插手?内部人自己就消化完了,想着大顺的公爵侯爵们,就算拿不出一二百万两的资产,三五十万两总还拿得出吧?真正赚钱的投资,如何轮得到荷兰资本?
一个个觉得郁闷的荷兰人,最后得出了一个奇怪的结论。
“我们曾以为,几年前大顺的侯爵出访欧洲,中国这个一直在传说和现实交界处的帝国,真正可以被我们触摸了。投资、贷款,完全可以考虑这个逐渐走到现实的帝国了。”
“可现在,我们才明白,这个帝国从传说走入了现实,可他依旧和我们格格不入。他可以伤害我们,我们却不能触摸他。”
最后这番话,说的有些扎心。
大顺在欧洲眼里,其实就是个种菜的、做工的、捏陶瓷的……
大顺是士农工商。
但在欧洲,做工的和农民,几乎就是社会鄙视链的底层,比起做买卖的、搞金融的,差的太远。
大顺自己没有太大的内部市场,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市场却无比狭小。农村的普遍贫困、地主阶层的高额地租,使得很多商品几乎是没有销路的。
家里若是有钱,当然也愿意买点香料猪肉、也愿意买个瓷器花瓶、也愿意买点丝绸做衣服穿。
这不是大部分人买不起嘛。
以商业的角度来看,大顺这几亿,最多也就六七百万是人,剩下的都是没什么价值的牲口。
这也是萦绕在大顺对外贸易其上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何把货卖出去。
不过大顺这边已经找到了办法,那就是不吃独食。靠着成本优势,只要找到一群买办阶层,荷兰人说的欧洲的替代产业,就全能挤垮。
荷兰人提出大顺做不成的基础,是大顺要吃独食。
可大顺并不想吃独食,只是假装要吃独食。
齐国公对荷兰人的说法,淡淡一笑,只道:“行与不行,总是试试。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也不差这几个钱。反正都是朝廷的钱,收的是百姓的赋税。便是输了、便是买卖没做成,有几亿人均摊,每个人头上也均摊不了多少。”
“若是赢了,自是一本万利。若是输了,天朝也自输得起。断不会如你们一般,输一次,便几近崩溃。”
“蕞尔小国,焉知天朝之人多富庶?”
齐国公有些耍流氓般地拒绝谈实质性的问题,而是直接说天朝的潜力。反正,天朝这么大,外人看来,仿佛有金山银山,输一次输两次,完全都输得起。
而起照这个意思,反正天朝做生意,不需要向股东负责。只需要执行朝廷和大皇帝的意志即可,赢了固然好,输了那也没什么,几百万两白银而已。
这些话当然也就是忽悠忽悠这些欧洲国家,若在朝廷之内,几百万两白银,那是要惊出各路官员下巴的。
英国在20年金融危机之前,注册的股份制公司股本就有八亿两白银不止。荷兰蕴藏的民间财富,更是远高于此。
他们以自己的意识,去揣测大顺的国情,自是觉得英国荷兰都能搞出十亿两白银,大顺如此广阔且人口如此众多、以荷兰商人能见到的江南富庶之程度,只怕百亿两白银也好像却非不可能。
这个数字听起来挺吓人,可实际上也是有迹可循。西班牙从明朝中期到现在,一共在美洲开采了大约15万吨白银,折合大顺这边的计量单位,大约是40亿两库平银。
另外还有大约3000吨黄金。
相对于欧洲的经济总量,和白银货币存量,欧洲的货币是严重超发的。流入中国的,当然不少。
再加上日本从明朝中期开始大规模出产金银,日本的金银以及美洲的金银,很有一部分流入了中国,甚至能让中国完成了货币改革,白银多的居然可以货币化了。
这是理性上齐国公能吹牛的基础。但在感性上,荷兰人对中国富庶的印象,才是他这番在朝中能被把人吓死的吹牛居然还有人信的基础。毕竟这时候没人统计过,从哥伦布抵达菲律宾开始,到底有多少白银流入了中国,只是感性直观地感觉到中国这边大口大口地吃黄金白银,却很难吐出来。
吹牛皮的一番话,惊的荷兰人都没法接话了。心道是啊,人家是大皇帝一言九鼎,赔不赔钱,又没有股东盯着,也没有股东要求公开账目,真要是铁了心要搞,肯定是可以搞成的。
真想吃独食,也不是不能吃。虽说各国都有高关税、都有法律。但法律和道德要是万能的,各国也不会有走私贩子了,主要靠往北美走私茶叶的泽兰省商会也早就倒闭了——走私总得有人接应,接应的肯定还是本地人,道德和法律都没办法约束他们的,他们也不会为了祖国的利益就不去当走私的接应人。
齐国公这么一说,实际上就把天给聊死了。
这场宴会的话题,也就没法继续了。
的确,大顺吃独食,是不容易的。各国的高关税政策、重商主义政策、反走私手段,都能让想吃独食的大顺痛不欲生。
但是,这对在场的金融资本、大商人们,有什么好处?
损人利己的事,资本非常热衷。
损人不利己的事,资本实在是缺乏兴趣。
大顺就算吃独食被噎死了,在座的诸位也得不到半点好处。能高兴吗?
恐怕唯一高兴的心态,也就是幸灾乐祸:活该,让你吃独食不带老子一起,怎么着,噎死了吧?
但幸灾乐祸是个人的情绪。
资本逐利是天性,人可以幸灾乐祸,资本是不会从幸灾乐祸中找到半点内啡肽分泌的快感的。
荷兰人请这顿饭的意思,是说吃独食你们容易噎着,不如大家一起吃。
齐国公的意思,则是老子就想吃独食,而且大顺的体制,不需要对股东负责,朝廷要吃独食,噎死了也没人追责,爱咋咋地。
这么一来,真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了。
一旦话不投机,宴会的后半程就变得沉闷无比。
等着宴会结束,齐国公等大顺的一行人离开后,荷兰这边的人大眼瞪小眼,都有些不知所措。
大顺的人走了,剩下的只有对大顺这边态度的无限猜测,以及对大顺这种政策的无尽讽刺。
“那位侯爵大人的自由贸易构想,完全是一厢情愿且不切实际的。如果达成了自由贸易,谁来对莱顿、兰开斯特、曼彻斯特、里昂的纺织工人的没饭吃负责?”
“如果达成了自由贸易,BEIC、VOC、SOIC、DOK等等大公司的权益,怎么办?”
“英国东印度公司,作为英国的本土大公司,在棉布进口上,都要被议会针对,以防摧毁英国的纺织业。中国作为一个外来者,凭什么觉得会比伦敦的BEIC更能说服伦敦的国会?”
“中国人不会弱智到以为世界会以他们构想的、一厢情愿的法则去运转吧?”
一厢情愿,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忌。
其实这一点荷兰人做的也很差,只能说知易行难,荷兰人要是真的明白一厢情愿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忌,也不会萌生出“外交决定一切”的幼稚想法。
只是大部分人的政治素养,也就这样了,基本上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完全不去考虑背后的经济基础。只觉得中国只要张开怀抱拥抱世界,欧洲的商人就会乐开花,中国早就发达了。现实是你张开怀抱想要自由贸易,人家却搞高关税、行政命令禁穿棉布和政府授权垄断。
大部分荷兰人其实也是一样弱智。
只不过现在鞭子抽在了他们自己身上,这些荷兰的“精英”阶层们,才会如此讽刺大顺的异想天开。
大顺虽然已经在欧洲有了惊艳的亮相,但本身在欧洲仍旧是一团迷雾般的神秘国度。加之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中国这边的许多动作,欧洲看不明白,也觉得中国的动作不符合他们的认知逻辑。
于是齐国公这番吓唬他们、为将来多要价的吹牛,就让这些荷兰人摸不着头脑了。
东印度公司的一名董事摇摇头,苦叹道:“这样的话,公司就只有破产清算一条路了。我想,就算是搞资产券,也不可能搞起来了。”
“中国人带着海量的资金下场,当初他们也已经证明了他们煽动舆论的能力。我想,他们很快就会煽动舆论,要求公司全面清算资产,破产拍卖。”
“我们能做的,就只能是学他们一样,煽动舆论,以爱国情绪为出发点,让海牙政府出台法令,禁止外国人购买东印度公司资产。”
以爱国为出发点,禁止外国收购本国资产,这是可行的。
但是,公司董事的话说完,其余人都对此不是很在意。
出台这个法令的意义,是什么呢?对他们,或者对荷兰,能有什么好处呢?
公司已经完蛋了,已经不可挽回了。公司的资产清算,是为了偿还债券。但真的就如大顺齐国公所说的那般,很多资产现在都不值钱,没人愿意收购。
海牙政府也不会接东印度公司的盘,国有化也没意义。要是还有东南亚的时候,国有化当然是有好处的。可现在东南亚没了,倒是剩了几千万两白银的债,这时候搞国有化,海牙的奥兰治家族可能得喝到酒精中毒才可能干出来。
本来就没人愿意接盘,这时候一群拿着钱的中国人跑来收购,这不是雪中送炭又是什么呢?
公司的债权人、股东们,有什么理由阻止大顺购买公司的清算资产?
能卖一分钱是一分钱,难不成等着东印度公司大楼无人问津,最终低价卖出去改造成妓院、酒馆、旅店?
一种荷兰人沉默着,思考着,心里感叹万千。
他们很多人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对大顺下南洋一事,肯定是无比愤怒的。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但所谓人死不能复生,父母都被杀了,也不能复生了。
生气也没有用了,不如和杀父母的仇人一起合作,赚钱,这才是正途。
再生气,也活不过来了。
从4月份大顺宣战,再到8月份大顺攻占东南亚的消息传来,再到今日大顺使节团出访,这些荷兰人其实已经接受了这种不可改变的命运。
当不可改变的命运已经别接受,他们便要考虑自己手里的资本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荷兰已经没啥可以投资的方向了,买本国国债本来就没什么意思了。英国国债倒是能买,但是利息也不高。
若是大顺能和他们合作,回报率肯定不低。
就算大顺不和他们合作,觉得大顺那边蒸蒸日上,若能在大顺搞投资,回报率肯定会很高。
英法荷,借钱都比较容易,信誉也还好,利息都不高。
俄国的国债利息还挺高,对俄国国内的投资,回报率也高,甚至可以获得近乎免费使用的农奴。但是俄国这个新兴国家终究“太小”,用不到这许多钱。
原本大顺仿佛书中的国家,虚幻的。现在走入现实了,便琢磨着在大顺搞投资,回报率哪怕比俄国稍低,但以大顺的体量,吃下十倍俄国吃饱的投资也不是问题吧?
但齐国公这一番话,又断了荷兰人这个希望。好像说的还很有道理,按照荷兰的商业资本的思维,中国这些年对外贸易,从来顺差,绝无逆差,国内会缺资本?会缺投资?这都准备直接把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波斯的货栈、开普殖民地一起打包买走了,怎么看都不像是缺资本的样。
而且最赚钱的投资,就像是东印度公司一样,怎么可能让外人插手?内部人自己就消化完了,想着大顺的公爵侯爵们,就算拿不出一二百万两的资产,三五十万两总还拿得出吧?真正赚钱的投资,如何轮得到荷兰资本?
一个个觉得郁闷的荷兰人,最后得出了一个奇怪的结论。
“我们曾以为,几年前大顺的侯爵出访欧洲,中国这个一直在传说和现实交界处的帝国,真正可以被我们触摸了。投资、贷款,完全可以考虑这个逐渐走到现实的帝国了。”
“可现在,我们才明白,这个帝国从传说走入了现实,可他依旧和我们格格不入。他可以伤害我们,我们却不能触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