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章 借势做正统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其实他已经被太宰春台说服了。
确实,刘钰说的很直白,日本多金银,故而怀璧其罪,早晚要开埠的。
也的确如太宰春台所言,幸好是大顺要求开埠的。
若是换了南蛮夷狄呢?
只怕日本儒生必然不满,攘夷之论定然四起。必要想办法要求闭关、驱逐蛮夷、继续锁国。
这几乎是必然的。
这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文化体系、千余年来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自豪的问题。
如果不以中华的衍生文化为自豪的话,新井白石等诸人也不会在朝鲜通信使面前文化自卑,认为朝鲜处处羞辱。
相反,若是大顺这边强迫日本开埠贸易,至少在学习实学技术等方面,阻力会小得多。
山鹿素行那一套日本文化自生论,此时本就不是主流。而因为被大顺逼迫着开关、世界天子还不是昂撒人,这种妄图脱离体系的思潮也必然烟消云散。
换了南蛮入侵强迫开关的话,是继续闭关攘夷还是开关学习的争论的烈度,即便比天朝遇到这种情况要低、比朝鲜要低,但肯定也会持续个十年二十年不止。
“春台兄果有远见,确实如此。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此事确实未必是坏事。只是兄言,效遣唐使制度,又要不同,何解?”
太宰春台笑道:“十三经,本国又不缺。唐人可解,我国亦可解。既有圣道于其中,最终殊途同归。唐国郡县、本国封建,一些制度又不好照抄。是以此次遣唐,当不学经、而学器。”
“你我都是古学一派,本来就该屏蔽后世胡乱解读的干扰,方能读出孔孟本义。若是去唐国学经,反倒乱了学问。”
“器则不同,各色实学学问,又不能靠十三经参悟出来。这才是要学的东西。”
荻生徂徕一派,自开创之初,便是重才轻德。何以谓之才,这便是所谓的器了。
太宰春台觉得反正古学派要研读先秦经典,那么在儒学上,其实完全没必要和大顺进行过多的交流。
大家都是人,都研究先秦经典,大顺那边的人,也未必一定强过自己。倒是实学,经此一战,可以明显看到巨大的差距。
而且这东西也的确不是从十三经里就能悟出来的,还是得要进行交流才行。
山县周南心里同意,便道:“其实此事已有找落。幕府的宗武殿下,即将赴唐修好。幕府也在召集儒生,要求举荐一些有学问的儒者,跟随前往唐国。”
“你我的门人弟子,也有不少,正可推荐他们前往。期间可叫他们多学多看便是。”
德川宗武要前往大顺修好的消息,并非秘密。前往大顺也有些不少的人跟着,除了应有的仪仗之外,医学学生、儒学学者,这都是要去的。
这个年代,古学一派力压朱子学,虽然朱子学是日本的官方学问,但在民间的影响力,还是各色古学派占优。
尤其是伴随着木下顺庵,以及其最后一个弟子雨森芳洲的死,朱子学现在没有能扛起大旗的人物。反倒是古学派这一边,人才鼎盛。
虽然古学派无限可分,山鹿素行、荻生徂徕、伊藤仁斋、太宰春台、服部南郭等人的思想各异,但都是打着古学派的名头。
朱子学是一套定型的学问,是不是异端一眼就能看出来。
古学派则是重新研究先秦古籍,自然会有诸多不同的解释,本就是托古言志的东西,流派纷呈。
故而这一次德川宗武要去往大顺,终究还是要从名望日高的古学派中挑选一些人才。加之也听说大顺那边并不兴朱子学,所以多派朱子学的儒生前去,可能会吵架,而且实学一项也确实是朱子学儒生所不太擅长的。
山县周南这一辈人都老了,加之即便是允许古学派的儒生跟随前往,可官方代表肯定是朱子学一派的。只论辈分的名望,此时朱子学一派里和山县周南这群老头,在学术延续上都差了一辈,所以他们是不能去的,只能挑选弟子前往。
论及弟子,古学一派乱七八糟什么都学,农学兵学都有人才,也确实更合适一些。
然而太宰春台却道:“此番前去修好,不过一时之举。欲要真正学习唐国学问,还是得像我说的,复遣唐使之策。”
山县周南苦笑道:“这需得上书将军。然而如何上书?”
他在长州藩是有能量的,弟子很多都是长州藩的支柱,他自己又是明伦堂的学头,如果只是走官方渠道,他是最合适的。
问题是长州藩这一战表现的太差不说,幕府对长州藩向来忌惮,让长州藩藩主在这么个节骨眼上,请求将军重启遣唐使制度,只怕不行。
就算是个好想法,若是长州藩请求,幕府多半也要仔细思量,怀疑长州藩是不是借助关西古学派人数众多的优势,想要搞事情。
思索一阵,山县周南猛然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他们老师的弟弟荻生北溪,如今正在江户,是将军的幕僚。
当初将军上位之后,担心旧人的势力过大,罢黜了新井白石,但终究身边还需要一些儒生作为参谋幕僚,加之荻生加本是医生,就选用了新井白石推荐的室鸠巢和荻生北溪。现在室鸠巢已死,荻生北溪已然是将军身边最有影响力的儒生了。
虽说哥俩一个是古学派的创始人,一个是朱子学的忠诚信徒,互为异端,之前也少交流,但这种事似乎还是找他代说最是合适。
只是将想法说出口,太宰春台立刻否决了山县周南的想法,压低声音道:“今日事,正是我古学派压倒诸异端的时机。”
“汉有公车令,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被征召者,皆由其转达。得其善者,辟为郎官,采纳其言。”
“我古学一派,向遭攻讦,非是官方正统学问。如何不效汉书公车上书之举,联络门人、友朋、日本有识之士,上书幕府,请求复遣唐使之政?”
“此非为私,乃为公。”
“复遣唐使之政,是为公。”
“正儒学真义、去宋儒伪学,亦是为公。”
“况且三山五岳,有识之士,才俊之人,又非只在一藩,将军亦不会以为此诸藩之异心。”
大胆的想法一经提出,山县周南顿时吸了一口凉气。
这……这可不是小事,而是可能堪比赤穗事件、大君国王号事件影响更大的大事。
若说能量,肯定是有。
古学派弟子众多,交游也广,各藩都有熟人。江户那边的熟人也有不少,单单是山县周南认识的,就有不少名医。
这时候五脏六腑的理论依旧主流,虽有怀疑者,但距离历史上解剖尸体证明五脏六腑不对、开启兰学医学传入事件还差十几年。这时候所有的名医,都是汉医,他们肯定是希望幕府这边允许他们去求学的。
儒生、医生,在日本几乎也算是近亲职业。儒生的弟子多、医生的弟子也多,病人也多,联络一下,确实是可以浩浩荡荡的。
这么做固然有风险,但若是做成了,回报也大。
他们这个年纪了,也不盼着能当官或是怎样了,反正也没几年活头了。而且荻生徂徕的名声不好,不可能做幕府的幕僚官;山县周南则是长州藩的人,就没听说长州藩的人能做幕府幕僚的。
但若做成了,一则可以复遣唐使制度,二来也可以极大的扩大古学派的影响。
这几年古学派颇受攻讦,林家人和朱子学弟子,抓着古学派“重才轻德”的思想,尤其是抓着荻生徂徕政谈一书中关于唯才是举、道德和才能分离的说辞,大加攻讦。
这几年幕府的财政又有好转,之前许多拍脑袋的政策被废弃、力图维系小农经济和反动的诸多改革也几乎全部失败,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这就又出现了通病。
即文艺复兴时候意大利城邦的道德败坏、明末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市井道德“败坏”,现在也轮到日本了。
朱子学把这个大帽子扣到了古学派的头上,认为正是因为古学派的兴起,才导致了民间道德败坏。
历史上几十年后的“宽政异端学说禁令”,其实也是用的这个大帽子,在官方上废止了古学派。
除此之外,古学派这帮人,也确实做的“过分”了。
有辱骂幕府的、有斥责幕府的、甚至太宰春台的弟子就有早早搞出过“尊王倒幕”学说而掉脑袋的、还有他们这帮子老头的下一辈里呼吁经济改革的、呼吁开国的,呼吁迁都的、呼吁一统的……总之幕府禁掉他们也不冤。
但凡走到“复先秦儒学之真义”这一步,必然思想混乱。朱子学是不是异端一眼能看出来,古学派各自都说自己才是真儒,思想可谓百花齐放,不乱就怪了。各种打着儒家名号,搞法、墨、道、名、农,但伪装的再好,总会露出尾巴,这一点幕府此时已经觉察到了,官方的朱子学这边的人也已经借势反击了。
如此风气之下,连长州藩的明伦堂,那也是打着朱子学的名号,其实偷偷摸摸地教古学派的学问。
太宰春台要搞公车上书,也正是试图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反击,把开国之后正统思想的主导权,捏在手里,从而彻底干掉朱子学。
历史上,古学派差一点就成功了,以至于幕府内部都有了“拆了圣堂”的讨论,但结果就是朱子学的全面反扑,搞了宽政禁学。
既然异端之间就要互相搞,如何只能等别人来搞死自己,自己不先去搞死别人?
看着太宰春台热切的目光,山县周南回忆着萩城一战的心惊,以及之后被俘所见的震撼,一咬牙道:“此事,可行!此为公也,非为私也!”
其实他已经被太宰春台说服了。
确实,刘钰说的很直白,日本多金银,故而怀璧其罪,早晚要开埠的。
也的确如太宰春台所言,幸好是大顺要求开埠的。
若是换了南蛮夷狄呢?
只怕日本儒生必然不满,攘夷之论定然四起。必要想办法要求闭关、驱逐蛮夷、继续锁国。
这几乎是必然的。
这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文化体系、千余年来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自豪的问题。
如果不以中华的衍生文化为自豪的话,新井白石等诸人也不会在朝鲜通信使面前文化自卑,认为朝鲜处处羞辱。
相反,若是大顺这边强迫日本开埠贸易,至少在学习实学技术等方面,阻力会小得多。
山鹿素行那一套日本文化自生论,此时本就不是主流。而因为被大顺逼迫着开关、世界天子还不是昂撒人,这种妄图脱离体系的思潮也必然烟消云散。
换了南蛮入侵强迫开关的话,是继续闭关攘夷还是开关学习的争论的烈度,即便比天朝遇到这种情况要低、比朝鲜要低,但肯定也会持续个十年二十年不止。
“春台兄果有远见,确实如此。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此事确实未必是坏事。只是兄言,效遣唐使制度,又要不同,何解?”
太宰春台笑道:“十三经,本国又不缺。唐人可解,我国亦可解。既有圣道于其中,最终殊途同归。唐国郡县、本国封建,一些制度又不好照抄。是以此次遣唐,当不学经、而学器。”
“你我都是古学一派,本来就该屏蔽后世胡乱解读的干扰,方能读出孔孟本义。若是去唐国学经,反倒乱了学问。”
“器则不同,各色实学学问,又不能靠十三经参悟出来。这才是要学的东西。”
荻生徂徕一派,自开创之初,便是重才轻德。何以谓之才,这便是所谓的器了。
太宰春台觉得反正古学派要研读先秦经典,那么在儒学上,其实完全没必要和大顺进行过多的交流。
大家都是人,都研究先秦经典,大顺那边的人,也未必一定强过自己。倒是实学,经此一战,可以明显看到巨大的差距。
而且这东西也的确不是从十三经里就能悟出来的,还是得要进行交流才行。
山县周南心里同意,便道:“其实此事已有找落。幕府的宗武殿下,即将赴唐修好。幕府也在召集儒生,要求举荐一些有学问的儒者,跟随前往唐国。”
“你我的门人弟子,也有不少,正可推荐他们前往。期间可叫他们多学多看便是。”
德川宗武要前往大顺修好的消息,并非秘密。前往大顺也有些不少的人跟着,除了应有的仪仗之外,医学学生、儒学学者,这都是要去的。
这个年代,古学一派力压朱子学,虽然朱子学是日本的官方学问,但在民间的影响力,还是各色古学派占优。
尤其是伴随着木下顺庵,以及其最后一个弟子雨森芳洲的死,朱子学现在没有能扛起大旗的人物。反倒是古学派这一边,人才鼎盛。
虽然古学派无限可分,山鹿素行、荻生徂徕、伊藤仁斋、太宰春台、服部南郭等人的思想各异,但都是打着古学派的名头。
朱子学是一套定型的学问,是不是异端一眼就能看出来。
古学派则是重新研究先秦古籍,自然会有诸多不同的解释,本就是托古言志的东西,流派纷呈。
故而这一次德川宗武要去往大顺,终究还是要从名望日高的古学派中挑选一些人才。加之也听说大顺那边并不兴朱子学,所以多派朱子学的儒生前去,可能会吵架,而且实学一项也确实是朱子学儒生所不太擅长的。
山县周南这一辈人都老了,加之即便是允许古学派的儒生跟随前往,可官方代表肯定是朱子学一派的。只论辈分的名望,此时朱子学一派里和山县周南这群老头,在学术延续上都差了一辈,所以他们是不能去的,只能挑选弟子前往。
论及弟子,古学一派乱七八糟什么都学,农学兵学都有人才,也确实更合适一些。
然而太宰春台却道:“此番前去修好,不过一时之举。欲要真正学习唐国学问,还是得像我说的,复遣唐使之策。”
山县周南苦笑道:“这需得上书将军。然而如何上书?”
他在长州藩是有能量的,弟子很多都是长州藩的支柱,他自己又是明伦堂的学头,如果只是走官方渠道,他是最合适的。
问题是长州藩这一战表现的太差不说,幕府对长州藩向来忌惮,让长州藩藩主在这么个节骨眼上,请求将军重启遣唐使制度,只怕不行。
就算是个好想法,若是长州藩请求,幕府多半也要仔细思量,怀疑长州藩是不是借助关西古学派人数众多的优势,想要搞事情。
思索一阵,山县周南猛然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他们老师的弟弟荻生北溪,如今正在江户,是将军的幕僚。
当初将军上位之后,担心旧人的势力过大,罢黜了新井白石,但终究身边还需要一些儒生作为参谋幕僚,加之荻生加本是医生,就选用了新井白石推荐的室鸠巢和荻生北溪。现在室鸠巢已死,荻生北溪已然是将军身边最有影响力的儒生了。
虽说哥俩一个是古学派的创始人,一个是朱子学的忠诚信徒,互为异端,之前也少交流,但这种事似乎还是找他代说最是合适。
只是将想法说出口,太宰春台立刻否决了山县周南的想法,压低声音道:“今日事,正是我古学派压倒诸异端的时机。”
“汉有公车令,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被征召者,皆由其转达。得其善者,辟为郎官,采纳其言。”
“我古学一派,向遭攻讦,非是官方正统学问。如何不效汉书公车上书之举,联络门人、友朋、日本有识之士,上书幕府,请求复遣唐使之政?”
“此非为私,乃为公。”
“复遣唐使之政,是为公。”
“正儒学真义、去宋儒伪学,亦是为公。”
“况且三山五岳,有识之士,才俊之人,又非只在一藩,将军亦不会以为此诸藩之异心。”
大胆的想法一经提出,山县周南顿时吸了一口凉气。
这……这可不是小事,而是可能堪比赤穗事件、大君国王号事件影响更大的大事。
若说能量,肯定是有。
古学派弟子众多,交游也广,各藩都有熟人。江户那边的熟人也有不少,单单是山县周南认识的,就有不少名医。
这时候五脏六腑的理论依旧主流,虽有怀疑者,但距离历史上解剖尸体证明五脏六腑不对、开启兰学医学传入事件还差十几年。这时候所有的名医,都是汉医,他们肯定是希望幕府这边允许他们去求学的。
儒生、医生,在日本几乎也算是近亲职业。儒生的弟子多、医生的弟子也多,病人也多,联络一下,确实是可以浩浩荡荡的。
这么做固然有风险,但若是做成了,回报也大。
他们这个年纪了,也不盼着能当官或是怎样了,反正也没几年活头了。而且荻生徂徕的名声不好,不可能做幕府的幕僚官;山县周南则是长州藩的人,就没听说长州藩的人能做幕府幕僚的。
但若做成了,一则可以复遣唐使制度,二来也可以极大的扩大古学派的影响。
这几年古学派颇受攻讦,林家人和朱子学弟子,抓着古学派“重才轻德”的思想,尤其是抓着荻生徂徕政谈一书中关于唯才是举、道德和才能分离的说辞,大加攻讦。
这几年幕府的财政又有好转,之前许多拍脑袋的政策被废弃、力图维系小农经济和反动的诸多改革也几乎全部失败,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这就又出现了通病。
即文艺复兴时候意大利城邦的道德败坏、明末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市井道德“败坏”,现在也轮到日本了。
朱子学把这个大帽子扣到了古学派的头上,认为正是因为古学派的兴起,才导致了民间道德败坏。
历史上几十年后的“宽政异端学说禁令”,其实也是用的这个大帽子,在官方上废止了古学派。
除此之外,古学派这帮人,也确实做的“过分”了。
有辱骂幕府的、有斥责幕府的、甚至太宰春台的弟子就有早早搞出过“尊王倒幕”学说而掉脑袋的、还有他们这帮子老头的下一辈里呼吁经济改革的、呼吁开国的,呼吁迁都的、呼吁一统的……总之幕府禁掉他们也不冤。
但凡走到“复先秦儒学之真义”这一步,必然思想混乱。朱子学是不是异端一眼能看出来,古学派各自都说自己才是真儒,思想可谓百花齐放,不乱就怪了。各种打着儒家名号,搞法、墨、道、名、农,但伪装的再好,总会露出尾巴,这一点幕府此时已经觉察到了,官方的朱子学这边的人也已经借势反击了。
如此风气之下,连长州藩的明伦堂,那也是打着朱子学的名号,其实偷偷摸摸地教古学派的学问。
太宰春台要搞公车上书,也正是试图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反击,把开国之后正统思想的主导权,捏在手里,从而彻底干掉朱子学。
历史上,古学派差一点就成功了,以至于幕府内部都有了“拆了圣堂”的讨论,但结果就是朱子学的全面反扑,搞了宽政禁学。
既然异端之间就要互相搞,如何只能等别人来搞死自己,自己不先去搞死别人?
看着太宰春台热切的目光,山县周南回忆着萩城一战的心惊,以及之后被俘所见的震撼,一咬牙道:“此事,可行!此为公也,非为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