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跟着我才有机会一起释放生产力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顾辙前世也跟科学家们打过不少交道了,他也是知道如何在一群博士里面,筛选出真心想要好好搞科研、真心想要改变世界的人。
至于薪水,只是勾引别人上门来谈的诱饵而已,但顾辙肯定不能要只看重钱的人。
十个博士被请进来后,顾辙让他们随便找位子坐。
然后他先亲自讲解一下公司要做的事情、前景、努力方向。然后再分专业选人。
这种场景,看起来跟画大饼的公司有点相似,但区别在于顾辙是真心做实事的, 他画的科研饼最后都要实现。
“各位都算是我顾辙的学长学姐,所以我也不跟大家摆老板的架子了。大家面前的桌子上,都有九月刊的jmc和mrc,上面有我最新的文章,都是我们公司目前的前沿研究方向。
大家觉得这些研究有多少含金量、值不值得大家为之一起努力奋斗,将来跟着我继续搞更多深入的、改变世界的科研项目,就看自己的人生志向了。
报酬待遇方面,我不会亏待自己学长学姐的, 但我不希望招进来只看钱的人。”
十个博士生纷纷拿起期刊看了一下,尤其是顾辙在旁边还列了一张发明专利申请号的清单列表,
虽然发明内容不公开,但光看数字也可以看出,他的研究都是实打实有成果可以商业化落地的,学术脉络也非常清晰。
这十个博士当中,搞聚酯研究的就有四个,其中两个已经被两桶油在魔都的聚酯研究所给offer过了,正是刚才在门口高谈阔论的陈凡和魏一平。
还有一个目前找了别的意向单位,最后一个则是暑假里就已经毕业、但找工作拖延了,之前接触过一个单位,后来发现不太行又没去, 现在要重新找。
其他搞化学沉积法和材料物理的博士, 对隐形眼镜、美瞳材料这些不是很在行,也不关心, 所以看完论文和专利清单后,只是朴素地觉得“顾辙果然名不虚传,跟着他估计能出不少成果”。
那几个搞聚酯的, 就内行看门道了。
最刺头的陈凡率先发难:“顾总,看您这前沿研究,加上你急着找搞聚酯的博士,下一步肯定是要从隐形眼镜新材料,向框架镜片新材料转型吧?
恕我直言,隔行如隔山,前一个领域的成功经验和眼光,未必能移植到新领域。你应该考虑一下未来新项目组的架构,孙子曰,将能而君不御之者胜。”
他这番话,倒也不算不礼貌,有些自恃才高的博士,也喜欢在招聘的时候指出应聘公司目前岗位设计的不足。
要是遇到喜欢表现自己礼贤下士的老板,或者是不卑不亢展现出了自己的“视野广阔、不仅仅只懂技术”,说不定就被重用了。
而且陈凡敢这么说,是因为背后还有保底,到顾辙这儿冲一冲,能当上实验室小老板,那就来。当不上小老板,就回两桶油旱涝保收便是。
这种心态,就类似于高考填志愿时“一本冲一个名校冷门,要是不行,别的垃圾一本也懒得上,好歹后面还有个顶尖二本志愿保底”。
顾辙对这种程度的质疑,倒也不介意,正好表现一下他的礼贤下士,顺便展示肌肉。
反正有些疑问,就算陈凡不跳出来,他相信其他博士心中也会憋着,那还不如一次性说清楚。
但说清楚之后用不用陈凡,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顾辙微笑着说:“不错,隐形眼镜材料和框架眼镜材料,确实在内行人眼中,技术领域相差巨大。但是,凭我的历史业绩,我要说一句我的研究水平足以横跨多个材料领域,绝对不算过分。
你们如果有仔细看我的文章,就可以看出我搞离心法透明软镜的时候,涉足的是高聚氨基酸领域,后来搞到美瞳的时候,涉及到的是硅水凝胶领域。
我能从纯有机的高聚氨酸、做到有机无机凝胶结合,这还不足以说明我的实力么?看文章还是要仔细呐。”
陈凡听顾辙说他看论文不仔细,也有点不爽,他来之前也是做过功课的,不由自主就拿一些盘外证据来辩驳:
“顾总,您的所谓‘离心法美瞳材料’商业上能否成功,技术是否可靠,如今还没有验证呢。您在jmc上的文章,也没有披露足够的数据。
另外,据我所知,我对隐形眼镜行业最近也有关注,听说海昌眼镜已经要开始搞打折活动、采取跟天元光学近似的价格策略。如果您有新赛道的核心技术,怎么没见您反击呢?”
顾辙眉毛一挑,知道这个陈凡野心不小,关键是个投机分子,他也懒得多计较了,他只是甩下一句话:
“做学问的,就从学问的角度分析问题。商业上的成功失败,原因多得很。我的技术有没有前途,从文章上你应该分析得出来。
如果分析不出,至少说明行业现状综述看得少、对现有技术的痛点了解不足。这作为技术人员而言,就是不称职的。”
顾辙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陈凡已经听出来顾辙不会用他了,他也就不等着自取其辱,表面客气了两句,随后表示他还有事,就先走了。
撕破脸倒是不可能,毕竟要给郑教授面子。
顾辙看着陈凡被剔除,也是心中庆幸。
他如果要招募趋炎附势、不就技术论技术的人,其实完全可以等国庆节回来之后再招的。到时候他天元光学的美瞳首次投放市场、跟海昌继续厮杀一番,有个结果,公司的名声肯定会再上一个台阶,学校里的学长学姐对他信心肯定也会更高。
但顾辙偏不,他就是要在商业前途还没充分展露的时候,就把人招了,这样找到的才是坚定的热衷技术、就技术论技术的人才,而不是投机分子。
顺风仗谁不会打?
但是只会打顺风仗的人,绝对不是坚定的歌命者,遇到逆风说不定马上就变汉奸投敌了。
请走了一个刺头之后,顾辙继续对剩下的人说道:
“以后如果有机会,接触多了,你们就会知道,我这人不在乎员工是否忠于我,但是得忠于他自己的事业选择、学业选择,忠于他自己努力的方向。
我不希望我找到的人,是把搞材料科研当成将来当学术行政官僚、或者获得其他世俗领域名声地位的镀金工具。能力可以培养,不喜欢这一行可以直接走。”
说到这儿,顾辙停顿了一下,环顾一圈,发现没人走。
他就继续敲打:“这些话可能有些多余,相信你们当年考研的时候,导师面试,你们肯定也都说自己是有志于科研的,而不是‘为了找工作才来读研’。
但我还是必须说,到了天元科技,你的人生使命是什么,或者说,你们跟着我,一起要实现的人生使命是什么——
天元科技这家材料科研公司,从来没打算发明什么人类目前还造不了的高大上的东西,我们的目标,始终都只是深耕死磕人类已经能造的、市场很成熟的产品,所需的新材料。
我们的目标,是把已有的低效生产方式、低效材料工艺,颠覆式重做,把成本打骨折,打腰斩,膝斩,脚脖子斩。
把目前被困在这种低效劳动里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别的不敢说,至少目前在低度离心法隐形眼镜这个行业,我自问我做到了,
我们在国内,至少释放了上千个低效工作岗位,减少了数百台低效生产机器的重复投资建设。未来市场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再释放数千个低效工作岗位。
在海外,我的技术主要授权给依视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依视路发挥的鲶鱼效应,至少能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释放上万个低效工作岗位。
我相信,你们走上科研这条道路,有不少人都是奔着把人类从简单重复的低效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想法的。
现在,我给你们这个机会,愿意的人,都可以跟我一起释放低效劳动,从一个行业释放到另一个行业。去两桶油,去央企,就算有钱,就算能做官,但你们一辈子也实现不了在我这儿才能实现的理想。”
顾辙这番话,总算把人群中少数有科学狂人倾向的人筛选了出来,他可以看到某些博士学长眼中的闪光和火热。
确实,到央企的话,肯定一切工作都要保住小团体利益,不会随便开人,不会任由科技进步淘汰落后产能,活得多憋屈。
这种事情只有跟着民企老板做,才比较有希望。
人群的士气很快被调动起来,顾辙这才趁热打铁,把聚酯研究、化学沉积法研究和材料物理三个领域的博士,分别进行分组答辩,大致问了一下他们的专业水平、个人禀赋倾向。
顾辙也不好直接决定,免得得罪人。而是都说保证周末给明确的最终通知,而且他最终会招的人数将超过三人。
有些不是非常有野心、不追求当实验室小老板也愿意干的,只要水平还行,人格禀赋也契合,那也是可以用的。多雇两个的人员开支顾辙还承受得起。
那两组化学类的博士,顾辙自己就能轻松判断出对方的能力高低,所以可以直接决定。
那三个来应聘的材料物理类博士,倒是稍微麻烦一点。
因为顾辙自己的物理水平不是非常高,肯定远远达不到物理学博士的程度。所以他问专业问题也不太问得出干货,便只好把这些人的面试放到最后,问一些更见人品和学习态度的问题。
当然,这些提问和筛选的理由,顾辙最后也不会公布,哪怕他决定了用谁不用谁,也不会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以免顾辙的判断标准泄露之后,下次再招聘博士,对方有所准备,故意演一些伪装的投其所好。
顾辙前世也跟科学家们打过不少交道了,他也是知道如何在一群博士里面,筛选出真心想要好好搞科研、真心想要改变世界的人。
至于薪水,只是勾引别人上门来谈的诱饵而已,但顾辙肯定不能要只看重钱的人。
十个博士被请进来后,顾辙让他们随便找位子坐。
然后他先亲自讲解一下公司要做的事情、前景、努力方向。然后再分专业选人。
这种场景,看起来跟画大饼的公司有点相似,但区别在于顾辙是真心做实事的, 他画的科研饼最后都要实现。
“各位都算是我顾辙的学长学姐,所以我也不跟大家摆老板的架子了。大家面前的桌子上,都有九月刊的jmc和mrc,上面有我最新的文章,都是我们公司目前的前沿研究方向。
大家觉得这些研究有多少含金量、值不值得大家为之一起努力奋斗,将来跟着我继续搞更多深入的、改变世界的科研项目,就看自己的人生志向了。
报酬待遇方面,我不会亏待自己学长学姐的, 但我不希望招进来只看钱的人。”
十个博士生纷纷拿起期刊看了一下,尤其是顾辙在旁边还列了一张发明专利申请号的清单列表,
虽然发明内容不公开,但光看数字也可以看出,他的研究都是实打实有成果可以商业化落地的,学术脉络也非常清晰。
这十个博士当中,搞聚酯研究的就有四个,其中两个已经被两桶油在魔都的聚酯研究所给offer过了,正是刚才在门口高谈阔论的陈凡和魏一平。
还有一个目前找了别的意向单位,最后一个则是暑假里就已经毕业、但找工作拖延了,之前接触过一个单位,后来发现不太行又没去, 现在要重新找。
其他搞化学沉积法和材料物理的博士, 对隐形眼镜、美瞳材料这些不是很在行,也不关心, 所以看完论文和专利清单后,只是朴素地觉得“顾辙果然名不虚传,跟着他估计能出不少成果”。
那几个搞聚酯的, 就内行看门道了。
最刺头的陈凡率先发难:“顾总,看您这前沿研究,加上你急着找搞聚酯的博士,下一步肯定是要从隐形眼镜新材料,向框架镜片新材料转型吧?
恕我直言,隔行如隔山,前一个领域的成功经验和眼光,未必能移植到新领域。你应该考虑一下未来新项目组的架构,孙子曰,将能而君不御之者胜。”
他这番话,倒也不算不礼貌,有些自恃才高的博士,也喜欢在招聘的时候指出应聘公司目前岗位设计的不足。
要是遇到喜欢表现自己礼贤下士的老板,或者是不卑不亢展现出了自己的“视野广阔、不仅仅只懂技术”,说不定就被重用了。
而且陈凡敢这么说,是因为背后还有保底,到顾辙这儿冲一冲,能当上实验室小老板,那就来。当不上小老板,就回两桶油旱涝保收便是。
这种心态,就类似于高考填志愿时“一本冲一个名校冷门,要是不行,别的垃圾一本也懒得上,好歹后面还有个顶尖二本志愿保底”。
顾辙对这种程度的质疑,倒也不介意,正好表现一下他的礼贤下士,顺便展示肌肉。
反正有些疑问,就算陈凡不跳出来,他相信其他博士心中也会憋着,那还不如一次性说清楚。
但说清楚之后用不用陈凡,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顾辙微笑着说:“不错,隐形眼镜材料和框架眼镜材料,确实在内行人眼中,技术领域相差巨大。但是,凭我的历史业绩,我要说一句我的研究水平足以横跨多个材料领域,绝对不算过分。
你们如果有仔细看我的文章,就可以看出我搞离心法透明软镜的时候,涉足的是高聚氨基酸领域,后来搞到美瞳的时候,涉及到的是硅水凝胶领域。
我能从纯有机的高聚氨酸、做到有机无机凝胶结合,这还不足以说明我的实力么?看文章还是要仔细呐。”
陈凡听顾辙说他看论文不仔细,也有点不爽,他来之前也是做过功课的,不由自主就拿一些盘外证据来辩驳:
“顾总,您的所谓‘离心法美瞳材料’商业上能否成功,技术是否可靠,如今还没有验证呢。您在jmc上的文章,也没有披露足够的数据。
另外,据我所知,我对隐形眼镜行业最近也有关注,听说海昌眼镜已经要开始搞打折活动、采取跟天元光学近似的价格策略。如果您有新赛道的核心技术,怎么没见您反击呢?”
顾辙眉毛一挑,知道这个陈凡野心不小,关键是个投机分子,他也懒得多计较了,他只是甩下一句话:
“做学问的,就从学问的角度分析问题。商业上的成功失败,原因多得很。我的技术有没有前途,从文章上你应该分析得出来。
如果分析不出,至少说明行业现状综述看得少、对现有技术的痛点了解不足。这作为技术人员而言,就是不称职的。”
顾辙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陈凡已经听出来顾辙不会用他了,他也就不等着自取其辱,表面客气了两句,随后表示他还有事,就先走了。
撕破脸倒是不可能,毕竟要给郑教授面子。
顾辙看着陈凡被剔除,也是心中庆幸。
他如果要招募趋炎附势、不就技术论技术的人,其实完全可以等国庆节回来之后再招的。到时候他天元光学的美瞳首次投放市场、跟海昌继续厮杀一番,有个结果,公司的名声肯定会再上一个台阶,学校里的学长学姐对他信心肯定也会更高。
但顾辙偏不,他就是要在商业前途还没充分展露的时候,就把人招了,这样找到的才是坚定的热衷技术、就技术论技术的人才,而不是投机分子。
顺风仗谁不会打?
但是只会打顺风仗的人,绝对不是坚定的歌命者,遇到逆风说不定马上就变汉奸投敌了。
请走了一个刺头之后,顾辙继续对剩下的人说道:
“以后如果有机会,接触多了,你们就会知道,我这人不在乎员工是否忠于我,但是得忠于他自己的事业选择、学业选择,忠于他自己努力的方向。
我不希望我找到的人,是把搞材料科研当成将来当学术行政官僚、或者获得其他世俗领域名声地位的镀金工具。能力可以培养,不喜欢这一行可以直接走。”
说到这儿,顾辙停顿了一下,环顾一圈,发现没人走。
他就继续敲打:“这些话可能有些多余,相信你们当年考研的时候,导师面试,你们肯定也都说自己是有志于科研的,而不是‘为了找工作才来读研’。
但我还是必须说,到了天元科技,你的人生使命是什么,或者说,你们跟着我,一起要实现的人生使命是什么——
天元科技这家材料科研公司,从来没打算发明什么人类目前还造不了的高大上的东西,我们的目标,始终都只是深耕死磕人类已经能造的、市场很成熟的产品,所需的新材料。
我们的目标,是把已有的低效生产方式、低效材料工艺,颠覆式重做,把成本打骨折,打腰斩,膝斩,脚脖子斩。
把目前被困在这种低效劳动里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别的不敢说,至少目前在低度离心法隐形眼镜这个行业,我自问我做到了,
我们在国内,至少释放了上千个低效工作岗位,减少了数百台低效生产机器的重复投资建设。未来市场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再释放数千个低效工作岗位。
在海外,我的技术主要授权给依视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依视路发挥的鲶鱼效应,至少能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释放上万个低效工作岗位。
我相信,你们走上科研这条道路,有不少人都是奔着把人类从简单重复的低效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想法的。
现在,我给你们这个机会,愿意的人,都可以跟我一起释放低效劳动,从一个行业释放到另一个行业。去两桶油,去央企,就算有钱,就算能做官,但你们一辈子也实现不了在我这儿才能实现的理想。”
顾辙这番话,总算把人群中少数有科学狂人倾向的人筛选了出来,他可以看到某些博士学长眼中的闪光和火热。
确实,到央企的话,肯定一切工作都要保住小团体利益,不会随便开人,不会任由科技进步淘汰落后产能,活得多憋屈。
这种事情只有跟着民企老板做,才比较有希望。
人群的士气很快被调动起来,顾辙这才趁热打铁,把聚酯研究、化学沉积法研究和材料物理三个领域的博士,分别进行分组答辩,大致问了一下他们的专业水平、个人禀赋倾向。
顾辙也不好直接决定,免得得罪人。而是都说保证周末给明确的最终通知,而且他最终会招的人数将超过三人。
有些不是非常有野心、不追求当实验室小老板也愿意干的,只要水平还行,人格禀赋也契合,那也是可以用的。多雇两个的人员开支顾辙还承受得起。
那两组化学类的博士,顾辙自己就能轻松判断出对方的能力高低,所以可以直接决定。
那三个来应聘的材料物理类博士,倒是稍微麻烦一点。
因为顾辙自己的物理水平不是非常高,肯定远远达不到物理学博士的程度。所以他问专业问题也不太问得出干货,便只好把这些人的面试放到最后,问一些更见人品和学习态度的问题。
当然,这些提问和筛选的理由,顾辙最后也不会公布,哪怕他决定了用谁不用谁,也不会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以免顾辙的判断标准泄露之后,下次再招聘博士,对方有所准备,故意演一些伪装的投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