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保护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岳肃说的平淡,但是内阁的官员哪个听不出来,岳大人这是明摆着要保杨奕山。不过也是,杨大人追随岳大人曰久,不仅是门生,还是一等一的心腹,不去力保,那才出鬼了。
“岳大人所言极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也不能太过苛责杨大人,试问天下的名将,哪个是从没打过败仗。要是只因为这一仗就严惩杨大人,岂不是令前线的将帅寒心。”张正刚第一个站了出来,附和岳肃的话。
“下官也赞同岳大人的所说,张大人所言极是,胜败乃兵家常事,怎能因为一次失利,就重责统兵主帅。”其他的岳党官员纷纷站了出来,一致认同岳肃的话。
作为阁臣,哪一个不是久经宦海,岂会像那些言官、清流一样意气用事,坐在内阁里面的这些大佬,都要审时度势,认清形势。岳肃现在身为托孤大臣,坐镇京师,可谓是权倾朝野,手握三口铜铡,有先斩后奏之权,有多大的能量,那就不用多说了。这年头,官当的越大,排场就越大,在座的官员,不管是谁,多多少少都要弄点灰色收入,否则光指着工资,哪里够开销。弄点钱不要紧,关键看查不查你,岳大人管着刑部,想要查谁,都是小菜一碟的事,你若是真的明目张胆地和岳大人对着干,逼死杨奕山,岂能有好果子吃,随便给你找个罪名,就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现在大家都是大学士,一品大员,岂能和那些不入流的清流、言官一样,不爱惜前程。
所以说,有些事情,差不多就行了,不必把事情做绝。
亓诗教冲着岳肃一拱手,说道:“岳大人,您的话一点没错,胜败是兵家常事,谁也不能一辈子光打胜仗,不打败仗。但丢了长安,又损兵折将,不能说就用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就把那些弹劾杨大人的折子都给打发了呀。此一役,可以证明在带兵方面,有所欠缺,若再由杨大人继续坐镇三边,指挥剿匪,赢了倒还好说,一旦再吃败仗,话就不好说了……”
亓诗教这般说,一是表明态度,站在岳肃一边,二来么,也是给岳肃一个台阶下,让他赶紧换了杨奕山,派别人当三边总督,这样一来,也好保全杨奕山。可以说,亓诗教的话一点没错,朝廷再下旨让杨奕山戴罪立功,万一再打败了,那可就没法交代了。你岳大人再保,就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岳肃明白亓诗教的意思,其实,岳肃在昨天晚上就和蒋杰商量了一下,杨奕山不能再当三边总督了,这相当于把他推到风口浪尖,无数只眼睛都会盯着他,万一有个闪失,岳肃都不方面再一次出面力保。
于是,岳肃微微点头,说道:“确是如此,杨奕山治理地方倒是一块好的材料,可是领兵打仗,还有有所欠缺。现在陕西是用兵之地,让一个不太精通打仗的主帅坐镇,实在不太好。我看这样,让他先去南京还当吏部侍郎吧。现在的关键,也不是如何处置杨奕山,而是尽快肃清流寇,三边总督不可空缺。不过……”说到这里,岳肃犹豫了一下,他本来想旧事重提,建议委任一名五省总督,总督剿匪,毕竟现在,流寇肆虐,河南、四川、陕西属于最乱地方,其他如山西、湖广也遭遇过流寇滋扰,如果有一统帅,统一调度,或许能更好。但是,沉吟片刻,岳肃决定不提这事,接着说道:“不过……这个三边总督的人选,一定不能草率,要找一个知兵之人。”
岳肃将杨奕山打发到南京,就相当于发配过去养老了,一时间,多少也能让弹劾的人闭嘴。虽说杨奕山有岳肃这个大靠山,想要回燕京,那是容易的很,但现在只能如此,将他保护起来。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心照不宣,也就是了。跟着岳大人又提出三边总督的人选,这个职位给谁,说句实在话,一般的人还真就干不了,有的人还不愿去干。
一众阁臣互相瞧了瞧,最后还是张正刚先行说道:“岳大人,下官认为,愿三边总督,现兵部尚书洪承畴甚是合适,若是让他重新坐镇三边,一定能够肃清陕西一带的流寇。”
岳肃也知道,洪承畴是最为合适的人选,若换往常,马上就答应了,但他心中现在另有计划,哪能让洪承畴去。他点了点头,说道:“洪承畴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可他现在主持兵部,兵部公务太多,怕他难以抽身呀。我看这样,要不然请他过来一下,大家坐下来,一起研究一个合适的人选,如果实在选不出人来,就只能让洪承畴去了。”
岳肃在内阁说话,那可就是言出如山,马上有人前去兵部传话,请洪承畴过来。
在传信的人出去之后,岳肃再次说道:“咱们也别闲着,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拿出几个人来,等洪承畴到了,再听听他的意见。”
“下官以为,宣大总督吴思南甚是合适,当初他率兵前去太原剿匪,就大获全胜,调他前往陕西,想来定能尽歼流寇。”在岳肃的话说完,马上有官员提议,这位老兄是岳党的官员,他知道吴思南是岳大人的人,让吴思南去,立了大功,曰后也好提拔。
“不妥、不妥……”岳肃心中有气,心想你小子也太不识相了,这个黑锅怎么还能再找自己人。当下说道:“吴思南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可宣府、大同也是重地,不能有失,再者说,若是吴思南去了陕西,流寇再窜到山西,还不是一个样子。再想想,还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大人,下官以为,现山西巡抚吴如梦甚是合适。”说这话的是礼部尚书,新近入阁的刘策。他是岳肃提拔的官员,事事都要为岳肃着想,可以说,自己这把岁数还能入阁,简直是托了岳大人的福,能当大学士,是他想都没敢想的事。吴如梦是岳大人的人,这一点他最清楚不过,吴思南也是岳大人的人,为什么不让吴思南去当三边总督呢,刘策是这么想的,宣大总督和三边总督平级,让吴思南去当三边总督,也不是提拔,岳大人当然不满意。而让吴如梦去当三边总督就不一样的,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提拔,想来岳大人一定会高兴。“当初流寇攻打太原,吴大人颇有担当,指挥若定,坚守城郭,还出谋划策,率军痛击流寇,由他出任三边总督,一定能够取得大胜。”
岳肃知道刘策的心思,但仍然摇了摇头,说道:“刘大人说的也有些道理,可吴如梦终究资历尚浅,由他出任三边总督,必然招人非议。而且,下面将帅也未必心服,一旦将帅不和,势必更乱。”
即不让吴思南去,也不让吴如梦去,岳党的官员都有点迷糊了。齐楚浙三党官员心中则是在想,岳大人现在可真是小心呀,放着三边总督,都不敢让自己人接了,想来还真怕烫手。你都不愿意接手,我们就更不愿意接手了,最后让谁去,您自己拿主意吧。
韩爌现在,仍旧稳坐,心中却在嘀咕,“岳肃呀岳肃,没想到数年不见,你的变化还真大,再不是当年那个一根筋的毛头小子了。想要把你斗倒,让东林党重新上台,看来还真不容易。不过不着急,机会有的是,这么大一个乱摊子,看你一个人怎么摆布,稍有不慎,就叫你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阁臣们一个个各怀心思,岳肃见他们不说话,他也没有再说,等了半晌,洪承畴终于来了。先行客气一番,岳肃请他落座,然后将调杨奕山去南京,需要立刻填补三边总督的事情说了一下,希望洪尚书给点意见。
洪承畴想了想,说道:“岳大人,下官以为,有两个人比较合适,一个是延绥巡抚陈奇瑜,当年下官做延绥巡抚和三边总督的时候,陈奇瑜多有良谋,而且善于统兵如果让他充任三边总督,肃清流寇绝非难事。”
岳肃点了点头,说道:“倒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但不知另外一个是谁呢?”
“另一个是兵部侍郎孙传庭。下官和孙大人聊过几次,听其言,便知此人深通韬略,若统兵打仗,必能指挥若定,剿灭流寇不在话下。”洪承畴说道。
“孙传庭……”岳肃也知道这个人,甚至还派人从侧面了解过他,知道确实是个人才。不过岳大人,现在还不想让孙传庭领兵,犹豫片刻,说道:“洪大人不亏是兵部尚书,用兵选将眼光独到。不管是孙传庭还是陈奇瑜,都是最佳人选。但是,和孙传庭相比,让陈奇瑜升任三边总督或许更好,本官是这么认为的,陈奇瑜久在三边,对那里的将领和地形还十分了解,久和流寇交战,对流寇的一些情况,也十分了解,能够做到知己知彼。我看,就按洪大人的提议,擢升陈奇瑜为三边总督,全力肃清陕西流寇。”
岳大人一句,说让谁干,基本上那就是拍板了。
(未完待续)
岳肃说的平淡,但是内阁的官员哪个听不出来,岳大人这是明摆着要保杨奕山。不过也是,杨大人追随岳大人曰久,不仅是门生,还是一等一的心腹,不去力保,那才出鬼了。
“岳大人所言极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也不能太过苛责杨大人,试问天下的名将,哪个是从没打过败仗。要是只因为这一仗就严惩杨大人,岂不是令前线的将帅寒心。”张正刚第一个站了出来,附和岳肃的话。
“下官也赞同岳大人的所说,张大人所言极是,胜败乃兵家常事,怎能因为一次失利,就重责统兵主帅。”其他的岳党官员纷纷站了出来,一致认同岳肃的话。
作为阁臣,哪一个不是久经宦海,岂会像那些言官、清流一样意气用事,坐在内阁里面的这些大佬,都要审时度势,认清形势。岳肃现在身为托孤大臣,坐镇京师,可谓是权倾朝野,手握三口铜铡,有先斩后奏之权,有多大的能量,那就不用多说了。这年头,官当的越大,排场就越大,在座的官员,不管是谁,多多少少都要弄点灰色收入,否则光指着工资,哪里够开销。弄点钱不要紧,关键看查不查你,岳大人管着刑部,想要查谁,都是小菜一碟的事,你若是真的明目张胆地和岳大人对着干,逼死杨奕山,岂能有好果子吃,随便给你找个罪名,就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现在大家都是大学士,一品大员,岂能和那些不入流的清流、言官一样,不爱惜前程。
所以说,有些事情,差不多就行了,不必把事情做绝。
亓诗教冲着岳肃一拱手,说道:“岳大人,您的话一点没错,胜败是兵家常事,谁也不能一辈子光打胜仗,不打败仗。但丢了长安,又损兵折将,不能说就用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就把那些弹劾杨大人的折子都给打发了呀。此一役,可以证明在带兵方面,有所欠缺,若再由杨大人继续坐镇三边,指挥剿匪,赢了倒还好说,一旦再吃败仗,话就不好说了……”
亓诗教这般说,一是表明态度,站在岳肃一边,二来么,也是给岳肃一个台阶下,让他赶紧换了杨奕山,派别人当三边总督,这样一来,也好保全杨奕山。可以说,亓诗教的话一点没错,朝廷再下旨让杨奕山戴罪立功,万一再打败了,那可就没法交代了。你岳大人再保,就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岳肃明白亓诗教的意思,其实,岳肃在昨天晚上就和蒋杰商量了一下,杨奕山不能再当三边总督了,这相当于把他推到风口浪尖,无数只眼睛都会盯着他,万一有个闪失,岳肃都不方面再一次出面力保。
于是,岳肃微微点头,说道:“确是如此,杨奕山治理地方倒是一块好的材料,可是领兵打仗,还有有所欠缺。现在陕西是用兵之地,让一个不太精通打仗的主帅坐镇,实在不太好。我看这样,让他先去南京还当吏部侍郎吧。现在的关键,也不是如何处置杨奕山,而是尽快肃清流寇,三边总督不可空缺。不过……”说到这里,岳肃犹豫了一下,他本来想旧事重提,建议委任一名五省总督,总督剿匪,毕竟现在,流寇肆虐,河南、四川、陕西属于最乱地方,其他如山西、湖广也遭遇过流寇滋扰,如果有一统帅,统一调度,或许能更好。但是,沉吟片刻,岳肃决定不提这事,接着说道:“不过……这个三边总督的人选,一定不能草率,要找一个知兵之人。”
岳肃将杨奕山打发到南京,就相当于发配过去养老了,一时间,多少也能让弹劾的人闭嘴。虽说杨奕山有岳肃这个大靠山,想要回燕京,那是容易的很,但现在只能如此,将他保护起来。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心照不宣,也就是了。跟着岳大人又提出三边总督的人选,这个职位给谁,说句实在话,一般的人还真就干不了,有的人还不愿去干。
一众阁臣互相瞧了瞧,最后还是张正刚先行说道:“岳大人,下官认为,愿三边总督,现兵部尚书洪承畴甚是合适,若是让他重新坐镇三边,一定能够肃清陕西一带的流寇。”
岳肃也知道,洪承畴是最为合适的人选,若换往常,马上就答应了,但他心中现在另有计划,哪能让洪承畴去。他点了点头,说道:“洪承畴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可他现在主持兵部,兵部公务太多,怕他难以抽身呀。我看这样,要不然请他过来一下,大家坐下来,一起研究一个合适的人选,如果实在选不出人来,就只能让洪承畴去了。”
岳肃在内阁说话,那可就是言出如山,马上有人前去兵部传话,请洪承畴过来。
在传信的人出去之后,岳肃再次说道:“咱们也别闲着,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拿出几个人来,等洪承畴到了,再听听他的意见。”
“下官以为,宣大总督吴思南甚是合适,当初他率兵前去太原剿匪,就大获全胜,调他前往陕西,想来定能尽歼流寇。”在岳肃的话说完,马上有官员提议,这位老兄是岳党的官员,他知道吴思南是岳大人的人,让吴思南去,立了大功,曰后也好提拔。
“不妥、不妥……”岳肃心中有气,心想你小子也太不识相了,这个黑锅怎么还能再找自己人。当下说道:“吴思南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可宣府、大同也是重地,不能有失,再者说,若是吴思南去了陕西,流寇再窜到山西,还不是一个样子。再想想,还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大人,下官以为,现山西巡抚吴如梦甚是合适。”说这话的是礼部尚书,新近入阁的刘策。他是岳肃提拔的官员,事事都要为岳肃着想,可以说,自己这把岁数还能入阁,简直是托了岳大人的福,能当大学士,是他想都没敢想的事。吴如梦是岳大人的人,这一点他最清楚不过,吴思南也是岳大人的人,为什么不让吴思南去当三边总督呢,刘策是这么想的,宣大总督和三边总督平级,让吴思南去当三边总督,也不是提拔,岳大人当然不满意。而让吴如梦去当三边总督就不一样的,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提拔,想来岳大人一定会高兴。“当初流寇攻打太原,吴大人颇有担当,指挥若定,坚守城郭,还出谋划策,率军痛击流寇,由他出任三边总督,一定能够取得大胜。”
岳肃知道刘策的心思,但仍然摇了摇头,说道:“刘大人说的也有些道理,可吴如梦终究资历尚浅,由他出任三边总督,必然招人非议。而且,下面将帅也未必心服,一旦将帅不和,势必更乱。”
即不让吴思南去,也不让吴如梦去,岳党的官员都有点迷糊了。齐楚浙三党官员心中则是在想,岳大人现在可真是小心呀,放着三边总督,都不敢让自己人接了,想来还真怕烫手。你都不愿意接手,我们就更不愿意接手了,最后让谁去,您自己拿主意吧。
韩爌现在,仍旧稳坐,心中却在嘀咕,“岳肃呀岳肃,没想到数年不见,你的变化还真大,再不是当年那个一根筋的毛头小子了。想要把你斗倒,让东林党重新上台,看来还真不容易。不过不着急,机会有的是,这么大一个乱摊子,看你一个人怎么摆布,稍有不慎,就叫你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阁臣们一个个各怀心思,岳肃见他们不说话,他也没有再说,等了半晌,洪承畴终于来了。先行客气一番,岳肃请他落座,然后将调杨奕山去南京,需要立刻填补三边总督的事情说了一下,希望洪尚书给点意见。
洪承畴想了想,说道:“岳大人,下官以为,有两个人比较合适,一个是延绥巡抚陈奇瑜,当年下官做延绥巡抚和三边总督的时候,陈奇瑜多有良谋,而且善于统兵如果让他充任三边总督,肃清流寇绝非难事。”
岳肃点了点头,说道:“倒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但不知另外一个是谁呢?”
“另一个是兵部侍郎孙传庭。下官和孙大人聊过几次,听其言,便知此人深通韬略,若统兵打仗,必能指挥若定,剿灭流寇不在话下。”洪承畴说道。
“孙传庭……”岳肃也知道这个人,甚至还派人从侧面了解过他,知道确实是个人才。不过岳大人,现在还不想让孙传庭领兵,犹豫片刻,说道:“洪大人不亏是兵部尚书,用兵选将眼光独到。不管是孙传庭还是陈奇瑜,都是最佳人选。但是,和孙传庭相比,让陈奇瑜升任三边总督或许更好,本官是这么认为的,陈奇瑜久在三边,对那里的将领和地形还十分了解,久和流寇交战,对流寇的一些情况,也十分了解,能够做到知己知彼。我看,就按洪大人的提议,擢升陈奇瑜为三边总督,全力肃清陕西流寇。”
岳大人一句,说让谁干,基本上那就是拍板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