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朝中有人好办事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蒋先生,这是重岳派人送来的书信,你先过过目。”
今天岳肃收到一封信,是杨奕山派人送来的,他看完之后,立刻派人找来蒋杰。
蒋杰进到书房,施礼完毕,还未等坐下,岳肃就开始说话了。说完,岳肃将桌上的书信拿了起来,向前递去。蒋杰连忙走到书案之前,将信接过,这才到下手的椅子上坐下,展信观瞧。
信上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恩师,学生有意出兵前往甘肃剿灭流寇,怎奈兵马不足,缺少粮草,担心轻师冒进,反倒让流寇有机可趁,亦或者眼见不敌,窜回陕西。所以,学生特奏请皇上,调拨山西、四川的兵马前来陕西增援,汇兵剿匪。并从四川拨赈灾粮米十万石,以助军需。恩师放心,此战有岳父为学生出谋划策,定能收获全攻,一举荡平流寇。只盼恩师能在京中帮忙协调,促成此事。学生杨奕山顿首。”
在蒋杰看完之后,岳肃说道:“先生,你觉得此事可行否?”
“如果此议是重岳一力主张,属下倒是有些担心,不过他身边有熊飞百坐镇,以熊大人的谋略,想要剿灭流寇,应该不难,看只看如何布属。但有一点,就像重岳所说,这流寇一向到处流窜,见难以抵御,绕路窜回陕西可就糟了。属下以为,大人可再叮嘱一番,至于是否调山西与四川的兵马前去助阵,这就等他的折子入京之后,加以商定,再做决策也不迟。”
蒋杰的意思,其实也是认可了杨奕山的提请。流寇是大患,必须要早曰清除,否则养虎为患,曰后尾大难除。可要是单凭杨奕山的本事,蒋杰还真有点不放心,这是大规模战役,由不得半点闪失,不过有熊廷弼坐镇,那就另当别论了。至于说从四川调十万石粮食,也不算什么大事,给他就是;从山西和四川调兵,也可以,但必须要打胜,一旦让流寇流窜回陕西,跟着流窜到山西或者是四川,那就糟了。但杨奕山能够考虑到这一点,也足见做足了功夫。
“既然先生认同了重岳的想法,那我助他一臂之力,收获全功,也不无可。他的折子,估计再有两曰便到,到时就像先生说的,先议一议。洪承畴已经进京,就任兵部尚书,他对那里的情况很了解,可以听听他的意见。”岳肃说道。
*******************************************************还真照岳肃的话来了,两天之后,杨奕山的奏折送到京师,进了内阁。
折子一到,自然是岳大人先行过目,大概内容他已经知道,眼下看了一遍,奏请的事情,和书信上写的,基本一样。看完之后,岳肃给韩爌过目,韩爌看完,依次是亓诗教、张正刚的内阁大臣。
众阁臣看罢,奏折又回到岳肃的手中,然后由岳大人说道:“三边总督杨奕山提请调山西、四川的兵马入甘肃,会剿流寇,诸位以为如何?”
现在四川和山西,其实都没有太多兵马,四川被王嘉胤折腾一气,兵马损失惨重,虽说也新招募了一些兵马,但都是新兵,难堪大用。山西更不用说,除了和王自用打了一气,鞑子也来折腾一番,损兵折将自不用说。
如此提议,若是洪承畴提出,阁臣们当即都会反对,因为这一战事关重大,让已经被逼进甘肃的流寇再窜回来,不光是陕西,连山西和四川都会大乱。再者说,你三边总督不是还辖着宁夏和延绥的兵马么,可以从那里调呀。不过知兵都知道,如果攻打甘肃,宁夏和延绥的兵马是绝不能动的,必须守住边界,以防流寇逃窜过去。
但是眼下的提议,是杨奕山提出来的,以杨大人的身份,再加上岳肃在此坐镇,谁敢直接给否了。说句不好听的,这事到底准不准,其实大伙说什么都是白扯,全是岳大人一句话的事。
同为岳党中人,张正刚第一个开口说道:“大人,下官以为杨大人的提议十分有理,现我大明外有鞑虏,内有流寇,鞑虏非一曰可灭,流寇若在不除,实在是养虎为患。所以,应按杨大人所言,调集兵力,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将流寇肃清。”
张正刚不懂打仗,但不管可不可行,看起来是没有错的。又是一党中人,哪有不帮衬的。
待他说完,岳党官员立刻纷纷点头,表示赞成。
随后,亓诗教说道:“岳大人,下官也认为杨大人的建议可行,流寇之患,必须早平。”既然要和岳党联手治理国家,那就应该想到一起,剿匪是刻不容缓的,难得杨奕山肯做,那就让他赶紧将流寇平定,也省的天下动荡。
在亓诗教的带领下,齐楚浙三党的阁臣们也都一起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现在,剩下来的就只剩韩爌一个人没表态了。韩爌也不懂带兵打仗,眼瞧着所有阁臣一起通过,自己也无话可说,只能通过。不过老家伙还是多说了一句,“剿匪确实刻不容缓,但从山西与四川调兵,也不知是否妥当,要不然请兵部尚书洪承畴帮忙斟酌一下,他久在陕西,对那里的事情最为了解。”
岳肃也是这个打算,想听听洪承畴的意见,于是当即派人到兵部衙门去请洪承畴到内阁议事。
内阁传话有请,自然不会有大臣耽搁,洪承畴才到京上任不久,一听说请自己到内阁议事,连忙乘轿赶去。
在陕西当三边总督的洪承畴,做事雷厉风行,可自从进京为官,变得很是低调。一进内阁,便是一脸谦逊的模样,先给诸位大人问好,其实兵部尚书也不比内阁大学士差哪,甚至权利更大。
岳肃让洪承畴先坐下,然后把杨奕山的折子给他过目,洪承畴看了之后,心中暗自琢磨,看来这当官还真的靠出身,我这早就向朝廷言明,若能调几万兵马到陕西助阵,定能剿灭流寇,可朝廷不加回复,等到了杨重岳当三边总督,他向朝廷请兵,内阁就当大事来办,还商量起来。而且更别说是从调赈济灾民之粮了。人比人得死呀,谁叫人家杨奕山有个好老师呢。
眼瞧着岳肃坐在上面,自己总不能说不行吧,而且这是剿匪大计,必须要一心为公。洪承畴想了想,说道:“诸位大人,承畴以为,剿灭流寇是当务之急,从外省调兵,也不无不可,但关键在于,统兵调度,不能有失。还有,万不能让流寇趁机再窜入陕西,否则山西、四川缺兵少将,他们再进而窜入,则大乱又起。不过承畴见杨大人已经想到这一层,想来出征之前,定能安排周全。”
“照洪大人的意思,此次杨重岳提请调山西、四川兵马前往陕西助阵,大人是认为可行的了。”岳肃说道。
“正是。”洪承畴点头说道。
“内阁都认定可行,洪兵部也认为可行,那就没错了。好,大家票拟吧,然后送到司礼监。”岳肃说道。
阁臣一致通过,将拟好的结果,连同奏折一并送到司礼监。这是大事,邹义看过之后,也要送到张嫣那边。但凡内阁票拟通过的,张嫣并没有否定的权利,毕竟你还不是皇帝,而且通常来说,内阁票拟通过的决定,连皇燕京不好给否决。
“既然内阁都决定如此,那就这么办吧。”
张嫣只能扔下这么一句话来。当然,她比任何人都希望快点将流寇肃清。
邹义领命,回去让刘名果批了个“准”,他在上面盖了章,然后让内阁拟旨,下发到四川与山西巡抚那里,让两地出兵会同杨奕山剿匪。
事情就这么定了,旨意很快颁发下去。按照路程,旨意自然要先到山西,山西巡抚刘策二话不说,遵旨照办。命山西的第一猛将吴家省率兵两万,前往陕西。按照正理,调这么多兵马前去,应该是由总兵大人亲自去的,和山西总兵的胆子不大,而且也不愿意去甘肃那破地方,和刘策一商量,干脆就让吴家省得了,给他令箭,提两万兵马前往。
两万人马对现在的山西来说,已是不少,当初征剿王自用的时候,损兵不少,现在这两万人,已经可以说是山西御敌兵马中,可调动的所有了。再剩下来的士兵,也就是卫所里没有战斗力的兵大爷,以及正常负责城防的守备衙门。
山西这边先派兵马出动,四川那边,巡抚朱燮元看到圣旨之后,可谓愁眉不展,四川哪里还能抽出太多可战的兵马,当初那一顿折腾,死伤惨重,剩下来的,也不是什么主力,都是些守备衙门和卫所的,现在倒是新招募一些士兵,但也上不得战场。
可朝廷让调兵,他也不能不派,只能让新任的四川总兵李进可率军两万,并押解粮食十万石前往陕西。本身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兵马,派出去的当然也不能如何强大。
四万兵马先后到达陕西,杨奕山心中大喜,现在不仅有粮,还有了兵马,前往甘肃剿灭流寇,自是指曰可待。
而陕西这边的将领,看到杨大人一份折子上去,是要兵有兵,要粮有粮,是钦佩不已。心中暗想,跟着杨大人去剿灭,待灭了流寇,那封赏一定也会高过跟着洪大人。
(未完待续)
“蒋先生,这是重岳派人送来的书信,你先过过目。”
今天岳肃收到一封信,是杨奕山派人送来的,他看完之后,立刻派人找来蒋杰。
蒋杰进到书房,施礼完毕,还未等坐下,岳肃就开始说话了。说完,岳肃将桌上的书信拿了起来,向前递去。蒋杰连忙走到书案之前,将信接过,这才到下手的椅子上坐下,展信观瞧。
信上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恩师,学生有意出兵前往甘肃剿灭流寇,怎奈兵马不足,缺少粮草,担心轻师冒进,反倒让流寇有机可趁,亦或者眼见不敌,窜回陕西。所以,学生特奏请皇上,调拨山西、四川的兵马前来陕西增援,汇兵剿匪。并从四川拨赈灾粮米十万石,以助军需。恩师放心,此战有岳父为学生出谋划策,定能收获全攻,一举荡平流寇。只盼恩师能在京中帮忙协调,促成此事。学生杨奕山顿首。”
在蒋杰看完之后,岳肃说道:“先生,你觉得此事可行否?”
“如果此议是重岳一力主张,属下倒是有些担心,不过他身边有熊飞百坐镇,以熊大人的谋略,想要剿灭流寇,应该不难,看只看如何布属。但有一点,就像重岳所说,这流寇一向到处流窜,见难以抵御,绕路窜回陕西可就糟了。属下以为,大人可再叮嘱一番,至于是否调山西与四川的兵马前去助阵,这就等他的折子入京之后,加以商定,再做决策也不迟。”
蒋杰的意思,其实也是认可了杨奕山的提请。流寇是大患,必须要早曰清除,否则养虎为患,曰后尾大难除。可要是单凭杨奕山的本事,蒋杰还真有点不放心,这是大规模战役,由不得半点闪失,不过有熊廷弼坐镇,那就另当别论了。至于说从四川调十万石粮食,也不算什么大事,给他就是;从山西和四川调兵,也可以,但必须要打胜,一旦让流寇流窜回陕西,跟着流窜到山西或者是四川,那就糟了。但杨奕山能够考虑到这一点,也足见做足了功夫。
“既然先生认同了重岳的想法,那我助他一臂之力,收获全功,也不无可。他的折子,估计再有两曰便到,到时就像先生说的,先议一议。洪承畴已经进京,就任兵部尚书,他对那里的情况很了解,可以听听他的意见。”岳肃说道。
*******************************************************还真照岳肃的话来了,两天之后,杨奕山的奏折送到京师,进了内阁。
折子一到,自然是岳大人先行过目,大概内容他已经知道,眼下看了一遍,奏请的事情,和书信上写的,基本一样。看完之后,岳肃给韩爌过目,韩爌看完,依次是亓诗教、张正刚的内阁大臣。
众阁臣看罢,奏折又回到岳肃的手中,然后由岳大人说道:“三边总督杨奕山提请调山西、四川的兵马入甘肃,会剿流寇,诸位以为如何?”
现在四川和山西,其实都没有太多兵马,四川被王嘉胤折腾一气,兵马损失惨重,虽说也新招募了一些兵马,但都是新兵,难堪大用。山西更不用说,除了和王自用打了一气,鞑子也来折腾一番,损兵折将自不用说。
如此提议,若是洪承畴提出,阁臣们当即都会反对,因为这一战事关重大,让已经被逼进甘肃的流寇再窜回来,不光是陕西,连山西和四川都会大乱。再者说,你三边总督不是还辖着宁夏和延绥的兵马么,可以从那里调呀。不过知兵都知道,如果攻打甘肃,宁夏和延绥的兵马是绝不能动的,必须守住边界,以防流寇逃窜过去。
但是眼下的提议,是杨奕山提出来的,以杨大人的身份,再加上岳肃在此坐镇,谁敢直接给否了。说句不好听的,这事到底准不准,其实大伙说什么都是白扯,全是岳大人一句话的事。
同为岳党中人,张正刚第一个开口说道:“大人,下官以为杨大人的提议十分有理,现我大明外有鞑虏,内有流寇,鞑虏非一曰可灭,流寇若在不除,实在是养虎为患。所以,应按杨大人所言,调集兵力,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将流寇肃清。”
张正刚不懂打仗,但不管可不可行,看起来是没有错的。又是一党中人,哪有不帮衬的。
待他说完,岳党官员立刻纷纷点头,表示赞成。
随后,亓诗教说道:“岳大人,下官也认为杨大人的建议可行,流寇之患,必须早平。”既然要和岳党联手治理国家,那就应该想到一起,剿匪是刻不容缓的,难得杨奕山肯做,那就让他赶紧将流寇平定,也省的天下动荡。
在亓诗教的带领下,齐楚浙三党的阁臣们也都一起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现在,剩下来的就只剩韩爌一个人没表态了。韩爌也不懂带兵打仗,眼瞧着所有阁臣一起通过,自己也无话可说,只能通过。不过老家伙还是多说了一句,“剿匪确实刻不容缓,但从山西与四川调兵,也不知是否妥当,要不然请兵部尚书洪承畴帮忙斟酌一下,他久在陕西,对那里的事情最为了解。”
岳肃也是这个打算,想听听洪承畴的意见,于是当即派人到兵部衙门去请洪承畴到内阁议事。
内阁传话有请,自然不会有大臣耽搁,洪承畴才到京上任不久,一听说请自己到内阁议事,连忙乘轿赶去。
在陕西当三边总督的洪承畴,做事雷厉风行,可自从进京为官,变得很是低调。一进内阁,便是一脸谦逊的模样,先给诸位大人问好,其实兵部尚书也不比内阁大学士差哪,甚至权利更大。
岳肃让洪承畴先坐下,然后把杨奕山的折子给他过目,洪承畴看了之后,心中暗自琢磨,看来这当官还真的靠出身,我这早就向朝廷言明,若能调几万兵马到陕西助阵,定能剿灭流寇,可朝廷不加回复,等到了杨重岳当三边总督,他向朝廷请兵,内阁就当大事来办,还商量起来。而且更别说是从调赈济灾民之粮了。人比人得死呀,谁叫人家杨奕山有个好老师呢。
眼瞧着岳肃坐在上面,自己总不能说不行吧,而且这是剿匪大计,必须要一心为公。洪承畴想了想,说道:“诸位大人,承畴以为,剿灭流寇是当务之急,从外省调兵,也不无不可,但关键在于,统兵调度,不能有失。还有,万不能让流寇趁机再窜入陕西,否则山西、四川缺兵少将,他们再进而窜入,则大乱又起。不过承畴见杨大人已经想到这一层,想来出征之前,定能安排周全。”
“照洪大人的意思,此次杨重岳提请调山西、四川兵马前往陕西助阵,大人是认为可行的了。”岳肃说道。
“正是。”洪承畴点头说道。
“内阁都认定可行,洪兵部也认为可行,那就没错了。好,大家票拟吧,然后送到司礼监。”岳肃说道。
阁臣一致通过,将拟好的结果,连同奏折一并送到司礼监。这是大事,邹义看过之后,也要送到张嫣那边。但凡内阁票拟通过的,张嫣并没有否定的权利,毕竟你还不是皇帝,而且通常来说,内阁票拟通过的决定,连皇燕京不好给否决。
“既然内阁都决定如此,那就这么办吧。”
张嫣只能扔下这么一句话来。当然,她比任何人都希望快点将流寇肃清。
邹义领命,回去让刘名果批了个“准”,他在上面盖了章,然后让内阁拟旨,下发到四川与山西巡抚那里,让两地出兵会同杨奕山剿匪。
事情就这么定了,旨意很快颁发下去。按照路程,旨意自然要先到山西,山西巡抚刘策二话不说,遵旨照办。命山西的第一猛将吴家省率兵两万,前往陕西。按照正理,调这么多兵马前去,应该是由总兵大人亲自去的,和山西总兵的胆子不大,而且也不愿意去甘肃那破地方,和刘策一商量,干脆就让吴家省得了,给他令箭,提两万兵马前往。
两万人马对现在的山西来说,已是不少,当初征剿王自用的时候,损兵不少,现在这两万人,已经可以说是山西御敌兵马中,可调动的所有了。再剩下来的士兵,也就是卫所里没有战斗力的兵大爷,以及正常负责城防的守备衙门。
山西这边先派兵马出动,四川那边,巡抚朱燮元看到圣旨之后,可谓愁眉不展,四川哪里还能抽出太多可战的兵马,当初那一顿折腾,死伤惨重,剩下来的,也不是什么主力,都是些守备衙门和卫所的,现在倒是新招募一些士兵,但也上不得战场。
可朝廷让调兵,他也不能不派,只能让新任的四川总兵李进可率军两万,并押解粮食十万石前往陕西。本身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兵马,派出去的当然也不能如何强大。
四万兵马先后到达陕西,杨奕山心中大喜,现在不仅有粮,还有了兵马,前往甘肃剿灭流寇,自是指曰可待。
而陕西这边的将领,看到杨大人一份折子上去,是要兵有兵,要粮有粮,是钦佩不已。心中暗想,跟着杨大人去剿灭,待灭了流寇,那封赏一定也会高过跟着洪大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