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折扇生意(上)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奋斗中文网 www.fdd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扇子本是实用之物,以其轻薄而面积大,可扇风取凉。中国古代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装饰的传统,于是扇柄扇骨上有雕工,扇面正反上加书画。较早的雕工书画多由普通匠人完成,慢慢地各种有才华富想象的艺术家也来参加,扇子也就此演变成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使人顿生爱羡之心、宝藏之意,成为后世集藏的一大门类。
中国古代扇子的起源很早,商代就有扇的雏形。
古代扇子的种类非常多,但真正被后世藏家所垂青的,只有团扇和折扇二种。
团扇产生远早于折扇,因形状团圆如月暗合中国人合huan吉祥之意,又名“合huan扇”。又因其由丝织物制成,故又称“纨扇”或“罗扇”。更由于唐人王建《调笑令》中的名句“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而产生了“并面”、“便面”和“障面”的雅称。
但正是唐人王建的《调笑令》,将团扇一竿子打成女子使用的美人扇,导致团扇成为美女专用之物,而男人使用团扇,更有了龙阳之称,才有了折扇的出现。
折扇一名“折叠扇”,又名“聚头扇”。折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故又称“撒扇”。折扇产生时间虽较迟,其重要性却极大。它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宠物,所以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
明代是折扇流行的开始,这或许是由于永乐时期明成祖的倡导。近代明代藩王墓出土物中折扇不少,可与上述记载相印证。折扇制作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以地名人名著称的就有杭扇、曹扇、川扇、歙扇、弋扇、潘扇、方扇、黄扇、青阳扇、溧阳歌扇、丰润画扇、武陵夹纱扇、金陵柳氏扇、尹氏纸麦扇、吴扇等繁多的名目,也有以功能用途分的春扇、秋扇和靴扇等品种。扇股扇面的制作日趋精良,且各有名家;扇面书画广泛流行,在文人雅士中得到认可。
清代是中国折扇大发展的时期。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扇子不仅是用以生风纳凉的工具,也不仅是一种艺术品,它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成为他们社会角色的道具。不仅是夏天,就是在天气凉爽的季节,手执一扇,打开收拢,或佩挂在身,或藏于袖中,都具有人格表露、情绪交流的意义。不仅是文人,不仅是男性使用折扇。从文人书画扇这一主流,分出以黑纸扇、游鉴图扇和戏画扇为典型的工艺扇,以及女用的米扇。从扇本身出发,又有了扇袋、扇坠和扇盒等附属的工艺品。扇子还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欧洲。乾隆时期,广州的商人曾专门生产适应欧洲贵妇趣味爱好的象牙折扇。折扇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民国时,折扇保持了它在中国艺术上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没有什么超出前代的,而值得一提的创新是集锦扇。在此之前,虽然也有多人在同一扇面上合作绘画,或分段书写各自署款的扇子,但集锦扇却是将扇面空间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分割,然后由多名书画家分别作书绘画。从最少的两人组合开始,到多至十余家合作的集大成之作,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
赵磊怂恿欧阳修和范仲淹等影响巨大的文坛领袖做折扇生意,不能不提他心中的私念。
折扇这种东西虽然说是在中国发扬广大的,但它的来源,却在后世日本人手中发明的,日本人在唐朝学会团扇的制作方法,几百后却发明出来了折扇,不过在明朝被中国人引进并汉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赵磊既然回到北宋,可不想折扇这种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还是日本人发明中国人发扬广大,所以决定拉拢欧阳修和范仲淹等人,抢先一步发明出折扇,让日本人继续玩团扇去吧!
………………………………
淅沥春雨打湿整个繁华汴京,连绵不觉的斜风细雨已经三日不断,直到今日,方且倏然打住。
春风拂面,细雨消失无踪,天宇如洗,万里碧蓝,一轮红日闪出,金光遍地,老天把一座辉煌艳丽、繁花似锦的汴京城又还给人间。
护龙河变样了,绿波盈盈,戏弄着两岸杨柳袅袅的倒影;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苏醒了,此起彼伏的船夫号子鼓动着列列白帆;
宣德门前的御街沸腾了,这条从宣德门至南薰门长达十里、宽为二百二十步的大街,不仅是帝王銮驾、卤簿出入、诸国使者晋见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大宋王朝繁华强盛的象征。御街大道两侧,是两条宽为五丈的带状河,玉石砌岸,晶莹生辉。水中荷莲,春时翠绿生津,夏秋花香醉人。带状河两岸,尽植桃、梨、李、杏,奇葩竞放,红白相间,如雪如火。
御街两侧,人流如潮,各色人等,竞现神通。商人交易赚钱,恋人倾心定情,达官携妓游春,文人赏花觅诗,驿馆举牌招客,酒楼散酒买名,艺伎弄情卖声,浪子闲逛,暗探听风,王公寻花问柳,墨客卖画谋生。河面上,轻舟荡漾,琴声缭绕,歌声缠mian;河岸边,人群熙熙攘攘,嘈嘈切切。
………………………………
状元楼正对汴水滔滔,清澈见底,舟船帆樯盛装,满载宫用物品结队而过,风景秀丽如画,东面紧邻大相国寺万姓交易市场,左边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月州桥,风景和繁华并在,
“桃梨李杏,荷莲轻舟,男歌女舞,妓院酒楼,汴京繁华如梦啊!”状元楼三楼厢房之中,一位六旬老者面对汴河繁华,感叹说道。
状元楼三楼厢房之中,人声鼎沸,三张酒席在坐的,除了赵磊、王素和北宋四杰之外,还有模样年龄各异的老少,这些人都是赵磊通过王素、欧阳修和范仲淹等人请来的朝廷画院中的画家还有民间知名的画家,以及汴京有名的书法家。
赵磊和这些人齐聚一堂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折扇的发财大计。
刚才在窗口对这繁华汴河感叹之白发清瘦老人,名叫许道宁,是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长安人,性情狂放不羁,嗜酒如命,工画山水。
许道宁端是怪异,虽然画工不凡,但几次推掉官家赵祯对他邀请如朝为官的旨意,就在汴京端门外卖药,摆张桌子当众挥毫,买药送画,因此怪癖名扬汴京,许道宁擅画林木及野水平远之景,山水中多点缀渔樵行旅等山野生活,颇有特点。
“佳景美酒,这些东西最对道宁兄的胃口,怪不得一向孤高的道宁兄居然前来赴宴,老夫还以为道宁兄清高孤傲,不会赴任何人的宴会呢!”酒席之上,一个和许道宁年龄相差无几,脸色红润的花甲老人语气讥讽的对窗边的许道宁说道。
这位红脸老人可是北宋大名鼎鼎的画家,他名叫范宽,字中立,华原人,同样是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溪山行旅图》、《临流独坐图》、《秋林飞瀑图》等,都是名扬千古的名画,体现出范宽气势雄伟的艺术风格。
汴京书画界,范宽和许道宁是众所周知的一对老冤家。
北宋初期,中国的山水画流派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始分为北方山水画派和南方山水画派,北方山水画派讲究气势,艺术风格以雄伟为主,而范宽正是此中代表;而许道宁师从南方风水画派宗师董源,作品平淡天真,讲究真、奇,对北方的雄伟风格格外看不上眼,所以听说范宽任职画院之后,说什么也不愿和范宽同朝为官,从此两大山水宗师势如水火,彼此针锋相对几十年。
“老夫不愿赴宴,就是不想见到某些虚伪之人,小土包就能画成泰山,小水沟能画成长江,还好意思说作品以雄伟为风格,老大不小了,也不害臊!”听到范宽讥讽的话语,许道宁冷笑着反驳说道。
“你!”范宽听到许道宁的话,气的脸色发黑,撸了袖子就准备上前和许老头开打。
“好了!你们这两个老家伙,都七老八十了,居然跟孩子一样在这里赌气,就不怕别人笑话!”一个身材低胖,看起来精神很好的老人站在范老头和许老头的中间,对两人大声的呵斥说道。
这位老人是这群人之中,唯一有资格调解范宽和许道宁恩怨的名人,他就是北宋著名画家崔白崔子西。
崔子西在汴京书画界的资格,比范宽和许道宁还有老,年轻时候更是跟两人师傅辈混过的书画界超级大佬,崔子西擅长世俗人物、道释鬼神、山林走兽,而且创作过不少壁画,其作品以花鸟成就最高。
崔白属于北宋画派的黄派,黄派又称“黄筌画派”、“黄家富贵”,在中国花鸟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崔白出身黄派,秉性疏放,在黄派的基础上揉入自身创意,其作品风格野情逸趣,为北宋的宫廷绘画带来新鲜的空气和养分,是不折不扣的宗师级大佬,任职朝廷画院知院,是汴京画派领袖级别的人物。
红脸老人范宽和清瘦老人许道宁,看到崔白出头,都讪讪坐在酒席之上,彼此怒目相对,闭口不言。
扇子本是实用之物,以其轻薄而面积大,可扇风取凉。中国古代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装饰的传统,于是扇柄扇骨上有雕工,扇面正反上加书画。较早的雕工书画多由普通匠人完成,慢慢地各种有才华富想象的艺术家也来参加,扇子也就此演变成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使人顿生爱羡之心、宝藏之意,成为后世集藏的一大门类。
中国古代扇子的起源很早,商代就有扇的雏形。
古代扇子的种类非常多,但真正被后世藏家所垂青的,只有团扇和折扇二种。
团扇产生远早于折扇,因形状团圆如月暗合中国人合huan吉祥之意,又名“合huan扇”。又因其由丝织物制成,故又称“纨扇”或“罗扇”。更由于唐人王建《调笑令》中的名句“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而产生了“并面”、“便面”和“障面”的雅称。
但正是唐人王建的《调笑令》,将团扇一竿子打成女子使用的美人扇,导致团扇成为美女专用之物,而男人使用团扇,更有了龙阳之称,才有了折扇的出现。
折扇一名“折叠扇”,又名“聚头扇”。折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故又称“撒扇”。折扇产生时间虽较迟,其重要性却极大。它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宠物,所以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
明代是折扇流行的开始,这或许是由于永乐时期明成祖的倡导。近代明代藩王墓出土物中折扇不少,可与上述记载相印证。折扇制作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以地名人名著称的就有杭扇、曹扇、川扇、歙扇、弋扇、潘扇、方扇、黄扇、青阳扇、溧阳歌扇、丰润画扇、武陵夹纱扇、金陵柳氏扇、尹氏纸麦扇、吴扇等繁多的名目,也有以功能用途分的春扇、秋扇和靴扇等品种。扇股扇面的制作日趋精良,且各有名家;扇面书画广泛流行,在文人雅士中得到认可。
清代是中国折扇大发展的时期。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扇子不仅是用以生风纳凉的工具,也不仅是一种艺术品,它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成为他们社会角色的道具。不仅是夏天,就是在天气凉爽的季节,手执一扇,打开收拢,或佩挂在身,或藏于袖中,都具有人格表露、情绪交流的意义。不仅是文人,不仅是男性使用折扇。从文人书画扇这一主流,分出以黑纸扇、游鉴图扇和戏画扇为典型的工艺扇,以及女用的米扇。从扇本身出发,又有了扇袋、扇坠和扇盒等附属的工艺品。扇子还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欧洲。乾隆时期,广州的商人曾专门生产适应欧洲贵妇趣味爱好的象牙折扇。折扇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民国时,折扇保持了它在中国艺术上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没有什么超出前代的,而值得一提的创新是集锦扇。在此之前,虽然也有多人在同一扇面上合作绘画,或分段书写各自署款的扇子,但集锦扇却是将扇面空间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分割,然后由多名书画家分别作书绘画。从最少的两人组合开始,到多至十余家合作的集大成之作,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
赵磊怂恿欧阳修和范仲淹等影响巨大的文坛领袖做折扇生意,不能不提他心中的私念。
折扇这种东西虽然说是在中国发扬广大的,但它的来源,却在后世日本人手中发明的,日本人在唐朝学会团扇的制作方法,几百后却发明出来了折扇,不过在明朝被中国人引进并汉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赵磊既然回到北宋,可不想折扇这种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还是日本人发明中国人发扬广大,所以决定拉拢欧阳修和范仲淹等人,抢先一步发明出折扇,让日本人继续玩团扇去吧!
………………………………
淅沥春雨打湿整个繁华汴京,连绵不觉的斜风细雨已经三日不断,直到今日,方且倏然打住。
春风拂面,细雨消失无踪,天宇如洗,万里碧蓝,一轮红日闪出,金光遍地,老天把一座辉煌艳丽、繁花似锦的汴京城又还给人间。
护龙河变样了,绿波盈盈,戏弄着两岸杨柳袅袅的倒影;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苏醒了,此起彼伏的船夫号子鼓动着列列白帆;
宣德门前的御街沸腾了,这条从宣德门至南薰门长达十里、宽为二百二十步的大街,不仅是帝王銮驾、卤簿出入、诸国使者晋见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大宋王朝繁华强盛的象征。御街大道两侧,是两条宽为五丈的带状河,玉石砌岸,晶莹生辉。水中荷莲,春时翠绿生津,夏秋花香醉人。带状河两岸,尽植桃、梨、李、杏,奇葩竞放,红白相间,如雪如火。
御街两侧,人流如潮,各色人等,竞现神通。商人交易赚钱,恋人倾心定情,达官携妓游春,文人赏花觅诗,驿馆举牌招客,酒楼散酒买名,艺伎弄情卖声,浪子闲逛,暗探听风,王公寻花问柳,墨客卖画谋生。河面上,轻舟荡漾,琴声缭绕,歌声缠mian;河岸边,人群熙熙攘攘,嘈嘈切切。
………………………………
状元楼正对汴水滔滔,清澈见底,舟船帆樯盛装,满载宫用物品结队而过,风景秀丽如画,东面紧邻大相国寺万姓交易市场,左边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月州桥,风景和繁华并在,
“桃梨李杏,荷莲轻舟,男歌女舞,妓院酒楼,汴京繁华如梦啊!”状元楼三楼厢房之中,一位六旬老者面对汴河繁华,感叹说道。
状元楼三楼厢房之中,人声鼎沸,三张酒席在坐的,除了赵磊、王素和北宋四杰之外,还有模样年龄各异的老少,这些人都是赵磊通过王素、欧阳修和范仲淹等人请来的朝廷画院中的画家还有民间知名的画家,以及汴京有名的书法家。
赵磊和这些人齐聚一堂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折扇的发财大计。
刚才在窗口对这繁华汴河感叹之白发清瘦老人,名叫许道宁,是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长安人,性情狂放不羁,嗜酒如命,工画山水。
许道宁端是怪异,虽然画工不凡,但几次推掉官家赵祯对他邀请如朝为官的旨意,就在汴京端门外卖药,摆张桌子当众挥毫,买药送画,因此怪癖名扬汴京,许道宁擅画林木及野水平远之景,山水中多点缀渔樵行旅等山野生活,颇有特点。
“佳景美酒,这些东西最对道宁兄的胃口,怪不得一向孤高的道宁兄居然前来赴宴,老夫还以为道宁兄清高孤傲,不会赴任何人的宴会呢!”酒席之上,一个和许道宁年龄相差无几,脸色红润的花甲老人语气讥讽的对窗边的许道宁说道。
这位红脸老人可是北宋大名鼎鼎的画家,他名叫范宽,字中立,华原人,同样是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溪山行旅图》、《临流独坐图》、《秋林飞瀑图》等,都是名扬千古的名画,体现出范宽气势雄伟的艺术风格。
汴京书画界,范宽和许道宁是众所周知的一对老冤家。
北宋初期,中国的山水画流派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始分为北方山水画派和南方山水画派,北方山水画派讲究气势,艺术风格以雄伟为主,而范宽正是此中代表;而许道宁师从南方风水画派宗师董源,作品平淡天真,讲究真、奇,对北方的雄伟风格格外看不上眼,所以听说范宽任职画院之后,说什么也不愿和范宽同朝为官,从此两大山水宗师势如水火,彼此针锋相对几十年。
“老夫不愿赴宴,就是不想见到某些虚伪之人,小土包就能画成泰山,小水沟能画成长江,还好意思说作品以雄伟为风格,老大不小了,也不害臊!”听到范宽讥讽的话语,许道宁冷笑着反驳说道。
“你!”范宽听到许道宁的话,气的脸色发黑,撸了袖子就准备上前和许老头开打。
“好了!你们这两个老家伙,都七老八十了,居然跟孩子一样在这里赌气,就不怕别人笑话!”一个身材低胖,看起来精神很好的老人站在范老头和许老头的中间,对两人大声的呵斥说道。
这位老人是这群人之中,唯一有资格调解范宽和许道宁恩怨的名人,他就是北宋著名画家崔白崔子西。
崔子西在汴京书画界的资格,比范宽和许道宁还有老,年轻时候更是跟两人师傅辈混过的书画界超级大佬,崔子西擅长世俗人物、道释鬼神、山林走兽,而且创作过不少壁画,其作品以花鸟成就最高。
崔白属于北宋画派的黄派,黄派又称“黄筌画派”、“黄家富贵”,在中国花鸟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崔白出身黄派,秉性疏放,在黄派的基础上揉入自身创意,其作品风格野情逸趣,为北宋的宫廷绘画带来新鲜的空气和养分,是不折不扣的宗师级大佬,任职朝廷画院知院,是汴京画派领袖级别的人物。
红脸老人范宽和清瘦老人许道宁,看到崔白出头,都讪讪坐在酒席之上,彼此怒目相对,闭口不言。